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
- 格式:pptx
- 大小:921.7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语法概说详一、语法的两种定义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2)语法(学):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二、普遍语法的特点1.抽象性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从成千上万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来。
(联合关系/动宾关系)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
语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性。
弟弟妹妹/北京上海/吃饭/上课/打球/看戏2.生成性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合法的句子,这就表现为语法无限的生成性。
其生成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词语跟词语发生横向的结构关系,这就叫做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决定了句法结构的类型,如公式归纳:囡囡/吃//饭了。
主谓(述宾)聚合关系:可以互相替换的词语语法功能如果相同,他们就形成了某种类聚,这就叫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决定了语法单位的功能类型。
如汉语的词类划分。
囡囡/吃//饭了。
主谓(述宾)3.递归性各种语法结构的关系是有限的,但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可以反复无限的使用这些有限的规则,从而使句法结构复杂化。
如偏正结构套偏正结构,述宾结构套述宾结构。
递归性保证了句法结构的变化无穷,保证了有限的句法结构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人类各种复杂的思想。
递归性保证了句法结构的变化无穷,保证了有限的句法结构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人类各种复杂的思想。
叔叔来了——叔叔的叔叔来了——4.系统性语法是一个严密的立体的开放的系统网络。
所谓严密,是指系统内部互相制约,要受到一定规则的支配,不可以随心所欲;所谓立体,是指于法系统包括了句法结构、语法意义、语言运用这三个交叉的不同平面。
所谓开放,是指语法系统是发展变化的,一直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旧的成分逐渐被淘汰,新的因素在不断产生。
(尔何知?——你知道什么?)语法系统内部又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有孙系统,形成一个网络。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用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它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组织和使用语言。
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掌握语法的基本规则与用法对于我们有效地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语法的基本规则与用法,帮助读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主语通常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实施者,谓语则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而宾语则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作用对象。
例如:- 主语:小明- 谓语:喜欢- 宾语:读书句子的正确组成对于传递信息至关重要。
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保持一致,而且宾语应该与动词相匹配。
这样,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词类与句子成分语法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词类与句子成分。
不同的词类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起着连接和修饰的作用。
1. 名词(Noun)- 用来表示人、物、地点、概念等。
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句子成分的角色。
例如:- 主语:学生们在教室里学习。
- 宾语:我喜欢读书。
2. 动词(Verb)- 用来表示动作、状态、存在等。
动词通常作为谓语来说明主语的行为。
例如:- 谓语:他正在工作。
- 谓语:它是一只猫。
3. 形容词(Adjective)- 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
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作为表语。
例如:- 修饰名词:他有一辆红色的汽车。
- 作为表语:这本书很有趣。
4. 副词(Adverb)-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等。
例如:- 修饰动词:他快速地跑过马路。
- 修饰形容词: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5. 代词(Pronoun)- 用来代替名词,避免重复使用。
例如:- 代替名词:他是我的朋友。
他很高。
三、时态与语态时态和语态是语法中的重要概念。
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而语态表示动作的主语与宾语的关系。
1. 时态- 过去时(Past Tense)- 描述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 现在时(Present Tense)- 描述当前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
普遍语法在外语习得中的应用普遍语法是研究语言普遍性的一种语法学派,被广泛应用于外语学习和教学中。
普遍语法认为,人类语言共享一些基本的语法结构,这些基本的结构存在于所有语言中,包括母语和外语。
通过理解普遍语法,外语学习者可以更快地掌握外语的语法结构和规则,加快外语学习进程。
普遍语法的应用使得外语学习者可以快速发展对外语语法结构的认知,对外语的学习和运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外语习得中,普遍语法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1.理性把握语言规则普遍语法认为,自然语言都具有某些基本结构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所有语言的共通性。
通过学习普遍语法,外语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性把握这些规律,深入理解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式。
同样的,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合理理解目标语言的语言规则。
2.简化外语学习聚焦于普遍语法的外语学习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根据普遍语法理论的指引,外语教学可以更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的让学习者自发地注意到和摄取语言信息。
学习者逐渐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也更容易在实践中消化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简化外语的学习过程,并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的语法知识。
3.加速外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语法是任何语言的基础,理解语法规则可以加速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普遍语法的应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法结构,而这样的认知有助于学习者流畅、自然的表达出想要相对的意义。
通过普遍语法的理解,外语学习者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交流和学习。
4.提高外语阅读和听力技能普遍语法也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听力技能。
掌握语法结构的普遍规律,可以加快外语学习者阅读外语文献的速度和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
