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考核评分参考标准.doc
- 格式:doc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6
(完整版)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完整版)
1. 背景介绍
血压监测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对确保患者安全和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血压监测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2.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初始准备 (10分)
- 按规定流程检查血压计和听诊器的完好性,确保无损坏。
- 检查被测者的身体姿势是否合适,并告知被测者操作流程。
2.2 测量过程 (50分)
- 有效使用硬管袖带,并保证袖带位置正确。
- 轻柔地包扎和固定袖带,确保舒适度和紧密性。
- 及时准确地记录被测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 根据被测者的情况,正确选择血压测量方法(如直接法、间接法等)。
- 运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如逐级放气法、逐级录气法等。
- 在操作过程中与被测者保持沟通,了解其感受和反应,并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2.3 测量结果分析 (30分)
- 运用专业知识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 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者的情况,及时给出评估和建议。
2.4 操作规范 (10分)
- 遵守操作规程和流程要求。
- 保证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 维护个人卫生,佩戴洁净手套和口罩。
3. 总结
本文档给出了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完整版,包括初始准备、测量过程、测量结果分析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运用此评分标准,可以提高血压监测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常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完整1. 评分标准简介本评分标准旨在为常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提供完整的评分依据,确保评分公正和统一。
评分标准涵盖以下方面:操作规范、操作技巧、安全措施、沟通技巧等。
2. 评分标准详细说明2.1 操作规范:考核人员对于操作规范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按照相关的操作程序和指南进行操作,是否遵循正确的步骤和顺序,以及是否使用适当的器械和设备。
操作规范:考核人员对于操作规范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按照相关的操作程序和指南进行操作,是否遵循正确的步骤和顺序,以及是否使用适当的器械和设备。
2.2 操作技巧:考核人员对于操作技巧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握持、正确用力、正确操作顺序等。
操作技巧:考核人员对于操作技巧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握持、正确用力、正确操作顺序等。
2.3 安全措施:考核人员对于安全措施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洗手消毒、使用防护工具等。
安全措施:考核人员对于安全措施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洗手消毒、使用防护工具等。
2.4 沟通技巧:考核人员对于沟通技巧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和其他护理人员的交流、询问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等。
沟通技巧:考核人员对于沟通技巧的评分应当考虑操作者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和其他护理人员的交流、询问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等。
3. 评分细则具体的评分细则将根据不同的常规护理技能操作进行制定,在评分细则中应包含以下内容:操作要点、评分项、评分标准、分值等。
4. 评分表格为了便于考核人员进行评分记录和统计,建议制作相应的评分表格,包括但不限于操作名称、操作要点、评分项、评分标准、实际评分等栏目。
5. 考核流程为了保证评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考核人员应按照统一的考核流程进行评分,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演示、评分记录、评分综合等环节。
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标准及评分表体格检查共20项,100分,其中小项目6分、大项目16分。
1.血压〔6分〕〔1〕血压计放置位置正确〔1分〕;〔2〕血压带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2分〕;〔3〕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2分〕;〔4〕测量过程流畅〔1分〕。
