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薄膜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双极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双极膜是一种重要的薄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双极膜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市场趋势进行展望。
双极膜的定义和特点双极膜,也称为双层膜,是由两层聚合物膜组成的薄膜材料。
其主要特点包括高透明度、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高机械强度和较低的透气性。
双极膜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
双极膜市场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双极膜市场自2015年以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双极膜市场规模已超过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 应用领域分析2.1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双极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双极膜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和高透明度。
随着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双极膜市场的增长。
2.2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对材料的要求更高。
双极膜作为固态电池隔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2.3 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性能电能储存设备,具有快速充放电、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特点。
双极膜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双极膜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厂商包括ABC公司、XYZ有限公司等。
这些厂商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拓展销售渠道等手段竞争市场份额。
4. 市场机遇和挑战4.1 机遇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双极膜市场前景广阔。
太阳能电池和固态电池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将带来巨大机遇。
4.2 挑战双极膜市场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材料研发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如何保持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未来市场趋势展望未来双极膜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以下是未来市场趋势的一些展望:1.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双极膜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这将带动市场的持续增长。
中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一、薄膜电容器产业概述1、薄膜电容器的定义及分类薄膜电容器又称塑料薄膜电容,其以塑料薄膜为电介质。
薄膜电容因无极性、高耐压、高耐温等特点,在滤波、交直流转换、直流支撑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随着新能源的兴起,下游市场广阔,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基膜为薄膜电容最重要的原材料,根据塑料薄膜种类不同又被分别称为聚酯(PET)电容、聚丙烯(PP)电容、聚苯硫醚(PPS)电容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电容等,常用的是PET电容和PP电容。
不同介质材料的薄膜电容器特性2、薄膜电容器的生产工艺流程薄膜电容器的制造工艺分为传统工艺与金属化膜工艺。
传统工艺是将金属箔作为电极,将其与基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构造为电容器。
金属化膜工艺是将铝或锌材蒸镀到基膜表面产生一层金属膜作为电极,后续类似传统卷绕等工艺制成电容器。
目前主流制造工艺是将金属化膜卷绕成薄膜电容,基膜与蒸镀技术成为影响薄膜电容质量与性能的关键要素。
薄膜电容器生产工艺流程二、薄膜电容器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薄膜电容器属于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一员,国家高度重视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信息技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全力布局的竞争高地,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下,薄膜电容器产业将得到稳定安全的发展。
薄膜电容器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三、薄膜电容器行业产业链1、薄膜电容器行业产业链示意图薄膜电容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膜(以聚丙烯膜PP、聚酯膜PET为主)、金属箔、外包装树脂、有色金属、引线及引片等。
PP薄膜生产企业采购聚丙烯树脂后生产出基膜产品,再通过镀膜设备将基膜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镀层形成金属化膜。
中国聚酯(PET)薄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概述1、定义及分类聚酯(PET)薄膜是以聚酯切片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配方,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拉伸制成的薄膜。
由于其透明性好、有光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保香性、适中的防潮性,且机械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医疗卫生、包装材料、电子电器、新能源等行业。
聚酯薄膜根据膜厚度的不同分为超薄型膜、薄型膜、中型膜、厚型膜;根据拉伸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
2、工艺流程聚酯薄膜生产主要需要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拉伸及切片等步骤,最终生产出聚酯薄膜成品。
二、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聚酯薄膜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直接原材料为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最上游原料均为原油;中游为聚酯薄膜行业,主要产品为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和双向拉伸聚脂薄膜(BOPET);下游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工电气、电子电器、影像胶片、新能源等领域。
2、上游端分析聚酯薄膜是由聚酯(PET)加工生产而成,而PTA是PET最主要直接原材料,几乎所有的PTA材料都会用于生产PET,所以PAT的供应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聚酯薄膜行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15年里,我国PTA产业发展迅速,新的或扩大的PTA生产设施每年都投入生产。
