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4章 基础课时3
- 格式:doc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8
综合课时5 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配平、计算及滴定(时间:45分钟)1.下列有关反应SiO 2+3C=====高温SiC +2CO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是SiO 2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碳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D .若生成1 mol SiC ,则转移电子2 mol解析 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碳,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 、C 错误,B 项正确;生成1 mol SiC 转移电子4 mol ,D 项错误。
答案 B2.(NH 4)2PtCl 6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氮气、氯化氢、氯化铵和金属铂,在此分解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2∶3B .3∶2C .4∶3D .1∶3 解析 (NH 4)2PtCl 6分解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 2,还原产物是Pt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6n (N 2)=4n (Pt),n (N 2)∶n (Pt)=2∶3。
答案 A3.一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XO -3+6H +===3X 2+3H 2O ,据此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B .3∶1C .5∶1D .7∶1解析 由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出该离子方程式为5X -+XO -3+6H+===3X 2+3H 2O ,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答案 C4.(2014·湖南四校联考)已知离子方程式:As2S3+H2O+NO-3―→AsO3-4+SO2-4+NO↑+________(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4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8D.氧化产物为AsO3-4和SO2-4解析从所给的离子方程式知,As2S3转化成AsO3-4和SO2-4,而NO-3转化为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3As2S3+4H2O+28NO-3===6AsO3-4+9SO2-4+28NO↑+8H+,则A、B、D正确;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8∶3,则C不正确。
第3讲离子反应能力提升训练1.(2015·上海化学,17)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2-3、Cl-、OH-、NO-3。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 C2.(2015·四川泸州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溶解Al2O3的溶液:Na+、K+、HCO-3、NO-3B.0.1 mol·L-1Ca(ClO)2溶液:K+、Na+、I-、Cl-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K+、Fe2+、Cl-、NO-3D.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Na+、Mg2+、Cl-、SO2-4解析A项,能溶解Al2O3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CO-3均不能大量存在,错误;B项,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答案为D。
答案 D3.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解析选项A,在该溶液中Cl-被MnO-4(H+)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所给三种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滴加盐酸时HCO-3与H+结合立刻产生CO2;选项C,加入的NaOH先与CH3COOH 反应,且NH+4与OH-反应需加热才能放出NH3;选项D,Al3+与NH3·H2O反应生成的Al(OH)3不能溶解在氨水中。
答案 B4.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
下列条件关于离子共存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3+、Na+、Cl-、SO2-4B.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H+4、Ba2+、OH-、I-C.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Ba2+、Cl-、CO2-3D.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K+、SO2-3、Cl-解析a点为中性溶液,Fe3+在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项不正确;b点为酸性溶液,OH -不能大量存在,B项不正确;C项不论溶液的酸碱性如何,Ba2+与CO2-均不能大量共存;d3点为碱性溶液,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并且之间均不反应。
基础课对3 分子空问结构与杨质性质考点一I 考点二]考点三[最新考纲]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和7T键,能用键能.键长. 览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
键和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3•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差异。
4•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 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5•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6•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考点一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7•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8•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考点一共价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I 考点二I 考点三STEP知识串讲■学有所思,思有深度1・本质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 的重叠)。
2.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考点一I 考点二I 考点三3・类型分类依据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类型电子云电子云 并肩”重叠兀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考点一I 考点二I 考点三特别提醒(1) 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通过共用电子 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 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时形成离子键。
