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渗流力学》教案(王怒涛)
- 格式:doc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39
《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1002课程名称:渗流力学英文名称:Fluid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8学分: 4适用对象:石油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油层物理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根据《渗流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渗流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讲述的内容是“渗流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地下渗流部分。
专门研究地下油气水及其混合物在地层中的流动规律。
(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理论基础,是石油工程专业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明确渗流理论是油气田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理论的基础,为学好专业课和解决有关地下油、气、水的渗流问题打好基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油、气、水在地下流动规律,以及研究流体渗流规律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渗流力学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及解决渗流问题的基本技能。
(1)使学生掌握油、气、水渗流的基本规律及建立方程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渗流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渗流问题能力;(3)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及动手能力。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由于渗流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为学好其他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好油层物理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对高等数学中的求导,积分等知识能够熟练的应用。
一、大纲内容绪论渗流力学发展史,本课程研究方向。
第一章渗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一节油气藏类型及其外部形态的简化(全讲)第二节油气藏内部储集空间结构的简化(全讲)第三节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全讲)第四节渗流过程中的概念及渗流形态的简化(全讲)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油气渗流的力学分析(全讲)第二节油气渗流的达西定律(全讲)第三节油气渗流的非达西定律(全讲)第四节两相渗流规律(全讲)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第一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原则(全讲)第二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全讲)第三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全讲)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第一节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二节井的不完善性对渗流的影响(全讲)第三节多井干扰与势的叠加理论(全讲)第四节等值渗流阻力法(简要提到)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第一节弹性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全讲)第二节弹性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不稳定渗流的井间干扰(全讲)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第一节气体渗流微分方程(全讲)第二节气体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全讲)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全讲)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第一节油气两相渗流的物理过程(全讲)第二节油气两相渗流的微分方程(重点阐述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第三节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理论(重点阐述稳定渗流研究的目的)第四节油气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重点阐述不稳定渗流研究的目的)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全讲)第二节双重介质油藏渗流微分方程(全讲)第三节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全讲)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简要提到)第一节传质扩散流体渗流理论第二节非牛顿液体渗流理论《油气层渗流力学》作业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p26,第1、2、3题。
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p44,第1、2题。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p62,第7、8题。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渗流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深入探讨油气层渗流特性、规律以及开发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油气层渗流力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模型。
2.了解油气层产能评价方法,掌握预测油气田产能的技术方法。
3.培养运用现代数值模拟工具分析油气层渗流特性的能力。
4.掌握油气田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决策过程,提高协同工作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1.1 渗流力学基本概念 - 渗透率、压力梯度、渗透压等基本概念 - 渗透率的测定方法、与地质条件的关系1.2 渗流力学方程组 - 矩阵压力方程组及其解法 - 油气层砂体力学性质的传递模型 - 渗流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解法1.3 渗流特性模拟 - 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 油气层的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 - 渗流特性模拟软件及其应用第二章油气田产能预测方法2.1 油气层动态特性分析 - 油气层动态特性与产能的关系 - 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2.2 产能评价方法 - 储量/产能的估算方法及其特点 - 产能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2.3 产能监测技术 - 产量及产量分布的监测技术 - 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第三章油气田开发工艺3.1 油气田集输工艺 - 收集地面原油/天然气的方法及其特点 - 压缩、输送、储运等技术的应用3.2 油气地面设备 - 变压器、变频器等设备的应用 - 液化/气化设备的原理及其应用3.3 油田注水工艺 - 注水技术的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其特点课程要求1.认真学习课堂内容,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每周提交一篇思考作业,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考核方式:课堂出勤、作业、课程设计、期末考试。
3.合格标准:作业满分率不低于80%,课程设计优秀率不低于60%,期末考试成绩不低于60分。
参考文献1.杨洋,张三. 油气层渗流力学及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2.孙春田,张四. 油气田开发工艺及设备[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3.刘建华,李五. 油气田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
