购买老年人保健品时要警惕什么
- 格式:pptx
- 大小:64.24 KB
- 文档页数:14
2023-11-06contents •引言•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常见手法•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危害•预防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措施•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群体逐渐成为保健品消费的主要群体。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和保健品知识的渴望,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诈骗,导致老年人财产损失和身心健康受损。
因此,了解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常见手法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引言02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常见手法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过分夸大保健品的效果,如声称能治愈某种疾病,或具有神奇的功效。
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果有些不法商家会虚构一些不存在的科研成果或医学数据,以欺骗老年人对产品产生信任。
捏造科研成果有些保健品会伪造一些所谓的权威认证,如机构认证、获奖证书等,让老年人误以为这些产品具有很高的信誉度。
冒充权威认证捆绑销售商家常将保健品与其他产品捆绑销售,以高价销售给老年人,同时也会赠送一些小礼品来吸引消费者。
高价销售不法商家常以高价销售低质的保健品,利用老年人对价格不敏感的特点进行欺诈。
折扣陷阱商家以虚假的折扣信息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际上却是原价销售,甚至加价销售。
价格欺诈一些不法商家会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的保健品,以欺骗消费者。
假冒品牌劣质原料三无产品有些保健品使用低质量的原料制作,其效果和安全性都不能得到保证。
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常常出现在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中。
03假冒伪劣产品0201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与家人的情感纽带,以亲情营销的方式推销保健品,让老年人产生信任感。
亲情营销商家常以恐吓的方式推销保健品,如声称不使用某种产品会导致严重后果等。
恐吓营销商家常以免费试用的方式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际上却是通过试用让老年人对产品产生依赖性。
免费试用误导性销售03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诈骗的危害虚假宣传不法分子常常夸大保健品的功效,甚至虚构不存在的治疗作用,以高价销售劣质产品,骗取老年人钱财。
如何预防保健品骗局案例1. 引言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保健品种类繁多,而且广告宣传手段多样。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和骗子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欺诈。
保健品骗局案件频频发生,给消费者的财产和身体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们需要加强保健品骗局的预防与打击。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保健品骗局案例,以便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进行购买和使用保健品。
2. 如何识别保健品骗局案例在购买保健品之前,我们需要学会识别保健品骗局案例,以免上当受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健品骗局案例:2.1 虚假宣传一些不良商家会通过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和效果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甚至宣称令人不可思议的疗效,但实际上这些宣传都是虚假的。
例如,他们可能声称一种保健品可以治愈某种疾病,或者具有神奇的抗衰老效果。
对于这种夸大宣传的保健品,消费者需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宣传广告中的夸大用语。
2.2 虚假成分一些不良商家会虚构保健品的成分,例如,声称保健品含有一种贵重的草药或特殊的成分,但实际上并不含有。
在购买保健品时,消费者需要仔细阅读产品成分表,并选择信誉好的品牌。
2.3 销售方式不正规一些骗子通常通过电话、网络、传销等方式销售保健品,他们会采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诱使消费者购买价格昂贵的保健品。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不要相信来路不明的保健品。
3. 如何预防保健品骗局案例为了预防保健品骗局案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提高保健品知识水平通过学习和了解保健品的相关知识,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识别保健品的真伪。
可以阅读相关刊物、书籍或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了解保健品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辨别虚假广告。
3.2 谨慎选择保健品品牌在购买保健品时,消费者应该选择知名、信誉好的品牌,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保健品。
可以通过查阅消费者评价、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来了解品牌的可靠性。
3.3 保持理性消费观念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该保持理性消费观念,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盲目追求疗效。
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1. 引言1.1 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存在骗局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存在骗局,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就为各类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些不法商家往往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诱使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从而获得暴利。
而这种行为不仅在经济上对老年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老年人往往由于年龄大、经验少、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而成为骗子们的主要目标。
他们往往容易被蒙蔽,轻信所谓的保健品广告宣传,忽略了对商品成分的了解和价值的审查。
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规范健康保健品行业,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遏制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骗局,为老年人的健康权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2 老花镜作为诱饵老花镜作为诱饵,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用来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手法。