2.眼〔6分〕〔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1分〕;〔2〕对光反射〔间接、直截了当〕检查方法正确〔2分〕;〔3〕调剂反射检查方法正确〔1分〕;〔4〕辐辏反射〔辐辏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
3.浅表淋巴结〔6分〕〔1〕检查手法正确〔2分〕;〔2〕检查部位能涉及到四个要紧部位〔颈部、腋窝、锁骨上、腹股沟,每部位1分〕,〔2分〕;〔3〕假设触及淋巴结时如何表述〔能讲出大小、数量、活动度、有无触痛可得〕〔2分〕。
4.颈部〔甲状腺、气管〕〔6分〕〔1〕检查站立位置正确〔1分〕;〔2〕检查甲状腺手法正确〔包括检查者在病人前和后的手法〕〔2分〕;〔3〕头部位置正确并能令被检查者吞咽口水〔1分〕;〔4〕三手指检查气管方法、部位正确〔2分〕。
5.外周血管检查〔6分〕〔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部位正确〔2分〕;〔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各1分,共2分〕;〔3〕在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射枪音三种杂音中会正确操作〔任选1种,2分〕。
胸部6.胸部视诊〔4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要紧骨骼标志、要紧垂直线标志〔锁骨中线〕及要紧自然陷窝〔1分〕;〔2〕在视诊内容方面,能提到观看胸廓形状〔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等〕〔1分〕;〔3〕能答出视诊可观看: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7.胸部触诊〔4分〕〔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1分〕;〔2〕双手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3〕能提到胸部触诊可触及胸膜摩擦音,并能进行正确操作〔1分〕。
8.胸部叩诊〔4分〕〔1〕间接叩诊时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2分〕;〔2〕直截了当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3〕会叩肺移动度者〔1分〕。
安全生产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23版)
1. 引言
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本考核评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岗位的员工,旨在评估
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
能力。
2. 考核内容
2.1. 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
- 熟悉并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存在违
反规程的行为。
- 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并及时纠正他人存在的安全操作违
规行为。
2.2. 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
- 熟悉并熟练掌握所在岗位必备的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
- 在操作过程中正确佩戴、使用必备的安全设备。
- 对于安全设备的故障或失效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并协助维修。
2.3. 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 熟悉并熟练掌握企业的应急预案,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应急
行动方案。
- 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果断采取正确的自救与逃生措施。
- 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报警并协助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3. 考核评分标准
4. 考核结果
根据员工在各考核内容中的得分情况,综合评定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考核等级,并在员工档案中做好记录。
5. 后续改进
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对不合格和合格及时进行培训和辅导,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能力。
定期回顾和更新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其与实际生产相符,并及时通知员工相关变更。
以上为安全生产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23版)的草稿,请各相关部门参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经过讨论和修改后,将正式发布并执行。
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一、考核内容: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并计算高差(等级:四等;共1个测段,含2个测站\二、考核要求:1、按规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15分钟),使用指定的仪器,准确观测、正确计算。