石油工程实验指导书李春兰宋执武石油工程教学实验室2009-5目录第一章油层物理实验 (1)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 (1)第二节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 (4)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 (8)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10)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 (14)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21)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 (27)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 (32)第九节气体压缩因子的测定 (35)第二章渗流力学实验 (37)第一节电解模型发展概况 (37)第二节水电模拟的基本原理 (37)第三节水电模拟实验装置 (38)第四节水电模拟实验内容 (39)实验一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 (39)实验二镜像反映实验 (41)实验三直井、水平井井网实验 (42)第三章采油工程实验 (42)第一节抽油井教学培训系统简介 (42)第二节抽油泵泵效实验 (49)第三节示功图测定及工况判断 (51)第四节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 (54)第四章油气田开发实验 (58)第一节敏感性评价实验 (58)一、速敏性评价实验 (58)二、水敏性实验 (61)三、盐敏性评价实验 (62)四、酸敏性评价实验 (64)第二节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66)一、稳态法 (66)二、非稳定状态法 (71)第三节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 (81)一、自吸法 (81)二、量角法 (86)第四节毛管压力曲线测定 (88)一、半渗隔板法 (88)二、压汞法 (91)第五节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流变曲线测定 (93)第六节聚合物驱残余阻力系数测定 (97)第七节多孔介质中稳定泡沫的封堵性能实验 (100)第五章油气井工程实验 (105)第一节聚合物钻井液的制备、评价及维护实验 (105)第二节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的确定 (107)第三节水泥浆稠化时间测定 (108)第四节水泥浆流变性测定 (110)第五节岩石硬度的测定实验 (111)第六节岩石可钻性的测定实验 (115)第七节钻井过程模拟实验 (118)第八节无固相完井液的配制及评价实验 (119)第一章 油层物理实验第一节 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思考《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油气井开采、增产工艺、反求地层参数、提高采收率等的理论基础,是学好石油工程其它专业课如《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的关键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油气在储层中的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学会研究油气在复杂工程问题中渗流的基本方法,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课程目标:1.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在单相流体渗流部分,掌握稳定渗流时,各种情况下的水动力学场及其特征参数,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不稳定渗流的压力传播规律、动态特征,气体渗流的特点,双重介质渗流的特征;在多相流部分,了解油气两相渗流物理过程及渗流数学模型,掌握油水两相流、非活塞式水驱油的理论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复杂油气层渗流过程进行识别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将实际的复杂渗流过程进行简化、组合,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建立渗流数学模型。
3. 通过课程所属渗流力学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流程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渗流基本原理、数学方法、数据分1/ 8析等完成实验报告,得出正确认识与结论,具备解决石油工程复杂问题的实验研究能力,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4. 培养基于科学原理和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对石油工程复杂问题开展深入专业研究的能力。
在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概念、渗流规律的基础上,初步具备研究复杂工程问题中油气层渗流相关问题的能力。
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到渗流力学理论比较抽象、数学模型复杂,非常难以理解。
的确是这样,其实油气藏渗流力学理论不外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不涉及到传热与传质的流体渗流理论,这部分理论相对简单些,其实就是常规油气藏的开采,即压力与产量的关系,单相流动与多相流动的关系;另一部分是涉及到传热与传质的渗流理论,第二部分理论要求更高,涉及到传热与传质理论,就是非常规油气藏的开采,比如稠油热采、聚合物驱、化学驱等,这部分内容在本科教学中暂时不讨论。
西南石油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油气层渗流力学任课教师王怒涛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教研室石油工程教研室2010年11月18日课程表《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The oil and Gas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基础3、课程学时:总学时46,实验学时2。
4、学分:35、先修课程:大学数学、数学物理方程、油气田开发地质、油层物理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李晓平)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5.11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地质勘探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把它作为认识油气藏、改造油气藏的工具,作为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油气井开采、增产工艺、反求地层参数、提高采收率等的理论基础。
因此,它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好石油工程其它专业课如《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的关键课程之一,该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储层中的渗流基本规律以及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基本方法。
其任务是,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概念,认识油气储层的渗流规律,学会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方法,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该课程在学习之前,要先学习有关石油地质、油层物理以及工程数学和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知识理论。
学习该课程后,要求掌握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与技巧,学会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方法。
重点是单相流体的流动,掌握单相稳定渗流时,各种情况下的水动力学场,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单相不稳定渗流的压力传播规律、动态特征等,掌握气体渗流理论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双重介质渗流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在多相流部分,重点掌握油水两相流、非活塞式水驱油的理论和方法。
了解复杂介质的渗流特点及研究方法。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油气层渗流力学是石油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共分十章。
第一章油气渗流研究需要的基础,主要包括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的简化,多孔介质,连续介质场,渗流,渗流形态的简化。
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主要油气渗流中的力学现象,达西渗流规律、非达西渗流规律及其应用范围,两相渗流规律。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渗流数学模型的结构,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步骤,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
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主要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一维及平面径向流下的压力、产量、渗流速度、渗流场等),油井的不完善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压力叠加原理、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等值渗流阻力方法。
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主要包括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物理意义,不稳定渗流中的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
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主要包括气体渗流的特点,气体渗流的微分方程,拟压力,气体稳定渗流理论,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主要包括油水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分流方程,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及应用。
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主要包括油气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稳定渗流理论,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九章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主要包括双重介质渗流特征,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及物理意义。
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简要介绍复杂渗流概念,传质扩散渗流特点,非牛顿流体渗流特点。
本课程前续课程是油气田开发地质、油层物理、数学物理方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概念、物理现象、解的物理意义以及渗流场等。
(一)理论教学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4学时)知识点: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的简化,多孔介质,连续介质场,渗流,渗流形态的简化。