许多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对视力下降的恐惧,通过赠送老花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进店购买所谓的保健品。
他们会声称这些保健品可以改善视力、延缓老化等,从而诱使老年人掏钱购买。
事实上,这些保健品往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甚至可能是含有有害成分的假冒产品。
老花镜作为诱饵的手段,不仅令老年人误以为自己的健康将会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打破了老年人原本的警惕心理。
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对健康保健品的需求和信任,他们往往容易被这种看似“利大于弊”的优惠活动所吸引。
而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弱点,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实施诈骗活动。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以老花镜作为诱饵的骗局,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权益。
2. 正文2.1 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这种以赠送老花镜为诱饵的手段,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老年人在被赠送老花镜的也被蒙蔽了双眼,无法看清保健品的真实效果和成分。
这种欺骗行为不但损害了老年人的财产利益,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人乱吃保健品伤身又搭钱
导语:老年人应该慎选这些保健品,因为保健品中有很多都放了中药,是药三分毒。
同时保健品的效用并没有经过长期观察验证,有些中药的副作用短期内
老年人应该慎选这些保健品,因为保健品中有很多都放了中药,是药三分毒。
同时保健品的效用并没有经过长期观察验证,有些中药的副作用短期内并不能看出来,因此要是长期吃的话,就等于拿自己当试验品。
另外,保健品里面的成分及质量,经常也难以保证,老年人对保健品成分不了解,只看夸张的宣传,又没有医生的指导,乱吃起来自然是有风险的。
因此,买保健品要对症下药。
服用保健品要因人而异,阴虚的人要养阴,阳虚的人要扶阳。
反之,阴虚的人吃了热性的保健品,就会火上浇油,变本加厉;阳虚的人吃了滋阴的保健品,就更没精神了。
正所谓:“保健品不是万灵丹,吃错了伤身又搭钱。
”
一般来说,在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健品不是药品,对治疗效果不大,最多只能用来进行辅助治疗。
而且吃的越多,风险越大,因为有些产品当你长时间并大量服用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共同服用时会产生不良效果。
2.越是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越可能是假的。
比如号称可以治疗或治愈所有的疾病,或说“绝对安全”、“全天然”、“完全没有副作用”。
3.由于大部分保健食品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制成的,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要轻信电视、报纸上的广告,最好在买之前,听听专家的意见。
4.买保健品时,除了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看是不是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文号及标志。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用品质量安全风险及选购提示老年用品质量安全风险及选购提示1. 引言:老年用品是指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和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老年用品市场也逐渐扩大。
然而,尽管老年用品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和舒适,但其中存在着一些质量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评估老年用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并提供选购提示,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2. 老年用品的质量安全风险:2.1. 产品质量问题:一些老年用品可能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电动轮椅的电池可能会过热、助听器的音质可能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遭受伤害。
2.2. 材料安全问题:一些老年用品可能使用了低质量或有害材料,床垫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助步器的把手可能使用了易滑动的材料等。
这些材料安全问题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3. 功能不适用问题:一些老年用品可能在实际使用中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智能手表的操作界面可能过于复杂、防滑鞋的防滑效果可能不理想等。
这些功能不适用问题可能让老年人失望并浪费金钱。
3. 老年用品的选购提示:3.1. 品牌信誉:选择知名品牌的老年用品,因为这些品牌通常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可以通过消费者的评价和专业机构的测试报告来评估品牌的信誉度。
3.2. 材料安全:购买老年用品时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特别注意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易滑动的材料。
了解产品的生产地和制造过程也有助于评估材料的安全性。
3.3. 功能适用性:在选购老年用品之前,充分了解产品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可以参考其他消费者的使用经验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选购到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
3.4. 效果评估:在购买一些老年用品,例如助听器、按摩椅等时,可以要求试用或参加试用活动,以评估产品的效果和符合个人期望的程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写手,我深切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老年用品作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重要品类,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优化。
保健食品购买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内容
1.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其质量。
选择正规渠道,可以保证所买货物真实合法,有效期限可靠,质量和功能符合规定。
同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外包装,核对产地、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和注册证号等信息,以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2. 使用保健食品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建议用量进行使用,不宜偏差或大量使用,因为过量服用会给自身健康带来危害。
3. 使用者要详细了解相关技术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更好地知晓自身的既往病史和临床症状,避免由于无知而误用、自我用药。