(2) 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 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形成共价极性锂共用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原子间有西1共用电子对 原子间有三对共用电子对4.键参数⑴概念塑遊: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nx>]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址键参数键氏: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卩U距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5.等电子原理考点一I考点二考点三(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①键能越土,键长越亘,分子越稳定。
第2课时硅酸盐和硅单质一、硅酸盐1.概念硅酸盐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2.硅酸盐的性质硅酸盐是一大类结构复杂的固态物质,大多________于水,化学性质很________。
3.硅酸盐组成的表示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
例如:Na2SiO3:______________;长石KAlSi3O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常见的硅酸盐——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__________,能制备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主要包括:(1)具有金刚石结构的碳化硅(SiC,俗称__________);(2)具有很高__________的硅钢;(3)既耐高温又耐________的硅橡胶;(4)人工制造的__________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等。
二、硅单质1.种类单质硅有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2.结构晶体硅的结构与__________相似。
3.性质(1)(2)4.用途(1)______________,如硅芯片等。
(2)__________,如光电池等。
知识点1硅酸盐的表示方法1.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不正确的是()A.钙沸石[Ca(Al2Si3O10·3H2O)]CaO·Al2O3·3SiO2·3H2OB.镁橄榄石(Mg2SiO4)2MgO·SiO2C.长石(KAlSi3O8)K2O·Al2O3·3SiO2D.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2.高岭土的组成可表示为Al2Si2O x(OH)y,其中x、y的数值分别是()A.7、2B.5、4C.6、3D.3、6知识点2硅的性质及用途3.硅和碳的比较,正确的是()A.都是非金属,而硅的非金属性较强B.硅和碳的最高正价都是+4价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位,碳占第一位D.硅和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都是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4.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起反应D.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知识点3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5.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
[题型专练]1. 根据物质中N 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H 3具有还原性B .N 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 .N 2只具有氧化性D .HNO 3具有氧化性解析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能失电子被氧化,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能得电子被还原,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
N 元素最低价是-3价,最高价是+5价,所以C 选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 )①O 3+2KI +H 2O===2KOH +I 2+O 2 ②SiO 2+2C=====高温Si +2CO ↑ ③SiO 2+3C=====高温SiC +2CO ↑ ④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A .仅有② B .仅有②④C .仅有②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答案 D3.有Fe 2+、NO -3、Fe 3+、NH +4、H +和H 2O 六种粒子,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B .该反应说明Fe(NO 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C .每1 mol NO -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8 mol e -D .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 2+-e -===Fe 3+解析 酸性条件下NO -3具有强氧化性,Fe 3+也具有氧化性,故应是NO -3将Fe 2+氧化为Fe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2++NO-3+10H+===8Fe3++NH+4+3H2O,B项正确;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A项正确;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1 mol NO-3发生了还原反应,C项错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项正确。
答案 C4.工业上制备溴单质时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溴,发生的反应为3Br2+6Na2CO3+3H2O===5NaBr +NaBrO3+6NaHCO3。
2016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5章基础课时2基础课时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时间:45分钟)1.(2015·龙岩期末)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SiH4>PH3>H2SB.酸性:HClO4>H2SO4>H3PO4C.碱性:NaOH>Mg(OH)2>Al(OH)3D.氧化性:F2>Cl2>Br2答案 A2.(2014·西安质检)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②原子半径:Na>Mg>O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结合质子的能力:OH->CH3COO->Cl-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3.(2015·武汉调研)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M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解析由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可知Y、Z在第2周期,M、X在第3周期,且M、X应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知M为Al,X为Si,Y 为N,Z为O。
答案 B4.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XO-3+6H+===3X2+3H2O,据此判断,下面对短周期元素X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XO-3中X为+5价,故X元素位于第ⅤA族B.X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C.X一定是氯元素D.X可能是氮元素解析由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知离子方程式中所缺的项为5X-,故X的最高正价为+7,X只能是第3周期第ⅦA族的氯(氟无正价)。
