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
总
1. 数的大小比较
- 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 使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数的读法和写法
- 熟练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理解十位数、个位数、百位数的概念
3. 数字排列
- 根据给定的规则,将一组数字进行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序
4. 数的组成和拆分
- 理解一个数字可以由几个数字组合而成的概念
- 掌握将一个数字拆分成几个数字的方法
5. 十位数的加法
- 进一法:在十位数的加法运算中,当个位数的和超过10时,十位数需要进一
- 练十位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口算能力
6. 与百位数相同的加法
- 理解与百位数相同的加法运算规则
- 练与百位数相同的加法运算,巩固掌握这个规则
7. 大于100的数
- 理解大于100的数的概念
- 练将大于100的数进行读写和数轴表示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汇总,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写、数的排列与拆分、十位数的加法、与百位数相同的加法以及大于100的数的概念等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1.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2.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 像个、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4. 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都是(数位)。
5.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 计算器上ON/C是(开关及清除屏键),AC是(清除键)。
7. 算盘上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8. 测量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作单位。
9.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 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可以量长度。
1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1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4.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把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做(10),五份表示(50)。
15.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16.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17.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18. 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1周角=2平角=4直角19.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五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0.末尾有0的数相乘,可以把因数0前面的数先相乘,再添上两个因数末尾的0。
部编本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认识数- 掌握1-5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 能够快速准确地写出1-100内的数表。
- 掌握数的分类和数码的概念。
- 通过游戏和故事情境练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 理解加减法符号的意义。
- 掌握1-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和列竖式的方法。
- 掌握一些简单的进位和退位方法。
-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 练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整十整百- 掌握整十和整百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乘法口诀表中的前四口诀。
- 对于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进行头脑计算。
-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前面所学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第四单元:图形认识- 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掌握一些简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分拆。
- 运用图形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除法运算- 理解除法及其符号的意义。
- 掌握1-100以内两数相除的口诀表中的除法口诀,并能用竖式解决整十数除一位数的问题。
- 掌握一些“整除”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时间和长短- 能够区分并表示时、分、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读法和表达方法,如几点几分、早上、下午等。
- 掌握一些常见事件所需要的时间计算方法。
-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短比较和测量。
第七单元:金钱- 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其符号。
-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和乘除法。
-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购物和找零问题的计算。
第八单元:二位数加减法-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列竖式方法。
- 掌握涉及两位数加减法的进位退位方法。
- 理解两位数加减法和一位数加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与练- 每单元结束后都有相应的练和巩固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整本书末尾还有一套全册综合复习题,检测学生对于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数的初步1.1 数字与数词-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基本数字1-9和对应的数词,并能正确书写。
- 教学重点:数字与数词的对应关系,数字的书写。
- 教学方法:游戏形式、故事情境引入。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玩数字对拍游戏,锻炼数字的认知能力。
2. 给学生展示数字卡片,学生按照数字的顺序读出对应的数词。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9。
4. 同学间互相竞赛,看谁能最快书写出数字。
- 小结:通过游戏引导和互动竞赛,让学生快速认识基本数字1-9和数词,并提高他们的数字书写能力。
1.2 掌握数量的概念-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概念,通过实物计数和图形计数进行数量的比较。
- 教学重点:数量概念的理解,实物计数和图形计数的比较。
-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图形对比、举例说明。
-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一盒饼干,让学生估算其中的数量,并与实际数量进行对比。
2. 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判断哪个图形的数量更多,并使用数词进行表达。
3.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按照数量由少到多进行排序。
4. 学生自由选择几个实物进行计数,并与同学分享结果。
- 小结: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对比,让学生掌握数量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数量的比较和排序。
第二单元:整数的认识2.1 正数和零-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零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正数和零。
- 教学重点:正数和零的区别,正数和零的读写和比较。
- 教学方法:故事情境引入、数词朗读、图形比较。
-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正数和零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正数和零的数词,加深记忆。
3. 学生观察图形,判断其中是正数还是零,并进行比较。
4. 学生完成练册上的正数和零的读写和比较题目。
- 小结: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和图形比较,让学生理解正数和零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
2.2 负数-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负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负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的概念和运算:加减乘除、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简便计算方法、估算等。
2.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等)。
3. 量与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计量单位及换算。
4. 数据分析:图表的制作(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方法、概率初步。
5. 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算式设计、数学推理、数学故事等。
6. 数学思想: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分类与归纳、抽象与建模、推理与证明等。
7. 数学应用:生活中的数学、科学中的数学、社会科学中的数学等。
这些必考点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四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1.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2080¦0780¦6003 读作:二千零八十亿¦零七百八十万¦六千零三2.亿以上数的写法:(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找到亿位,去掉末尾的8个0,再加上一个“亿〞字。
例:982¦0000¦0000=982亿“亿〞作单位的数:要将“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人,然后再加上“亿〞字。
例:5¦3220¦7500≈5亿 7¦5329¦3850≈8亿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创造了算盘。
17世纪初,英国人创造了计算尺。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创造了机械计算器。
20世纪,出现了电子计算器。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算盘各局部的名称】算盘的主要作用是计算和计数。
算盘的每一个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要先选定一个档作为个位,然后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拨数时,要把珠子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如上图:算盘计数表示的是960。
根据计算的需要,有的算盘没有顶珠和底珠,如下列图:3.计算器的认识:【活动课】?1亿有多大??活动:实验1亿粒米大约有多少?(2000千克) 1亿张纸大约有多厚?(10000米)▲实验过程中,适宜方法的采用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位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具体内容重点知识公顷和平方千米1.公顷: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ha)作单位。