通过普遍语法的学习,学习者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外语听力材料的内在规律,听课、听讲座,听实话的能力得到增强。
总的来说,普遍语法是一种优秀的外语教育方案。
普遍语法帮助外语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规律,精进其语法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加速交流和表达的流畅度,并提高阅读和听力技能。
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语法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语言的组织结构和规则。
语法规则是语言学中的基础概念,掌握语法规则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一门语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包括句子结构、词性和句法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点。
1.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多个单词组成,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则。
在语言学中,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起主导作用的名词或代词,谓语则是描述主语行为或状态的动词,宾语是动作的承受对象。
例如:- 主语:Tom- 谓语:is studying- 宾语:English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充当的语法角色。
常见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 名词(Noun):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例如:dog(狗)、book(书)。
- 动词(Verb):描述一个行为或状态,例如:run(跑)、study(学习)。
- 形容词(Adjective):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性质,例如:beautiful (美丽的)、happy(快乐的)。
- 副词(Adverb):用来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频率等,例如:slowly(慢慢地)、very(非常)。
3. 句法关系句法关系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句法关系对于语法规则的理解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句子的语义和结构。
常见的句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关系等。
例如:- 主谓关系: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主语是谓语的执行者或拥有者。
例如:She(主语) sings(谓语) beautifully(副词).- 动宾关系:动作的执行者(主语)和承受者(宾语)之间的关系。
例如:I(主语) read(谓语) a book(宾语).- 修饰关系:修饰词与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用来描述名词或动词的特征。
普遍语法在外语习得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习得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外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拓展视野,还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而在外语习得中,普遍语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普遍语法在外语习得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是描述各种语言共性的理论框架,它试图给出自然语言的普遍特征和原则。
普遍语法认为,语言是具有共性的,它们共享一些基本的结构和规律,这些基本的结构和规律构成了语言的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包括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外语。
那么,普遍语法在外语习得中的具体应用是什么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语的词汇。
虽然不同语言的词汇各有特点,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性。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普遍语法的理论框架,更好地理解外语的词汇结构和词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快地积累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语的共性特点,挖掘规律,更快地掌握外语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普遍语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加深对外语的认知,提高外语水平。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普遍语法的理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应用普遍语法的方法,加强对外语的积累和运用。
比如通过总结归纳词汇、语法和句法的共性规律,编制单词卡片、语法总结表等,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外语知识。
普遍语法在外语习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普遍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抓住外语的共性特点,更快地掌握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
我们应该加强对普遍语法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外语,提升自己的素质。
【2000字】。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1.如何区分“母语”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答: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母语通常就是第一语言,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比如在美国出生的汉族儿童,他最先接触和习得的是英语,英语就是他的第一语言,而他的母语仍然是汉语。
第二语言指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后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就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而言的。
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跟时序无关,着眼于在哪儿学。
2.如何区分“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答:从习得方式和环境两方面区分。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naturalistic SLA)以交际的方式,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instructed SLA)以教学指导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
3.什么是语言能力?什么是语言表达?答: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一种反应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有何不同?5.如何看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关系?答:(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有人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看做心理语言学的分支,其实他们有诸多不同:6.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是什么?答:跨学科。
