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舍乡村旅游发展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小结
1. 政策支持:政府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提供资金扶持、优化相关税收政策等,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活动。
2. 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体验,相关部门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道路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3. 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化: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农庄、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涌现出来。
这些产品不仅提供了传统的农耕体验和美食文化,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元素,开发出了更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例如乡村体验游、采摘游、文化交流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4. 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旅游发展并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关部门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整理和宣传,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的历史、传统和特色,同时也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在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
相关部门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规范和指导,鼓励农民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2024年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改善、产品多样化、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了积极进展。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休闲和体验式旅游的首选,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4年乡村旅游工作总结范文____年乡村旅游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我所在的地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____年,我们在乡村旅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此总结与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二、取得的成绩在____年,我们在乡村旅游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 旅游资源的整理与开发我们对于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整理,明确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开发计划。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了一些专业团队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改造,提升了旅游景点的品质和竞争力。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增加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接待游客,我们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
我们修建了更多的停车场和厕所,并增加了一些设施和装备,如导览牌、指示牌等,方便游客出行和了解景点情况。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旅游扶贫项目的支持,为贫困地区修建了一些配套设施,提高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 旅游宣传与推广为了更好地宣传本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宣传计划和推广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各种旅游网站,发布了丰富的旅游信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活动和展览,向外地游客展示了本地的特色文化和传统乡土风情。
这些宣传和推广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本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问题与不足在____年的乡村旅游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尽管我们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但在服务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景点的导游服务和接待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导游的讲解内容和态度令游客感到不满意。
“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导游解说词云舍简介——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梵天净土、武陵之巅、生态江口,来到梵净山下,桃源人家,有‚中国土家第一村‛美誉的云舍土家山寨,我是你们今天在云舍游览观光的讲解导游XXX,大家叫我小X就行了。
希望大家在云舍玩得开心如意。
云舍,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太平河畔的江梵公路东侧,距江口县城仅7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共462户人家,1784口人。
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3.7%以上,是我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
云舍作为梵净山区聚族而居的土家民族村寨,在漫长的历虫进程中,与外界联系较少,地域的偏僻和思想的封闭,使这里较多地保留了土家人的民族习惯和风俗特点,成为梵净山区土家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土家语中,‚云舍‛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云舍的山水林洞奇景变幻,别具一格。
在这里,山是突出而耀眼的自然景观,庞大的山体连绵起伏,高低错落,形态各异,有的似骏马奔腾,有的像银燕欲飞,有的似游龙昂首,有的像鲲鹏展翅。
在这里,水给这庞大的山体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仅有宛若碧天垂素的高山飞瀑,也有青山翠岭间犹如银练飘飞的小溪大河。
它们是山间流动的旋律,有的柔情缱绻,春意缠绵;有的咆哮奔腾,气势磅礴。
在这里,美丽迷人的自然生态令人流连,青山翠竹,茂密森林,河岸垂柳,清新诱人,爽心悦目。
在这里,暗河交错纵横,溶洞星罗棋布,经数亿年形成的溶洞奇石,景象万千,可谓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秀美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不仅养育了勤劳善良的云舍土家族人民,也孕育了云舍丰富多彩的神奇故事和美丽传说。
仙人洞位于云合土家族村寨东北约一公里的山腰有个山洞叫仙人洞,相传是铁拐李等八仙居住过的地方。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梵净山一带本是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垠的海水连接天际,红云笼罩的梵净山金顶如蓬菜仙岛在波涛翻滚的海浪中飘摇。
关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结【五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不仅提供了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将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总结。
首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过去的农业模式往往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稳定但增长缓慢。
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等项目,农民们可以实现农业收入的多元化,提高了收入水平。
这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农村地区不得不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
道路交通的改善、住宿条件的提升、厕所革命等都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旅游的发展也变得更加顺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到乡村体验农业生活。
再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
