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貉貂养殖小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狐貉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狐貉养殖目前在我国已经逐渐普及,但由于狐貉属于野生动物品种,因此其养殖过程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合理选址
狐貉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野生动物,养殖场选址应该在生态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空气新鲜、水源充足的地区建立,这样有助于保证狐貉的健康,减少死亡率,提高繁殖率。
二、科学饲养
1、饲料要求
狐貉是一种杂食动物,它们的饮食习惯是动植物性食物都能够接受。
狐貉在不同的生长期和不同的季节饲喂量、饲喂质量和饲喂组配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采用草料、谷类、鱼类、鲜肉等混合饲喂,以保证其营养均衡。
2、生活环境
狐貉养殖场应该建设传统的单体式场舍,一般情况下每个狐貉在1.5平
方米的场地内生活比较舒适。
同时,还要配备普通的矿泉水,使其生活环境更加卫生、清洁,保证狐貉的健康。
三、防范疾病
狐貉生长环境中在疫病预防措施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每隔一个月要做一次驱虫工作,每年做一次疫苗接种,同时,每天对场地进行清洁消毒等措施,对于病菌繁殖的空间做到微乎其微,这样才能保障狐貉的健康成长。
总之,狐貉养殖需要开展各种工作才能够得到保证,只要在选址、饲养、预防疾病等方面做到细致入微,依据科学化的原则进行管理,就可以保证狐貉养殖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月、本月注意调理体况。
避免采用“饥饿疗法”调理毛皮动物体况,在保证充足的蛋白质供给的前提下,限制种兽过肥或过瘦。
对过肥的动物,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含粗纤维或水分较多的饲料原料(如煮熟的麦麸、果菜等),对于过瘦的动物,增加能量饲料原料(如煮熟的玉米、油脂等)。
为提高毛皮动物发情的整齐度、提高配种率和产仔成活率,鉴于该时期采食量较低,需添加中旭4%预混剂。
注意日粮中脂肪或糖类不宜过高,否则可引起种兽肥胖,造成动物不孕。
鱼类以含脂肪(不超过4%)低的鱼类为主,如海鱼中的比目鱼、小黄鱼、黄姑鱼、梭鱼和鳗鱼等;淡水鱼中的鲫鱼、鲤鱼、鲢鱼、草鱼等。
严禁利用用激素处理过的肉类,种畜的肉,因难产、流产而死亡的动物的肉,否则可引起发情紊乱,不孕,胚胎吸收,流产。
管理要点:(1)采用目测、触摸、称重或体重指数测定等方法,判断狐的体况。
繁殖体重指数(克/厘米)为:狐100~110、貉90~100、银狐90,水貂24—26为适中,公母有别:公兽体况应略高,母兽体况应略低,少数经产狐体况偏肥难降,不必苛求,亦能正常繁殖。
(2)使动物接受自然日照周期,不可随意增加人工光照,否则会扰乱生殖周期。
(3)严格种兽疫苗免疫,一月初,要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水貂应注射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疫苗;狐、貉应注射犬瘟热、病毒性肠炎、脑炎、阴道加德纳氏菌病和绿脓杆菌疫苗。
(4)银狐进入一月、蓝狐进入二月,每周检查一次发情状况,以便及时配种。
(5)做好配种前各项难备,包括整理种兽系谱,笼舍修缮,备齐工具物品等。
二月、水貂、貉子和银狐,本月进入体况调理的末期。
发情时间:银黑狐约比北极狐早一个月,银黑狐从一月中旬到三月中旬,集中二月份;北极狐从二月中旬到四月中旬,集中3月;貉每年2月初—3月末发情配种,山东貉发情提前,有的一月末就能发情配种,集中在2月中下旬至3月末。
水貂二月下旬到三月中旬;从下旬开始适量、逐步增加水貂、貉子和银狐的营养,注意对早发情的放对,避免漏配。
狐貉貂生理特性及饲养一、确定合理的饲养周期狐、貉、貂是我国近年来人工饲养最多的皮毛动物,其饲养管理有别于家畜、家禽,其饲养管理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不同生产周期的生理特点和繁殖规律进行不同的饲养和管理,虽然各饲养时期互相紧密相连,又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甚至还会出现一个兽群中(尤其是狐、貉表现明显),有的还在继续配种,有的正处在妊娠期,有的已进入产仔泌乳期(哺乳期)了,群体很难分出不同饲养时期。
但为了饲养管理方便和更加科学,所以还是要把全年的生产周期划分为若干饲养时期,分别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
