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六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9.12【诗情词韵】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作者友人,不详其名。
十四:排行。
古人有名有字,有排行。
长辈对晚辈,可直呼其名,平辈之间,只能称其字,不得直呼其名。
唐代人连字都不常用,一般熟人都以排行相称呼。
排行是从祖父算起的,杜十四不是他父亲的第十四个儿子,而是他祖父的第十四个孙子(含叔伯家堂弟兄)。
②荆:今湖北一带,古属荆楚之地,指送别之地,当在长江中游。
吴:指今苏南、浙北一带,古属吴地,指行人即杜十四将去的地方,即长江下游的江南。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赏析]首句宽慰对方,暗关送别之事:荆吴相接,何况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漂泊生活习以为常,不应以暂离为憾事。
次句承‚水为乡‛说到正题: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三、四句撇景人情:一片征帆穿行于渺茫的春江上,日暮时分,停泊在何处?放眼望去,孤帆早已消失天涯之际,惜别之情令人柔肠寸断。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濛濛,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末一句‚天涯一望断人肠‛点明别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与‚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异曲同工。
【含英咀华】唐诗里的中国吴克己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高一语文阅读材料一、易错成语1.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比喻本质不好,而装扮得很像样。
2.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等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3.蓬筚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题赠的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4.否极泰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5.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6.披肝沥胆:,披,揭露,揭开;沥,向下滴。
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7.皮里阳(春)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
9.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10.气味相投:思想作风和意趣情调都一样,互相合得来。
二、语段积累1、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
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
——桐华2、在白天,我们能看到最远的东西,是太阳;但在夜里,却可以见到超过太阳亿万倍距离以外的星体,而且不只一个,数量是多到数不清的。
有时候我们的处境确实不顺利!但若是年轻时便一帆风顺,终其一生,你也只不过看到一个太阳;重点是当你的人生进入黑夜时,你是否看到了更远、更多的星星。
3、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
——铁凝《珍重身上衣》4、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上它。
——罗曼·罗兰5、本可选择平坦磊落的路途,你却选择了荆棘丛生,崎岖危险。
本可选择云淡风轻的路过,你却选择了飞蛾扑火,不计后果。
本可选择热闹喧嚣的狂欢,你却选择了茕茕而立,孑然孤单。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因为不得言悔,所以甘心承担。
三、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高一语文操前小读(6)一、常见多音字哄① hïng 哄堂② hǒng 哄骗③ hîng 起哄假① jiǎ真假、假借② jià假期假日侥① jiǎo 侥幸② yáo 僬侥(传说中的矮人)角① jiǎo 角落号角口角(嘴角) ② juã角色角斗口角(吵嘴) 剿① jiǎo 围剿剿匪② chüo 剿袭剿说二、易错成语1.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2.坂上走丸:坂,山坡。
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3.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徒手搏斗。
冯河:涉水过河。
4.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
蓝缕:破旧的衣服。
5.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6.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正:约定时日;误:日期) 7.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8.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正:脸色;误:颜色) 9.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0.朝闻夕死: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三、文言实词1、强①有力:筋骨之强②强盛:强国请服③勉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2、39顾①看,回头看: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但、不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④顾及:大行不顾细谨3、行①行动:大行不顾细谨②品德行为:辱人贱行其行廉③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④行走:道芷阳间行草行露宿⑤将要:行将为人所并⑥行列:涕落百余行⑦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⑧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⑨行李:出使的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四、诗文名句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早读是高中语文的必修课,语文早读该读些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早读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一)一、风雅诗斋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
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
“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
诗人对着“ 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
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将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生,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
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
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六)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辩白辩护辩解]“辩白”重在于“白”,说明白事实,一般指在被误会或被指责的情况下进行分辩,使真相大白;“辩护”着重于“护”,用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申辩;“辩解”着重于“解”,分辩解释,说明见解或言行是正确的或错误不是那么严重。
[报怨·抱怨]二者都与“怨”有关。
不同点是:“报怨”指报复怨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应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辩别·辨别]“辩别”指用言辞来分别,如“辩论会上,他从理论上仔细辩别了这件事的是非曲直”。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要辨别好方向,不要上了政治骗子的当”。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严肃。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正颜厉色:颜:面容。
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孟子名言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大意:没有圆规与尺子,那么就画不出标准的方形与圆形。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大意:如果全部信书上说的,那么还不如没有书。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意:不得志的时候就修身养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得志的时候就要兼济天下的福祉。
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大意:君子最大的优点莫过于与人为善。