乡村地区往往富有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乡土特色,而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对这些乡村的传统文化关注度降低。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加深了对乡土特色的认识和热爱。
同时,通过旅游的方式,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了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休闲方式。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忙碌而忽略了身心的放松和充实。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休闲方式,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亲近自然,体验农业生活。
这种休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调整节奏,还能增加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总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了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同时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休闲方式。
关于乡村旅游工作发展调研报告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舒展身心,体验乡村自然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作用意义重大。
而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几年在全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助推全市乡村旅游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深化提升,***年***月***日,***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督导调研组一行到***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所辖部分乡村旅游景区、民宿集聚区,对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工作进行了一线督导调研,了解了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的现状,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为下步工作开展和问题整改指明了方向。
一、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发展现状当前,全市乡村旅游通过多年的投入与运作,已走出了一条稳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的新路子,而精品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在全市尽管已破题有了一定探索实践,但总体而言缺乏研究、扶植与引导,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回头客少,留不住人,再加上全市当前的精品民宿与旅游项目互补性不强,严重影响了景区村落乡村旅游收入的增加,面对问题所在,我们如何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加以对精品民宿进行引领发展,这直接关系到全市乡旅游将来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完成。
二、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存在的问题1、资金缺口大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优惠政策对投资者经营者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有很多法规制约,乡村旅游资金缺口大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部分景点村落洗手间、停车场、住宿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另外道路与路标、垃圾处理、用水、通讯网络、超市、自动取款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综合工程等设施配套更需完善。
另外,部分景点村落线路挖掘相对不足,人文景观特色性不明显,外部缺少明显路标指引入村,内部缺少民俗装饰,旅游渲染气氛不浓厚,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游客的体验感,可进入性差,导致游客兴趣乏味,难以产生回头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村居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村居旅游已成为热门的旅游方式之一。
作为村居旅游的从业者,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村居旅游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村居旅游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
我们对村庄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确保游客的出行和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同时,我们还修缮了传统民居,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具有特色的住宿环境。
其次,我们不断丰富和提升了村居旅游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线路,包括徒步、骑行、采摘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手工艺品展示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周边景点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联合产品和服务。
通过与周边景点的联合推广和联合开发,我们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选择,增强了村居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村居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我们加大了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了我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活动,扩大了我们的宣传渠道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我们村居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村居旅游的投入和支持,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更多游客打造出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村居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乡村旅游工作总结____年乡村旅游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是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一年。
在全市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持续推进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优化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等措施,我们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亮点1. 实施乡村旅游整体规划____年,我们制定了一项全面的乡村旅游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实施方案。
通过规划,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 优化旅游资源我们将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整理,并进行了精细化管理。
通过保护和修复环境,重建老旧建筑和景观,我们使乡村旅游资源更具观赏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优质的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提升了游客的消费体验。
3. 改善旅游环境为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我们加大了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力度。
通过加强卫生整治、道路修复、交通指引等工作,我们创建了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的旅游环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态度。
4. 加强宣传推广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发布旅游宣传片和海报等方式,我们向更多的人传递了乡村旅游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与旅行社、线上旅游平台等进行合作,扩大了宣传面和营销渠道。
