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思考_李骊明
- 格式:pdf
- 大小:133.39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浅析——以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为例
王晓敏;李帆;王新文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城市文化遗产在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挑战,以规划手段控制建设的方法难以从根本上协调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拥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遗产遗迹,有必要从塑造城市文化特性出发思考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该文针对现阶段文化遗产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分散性、片面性和破坏性问题,以及随之而来城市特色丧失的可能性,提出应树立城市整体的历史观,分析总结城市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和“三态”保护原则.并借此视角探讨未来大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将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有机联系,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格局.
【总页数】5页(P144-148)
【作者】王晓敏;李帆;王新文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7
【相关文献】
1.浅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的规划发展路径——以西安市大明宫区域规划设计为例 [J], 王晓川;钱方;吴文;宋卓
2.文化遗产集群式分布中主体的保护规划策略——以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申世明;闵铭;龚恺
3.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郭慧丽
4.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市场的保护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福泉为例 [J], 冯维波;谢江沛;王伟伟;张锋
5.在保护中延续历史在建设中塑造未来——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J], 乔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以及珍贵的历史遗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宝藏。
一、加强法律保护为了保护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必须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明确文物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政策,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并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制,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要加大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管理保护除了法律保护外,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管理工作。
要加强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文物保护单位按照规定履行文物保护的责任,不得擅自移动或改变文物的原状。
同时,要加强文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测和修复,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
三、加强社会参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引导市民爱护文物,不破坏文物。
同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共同承担文物保护的责任,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支持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科技支持。
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激光扫描、数字化建模等,对文物进行全面、精细的保护和研究。
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文物的立体化保护和数字化管理,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确保文物能够长期保存和传承。
五、加强国际交流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举办文物保护的国际性会议和活动,推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事业走向世界。
1012024.02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历史城区作为见证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对文化自信的解读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真剖析和扬弃上,更体现在城市整体保护、城市精神塑造、城市文化复兴等各个方面。
文化自信渐失导致历史文化名城存在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两个问题:一是对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或错位开发,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单一,过度保护造成活力流失、城市空间品质下降;二是拆真建假,对历史遗址的盲目过度旅游开发,出现大批假古董。
历史文化及其相关信息呈现破碎化和零散状态[1],文化认知度低,未充分体现文化自信。
历史城区不仅是名城格局、风貌集中保护区域,还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遗产保护传承、风貌特色延续、空间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多重责任[2]。
张松[3]认为,对历史城区进行“大拆大建”等过度开发的做法,不仅导致城市环境容量急速扩张,城市的宜居性和包容性也越来越差,而且还破坏了城市的历史环境、地区文脉和场所精神。
阳建强[4]认为,需要从更广的多维视角和尺度去认知历史城区,逐步从“风貌特征保护导向”向“价值内延续和功能品质提升导向”转变。
可以看出,必须基于对历史城区的综合价值与作用的认知,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将两者结合好。
2 文化自信与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的关系2.1 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及其传摘要 历史城区是城市和区域文化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同时具有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保护历史城区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导向,保护其外在物质形态。
文章重点探讨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如何保护利用历史城区,从三个视角辨析文化自信与历史城区保护利用的关系。
文章以西安历史城区为例,提出五方面的保护利用策略,从而彰显历史城区的价值,焕发城区活力,树立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坚定文化自信。
文章编号:1003—2398(2002)05—0025—04关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思考Ξ李骊明(西安社会科学院,西安 710081)FUN DAMENTAL STU DY ON THEPRESERVATION OFXI πAN ,THE HIST ORIC AN D CU LTURAL CIT YL I Li 2ming(Xi π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Xi πan 710081,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Xi πan are evaluated with nationwide and worldwide preservation of culture as background.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abundant histor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strategic resources of Xi πan development.Taking the preservation of city individuality and cre 2ation of uniqueness of the ancient cit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think 2ing about the positioning of Xi πan as a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the existing contradiction be 2tween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studies and supportive policies made by the government.K ey w ords :Xi πan ;cultural individuality of cities ;preservation of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提 要:首先将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放置在中国和世界性文化保护的背景下进行评价,提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西安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
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点看法中国有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有近现代光荣的革命历史文化。
历史名城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聚集最多的地方。
保护名城,除必须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计划和决定外,我想还需要加强研究如下问题:第一,突出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保护历史名城的核心。
