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12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学知识点
物理声学是指研究声音产生、传播、接收和处理的学科。
在八
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学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
绍八年级上册物理声学的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物体振动才能产生。
在八年级上册的
物理学教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声音的产生方式有三种:人的声带、乐器的振动和机器的震动。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例如空气、水、固体,它们被称为声
介质。
在声介质中,声波在三个方向传播,即纵波、横波和面波。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学中,我们还学习到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接收
声音的接收需要通过听觉器官,即耳朵。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学中,我们学习到了人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和中耳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将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4. 声音的特征
声音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音调、音量和音色。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通过频率和振幅来描述音调和音量。
音色则是由声波的谐波组成。
5.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语音通信、广播、音乐、声纳和超声波等。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学中,我们学习到了这些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总结: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教学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特征,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应用。
初⼆物理声⾳的特征知识点整合 声⾳的特征是初⼆物理附⼀种重点知识点,学⽣要做好知识点整合,这样才⽅便记忆。
店铺为⼤家⼒荐了初⼆物理声⾳的特征重点知识点,给⼤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物理声⾳的特征知识点 ⼀、知识概述 1、了解声⾳的特征。
2、知道乐⾳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的三个基本特征:⾳调、响度、⾳⾊ (1)⾳调是反映声⾳⾼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是表⽰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频率⼤的物体发出的声⾳⾳调⾼,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的物体发出的声⾳⾳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表⽰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距离。
振幅⼤,声⾳的响度⼤;振幅⼩,声⾳的响度⼩。
声⾳的响度还与声⾳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般⼈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响度⼤。
声⾳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
(3)⾳⾊表征不同声⾳的特征,与发声体本⾝的特征有关。
⾳⾊是我们分辨各种声⾳的依据,它不受⾳调、响度的影响。
不同乐器,即使发出⾳调、响度相同的声⾳,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规则的、杂乱⽆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
(2)从环境保护的⾓度看,凡是妨碍⼈们正常休息、和⼯作的声⾳,以及对⼈们要听到的声⾳起⼲扰作⽤的声⾳,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类⾃⾝和⼈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们⽤分贝来划分声⾳的等级,它是声⾳强弱的单位。
0dB是⼈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声音的特性》基础知识声现象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基础,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但在生活中,人们只是直观的感觉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对声音的特性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 /赫,符号: Hz.☆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 (20~20000Hz)叫做声音。
☆为什么蚊子从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 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 500—— 600HZ。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 (强弱).1. 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 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 (结构、材料 )决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据音色辨别;2.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典型例题1.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2.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3. 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 _幅度_。
4.(1)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2)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9篇声音的特性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1.3声音的特性(板书)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板书)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二、教学重点、难点: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三、主要知识点分析1. 声音的响度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
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
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5. 声音的传播速度。
A.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是指在15℃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在水中1 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1500米,在钢铁中这个距离约为5200米。
1B. 人耳先后两个时间间隔最小为:15C. 声音的传播还与介质有关,如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较多时,声音传播得快,响度大【典型例题】例1. 通常人们所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A. 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关分析:声源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生活中有许多声音方面的说法,都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如:“引吭高歌”、“放声高唱”、“低声下气”、“震耳欲聋”、“请大声讲话”、“喁喁私语”答案:B说明:声音的响度是指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如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突破】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的物理量。
(2)定义:。
(3)单位: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的听力范围:,振动频率低于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的叫超声波。
注意: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例题1:用一张硬纸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对应练习1:春天,折下嫩绿的柳枝,抽出其中的白杆儿,用圆圆的皮儿可做出一支支柳笛,吹柳笛时是空气柱在发声;粗笛声音浑厚像牛吼,细笛声音尖利似鸡鸣,这是因为二者的声音的不同.变式练习1:物理课上,某同学用饮料吸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个排箫,剪切吸管的长度,使其能够吹奏出不同的声音.下面有关该乐器说法不正确的是()A.吹奏排箫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吹奏排箫发出的声音由空气传递到人耳C.吹奏不同长度的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用力吹吸管,声音传播的速度会变大变式练习2: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变式练习3: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声音的特性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
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例题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三:音色(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声音的特性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 ,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 到20000 Hz 之间。
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
,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
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二、超过20000Hz 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 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
1.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
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
2.声音的响度: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响度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就是说声音越大。