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大意: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也小了。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今天,我们为何还要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来源:人民网作者:原石责任编辑:马嘉隆2019-09-18 13:160在九一八事变88周年纪念日前夕,赴河南考察调研的领袖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并看望红军后代代表,勉励他们要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高考必背篇目之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诗词赏析之一: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内容赏析】"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里的风光随着太阳的忽然西落,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可是池边的月亮却渐渐地东升,笼罩着夏日的大地。
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一种闲情,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油然而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
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
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侨中学2021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第六期〕粤教版必修1一、字音积累以下各字只有一种读音,请牢记前倨后恭jù钟灵毓yù秀自暴自弃bào 自惭形秽huì有恃无恐sh ì引吭高歌háng 忧心忡忡chōng 譬如pì紊乱wěn 自诩xǔ玷污diàn 脊梁jǐ翁媪ǎo剽窃piāo 租赁lìn 凋敝diāo 计较jiào 婆娑suō斡旋wò罪愆qiān 吊唁yàn 既然jì剖析pōu二、成语天地10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
否,凶;泰,吉。
10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0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0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罄,尽。
10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0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
比喻做事非常小心慎重,存有戒心。
履,踩,踏。
10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
10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慎重,不敢或不肯开口。
缄,闭。
11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荏,软弱。
112. 闪烁其辞:指说话略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
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1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
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长物,多余的东西。
114. 身体力行:亲身经历,努力实行。
11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涂炭,烂泥和炭火。
11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
【时鲜素材】社会时事类1.泪水的湿度2008年7月20日,在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参与救灾的济南军区某“猛虎师”官兵撤离归建。
木鱼镇乡亲们含泪送别,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味道和感动中泪水的湿度,长长的送别队伍,群众们站满了道路两边,短短的一公里,撤离的官兵们手举“为人民服务”的横幅,表达了战士们一切为了人民的心声,车队走走停停,整整用了三个小时。
乡亲们舍不得战士们走,送别的群众中有的是战士们用双手在废墟中挖出来的灾民,有的受伤群众是经过部队医疗队治疗痊愈的。
这支部队在抗震一线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清理废墟,搭建简易房,在受灾群众眼中,他们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支重灾区抗震救灾撤离的部队。
【分析品悟】“为人民服务”,再一次让人民泪流满面。
因为它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是付出,是表里如一的真实,是人民子弟爱人民的写照。
【适用话题】心声行动付出感动2.“引咎辞职”何以芳踪难觅最近在陕西的所谓虎照“真相大白”中,林业厅的两个副厅长、一个厅信息中心主任被免职;在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中,先是县公安局政委、局长,接着是县委书记、县长,相继被免职。
遗憾的是,没有主动,只有被动,“引咎辞职”仍然难觅芳踪。
号称虎照如果有假就将引咎辞职的副厅长朱巨龙,即使在免职之时,他也没有丝毫愧疚之意,声称还要继续“开心生活,开心享受”。
要求这样毫无羞耻意识的官员引咎辞职,无异于元稹所说的“放鹤在深水,买鱼在高枝”。
【分析品悟】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也就等于是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对事件的发生认为自己有责任或想承担责任,甚至没有人为此感到愧疚。
这该是引咎辞职难露芳踪的根本原因。
在一些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当官的社会背景下,“引咎辞职”的规定颇类空中楼阁。
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咎辞职,或者可以表明,我们的干部真正有了公仆的意识了。
【适用话题】公仆意识自省责任主动与被动羞耻之心(素质)3.干净的乞丐汶川地震中,慈善总会正在安排接受社会募捐。
高中语文早读之必备作文素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学科贵在点点滴滴皆学问,关键在于日积月累。
对于作文,需要常记素材,化为知识能力,入脑入心,灵活运用,方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1.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十年禁渔”的万里长江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从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林场到沙土变良田的库布其沙漠,“绿色地图”在人们身边不断拓展;从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到藏羚羊穿过铁路公路繁衍迁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
这十年,一个个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国故事,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篇章,展现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2.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排雷英雄杜富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护战友;川航机长刘传健,面对“空中浩劫”依然坚守岗位舍命付出;渐冻症张定宁院长,抱着不便的身躯守在疫情最前沿,他们都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精神境界,在“攻坚克难”中都表现出了不平凡的光芒,而这道光,又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了不凡的力量和永恒的信念,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生生不息的能量。
3.回首百年,我们看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辈走进思想高地,走入奋斗一线,用文字的力量和心中的真理推动了亿万民中国同胞的觉醒;回首百年,我们还目睹了一次次战争中,无数爱国人士仅凭心中的抱负,披荆斩棘顽强不屈的抗御外侮,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当代青年应当赓续百年精神与血脉,风华正茂筑梦前行。
4.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而中华民族之根基,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和文明,这些历史文明皆化为实体,显现在“壮士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园林里,并鉴四大文明”的敦煌莫高窟里;隐匿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广汉三星堆中。
如今,也正是这些延续着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引领我们,承古人之创造,开启时代之新篇。
5.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的江梦南,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从无声世界里突围。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六
一、哲言智语
1、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且己的大缺点。
2、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能够善于自省该多好啊!