二、动、植物饲料适当、合理搭配狐、貉、貂属以食肉为目的的毛皮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功能,既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动物性饲料,也能消化和吸收部分植物性饲料,所以饲料必须以动、植物性饲料多品种搭配使用,这不仅适合其生物学特性的营养要求,也可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有利于各种饲料营养成分的互补,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三、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喂饲要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次数和数量,使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有规律的分泌消化液,形成条件反射,有利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否则由于长时期进食不规律而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对饲料营养消化吸收不良,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生产能力。
具体饲喂次数、时间和数量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时期、性别、体型、季节等因素不同而异。
比如狐狸水貂没有冬休的习惯,就是在冬季里也要天天饲喂,水貂日喂两次,狐狸可日喂1次。
貉因有冬休习惯可以在12~1月份的低能量、低蛋白营养时期,日喂1次或隔日喂1次,这样既适应其冬休习性,大量消耗入秋以来所蓄积的皮下脂肪,调整了体况,有利繁殖,又能大大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保证饮足清洁饮水水是狐、貉、貂生命所必需,保证饮水十分重要。
供水量可根据动物的生理状态、生产时期、季节和饲料特点灵活掌握,如高温季节、妊娠母兽、产仔哺乳期和幼兽育成期饮水量要大些,冬季在寒冷的地压饮水量少些,可用清洁的碎雪或碎冰块解决饮水问题。
毛皮动物初冬的饲养管理方法冬季这段时期属毛皮动物的准备配种期,由于天气寒冷,应做好毛皮动物的防寒保温工作。
加强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为毛皮动物的配种期打好基础。
另外,还要做好驱虫、免疫接种以及防病工作,使毛皮动物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影响繁育。
翌年月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貂、狐、貉采食量减少,貉子开始非持续性冬眠,因此,饲料的饲喂量也应相应减少。
貉子开始日喂一次,随着天气的变冷和其采食的减少,可以隔日喂一次,最冷时,也可以三天喂一次,饲喂量根据其体况和采食量而定。
狐狸可以日喂一次,饲喂量在克左右,水貂克左右,要根据其体况和采食量相应增减。
在此期间应注意调整种用动物的体况,此时狐、貉均应是中等偏上体况为最佳。
体肥的调整方法:适当减少能量物质的食入量,而应增加其粗纤维的摄入数量。
生产中,一般通过增加饲料中的麦麸、大量含粗纤维高的蔬菜,适当的增加水、糠麸、花生秧或壳粉、苜蓿草粉等饲料原料,达到降低饲料中营养标准或增加运动的方法,降低动物的肥度;体瘦的调整方法:适当增加能量物质的含量玉米、面粉、各种动物或植物油脂等、提高饲料中的营养标准、增加饲料干物质量、貂室内增垫绒草或电褥的方法来增加动物的膘情。
体况调节时,要防止采用饥饿降肥的办法,饥饿降肥有损种狐健康,并且也诱发自咬等情况。
毛皮动物对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需求数量依然不高,但各种微量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的种类都必须要有,还应适当的逐步降低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数量、饲料中的脂肪蛋白酶和碳水化合物酶、淀粉酶的数量,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要适当的增加。
在饲料种类上,鱼粉、鸡副产品、大豆、饼粕类等蛋白性原料依然维持在较低的供应水平,要逐步的增加糠麸类的饲料,减少玉米、小麦的用量。
让毛皮动物既有吃饱的感觉,同时,还不能长得太肥,还降低了饲料的成本。
此期间要在窝箱内添加垫草,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并保持窝箱清洁干燥,保持箱舍的安静,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
狐生长期冬毛期饲养管理措施一、生长期:一)断乳仔狐的补饲:刚分窝的幼狐由于离开母乳和对环境的不适应易产生应激,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采取一笼双养和一笼多养(这种饲养方式还可有效地减少自咬病),二是在刚分窝幼狐(分窝2-3周)配合饲料982中加1-2两新鲜优质的动物性饲料(鱼、蛋、奶等)来提高日粮的营养和适口性。
二)仔狐免疫:(1)仔狐第8周龄时母源抗体已消失80%,第9周龄时母源抗体全部消退。
由于仔狐注射疫苗后5-6天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免疫时间应确定在第8周龄。
(2)专家建议:仔狐2次免疫。
其免疫效果要好于1次免疫。
即仔狐分窝(45日龄左右)后进行首免、间隔2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3)实践证明疫苗最好选择单苗、注射时适当提高剂量。
三)80-100日龄左右的仔狐(阳历8月1日前后):这个阶段正值高温高湿季节,仔狐食欲相对较低,这个阶段的仔狐可以适当降低其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