2、第一测站观测完毕后,前、后标尺及尺垫均不得动,重新架设仪器,置平,开始进行第二测站观测(即:第一测站观测时的前标尺为第二测站的后标尺,第一测站观测时的后标尺为第二测站的前标尺I三、实际操作评分标准:(总分IOO分)1、正确开启仪器箱,仪器拿放正确,观测前检查仪器外观和各部件的情况。
(5分)2、观测中能够正确架设仪器,置平,执行仪器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仪器及人身安全。
(10分)a、脚架架设高度适中,观测者站位适中。
(1分)b、三角架是否踩实。
(2分)c、目镜调焦消除视差。
(2分)d、观测前整平仪器。
(2分)e、水准仪至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
(1分)f、制动后没有强行转动仪器。
(1分)g、观测中爱护仪器。
(1分)3、观测中能够正确观测(气泡、中丝、上下丝)并正确记录,严格执行观测规范J40分)a、在每测站观测时圆水准气泡只能调一次(5分)b、中丝读数时符合水准器气泡是否严格居中。
(5分)c、观测顺序正确。
(20分)d、观测读数时仔细、果断、迅速、准确。
(4分)e、记录者在记录时须复诵一遍观测读数。
(3分,该分值计为观测者分值)f、表头记录是否完整;记录文字和数字端正、整洁、清晰。
(3分,该分值计为观测者分值)4、计算正确。
(40分,一处计算错误扣5分,最多扣40分)5、仪器正确装箱及检查仪器箱内附件完整情况。
(5分)。
1。
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操作时间8分钟)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项目赋分实施要点与标准评分等级得分备注A B C D操作前准备131.用物:无菌持物钳包、治疗盘(先清洁)、无菌巾包、无菌治疗碗包、无菌容器(内盛无菌纱块)、无菌手套、无菌盐水、0.5%碘伏、棉签、弯盘、启瓶器、记录卡5 4 3 22。
用物准备3分钟 2 1 0 0 3。
着装整洁,取下手表及饰物,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6 5 4 3评估5 环境整洁,有宽敞清洁、干燥的操作台 5 4 3 0操作要点671。
备齐用物,取无菌钳包,检查打开,将无菌持物钳及筒放于治疗台上包布外的3M胶带贴在无菌持物钳筒上,注明开包时间,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
2.取治疗盘于治疗台上,取无菌巾包,检查打开无菌包,系带臵包布下夹无菌巾于左手剩余物品按原折包好(暂不系带).3.将无菌巾双折平铺于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叠到对侧,边缘向外.4.取无菌治疗碗包,检查无菌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解绳绕带,左手拿治疗碗一边,右手开包(外角→左角→右角→内角)抓住包布和系带左手转内侧,将治疗碗放入无菌盘中,包布放于治疗车下层.5.打开无菌容器取无菌纱块于治疗碗中。
注意: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臵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用毕立即盖严.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
6.取无菌溶液:查溶液质量,启开铝盖,揭开瓶塞,手握溶液标签面倒出少许溶液冲瓶口,再由原处倒所需溶液量于无菌治疗碗中。
7.将无菌巾边沿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折返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
注明铺盘日期及时间、内容物,并签名。
8。
无菌巾包系带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无菌溶液消毒瓶口并注明开瓶时间。
5545468348564443435623645333232441243422212132122319.无菌盘的使用:查无菌盘的有效时间及内容物,双手捏治疗巾左右上层外角向外打开,不暴露无菌物品.10。
学校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表
简介
本文档旨在制定学校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以便对学校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分标准
对学校卫生操作进行评分时,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考核:
1. 卫生设施(30分)
- 厕所及洗手间的清洁程度(10分)
- 桌椅和地面的清洁程度(10分)
- 室内通风和光照状况(10分)
2. 食品卫生(20分)
- 食堂及食品摊位的清洁程度(10分)
- 食品储存和处理的卫生管理(10分)
3. 病毒疫情防控(25分)
- 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检查(5分)
- 疫情期间的卫生措施(10分)
- 病毒防控宣传和教育(10分)
4. 卫生管理(25分)
-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性(10分)
- 卫生巡查和检测频率(10分)
- 学生卫生惯培养情况(5分)
5. 环境整治(10分)
- 学校环境的整洁度(5分)
- 废物分类和处理情况(5分)
总结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全面评估学校卫生操作的状况,并根
据得分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希望学校能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