全国历史名城都保存着这样那样的重要文物古迹。
这些文物古迹,一是重大历史时代和事迹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二是显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等的精华(有的革命文物不全如此)。
例如承德,在政治上它是清朝“绥服远藩”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第二政治中心。
在建筑艺术上,避暑山庄融汇了我国的山水自然和塞北风光,摹拟了江南景色,集南北古典园林精华于一体;外八庙集中了我国各族寺庙建筑艺术之大成。
正是由于突出地保护了这些有重要历史意义及珍贵价值的建筑艺术,承德才更加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乃至学术上的研究,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增添了光彩。
像这样对待历史遗产的保护,物存意在,形神兼备,可以认为是保护任何历史名城都必须有的基本原则。
第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要存其形、贵其神,得其益。
名城的文物古迹是一部历史实物及现场见证的史册。
由于文物古迹不能再生,所以这种史册非常珍贵。
因此保护它们,存其景物形体及其内外环境,应当是第一性的。
只有它们的历史形体和环境存在,我们才能够身临其境,或欣赏、或研究,或受教育,从而“触景生情”、“化景物为情思”引起联想。
这等于文物古迹在告诉我们:清初安定天下,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后来列强侵略,政治腐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慈溪开始弄权篡政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决策于承德的。
这些重大决策是同承德的文物古迹直接有关的。
温故知新,即可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又如民间文学故事传说的遗址,虽已荡然不存,但是无形中的魁力却长期存在。
例如杭州城的清波门,西湖的雷峰塔等遗址,就使人联想起《白蛇传》的情节,引起感情上的爱憎。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西安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展开探讨。
首先,西安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比如著名的兵马俑、古城墙、大雁塔等。
这些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保护这些遗产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们要确保游客的安全。
遗产保护包括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游客的安全问题,避免因为人流量过大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保护遗产的原真性。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如果遭到过度修缮和商业开发,其本质就会被破坏。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遗产,让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而为了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在保护遗产方面应该加大投入。
只有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
其次,要加强遗产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培养,提高专业素质,保证遗产保护工作的高效进行。
此外,还可以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让市民和游客都能够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
他们可以担任志愿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遗产特点,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
比如,对于兵马俑这样的大型遗产,我们可以在保护区周边设立旅游服务设施,方便游客的观光游览。
对于古城墙这样的遗产,可以开发城墙漫步路线,让游客能够欣赏到城墙的壮丽景色。
通过合理的规划,我们既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够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
保护和开发工作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我们应该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合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也使其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和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和保护两方面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安排人口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布局以及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来规划和管理城市的活动和发展。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格局,也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传承。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应该根据城市历史和文化特点进行,以实现历史城市和现代城市的有机结合。
例如,对于古城墙较完好的城市,如西安和南京,应考虑如何保护和利用古城墙,让其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并以此绘制城市的路网。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情况下。
应该通过完成节能措施和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环境影响。
同时,保护国土和减少环境破坏也是必要的。
城市使用地要合理使用和规划,并考虑到城市绿化、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
最后,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交通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域内通常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公共交通建设,选择实现新能源车辆在城市中接送乘客,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保护城市规划是城市之骨,而城市保护则是城市之肌肉。
城市既然有了规划,还需要保护,以赋予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城市保护是指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有效的继承和传承。
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物保护。
文物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城市中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陵墓等文物保护应做到始终如一的尽心、尽力、尽责的原则。
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来加强。
其次,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传承是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进行文化传承,需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开展科学性的保护和传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探究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数不清的古迹和名城。
这些城市是中国文化的生动证明,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是当今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城市保护、城市更新和旅游开发。
城市保护城市保护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在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城市应该注意修建历史建筑物和重要文物的保护。
城市必须要像对待生命一样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旦文化遗产损毁就再也无法挽救了。
此外,城市也要根据中华文化传统,加强文物保护,保护城市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城市还要注重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些包括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文化习俗等等。
城市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继承和发扬这些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城市更新城市保护不等于停滞不前。
城市的幸存建筑物的修缮是城市应该进行的基本工作,但城市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造。
此时,城市更新的概念就出现了。
城市更新是指城市更新的内容包括城市区域的规划、改建、拆迁、塑造市容等都属于更新的范畴。
城市更新是一项重要的城市改造措施,它将现有的城市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要,同时,还能保护老城区的文化和历史。
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对游客来说具有重要的吸引力。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名城也可以是优秀景点之一。
因此,在城市保护和更新的同时,旅游开发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旅游开发中,城市应该根据当地特色来制定适合当地旅游业的计划。
此外,城市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总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不仅是城市大事,也是整个国家大事。
城市保护是保障名城文化遗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城市更新则是要根据时代的紧迫需要进行保护与更新的结合。
最后,旅游业的开发也有必要让世界了解每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以促进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