因此在使用982时可在日粮中加1两(占日粮干物质的10-15%)左右的玉米面(煮熟),以提高其适口性,同时可降低饲料成本。
四)夜间采食:夏季由于白天温度太高(无遮荫措施的狐舍可高达40 度以上)狐属犬科动物(无汗腺、不耐高温),食欲差;而7、8、9月份正是仔狐生长发育最快、最关键的时期。
特别是培育原种公狐的场家必须抓住这三个月的时间(否则体形短、粗、胖,达不到芬兰原种的水平)。
因此,在防暑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夜间空气比较凉爽,狐食欲较为旺盛来喂食(实际上狐在野生状态下习惯夜间觅食,以利于早晨喂食)。
早晚982投喂量可按照1:2的比例饲喂。
五)蓝狐生长期(地产狐120天、芬兰原种或改良狐150天)主要以长骨架为主(体高、体长)。
要想取得大尺码的皮张,就必须让蓝狐在生长期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速度。
如果前期发育受阻,后期的补偿效应是有限的。
生长期饲喂配合饲料982可以补充少量脂肪,但不要把蓝狐喂的太肥,否则影响冬毛期背毛特别是针毛的生长。
貂怎么养殖养貂的注意事项貂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北地区,有多个品种,属珍贵毛皮动物,那么想要养殖貂是怎么养的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貂怎么养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貂怎么养殖真正的貂是重点保护动物,严禁宰杀,严禁私养。
所谓的“养殖貂”“水貂”其实并不属于貂类,跟生物学上的貂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可以养殖。
水貂属于食肉目鼬科鼬属,紫貂属于食肉目鼬科貂属。
二者并非同一种动物。
但国内水貂已经列入国家濒危物种数据库。
水貂具有发育很好的肛袋。
肛袋腺可产生特殊气味的分泌物,貂无盲肠且小肠很短(为体长的四倍),胃亦很少。
上述特征决定貂需少量多餐,平均日摄食量为40~53克,每次摄食间隔为3小时,人工饲养貂寿命不超过4~5年。
野生貂有数种亚种,其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有差异,多为淡褐色手和黑褐色,人工饲养者多为黑褐色。
由于水貂性情凶猛,活动敏捷,捉拿时可戴上厚实的皮手套,一手夹持貂颈部,另一手捉拿髋或尾根部。
皮下给药部位多选腋下皮肤松弛部,肌肉注射部位多选肌肉厚实处,皮内注射多选侧腹壁。
颈静脉穿刺法适于取血样本量较大或反复抽取血样时,但一般需药物麻醉下进行。
酮亚胺适于镇静用,利血平0.05mg/kg经静脉给药镇静效果良好,吩嗪2mg/kg肌肉注射亦很有效。
硫喷妥钠效强但需经静脉给药。
用3:2的N₂O:O₂可很好地完成诱导麻醉,然后于乙醚中加入1:1的N₂O:O₂给予维持。
养貂的注意事项种貂的选取养好种貂所选养的种貂要求皮毛光亮,背腹毛色一致,针毛较短,毛峰、绒毛齐平,密度大、分布匀、毛柔软、弹性好、针毛略长于绒毛,紫貂无白针毛、白斑。
这样的貂皮毛质量好。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搞好配种期的饲养管理貂每年繁殖1次,每年2~3月发情、配种。
因此,种公貂1月下旬就要进入配种预备期饲养。
配种期要保证供给种公貂优质精饲料,新鲜血、蛋、奶、鱼等动物性饲料占80%以上,同时增加滋阴壮阳药物——六味地黄丸、淫羊藿和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c等。
要杜绝近亲交配,防止貂种退化。
貉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技术(一)概述1、貉的一般介绍貉是一种长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其裘皮与狐、貂皮一样同属国际毛皮市场的抢手货,貉皮具有坚韧耐磨、轻柔、华美、保温性强的特点,是国内外毛皮市场畅销品种之一。
貉的针毛及尾毛可用来制造高级化妆用毛刷、胡刷、毛笔等;貉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野味佳肴,也是滋补药膳食品;貉脂质软、易吸收,是高档化妆品的优质原料,貉胆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代替熊胆入药。
野生状态的貉已无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驯养貉子,而我国驯养历史较长,养殖量很大,在满足市场需求,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保护起了一定作用。
2、貉的生物学特性(1)分类与分布貉:名称很多,如狸、貉子、毛狗等,在动物分类上属食肉目,犬科、貉属。
体形中等大小,外形酷似狐狸,其许多行为也与狐相似,被毛长、蓬松、披散,尾较短小,体重点6-11 公斤,体长60-90 厘米,个别体重体长都有大些者,通体颜色多为青黑或略带黄色,被毛颜色从毛基到毛尖分为三节,基部呈灰色,中部呈现橘红,而到尖部又呈黑色。
最近又新培育出白毛色貉和一些杂色貉,多属杂交个体或隐性重合个体。
其毛色遗传尚不稳定,还需进一步选育,以适应人们对其彩色皮的需求。
貉在世界上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蒙古、日本、朝鲜、芬兰和丹麦等国。