进行自查自纠,不断提升卫生操作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干净、健
康的研究环境。
注意:该评分标准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卫生)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卫生)1. 引言手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手卫生操作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为了确保在卫生环境中进行手卫生操作,制定本考核评分标准,以评估手卫生操作的合格程度。
2. 考核指标以下是手卫生操作评分标准的主要考核指标:2.1 手部清洁- 评分标准:根据手部清洁程度给予分数。
- 评分范围:分数从1到5,1表示手部非常脏,5表示手部非常干净。
- 考核要求:- 手部应使用流动水洗净,确保彻底清洁。
- 应使用适量肥皂,并搓揉手部面积达到全面清洁。
- 搓揉时间应不少于20秒。
- 清洗后应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手部。
2.2 手部消毒- 评分标准:根据手部消毒的操作规范给予分数。
- 评分范围:分数从1到5,1表示操作不规范,5表示操作规范、正确。
- 考核要求:- 手部清洁后,应用合适的消毒剂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
- 使用消毒剂要按照正确的比例和使用方法。
- 手部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秒。
2.3 手部保护- 评分标准:根据手部保护的程度给予分数。
- 评分范围:分数从1到5,1表示保护不到位,5表示保护到位。
- 考核要求:- 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佩戴手套,以保护手部。
- 执行手卫生操作后应及时更换干净的手套。
2.4 手卫生知识- 评分标准:根据手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给予分数。
- 评分范围:分数从1到5,1表示完全不了解,5表示掌握熟练。
- 考核要求:- 知晓手卫生操作的重要性。
- 知道手卫生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方法。
3. 评分汇总根据上述考核指标,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
4. 反馈与改进根据考核评分结果,对于得分较低的个体,进行反馈和改进培训。
对于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以提高手卫生操作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于确保卫生环境中的手卫生操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护理操作考核标准(审核完毕)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病区姓名考核日期监考人得分项目项目操作流程与标准分值扣分细则分值扣分细则扣分扣分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准备 l.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方盘内盛体温表、纱布、TRP 记录单、笔、有秒针的表、血压计、听诊器、弯盘。
另备一个盛有消毒液的容器,用于回收使用过的体温表。
3.用物准备 3 分钟。
35 2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缺一项扣 2 分。
超时 1 分钟扣 2 分。
评估评估 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询问有无吸烟进食运动情绪变化等情况,如有应休息 2030 分钟后再测量。
3.选择适宜患者的测量方法。
33 4 评估不全面少一项扣 1 分,未评估不得分。
操作流程操作流程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1.备齐用物,携至床蒡,查对治疗护理项 H 执行单和腕带(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问候患者。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取得合作。
1/ 33.安全与舒适:患者体位舒适、安全,讲解体温计的安全使用。
4.检查体温计无破损及在 35。
C 以下。
5.解开衣扣,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夹紧,曲臂过胸。
6.5~10 分钟后取出,检视度数,告知患者,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放入消毒盘中,并记录。
7.脉搏测量: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平放于桡动脉搏动处,测试半分钟,如有异常测 1 分钟。
8.呼吸测量:将手指按在桡动脉处,观察患者胸、腹部蜒伏,数半分钟,如有异常,数 1 分钟。
9.记录脉搏、呼吸次数,并告知患者。
测量血压 1.安全与舒适:患者体位舒适、安全,注意保暖。
2.检查血压计和听诊器。
3.根据患者病情取坐位或平卧位,暴露一臂。
4.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外展 45。
,打开血压计,垂直鹧妥,肱动脉应与血压计汞柱零点、心脏在同一水平 5.排尽袖带内的空气,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 2~3cm,开启水银槽开关。
6 .带好听诊器,将听诊器头置肘窝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手固定。
