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义和团真相
- 格式:doc
- 大小:22.49 KB
- 文档页数:14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义和团真相:曾一次烧毁北京1800多家店铺导语:100多年前的庚子事变曾给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带来了无尽的创伤和迷惘,至今都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矛盾、模糊和冲突。
义和拳到底是什么、是100多年前的庚子事变曾给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带来了无尽的创伤和迷惘,至今都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矛盾、模糊和冲突。
义和拳到底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一言两语可以理清的。
不过,在那个炎热的夏天,这个令世界震惊的事件还是留下了很多斑驳的特点,而作为事件的主角,他们又是怎样一个众生态呢?试述之。
(一)旱灾与焦躁情绪1900年5月21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致英国外交大臣的信中曾这么说过:“我相信,只要下几天大雨,消灭了激起乡村不安的长久的旱象,将比中国政府或外国政府的任何措施更迅速的恢复平靖”。
很奇怪的是,庚子年北方各省的自然灾害与往年以涝为主的态势相反,这次是普遍而严重的干旱,譬如之前曾提到当时直隶的旱情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春天至冬,未得下雨,汗(旱),春麦未种,……直隶三省未下透雨”。
北方的这次旱灾蔓延甚广,除了山东与直隶外,山西、河南与陕西等地也饱受干旱之苦。
在很多地方的县志中,当年都有“春夏大旱”,“十室九空”,“晚禾尽萎,大饥”的记载。
由此,历史上描述旱灾“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悲惨画面再次出现,其记载令人不忍卒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旱灾被水灾更加的可怕。
一般来说,水灾有时间限定性,暴雨不可能一直持续,只要大水退去后,灾民尚可以回到家园重新恢复生活,而且洪水带来的淤泥还能增加土地的肥沃度,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再者,水灾造成的焦虑情绪往往可以通过追究生活常识分享。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主要活动地区是鲁、直、豫。
1.兴起(1)兴起于山东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首先从山东开始,德国强占、强租胶州湾;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非常猖獗;(2)概况:序幕:1898年赵三多领导冠县义和拳攻打当地教堂。
1899年朱红灯在平原县开展反洋教斗争,取得平原大捷,后义和拳改称为义和团。
2.发展: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地区,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民团。
◆“扶清灭洋”:(1)积极性:A、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这正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反映,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抗击。
B、关于口号中的“扶清”,我们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扶助清政府,应含有扶中国、保中国的内容,否则就很难说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2)局限性:A、“灭洋”带有笼通排外主义性质,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国人与外国侵略者、外来侵略与外来文明。
B、“扶清”也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它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的警觉,导致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一个沉重的教训。
原因:这是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地位和狭隘眼界限制了他们,使他们不可能对帝国主义从阶级本质上进行分析和认识,从而提出科学的反帝纲领和策略。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义和团运动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高潮到失败的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也有一个剿灭、招抚、再剿灭的变化。
