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改写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古诗《乡村四月》改写《乡村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描绘了乡村四月的美好景象。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借鉴古诗的灵感,用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改写这首诗,让读者感受到当代乡村的美丽和生机。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如何改写古诗《乡村四月》。
一、乡村春色1.1 繁花盛开:现代农村的四月,处处是绚丽的花海,桃花、樱花、油菜花等各种花朵竞相绽放,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
1.2 春雨滋润:春天的乡村,雨水充沛,田野间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3 麦田飘香:麦田里飘来阵阵清香,农民们在劳作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劳作的汗水也变得格外甜蜜。
二、农民劳作2.1 春耕春种:现代农民在四月,忙着春耕春种,他们驾驶着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为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2.2 劳作忙碌:农民们辛勤劳作,他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农民勤劳朴实的形象。
2.3 丰收希望:农民们在劳作中期待着丰收的希望,他们用汗水和辛勤换来的将是一年的丰收和喜悦。
三、乡村生活3.1 田园生活:现代乡村生活依旧宁静祥和,人们在乡村小路上散步,或者在田间劳作,享受着纯朴的田园生活。
3.2 家家户户:乡村的每一户人家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们在一起劳作、生活,共同享受着乡村的宁静和美好。
3.3 乡村风情:乡村的风情依旧浓厚,村民们在春天的午后聚在一起聊天、唱歌,展现出乡村特有的生活情趣。
四、自然风光4.1 青山绿水:现代乡村的四月,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清澈的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山峦起伏如画。
4.2 花鸟虫鱼:乡村的春天,花鸟虫鱼成群结队,各种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各种昆虫在花丛中飞舞,湖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动。
4.3 自然和谐:乡村的自然风光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五、乡村未来5.1 环境保护:现代乡村注重环境保护,农民们积极参与生态治理,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三原实验学校五年级九班作文指导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一、方法点拨(一)、领会诗意,抓住中心(二)、忠于原诗,合理扩展(三)、细节描写,丰富生动1、抓住特点,具体描写2、设身处地,融入感受3、善用修辞,展开想象4、巧用叠词,动静结合二、范文欣赏例文1改写《四时田园杂兴》在炎热的夏天,农村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带着一壶水,脖子上围着一条汗巾,向农田走去。
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
可是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他们累了,有时用毛巾擦擦汗,有时喝口水,有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那些也在干农活的人,也看着那些绿油油的麦苗,想着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一块金灿灿的田地,脸上不禁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心里好像也甜滋滋的。
女人们在夜深人静,繁星眨眼的夜晚,搓着麻线,织着布。
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的伸个懒腰,有时头疼,就按按太阳穴........不时地还会有一群闪烁的萤火虫飞来,好像在说: “这油灯老是忽明忽暗的不好用,要不就让我们来当你的‘油灯’吧!”妇女们似乎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也不驱赶它们,只是让它们静静地闪着,飞着......小孩子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耕田、织布的农活,但也有样学样,喜欢在村口的桑树树阴下学种瓜。
瞧,一群小屁孩带着种瓜的工具来到桑树底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决定由那个身上穿着短裙,活泼可爱又机灵的小女孩来分配工作。
她吩咐妞妞松土,吩咐东东播种,吩咐红红施肥,吩咐牛牛洒水,吩咐苗苗最后埋土。
一切在她的指导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不一会儿功夫就大功告成了!他们虽然有的一身泥巴,有的一身的汗水,有的头上挂着几片树叶,有的腰间夹着几根树枝,一个个大花脸,一个个狼狈相,但他们还是笑嘻嘻的,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有趣的场景被范成大看见了,他诗性大发,立刻奔回客栈,挥笔提诗,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
例文2村晚这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可四周的一切却仍像个调皮好玩的孩子似的,充满着活力与生机。
关于古诗改写指导ppt古诗改写指导ppt篇一:改写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改写的方法和技巧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训练方法。
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如改换体裁,改换人称,改换叙述方法等。
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
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
一、改写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A.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B.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C.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D.结构的改写。
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1)改写的基本要求①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
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
②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
③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
(2)改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①明确改写要求。
