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前途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B B.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C C.立即建立社会主义D D.实现共产主义答案是:B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共同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的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
它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改革小生产的私有制。
2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新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革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允许在二者之间插入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文章第一、第二部分作了比较。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可以分为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4关于革命前途的错误(一)一个革命理论:在党的历史上,“左”教条主义的“一个革命论”的错误,是只看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它主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应当在民主革命阶段完成。
资产阶级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了“左”的政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事业单位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辅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事业单位考试中关于党章的考试内容越来越多,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里的内容,本网给大家带来了事业单位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辅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重难点,大家快学习来。
事业单位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辅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4月1日毛泽东的一篇讲话。
这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往华北。
途经晋绥解放区时,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做了这个讲话。
讲话肯定了晋绥党组织的工作成绩,总结了晋绥解放区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革命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可以简单记为:工农城小和民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封建主义——主要对象,封建主义势力不断压迫民众,剥削民众故而成为我们的革命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对象之一,在这里学生们要区分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两种: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而民资是我们革命的动力之一,官资是我们革命的对象之一,因为中国的官资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关于国计民生的行业,借此大发横财压迫中国民众,故成为我们的对象之一。
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本节内容重点有三个,一是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二掌握总路线中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性质,三是实记首次提出官僚资本主义为革命对象的毛泽东著作。
它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它的主体是人民大众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前途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停留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更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国际影响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P64-6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在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所形成的个特殊的政治、经济形态,政治上主权不独立,经济上兼有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6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P65)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这一问题主要是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2.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②政治上:A.“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对西方文明幻想的破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分标志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但是革命的性质不是看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而是看革命的前途和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所以它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那么我们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归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这里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但是,辛亥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并获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所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什么是纲领?纲领就是一个政党的一面旗帜。
旗帜树在那边是要给人看的。
所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旗帜鲜明,突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下面我来看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到底有哪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些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国体。
什么是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这里很清楚,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基础,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这从我们的国旗上可以反映出来。
我想我们小学时候就应该讲过,我们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的含义。
最大是共产党,旁边四颗就是联合执政的四个阶级,四星拱卫一星,就是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阶级联合执政。
这就是我们的国体。
革命前途:“行向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同时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前途的复杂性。
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究竟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或是其他什么主义,这是每一个革命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者,在策划和制定革命方略及革命纲领之时,是无法在革命前途问题上保持沉默的。
如果说其他领导者还可以不急于表态的话,那么党的主要领导者不表态似乎就没有理由了。
所以,陈独秀在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期间,对国名革命的发展前途,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索。
尽管他的分析和表述不可能都经过深思熟虑,但是,他他所得出的基本观点仍不失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观的思想萌芽。
一、理性思考,推断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前途陈独秀虽然是以强烈的救国救命思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但是他与其他革命青年一样,对于如何革命以及革命的前途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当时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以其开明的思想和激进的态度,痛斥国内封建帝政之陈腐,大倡近世域外之文明,急切的渴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然而,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无数次革命运动都先后失败了,幻想中的资产阶级东喝过仍然还是幻想,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的世界观开始发生转变。
从此,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武器,继续探索未来中国的发展轨迹。
1920年,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陈独秀,改变了以前单纯揭露现实社会黑暗而仰望西方文明的幼稚性,开始理智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学说,分析和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他在分析了世界发展趋势之后认为:“由封建而共和。
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一定的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的。
现在虽说是共和失败了,封建制度恢复了势力,但是世界潮流所趋,这封建主义得势,也不过是一时现象,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陈独秀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及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所谓时代潮流,他若到来,是不可以人力抵抗的。
解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关键词]毛泽东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者简介] 曹玉华(1972—),女,汉族,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黄河水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中图分类号] A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13)03-0148-03一、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当时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才开始向农村转移。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指向了农村,并在这一时期开始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深刻分析了当时处于白色政权包围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潜心研究并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详细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得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应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长期坚持的思想。
就方法论来说,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949年到1956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使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在建设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理论,也就是从1919年到1949年时期的革命经验。
试问大家,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1948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给与了这样的回答,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有2个:第一,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饭吃;第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骚动和不安”。
请问这样的分析是否正确?显然美国国务院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中的回答是错误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哪里有剥削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正是中国人身上所受到的压迫,才激起中国近代的反抗和革命。
那么中国人受到了哪些压迫?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抗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这场革命的有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新的民主革命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范畴,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寻求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对抗共同的敌人;它希望建立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的联合独裁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独裁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其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改革小生产私有制。
2.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紧密相连的,资产阶级专政不应穿插在中间。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作文章的第一部分和下一部分。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建设新的民主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4.革命前途问题上的错误表现:(1)一次革命论: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2)二次革命论: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7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前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前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混淆两个革命阶段性质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2009年多项选择题: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解读】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实行上就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即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分标志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但是革命的性质不是看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而是看革命的前途和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所以它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那么我们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归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这里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但是,辛亥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并获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所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什么是纲领?纲领就是一个政党的一面旗帜。
旗帜树在那边是要给人看的。
所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旗帜鲜明,突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下面我来看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到底有哪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些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国体。
什么是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这里很清楚,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基础,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这从我们的国旗上可以反映出来。
我想我们小学时候就应该讲过,我们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的含义。
最大是共产党,旁边四颗就是联合执政的四个阶级,四星拱卫一星,就是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阶级联合执政。
这就是我们的国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混淆两个革命阶段性质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2009年多项选择题: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解读】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实行上就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即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故选A、B、C。
至于D是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2004年多项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读】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理解与掌握情况。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两者的联系,同时认清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有过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
A项即“一次革命论”的错误,C项即“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B项的观点则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各不相同。
故只能选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