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语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
3.感悟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
2.感悟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吗?2.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女娲补天》。
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成语和词语等。
2.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生字词,梳理故事情节。
(四)讨论与思考1.请同学们讨论: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付出了什么代价?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二)深入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如:五彩石、神龟、芦草等。
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艰辛过程,以及她所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和毅力。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女娲补天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外阅读分享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女娲补天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女娲补天》,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二)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女娲、五彩石、神龟、芦草等),进行角色扮演。
《女娲补天》教案(6篇)《女娲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生疏“措、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表达“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急,抑制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英勇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生疏本课的字词。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表达“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重点)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看图激趣1、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
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特别奇异的本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神话传奇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于是,在导入时,我出示了本单元第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盘古,让学生回忆人物的特点,简短的谈话,唤起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生疏,很顺当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2、她,大家生疏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
今日,教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依据学生答复提炼(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b、女娲怎样补天?师:下面,教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秀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运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背景、人物介绍女娲是谁?利用查找到的资料一起沟通。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女娲补天》教案《女娲补天》教案(通用16篇)《女娲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等15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霞图片、生字新词、句子、《女娲补天》动画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
师:你们喜欢欣赏天边美丽的彩霞吗?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课件出示彩霞图片,生欣赏。
3、谈话。
师:太阳、月亮、星星、白云是我们在天空中能够常常见到的事物,可我们却偶尔才能看到彩霞,面对彩霞,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彩霞是如何形成的?)。
师:对呀,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看到彩霞,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和彩霞有关的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不流利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学习。
(1)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2)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在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途径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留在班上解决。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表中的词语,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在组内理解不了的词语,先由其他组同学说说,再由教师补充。
部编版小学音乐女娲补天公开课精选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研究歌曲《女娲补天》,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3.进行合唱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唱能力。
4.研究乐曲《女娲补天》,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方法和节奏。
二、教学重点
研究歌曲《女娲补天》,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研究乐曲《女娲补天》,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方法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女娲补天的故事。
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研究歌曲《女娲补天》(25分钟)
1.老师先唱,学生跟唱。
2.学生分组合唱。
3.选一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
3.研究乐曲《女娲补天》(25分钟)
1.老师演奏,学生跟唱。
2.学生自由编排音乐,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铃铛、木鱼等乐器。
3.选一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
4.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研究内容,并肯定学生的表现。
五、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歌曲:《女娲补天》
乐曲:《女娲补天》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除了学会了歌曲的唱法和节奏,还在歌曲和乐曲中了解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此外,通过合唱和编排乐曲的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待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结合更多的音乐元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音乐教育课程,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通过分析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研究兴趣;(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2)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团结、勇敢、智慧等品质;(3)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地球家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故事中展现的古代神话传说特点;(3)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女娲补天故事中的一些神话元素;(2)从故事中提炼出团结、勇敢、智慧等品质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女娲补天的故事,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准备故事讲解稿,设计教学活动;(3)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女娲补天故事,了解故事梗概;(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3)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故事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讲述故事:(1)详细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神话元素;(3)分析故事所展现的古代神话传说特点。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团结、勇敢、智慧等品质;(3)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在当今社会的启示;(2)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地球家园;(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话题。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瞧,大家多精神,老师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一定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有信心吗?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电视了吗?你们知道最近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连老师都不知道。
不过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悲惨的状况,那是在20xx年5月27日那天,印尼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有近5800人在地震中丧生,34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使33000人受伤,3倒塌不计其数,灾区的状况真是惨不忍睹啊!各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这手,给灾区人民送来温暖,并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另人震撼的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教案(15篇)《女娲补天》教案1第一课时预设目标:1.通过检查、交流、自主发现、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窟窿、冶炼”等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阅读发现故事的神奇,并能读出神奇,展开想象品味神奇。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抓关键词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学会另一种复述故事的本领:从画面的几个方面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4.借助动画短片的切入,关于“天榻”不同传说及《共工触山》故事的补充,引领孩子更深一层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预设教学流程:一、走进故事,感受神奇1.揭题,扣题眼“补天”,读出神奇。
请看老师写课题。
边板边说: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所以娲字是女字旁。
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你从哪读出了神奇?能说得再清楚一点吗?谁也把这种神奇读出来?大家一起把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2.课前都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拿出学习单,词语都会读了吗?那我就来抽查几个同学:(1)熊熊大火、零零星星、轰隆隆抽查读,齐读。
发现这组词语分别是:AABC AABB ABB的式词语。
(出示)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要多去发现、多多积累。
(2)燃烧、围困、挣扎、窟窿看第二组词语,抽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我发现这组词语都是由偏旁相同的字组成。
你们发现的跟他一样吗?还有呢,这些词语里还藏着一个秘密。
看谁能够找到。
这些偏旁跟他们的词语有什么联系呢?举一个例子说说看,“围困”,被包围住了,困在里边出不去,所以这是一个全包围结构。
真是一个新的发现,一起读一读积累下来。
“窟窿”是穴宝盖,就是跟洞穴有关。
(3)寻找、熄灭、露出、冶炼请看第三组词语。
抽查一组,这组词语的秘密又藏在哪里呢?我发现这组词语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真了不起。
一起读。