在我国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北至东北大兴安岭,南至福建云南,东至浙江,西至陕西、四川等都有野生貉的分布,也有不同规模的人工饲养。
一般习惯上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称北貉,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所产的貉称为南貉。
北貉体型大、皮毛长、色深、底绒丰厚,质量优于南貉;而南貉毛被平齐,色泽艳丽,又别具风格,各有特点。
(2)貉的类型在我国分布的貉有7 个品种,其北貉有:乌苏里貉(为目前北方主要养殖品种)、阿穆尔貉、朝鲜貉等;南貉有江西貉、湖北貉、闽粤貉、云南貉等。
(3)人工养貉的意义目前国际市场高档裘皮价格一路走高,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裘皮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夏季狐貉的饲养管理和易发疾病的处置史宝昌李洪娇昌黎县畜牧发展局066600 进入夏季,正是狐貉生长的旺季,此时由于狐貉分窝不久,需要适应环境和适应新更换的生长期饲料,同时也要进行驱虫、疫苗注射等工作,加上这一时期气候炎热、高温高湿,饲料易酸败,因此这一阶段也是狐貉最易发生疾病的时期。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疾病,轻则影响动物生长,重则危及动物生命,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此时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应注意下面几点:1、及时转换饲料,实现平稳过渡,防止腹泻发生进入生长阶段,动物营养水平应控制在中下水平,具体蛋白水平是狐%,貉%左右,实现由仔兽开口料向生长期料的平稳过渡。
此时切忌盲目增加蛋白含量,避免出现饲料原性腹泻。
可充分利用目前青绿饲料来源广泛的条件,在成品料(尤其貉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既满足了动物营养需要,增加饱感,又降低了饲养成本。
2、做好消毒、驱虫动物分窝需要大量的笼舍,无论新舍还是旧舍入舍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
在动物分窝入舍后还要每隔一段时间,选用中性消毒液配成合适的比例,进行带兽消毒。
同时要做好驱虫工作。
可口服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除肠道和体表寄生虫,隔7---10日再重复驱虫一次。
另根据情况需要,可选用土霉素、或强力霉素、三氮咪等药物驱杀附紅体、弓形体、焦虫等“血虫”。
为动物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和生理环境。
3、适时做好疫苗注射在此时做好疫苗注射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程序。
习惯上多在动物分窝20天后,采用“犬瘟热”疫苗和“细小病毒”疫苗,分别在两后腿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免疫。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目前疫病流行情况,有专家建议:疫苗注射时间应适当提前,而且最好采取两次免疫法,既第一次免疫注全苗总量的1/3,15天后再注总量的2/3。
也可采用添加疫苗保护增效剂地方法,以增加保护率减少疫苗反应。
注苗期间应避免使用抗菌和抗病毒等药物,免疫用的针头最好每动物用一个,用后的容器、器具应集中销毁不可随处乱扔。
CATALOGUE 目录•幼兽分窝与初选种技术•幼兽培育技术•幼兽疾病防治技术•幼兽选种与留种技术•养殖效益与市场前景分窝时间分窝方法幼兽分窝时间与方法初选种标准幼兽父母本品质好,遗传性能稳定,无遗传疾病;幼兽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无畸形、缺陷或疾病。
技术要点观察幼兽父母的品质,检查幼兽的身体健康状况,注意幼兽的饮食、运动和休息,保证适宜的生活环境。
初选种标准与技术要点分窝与初选种的注意事项030201ABCD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幼兽的营养需求谷物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肉类饲料传染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缺乏症幼兽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幼兽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注意观察幼兽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等情况,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
观察症状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检查幼兽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以及是否有异常体征。
