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19世纪开始,人们已经能逐渐应用化学方法提取植 物药中的有效成分,例如,从阿片中提取吗啡 (Morphine),从颠茄中提取阿托品(Atropine),从金鸡 纳树皮中提取奎宁(Quinine),从古柯叶中提取古柯碱,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Caffeine)等。由于生物化学、生 理学、药理学的进展,人类逐渐了解到一些药物化学结 构与活性的关系,发现了某些类型药物呈现药效的基本 结构,提出了药效团(Pharmacophore)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以来,药物化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30-40年代发现磺胺类和抗生素类之后,50-60年代之间 抗精神失常药和甾体激素类药物;60-70年代间 β受体
阻滞剂类心血管药物和H2受体阻滞剂类抗溃疡病药物;
70-80年代间 钙通道拮抗剂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免疫调 节剂及各种酶抑制剂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世纪末,有机化学合成方法的进步,使染料工业 和化学工业兴起,这一时期合成药物成为主要方向。
第一节 概述
Ehrlich于1891年用一种称为亚甲蓝(Methylene Blue)的染料治疗疟疾,构效关系的研究导致后来扑疟奎 (Plasmoqune, 1926年)、阿的平(Atabrine, 1932年)等 合成抗疟药的发现。1907年发现锥虫红(Trypan red)具 有杀锥虫的作用,1910年合成了胂凡纳明(Salvarsan, 又名606)用于治疗梅毒等疾病,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概 念。
第一节 概述
近年来,各种内源性微量生理活性物质,例如,各种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活性肽、神经递质和激素作为先 导化合物以及用基因工程和其它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辅 助药物分子设计等发展新药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已有约6000种化学实体用于疾病的防治,多种疾 病均已得到控制,但尚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免 疫缺损、精神和遗传性疾病、老年病等尚没有或缺少有 效药物,因此医药与制药工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 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