7.为什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学者把Corder和Selinker发表的文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答:因为Corder 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Interlanguage)of learners’errors)和Selinker 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先后明确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研究对象,创建了相似的理论假说,指明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向,为后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浅议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普遍语法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TGG)是一种形式化的语言学理论,它将语言描述为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用来描述语言如何构建句子。
它提出了一种语法结构,即构建句子的语法规则,可以用来描述句子的结构。
TGG的理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结构描述、变换和推理。
结构描述是指语法规则,它描述了句子的结构,变换指的是在构建句子时可以使用的规则,而推理则是从句子结构出发,推断出句子的意思。
TGG的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所有人类语言都具有一种基本的结构,即普遍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TGG的语法规则来描述。
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所有人类语言都具有一种基本的句子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TGG的语法规则来描述。
普遍语法理论还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一种基本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TGG的语法规则来描述。
叶斯柏森的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又称为统一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约翰·贝叶斯·柏森(John BayesParsons)发明的一种语言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统一的、简单的方法来表达任何语言的语法结构。
它具有简洁的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可以使用相同的语法规则来表达同样的句子结构。
普遍语法的规范是依据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以及其组成成分的种类和组合方式。
普遍语法定义了五种基本的句子类型,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条件句。
它们分别对应着五种不同的句子结构:主语(Subject)、谓语(Verb)、宾语(Object)、补语(Complement)和定语(Attribute)。
每个句子的结构都必须以主语开头,然后由谓语和宾语组成,补语和定语是可选的。
普遍语法的最大优势是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具有可调整性,允许添加或更改语法规则,以适应不同的语言。
它还具有简单性,比传统的语法更容易理解,使用普遍语法可以减少语言研究者在研究语法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普遍语法也为创新和发展语言带来了无限可能。
它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将某些句子的结构变得更加简洁,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表达思想,也可以更容易地将新的句子结构进行更改和定义。
综上所述,普遍语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系统。
它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简洁性和可调整性,可以提供统一的、简单的方法来表达任何语言的语法结构,为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此外,它还可以减少语言研究者在研究语法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更容易表达思想。
Universal Grammar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作者: 王文斌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浙江315211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
页码: 23-30页
主题词: 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通达;证伪;研究原则;焦点;情况;检讨;学者;聚焦
摘要:为证伪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有效性,学者们以Chomsky(1981,1986)的原则和参数为视野,采用各种方法,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方面考察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通达情况.本文以临接原则为聚焦点,检讨普遍语法中的原则和参数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检验,同时探讨了实验的方法论问题.。
语法规则总结概述:语法是一门研究句子结构和组成的学科,它规定了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使用的规则。
正确运用语法规则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准确、通顺,提高文笔的质量和风格。
本文将对汉语语法中常见的规则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一、句子的基本结构1. 主谓结构:句子通常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是句子中的主要实体,谓语则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在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要清晰,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例句】他正在学习。
【解释】他是主语,学习是谓语。
2.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宾语,宾语是谓语所作用的对象。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宾语补语等。
【例句】我买了一本书。
【解释】我是主语,买是谓语,一本书是宾语。
二、词类和词性1. 名词:名词指的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具有性别、数、格等特征。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
【例句】他是一位医生。
【解释】医生是名词,作为一位的定语修饰主语他。
2. 动词: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
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也可以作为宾补、定语、状语等。
【例句】他正在工作。
【解释】工作是动词,作为正在的状语修饰谓语正在。
3.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性质等。
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宾补等。
【例句】这个房间很干净。
【解释】干净是形容词,修饰名词房间。
4. 代词:代词用来替代名词,代表特定的人、事物或抽象概念。
代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
【例句】她喜欢读书。
【解释】她是代词,作为主语。
5.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
副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状语等。
【例句】他非常聪明地回答了问题。
【解释】聪明地是副词,修饰回答的方式。
三、语法规则1. 时态和语态:时态表示动作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语态表示动作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