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九章化学与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3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结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去图书室借阅或登陆网站获取资料:了解有关化学家的传记、化学史、化学上的发现与发明,看看化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
长话短说信息冲浪练习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单元总结一、知识网络归纳如何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化学反应“现象”也同样是反映物质在变化中的外部表象,而不是变化的实质。
至于反应后生成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
因此,在启蒙阶段,同学们要养成正确描述现象的习惯。
描述现象三忌: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如生成氧化镁;忌脱离实验实际,没有观察到的现象也描述出来;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描述实验现象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烟和雾、火星和火焰、燃烧和点燃的区别。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A.光导纤维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粮食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3.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曾青得铁化为铜D.铁杵磨成针4.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九单元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案一、简介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属材料科学知识的教学。
在了解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之后,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价格低廉的、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质地优良、用途大的物质,有意识混合可以改善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使用范围,使学生再次体验化学的神奇,领略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站在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体验化学与技术及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学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怀有极大的好奇心,生活中常积累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再者中学生年龄在14-18岁之间,正处于体力、智力迅速成长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思维敏捷,信息源广,易于接受新事物,渴望展现自我。
此时正是培养其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好时机。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玻璃、塑料、纤维等能加以区分,并能说出玻璃、塑料的性能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尽管学生对普通玻璃司空见惯,对塑料制品也早也熟视无睹,但玻璃、塑料究竟是用什么原料,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制成的,化学在它们的开发与研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数学生却不一定思考过这些方面的问题。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或参观过玻璃、塑料的工艺流程及生产车间,所以他们很难将玻璃与指间流过的沙子,将塑料用于又黑又黏的石油联系在一起,也不可能知道塑料和玻璃钢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化学材料只是有些肤浅的认识和了解,根本不清楚化学在材料的开发与研制中扮演的角色。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知识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和应用。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3)了解常见塑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化学与生活: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交通、医疗等。
2. 化学与工业:学习化学在石油、钢铁、纺织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3. 化学与农业:掌握化学在农药、化肥、粮食等农业方面的作用。
4. 化学与能源:了解化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
5.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化学在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在生活、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分别讲解化学在生活、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2. 课件:生动的化学应用实例图片、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化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实例。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9.2( 化学与资料 ) 研制导教案知识梳理【一】玻璃是怎样制成的玻璃是一种 _________资料,在工业生产中,往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必定比例混淆,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塑料塑料是一类 _________料, _________是一种最常用的塑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塑料王”。
【三】玻璃钢1. 玻璃钢是在塑猜中加入 _________制成的,它既有玻璃般的_________性或 _________性,又有钢铁般的 _________。
2.复合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复合资料和它的构成资料对比所拥有的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优秀性能,在综合性能上 _________。
知识导学1. 认识一些对于玻璃的知识,玻璃是一种硅酸盐资料。
由它的制法可知其成分由SiO2、CaSiO3、 Na2SiO3等物质构成的混淆物。
2. 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资料,主要认识聚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它是由很多乙烯分子连在一同、聚合成大分子形成的。
聚四氟乙烯被誉为“塑料王”,它的最大特色是耐腐化和摩擦系数特别小。
同时还要认识跟着塑料的大批使用,荒弃塑料难于降解,污染环境,还有的塑料会惹起人类新的疾病产生。
因为塑料荒弃物多白色,我们将此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现在社会的一大公害,愈来愈遇到民众和政府的关注。
回收荒弃塑料主要有两大利处 : 一是减少荒弃塑料的数目,减少“白色污染” ;另一个是节俭石油资源,因为有些塑料回收后能够再利用。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 元素(第一课时)2.4 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 空气的成分4.2 物质组成的表示4.3 氧气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 化学反应的表示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化学与能源
1.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2. 液氢可做推进火箭
的燃料,这是因为()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没有颜色C 氢气燃烧时放热多 D 氢气没有气味 3. 若用锌和一种酸反应制出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则发生装置中盛放的酸是
作业据报纸登载,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
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
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
请简要回答:(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某兴趣化学小组进行探究时,用了稀有气体氦气可以较好地代替氢气,原因是。
课题: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高温Ti+2MgCl2,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5、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①Z+YSO4==ZSO4+Y ②X+ YSO4==XSO4+Y③X+ H2SO4== XSO4+ H2↑④Z+ H2SO4不反应A、Z>X>YB、Z>Y>XC、X>Y>ZD、X>Z>Y八、课外作业:必做题:教材39~40页“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选做题:《同步学习》P253与P256“拓展应用”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努力实现辅导的针对性。
八、必做题做在课本上,所有同学都完成。
选做题各同学视个人情况而定。
八、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或合作完成。
溶液反应的考查。
4.对基本反应类型的考查。
5.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八、针对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获.。
课后练习精编1.(某某2009)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进而进入铁器时代,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
下面冶炼铜的方法中,利用了置换反应的是()①2CuO+C == 2Cu+CO2② CO+CuO == Cu+CO2③CuO+H2 == Cu+H2O ④CuSO4+Fe==Cu+FeSO4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2.(某某2007)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跟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3.(某某2008)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同学利用X、Y、Z三种金属的单质、稀盐酸和金属Y、Z的硝酸盐溶液进行下面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示能反应,“一”表示不反应,无标识表示未进行实验)。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 Y Z盐酸一+一Y的硝酸盐一一Z的硝酸盐++A.X >Y> Z B.Y> X>Z C.Z >X >Y D.Y> Z>X4. (某某2011)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新课标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九章化学与材料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过程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2、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对能源的认识难点电池的原理课前准备教师:1、世界生计盎然的景象的图片;2、准备演示实验。