三、面临的问题1. 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乡村旅游中存在一些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这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我们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但是在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3. 乡村旅游开发不平衡。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开发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问题,有些地区的开发比较薄弱。
需要进一步调整资源配置,促进各地的均衡发展。
县乡村旅游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农耕生活。
下面我将就我县乡村旅游推进情况作一次汇报。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
通过对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我们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如农家乐、民宿、乡村游客中心等。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其次,我们注重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农耕体验活动等,我们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线,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升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参加旅游展会、加强新媒体宣传等方式,我们将我县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推向了更广泛的市场,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的监管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了乡村旅游管理机制,加强了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了乡村旅游市场秩序,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综上所述,我县乡村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产品创新不够多样化、宣传推广不够精准等。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推动乡村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旅游工作总结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一名参与者和推动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我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乡村旅游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且提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接触和休闲方式。
下面,我将对我所从事的乡村旅游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工作内容1.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与推进:根据农村资源和市场需求,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工作,包括景点开发、农家乐建设等,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项目的推进工作。
2. 宣传与推广工作: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乡村旅游。
3. 农民培训与能力提升:组织农民进行乡村旅游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同时传授他们有关经营农家乐和旅游接待的技巧。
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1. 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通过深入了解农村资源和市场需求,我们成功开展了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包括农家乐、民宿等,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 宣传与推广效果显著:通过我们的努力,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农村旅游,享受自然风光和农家乐的独特魅力。
3. 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和指导,农民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经营农家乐,接待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道路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等,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乡村旅游知识不足:农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了解程度有限,对于如何开展农家乐和接待游客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
3. 竞争压力增大: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兴起,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计划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创建汇报材料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创建汇报材料一、引言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
为了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的潜力,我参与了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并撰写了本汇报材料。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示范村概况、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介绍,为您呈现一份有价值的汇报。
二、项目背景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创建项目是以促进农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鼓励乡村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并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等手段帮助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针对我指定的主题“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创建”,本文将重点围绕共富示范村的创建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展开阐述。
三、示范村概况为了打造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我们选择了位于某某地区的XX村作为示范村。
经过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该村具备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资源和发展潜力。
村民也表现出参与共富示范村创建的积极性和意愿。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探索特色旅游项目根据村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积极探索特色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等,并对其进行在地化开发和运营。
通过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使这些项目能够持续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2.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示范村的形象和接待能力,我们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优化。
包括改善村道、绿化美化村庄、建设公共厕所和停车场等,以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和便利设施。
3. 加强人才培训和管理为了提高示范村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我们组织了相关培训,帮助村民学习旅游服务技能、客户沟通技巧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监督和引导村民参与共富示范村的运营管理。
四、取得成果经过不懈努力,乡村旅游共富示范村创建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通过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示范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村民通过发展家庭农业、手工艺品等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
