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的探究实验法科学实验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中常用的探究实验法,并分析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一、什么是探究实验法?探究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究科学规律的方法。
它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经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实验法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实验和讨论,自主地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水的沸腾过程时,可以观察、探究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2. 比较实验法比较实验法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观察物体的变化,并引导他们总结出结论。
例如,通过比较热水和冷水中物体的溶解速度,学生能够明白温度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3. 探究性演示法探究性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通过演示让学生亲眼见到科学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例如,通过演示光的折射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
三、探究实验法对学生的影响1. 培养科学思维探究实验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
2. 增强实验技能探究实验法促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操作技巧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
3. 提高科学素养探究实验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设计与指导为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科学实验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深入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四年级的科学实验设计与指导,帮助家长和老师们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
一、实验一:变色龙实验变色龙实验是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中非常适合的一项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观察和了解物质的颜色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过程:1. 准备三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满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染料水。
2. 将一片白色纸张分别放入三个玻璃杯中。
3. 观察纸张在不同染料水中的变化。
孩子们可以发现,纸张在与不同颜色的染料水接触后,会渐渐改变其颜色。
指导问题:1. 为什么纸张会改变颜色?2. 不同颜色的染料水为什么可以改变纸张的颜色?3. 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实验二:气球火箭实验气球火箭实验是一项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科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火箭原理和空气压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1. 准备一个小气球和一根塑料吸管,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口,确保气球密封性良好。
2. 将气球充满气体。
3. 将气球口与吸管口套在一起,并用胶纸将其牢固固定。
4. 将气球火箭放在平整的地面上,迅速松开气球口。
指导问题:1. 为什么气球火箭能够飞起来?2. 松开气球口时,气球里的气体会做什么?3. 如何改变气球火箭的飞行距离?三、实验三: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是一个生动而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过程:1. 准备一个大叶子的植物,如向日葵或豆类植物。
2. 在植物叶子的一部分涂上不透明物质,如黑色颜料或胶带。
3. 将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涂有不透明物质和未涂物质的叶子有何区别。
开展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并介绍一些适合该年级学生的实验项目。
一、实验活动的重要性科学实验活动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此外,实验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开展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的原则1. 安全第一:科学实验活动必须以安全第一为前提。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则,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可靠。
2. 简单易懂: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实验内容应该简单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直观感受:实验活动应该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现象,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和观察来收集和整理数据,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三、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项目1. 风的力量:通过搭建风车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力量,并且探索风的产生和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条件和原理,并且让学生制作不同形状的风车进行实验,了解不同形状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2. 水的沸腾:通过烧开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热能的传递和水的沸腾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实验室的器材烧水,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水的状态变化。
3. 植物的生长:通过植物的种植实验,让学生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需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观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和温度等因素。
小学4年级科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索在小学四年级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兴趣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如何设计和引导这些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四年级的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但他们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
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我们需要关注实用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科学原理。
其次,实验的设计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
例如,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展示重力的作用,或者通过植物生长的观察说明水和阳光对生命的重要性。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同时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解释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的答案。
这种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实验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互相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
这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对于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同样重要。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甚至让他们尝试提出改进方案。
这种过程不仅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亲身体验,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种模式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方式,更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一、课题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观察与总结。
难点: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解决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水、肥皂水、洗洁精、酒精、吸管、烧杯等)。
教具和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表
面张力现象。
3.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4. 课堂管理(5分钟):保持课堂纪律,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器材。
5.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课堂管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水的表面张力
2. 实验现象
3. 实验结论
4. 规律总结
七、课后反思:
评估标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能力。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科学探究实践让小学四年级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探究实践在小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关于科学的知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
这一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首先,通过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以往,学生只是通过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来学习科学知识,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感。
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眼目睹科学现象的发生,亲手感受实验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科学原理。
例如,在进行水的汽化实验时,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这样就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物态变化的原理。
其次,科学探究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进行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这些都是实践能力的体现。
同时,实验与研究也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科学思维所必须的。
通过这种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学习者。
此外,科学探究实践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相对于单纯地听课或者背诵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研究,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和有趣之处。
当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时,他们会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断追问为什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应用,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实践在小学四年级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可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实验与探究【教案】目标: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3.通过实验与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实验道具:显微镜、试管、滤纸、气球、磁铁、温度计、容器等。
实验试剂:水、盐、糖、沙子、铁屑等。
教师准备:教学PPT、录像、实验指导书、教学实验布置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2. 实验准备(10分钟)教师将实验道具和试剂摆放在实验台上,并演示实验的准备过程。