进行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以确定病因。
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幼兽疾病防治的注意事项定期检查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注意卫生合理饮食及时治疗01020403一旦发现幼兽患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定期对幼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幼兽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种兽的选择标准生长发育选择生长发育速度快、体格健壮、体型符合品种特征的幼兽。
毛色与毛质选择毛色纯正、毛质优良、绒毛丰厚、针毛短密的幼兽。
繁殖能力选择繁殖能力强、性欲旺盛、配种受胎率高的幼兽。
抗病能力选择抗病能力强、免疫性能好的幼兽。
种兽的繁殖性能评估繁殖年龄评估幼兽的繁殖年龄是否符合标准,过早或过晚繁殖都会影响繁殖性能。
配种受胎率评估幼兽的配种受胎率是否达标,受胎率低可能说明繁殖性能不佳。
产仔数量评估幼兽产仔数量是否符合品种要求,产仔数量少可能影响繁殖效益。
仔兽存活率评估幼兽的仔兽存活率是否高,存活率低可能说明护理不当或繁殖性能不佳。
降低貂、狐、貉幼仔死亡率的⽅法点击上⽅蓝字侠股柔情”再点击“关注”,并点击“设为星标”,可以每天收看最新⽑⽪动物养殖资讯,降低貂狐貉幼仔死亡率的⽅法狐、貉、貂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只繁殖1 次,产仔保活的多少是⼀年养殖效益⾼低的决定性因素。
据统计,⽑⽪动物从出⽣到2⽉龄,死亡数量约占全年死亡总数的 40%~50%,⽽其中⼜以1~7⽇龄的初⽣仔畜死亡率最⾼。
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效益,必须想⽅设法降低初⽣仔畜的死亡率,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个问题。
1、加强母畜妊娠期的饲养管理,避免产弱仔由于⽑⽪动物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不当,造成母畜体况过肥、过瘦,或受饲料质量、疫病因素等影响,每年都有死胎、烂胎和⼀定⽐例的弱仔产⽣。
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加强母畜饲养管理⼊⼿,在妊娠期,要为母畜提供品质优良、营养全价的饲料,特别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素的添加,并根据母畜的体况和胚胎⽣长发育规律,合理控制饲料喂量,防⽌母畜体况过肥或过瘦,保证胎⼉健康⽣长。
2、加强产仔期间的护理,减少难产造成的仔畜死亡。
当母畜出现产仔⾏为时,5~6 h后仍不见仔畜产出,则有难产的可能。
难产不仅可造成仔畜的死亡,⽽且还会对母畜的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母畜平安。
阿拉斯加鱼肝油,长⼤个防瘫痪效果⽜3、做好保温⼯作,防⽌仔畜因低温⽽死亡⽑⽪动物产仔多在早春季节,产箱内温度应达到15 ℃以上,初⽣⽑⽪动物仔畜⾃⾝体温调节能⼒较弱,如所处环境长时间低于该温度,就会造成体温下降,导致僵化,丧失哺乳能⼒,最后冻饿⽽死。
因此,在产仔前,除做好保温⼯作外,还应在产仔过程中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正常情况下,⽑⽪动物产程约为3~4 h,产仔结束后母畜开始护理仔畜。
如发现母畜产程过长,应及时将先产出的仔畜取出,放置到温暖的地⽅给予保护,并给母畜注射催产素缩短产程,使仔畜得到及时的护理,尽早吃上初乳,这⼀点对仔畜保活⾮常重要。
水貂养殖常识:貂狐貉使用扣食的注意事项运用扣食(贴料)留意事项:1.少加水。
将自配料的水逐步减少到像发馒头面团那么少水时,自配料也可以扣到笼顶上而不掉了;2.改换现有的搅拌机。
因为料太稠,现有的搅拌机无法搅动,需求改换和面机似的搅拌机;3.扣食的最佳机遇。
分窝前一到两周小崽开端出产箱吃食时。
将局部食物扣到笼顶,让小崽四处爬找食物,让其找到笼顶的食物并习气吃这个当地的食物。
分窝后,小崽就直接运用扣食;4.喂扣食的次数;最好是一天一次。
如开端不习气或担忧食物变坏,可以天天扣两次;5.预防饲料蜕变。
在气温高明过二十八度时,为避免食物蜕变,可在配料时,按千分之四的比例参加北京中特养的饲料保管剂。
参加饲料保管剂后,饲料也会变酸。
但这种酸是由对毛皮动物有好处的有益菌发生的酸。
虽然也会酸,但饲料不糜烂,还有利于动物的发展和进步对饲料的接收;6.高温天色时,扣料外表会因失水而构成干皮。
可将干皮揭回泡软后持续运用。
因参加有饲料保管剂,三、五天内不必担忧糜烂问题;7.增强养殖场的巡视。
将豢养员从传统的喂料员酿成真正的豢养员。
强调养而不是喂。
运用扣食后,豢养员不再一天掏碗、洗碗、送碗、刮碗等反复性任务,节省的很多工夫,使用于对动物的巡视、察看,实时发现问题并处置;8.改良传统的加水办法。
采用半自动饮水方法,一翻开水龙头,一整栋的水碗均可还加水,更进一步减少劳动强度;9.用什么扣?手。
可戴上塑料手套;10.小崽出来吃食前的补料,可是适当合用食碗;11.逐步过渡。
有传统喂法改到喂扣食,至少要有一到两周的过渡期;12.貂、狐、貉均可采用此法。