4. 针对药物对自身过敏或不良反应,使用者要及时停止使用,及时就医,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5.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功能抑制者,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保健食品,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6.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不能使用来治疗疾病,也不能做为预防性药物。
7. 脂溶性保健食品应当在不高于30度的环境中存放,根据保
存条件要求进行存储,贴心注意存储期限需要严格遵守,以免造成药效能力减弱或变质。
8. 有些保健食品必须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如中药及非处方药,或者其他营养品,确保安全使用。
9. 由于保健食品涉及生理功能等复杂作用,因此,使用者在选择保健食品时,应详细了解其含有成分,将正确的营养结合起来,有利于保健食品的发挥最佳效果,同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10. 长期服用保健食品需要定期复查,及时掌握自身的营养状态,以确保可能出现的不良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重阳节老人注意防骗一、保健食品常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诸多“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被曝光。
山西退休小学教师、72岁的王大妈,为了获取健康,省吃俭用购买了各种保健产品。
然而,这些宣称“必不可少”、“疗效神奇”的高价保健产品,并未给她带来健康,反而带来了沉重的债务。
“3·15”前,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提醒,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其中就包括了“健康讲座”等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促销活动。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
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
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老年人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营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成为了许多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市场上的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成为了一个难题。
本文将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在选择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之前,老年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
可以定期进行体检,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例如,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可能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 D;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可能需要关注鱼油、辅酶 Q10 等产品。
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健康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
二、明确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的区别保健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它不能替代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而营养补充剂则是为了补充饮食中可能缺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老年人要明白,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均衡的饮食,而是作为饮食的补充。
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为了确保购买到安全有效的产品,老年人应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
正规的药店、超市、品牌官方网站或经过认证的电商平台都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避免在一些没有资质的小摊贩、街边小店或者不明来源的网站购买,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四、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在购买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成分表:了解产品中所含的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含量。
避免购买含有自己过敏或不适合成分的产品。
2、功效声称:注意产品标签上的功效声称是否合理、科学,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
3、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确认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以及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4、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批准文号:选择生产日期较新、保质期较长的产品,并查看是否有相关的批准文号。
Consumer Watch 消费观察“灵芝胶囊”被查引消费者发帖得知“五色灵芝胶囊”被查处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留言,对这样的药品广告深恶痛绝。
2017年4月中旬开始,关注这个药品广告的消费者开始增多,并在一个名为“药品价格315网”上进行留言。
“我老妈天天看辽台电视节目、中间插播广告卖五色灵芝胶囊、天天被洗脑、不买不行治疗糖尿病。
吃了快一大盒了、血糖值不降反增。
浑身没劲、腿痛加重了。
夸大宣传、欺骗老百姓。
”“五色灵芝广告那个老头说:7天能治好,结果20天过去了一点用处也没有。
望老人们不要上当,也希望国家药监局打击他们,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和利益。
”“这种虚假广告害了多少老年人呀!看到广告这么好,就买,吃了以后不但病没好,反而病情加重了,国家药监局应该狠狠打击,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也有消费者称这种广告很容易就能识破了。
“广告带有虚假信息,一是采自五座山的野生芝灵,而且十多斤才能提取一粒药,单价2元5角。
反问野生灵芝有那么多吗?能赚回成本吗?二是一种药能治几种病,可信吗?还要医院干吗?三是当天见效,七天治好,又要买三赠一,买五赠二,七天已治好了,还要吃那么多药干吗?送人?因此,哄人,假广告。
”有细心的消费者从网络等渠道查询到这个胶囊已经被媒体曝光过,但发现这种广告屡禁不止,直指播放广告的电视台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2014年315就已经曝光五色灵芝是违法广告了,为什么2017年辽宁卫视影视频道大肆宣传它的功效,还宣称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可是省级电视台呀,为了广告费连良心都能卖,对得起老百姓吗,尤其农村百姓,文化低见识少获得知识和常识的途径也少,电视是他们少得可怜接触外界的途径之一。
你们为了钱就不管不顾什么都播,这么坑人害人就没人管管吗?”王先生的女儿说,“药既然已经到货,虽然已经交代了主要成分可能不会对血栓有效果,这种药也不敢让老人吃,但不让吃肯定不依,没有药效又担心老人会有情绪……”如此尴尬的心情,让王女士十分为难,想起前几年父亲要买的健康床垫、红外治疗等产品一样,这样的虚假广告,如同之前的亲情传销一样,再次让她感受到了中老年人的消费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