乡村文旅成效总结汇报乡村文旅是指将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乡村文旅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对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对乡村文旅成效的总结汇报。
首先,乡村文旅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激活农村市场需求,拉动乡村消费,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文旅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乡村文旅打造了独特的乡村形象,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整治农村环境、修缮古村落、开发农家乐等方式,乡村文旅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打造成了优美宜居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乡村文旅将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乡村民俗文化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旅游体验,树立了乡村的独特形象,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乡村文旅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乡风文明的发展。
乡村文旅不仅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注重通过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
乡村文旅活动的举办不仅吸引了游客,也让当地居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和发扬乡风文明。
同时,乡村文旅的发展也为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四,乡村文旅推动了农村治理与生态环境的改善。
乡村文旅的发展不仅注重发展旅游业,也注重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农村的硬件水平,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乡村文旅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最后,乡村文旅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文旅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镇与农村的融合。
通过乡村文旅的发展,城市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农村文化,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与城市游客的交流互动,了解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的发展。
2024年乡村旅游工作总结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乡村旅游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致力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与服务水平,使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____年,我们在乡村旅游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现将其总结如下:二、工作总结1. 政策支持在____年,我们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出台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
我们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和措施,并将其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乡村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提供贷款和补贴支持,帮助他们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2. 产品开发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我们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我们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发了一批特色农业观光项目,如采摘、农耕体验等。
同时,我们也引进了一些乡村旅游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形态。
此外,我们还注重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推出了一些乡村+旅游的项目,如乡村+美食、乡村+文化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 项目建设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我们加大了对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力度。
我们聚焦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居住条件,修建了一批美丽乡村,改善了农村道路和供水供电设施,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对一些重点项目的投资,如乡村旅游示范区、农田公园等,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营销推广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我们与各级媒体合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推介乡村旅游的魅力和优势,增加了公众的认知度和兴趣。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各类旅游展会和推介会,与其他旅游企业和景区进行合作,携手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共同开拓市场。
村寨保护规划探究——以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摘要:为了保护云舍历史文化名村,维护并延续云舍历史文化名村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弘扬古村的传统文化,统筹安排各项名村建设,为保护和整治名村提供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特此制定云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整治规划。
关键词:村寨保护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规划1引言云舍村的文化底蕴被“古”字体现。
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民风民俗。
独特的龙塘河景观及清澈的太平河水系。
云舍古村是中国土家第一村,流传了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
2云舍的现状和保护价值云舍座落在神秘的梵净山脚,风景如画的太平河畔,距县城7.5公里。
云舍至今属于中国土家族民居经典的古寨,四百余户宅舍依山傍水,高低错落,蜿蜒起伏,崎岖而狭窄的青石板道路,幽深的巷道,诸多明清古建民舍,祠堂,犹如走进那已久远的岁月。
在漫长的岁月中,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
云舍村历史文化名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同时附带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很高的文化水准,见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2规划原则根据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一次规划,分阶段实施,立足近期,远近结合,近期以解决云舍村风貌的保存与恢复,抢救临危的历史建筑,协调改造原有建筑的风格,以及解决村区内人民生活的急需为主,远期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居住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之目标。
(1)保护的原则:即保护古村历史文化的形成、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的构成要素,延续古村历史文化环境。
(2)发展的原则: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在现阶段的现实积极意义,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3)效益的原则:积极开辟和利用古村的景点,发展旅游事业,振兴云舍古村的传统经济,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发展。
3规划目标在概括提炼云舍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整体保护云舍历史文化名村传统的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
云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云舍,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太平河畔的江梵公路东侧,距江口县城仅5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共462户人家,1784口人。