学生:1、搜集资料(如何解决能源危机?)2、搜集资料:废弃电池对环境都能造成哪些污染?3、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常见的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危机能源危机的解决能源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废弃电池的处理小结展示图片提出疑问:1、目前我们常利用的能源有哪些?组织学生看图9-12、除化石燃料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根据是否可再生、获取的途径分类列举一些消耗能源多的事实设疑: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观看图9-2节能标志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古老的一种获取能量的方法就是燃烧获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获取能量的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并产生大气污染,那么,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转化率高,并且污染少的能量转化方式呢?做演示实验如果废弃电池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那么应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观看思考、回答看书、交流讨论思考、回答倾听、了解倾听、思考结合实际和搜集到资料,讨论研究。
讨论图案的含义思考、讨论观察现象并描述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内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对常见的能源有个系统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将学习内容扩展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让学生互相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直观的观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练习题1、常见的能源有哪些?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有哪些?3、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4、化石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吗?为什么?5、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检测题1、化石燃料可以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2、电池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3、下列哪个标志是节能标志?(图略)4、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废弃电池的认识。
作业书:70---2、3课题第九章第二节化学与材料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重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
(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金属材料1 包括金属和合金2 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一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合成材料1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3 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4 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5 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6 白色污染四复合材料1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大屏幕演示动画: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
创设问题情境:(1)你知道每种物品使用的材料吗?指导学生阅书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材料,性能。
指导学生阅书。
同上同上指导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阅书(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观看动画思考、回答问题。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展示调查材料。
同上展示调查材料同上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展示复合材料物品谈体会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自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饱含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到材料的使用情况,简练、自然。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材料的练习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
1)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
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随堂检测题1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 B。
特殊钢板耐高温C、纳米碳板熔点高 D。
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2、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A、玻璃光导纤维 B。
光导纤维混凝土 C。
羟基磷酸钙聚乙烯 D。
碳化硅硫化橡胶3、材料一般可分为、、、。
4、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能自行调温、调光的新型建筑材料叫“云胶”。
它低温时呈透明状,可通过90%的光线;受热时则从透明变成白色,可阻挡90%的光线,这一转变可在两三度的温差范围内完成,且是可逆的。
用这种材料作房屋的材料,其优点是。
5、区分毛线、棉线、尼龙。
作业P75-1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课题化学与能源氢气的制法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氢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2、认识氢能是一种理想的能源过程和方法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化学物质的能力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氢能是理想的能源的认识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重点氢气的制法、氢能源难点氢气的制法、验纯课前准备教师:有关氢气制取、收集所需药品、仪器学生:查阅有关氢能源的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一、氢气的制取让学生回忆从含氢化合物中制取氢气的方法回忆、书写方程式、交流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实验室制取氢气让学生在所回忆的方法中分析、比较、选取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交流、讨论、比较、分析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作判断指导学生讨论:(1)如何检验气密性(2)如何验纯(3)夹紧导气管上的夹子时,试管中的硫酸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讨论参与讨论,激发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氢气并验纯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氢气的制取和验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氢气的贮存、运输、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学习三、氢能源大屏幕展示对氢能源的认识交流、分析通过交流分析培养正确看待化学物质的能力小结练习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2、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前面学习过的制取相似;3、如何大量、廉价地制取氢气是各国正努力研究的课题。
日本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含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402nm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地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在上述过程中,这种氧化物粉末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方程式。
检测1、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2、液氢可做推进火箭的燃料,这是因为()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没有颜色C 氢气燃烧时放热多 D 氢气没有气味3、若用锌和一种酸反应制出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则发生装置中盛放的酸是作业据报纸登载,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
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
请简要回答:(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某兴趣化学小组进行探究时,用了稀有气体氦气可以较好地代替氢气,原因是课题第九章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课型新授课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片、玻璃棒、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熟石灰、蒸馏水、磷矿石、过磷酸钙、草木灰教法设计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学法设计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探究释疑,合作交流【自问自答】常用的化肥有哪些?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这节课主要讲氮肥、磷肥和钾肥。
【板书】化学肥料【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看图后小议)【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提问】你所知道的化肥中哪些属于氮肥?它们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投影】【板书】氮肥【课件】名称化学式主要性质保存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课件】各种氮肥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