貉子的养殖方法是什么饲养方式貉子的养殖方法是什么饲养方式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貉子,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半冬眠,那么你对貉子的饲养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貉子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貉子的饲养方法1、饲料条件:要求来源广,容易获得及方便运输,且质量好,价格低廉。
重点要安排好动物性饲料的来源。
2、自然条件:貉场应建在高爽、向阳、通风、干燥、易于排水的地方。
水源必须充足清洁,以人可食用水为好。
3、社会环境条件:貉场应选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环境要安静。
貉场要与畜牧场和居民区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
貉场应保证夏天阴凉防暑,冬季背风防寒。
貉子养殖需要注意的细节一、优良种兽的选择1、质量性状的选择。
貉的质量性状(如毛色等)应以个体的表现型为基础进行选择,颜色以趋于黄、红为佳,制裘较比美观。
2、数量性状的选择。
貉的数量性状(如体长要求在65厘米~80 厘米之间,毛长以6厘米左右,毛绒密度为转动身体出现缝隙为佳,乳头在4对以上),这样才能在貉的育种上取得明显的效果。
3、选择的方法。
对幼龄貉,根据每窝出生日期,幼貉数量发育情况(可称体重和量体长与群体体重、体长平均数相比较)选择出生早(雄性要在4月中旬前出生,雌性要在5月初出生),发育正常,睁眼早,谱系清楚的留种。
二、把好饲喂关1、要喂熟食。
玉米面50%、糠麸20%、豆面10%、鱼粉(小鱼、小虾或屠宰下脚料均可代替)15%,上述各类混合制成糊状,然后加入5%的青菜,现制作现喂,每天每只喂量约400~700克。
2、怀孕和产仔阶段。
此时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
此时粗蛋白质可占日粮总能量的25%~30%。
三、把好饲养管理关幼貉的饲养管理期(5月上旬~6月下旬)应供给成年貉的日粮,每日喂2次,育成貉(7月~10月)日粮动物性饲料占10%~15%,每次喂量300克,日喂2次,保证足够的饮水。
四、成年貉繁殖期的饲养管理1、准备配种期。
狐貉貂养殖小常识1、狐貉貂养殖可分为6个阶段:准备配种期(每年10月左右至次年2月左右)、配种期(2左右月到4月左右)、妊娠期(4月左右到6月左右)、哺乳期(6月左右到7月左右)、育成期(7月左右到10月左右)、冬毛生长期(10月左右到12月左右)。
2、狐貉一年换毛一次,春季3月底开始脱冬毛,秋季10月底夏毛长成冬毛,12月左右冬毛成熟;水貂一年换毛2次,春季脱冬毛长夏毛,秋季脱夏毛长冬毛。
狐狸属食肉目犬科狐属和北极狐属,水貂属食肉目鼬科鼬属貉子狐狸水貂是肉食性动物,貉子是杂食性动物,蛋白脂肪消化率:水貂狐狸貉子,碳水化合物消化率:貉子水貂狐狸3、成年狐体长约95cm,肩高约50cm;成年貉子体长约90cm,肩高约40cm;成年公水貂体长约80cm,肩高约20cm。
4、狐貉貂每年繁殖一次。
狐狸繁殖年限为5-6年,孕期约52天,产仔7-13只;水貂繁殖年限为3-5年,孕期约47天,产仔5-8只;貉子繁殖年限为5-6年,孕期约61天,产仔6-10只。
5、可以情况下狐狸水貂动物性饲料不低于50%,貉子动物性饲料不低于15%。
注意饲料营养素的全面性。
6、准备配种后期、配种期和哺乳期重于饲料精细,育成期重于动物吃饱。
7、养什么、养多少首先看市场。
8、笼舍需留给动物活动空间,棚舍需通风透气、干燥卫生。
9、饮水需卫生充足,最好自动饮水。
10、每年1月、7月2次疫苗注射不能忘。
11、兽药真假鉴别看有效日期、商标、规模、企业名称、产品批号、标签、成份、含量、作用、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成件品有无合格证。
12、若疫苗注射完善,疾病多注意冷热不调或食物不良造成的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寄生虫、感冒和胃肠疾病。
13、蛋白质不足会导致仔兽生长迟缓、毛绒质量下降、皮张等级降低以及种兽发情不良。
14、脂肪不足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引起毛皮光泽度差,毛被蓬乱,降低毛皮等级;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黄脂肪病等。
15、谷物饲料用量过大会引起胃肠膨胀。
16、微量元素不足:缺乏钙磷会导致生长缓慢、骨骼软化、佝偻病、母兽产后瘫痪等疾病;缺乏锌会造成皮肤有鳞片状皮屑生成、裂口、皮张质量下降;缺乏硫和铜会造成毛绒质量严重下降和贫血等。
过多会引起中毒。
17、维生素不足: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运动失调.对外界侧激敏感,仔兽出现腹泻、肺炎、换齿延迟、生长缓慢等,母兽出现性周期紊乱、发情推迟、死胎、烂胎和弱仔,公兽出现性欲降低、睾丸缩小;维生素B1不足会导致消瘦、运动失调、抽搐,母兽出现妊娠加长、空怀、弱仔;维生素B2不足会导致表皮肤干燥、角质化,针毛粗,绒毛红,被毛脱色,生长缓慢,神经机能破坏,心肌机能衰弱,后肢麻痹;维生素B4不足会导致身体无力、饮欲增加,肝脏肿大黄染,仔兽生长缓慢,母兽缺乳;维生素C不足会导致红爪病;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磷代谢不良引起佝偻病;维生素E缺乏会导致母兽发情期拖延、不孕、空怀、弱仔、流产,公兽性机能减退、精子成活率低下。