完整版)临床三基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评分表姓名:科室:总分:操作程序:1、迅速到位,将患者平卧,垫硬板于患者背下。
2、备物:硬板床或心脏按压板、纱布。
3、抢救者位于患者肩腰侧方。
操作实施:1、判断心搏呼吸停止:轻摇患者肩膀并呼叫患者,观察面色、瞳孔,摸颈动脉、听或感觉呼吸音、呼吸气流,同时看胸廓起伏。
确定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开放气道:必要时清除口鼻腔异物、压额、仰头、举颏。
3、人工呼吸:一手打开口腔(可覆盖单层纱布于病人口上),一手捏鼻;吸气后双唇紧贴并包绕病人口部,向内吹气,见胸廓扩张,松鼻。
患者被动呼气后再次吹气。
4、胸外心脏按压:定位于胸骨体下1/2(或中下1/3交界处)。
按压: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手背上,手指并拢,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
按压频率:100次/分(或80次/分)。
按压比例: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5、按压五个回合后判断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4-5分钟判断一次。
6、复苏有效指征:可触及大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面色改变等。
7、继续进一步生命支持。
评价:1、态度严肃认真、作风严谨。
2、操作熟练、动作敏捷、迅速、连贯、正确有效。
3、讲解流利。
4、关爱病人。
5、完成时间:10分钟(超时1分扣1分)。
监考人签名:换药评分表姓名:科室:总分:考评内容:1、对病人及伤口情况的一般了解。
2、戴帽、口罩、洗手(六步法)。
3、换药物品的准备(在换药包内添加)。
4、用手揭去外敷料。
5、用镊子移去内敷料。
6、观察、检查伤口(创面)。
7、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感染伤口“自外向内”消毒二遍)。
8、伤口(创面)分泌物及肉芽的处理。
9、再次消毒皮肤。
10、内敷料选择。
11、外敷料覆盖。
12、胶布粘贴。
13、两把换药镊的规范使用。
14、废弃物处理。
15、人文关怀(换药前、中、结束时)。
厨师烹饪技能操作评分标准(评分表)一、食材准备1. 食材新鲜程度(10分)- 10分:食材新鲜,无任何变质迹象。
- 5分:食材有轻微变质迹象。
- 0分:食材明显变质,无法使用。
2. 食材切割与处理(10分)- 10分:切割整齐,大小均匀。
- 5分:切割稍显不整齐或大小不均。
- 0分:切割非常不整齐或大小极不均。
二、调味品使用1. 调味品搭配(10分)- 10分:调味品搭配恰到好处,使菜肴口感丰富。
- 5分:调味品搭配还可以,但口感稍显单一。
- 0分:调味品搭配不当,使菜肴口感失衡。
2. 调味品用量掌握(10分)- 10分:调味品用量适中,不过咸或过淡。
- 5分:调味品用量稍有偏差,有一定的咸淡问题。
- 0分:调味品用量明显偏差,使菜肴咸淡失衡。
三、厨艺技巧1. 烹饪火候掌握(10分)- 10分:烹饪火候恰到好处,食材熟度适宜。
- 5分:烹饪火候有一定问题,食材熟度稍有偏差。
- 0分:烹饪火候完全不当,食材熟度严重偏差。
2. 炒菜翻炒技巧(10分)- 10分:翻炒手法娴熟,食材翻炒均匀。
- 5分:翻炒手法一般,食材翻炒不够均匀。
- 0分:翻炒手法不熟练,食材翻炒非常不均匀。
四、菜肴味道1. 菜肴口感(10分)- 10分:菜肴口感鲜美,口感丰富。
- 5分:菜肴口感还可以,但稍有欠缺。
- 0分:菜肴口感不佳,缺乏特色。
2. 菜肴味道(10分)- 10分:菜肴味道醇香,口感协调。
- 5分:菜肴味道尚可,但有些不协调。
- 0分:菜肴味道非常差,完全不协调。
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评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以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汽车驾驶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背景汽车驾驶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是为了确保汽车驾驶人员具备安全操作汽车的能力,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用于对汽车驾驶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驾驶操作进行评估:1. 车辆控制:评估驾驶员在控制车辆方面的能力,包括转向、加速、刹车等操作的准确度和平稳度。
2. 交通规则遵守:评估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包括停车、让行、超速、变道等各种交通行为的合规程度。
3. 车道保持:评估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车道,避免频繁变道和偏离车道。
4. 安全意识:评估驾驶员对于道路安全的意识和反应能力,包括观察道路状况、注意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的能力。
5. 紧急情况处理:评估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包括急刹车、避让障碍物等的应急操作。
评分方法评分标准采用分数制,满分为100分。
每个评估方面都有相应的分值范围,根据驾驶员的表现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将汇总计算,并给出总分。
评分范围和等级划分如下:- 90分及以上:优秀水平- 80-89分:良好水平- 70-79分:合格水平- 60-69分:一般水平- 60分以下:不合格水平结论通过实施汽车驾驶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估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
