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16.50 KB
- 文档页数:53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1第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一、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对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对数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的含义和作用,提高其数的概念、数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将对数字大小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和长度的认识等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课时安排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数的大小比较第三课时长度的认识第四课时整数的认识第五课时公里和米下面将针对每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三、课时详细内容第一课时:数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掌握理解、表示和操作数的能力。
通过实物、图形、数字等不同形式的数来进行讲解,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操作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需要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达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还需要注意处理不同数位上的大小关系,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第三课时:长度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并学会使用尺子等物品进行测量,并顺便进行加减运算的操作。
第四课时:整数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正数、负数、绝对值等概念,同时需要使用数轴等工具进行加减运算。
第五课时:公里和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公里和米两种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需要学会将公里和米进行互换,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四、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的初步认识,并深入探究了数字的大小比较、长度的测量和运算、整数的概念和运算等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数学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掌握所学知识,打好数学的基础。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学生独立完成右半幅绘制。
问题2:这是我珍藏了多年的一张图片,可惜左边的一部分坏了,你有办法修复吗?先让学生讨论。
指导在电脑上如何使用复制、粘贴、翻转等手段。
(操作演示)问题3:剪双喜字。
(放一段结婚录像,主要突出双喜字。
)大家都看到过结婚的场面吧,结婚时的双喜字你知道是怎么剪的吗?(抓住:双喜是轴对称图形,可以对折,再对折)(媒体演示)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
欣赏与思考1、对称在我们的生活现实中到处存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会有发现。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具有对称性的图案或实物照片,想想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一条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两个点呢?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线与点的对称轴,又一次引起了知识的冲突。
设计导入: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对称图形,那么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吗?请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画一幅吧。
课堂小结: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建筑、交通、商标等各方面的设计中。
老师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漂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数除以整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钢板,底8.5m,高6m,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38千克,那么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150m,高80m,这块地有多少公顷?这块地共收小麦768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千克?﹡3、综合练习。
下面长方形的宽是4米,面积是20.4平方米,长方形内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长的三分之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会交流、倾听。
过关检测目标达成自主总结,加深了解。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本第74页例1【学习目标】:1、能记住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认真观察算式,找准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难点:避免特定数字背景下的运算顺序的错误。
【学法指导】仔细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预习案一、回顾体验1、不计算,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96÷8×2 50+160÷40 120-4×18 358+14×(14+208÷26)2、我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3、尝试体验(列综合算式计算)(1)李明带着20元钱先在甲文具店买了(2)李明带着20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本3本笔记本,每本3.50元,又在乙文具店买了笔记本和一支钢笔,笔记本每本3.50元,一支钢笔,每支6.30元。
李明还剩下多少元?钢笔每支6.30元,李明还剩下多少元?探究案二、【合作学习、感悟新知】1、小组交流:在李明买文具的两种过程中,你是怎样算出“李明还剩多少元”的?2、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小组其他同学的想法:_______________3、小组代表汇报:4、师生共同完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训练案三|、【闯关我最棒】1、运算顺序找得准。
(只说出算式的运算顺序)23.5+13.5÷ 2.7 90.4 -(7.03+2.47)×4.083.6÷ 1.2+0.5× 2 3.6 ÷〔(1.2+0.8)× 5〕2、我会算(先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0.8 ×(5-3.88)×50 0.36÷〔(6.1-4.6)× 0.8〕3、活动齐参与。
完成课本第76页课堂活动第一题4、我是小法官。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课时第四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有关的面积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求图形面积。
难点关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调控引入课题知识梳理我们今天将一起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图形、圆。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如果计算大的面积,常用单位是哪些?预设: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h m2)、平方千米(km2)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
指导复习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是怎样推导的,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边讲,师演示,最后归纳成右图。
学生回忆多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
完成练(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师作图介绍,让学生了解就行了)3.补充练习组织学生讨论:下面梯形中的甲、乙两个三角形,哪个面积大一些?为什么?启发学生从下面两个方面思考:(1)等底等高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2)从等量替换考虑。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减去同一个三角形,剩下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甲、乙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大。