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读懂原文。
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
③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以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主要应做到三点:A.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B.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
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为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
C.改写要有扩写的基本功。
④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
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A.要弄清原文中“你”、“我”、“他”等代词所指的对象。
◎沈艳红改写,是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一种常见形式。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训练。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语言精练,意境优美。
古诗改写训练既可以使同学们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感受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一、理解原意是基础。
改写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改变古诗的原意。
因此,任何改写都是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这个基础,改写就成了空中楼阁。
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内涵十分丰富,而且跳跃性强,同学们可以通过看注释、观插图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这还不够,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还必须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二、事件完整是原则。
一篇记叙文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否则就可能不完整。
而在一首古诗中,从字面上是很难一个不差地体现这六要素的。
这就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分析、理解、推测来确定,常常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如《游园不值》这首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除了一个表示季节的“春”字以外,没有具体体现时间的词。
改写时如果就写“春天……”显然是不恰当的。
作者是去拜访朋友,而习惯上拜访朋友一般都是在上午。
根据这样的分析与理解,改写时就可以把时间写成“春天的一个上午……”三、添枝加叶是方法。
古诗的语言精练、跳跃性强,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同学们在改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调动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古诗添枝加叶,这样才能使改写后的内容更加具体,表达更加生动。
下面请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前两句描写了春夏之交农村明丽的景色,后两句描写了儿童扑蝶嬉戏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
改写的重点在后两句。
因为这两句诗塑造了“儿童扑蝶”的生动形象,整个画面是动态的,和前面两句诗静态的描写相辅相成。
古诗《塞下曲》改写古诗《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感慨,广泛流传于后世。
这首诗曲中自然风景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却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深深悲愤,以及他对家国和挚爱的深深留恋之情。
所以,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首诗曲,或者把它改写成自己的版本。
在此,我将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写作经验,谈谈对这首诗曲的理解和改写。
原诗的前两句:“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便打出了一个秋天的序幕,而白天的汉家长城、夜晚的北风不正等景象,也随之展开。
如果要改写这首诗,我们便不能忽略它对大自然的描写。
以下是一些手写诗曲。
诗一千里古塞如画卷,秋日风光抚心扉。
南风衡阳黄鹂敢,北风塞上古槐落。
晚霞如血战衣薄,晨曦暗红过目追。
乡愁时往痴情稳,神驰恍惚凭此醉。
诗二青春似锦逝不回,光阴荏苒难寻觅。
春泥花落江南夜,秋雁云远草原春。
汉家营垒沐旌旗,宿雪轻披沙塞清。
亲朋相送影故里,客途艰难梦家蓬。
可以看出,这两首诗曲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首更强调对秋天风景的表达,第二首则是围绕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思念。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去描述,都要体现作者对大自然中的不同元素的敏感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流离失所”的主题。
原诗中这一主题的表达,最为明显的是诗的后四句:“胡马大宛名且夸,西秦王若壮年时。
射策将军神威武,氐党那敢再须臾!”这里所谈的,是在战乱年代中,那些被流离失所的原乡居民、被敌人追杀的将士们。
当时的乱世,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草木皆兵、烽火连天。
眼前之路充满了险阻和危险,令人不得不流离失所,甚至逃亡海外。
而对这样的苦难,卢纶品味到了其中藏在的不屈和顽强,他在诗中也将自己的感情穿插其中。
因此,如果要改写这首诗曲,就不可不理解它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且有一种自然而然呈现的写作风格。
以下仍是两首手写诗曲。
诗三飞过荒野千亩风,谁人能悟战争情。
征夫千死雪海回,将帅万里武功传。
怎样改写古诗范文怎样改写古诗一、改写的三条原则(1)诗词的原意不能变。
十分清楚地理解原诗的内容,包括原诗的作者、写作背景、诗意。
(2)根据诗词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
(3)故事的情节要完整,有曲折,吸引读者。
二、分类说明写景类的古诗词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
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叙事类的古诗词改写要把事情叙述完整,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改写。
从内容的要求上看,要写具体生动,叙事完整,尊重诗歌原意。
情节要生动,适当展开想象,有创新。
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瑰宝,诗歌的美在于简洁、精炼、言简意赅。
