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隔声量的经验公式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41
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在声学领域中,计权隔声量是一种常用的衡量材料隔声性能的指标。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并且提供相应的例子来解释说明。
1. STC(声传透量标准)STC(Sound Transmission Class)常用于评估建筑材料、系统的隔声性能。
计算公式如下:STC = 10 log10 (T1/T2)其中,T1为传递声能的初始总声功率,T2为传递声能的剩余总声功率。
一般情况下,STC的数值越高,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例子:假设一个墙壁材料的初始总声功率为1000W,而剩余总声功率为1W,则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STC为 10 log10 (1000/1) = 30dB。
这意味着该墙壁材料的隔声性能为30dB。
2. OITC(室外声传透量标准)OITC(Outdoor-Indoor Transmission Class)用于评估室外环境声音穿过建筑材料或系统时的隔声性能。
计算公式如下:OITC = 10 log10 (T1/T2)其中,T1为传递声能的初始总声功率,T2为传递声能的剩余总声功率。
与STC类似,OITC的数值越高,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例子:假设一个建筑物外墙材料的初始总声功率为1000W,而剩余总声功率为,则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OITC为 10log10 (1000/) = 50dB。
这表示该建筑物外墙材料的隔声性能为50dB。
3. NC(噪声曲线)NC(Noise Criterion)是描述特定空间内噪声水平的一种方法,常用于评估建筑内部噪声的控制和隔声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NC = L₁ + K其中,L₁为该特定空间内各频段的声级,K为校正值。
NC的数值越低,表示该特定空间内的噪声水平越低,隔声性能越好。
例子:假设一个房间内各频段的声级分别为60dB、55dB、58dB,而校正值K为3dB,则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房间的NC为 60dB + 55dB + 58dB + 3dB = 176dB。
建筑隔声量计算建筑隔声计算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第4. 5.3条:4.5.3对建筑啊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 状态卜•白天不大于45 dB (A 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 (A 声级)。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 气声il •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 。
外窗和户 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o墙体、门窗只需要计算空气声的隔声量即可,楼板则需同时分别 计算空气声及撞击声的隔声量。
所有的理论计算公式由于都是在许多不同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 的,所以计算值偏差普遍偏大,并不符合实际工程情况,无法直接应 用在工程实际中,《建筑隔声设计——空气声隔声技术》一书中,推 荐我们在工程中一般采用如下经验公式: R=23Logm-9 (适用于m^200kg/m 2, m 为构件的综合面密度)R=13. 5Logm+13 (适用于m^200kg/m 2, m 为构件的综合面密度) 面密度:指固定厚度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重量,单位:kg/m 2o 综合面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构件各构造材料的重量之和。
例,某建筑外墙的构造为:水泥砂浆(20mm )+轻质保温砂浆(30mm ) +砂加气制品(200mm ) +石灰水泥砂浆(20mm ),各构造层对应密度分 别为 1800kg/m\ 350kg/m\ 760kg/m\ 1700kg/m 3o则外墙的综合面密度为 m=20*l. 8+30*0. 35+200*0. 76+20*1. 7 =232. 5kg/m 2>200kg/m 2该外墙的综合面密度大于200kg/m 2,则釆用以下公司计算: R=23Logm-9=23Log (232.5) -9=45. 43dB玻璃窗及幕墙的隔声量计算(1):计算单层构件时釆用:m :构件的面密度;(2):计算中空或夹层构件时釆用:R=13. 5 Log (ml+m2)+13+ARl (公式二) 上面公式中:R=13. 5 Log m+13上面公式中:(公式一) R : 单层玻璃的隔声量;R :双层玻璃结构的隔声量;m1,m2 :组成构件的面密度;△R1 :双层构件中间层的附加隔声量:对于PVB膜,当膜厚为0.38时取4dB;当膜厚为0.76时取5.5dB ;当膜厚为1.14时取6dB;当膜厚为1.52时取7dB;对空气层,按“瑞典技术大学”试验测定参数曲线选取,在空气层为100mm以下时,附加隔声量近似等于空气层厚度的0.1 ;(3):计算中空+夹层构件时采用:R=13.5 Log (m1+m2+m3)+13+ △ R1+A R2 (公式三) 上面公式中:△R1:构件空气层的附加隔声量;△R2:构件PVB1的附加隔声量;其它参数可以参看双层玻璃构件;(4):计算三片双中空构件时采用:R=13.5 Log (m1+m2+m3)+13+ △ R1+A R2 (公式四) 上面公式中:△R1 :构件空气层1的附加隔声量;△R2:构件空气层2的附加隔声量;其它参数可以参看双层玻璃构件;示例:双层中空玻璃的规格为5+6A+5,则其隔声量计算采用公式二,即R=13.5 Log (m1+m2)+13+ △ R1= 13.5Log (2.5* (5+5)) +13+6*0.1=31.77dB组合构件的隔声量计算组合构件:是指墙上带有门、窗或楼板上有较大孔洞的构件。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 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 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 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混响室界面全反射,声能在声音停止后,无限时间存在。