部编数学四年级上册各课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第一课:数到一百- 数的读法和书写- 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的顺序- 数的进位和退位第二课:加法口诀和加法- 加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进位的加法计算-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三课:减法口诀和减法- 减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两位数的减法计算- 退位的减法计算- 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四课:数的认识- 数的分类和性质- 数的顺序比较- 数的进位和退位- 数的应用问题第五课:两位数的认识- 两位数的读法和书写- 两位数的拆分和组合-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课: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进位的加法计算- 两位数的减法计算- 退位的减法计算第七课: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计算- 进位和退位的运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结合律- 混合运算的应用问题第八课:三位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读法和书写- 三位数的拆分和组合-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九课: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位数的加法计算- 进位的加法计算- 三位数的减法计算- 退位的减法计算第十课: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计算- 进位和退位的运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结合律- 混合运算的应用问题第十一课:乘法口诀和乘法-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十二课:两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 退位的乘法计算- 两位数的乘法表- 乘法的应用问题以上为部编数学四年级上册各课的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最新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篇)第一篇:整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整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运用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整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整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2. 举例说明整数的实际运用;3.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
教学评价:1. 课堂秩序评价:教师提问的学生回答情况;2. 练题评价:学生在加减运算练中的表现;3.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第二篇:小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小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小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小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小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举例说明小数的实际运用;2.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3. 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1. 学生练题的正确率评价;2. 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评价;3. 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评价。
第三篇:分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分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分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分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分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2. 举例说明分数的实际运用;3.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
教学评价:1. 学生练题的正确率评价;2.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评价;3. 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评价。
...(依此类推,给出后续的篇目安排)。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知识点近似数知识点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典型练习题一、填空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3、3465的位是( )位,是( )位数。
“6”在( )位上,表示( )。
“3”在( )位上,表示( )。
4、100里面有( )十,一千里面有( )百,10个一是( )。
5、的四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 ),差是( )。
由( )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 )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位上是几就读( )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 )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 2956的近似数是:3120的近似数是: 2802的近似数是:1004的近似数是: 5023的近似数是:数学学习方法技巧01、加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习计算能力要过关。
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建议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0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好时间,及时养成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具体包括:1.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课前预习,了解所要讲的知识点,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会更好。
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完全掌握住的,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2)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3)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4)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5)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7)第七单元统计 (8)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8)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
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如:450000=45万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如:200000000=2亿(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计算工具的认识: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二、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带合适的单位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
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是15230(平方千米)。
河南省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
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64(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1、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量出长度,如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叉的越开,角越大。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对角的一条边9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再看另一边。
”9、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10、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
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但不可以把角放大。
1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和是180º。
12、用三角板可以拼出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的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7、估算(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
(一贴,二靠,三移,四画)3、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一对,二移,三画)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行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平行四边形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对角)度数相等,相邻的角(邻角)度数和是180度,四个角的度数和是360度。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同一底上的高长度都相等。
(2)梯形①在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其中短的叫上底,长的叫下底)。
不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腰。
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②梯形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长度都相等。
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
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8、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0、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11、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2、梯形的各部分名称13、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两个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14、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
15、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完全相等,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补充知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2)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四舍商大舍去1,五入商小加上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商是两位数。
5、商的变化规律(一),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就乘上底 下底 高 高 底腰 腰(或除以)同一个数。
6、商的变化规律(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反而除以(或乘)同一个数。
7、商的变化规律(三),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不变。
8、解决问题:①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9、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第七单元统计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直观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