看到“冶”这个字,你马上想到哪个字?“治”。
谁能把它们区分开来?看着这个词的偏旁,你觉得它应该和什么有关系?猜猜看。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 通过分析女娲形象,培养学生对女性神话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女娲形象的分析。
3. 女娲补天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神话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女娲形象的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教学难点:女娲形象的时代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分析女娲形象,阐述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的时代意义,探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比较法:比较中国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加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女娲补天故事:详细讲解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 分析女娲形象:阐述女娲在故事中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智慧、善良等,引导学生对女性神话人物产生尊重和理解。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等。
5. 比较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让学生举例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比较其与女娲的异同,加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女娲补天故事的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女娲补天》教案(3篇)《女娲补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
”,“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
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使天破了呢?(例举破坏大气层的例子)2如果天真的破了,我们人类可以运用什么科学方法来补救?3与其到时想尽办法去补,倒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去保护地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和寓意•能够运用形象思维,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 教学内容•《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介绍•女娲的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故事的文学价值和启示意义3. 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内涵•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女娲的形象•讨论神话故事对人生的启示4.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或文本引入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老师口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用形象思维描绘故事情节•讨论:学生就女娲的性格特点展开讨论,展示自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概括:总结《女娲补天》的文学价值和启示意义•巩固: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通过写作或画画表达对故事的理解5.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女娲的性格特点及对神话故事的主题理解•互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课堂展示:允许学生展示自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和描绘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优点:学生参与度高,情节记忆深刻,对故事有深刻理解•不足:部分学生对女娲形象的描绘不够具体,需要引导更多的实践活动2. 课程改进•加强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神话故事的乐趣•引入相关音视频资源,增强学生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3. 学生评价•多数学生对此次课程评价较高,认为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了神奇和美好•部分学生提出希望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深度4. 教师感悟•通过这次公开课教学,我深刻感受到神话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境,设计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整体总结和记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31、女娲补天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1 、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及简单演示文稿程序)学生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2、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板题:女娲补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4、问题提得真好!女娲是谁?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
她为人类的生存,不辞劳苦,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二、初读,检查生字1、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这四个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a、指名读(重点正音“冶炼”)b、小老师带读。
(对的跟读,错的纠正)(2)(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生字的帽子去掉了,你还会读吗?a、自由读b、指名读(真不错,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c、齐读2、现在这些生字都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得吗?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分别在讲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怎么补天?(第三、四段)(注意:拿起书本,注意坐姿,胸离桌子一拳)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1、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课件6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天地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a、指名说(板书:天塌地裂)b、可怕吗?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可怕的场景c、齐读d、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2)“天塌地裂”造成什么后果呢?a、指名说b、课件出示熊熊大火师述: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可怕吗?再读读这句,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c、课件出示滚滚洪水。
师述: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滚滚洪水会冲走什么?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可怕吗?再读读“天哪,太可怕了!”d、(课件出示)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读出你的担心、焦急,读出场景的可怕。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语段)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1)自由读句子,思考:这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3)齐读句子,读出人们的开心、快乐。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课件出示:女娲难过极了!)指名读、齐读6、女娲难过极了,她想拯救人类。
自由读第二段,思考: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板书:求雨灭火造船救人)7、过渡: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是呀,虽然天火被熄灭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是在喷火,人们依然生活在苦难之中。
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是呀,女娲发誓,一定把天补上。
(板书:补天)那她又是怎么样补天的呢?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话填空:女娲补天先,接着,最后。
想完后,和同桌讨论一下(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课件14出示先找五彩石一一接着炼五彩石一一最后补天空。
)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就是板书“找一一炼一一补”。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
3、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机动)A ,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链接课件32、33)a 你从“零零星星”体会到什么?(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b 读一读B,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链接课件34、35)a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你很会读书思考,透过字面看到了里面的东西。
b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c “几天几夜”显屏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语?(“几天几夜”不是“一天一天”,说明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C,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链接课件36、37)a 指名读,为什么突出“找啊找啊,终于”这两个词?谁知道?(我从“找啊找啊”“终于”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b 对呀!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齐读。
c 同学们,女娲为了寻找纯青石历尽千辛万苦,我们想象一下,女娲在寻找纯青石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d 同学们想象了女娲可能遇到的困难,现在再读这个句子,相信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名1-2人(个人读,齐读)3、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1)课件16出示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共几句话?哪些句子在写“炼石”?哪些句子在写“补天”?用圆圈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2)交流,课件17出示,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3)这段写了“炼石”“补天”两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我喜欢“炼石”这部分,因为它表现了女娲炼五彩石的艰辛)(4)还有喜欢别的部分吗?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因为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出女娲很了不起,这看似轻松的动作却是常人不能做到的,这就体现了女娲具有神力。
)(5)谁来读描写女娲补天时的句子链接课件34:“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6)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课件35、36出示“金光四射”图(7)太神奇了,谁来读读?链接课件37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指名读、齐读)4、女娲补天的地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天边有什么出现?(板书:五彩云霞)出示课件19-23五彩云霞图片5、五彩云霞太漂亮了,原先天塌地裂,经过女娲补天,那地方变成了五彩云霞,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
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板书“了不起”完成板书五、回归整体,歌颂升华(课件24出示女娲图)(音乐:神话伴奏)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生:女娲补天师:让我们记住这惊天动地的壮举──生:女娲补天师:让这嘹亮的声音在天地间回响──生:女娲补天六、作业(课件25出示)1、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
2、任选一题做做,下节课,我们准备开个故事会。
(1)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3)我心中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
七、板书女娲补天谁? / `/ `为什么补天?`怎么补天?天塌地裂找炼补五彩云霞——————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