在驾驶员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道路安全性。
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本文档制定详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确保评分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引用本文档所包含的内容来源于对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的综合研究和分析。
请在引用本文档内容时确认相关内容的可靠性。
打字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为打字操作考核提供评分标准,以衡量参与者在打
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针对打字操作的评分标准指南:打字速度评分
- 优秀:每分钟打字速度超过80个词。
优秀:每分钟打字速度
超过80个词。
- 良好:每分钟打字速度介于60到80个词之间。
良好:每分
钟打字速度介于60到80个词之间。
- 合格:每分钟打字速度介于40到60个词之间。
合格:每分
钟打字速度介于40到60个词之间。
- 待提升:每分钟打字速度低于40个词。
待提升:每分钟打字
速度低于40个词。
打字准确性评分
- 优秀:无打字错误。
优秀:无打字错误。
- 良好:低于5个打字错误。
良好:低于5个打字错误。
- 合格:低于10个打字错误。
合格:低于10个打字错误。
- 待提升:超过10个打字错误。
待提升:超过10个打字错误。
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将综合考虑打字速度和准确性的表现,加权平均计算
得出。
综上所述,本考核评分标准可帮助评估参与者在打字操作方面
的能力。
根据参与者的打字速度和准确性,评分将分类为优秀、良好、合格或待提升。
通过这一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培养参
与者的打字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具体的考
核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化。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换药术是外科临床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换药术的操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特制定以下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准备工作(20 分)1、操作者准备(10 分)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洗手并消毒(5 分)。
如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熟悉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5 分)。
未了解病情及伤口情况不得分。
2、物品准备(10 分)换药包(内有弯盘 2 个、镊子 2 把、剪刀 1 把)、无菌敷料、碘伏棉球、酒精棉球、生理盐水、胶布等(5 分)。
每缺一项扣 1 分。
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5 分)。
未检查不得分。
二、操作流程(60 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5 分)。
未核对患者信息不得分。
2、向患者解释换药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5 分)。
未解释不得分。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伤口(5 分)。
体位不合适扣 3 分,伤口暴露不充分扣 2 分。
4、去除原有敷料(10 分)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5 分)。
操作顺序错误扣 3 分。
若敷料与伤口粘连,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轻轻揭开(5 分)。
未浸湿强行揭开扣 3 分。
5、观察伤口情况(10 分)观察伤口的颜色、渗液、气味等(5 分)。
未观察不得分,观察不全面扣 2 分。
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5 分)。
未记录或报告不得分。
6、消毒伤口(10 分)用碘伏棉球从伤口中心向外消毒,范围至少 5cm(5 分)。
消毒顺序错误或范围不够扣 3 分。
对于感染伤口,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周围皮肤(5 分)。
未消毒周围皮肤扣 3 分。
7、覆盖敷料(10 分)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5 分)。
选择不当扣 3 分。
敷料覆盖伤口,胶布固定(5 分)。
固定不牢固扣 2 分。
三、注意事项(20 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10 分)。
如有违反无菌原则的操作,一处扣 5 分。
实操能力评分标准
一.考分标准
1.分数包括(摆台满分65+综合表现满分20(各店四大主管评)+考勤15分)
2.五指抓碗扣五分;
3.顺序不对扣五分;
4.托盘姿势扣五分;
二.在规定时间完成收台、摆台工作。
(简易十人台收摆共四分三十秒完成)
考核步骤及方式:
(1)以10台简易餐桌为标准,现场记时进行考核评分(记时分两步:A摆台+B收台时间),总时间要求为收摆3分钟;