特养动物用药六注意作者:本站编辑来源:中国皮毛信息网发布时间:2008-11-13 9:27:13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一、杜绝假冒伪劣药品。
选药时,应选用经批准取得正式批准文号并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药品,不能使用没有正式批准文号和生产厂家的药品。
二、使用正规的药品。
不能擅自将农药等其他药品作为特养动物药品使用,不能使用结块、变质的过期药品和处理药品。
三、对症下药,千万不能盲目用药。
病急乱投医,但药不对症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有时甚至会加重饲养动物的病情。
四、分析药性,合理用药。
如在使用硫酸铜的同时不能使用漂白粉,在使用敌百虫时不能同时使用小苏打;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可配合使用碳酸氢钠或甲氧苄氨嘧啶,这样可大大提高磺胺类药物的效果。
五、注意保管好药物。
漂白粉、漂白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药物应密封放置,最好能做到现配现用,否则会导致有效氯散失而影响防治疾病的效果。
六、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用药时切忌发生“隔鞋搔痒,点到为止,病好即止”的用药习惯,要防止病情复发,同时要注意交替用药,避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磺胺类药物疗法磺胺药是一种化学物质,在兽医临床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某些疾病如肺炎、肺坯疽、肠道性疾病、肾炎及尿路感染等均有较好疗效。
特别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疗效更为显著。
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l、为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早期用药并保证有足够的药量。
因为只有在患兽体内达到足够的浓度时才能奏效,否则不但不能消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所以口服第1次用量应加倍,以后改为维持量,每4~6小时1次。
注射时1日两次(早晚各1次),可连用3~10天,一般7天为一疗程。
一直用到临床症状消失或体温下降至常温后2~3天停药。
2、磺胺类药物具有蓄积作用,长期用药易引起中毒,特别是磺胺噻唑。
中毒的表现是结膜炎、皮炎、白细胞减少、。
肾结石、消化不良等。
因此,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毛皮兽的食欲、粪便和排尿情况,必要时做血常规检查,发现有上述可疑现象要及时停药,改用其他抗生素。
为减少刺激和尿路结石,常与等量碳酸氢钠配合使用。
对肝、肾疾病则禁止使用。
3、磺胺类药物不得与硫化物、努夫卡因及乙酰苯胺同时使用。
长期用药时,应补充维生素制剂,尤其是抗坏血酸。
4、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时,注射前对药液必须加温(大约与体温相同),注射速度要缓慢,否则容易引起休克而死亡。
尤其对老弱病作小群试验,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向您推荐 [国内资讯国际资讯]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防治毛皮动物的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化、密集化饲养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带来的环境微生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害微生物增多、病原的污染空间加大,导致疫病流行的种类有日益增多趋势。
每年由于多种复杂疫病的发生导致的死亡数平均可达10%~20%。
这是当前毛皮动物养殖的一大障碍,也是生产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1、由于动物宿主与病原体长期受到诸如免疫接种、应激反应、环境因素、饲养方式、免疫缺陷、免疫不应答、个体健康状态及化学药物等的影响,导致某些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生变化,表现流行缓慢、不典型的亚临床病例增多或呈散发形式流行。
如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狐狸脑炎、水貂阿留申病、水貂克雷伯氏菌病、流行性感冒、水貂的流行性腹泻、仔兽的大肠杆菌感染、皮肤疥螨病、附红细胞体病、兔瘟、兔魏氏梭菌病等。
2、病原毒力或抗原型出现新的变化。
有些疫病病原毒力表现增强,出现了强毒或超强毒朱,虽然已进行了免疫接种,但仍未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低,出现免疫失败现象。
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有,通过大剂量紧急接种疫苗结合使用能激活免疫系统的免疫增强剂才能控制。
3、新发生的疫病种类增多。