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PTA产量达4559.5万吨,同比增长1.7%。
3、下游端分析包装行业是聚酯薄膜最大的应用领域,例如食品饮料包装、医药包装等。
随着我国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加之近年来快递行业兴起带来的包装需求的增长,使得我国包装行业对聚酯薄膜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达12041.81亿元,同比增长16.4%。
三、行业现状1、市场规模随着近年来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聚酯薄膜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受近年来包装以及生产应用等领域广泛使用的驱动,行业需求不断增长,加上行业利润率远高于其他聚酯类品种,使得行业近几年整体呈现高开工、高利润的特点,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3年薄膜太阳电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
作为其中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技术备受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而薄膜太阳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市场情况1. 全球市场据市场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统计,全球薄膜太阳电池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五年内以8.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87.8亿美元。
而且,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下降,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2. 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是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业最大的生产国,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薄膜太阳电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CW Research的数据,2017年中国薄膜太阳电池市场占比已达全球的36.9%。
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加强,中国薄膜太阳电池市场的规模将会继续增加。
如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针对在微型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对新能源电池生产厂家认证、商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给予一定量的薄膜太阳电池补贴。
二、技术进步1. 高效率相对于传统多晶硅太阳电池,目前市场上的薄膜太阳电池更具有灵活性、轻薄、易于安装等优势。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薄膜太阳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也在逐渐提高。
如目前市场上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了12.6%。
2. 薄膜材料同时,因为薄膜太阳电池所使用的薄膜材料的成本和能耗都比传统多晶硅太阳电池低,所以薄膜太阳电池也更具有竞争力。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薄膜材料主要有铜铟镓硫(CIGS)、钙钛矿、有机物料等。
三、市场前景1.行业整合由于供应商的增加和价格竞争,薄膜太阳电池的竞争很激烈。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行业整合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如2019年某国际公司收购了某薄膜太阳电池生产商,进一步加强了其在该领域的市场地位。
2. 政策支持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中国薄膜电池产业发展现状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中国薄膜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在金融危机之前,高昂的多晶硅价格制约了光伏产品的应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对低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寄予厚望,认为它将是晶体硅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场危机冲击得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因此业内又有了“薄膜电池优势不在”的论断.“这些年薄膜电池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一直处于一种非主流位置,主要原因就是效率不高.在发现衰减效应后,当时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变成了一种弱光电池,用于手机、表、计算器等小物品上.我国引进了该技术后发展迅速,挤垮了很多国外企业,现在世界绝大多数的太阳能薄膜弱光电池都在中国生产.”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文静博士向笔者讲道.在今年五月份上海的一次会议上,无锡尚德CEO施正荣提出了他的观点:“薄膜太阳能绝对是泡沫,要分析都是谁在炒薄膜概念这里面有行业领袖和行业专家吗我自己搞薄膜搞了一辈子,还没有发现一种技术可以让转化率高于7%,何况现在硅原料价格下降这么快,薄膜太阳能并不具备什么竞争力.”不过,笔者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推出全球最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新奥光伏表示,“这不是说超过10%转换率就更有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在不同应用领域谁更有优势的问题.薄膜和晶体硅的应用领域有差异,晶体硅的转换效率高,使用面积小,用在屋顶非常有优势.但从客户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系统电价,例如建大规模电站的话,薄膜电池就更有优势,因为面积大,系统电价就低.此外,做光电建筑一体化的话,薄膜电池也更有优势.”强生光电也认为“不能以转换率论英雄,价格才是核心.以目前建设1兆瓦光伏电站为例,晶硅组件的电站造价在2800-3000万元,非晶薄膜组件的电站造价只需1500万元.三年中,可使非晶薄膜电站造价降至1000万元人民币,而且非晶薄膜电站年发电量比晶硅电站高出10-15%,每度电的发电成本仅为晶硅的40-45%.”在光伏业内,硅基太阳电池与薄膜电池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的21世纪,低价且有极大工艺改良性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所以,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在“中国百万屋顶”、“金太阳工程”政策指引下,薄膜电池将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薄膜电池大规模商用的前提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虽然薄膜电池的技术在几十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截至目前,没有一家薄膜太阳能电池公司宣布,转换效率超过10%,一般在6%左右,浙江正泰号称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9%,这在行业内已经属于最高.