(2)摆台步骤:A、提前操作台整理托盘餐具(不计时);B、铺台布、放装盘;
C、摆台:第一托(骨碟、瓷碗、瓷勺);第二托(茶杯、筷架、筷子)
第三托(台号牌或花瓶、牙签筒、茶壶);
(3)收台步骤:A、收台:第一托(台号牌或花瓶、牙签筒、茶壶);第二托(茶杯、筷架、筷子);第三托(骨碟、瓷碗、瓷勺)。
B、收转盘、台布。
考核参照表为:
摆台评分标准。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静脉输液(一)评估(10 分)1. 患者评估(6 分)询问患者姓名、年龄、病情、过敏史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输液目的、输液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3 分)。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静脉输液(3 分)。
2. 用物评估(4 分)检查输液器、注射器、针头、药液等用物的质量、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2 分)。
准备合适的输液架,调节高度适宜(2 分)。
(二)准备(15 分)1. 护士自身准备(5 分)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3 分)。
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2 分)。
2. 患者准备(10 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输液部位,保暖(5 分)。
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5 分)。
(三)操作过程(60 分)1. 核对与检查(5 分)核对医嘱,检查药液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确保无误(3 分)。
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等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操作(2 分)。
2. 消毒(10 分)用 75%乙醇或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皮肤,直径大于 5cm,待干(6 分)。
消毒过程中,手法规范,避免污染(4 分)。
3. 穿刺(30 分)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避开关节、静脉瓣、受伤部位及炎症部位(5 分)。
扎止血带,在穿刺点上方 6cm 处扎紧,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5 分)。
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平行进针少许,固定针头(10 分)。
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观察输液是否通畅(5 分)。
如一次穿刺失败,应向患者道歉,更换部位重新穿刺(5 分)。
4. 固定(5 分)用透明敷贴或无菌纱布固定针头,确保针头牢固,不易脱出(3 分)。
整理患者衣袖,整理用物,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调节滴速(2 分)。
5. 记录(10 分)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速、患者反应等信息(5 分)。
柴油机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操作技能考核
1. 启动与停机
- 正确操作仪表盘,包括点火开关和控制面板
- 按照正确的顺序启动和停机柴油机
- 能够识别柴油机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应急处理
2. 调节和监测
- 能够调整柴油机的速度和负荷,以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 能够监测柴油机的运行情况,包括发动机转速、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 能够定期检查和维护柴油机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和燃油系统等
3. 燃油和润滑
- 能够正确加注和更换柴油机的燃油和润滑油
- 能够保持柴油机的燃油和润滑油的质量和合理的消耗
4. 故障排除
- 能够判断和排除柴油机的常见故障,如起动困难、燃烧不良等
- 能够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二、安全操作考核
1. 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 遵守柴油机的操作规范和相关安全标准
- 注意柴油机的安全事项,如防火、防爆等
2. 紧急情况应对
- 能够处理柴油机发生事故或故障时的紧急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环境保护意识
- 了解柴油机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三、文档和记录
1. 日常记录
- 能够按照要求填写柴油机操作的日常记录,包括启动和停机时间、运行参数等
2. 维修和保养记录
- 能够记录柴油机的维修和保养情况,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和维修结果等
3. 绩效评估
- 能够参与柴油机操作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