近几年,毛皮动物流行很多新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支原体感染、皮肤真菌病、水貂的流行性腹泻、貉大爪症等,这无疑给该项养殖和防治带来了新的问题。
4、混合感染病例增多,病情复杂,危害程度加大。
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有所增加,如大肠杆菌病、绿脓杆菌感染、克雷伯氏菌病、葡萄球菌感染、兔的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感染、皮肤疥螨和真菌病等,往往很多病毒性疫病一般都伴有条件性细菌合并感染,使病势加重,死亡率增高,这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5、细菌性疾病和外寄生虫病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皮肤疥螨几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不仅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增加了治疗费用,而且严重影响毛皮6、时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猝死。
临床和病理检验可见有心源性的、脑源性的、肝源性的、脾泵性的、肺源性的及肾源性的,即动物死亡后,上述某一器官发生极显著的病理变化,但都检测不到病原微生物。
目前,对毛皮动物的猝死问题还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
毛皮动物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不注重饲料、饮水、环境卫生及健康状况,把希望全寄托于好的疫苗和药物,这是疫病流亍和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条件性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与兽场环境及笼舍的卫生有直接关系,如疥螨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卫生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2、抗菌素的滥用或剂量、疗程不足,过度依赖抗菌素;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化学药物,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出现抗药性和二重感染,结果越治越重。
3、疫病诊断技术落后,缺乏对多种疫病快速准确诊断方法,这是导致疫情蔓延和错过治疗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4、粪便蓄积,不及时清除,特别是在夏秋季节,粪便发酵、恶臭,产生大量的氨,刺激上呼吸到,支气管肺炎感染病例增多。
兽场不驱蝇,苍蝇铺天盖地,极易传播疾病。
5、随意解剖尸体,没有防护措施;剖检过的尸体不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到处乱扔,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
患病死亡的病兽深坑填埋6、对药物的性能和配伍禁忌缺乏了解,结果造成药物失效或药效降低。
如青霉素与Vb1、Vc合用可破坏青霉素的功效;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可降低疗效;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均不能与酸性(如vc)或碱性(如碳酸氢钠)药物配伍;青霉素与黄连素配伍可产生沉淀反应;氯霉素不能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磺胺类配伍;地塞米松不能用于病毒性疾病感染的治疗等。
这些都是必须了解的用药常识,应引起重视,否则,临床上就会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越治越重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国毛皮动物疫病的防治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从事此方面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应不断探索。
特别是在疫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新的高效疫苗和药物的开发、病原的自然变异、疫病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环境卫生和环境生态保护方面应加大力度研究,以推动我国毛皮动物的健康养殖,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向您推荐 [国内资讯国际资讯]对毛皮兽脱毛症的认识所谓得脱毛症是指动物得皮肤没有特殊得病变,自然得被毛脱落状态。
如为非病原性的,一般认为与维生素及必须氨基酸缺乏有关。
因此,治疗时可考虑补充⑴蛋氨酸⑵维生素B2盒叶酸⑶生物素,同时增加光照⑷测定毛的锌含量结果表明,脱毛症狐锌含量均低于键狐10-20微克。
因此,在饲料中应补充葡萄糖酸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