但无论是“招抚”还是“剿灭”,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统治秩序,控制、利用、最终加以消灭是其根本出发点。
3.抗击八国联军战斗:在廊坊、杨村、天津抗击八国联军;北京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义和团刀枪不入的四大神术义和团刀枪不入之谜导语: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由义和团发动,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
因清廷与外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义和团最后失败。
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史学家又把这次事件称为“庚子国变”或“八国联军之役”。
部分西方国家也使用“拳乱”的名称(Boxer Rebellion)。
日本则有人称为“北清事变”。
近代中国发生许许多多的大事,要问哪一个对西方人影响最大?恐怕只能是“义和团运动”。
至少在当时,由于闹义和团并且攻打外国使馆的缘故,中国真正成了西方大小媒体加上平头百姓关注的热点。
据说世界著名的记者爱伦堡小时候,曾经在学校里组织“义和团”,手抡皮带到处吓唬人。
一百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北方都处于一种狂迷的状态之中,村村有拳坛,家家练神拳,京津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红布包头、手持大刀的义和团拳民,连小脚女人都练起了“红灯照”和“黑灯照”(据说红灯照是少女练的,而黑灯照是成年妇人练的),跟男人一样抛头露面。
大家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烧教堂,杀教民和洋教士,一时间,大街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义和团最大悲剧慈禧利用完后就被无情抛弃绞杀导语:清军战败,八国联军血洗北京。
慈禧逃跑后,马上下了一个命令,把一切问题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叫官军和洋人联合起来一起绞杀义和团。
这是义和清军战败,八国联军血洗北京。
慈禧逃跑后,马上下了一个命令,把一切问题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叫官军和洋人联合起来一起绞杀义和团。
这是义和团的悲剧,民众被慈禧为代表的一个最腐朽的势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后,又被无情的抛弃绞杀。
那些支持慈禧的顽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杀了,还有被流放的。
甲午战败,康有为等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这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们获得了光绪的支持。
可是这里面牵扯到光绪和慈禧的权力之争。
最后是慈禧用很残酷的手段,镇压了维新派。
戊戌维新是清政府很重要的政治改革的机会,这个机会由于内部的权力之争失败了。
与此同时,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孙中山,通过关系,给清政府上了一个改革意见书,他当时也想走改革之路,根本没人理他。
结果他就走上武装反清的路,所以说孙中山是没有走成改革的路才走上革命这条路的。
当时大家还是希望维新,希望由上至下的改革,而不是革命。
戊戌政变埋下了一些伏笔很难跨过去。
慈禧镇压了戊戌维新,可光绪还是皇帝,慈禧比光绪大很多,慈禧会死在光绪前面,将来光绪重新掌权之后,一切都要翻过来。
所以慈禧一直想把光绪给废掉,先放出风声说他身体不好。
外国人给光绪检查身体,一检查说光绪身体很好。
同时,废帝的想法在国内遭到一些洋务派大臣的反对,更遭到海外富商华侨的反对。
那些顽固派大臣知道如果慈禧去世之后,光绪掌权他们一个也跑不生活常识分享。
一、1900年,中国农历庚子年。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史书上一般都以“庚子国变”,或“庚子国难”笼统概括。
而所有这些事件,都与一群在历史长河中本无足轻重,却被历史之手诡异推上前台,至今仍被史书定义为“反帝、爱国者”的群氓有关。
他们被称作“义和团”。
一百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北方都处于一种狂迷的状态之中。
村村有拳坛,家家练神拳,山东、直隶等地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红布包头、手持大刀的义和团拳民,连小脚女人都练起了据说能刀枪不入的“红灯照”和“黑灯照”(红灯照是少女练的,而黑灯照是成年妇人练的)。
大家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烧教堂,杀教民和洋教士——这一类活动被清政府称为教案,八国联军侵华前的4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各类教案800多起,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教民的血腥味。