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3.7%以上,是我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
自2002年云舍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至今,云舍村已逐步形成了村民热爱旅游、参与旅游、经营旅游的浓厚氛围。
目前,全村参与旅游经营的人数达500多人,有农家乐12家,旅游商品店5家,云舍演职队1支,土法造纸制作及经营户60多家。
一、农家乐经营主要为住宿及农家饭。
住宿为木楼,每间床位15元,全村共50多个床位。
农家饭以就地采材为主,推出最具乡村特色的锅巴饭、面面肉、盐菜肉、腊猪脚、炖土鸡及山野菜,受到各地游客的好评。
2008年云舍村农家乐年总收入约280万元。
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为:杨洪乔、杨兴、杨兴春、杨四矮、杨再平、杨政华、邓和平、杨福德、杨运国、杨培林、杨华军二、旅游商品店主要销售云舍景区纪念工艺品、金钱杆、梵净山特产紫袍玉带石以及旅客所需的日常用品等。
每户月收入约12000元。
从业旅游商品店的农户有:杨洪乔、杨培林、杨六林、杨建保、杨政成三、演职人员共24人,为云舍村村民,每天参加两场定时表演,上午10点,下午3点半,演出时间约1小时。
主要演出的节目有薅草锣鼓、祭风神、毛古斯舞、摆手舞、金钱杆、背兜舞等共16个。
演员工资600元/月,另加提成从300至500不等,由东太梵净旅游公司按月发放。
演员名单如下:雷春英、田小红、陈桂香、曾金钗、陈慧凤、李文凤、陈亚芬、陈元花、龙玉香、苏云云、杨洪乔、向友友、杨培林、杨兴亮、雷桂兰、涂小英、莫家萍、陈志香、王桂香、白代芬、杨秀伟、李红、熊明艳、邓仕琴、肖敏四、土法造纸制作及经营户以蔡伦发明的土法造纸工艺,以毛竹为原料,经过22道工序,造成祭祀用的火纸。
全寨经营户年收入约60万元。
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二0一三年八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一节村寨基本情况 (4)第二节旅游发展情况 (5)第三节存在的问题 (6)第二章方案设计第一节设计要求 (7)第二节设计目标 (8)第三节设计内容 (9)第三章投资估算第一节投资估算范围 (11)第二节投资估算依据 (11)第三节费用统计 (11)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江口县太平镇云舍美丽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监管单位:江口县住建局负责人:杨平江口县旅游局负责人:田波项目实施单位:太平镇人民政府负责人:秦如高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址:太平镇云舍村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文化广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表演台,用石板铺装2、生态停车场20000平方米,云舍户外营地及配套设施56000平方米建设项目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一节村寨基本情况云舍村座落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965亩,人均0.6亩。
辖10个村民组457户1914人,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人均纯收入5250元。
全村旅游从业人员280余人,农家乐接待户36家,演职人员22人,有傩戏、金钱杆、土家婚俗等民俗文化表演节目10个,极具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交通方面。
距县城仅5公里,江梵复线公路沿寨而过。
资源方面。
一是生态文化保存较好。
有“一寨一潭一河二洞一峡谷”,有保存二百年以上的土家“筒子屋”15幢,其中保存完好的有8幢。
其田园风光、神奇龙泉、幽深古巷、木楼筒子、造纸作坊、云崖峡谷、仙人洞、嘎嘛洞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
二是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云舍至今仍保留着独有的土家风情习俗,有“赶年”、“过社”等传统习俗,有“傩堂戏”、“金钱杆”、“摆手舞”、“伴嫁歌”、“拦门礼”等土家歌舞,土法造纸术沿袭至今。
三是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生态养身旅游开心——江口县云舍村实现发展与生态深度互补江婷婷【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7(000)033【总页数】1页(P75)【作者】江婷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8月,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荷塘,片片荷叶紧紧相连,托起朵朵或白或粉的荷花,娇艳欲滴,和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蝉鸣阵阵,鸟语连连。
“走进云舍,空气中弥漫荷叶的清香,看着满池的荷花,女儿开心极了!”来自广西的游客黄慧告诉记者,云舍村山秀丽水清亮,让人心旷神怡。
距江口县城4公里的太平镇云舍村,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土家族聚居地,素有云中仙舍之称。
近来年,江口县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目标,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打造“生态云舍”,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民、旅游富民的新路子。
昔日,云舍村村民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为摆脱贫困,村支“两委”带领有发展愿望的青年农民在周边县市考察生态旅游和农家休闲项目。
通过考察对比发现,云舍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土家风情是可供发掘的宝贵资源,决定兴办农家乐,发展生态旅游。
这一想法得到县、镇相关部门认可。
随着梵净山旅游业的发展,江口县修通了江(口)-梵(净山)复线油路,从云舍穿村而过,进一步拉近了游客与云舍的距离,接着又投入资金从后山引来甘甜清醇的泉水,组织村民种植了数万株花果苗木。
清新的空气,清凉的湖水,盛开的鲜花,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整洁的农家庭院,古色古香的土家民居建筑和原始古朴的土家民族歌舞,为云舍村引来大量游客。
“平均每天接待量在50人以上,双休日、节假日可达到几百人,一年的收入能有几十万元。
”天然居农社老板杨运国谈到现在的收入笑得合不拢嘴。
家底做足,关键还得激活。
“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修房子,房子建得再漂亮,没有产业支撑,群众没有长远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太平镇科技副镇长杜豫说。
云舍村制定了《云舍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村庄定位为全国自然农业文化示范村,积极打造田园生态旅游品牌,修建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步道,开发出葡萄采摘园,荷塘钓鱼亭、台,土家风情观赏园,特色蔬菜观光园,家庭娱乐场等项目。
云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云舍,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太平河畔的江梵公路东侧,距江口县城仅5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共462户人家,1784口人。
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3.7%以上,是我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
自2002年云舍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至今,云舍村已逐步形成了村民热爱旅游、参与旅游、经营旅游的浓厚氛围。
目前,全村参与旅游经营的人数达500多人,有农家乐12家,旅游商品店5家,云舍演职队1支,土法造纸制作及经营户60多家。
一、农家乐经营
主要为住宿及农家饭。
住宿为木楼,每间床位15元,全村共50多个床位。
农家饭以就地采材为主,推出最具乡村特色的锅巴饭、面面肉、盐菜肉、腊猪脚、炖土鸡及山野菜,受到各地游客的好评。
2008年云舍村农家乐年总收入约280万元。
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为:杨洪乔、杨兴、杨兴春、杨四矮、杨再平、杨政华、邓和平、杨福德、杨运国、杨培林、杨华军
二、旅游商品店
主要销售云舍景区纪念工艺品、金钱杆、梵净山特产紫袍玉带石以及旅客所需的日常用品等。
每户月收入约12000元。
从业旅游商品店的农户有:杨洪乔、杨培林、杨六林、杨建保、杨政成
三、演职人员共24人,为云舍村村民,每天参加两场定时表演,上午10点,下午3点半,演出时间约1小时。
主要演出的节目有薅草锣鼓、祭风神、毛古斯舞、摆手舞、金钱杆、背兜舞等共16个。
演员工资600元/月,另加提成从300至500不等,由东太梵净旅游公司按月发放。
演员名单如下:
雷春英、田小红、陈桂香、曾金钗、陈慧凤、李文凤、陈亚芬、陈元花、龙玉香、苏云云、杨洪乔、向友友、杨培林、杨兴亮、雷桂兰、涂小英、莫家萍、陈志香、王桂香、白代芬、杨秀伟、李红、熊明艳、邓仕琴、肖敏
四、土法造纸制作及经营户
以蔡伦发明的土法造纸工艺,以毛竹为原料,经过22道工序,造成祭祀用的火纸。
全寨经营户年收入约60万元。
经营户为杨正发等共60户农家乐经营以杨福德家为例,杨福德原从事农业生间,由于地少人多,每年全家总收入不超过3000元,经济十分困难。
现开展农家乐经营,每天平均接待量在8桌以上,每桌收入平均140元,每月收入33600元。
全年收入约40万元,成为当地比较富有的人家。
演职人员以雷桂兰家为例,以前只从事农业生产,现从事演艺,每月收入平均约900元,一年收入10800元。
同时,由于每天演出时间只有2个小时,加上准备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余时间依然可从事农业生产,真是做到了既抓收入,又不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