大家一定会背许多经典的诗歌,你也一定有自己钟爱的诗歌。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编成现代文,用你自己的语言,再现出诗歌的诗情画意。
2.思考(1)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是什么?(2)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原诗的大意吗?(3)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是哪一句还是哪几句?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再现原诗的情境和意境吗?《赠汪伦》改写傍晚时分,住在汪伦家的李白突然收到母亲的来信,信中写道:“白儿:你父亲病重,希望早日见到你。
见信后速回!”李白看过母亲的来信后,心急如焚,心想:想不到家里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得赶快返回家乡。
不过天色已晚,只能明天动身了。
于是,他马上收拾行李,心里想:作为好朋友,回家这件事应该和汪伦说一下,但是汪伦知道后肯定舍不得我走,还会为我的父亲担心。
怎么办呢?不如来个不辞而别,对,就这么办!第二天一大早,李白写好了辞别信,放在桌子上,悄悄地离开了汪伦家。
李白来到桃花潭边,只见杨柳依依,早春的桃花已探出了脑袋,粉的像霞,红的似火,给大地增添了几分春色;潭面上冷冷清清,飘着一叶小舟,船夫已站在船头整装待发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短文改写技巧,附优秀范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短文改写技巧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掌握古诗的改写技巧,不仅能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培养我们对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改写技巧,并附上一篇优秀的范文供参考。
一、诗句替换法古诗中的诗句往往精炼、凝练,我们可以通过替换其中的一些词语,改变诗句的表达方式,同时保留原诗的意境。
比如在《古诗三首》中的“山”和“水”,可以替换为具体的山名、河流名,或者用其他更具象化的词汇来代替。
这样能够让改写后的诗歌更富有个性和特色。
二、诗句扩展法有些古诗中的诗句写得很精彩,但篇幅较短,我们可以通过扩展诗句中的信息或增加细节,让改写后的句子更丰满、更生动。
可以通过增加描写人物、场景的形容词或者具体的动作描写来实现。
这样能够丰富诗句的意境,加深人们的感受。
三、引用换韵法在古诗改写中,我们可以选择与原诗相近的韵脚或韵母,并引用原诗中的某些片段来改写新的句子,既保留了原诗的格律韵律,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改写诗歌的难度,但却能够提高我们对韵律和词藻运用的熟练度。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范文,以展示以上提到的几种改写技巧。
《夜泊岳阳楼》改写: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改写版:夜幕降临,皎月西斜,江边的枫叶如火燃。
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深人静传来钟声。
这篇范文通过诗句替换法,将原诗中的一些字词进行替换,传达出了与原诗略有不同的意境。
同时,借助诗句扩展法,增加了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丰富了改写后的句子。
最后,通过引用换韵法,保持了原诗的韵律特点,使改写后的诗句更具诗意。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改写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同时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在学习《古诗三首》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短文改写技巧的介绍和范文展示。
古诗如何改写成故事古诗改写成故事篇一:古诗改写小故事同学们,我们中国可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
“熟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古诗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就是“古诗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训练。
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怎样将古诗词曲改写成散文【改写目的】1、有助于我们对诗词曲的意境的理解。
2、改写诗词能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又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改写方法】1、解诗意a、什么时间或季节?b、谁干什么?c、人物的心情如何?(表达了什么主题?)2、围绕主题,根据主要材料重新组材构思。
4、以诗词曲为蓝本再创作。
改写,可以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写为记叙文;可以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可以改变结构,如把倒叙改为顺序等。
要想成功地改写,一是要仔细研读原诗,弄懂诗句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要根据原诗意思确立文章记叙、描写的主题;三是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诗句中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使文章的表达更准确,更生动。
1、【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改写1】我是一位诗人,现在羁旅天涯。
漫漫的旅途,很长,远在青山之外。
我所乘坐的小船,在碧绿如玉的江面上,逐浪而行。
感受着吹来的江风,我极目远眺。
江两岸耸立着大大小小的山峦,山上树木葱葱,宛如一个个身披绿衣的巨人。
山上还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令人心旷神怡。
江水这时已经开始涨潮,顿时哗哗的水声不绝于耳,江面显得更加开阔了,就像一条起了皱纹的丝带。
远方水天相接,仿佛这江水是从天山流下来的。
这时,忽然从江上吹来一阵凉风,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手在抚摸着江上的一切。
我张开双臂,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安慰,我的心灵就像被水冲洗过一样,无比清凉。
不知不觉中,船帆已然鼓起,随着我的心灵驶向远方。
在海天相接的地方,突然有一道红光闪现,我抬头看天,自言自语道:“哦,原来夜色将尽,晨曦微露,马上就要天亮了。
”看着红日初升,把光芒洒遍大地,我猛然感到一阵暖意,仔细想想,原来是严冬未尽,可江南的春天却早早地来临了。
想到这里,我似乎看到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给万物以生机。
“啪”的一声,有样东西掉在了船上,哦,原来是我前不久写的一封家书,可一直也没有寄回家。
古诗改写短文的方法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闻名。
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说,改写古诗成为短文是一种常见而有趣的创作方式。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你有效地改写古诗为短文。
首先,选择合适的古诗。
在改写古诗为短文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首适合的古诗作为创作的基础。