普通厅堂房间等界面部分反射,声能在声音停止后,经过多次反射吸收,能量逐渐下降。
目录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3)1)基本公式 (3)2)声音衰减 (4)二、吸声降噪 (6)1)吸声实验及吸声降噪 (6)2)共振吸收结构 (8)三、隔声 (9)1)单层壁的隔声 (9)2)双层壁的隔声 (10)3) 隔声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11)5)隔声罩 (12)6)隔声间 (12)7)隔声窗 (13)8)声屏障 (13)9)管道隔声量 (13)四、消声降噪 (14)1)阻性消声器 (14)2)扩张室消声器 (16)3)共振腔式消声器 (17)4)排空放气消声器 (15)压力损失 (15)气流再生噪声 (15)五、振动控制 (18)1)基本计算 (18)2)橡胶隔振器(软木、乳胶海棉) (19)3)弹簧隔振器 (20)重要单位: 1N/m=1kg/s2 1r/min=1/60HZ 标准大气压1.013*105气密度5273.2=1.29 1.01310PT ρ⨯⨯⨯基准声压级Po=10*105 基准振动加速度10-6m/s2 1Mpa=1000000N/m2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70.7%带宽;1/3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23.16%带宽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1)基本公式声速331.50.6c t =+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22P I=cv cρρ= 其中v wA =,单位:W/m 2声能密度和声压的关系,由于声级密度I cε=,则22P c ερ= J/m 3质点振动的速度振幅p Iv c pρ== m/s 《环境影响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P11》 A 计权响应与频率的关系见下表《注P350》等效连续A 声级0.1110lg10AiL eq ti tiiL =∆∆∑∑ ti ∆第i 个A 声级所占用的时间昼夜等效声级0.10.1(10)5310lg 101088dnL L dn L +⎡⎤=+⎢⎥⎣⎦22:00~7:00为晚上本底值90L ,2109050()60AeqL L L L -=+如果有N 个相同声音叠加,则总声压级为110lg p p L L N =+ 如果有多个声音叠加10110lg(10)PIL Np i L ==∑声压级减法101010lg(1010)PT PB L L PS L =-背景噪声(振动)修正值2)声音衰减(1)点声源常温时球面声波扩散的表达式210lg4p w QL L r π=+ 半径分别为r 1和r 2两点的扩散声压级差2120lg d r A r = 自由空间120lg 11p w L L r =-- 半自由空间120lg 8p w L L r =-- (2)线声源声压级:110lg 3p w L L r =--半径分别为r 1和r 2两点的扩散声压级差2110lgd r A r = 声屏障计算规范 (3)有限长线声源如果测得在0r 处的声压级为0()P L r ,设线声源长为l 0,那么距r 处的声压: 当000r l r l >>且时,可近似简化为()0()()20/P P o L r L r r r =-,即在有限长线声源的远场,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点声源处理。
建筑隔声量计算建筑隔声计算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一种是振动直接撞击围护结构,并使其成为声源,通过维护结构的构件作为媒介介质使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称为固体传声、撞击声或结构声;另一种是空气中的声源发声以后激发周围的空气振动,以空气为媒质,形成声波,传播至构件并激发构件振动,使小部分声音等透射传播到另一个空间,此种传播方式也叫空气传声或空气声。
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建筑隔声划分为四个等级(适用于住宅类建筑):R:双层玻璃结构的隔声量;m1,m2:组成构件的面密度;ΔR1:双层构件中间层的附加隔声量:对于PVB膜,当膜厚为0.38时取4dB;当膜厚为0.76时取5.5dB;当膜厚为1.14时取6dB;当膜厚为1.52时取7dB;对空气层,按“瑞典技术大学”试验测定参数曲线选取,在空气层为100mm以下时,附加隔声量近似等于空气层厚度的0.1;(3):计算中空+夹层构件时采用:R=13.5 Log (m1+m2+m3)+13+ΔR1+ΔR2 (公式三)上面公式中:ΔR1:构件空气层的附加隔声量;ΔR2:构件PVB膜的附加隔声量;其它参数可以参看双层玻璃构件;(4):计算三片双中空构件时采用:R=13.5 Log (m1+m2+m3)+13+ΔR1+ΔR2 (公式四)上面公式中:ΔR1:构件空气层1的附加隔声量;ΔR2:构件空气层2的附加隔声量;其它参数可以参看双层玻璃构件;示例:双层中空玻璃的规格为5+6A+5,则其隔声量计算采用公式二,即R=13.5 Log (m1+m2)+13+ΔR1=13.5Log(2.5*(5+5))+13+6*0.1=31.77dB组合构件的隔声量计算组合构件:是指墙上带有门、窗或楼板上有较大孔洞的构件。