显然,这些人很清楚,若打杀了真洋人,官府决不会置之不理;铁路、电报无法拿来吃喝,他们也不感兴趣。
所以那个阶段,义和团的打砸抢对象,几乎全是与他们自己一样弱势的贫苦中国人,区别只在于,对方“入教”了。
这种“理性”确实带来了好处:在1900年战争爆发以前的数年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
当袁世凯1899年底就任山东巡抚,准备以武力镇压本省义和团时,朝廷接连给他去了三封电报,要求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可一味进剿——毕竟只是屁民之间的争斗,并不威胁统治。
直到有一天,光绪与慈禧的权力之争白热化,义和团这个奇葩才鬼使神差登上了历史舞台:老佛爷看上了这群暴民(“拳民可用”),并“御赐”了“爱国无罪”的绚丽外衣,开始奉旨“全面排外”和打砸抢。
自此,中国历史开始走上一条极其吊诡、扭曲的曲线,最终的巨大代价与成本,则由这个民族背负了一百年之久,迄今或仍未卸去。
▌二、作为一个极懂权谋的政客,慈禧本身也并不“排外”,但如果涉及权斗,则一切都可以改变。
戊戌政变后,慈禧希望废黜光绪帝,但东南各督抚都表示反对,列强既出于维护其在华利益的私心,也确实在价值观上同情变法,也明确反对废立图谋。
厨鹦鳓赛锎——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口北京大学历史系林华国教授义和团运动为TaJ"在山东一度沉寂而在直隶迅猛发展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地区是山东。
1900年初起,山东义和团的活动渐趋沉寂。
而与此同时,直隶义和团却迅猛发展起来。
当时就流行一种说法,义和团起于山东,而大发展则在直隶。
这种说法在史学界长期得到普遍认可。
人们还力求对义和团在直东两省的不同发展趋势作出解释。
实际上,义和团起于山东的说法并不确切。
作为义和团运动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898年10月的赵三多起义。
此次起义开始的地点冠县十八村虽然在行政上属山东冠县管辖,但其地理位置却在直隶境内,是山东在直隶境内的一块“飞地”。
起义队伍的主力是直隶威县地区的义和拳。
起义队伍活动的地点也不限于冠县十八村,而是包括直隶的曲周十八村、南宫十八村以及威县的一些村庄。
因此,确切地应该说义和团是起于直东交界地区①。
赵三多起义刚开始发动,尚未开展大规模斗争,就在官兵压力下解散了大部分队伍。
虽有姚文起率领的一支队伍坚持斗争,但规模太小而且两天后就遭到失败。
因此,这次起义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此后数十年中,国内有关义和团运动的记载和论著绝大多数对此次起义只字未提,而比赵三多起义晚一年的发生于山东平原县的朱红灯起义则由于多种原因②而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在很长时期内被人们普遍视为义和团运动开始的标志③。
就义和团内部而言,朱红灯起义后,各地新建立的义和团组织大多仿效朱红灯的队伍,采用了类似神拳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直隶最早的义和拳组织虽是由梅花拳更名而来,但后来新建的义和拳组织大多仿效朱红灯的神拳,并尊山东义和团为“老团”。
这也使人们对“义和团起山东”之说更加深信不疑。
综上所述,直隶义和拳产生的时间实际上比山东还略早一些。
在朱红灯起义前,直隶义和团组织发展的程度并不比山东差。
但赵三多起义受挫之后的一段a-j-问内,直隶义和团的活动比较隐蔽,未发动新的大规模斗争。
义和团运动的前因后果——多面看历史历史系10100170174 苏栋摘要: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之广泛可谓空前绝后,说它空前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爆发之迅猛、声势之浩大都不在当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之下。
关键在于其虽然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然而对于大清国基层社会统治的瓦解却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当时的国际上也应起了巨大的反响。
引起了八国干涉,以至于太后、皇帝西狩西安。
说它绝后是因为义和团运动被绞杀之后,清王朝的统治亦是日暮西山,之后的“清末立宪”改革也只是加快了这个王朝走向深渊的步伐,义和团之后直到清亡也没有爆发过这么大的群体性运动。
很显然,义和团运动对于清王朝的覆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义和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以往教科书式的关于义和团历史的叙述显然在历史史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而我们所要去做的就是努力做到如何去雾里看花。
了解一些以往不为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同时打破义和团神话的瓦罐。