即便如此也只是硅基电池的一半.不过,由于耗电省、造价低,成本优势显现,薄膜电池开始受到青睐.一些多晶硅电池企业,也开始大手笔地引进薄膜电池生产线.更多的企业,直接开始制造薄膜电池,如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投资12亿元,从国外引进了兆瓦的薄膜电池生产线,在今年8月28日已经开始量产.总部位于上海的强生光电,也在江苏南通、苏州等地开建薄膜电池示范区.但是,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薄膜电池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显示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国在各种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潜力.“十五”期间,“973计划”和“863计划”中分别把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和铜铟镓硒太阳电池作为重大项目进行了立项和研究,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进行了立项.在“863”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四川大学和南开大学正在分别进行300千瓦碲化镉太阳电池和铜铟硒太阳电池的中试生产线研发;在“97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和南开大学正在分别进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新型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研究工作.“现在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包括三种,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和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我国的很多企业和国外的EPV SOLAR、日本的Kenaka、夏普等都生产此种电池.碲化镉CdTe电池的主要生产企业是美国的Fisrt solar,由于其中的镉元素有毒,该企业承诺回收所有废弃电池.CIGS电池由于所含元素多使其生产稳定性难以把握,重复性较差使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比较困难.所以尽管BP、壳牌公司等已将其光电转换率大幅提高,但产能扩展有限,现在只有少量企业在进行大规模量产” 王文静介绍说.国内薄膜电池企业概述目前国内共有约三十家左右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在建或拟定项目不算在内,其中引进设备的有8-9家,共引进美国、欧洲、日本生产线约10条.这些引进生产线每条产能在40兆瓦左右,平均引进价格1亿美元,最高的一条生产线已花了12亿.另外20多家小型非晶薄膜工厂,规模小、产能低,有的只有一条兆瓦或5兆瓦生产线,设备为仿造80年代美国的早期设备,技术含量低,产品转换率在5%以下,且产品尺寸只有平方米,这些工厂产品大部分以配套园林灯具所需的小电池板为主.现挑选一些重要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作简要概述.1、保定天威: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是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子公司.天威薄膜核心技术团队包括微晶硅电池P-I-N结构及N-I-P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世界记录保持者麦耀华博士和黄跃龙博士,两位曾就职于欧洲着名的Jülich研究所,该技术涉及生产叠层电池必需的核心工艺技术.公司投资的第一条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设备全部采购自瑞士欧瑞康已于今年8月进入量产,预计稳定转换效率%以上,后续投资4条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技术生产线于2010年投产,届时稳定转换效率接近10%,规模将达到285MW.9月初,天威薄膜与泰国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东南亚薄膜市场独家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泰国绿色能源公司将天威薄膜作为其在东南亚薄膜光伏市场长期优选的中国薄膜太阳能组件供应商,为其太阳能发电厂项目合作服务,保证在2009~2011年的三年合作期间,向天威薄膜采购不低于70MW的薄膜电池.2、新奥光伏: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成立于2008年4月,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硅基薄膜电池生产线,一期产能60MW,未来规模将达500MW.在今年SNEC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新奥光伏正式展出中国首块超大型㎡、转换效率达到8%的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透光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并举行了产品揭幕仪式.同样在这次会议上,新奥光伏总经理万克家作了题为㎡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在新奥光伏生产进程的报告.新奥光伏能源引进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年产能60MW薄膜电池生产线,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的五个月内如期实现了产品下线目标.3、深圳拓日:拓日新能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出口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中唯一的薄膜电池项目——“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在国内首次利用自主研发设备生产的非晶硅电池稳定效率达到5%以上;公司研发的“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公司公告称将在2013年8月底前,拟投资30亿元建设拓日新能乐山光伏产业园,目前共建有40MW的薄膜电池生产线.4、深圳创益:深圳创益科技创建于1993年,于去年底获得英特尔2000万美元的注资.据其创益公司网站上介绍,创益科技的产品除了主要采用导电玻璃和硅化气沉淀的技术来生产强光、弱光非晶硅薄膜电池外,还提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电系统、太阳能路灯解决方案、太阳能增氧机以及太阳能电站解决方案.1993年起家做太阳能电池的创益科技,最初给手表、计算器等做太阳能电池.不过,据投资方介绍,目前创益科技已经转向建筑外墙的大面积薄膜电池.5、浙江正泰: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最初的投资是3000万美元.截至目前在薄膜电池项目上的累计投资已近20亿元,试投产的20兆瓦生产线,是国内首条非晶/微晶薄膜电池生产线.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师从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博士研究生曾在美国太阳能行业从事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而技术正是杨立友的优势,曾以他为主发明的纳米硅隧道结技术,是BP Solar公司多结非晶硅电池生产线是1997年建成的世界第一条10兆瓦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之一,从而使正泰大面积薄膜电池组件的稳定效率首次达到9%.设备采用自欧瑞康.杨立友曾说过,正泰产品量产后,成本可以保持在元/W左右.