4.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七第1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课题小数乘整数(一)课型小学乘法教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学习方法1、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学【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案导案1、说一说下面每组数由第一个数变到第二个数的过程中,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16.5 2.4 165 0.024 0.23 23 5 0.0052、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3、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学习过程8.5×4 【设问导读】0.6×99.32×7自学课本 P1-P2 页例 1。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求买 6 千克西红柿需要多少元?就是求((加(2、4.2×6 该怎么计算?(1)用连加来计算。
4.2+4.2+4.2+4.2+4.2+4.2=()是多少,)个()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还表示求(用加法计算)个(,)。
列式)连为11/ 60(2)用拆分法逐步进行计算。
4.2 元=(((()元()元×6=()角×6=()元+()角)元)角=()元=()元)元(3)用竖式计算。
把因数 4.2 扩大到它(()倍,因数 6 不变,引起积扩大)。
要使积不就,需要把积缩小到它的 4.2 × ( 6 )扩大到它的 10 倍(1 。
10) 61 缩小到它的 10)元。
×2 5 2答:买 6kg 西红柿需要(【自学检测】1、填空。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第4节循环小数西师大版一、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及其转换为分数的方法。
学习本节课除了要掌握本节所讲的知识点,还需要掌握小数的运算及转换为分数的方法。
二、知识点1. 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指小数部分中有一位数或者几位数反复不停地出现,这些数就称为循环小数,而且这些循环数所在的数位就称为循环节。
举个例子:0.33333……就是一个循环小数,其循环节是3;0.142857142857……就是一个循环小数,其循环节是142857。
需要注意的是,小数部分有限的数可以看作是循环节为0的循环小数。
2. 将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要将一个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需要记住下面的几个公式:1.对于一个以a(a>0)开头的纯循环节小数,它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等于:a÷99……9,其中有n个9,n等于循环节的位数。
2.对于以a(a>0)开头,且小数部分中存在不循环节的有限数字的循环小数,它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等于:a+b÷99……9(其中b是小数点后不循环节部分的数,有n个9),其中n等于循环节的位数。
3.对于以0(n≠0)开头,小数部分中存在不循环节的数字的循环小数,它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等于:小数点后不循环节部分的数÷(999……9,其中有n个9)。
三、练习题1. 将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a)0.444444……b)1.666666……c)0.583333……d)0.34343434……2. 将分数转换为循环小数:a)5/12b)3/20c)7/18d)1/6四、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及其转换为分数的方法。
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还有很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希望大家能够慢慢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案问:从上表你看出了什么?2.教师引导:对照上表,我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五年级)年级科目:(数学)备课教师:()(五年级)年级科目:(数学)备课教师:()1.课件出示例3的主题图,探究画按一定角度旋转后图形的方法。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图,说一说,怎样才能画出绕点O沿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2)学生独自观察比较,寻找图形旋转的方法。
(3)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方法,找出最好的方法。
(4)反馈汇报。
(五年级)年级科目:(数学)备课教师:()课件出示下面几幅图:1.同学们请看,上面这几幅图只有原图形的一半,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蜻蜓、蝴蝶、雪花2.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呢?3.同学们真聪明,三年级时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知识还记得这么牢。
同学们觉得这些图形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一)新课导入欣赏生活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美丽的图案。
课件出示下面几幅图:1.同学们,看到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预测:2.既然同学们这么迫切地想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那就要好好学习设计图案的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用我们学过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方法来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设计图案)学生独立完成,教学案(五年级)年级科目:(数学)备课教师:()学生用 2.8×7=19.6的方法检验检验的结果是对的,说明我们计算对了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
教学案(五年级)年级科目:(数学)备课教师:()教学案(五年级)年级科目:(数学)备课教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分段计费问题西师大版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掌握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能够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导学内容:分段计费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按照使用量的不同,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计费。
通常都是按照“按照数量增加而逐步增加”的原则制定的,并且会有多个不同的计费标准。
分段计费是重要的数学应用技能,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费、水费、燃气费、运费、电话费、邮费等。
本课程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意义和应用。
导学步骤:1.阅读学习材料:首先,学生需要通读本章节的学习材料,并理解分段计费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按数量逐步增加或减少的计费方式。
•不同数量的计费标准。
•计费标准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析案例:接着,学生需要分析几个实际案例,如电话费、运费或邮费等,让学生自己感受分段计费对生活的影响,并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思考讨论: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并带领学生进行讨论:•电话公司的计费方式是按每月使用时间计算话费,超过30分钟每分钟0.5元,下面是小明一周的通话记录,请问他本周需支付多少话费?–周一 10分钟–周二 60分钟–周三 20分钟–周四 45分钟–周五 35分钟–周六 15分钟–周日 55分钟•以下是某物流公司的运费标准,请问物品的重量是100千克的时候,需要支付多少运费?运输距离(公里)重量不超过1吨重量超过1吨不超过2吨重量超过2吨不超过5吨100以下120150200100~300250280330300以上3603904504.总结思考:最后,学生需要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分段计费的概念是什么?•分段计费的应用范围有哪些?举例说明。
•如何按照数量逐步增加或减少的计费方式进行计费?•多个不同的分段计费标准之间如何进行转换?以上是本章内容的导学案,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段计费的概念和应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