关键词:义和团洋教一、山东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而其兴起的直接原因则是教案的频发。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未免过于简单化了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群体性的运动。
既然强调了西方入侵的重要性,那么类似于义和团这样的运动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上海、广东或者江浙一带呢?这些地方的西方侵略要比落后的鲁西北严重的多。
所以,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还有一些很重要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因素也诱发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义和团现象是1900年初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的。
但是在之前几年的时间里,义和团一直在其发源地鲁西北慢慢的积蓄力量。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各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那么你了解义和团运动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在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时候,西方国家们纷纷想要从地大物博的中国分得利益,于是加紧侵略的步伐,更多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之中,并且教堂等西方设施也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甘心被压迫的广大农民们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起义活动,其中义和团运动算是影响最大的一场起义活动,但是在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中也可以了解这是注定不能成功的。
那么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呢?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因为这场运动本身携带的局限性非常的多,最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失败。
在最初的时候目的还是想要反清复明,所以受到了政府的残酷镇压。
然而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变和加剧,义和团运动开始针对国外的势力,也重新将扶清灭洋作为了新的口号,这样一来反而和清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西方国家强大先进,慈禧在最后还是抛弃了义和团,甚至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义和团身上,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在中外两股势力的夹击之下,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不可能出现任何转变。
当时慈禧等人在逃亡的路上直接下令让官兵开展了全面镇压义和团的活动,而西方国家也对义和团残余势力进行了剿杀,虽然有一部分义和团的势力还在抵抗,但是西方势力强大,而政府也加大了官兵的力量,如此一来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最终还是出现了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其实本质上还是一场自发的农民起义,在当时社会矛盾急剧加深的情况下,义和团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自己受压迫的现象进行了抵抗,并且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很快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义和团运动者们,然而从开始的被镇压到后来的被扶持再到最后的中日双方夹击,义和团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作为了结局,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那么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呢?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是这场运动最终不能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义和团的故事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从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是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近代战争故事-义和团的故事。