在今年上半年,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与赛伯乐成长基金及上海联合投资举行签约仪式,成功募集到5000万美元的PE私募股权投资,预计到明年,正泰薄膜电池产能将达到240MW.6、福建均石能源:提起国内薄膜电池厂家,不能不提福建均石能源,在今年5月中国国电集团进军青海,建设大规模并网发电项目的幕后推手就是均石能源.但是,均石能源又太过神秘,在笔者想方设法采访企业的时候,都被告知“公司内部有规定,回避所有媒体”.而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发现,这家美商独资的外资企业除了广发招聘信息外,没有进一步公开的企业信息.青海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骆玉林在一次会议上透露,钧石能源是第一个深入青海,激发当地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产业的推动者.事实上,在发动青海攻势之前,钧石能源还在北京力克京东方,拿下了总投资额亿元的北京首个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钧石能源在2007年从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获得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技术,该技术由南开大学光电子所耿新华、赵颖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完成.并获IDGVC等近1亿美元首轮风险投资.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正式在泉州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但事实上,其法人代表林朝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开始涉足太阳能应用产品领域.其更早成立的泉州鲤城金太阳灯饰有限公司,系国内知名太阳能灯具生产商,产品远销世界各国.有知情人士透露,钧石能源是林朝晖涉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后,重新注册的新公司.资料显示,钧石能源在泉州的项目,主要是建设26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30兆瓦.而钧石的目标,是“力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企业之一”.7、天津津能:2008年津能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已达25MW,计划于三年内实现120MW的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规模.产品主要采用采用单室大容量、双结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制造技术.津能主要产品为:玻璃衬底薄膜电池组件、柔性薄膜电池此为2007年与美国联合太阳能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年产25兆瓦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8、南通强生光电:强生光电隶属于江苏南通强生轻工集团,2008年强生光电上马了第一条生产线,创造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产出比和批量投产时间四项全国第一,紧接着又快马加鞭,上了3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30兆瓦.强生光电目前正与美国着名真空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共享生产实践和一手数据,不断地对设备进行深度研发和及时升级.从目前整条生产线的设备投入方面来看,为尽快实现薄膜电池装备的国产化,强生光电也已与美国公司在苏州吴江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薄膜电池三大核心装备,即PECVD反应炉、真空溅射生产线和TCO导电玻璃生产线.在上海松江建立了输送线、叠合机、清洗机、磨边机等其他配套机械的生产工厂.通过在中国制造非晶薄膜全套生产设备,强生光电生产线的投入仅为那些全套引进设备的生产厂家的20%,并争取将这个数字控制在10%-15%之间,也就意味着35兆瓦整线投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产品折旧费控制在每瓦美元左右.而且正在计划自已制造TCO设备、自行生产TCO玻璃,这样可使原料成本降低40%以上.强生光电有望在2010年底产能达到500兆瓦,成为中国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强生光电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9、蚌埠普乐新能源:2006年4月,半导体行业出身的孙嵩泉博士和合作伙伴陈良范博士,从美国硅谷来到蚌埠经济开发区,创办了专门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1年后,普乐的第一条6MW非晶硅电池生产线顺利投产.普乐新能源由美国普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亚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目前普乐新能源年产25兆瓦生产线全面投入生产,年产75兆瓦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今年底完工.公司目标为2010年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100兆瓦,到2012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兆瓦.10、苏州百世德:2008年2月,江苏百世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破土动工,该公司由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自己和家族成员共同投资,与赛维并无投资控股关系.彭小峰夫人亲自坐镇百世德,担任法人代表,并从美国、台湾地区高薪聘请了大批半导体专家,华虹NEC前总裁方朋担任CEO.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分阶段达到总产能为1G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产能,通过与全球顶尖太阳能设备供应商Applied Materials以及其他主要设备供应商的紧密合作,百世德将应用成熟的微晶硅薄模技术生产面积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起初将达到%的稳定转换率,随后将不断提高至10-12%.目前公司一期130兆瓦薄膜电池生产线或将于年底试生产,另外,于今年6月中旬,由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组建的“联合体”以元/度的价格中标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11、无锡尚德:2007年12月28日,占地近200亩,投资总额3亿美元,首期建设第一条60兆瓦硅薄膜电池生产线的尚德上海硅薄膜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区的三鲁河畔举行开工仪式.历时近两年的工程,于今年7月初,尚德上海工厂第一片平米薄膜太阳能组件终于成功下线.公司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400MW的生产能力,设备主要采购自美国应用材料.12、河南阿格斯: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25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于2008年11月破土动工,今年8月中旬正式投产.阿格斯新能源总设计规模500MW,用地318亩,一期仅设备投资就达7300万元人民币.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赵一辉是河南新郑人,获得美国亚产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因在光电材料制备和特性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国际IEEE国际电器与电子工程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协会的终身会员.