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人教(部编版) (共98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1.82 MB
- 文档页数:98
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一.三年级学生的起点分析:从两个角度展开1.基于文本(课程标准、教科书)2.基于现状(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二.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分析不能过于“近视”,还要看到下一个学段的要求,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总体要求。
特殊的三年级1.学习容量加大、学习难度加深、容易拉开差距2.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设计单元主题三上六个普通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为:学校生活、童话世界、金秋时节、我与自然、祖国河山、美好品质),2个特殊单元(策略单元:预测;习作单元:观察)三下六个普通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为:可爱的生灵、寓言、观察与发现、多彩的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2个特殊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习作单元:想象)(讲6个课件)三.整册教材语文要素安排单元内部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导语、略读课文和交流平台的设计。
(播放ppt1)精读课文是课后设计练习题;略读课文是在读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两类课文教学要求的不同,在第一篇略读课文后面有具体的泡泡提示:略读课文可以读的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快乐读书吧1.从一个页面增加到两个页面。
体现如下重要理念:首先,以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如“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其次,弹性要求(必读“你读过这本书吗”+选读“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结合推荐);第三,指导阅读方法。
三上读童话,三下读寓言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编写思路及写作特点(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以“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这个内容在单元内的整合,在单元各篇课文中都有渗透。
具体见图片。
其中,交流平台中一句是课内的,一句是课外的,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播放ppt2)再以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为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题是指向事后反思的,是已经理解的,回过头来反思用了什么方法。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目 录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01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02一、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二年级下册1个单元4课7个单元每单元3-4篇课文•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三年级上册1个单元预测观察课文2 例文1•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6个单元每单元分精读、略读课文人文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美好品质学校生活祖国河山童话世界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金秋时节观察我与自然三上各单元语文要素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一学校生活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二金秋时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有趣的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四策略单元:预测一边读一遍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五习作单元:观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六祖国河山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七美丽的大自然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八美好品质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单元内部结构导语——单元主题的概括语文要素的揭示形象语言抽象语言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童话世界策略:猜想与预测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
猜测与想象,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一边读一遍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尝试续编故事习作:观察祖国河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罗丹我与自然美好品质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二、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选文是时代发展的印记是编者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你喜欢哪些课文?为什么喜欢?•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2.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3.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4.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5.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单元各板块之间的整合•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整合•能力训练系统的整合•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交流平台课文2导语词句段运用课文1课文3点明要素落实要素贯穿方法指导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实践运用习作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学段一般目标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学段一般性目标词语理解•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统编版语文三上全册教材分析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一)教科书编写思路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
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