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2.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2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声音的三要素响度:1、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2、影响因素:①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②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2、影响因素:①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②与物体结构有关③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声音比较低沉,而儿童和妇女的声带扁而薄,所以声音尖细。
3、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①单位:赫兹,符号:Hz②50 Hz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秒钟振动50次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20~20000赫兹,④频率低于20赫兹为次声波,⑤频率高于20000赫兹为超声波⑥男低音的频率约为65赫兹,女高音的频率约为1100赫兹。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20000Hz之间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①频率的组合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影响因素:物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一、例题精讲例1、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常(如图1一2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例2、如图3,在几个相同的瓶子中,装有深度不同的水,当用筷子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各个瓶口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是不同的,并且是逐渐变_____,如果用嘴向瓶口吹气,则逐渐变_____。
例3、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预测海啸和台风D.用声音粉碎肾结石例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例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是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征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征一、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 频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声音的音调与其频率成正比。
例如,高音调的声音往往具有较高的频率,而低音调的声音则具有较低的频率。
二、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强度。
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一般来说,声音的响度与其振幅成正比。
例如,大声说话时振幅较大,声音响度大;小声说话时振幅较小,声音响度小。
三、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
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特征。
例如,钢琴和吉他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1. 音色与波形的形状:不同的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波形形状不同,这导致了不同的音色特征。
2. 音色与声音的感觉:人们对声音的感觉也会影响对音色的评价。
例如,柔和的声音可能会被认为是温暖的,而刺耳的声音可能会被认为是尖锐的。
3. 音色的应用:在音乐、电影和广播等领域中,音色被广泛用于创造氛围、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中涉及的声音特征主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这些特征是理解声音传播的基础,也是欣赏音乐和其他声音艺术的关键要素。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表现形式,从而提高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声音的特征一、知识概述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
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
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
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
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
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
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典型例题例1、到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声音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解析:听诊器的基本原理:心、肺、内部的振动经固体(听诊器)传播,在橡皮管内声音振动把声波传递到耳朵,且声音在橡皮管中传播能量很散失,声音真实清楚,响度较大。
答案:D例2、为什么给自己录音时,自己听起来不象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起来却没有多大的差别?解析: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方式传播的,而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听起来感觉不同;别人平时和从录音机里听自己说话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听起来没有多大区别。
例3、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音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的选择:(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A.软橡胶B.泡沫塑料C.硬塑料D.硬纸板(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A.碎钢块B.硬纸片C.泡沫塑料D.木屑(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A.纸B.皮革C.木板D.绒布点拨:(1)中反射声音较好的材料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为首选;(2)中对声音吸收性较好的应选取质地软,且有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填料要求材料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3)中从肌肤的舒适角度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
答案:(1)C(2)C(3)D例4、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
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A.把电视机关掉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C.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D.关闭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窗点拨:A项、B项虽然都运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原理,但A项因干扰了他人并不合适,应先B项。
C项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来防干扰反而会使噪声更大。
D项是在传播过程中设置屏障来减弱噪声,对于本题来说是行之有效而又合适的办法。
故正确答案BD例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点拨:在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甚至很近的地方,就有居民的楼房或单位办公室,汽车的轰鸣车必然会影响到居民楼内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在公路两侧竖起隔板,就可以阻断一部分噪声向两侧传播,这是对居民的一种负责任的保护。
答案:D在线测试A卷一、选择题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是()A.使劲拨动琴弦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大鼓D.转动小提琴的旋纽3、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用下列哪种方法()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5、当你在家中复习迎考时,邻居却在家引吭高唱对你形成干扰,为了减少噪音影响,下列措施肯定无效的是()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孔C.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D.将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6、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甲、乙、丙三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所以甲、乙、丙都是声源。
甲振动频率为2Hz,乙振动频率为105Hz,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丙振动的频率为2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选C。
小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不仅与响度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人耳不能听到。
2、使劲拨动琴弦,用力敲大鼓,只能改变振动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松香,能改变音色。
转动提琴旋纽,使琴弦变紧或松,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选D。
第1题正确答案为 C第2题正确答案为 D第3题正确答案为 C第4题正确答案为 C第5题正确答案为 D第6题正确答案为 AB卷二、填空题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8、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
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一样。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
10、张平同学学了声学部分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
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源;人耳;传播过程8、音调;响度;音色9、“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0、(1)“音调”;(2)像皮筋被拉得越长越紧,振动越快。
三、综合题11、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
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答案: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
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12、对因衣物没放平引起洗衣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减弱?答案:可从声源处减弱,将衣物摆平,使机身振动减小。
13、小雪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林在一旁提醒她:“小雪,快满了!”“真的,满了!”小雪说,小雪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林说:“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