回国创业前任美国阿格斯太阳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现状与晶体硅电池生产相比,薄膜电池生产制造广泛使用真空镀膜等技术,更似半导体行业,因此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良率,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由于薄膜电池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并未形成通用技术和通用设备,目前提供大尺寸薄膜电池设备交钥匙工程的主要是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AMAT、瑞士的Oerlikon以及日本的ULVAC等几家.设备折旧是薄膜电池的主要成本之一,根据目前市场报价,同容量薄膜电池生产线的价格是晶硅的6-10倍,而在主要原材料供应方面,目前均为国际巨头垄断,价格高且无保障.另外,在采访中了解到,薄膜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玻璃导电玻璃及其他玻璃、EVA、靶材以及气体.薄膜电池对导电玻璃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厂商实力较弱,市场主要由日本NSG和美国AFG瓜分.随着国内薄膜产量的爆发,很有可能出现供应紧张的格局.靶材目前的国内供应仍被国际大厂把持,德国贺利氏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另外,国内目前没有企业生产硅烷,而主要国际大厂扩产有限,加之LCD 等需求量居高不下,硅烷供应仍偏紧张,价格维持高位并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由于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是一体的,制造设备必须在研究材料和工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制造商的研究投入要求回报,从而导致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昂贵,其生产设备的价格比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贵3倍以上,以25MWp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为例,设备投资额7000万~9000万美元,其设备费用约占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的20%~30%.自2004年以来,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为改变其转换率较低的缺点,一些大型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薄膜电池行业的大量工艺涉及真空镀膜技术,镀膜技术水平、沉积速率直接影响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间接影响到赢利能力.目前在国内能提供完整生产线的生产型企业有东莞宏威数码、上海曙海太阳能、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北方微电子、沈阳科学仪器、苏州思博露等企业则能提供覆膜沉积设备;北京德雷射科、深圳大族激光、武汉三工、珠海粤茂等企业能提供激光划线、刻蚀等设备.另外,苏州德龙激光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面向大幅面30MW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激光刻蚀设备以及激光去边设备,成为国内第一家向大幅面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提供激光加工设备的公司.至今为止已成功交付使用6台刻蚀设备.而像强生光电、普乐新能源等企业则自已研发相关设备供自己使用.宏威集团创立于2000年,为一家致力提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全球性供应商,总部设在香港.宏威集团于发展初期进军光盘生产设备行业,并在空白光碟设备市场不断发展强大.宏威在自动化系统和工艺工程上,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其薄膜和真空镀膜等核心技术,将集团业务扩展至光伏等产业,能自主研发生产大面积、高产能、全自动非晶硅薄膜整套生产系统的企业,在河南安阳参与投资的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已于9月初成功试产第一片非晶硅薄膜电池.在今年的SNEC第三届太阳能光伏会议现场,上海曙海太阳能有限公司CTO奚建平作了题为双星-300030MW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生产线的报告,把曙海太阳能薄膜设备推到了产业前台.标志着我国在光伏产业高端半导体薄膜核心设备与工艺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仿制与改进等阶段以后,已经开始进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该设备采用非晶硅薄膜单结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光电转换效率≥6%,生产成本在元/W.其核心设备:新一代等离子强化型化学气相沉积PECVD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多基板-致密沉积类别的设备家族中,解决了射频不稳定和高温操作等弊端,占据了光伏设备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到2013年实现设备销售总额600MW.北京北仪创新公司是拥有50余年真空镀膜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丰富经验的专业企业.同时也是最早与多所科研院校合作,成功进行多项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试验设备制造的企业.公司通过对“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的大面积磁控溅射”和“多片化学气相沉积PECVD”两项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研究,2006年率先自主研发出我国首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套技术和设备,是国内唯一实现销售收入的设备制造厂家,目前已为3家用户提供了总计20MW的成套生产线设备.北仪创新公司生产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覆盖整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所需的设备及工艺,从采购的TCO透明导电膜玻璃一直到封装完好的非晶硅电池,整个项目为交钥匙工程.整条生产线主要包括:玻璃磨边、玻璃清洗、玻璃钻孔、预热炉、冷却炉、老化炉、PECVD设备、PVD设备、激光刻膜设备、封装层压设备、电池I-V检测设备等.“当前,薄膜电池项目基本还是以设备供应商提供完整的生产线及技术为主,投入的固定成本还是居高不下.但是当工艺成熟,不久的将来,薄膜电池组件企业在购买设备时将有更多的选择,用户可以购买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来配置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这种生产线可以为其公司的电池品牌高度定制,不再受生产线的约束.”生产非晶硅薄膜光伏激光刻蚀设备的珠海粤茂激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章曙东工程师向笔者说道.后记:随着美国First Solar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个2G瓦2000兆瓦的大型发电厂后,国内的光伏薄膜电池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外,也First Solar有意在中国拓展供应链,以满足薄膜电池组件的生产和回收利用,这也意味着,该企业将可能通过在中国本地建设一个生产电池的基地,以便将电池就近提供给当地电厂使用.。
2023年TPU薄膜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薄膜是一种非常薄的材料,其厚度通常在0.01毫米到0.1毫米之间。