答案 C5.(2014·石家庄模拟)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本章复习课一、硅及其化合物1.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1)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硅与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且硅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基础课时3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时间:45分钟)1.(2014·扬州高三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2-4B.1.0 mol·L-1的NaAlO2溶液:Cl-、HCO-3、K+、Ba2+C.1.0 mol·L-1的FeCl2溶液:NO-3、Na+、K+、ClO-D.澄清透明的溶液:Cu2+、SO2-4、Mg2+、Cl-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
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具有还原性的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HCO-3能与AlO-2反应生成Al(OH)3和CO2-3,选项B错误;ClO-是弱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能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错误;澄清透明的溶液与无色溶液不同,D项中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 D2.下列各组离子在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S溶液中:SO2-4、K+、Cl-、Cu2+B.在c(H+)/c(OH-)=1012的溶液中:NH+4、NO-3、K+、Cl-C.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NO-3、Cl-D.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3解析A项会发生反应:HS-+Cu2+===CuS↓+H+,错误;B项为酸性溶液,所给离子可大量存在;C项溶液为碱性时Mg2+、NH+4不能大量存在,溶液为酸性时不能生成H2,错误;D项因为酸性H2CO3>HClO,会发生反应:H2O +CO2+ClO-===HClO+HCO-3,错误。
答案 B3.(2014·济南调研)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0.1 mol·L-1 NaOH溶液中:K+、Na+、SO2-4、HCO-3B.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Al3+、Ba2+、NO-3、Cl-C.在0.1 mol·L-1 FeCl3溶液中:K+、NH+4、I-、SCN-D.在c( H+)/c(OH-)=10-12的溶液中:K+、Na+、ClO-、NO-3解析A项,碱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存在;B项,CO2-3既能与Al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又能与Ba2+生成BaCO3沉淀,故Al3+、Ba2+和CO2-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项,Fe3+既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能与SCN -发生络合反应,故I-、SCN-和Fe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项,c( H+)/c(OH -)=10-12的溶液呈碱性,K+、Na+、ClO-、NO-3四种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
2012高考化学创新方案习题: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D.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解析: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浓度无关.二氧化硫只有在催化氧化时才能生成三氧化硫.答案:AD2.(2011·厦门高一检测)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O2不能用来漂白食品C.足量澄清石灰水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解析:CO2和SO2都能与NaOH溶液和石灰水反应,都不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因为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故可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答案:D5.潮湿的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尽管潮湿的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Cl2具有强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它们会发生如下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这样两者等物质的量混合会完全丧失漂白作用,溶液不会褪色,而生成的H2SO4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BaSO4.答案:C6.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褪色或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组合是()①KMnO4(H+,aq)②溴水③碘水④氯水⑤Fe3+(aq)A.①⑤B.②③C.全部D.都不是解析: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SO2氧化为H2SO4,自身被还原成无色的Mn2+.SO2能使卤水褪色,是由于X2(不包括F2)将SO2氧化为H2SO4,本身被还原为无色X-.SO2能使棕黄色的Fe3+(aq)变浅,是由Fe3+将SO2氧化为H2SO4,本身被还原为浅绿色Fe2+.答案:D7.(2011·黄冈高一检测)利用下列试剂,选用合适方法鉴别Na2SO4、Na2SO3、Na2CO3、NaCl四种溶液,最佳试剂组是()A.BaCl2、HCl、品红溶液B.BaCl2、HCl、石蕊试液C.AgNO3和HNO3溶液D.AgNO3和BaCl2溶液解析:BaSO4、BaSO3、BaCO3均不溶于水,但BaSO3和BaCO3溶于盐酸,并且BaSO3与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而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CO2.答案:A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解析:SO2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品红溶液褪色;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在酸性环境中会被氧化成SO2-4,从而得到BaSO4白色沉淀;SO2通入到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Na2SO3+BaCl2===BaSO3↓+2NaCl,生成白色沉淀,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10分)如图装配好装置,待内外空气压强不变时标注出水银液面的刻度(用红漆).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硫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移入锥形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硫粉安静地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当火焰熄灭后,静置,水银柱又慢慢回到原标定的刻度.