重点:油气藏类型的简化,渗流形态的简化。
难点:连续介质场。
知识点:油气层渗流中的力学现象,达西渗流规律、非达西渗流规律及其应用范围,两相渗流规律。
重点:达西渗流规律。
难点:非达西渗流规律。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2学时)知识点: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渗流数学模型的结构,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步骤,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
重点: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
难点: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
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12学时)知识点: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一维及平面径向流下的压力、产量、渗流速度、渗流场等),井的不完善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压力叠加原理、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等值渗流阻力法。
重点:平面径向流理论,叠加原理,井间干扰理论。
难点:渗流场,井间干扰理论,叠加原理,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
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8学时)知识点: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物理意义,不稳定渗流中的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
重点: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
难点:弹性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6学时)知识点:气体渗流的特点,气体渗流的微分方程,拟压力,气体稳定渗流理论,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
重点:气体稳定渗流理论。
难点: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
知识点:油水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分流方程,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及应用。
重点:油水两相非活塞式驱替理论。
难点:油水两相非活塞式驱替理论。
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2学时)知识点:油气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稳定渗流理论,不稳定渗流理论。
重点:油气两相渗流的特点。
难点:稳定及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3学时)知识点:双重介质渗流特征,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及物理意义。
重点:双重介质渗流特征,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
难点: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
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1学时)知识点:复杂渗流概念,传质扩散渗流特点,非牛顿流体渗流特点,渗流数学模型及解。
重点:非牛顿流体渗流。
难点:传质扩散渗流理论,非牛顿流体渗流。
(二)实验教学(2学时)1、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开设实验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实验课为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内容和占用学时的具体分配压降漏头实验:学时2(选演示、验证、综合和设计等)。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压降漏头形成的原因和原理;由实验数据确定出口端的压力分布。
实验设备:压降漏斗实验模型。
3、实验课的考核办法学生分组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考核。
4、实验教材及参考书五、考试考核办法1、每次课后布置习题或思考题,计入平时成绩。
2、上课提问,计入平时成绩。
3、不定期在课堂测验,计入平时成绩。
4、半期考试,计入平时成绩。
5、实验课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6、期末闭卷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李晓平主编. 地下油气渗流力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二)参考书1、翟云方主编. 渗流力学(第二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葛家理主编. 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基础.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3、葛家理同登科编著. 复杂渗流系统的非线性流体力学.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4、孔祥言编著. 高等渗流力学.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教书育人计划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本学期为石油工程2005级7班(154人)主讲“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
为了上好本门课程,同时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做到教学相长,特制定如下教书育人计划。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2)严格按照课表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课堂教学,不随意增减学时和任意调课,按时在固定地点答疑,做到细致耐心。
3)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同行探讨,虚心学习同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掌握所学知识,又能用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及最新进展融入教学过程,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6)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良好风尚。
7)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严格要求,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对迟到的学生严格批评教育,杜绝旷课现象。
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时分配(总学时:48)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4学时)第二章油气层渗流的基本规律(4学时)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2学时)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12学时)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8学时)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6学时)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4学时)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2学时)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4学时)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2学时)授课日历授课总结第 1 次课日期2008年2月25日周次 1 星期一学时 2教学内容:绪论:学科概述、课程主要内容、安排及要求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一节油气藏类型及其外部形态的简化第二节油气藏内部储集空间结构的简化内容提要:1、油气藏流体分布;2、油气藏概念及分类;3、油气藏外部形态简化;4、储集层及储集空间类型;5、油气藏岩石孔隙结构的简化。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渗流、渗流力学、简史、研究对象及目的、发展方向、应用前景、研究方法;要求掌握油气藏概念,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的简化。
重点:油气藏概念难点:油气藏类型的简化作业布置:p19,思考题1、2题。
课后总结:结合构造地质学,要求学生会根据构造图绘制油藏剖面图。
第 2 次课日期2008年2月27日周次 1 星期三学时2教学内容: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三节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第四节渗流过程中的概念及渗流形态的简化内容提要:1、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①储容性、②压缩性、③渗透性、④比表面性、⑤孔隙结构复杂;2、连续介质场;3、渗流及相关概念:渗流,渗流基本特征;渗流速度与真实速度;4、各种压力的概念,折算压力;5、实际渗流形态的简化。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理解连续介质场,掌握渗流、渗流速度、折算压力;了解渗流形态的简化。
重点: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渗流速度与真实速度,折算压力及计算。
难点:连续介质场作业布置:p19,思考题4、5、7、8、9题。
p19,习题1、2、3题。
授课总结:对折算压力的理解,可以通过实际例题加深学生对折算压力的理解,在以后的油藏渗流模型中都是以折算压力建立模型,不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看成水平流动,这是折算压力和实际压力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