它们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行业,包括电子、光电子、医疗、包装和能源等。
其中,TPU薄膜是一种使用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制造的薄膜产品。
TPU薄膜具有优良的柔韧性、耐冲击性和耐磨损性,因此在许多应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TPU薄膜市场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电子、光电子和包装行业。
随着消费电子和光电子产品的普及,对TPU薄膜的需求也在增加。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的触摸屏,以及LED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产品都需要使用TPU薄膜。
此外,随着包装行业对功能性和环保性材料的需求增加,TPU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也有所扩展。
另外,TPU薄膜市场的增长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TPU薄膜供应商,这使得市场变得非常竞争。
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来吸引客户,提高市场份额。
其次,原材料成本的变化也会对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为TPU薄膜的制造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TPU薄膜的成本和价格,从而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未来,TPU薄膜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一方面,随着电子和光电子产品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对TPU薄膜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特别是对于柔性显示屏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应用,TPU薄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随着包装行业对功能性和环保性材料的需求增加,TPU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也有望进一步扩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供应商还需通过技术创新来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结起来,TPU薄膜行业市场的现状是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电子、光电子和包装行业。
未来,随着电子和光电子产品的发展以及包装行业对功能性和环保性材料的需求增加,TPU薄膜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供应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来增强竞争力,以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中国电池业发展现状
中国电池业发展现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情况概述:
1. 生产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电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左右。
中国拥有大量的电池制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等知名企业。
近年来,中国电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
2. 技术创新:中国电池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锂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发创新,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也在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上进行了研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3. 市场需求:中国电池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
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刺激了电池行业的增长。
此外,电子消费品和通信设备等领域对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4. 国际竞争力:中国电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电池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和技术创新等方式,获得了一些国际知名客户的合作机会,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出口增长。
5. 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电池行业面临环境污染问题。
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对电池行业加强了环境管理和监管,并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电池业发展迅速,面临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电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将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023年导电薄膜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导电薄膜行业是指一种集合了导电性和薄型化特点的材料,具有在电子设备、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特点。
目前,导电薄膜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电子设备和光电子器件的不断普及和更新换代,导电薄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导电薄膜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内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达到数十亿美元。
2.应用领域广泛: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光电子器件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太阳能电池板、LED照明、触摸屏等新兴光电子器件。
特别是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显示技术的兴起,对导电薄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导电薄膜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目前,常用的导电薄膜材料有氧化锡、氧化铟锡、导电聚合物等,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和透光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柔性导电薄膜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导电薄膜能够适应曲面表面和柔性基板的需求。