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水银柱推向左管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粉未燃尽时火焰就熄灭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水银柱最后又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可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反应方程式S+O2=====点燃SO2和上述结论又可推导出什么(或证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S+O2=====点燃SO2,这是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气体体积膨胀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胀冷缩,但温度恢复到原状态,则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答案:(1)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气体受热膨胀(2)瓶内氧气已耗尽(3)①同温同压下,反应消耗的氧气与生成的SO2体积相同;②反应前后的压强相同;③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4)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10.(8分)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氨水.(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4价硫元素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剂氧化,在指定的试剂中只有溴水具有强氧化性,由此可知应选溴水.(2)+4价的硫元素具有氧化性,与其还原性相比,氧化性较弱,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表现出氧化性,如在酸性条件下,+4价的硫才较易还原成单质硫,因此要证明其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是H2SO4和Na2S溶液.答案:(1)溴水、Na2SO3溶液溴水褪色Br2+H2O+Na2SO3===Na2SO4+2HBr(2)稀硫酸、Na2SO3溶液、Na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2S2-+SO2-3+6H+===3SO2-4+3S↓+3H2O11.(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证明SO2是________气体.(3)②中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4)③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性.(5)④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性.(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实验要制取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所以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2SO3和稀H2SO4制取SO2的化学反应.SO2有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有氧化性,使H2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SO2有还原性,使碘水褪色;SO2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2)石蕊变红酸性(3)褪色漂白(4)出现淡黄色浑浊氧化(5)褪色还原(6)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2NaOH+SO2===Na2SO3+H2O12.(10分)(2009·全国卷Ⅰ)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要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所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将所选的仪器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作用解析:根据反应原理可知,木炭和浓H2SO4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故C应作为反应发生装置.在检验产物时必须先检验水,因为在检验其他产物时会在产物中混入水,可选用装置B放入无水硫酸铜来检验.SO2对CO2的检验有干扰,必须先检验并除去SO2,然后再检验CO2.答案: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作用C 浓H2SO4和木炭反应器(或发生气体)B无水CuSO4检出H2OA 品红溶液检出SO2A酸性KMnO4溶液吸收余下的SO2A 澄清石灰检出CO2水13.(12分)(2010·全国高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解析:本题考查了SO2的制备及性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化学实验分析能力.(1)常见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图示中带支管的为蒸馏烧瓶.(2)SO2因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离子反应为:5SO2+2MnO-4+2H2O===5SO2-4+2Mn2++4H+.SO2能与-2价的S反应生成硫沉淀,体现氧化性:SO2+4H++2S2-===3S↓+2H2O.(3)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指: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注意实验操作中品红溶液褪色后要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4)SO2为酸性气体,一般用碱性溶液吸收,也可用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溶液吸收.答案:(1)蒸馏烧瓶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5SO2+2MnO-4+2H2O===2Mn2++5SO2-4+4H+(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4)NaOH。
基础课时3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时间:45分钟)1.如果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居民饮用水,下列方法中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而淡化B.利用太阳能使海水升温,通过蒸馏而使其淡化C.将海水缓慢降温凝固以获取淡水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金属阳离子及酸根阴离子答案 A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④解析本题涉及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具有较强还原性,各卤素离子中,以I-的还原性最强,故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碘化钾;卤化银中除氟化银外均有感光性;能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现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还可以是碘水等。