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是从义和拳开始的。
义和拳最早在山东兴起,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德国在公元1897年强占胶州湾以后,紧接着又获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
他们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把整个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仅在山东就设立了大小教堂一千多个,传教士三百多人,其中德国人最多,教徒有八万多。
为了偿还甲午战争的赔款,清廷不顾山东境内黄河连年决口带来的灾荒,加紧对百姓的搜刮。
许多洋教士利用高利贷趁火打劫,而清廷的官员只是袒护教会。
义和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起了。
那时的山东到处都有义和拳,他们在集市相聚比赛,形成与外国教会对抗的组织。
山东巡抚张汝梅曾经企图收编义和拳,但是没人理他。
清廷把他给撤了,让毓(yù)贤当山东巡抚。
毓贤的外号叫“屠夫”,他在山东任曹州知府时,就残杀了二千多人。
可是面对义和拳强大的势力,“屠夫”也没有办法了。
毓贤非常狡猾,他不肯消耗自己的力量,他的如意算盘是,既然义和拳的矛头针对外国侵略者,就让他们闹去,要是再惹出事,就放手杀。
这个时候,正巧慈禧太后要各省办理保甲团练,毓贤就出告示,称义和拳为义和团,承认它是民间团练。
于是各地的义和拳都改称义和团,并且都打出“扶清灭洋”或“保清灭洋”的口号。
教会见义和团在逐渐壮大,就组织教民袭击义和团。
韩庄的教徒用快枪袭击义和团,杀死二十多人;庞庄的义和团在遭到教徒枪击的情况下,被迫还击,烧了一座教堂。
1901,义和团真相1901,义和团真相沙林农民起义的倒退,见识不如梁山好汉100年以前,仅仅100年前,中国大地还是一片古意,从清帝国的官员到农民,对洋人的鄙视惊人地相似:“非我族类,其人必异。
”大学士倭仁为了避免在可能和洋人接触的总理衙门上班,故意从马上摔下来而请长假,当朝廷免除了他的职务后,就“豁然痊愈”。
大学士徐桐也是一个极端厌恶洋人的高官,他的家在洋人居住的东交民巷旁边,于是他每天上朝宁可从后门出去绕远路,也不愿意从洋人的使馆门前经过。
后来他干脆把院门用砖头堵上,并在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望洋兴叹,以鬼为邻”。
除了这些庸聩高官仇洋,最底层的农民也都把仇恨集中到洋人身上。
这一年,北方忽然爆发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大师兄骑高马,红灯照举红灯,数百万流民涌入城镇,深信能够“降神附体”,“刀枪不入”,“闭住枪炮”等,他们杀洋人,杀中国的基督徒,烧教堂,抢劫城乡良民……他们到北京各王府内演示“神功”,使得一些贵族高官战战兢兢,连慈禧太后也对其法术深信不移:“有如此之神勇义士,定能灭洋人,保我大清江山。
”因此贸然下令攻打使馆,向八国同时宣战……以上情节都是从著名作家王树增的新作《1901年》(解放军出版社)中读来的。
这是一册恸史,读来令人既毛骨耸然,又让人恍然大悟──这段晚清历史,这些义和团的作为,跟过去几十年宣传的大不一样,做为正面形象的农民起义军怎么是这个样子……在那伸手可及的年代,英、法等国早已完成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居里发现了镭射线,而我们这个大国没有汽车、扒了铁路、刚有电报、几亿人民从没听说过“科学”这个词,更没听说过“民主”、“国民”、“经济”等。
整个北方的居民差不多都深信洋人不是人,是某种动物,有一位叫汪仲洋的写他第一次见到的英国士兵:“鹰鼻,猫眼,红胡,双腿不能弯曲,因此不能很快地奔跑,眼睛怕光,因此到了中午就不能睁开。
”外洋夷人,必有妖术,但中国人很放心,因为他们深信义和团的法术更大,而且从老子、诸葛亮到孙悟空、关公、武松等人还活在某处,他们会从各方飞驰过来,扶佐拳众,洋人肯定玩完。
对那些被诱骗而来见洋人就杀见洋房就烧的反文明的农民,不知应怜悯还是忿然。
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支节,让人昏昧如斯。
那一年,洋人军队已经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北京的时侯,义和团宣称他们可以让渤海的海水瞬间干枯,从而令洋人的军舰搁浅……天津战斗时,洋人的枪炮实在厉害,义和团首领向清政府保证,可以将洋人的枪炮“闭住”,但是只能“闭住六天”。
他们说他们和洋人的战斗是“神”与“鬼”的战斗:“洋兵与拳民交战,拳众只作揖,不动步,即能前进。
作一揖,进数百步,作三揖,即与洋兵接,洋兵不及开枪,身已被刃。
”红灯照更是邪术的产物,义和团认为洋人之所以厉害,教堂之所以久攻不破,是因为洋兵额前抹有女人阴血,或者是用女人秽物抹在了教堂壁上,使义和团请来的众神唯恐不及,神力发挥不出来。
朝中高官、专与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作对的“老左”徐桐也说,洋人弄来许多女人阴门,摆在了东交民巷,大摆“阴门阵”,所以久攻不下云云。