同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释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5. 实验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析和探讨。
6.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实验应用,将实验中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实验与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与探究,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科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室探索报告为了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我校小学四年级决定开设一个科学实验室,并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会详细描述我们在实验室中的实验探索和所获得的成果。
一、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通过参与实验,让他们学会观察、记述、分析和总结的科学方法,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实验过程和材料1. 实验一:水的沸腾点我们首先对水的沸腾点进行了实验探索。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饭锅、水、温度计等材料。
经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海拔越高的地方,水的沸腾点越低。
2. 实验二:食物与酵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面粉、糖、酵母等材料。
通过混合这些材料并加入适量的水,酵母开始发酵作用。
我们观察到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和面团的膨胀现象,同时也学到了酵母的生物作用。
3. 实验三: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次实验中,我们关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学习,我们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我们的实验探索,我们获得了如下结果和讨论:1. 水的沸腾点与地势高低有关,这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腾点随之减低。
2. 酵母能够通过发酵作用使面团膨胀,产生气泡。
这是因为酵母可以分解面粉中的糖分并产生二氧化碳。
3.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氧气,并为动物们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科学实验的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对于问题的提问、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次的科学实验探索,我们不仅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科学实验探索活动,让我们更好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总结科学实验室探索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索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各种实验,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发现科学的奥秘。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科学实验,探索让我们惊叹的科学现象。
实验一:水密度的探究材料准备:一个塑料杯、水、食用油、食盐、调羹步骤:1. 将塑料杯装满水。
2. 用调羹将一些食盐轻轻撒入杯中,观察盐在水中的表现。
3. 用调羹将一些食用油缓慢倒入杯中,观察油在水中的表现。
结果分析:我们观察到,当食盐进入水中时,它会慢慢溶解并消失在水中;而食用油则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
科学解释:这是因为水和食盐具有相似的密度,所以食盐会溶解在水中。
而食用油的密度较大于水,所以它会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
实验二:空气的压力实验材料准备:一个杯子、一张小卡片步骤:1. 将小卡片放在杯子口上。
2. 轻轻按住小卡片,并尽量使其贴紧杯子口。
3. 快速倒置杯子。
结果分析:我们会发现,小卡片不会掉落,而会紧贴在杯子底部。
科学解释:这是因为在倒置杯子时,杯子内部的气体无法迅速逸出,而外部的大气压力将小卡片挤压贴住杯子底部,造成了一个低气压区域,使得小卡片不会掉落。
实验三:吸水纸巾的奇妙实验材料准备:一些吸水纸巾、水步骤:1. 把吸水纸巾的一端放入水中,稍微蘸湿。
2. 用手指捏住湿的部分,将其提出水面。
结果分析:我们会观察到,湿的部分会迅速向上爬升,并把其他干燥的部分一同提起。
科学解释:这是因为吸水纸巾的纤维具有强吸水性,水分迅速在纤维间扩散,并形成了一种毛细作用,使得湿的部分向上爬升,以实现水分的平衡。
通过以上的几个科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是如此的神奇和有趣。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同学们对科学更加感兴趣,勇于探索科学的奥秘!。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开展简单实验探索科学原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开展简单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原理,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个2. 水3. 金属针4. 铁磁石5. 纸巾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浮力实验a) 将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纸巾擦干杯的外壁,并放在桌面上。
b) 另取一个玻璃杯,将其倒扣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
c) 缓慢、小心地将玻璃杯从水中抽出,观察现象。
2. 实验二:磁性实验a) 将金属针靠近铁磁石,观察是否会吸附。
b) 将金属针与铁磁石保持一段距离,观察是否会相互吸引。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一结果:在实验一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倒扣的玻璃杯并没有从装满水的杯子中掉下来,保持了悬浮的状态。
这是因为水的浮力使得倒扣的玻璃杯受到向上的力,使其能够停留在水中。
2. 实验一分析:这个实验通过观察浮力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水的浮力可以抵消杯自身的重力,所以杯子能够悬浮在水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原理。
3. 实验二结果:在实验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针会被铁磁石吸附并保持在一起,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力。
4. 实验二分析:这个实验通过观察磁性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到铁磁石具有磁性,可以吸附擦过的金属物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物体间的磁性相互作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发现了浮力和磁性的现象。
同时,他们也通过实验的结果分析来理解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这些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延伸实验1. 可以继续探索浮力现象,例如将其他物体(如橡皮、塑料球等)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观察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可以进一步研究磁性的特性,例如使用不同大小的铁磁石来观察其对金属针的吸附程度。
通过开展这些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浮力和磁性的原理,并进一步培养其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张乐顺
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
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
我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
以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为例,谈谈针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青岛版;实验教学;四年级: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分析和探究开阔学生眼界,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文章以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1以学生为本,方法要科学简单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但是,小学生具有心智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等特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或实验操作步骤繁琐复杂,只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
鉴于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利用简单得当、难度适当的试验方法来教学,以确保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
如在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和水的力》单元教学中,在“水流有力量”实验中,教师可以塑料瓶、水槽、小水轮、水等为实验材料,在三个塑料瓶中盛满水,分三次在小水轮叶片上方、小水轮前方20厘米处和0.5米处倒水,三次操作,一气呵成。
然后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结束后,得出结论。
这样要比将实验分成三个来做简单的多,这也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科学意识、科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科学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教师可从日常教学做起,为学生参加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感受科学的奥妙之处。
如在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章节教学中,某教师以“种子发芽实验”为主题,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实验任务——将绿豆种子交给学生,然后将学生分组,布置各单位的实验任务:第一组,将种子放在冰箱里,第二组将终止栽到花盆里,但是不要浇水,松土。
第三组将种子种到花盆中,要经常浇水、松土。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等途径,搜集有关土壤和植物栽培的资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种子发芽的秘密。
最后,让各小组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展示和汇报,使学生明白:种子发芽与它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保水、渗水、透气性越强的土壤,越有利于种子发芽。
这种开放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自行探究提供了机会,也使实验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来说,都是有益的。
3规范操作,提出科学的严肃性
个体科学意识培养,要从小事、从日常做起。
规范操作,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第一步,也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规范操作主要体现在,师生要科学使用仪器、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观察和总结等方面。
许多实验规范和要求,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许多操作规范看似简答,但是却不容忽视,如弹簧秤使用前如果不归零,必然会影响称重结果。
酒精灯点燃和熄灭方式不正确,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事故。
鉴于此,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认真讲述操作规范,并在实验演示中,认真讲述每一步操作规范的要求、作用和目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避
免他们因为认识偏差、操作不规范而出现失误。
如在青岛四年级科学《温度计的秘密》实验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用“温度计测液体”类的实验来探索温度计的秘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首先要讲述清楚温度计用前为何要归零,科学展示“甩”温度计的方法,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科学试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严谨的科学观。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灵活选用各种实验方法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下册
作者: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赵庙小学张乐顺
邮编:262728
电子邮箱:006bim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