二、风雅诗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1、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2、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
3、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三、文言读吧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
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四、大家文坊
墙
许达然
又凝视那墙,觉得墙的皱纹也深了。
皱纹挡不住多少风雨,却得收容所有的时间。
时间已收拾过很多梦幻。
幻想是还有些,但也都被迫消融在醒后的生活了。
再怎样清醒都闷——那种心在门内拒绝不了世界的感觉。
闷仿佛是不可名状的树,越苍郁越使人难受。
而心头的郁结比杯里的浓茶水还苦涩,不愿倒掉就喝下。
倘若受不了可写作。
喜欢和自然在一起的梭罗,就把寂寞当做最好的朋友对谈。
还有卡夫卡,那个恐惧社会的犹太人,憎恨和文学无关的任何东西,连谈话或访问都使他厌烦,他写作以奚落寂寞。
然而墙隔离自然和社会,写什么呢? 只写回忆不算创作,而现在连回忆都不愿意了。
怕从现实的大路踱人过去的窄巷,庆祝甜蜜的凄凉。
巷里巡逡也许还找得到亲朋老地址,却都搬走了。
少年憧憬依稀。
追寻的似乎都是觅不到的东西。
多年前孜孜挖的井已被时间汲干。
深恐掉人,曾用理智盖住,奈何情感还是掀起。
往昔的惆怅竞像背后伤痕,随身携带,吻不到,摸却痛。
侵袭的幸亏不是孤独。
孤独就隔绝社会了。
觉得寂寞只因还关怀人群。
对德丽莎修女,最大的寂寞是饥饿和贫穷。
我们必须互相发现,互相发现的也许是贫乏,但总比各自占领孤独宽裕。
不甘孤独而做研究的学者发现孤独伤害身体,非但减少白血球细胞,还导致心脏病、肺痨、癌,甚至死亡。
既然恐怖,就消除孤独,因为再也没有比死亡更孤独的了。
看书可以排解孤独,却陷入烦恼。
读不一定懂,懂也不见得解决问题。
问题真多。
历史都是读来的,许多的过去,活人不肯参考,活久竞不肯再相信历史了。
历史既然是人为的就不可能放弃罗素的三种热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苦难的同情。
爱总是有的,但知识增多烦恼也加深,而只在屋里同情也是一种残酷。
看书静不下来就听音乐。
音乐虽推不倒墙却可爬过墙。
“没有音乐,生命是一个错误。
”尼采发疯前说的。
活着已不错,要不发狂却越来越难了。
活着勉强及格,至少仍肯欣赏人间一种东西叫艺术。
倘若嫌独奏单调,就听协奏;倘若嫌协奏幽柔,且听交响。
连鱼听音乐时都游得较优美。
不知鱼孤独喝人多少水才给人吃,但知作曲家花掉很多心血才给人听。
声音写起来很痛苦。
沙迪说他作曲前常徘徊数遍,只有自己陪自己。
难怪听到的音乐不奏悲哀就唱愤怒——常常是悲愤。
一般人却宁悲而不愤。
柴可夫斯基最后作品第六交响乐是幽怨的变奏,本来他不肯用“悲怆”做附题,但自从加上悲怆的字样后听交响乐的人也增多,更容易卖出去了。
柔情畅销,你却仍偏爱不流行的声音。
然而墙外总是流行着新闻——那些挑选过的消息。
现在报告气象:今天天气晴,阳光普照,多云,时阵雨。
广播员自言自语久后就报乱了。
既然多云就激烈下阵雨,湿润着什么。
风怕寂寞,追云去了。
留下你,晴朗不起来,还要装得很幽默。
仿佛除了幽默外,不知怎样讽刺生命。
这生命,如破臭的袜子,不管冷热,仍紧紧穿着,不肯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