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古诗,也可以挑选一首与自己的主题或情感相符合的古诗。
其次,把握核心意境。
古诗以其深刻的意境而著称,改写古诗为短文时需要保持原有意境的内核。
将古诗中的意境抽象为一个主题或一个情感,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写作,力求在短文中表达出相似的情感或观点。
接着,注重对诗句的改写。
在转化古诗为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原有的诗句转化为符合短文表达方式的语言。
可以选择取其中关键词或关键句,进行改写和扩展,用更具现代感的语言表达出来。
尽量保持原有的韵律和节奏感,但也要根据需要适度地调整。
同时,注重句式和段落的构建。
改写古诗为短文时,需要注意合理构建句式和段落,使之符合短文的逻辑和结构。
可以运用现代写作技巧,如使用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另外,在段落的安排上也要考虑内容的呼应和过渡的处理,实现整篇短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最后,审查和修改。
完成第一稿之后,需要对短文进行仔细审查和修改。
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调整词语的用法和搭配,以及修正语言的不准确或模糊之处。
可以请他人帮助审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成功地改写古诗为短文。
这不仅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还可以锻炼你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尽情享受这个创作过程,并展示出你独特的文学魅力。
九年级古诗改写作文怎么写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古诗改写小短文的方法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诗意。
而将古诗改写为小短文,不仅可以将其中的诗意延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修改和发挥,呈现出新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改写古诗的方法。
首先,了解原诗的核心思想和主题是改写的关键。
通过深入理解原诗,抓住其中的情感或主旨,可以更好地进行改写。
例如,如果原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在改写时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改写古诗时可以借鉴原诗的用词和诗句结构,保留其中的经典元素。
这样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改写文本时联想到原诗,增加诗意的延续感。
但同时也要适当地添加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另外,改写古诗时可以考虑用现代化的语言和方式来呈现。
将古诗与现代社会和生活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贴近当代读者的作品。
使用日常用语和现代化的描写手法,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并有助于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此外,改写古诗时也可以尝试改变诗歌的形式,如将原诗改写为散文或者故事的形式。
通过改变诗歌的形式,可以更充分地展示故事情节,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最后,改写古诗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不仅要理解原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还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感受。
只有通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细腻的想象力,才能将古诗改写成有新意的小短文,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写古诗,将其转化为小短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原诗的传统和经典之处,又要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合理的修改和发挥,我们可以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小短文,让古诗的诗意在新的作品中得以延续。
《古诗三⾸》改写⼩故事
《四时⽥园杂兴》(其31⾸)
⼤⼈们每天都很忙,早上去⽥园⾥除草,晚上搓⿇绳。
有⼤⼤⼩⼩的孩⼦们,都担起了家庭的重任,都想为家⾥做⼀些事情。
但是有很多⼩孩⼦还不懂事,但他们看到⼤⼈们在⽥园⾥种⽠,于是⼏个⼩孩⼉便在⼀颗⼤⼤的桑树下开始种⽠。
孩⼦们有的挖坑,有的播种,有的浇⽔。
有⼀个⼩孩⼉说:“我们种的⽠⼀定会结出⼤⼜⼤⼜甜的西⽠。
”其他⼏个⼩孩直点头,他们⾮常⾼兴。
《稚⼦弄冰》
早上起来,有⼀个⾝穿红⾊棉袄头发乱乱的⼩男孩⼉,他拿起的⼀个⾦属盆,⾥⾯有⼀块⼉冰,他⽤⼒地敲击盆底,“哗”⼀个⼤冰块掉下来了。
他拿起冰块从中间打了⼀个洞,⽤⼀根彩⾊的绳⼦把冰块穿了起来,当银钲敲。
那个⼩孩⼉边跑变敲,忽然冰块碎了,他⾮常伤⼼,于是他拿起那个⾦属盆,往⾥⾯到上了⽔,等待明天结冰。
《村晚》
傍晚,池塘的周围长满了草,⽔快从池塘⾥溢出来了,远处有⼀座⾼⼤的青⼭,他衔着落⽇,⾮常的美。
有⼀个牡童横在⽜背上,想要回家。
这时他拿出⼀个短笛,不成调的吹着,他听着他的笛声,慢慢的⽼⽜把这个孩⼦送到了家。
我给古诗编故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唐诗和宋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以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倍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让小学生只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为学生所接受?如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学生的一次偶然写话机会启发了我。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
“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
”“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
”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村居》。
十几分钟后,学生的作文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
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
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
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
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
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
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
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
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