于是,义和团为与洋人比法术,弄来许多没出嫁的15、6岁的女孩,谓之她们真元之气未散,能破洋人秽术,她们扎红带、裹红巾,红肚兜上写着“护心镜”三个大字,走路如舞蹈状,左手持红巾,右手摇纸扇或提红灯。
号称夜里飞潜至城里教堂,放火杀人,甚至能飞至外洋烧杀洋人。
因而被北方农民尊崇称为“圣母”。
就是这些低劣骗术──比梁山好汉的作为见识都不如,宋江吴用还是以勇和计逞强而非术──历史真的倒退了,让北方农民在洋枪洋炮前像田里被割的稻子一样成片倒下。
袁世凯没有出卖康有为义和团是怎么在中国酿成大祸的,读《1901年》可知。
王树增在书中廓清了许多事实,首先袁世凯并不是像人说的那么“坏”,他被后人指责为“戊戌变法”中的无耻叛徒,靠出卖康梁升官发财,实际他并没有告密。
当慈禧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并控制了光绪,准备要废帝后,袁世凯还什么都不知。
当晚他回到天津,见到慈禧的亲信、大清第二号人物荣禄时,还在犹豫是否把康有为让他围颐和园杀慈禧之事告诉荣禄。
直到第二天,他才告诉荣禄,荣禄大惊,两人躲在屋里商量怎么办,这时慈禧早已动了手,抓住了六君子,要废帝立储。
此后一年多,袁世凯也并没升官,甚至连北京都没进一次。
袁世凯跟洋人的关系不错,他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军队时,军中全是洋人教官,他第一个把外国军乐队引进中国,在迎接慈禧视察时,一曲《马赛曲》把老佛爷听得喜滋滋的,正在追杀康有为、并准备对法国等夷邦开战的她不知道这正是法国革命歌曲。
袁世凯不顾朝廷纵容义和团的隐衷,快刀斩乱麻,把义和团发源地、山东境内的“拳匪”赶尽杀绝。
无数被“神拳”蒙骗的农民头颈两分,或者逃到直隶、天津,而袁世凯治下的山东落得个干净。
当上百万饥苦愚昧的农民都涌到京城附近时,慈禧要废光绪,而立自己的侄女婿载漪的儿子为未来的皇帝。
她有千般解释,实际就是一条:西方各国包括日本,一致拥戴光绪,对这个有民主思想的年轻皇帝有好感,而对她这个握有实权的皇太后有些厌恶。
他们与康有为的“乱党”沟通,想尽办法要“还政于帝”,即把实权从她手里拿回去,交给光绪。
那还得了,这个老太婆一生就为一个权字。
洋人们对新皇储嗤之以鼻,不与承认,对他智力低下的父亲载漪也不尊重,皇储立了几天,居然没有一个外国公使按惯例到载漪府上去祝贺。
“自是载漪之痛恨外人,几于不共戴天之势。
”从此,他日日挑拨,使本来就对支持光绪变法的洋人忿恨不已的慈禧渐生“杀夷之心”。
这时,慈禧的目光落在了数百万饥饿、愚昧、蠢蠢欲动的流民身上。
希望他们能用法术杀洋人,保大清。
也就是保住她个人的权。
这一年,原本散落于山东河北乡间的习武农民,不满教堂、嫉恨教民的秘密练拳组织,在慈禧、载漪等人的默许下,渐成滔天之势。
北京城有上万名中国基督徒或被烧死或被砍头当时中国农民们在北方杀基督徒杀得挺狠的,凡是有教堂的村庄均是一片火海。
王树增写道:“太原城的一座天主教堂以及教堂旁边的一所教会学校遭到义和团攻击的时候正是黄昏时分,那里先是受到石头块的袭击,很快,火焰烧了起来,杀声连成了一片。
11名教会学校的女学生、两个主教、七位修女、几位牧师和30多个在教堂里等待看病的病人全部被义和团包围……一个叫做库姆斯的女教师和两个中国女学生被义和团抓住。
义和团团员们的石块雨点一样砸向她们。
最后,义和团把两个中国女学生拉走,把库姆斯扔在了火堆里。
第二天,两个中国教民偷偷地把库姆斯烧焦的尸体从火堆的灰烬中找出来,埋葬在教堂的花园里。
”清朝官员中有一些人恨洋人恨到骨子里,比如后来那个被八国联军当“反人类罪”要求清政府处死的山西巡抚毓贤,诈称为了所有外国传教士的“生命安全”,要求山西的传教士集体“转移”。
把他们骗到一所院子里,“毓贤亲自审问,实际上只是问了一下国籍而已,然后只有一句话:杀。
那天,根据毓贤的命令,一共杀了44名外国人。
史书记载道:‘血肉模糊,无法辨认。
’”对于洋人的纷纷被灭,慈禧本质上是高兴的,虽然她后来说过一句名言:宁予外人,不给家奴。
《1901年》透露道:“一个要使清帝国遭受重创的‘借刀杀人’的政治手腕悄悄地在慈禧的心中出现了:不管义和团的农民们造反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他们攻击的目标是……洋人。
”在她的旨意下,北京九大城门打开,十几万等候多日的义和团一拥而入。
这些曾经当牛做马的农民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感觉十分美妙,对老佛爷感恩戴德,在慈禧从颐和园回紫禁城的路上,他们像护卫军一样喝斥围观百姓,挎着大刀,一个个站列路边,护卫慈禧。
他们到处张帖揭帖:义和团,神助团,灭绝洋教安中原天主教,妄信天,不信佛神忘祖先天无雨,地晒干,俱是教堂止住天…… ……这个时侯,北京的所有官员都紧张起来,他们必须在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上站队,反应慢了,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儿子被外国人阻碍当皇帝的载漪自然“把整个帝国捆绑在危机之上,以最无知的头脑、最下流的手段和最自私的目的,狂热地迎接”义和团,他的兄弟载勋自己就成了义和团的一员,骑着马,在农民的簇拥下,乱闯于北京的大街小巷。
他的宅前几乎成了刑场的代名词,他们可以把任何人说成是“二毛子”、“卖国贼”,只要说是“杀洋人”,“杀二毛子”,尽管往他家门前跑,准能看见人头落地的景象。
整个北京城有上万名中国基督徒或被烧死或被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