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87.00 KB
- 文档页数:25
CT引导下臭氧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探讨臭氧联合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确诊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54例。
在CT引导下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注入臭氧到盘外及椎旁肌。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 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54例均定位准确,无明显并发症。
术前患侧直腿抬高(27.54±3.98)°,术后1个月(67.35±4.64)°,术后3个月(68.47±3.75)°,术后6个月(66.35±4.38)°;术前NRS为8.65±1.22,术后1个月为1.75±0.22,术后3个月为1.82±0.52,术后6个月为1.87±0.3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6.4%、95.8%和96.1%。
结论CT 引导下臭氧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济、安全、有效。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椎间孔镜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也逐渐微创化[1];国内于2001年引进臭氧髓核消融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以盘内的氧化胶原蛋白来消除神经根周围的炎性物质,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
我科自2011年2月~2013年8月应用德国Joimax椎间孔镜工作系统,采用TESSYS技术[3],在CT引导下,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
山东省第三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之九(下):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马景和东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主任医师九、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禁忌证①临床检查示严重神经功能损伤者;②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椎滑脱、椎体后缘离断症及椎管内肿瘤者;③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神经功能损伤者;④影像学检查示突出髓核形成游离块并移位至椎管的病例;⑤严重超体重者、有出血倾向者及合并有慢阻肺、哮喘者;⑥18岁以下患者。
因髓核内含有一定量的蛋白多糖是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故治疗前应行腰椎MRI检查,了解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合理选择病例。
十、医用臭氧发生器使用方法①连接电源,连接臭氧发生器与医用氧气瓶。
用氧气冲管道,>5L/min;②调节纯氧输出量为1.2L/min;③调节臭氧浓度:将输出控制阀调制分解方向,调节浓度旋钮至30mg~50mg/L,观察1min,浓度稳定后按“确认”键;④采集臭氧:将输出控制阀调制臭氧输出方向,用5ml注射器收集03即可使用;⑤间歇控制:使用间歇期间按“确认”键,进入等待状态暂停发生器工作;⑥关闭:使用完成后关闭氧气和电源。
十一、手术操作方法(一)CT定位患者俯卧于CT机床上,扫描4层,以病变最明显的一层作为穿刺平面。
在CT监视屏上确定穿刺点的中线旁开距离及穿刺角度。
(二)穿刺方法①侧后方途径穿刺法:1%利多卡因6~10ml局麻,深度达纤维环。
用Chiba21~22G穿刺针,经侧后方三角区进入椎间隙中央,即侧后方途径。
②关节突内侧缘途径穿刺法:依据CT扫描定位线确定L5-S1椎间隙,在其棘突下方一侧(一般习惯选右侧)。
路径为: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外侧间隙—突出物—椎间盘内。
穿刺针尖达黄韧带时,进针阻力增大有坚韧的感觉,突破黄韧带后,经CT扫描证实针尖达黄韧带内,连接5ml注射器,注入3ml过滤气体。
再CT扫描证实硬膜囊被气体推移至对侧,穿刺针前方无阻碍,可将针经突出物刺入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