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3章~第5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06
第12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2.1 复习笔记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取舍关系1.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取舍的思想源于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A.W.Phillips)于1958年发表的文章。
在考察了英国97年内失业与名义工资增长的数据后,菲利普斯发现英国历史上名义工资增长快的年份,失业率低;而名义工资增长慢的年份,失业率高。
其他经济学家在菲利普斯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从失业与名义工资增长率的关系转移到失业与通货膨胀(价格的增长率)的关系上。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经验上的负向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指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负向相关关系。
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真实的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和周期性失业(真实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之间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1)模型分析使用引入错觉理论的扩展的古典模型分析不同的经济体。
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固定不变且能够完全预期的经济体在这个经济体中,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周期性失业都为0。
当总需求发生未预料到的增长时,既会出现正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又会出现负的周期性失业(真实的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这一结果印证了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的结论,即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负向相关。
②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稳定上升的经济体如图12-1所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充分就业产出为且固定不变,如果货币供给每年增加10%,曲线每年上移10%,即从第1年的移动到第2年的,以此类推。
货币供给每年增长10%,导致通货膨胀率每年都上升10%,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被人们完全预期到,因此不存在错觉,所以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10%,预期的价格水平也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结果使短期总供给曲线每年上移10%。
第15章政府支出及其融资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
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
第二,使政策制定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但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
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
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3.税收平稳化(tax smoothing)答:税收平稳化是指保持税率稳定的税收制度安排。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圣才出品】第3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一、复习题1.生产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引起一国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要了解一国所能实现的产出,除了生产函数,还需知道哪些因素?答:(1)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效率,它表明了任意给定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一般形式为:()=,Y AF K N式中,Y为给定时期内的实际产出,A为衡量整体生产率的系数,K为资本存量,N 为给定时期内的工人数,F为产出Y与资本K和劳动N的函数关系。
(2)供给冲击或生产率冲击导致经济体生产函数的变化。
一个正向的或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增加既定资本和劳动条件下的产出。
一个负向的或不利的供给冲击会降低各资本与劳动组合下的产出。
在现实世界中,供给冲击包括天气变化、使效率提高的管理技术改善和创新、政府管制的变化。
此外,供给冲击还包括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投入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会影响产出。
(3)除了生产函数,还需要知道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2.生产函数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但其斜率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于生产函数的这些特性,请给出经济解释。
答:生产函数曲线向上倾向意味着任意额外投入的资本或劳动都会使得产出增加。
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反映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资本的边际产量随着资本增加而下降,从而使得斜率随着资本投入增加而降低。
给定劳动投入数量,随着资本的增加,额外的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小。
3.资本的边际产量(MPK)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解释MPK曲线的形状?答:(1)资本的边际产量指每单位资本存量的增加引起的产出增加。
由于的资本K?增加引起了的产出增加,单位资本的产出增加为,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为Y?/Y K。
/Y K(2)MPK曲线可以利用生产函数曲线表示出来,给定劳动投入水平下,标出不同的资本投入带来的不同产出,就得到生产函数曲线,而MPK就是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
第11章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刚性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一、复习题1.效率工资的定义是什么?效率理论背后关于工人行为的假设是什么?为什么它表明了即使劳动供给过剩,实际工资仍会保持刚性?答:(1)效率工资是指使工人为每一美元实际工资付出的努力程度达到最大的实际工资。
(2)效率工资理论关于工人行为的假设是:工人努力程度越大,其实际工资越高。
(3)实际工资即使在劳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仍具有刚性,对于这种现象存在多种解释:①法律和制度因素使工资居高不下,例如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合同,会阻碍厂商削减工资,并且名义工资可以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工资保持在协定的水平上。
②厂商支付高于“应有”水平的实际工资的原因在于这种政策可以降低厂商的人员流动成本,即雇用和培训新员工的相关成本。
通过支付高工资,厂商可以留住更多的现有工人,这样便节省了雇用和培训替补员工的成本。
此外,丰厚薪资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③工人的薪资越高,他们越有动力去努力高效地工作。
尽管厂商能够以稍低的实际工资去吸引所需的全部工人,但如果高薪工人可以提供更多产出,那么厂商就可以支付雇员高额的报酬并从中获利。