答案 C3.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B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中海水中的钾元素为K+,需经化学变化转化为钾单质;D中是势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A4.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IBr是双原子分子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C.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D.和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IBr中I为+1价,Br为-1价。
2个原子组成1个IBr分子,A正确;因为其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所以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正确;跟水反应的方程式IBr+H2O===HBr+HIO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仍然是I为+1价,Br为-1价,故这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与碱反应的实质可看成是IBr先与水反应,生成物HBr和HIO再与碱反应,所以2NaOH+IBr===NaBr+NaIO+H2O,C正确。
答案 D5.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地球上90%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称溴为“海洋元素”。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溴时,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苯与溴水反应生成溴苯C.可以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D.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一定会发生如下反应:2Fe2++4Br-+3Cl2===2Fe3++2Br2+6Cl-解析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A不正确。
苯只能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B不正确。
FeBr2与Cl2反应时,因Cl2的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题目中没有说明Cl2与FeBr2的量的关系,故D不正确。
答案 C6.粗碘中通常含ICl和IBr,称为卤素互化物,其性质和卤素单质相似,都是较强的氧化剂,而且受热时ICl和IBr皆可像I2一样升华,在粗碘中加入以下选项中的一种物质后,再进行升华可制得精碘,应加入的物质是 ()。
A.H2O B.ZnC.KI D.KCl解析利用碘升华的特性精制碘,须使ICl、IBr中的Cl、Br变为难挥发性的物质,同时使其中+1价的碘被还原为单质碘,且加入的物质和碘不反应,只有KI符合,化学方程式为ICl+KI===I2+KCl,IBr+KI===I2+KBr。
答案 C7.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为SO2气体,也可为Na2SO3溶液B.设备Y为蒸馏塔C.在提取溴的过程中一定有Br-被氧化D.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的体积最多为44.8 L(标准状况下) 解析选项A,Br2能被SO2的水溶液吸收,也能被Na2SO3溶液吸收形成Br -。
选项B,Br-先被Cl2氧化为Br2,然后经蒸馏得到Br2蒸气。
选项C,海水中Br-被氧化为Br2,吸收塔内也发生了Br-被氧化的反应。
选项D,根据选项C分析可知,两步都发生Cl2氧化Br-的反应,考虑到氯气部分溶于水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的体积大于44.8 L(标准状况下)。
答案 D8.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分别装有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分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由①处产生的Cl2通过②时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通过③时发生反应Cl2+2KI===2KCl+I2,通过④时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因Cl2为黄绿色,Br2为橙色,淀粉遇I2变蓝,Cl2遇碱产生NaCl、NaClO,但棉球是白色的,可知应选A。
答案 A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雾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误;CuCl2是固体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误;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的Cl2能使碘化钾淀粉溶液变蓝,C项错误。
答案 D10.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含有Br-解析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根据溶液变色确定是否含有溴离子;B项,溴离子和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可能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溴单质产生。
答案 D11.氯气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Cl2+H2O HCl+HClO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不直接用次氯酸为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次氯酸易分解,且毒性较大)。
但是由于氯气贮运不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正逐渐被其他性能优越的消毒产品所替代。
请回答:(1)氯碱工业生产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消毒液与氯气相比具有贮运方便等优点,用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套用浓盐酸和KMnO4固体制取少量氯气并比较氯气与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微型装置(如图所示)。
①下列溶液能吸收Cl 2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饱和食盐水B .饱和Na 2SO 3溶液C .饱和NaOH 溶液D .浓硫酸②能说明Cl 2的氧化性强于I 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反应物为Cl 2和NaClO 2,生成物为ClO 2,由化合价变化和质量守恒可知,另一种产物为NaCl ,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即可配平该化学方程式;(4)①饱和NaOH 溶液和饱和Na 2SO 3溶液均能吸收氯气,发生的反应分别为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和Cl 2+Na 2SO 3+H 2O===2NaCl +H 2SO 4;②Cl 2+2KI===2KCl +I 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I 2能使淀粉变蓝。
答案 (1)2NaCl +2H 2O=====电解2NaOH +Cl 2↑+H 2↑(条件写“通电”或“电解”均可)(2)Cl 2+2OH -===Cl -+ClO -+H 2O(3)Cl 2+2NaClO 2===2ClO 2+2NaCl(4)①BC ②湿润淀粉 碘化钾试纸变蓝12.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 3+、Br 2谁的氧化性更强?(2)提出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 3+>Br 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含有________。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四氯化碳c.无水酒精d.硫氰化钾溶液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4)应用与拓展: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