以上评分标准作为柴油机操作考核的参考,评估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用于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柴油机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测生命体征操作考核评分参考标准
备注:考核时同学互测。
全程操作10分钟,超时终止操作。
项目总分具体内容分值洗手,床旁评估:病情、意识、心理状态、有无影响准确测量的因
素等
6 病人准备:病人理解操作目的、配合要点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2 准备工作20
护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指甲已修剪、洗手(六/七步)、戴口
罩
4 用物准备并检查: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纱布、秒表、笔、记
录单、洗手液等
6 核对病人,安置体位 4
腋温测量:擦拭、放表、屈臂过胸 6
测脉搏: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于桡动脉上,计数不小于30s 5
测呼吸:似诊脉状,观察胸廓起伏,计数不小于30 秒 5
告知脉搏、呼吸结果 1
卷袖露臂,手心朝上 2
放平血压计并打开,缠绕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4
测血压操作流程60 置听诊器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
加压注气
6 缓慢放气 5 听音判断,告知结果 6 解开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整理并关闭血压计 3
取出体温表,擦拭 2
检视读数,告知结果 2
甩表,妥善放置 2
安置病人,终末处置 4
洗手,脱口罩,记录 3
安全意识、查对制度 5 终末质量15
交流技巧、人文关怀 5
程序正确、结果满意 5 理论回答 5 提问:目的或注意事项5
总分100 100
无菌技术操作法考核评分参考标准
备注:1. 全程操作10 分钟,超时终止操作
2. 任何操作步骤出现跨越、污染,扣除该步骤的全部分值
项目总分具体内容分值环境准备:操作室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 1 分)
半小时内停止打扫、减少走动;( 1 分)
3 操作台宽阔、清洁、干燥、平坦( 1 分)
准备工作10
个人准备:着装符合要求( 1 分),指甲已修剪( 1 分),洗手(六步/
七步法)( 3 分)、戴口罩( 1 分)
6 用物准备:无菌持物钳/镊、无菌巾包、无菌碗、无菌纱布罐、无菌溶
液、无菌手套;另备清洁干燥治疗盘、棉签、碘伏溶液、弯盘、纸、笔、 1 手消毒剂
检查物品:无菌持物钳/镊、无菌巾包、无菌碗、纱布罐、溶液、碘伏、
棉签、治疗盘、手套
10
将无菌包放置在操作台上打开 2 依次揭开左右两角,再解开内角 3 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置于备好的治疗盘内 5 按原折痕回包 3 注明开包时间,放置妥当 2 将取出的治疗巾双折铺于治疗盘内 2 治疗巾上层扇形折叠,无菌面向上 3 一次性打开无菌碗 4 放置无菌碗 5 去除瓶盖,消毒无菌溶液瓶塞 2
操作流程78
打开无菌纱布罐,用无菌持物镊夹取无菌纱布一块 3 垫纱布打开无菌溶液瓶塞 2 瓶签向手心,旋转冲洗瓶口,倒溶液于无菌碗内 5 盖瓶塞 1 记录开瓶时间并签名 2 移动无菌碗置中央,将上层无菌巾拉下,边缘对齐 3 折叠治疗巾 3 注明铺盘时间并签名 2 打开手套袋,取出手套 3 对好五指,戴手套,调整位置贴合紧密 6 翻转脱手套,置黄色垃圾袋内 3 终末处置 2 洗手、脱口罩2
综合评价12
程序正确,动作规范、熟练 6 遵循无菌原则,无污染 6
总分100 100
静脉输液操作考核评分参考标准
项目总分具体内容分值按要求着装,洗手 1
携带执行单、止血带至患者床旁,询问患者姓名,核对患者腕带 2
告知并解释输液的目的,评估患者病情、心肺功能、自理能力 3
询问排便情况,患者做准备 1
评估输液部位 1 准备工作20 分备好输液架,评估环境 2 洗手(六/ 七步洗手法)、戴口罩 1
按执行单查对药物并两人核对,查对消毒物品 2
填写并粘贴输液瓶贴,打开瓶盖中心,进行常规消毒、待干 3
检查输液器包装、有效期与质量 2
打开输液器包装,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至根部 2
再次核对医嘱 1
询问患者姓名,核对腕带,再解释 3
再次核对执行单,悬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 2
取出输液器,旋紧头皮针连接处,进行排气(首次排气原则不滴出药液) 6
穿刺部位下铺垫巾,放好止血带,暴露穿刺部位,准备输液贴 4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范围不小于5CM,待干 4
在穿刺点上方6cm 处扎止血带,再次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4
再次核对药液与患者 2
排气至少量药液滴出相符,检查针头及输液管内有无气泡 4
嘱患者握拳,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潜行少许 6
操作过程70 分穿刺成功,松止血带,患者松拳 3
点滴通畅后,固定 4 调节滴速(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 3 填写输液卡、输液巡回卡 2 再次核对 2 告知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舒适体位,洗手 4 巡视病房 2 输液结束,核对解释 2 揭去输液贴,轻压穿刺点上方,关闭调节夹,迅速拔针 4 按压至不出血,并告知相关事项 2 取下输液巡回卡,移走输液架2
处置用物,洗手、脱口理医嘱
4
严格遵循无菌操对制度 4 10 分 程序正确,范完成
3
10 分 沟通有效,确保患者安全 3
注:操程 ≤ 12m i n
部分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