这就是效率工资理论对实际工资刚性的解释。
2.在引入效率工资的凯恩斯模型中,充分就业产出Y是如何决定的?在该模型中,生产率冲击(供给冲击)如何影响充分就业产出?劳动供给又如何影响充分就业产出?答:(1)在引入效率工资的凯恩斯模型中,劳动需求曲线上劳动边际产出等于效率工资的点决定了充分就业产出。
(2)生产率冲击不影响效率工资,因为它不影响工人的努力程度。
但是它影响工人的边际劳动产量,因此引起就业变动。
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增加就业量,生产率和就业的增加使得充分就业产出增加。
(3)劳动供给对效率工资和就业均无影响,它仅仅影响失业量。
因此,劳动供给对充分就业产出无影响。
3.什么是价格黏性?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考虑价格黏性是十分重要的?答:(1)如果用名义量(美元)表示的价格或工资保持不变,而且不会轻易地因供求的变化而改变,那么名义刚性就会发生。
第5章 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一、复习题1.经常账户中贷方和借方各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是经常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与净出口有什么关系?答:(1)经常账户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
经常账户贷方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以及来自国外的收入,借方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支付给外国居民的收入以及净单方面转移。
(2)经常账户中所有贷方之和减去所有借方之和为经常账户余额。
(3)经常账户余额等于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国外净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三者之和。
2.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所记录的交易,二者主要区别在哪里?答:(1)经常账户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经常账户主要包括三个独立部分:产品和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的净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其中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2)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常账户只包括当前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而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
3.某美国出版商向巴西居民出售了价值200美元的书籍,这被记录在美国经常账户的贷方。
请列举出一些交易,这些交易对美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的影响相互抵消,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
答:美国向巴西居民出售书籍计入经常账户的贷方,与之相抵消的交易包括计入经常账户借方或资产与金融账户借方的任何交易。
举例说明:一个美国公民购买巴西公司的价值200美元的股票,此时美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借方计入200美元,与出售书籍的交易行为相抵消,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或一个美国公司进口价值200美元的巴西坚果,计入经常账户的借方,抵消出售书籍的交易行为对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
4.一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如何影响国外净资产?如果A国的人均国外净资产高于B国,则A国居民的生活就优于B国吗?答:(1)在任何时期,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国外净资产都等于经常账户余额,反过来必须等于其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第14章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一、复习题1.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是什么?答:(1)准备金存款、公众或私营银行持有的通货被称为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
(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货币供给等于公众持有的通货以及公众在银行的存款之和,即:M CU DEP=+基础货币有两种用途:一部分基础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余下的则作为银行准备金,因此基础货币等于两者之和,即:BASE CU RES=+2.货币乘数的定义是什么?讨论公众和银行的行为如何引起货币乘数上升或下降。
公众和银行能影响货币乘数,这是否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为什么?答:(1)每一单位基础货币能创造的货币供给的数量,被称为货币乘数。
表达式为1cu cu res++,其中,cu 是通货―存款比率,res 是准备金―存款比率。
(2)公众持有货币的意愿的变动会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
而银行持有存款的意愿的改变,影响准备金―存款比率,从而改变货币乘数。
当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增加。
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因为货币乘数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通过变动基础货币来抵消,从而使得货币供给保持不变。
3.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又有什么影响?答: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是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将货币投放在市场中,使得市场上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
而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存款和贷款扩张的乘数作用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4.在美国,货币政策由谁来决定?总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在美国,货币政策由美联储来决定。
美联储的7名理事全部由美国总统任命,且任命其中一位委员会成员作为美联储主席,除此之外对货币政策制定没有直接的影响。
5.除了公开市场业务外,美联储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能够控制货币供给?解释这些方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公开市场业务是美联储用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还有其他三个方法是可行的:(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提高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准备金,准备金―存款比率由此上升。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一、名词解释1.李嘉图等价定理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2.私人储蓄答:私人储蓄指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
如果家庭得到的收入用Y表示,支付税收用T表示,消费支出用C表示,则私人储蓄就是Y T C--。
私人储蓄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
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
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对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3.托宾q值理论答: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