一般而言,门窗的隔声量较均匀密质的墙体要差,特别是比面密度较大的混凝土墙、砖墙差。
设计时,不可用加大墙体的隔声量来弥补门窗隔声的不足,应尽可能使组合构件中各不同构件有相同的传声度或相同的传声量ST,T 是传声系数,S是该构件的面积,要提高组合墙的隔声量,最经济的方法是提高隔声性能较差的门窗的隔声量。
(整理)声学计算公式⼤全.当声波碰到室内某⼀界⾯后(如天花、墙),⼀部分声能被反射,⼀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部分穿透到另⼀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个声源同时作⽤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原来增加3dB,⽽不是增加⼀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何声学3.2.1 反射界⾯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的基本参量通常采⽤吸声系数,以α表⽰,定义式: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射⾓度有关。
声波垂直⼊射到材料和结构表⾯的吸声系数,成为“垂直⼊射(正⼊射)吸声系数”。
隔声量的测量方法概述下面内容主要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目前常用的几种隔声量的测试方法,分别包括其测试原理原理、测试装置图及测试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与弊。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测量方法:混响室法测隔声量、驻波管法测隔声量,其中在驻波管法测隔声量包含三传感器测量法和四传感器测量法。
1 混响室法测量隔声量1.1 混响室隔声量测量原理图 1-1 测量原理图使用两间紧邻的混响室,一件作声源室,另一间作接受室,两件之间有一个公共墙面,墙面上有一个安装洞孔,用于安装测量材料。
噪声发生器发出白噪声或者粉红噪声,经过滤波器滤波,滤除所需要的频段的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信号,由扬声器将电信号转为声信号,在其中一间混响室内发出声波,待室内声场稳定后,由两间混响室内的传声器对室内声压进行测量,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滤波器滤波出所需要频段的信号。
最后根据混响室隔声量的测量公式计算出所测材料的隔声量。
1.2 混响室隔声量测量要求进行隔声量测量的实验室的侧向传声必须受到抑制,否则无法确定所测得的隔声量能否代表构建本身。
两个混响室之间的传声途径共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直接透过构件部分,如图1-2中的C,也就是我们希望用以表征构件隔声量的那一部分:另一部分有许多旁路,如图1-2中的A、B、D,他们都有四周的墙壁参与,统称为侧向传声。
后者在实验室测试设备中必须女里排除,或者尽量把他们抑制,知道对所要测试的参数产生不了大的影响为止。
图1-2 传声途径图所以,混响实验室的房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大的房间中,被激发的低频率较多,声场可较为扩散。
也就是说在同样精度要求下,测定频率可以低一些,但室内声程会较长,空气吸收引起的声场不均匀性依序考虑。
故体积大小应选择一个折中数值。
此外,声源室和接受室两个房间的容积和形状要求不完全相同,这是为了避免两室的简正频率通过实践振动方式的耦合而使隔声量降低。
因此,测试房间的体积不应小于50m3,两个房间的体积和形状不应完全相同,其体积相差不应小于10%。
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
计权隔声量(Weighted Sound Reduction Index,简称RW)是一种用于评价建筑材料、隔声门窗、隔声装置等隔声性能的指标。
它是根据一定的加权曲线对隔声量进行评价,反映了材料或装置在不同频率下的隔声效果。
计权隔声量一般使用频率加权曲线进行加权计算,常见的计权曲线有A、B和C曲线。
计算公式如下:
RW = 10 * log10 (Σ10^(TLA/10) - 10^(10*(TLB-TLA)/10) +
10^(10*(TLC-TLB)/10))
其中,RW为计权隔声量,TLA、TLB和TLC分别为A、B和C曲线下的隔声量。
计算过程即首先根据所测得的隔声量分别在A、B和C曲线下求出对应的值,然后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最终得出的结果即为计权隔声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权隔声量的计算过程,以下举例说明:
假设材料在A、B和C曲线下的隔声量分别为50dB、45dB和40dB。
首先,将隔声量转换为线性值。
对于50dB:
对于45dB:
对于40dB:
将以上数值代入计算公式中:
根据计算得出:
RW≈57.2
因此,该材料的计权隔声量为57.2dB。
需要注意的是,计权隔声量是一个等效值,用于评价材料或装置的隔声性能,并非频率特性上的绝对数值。
不同的材料或装置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隔声性能可能不同,计权隔声量能够提供一个综合的评估指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计权隔声量的计算公式仅针对于A、B和C曲线,对于其他曲线(如D曲线)或特定频率的计算,需采用相应的频率加权曲线和计算公式。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
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吸声系数,成为“垂直入射(正入射)吸声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