4.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在全球导电薄膜市场中,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目前,国内导电薄膜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如创维、TCL、BOE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推动了国内导电薄膜行业的发展。
5.环保意识提升:在导电薄膜行业中,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传统的导电薄膜材料中存在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锡在导电薄膜中的使用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绿色环保的导电薄膜材料研发成为行业的一个热点,例如可再生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的研究有望推动导电薄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面临的挑战:导电薄膜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高端导电薄膜材料进口依赖性较高,国内企业需要提高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其次,导电薄膜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如薄膜的制备技术和导电粒子的均匀分散技术等。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也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024年金属化薄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金属化薄膜是一种常用于电子、光学和太阳能行业的薄膜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金属化薄膜市场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介绍金属化薄膜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市场的发展现状。
金属化薄膜的定义金属化薄膜是将金属精细地沉积在基底材料表面的一种薄膜形式。
通常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或电镀等技术实现。
金属化薄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光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因此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化薄膜的应用领域1. 电子行业金属化薄膜在电子行业中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和光电元件等领域。
金属化薄膜作为电子器件的导线、散热材料和反射层,具备低电阻、高导电性和优异的热导率,能够提升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光学行业金属化薄膜在光学行业中主要用于制造镜片、光学滤波器和反射镜等光学元件。
金属化薄膜具有优秀的反射和折射特性,能够实现光的精确控制和传导,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光学传感器和成像设备等领域。
3. 太阳能行业金属化薄膜在太阳能行业中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
金属化薄膜可以提供太阳能电池板所需的导电性和反射特性,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效率和转换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太阳能市场持续增长,对金属化薄膜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金属化薄膜市场的发展现状金属化薄膜市场目前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金属化薄膜市场的一些主要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电子、光学和太阳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金属化薄膜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内,金属化薄膜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2.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金属化薄膜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目前,一些新型的金属化薄膜制备技术如磁控溅射、蒸发等不断涌现,提高了金属化薄膜的制备效率和性能,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金属化薄膜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国内外众多企业进入市场,加大了市场竞争力度。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来提高竞争优势。
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作为一种新生代的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新型光伏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得到不断的研究与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综述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中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里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电池;纳米晶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晶薄膜太阳电池、基薄膜太阳电池及有机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薄膜太阳电池;硅基薄膜;多元化合物薄膜;纳米晶薄膜;有机薄膜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清洁可再生新能源。
作为地球无限可再生的无污染能源。
太阳能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以商品化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但受材料纯度和制备工艺限制,成本高,很难再提高转化效率或降低成本。
薄膜太阳能电池只需几um的厚度就能实现光电转换,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光子循环的理想材料[1]。
本文综述了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生产现状,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在目前多晶硅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厂商纷纷转而寻求技术创新,而近期薄膜技术领域的突破使其成为太阳能电池产业新的热点。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效率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体效率为14%-17%(amo),而柔性基体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约1000平方厘米)的效率为10-12%,还存在一定差距。
(2)稳定性差其不稳定性集中体现在其能量转换效率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直到数百或数千小时后才稳定。
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3)相同的输出电量所需太阳能电池面积增加与晶体硅电池相比,每瓦的电池面积会增加约一倍,在安装空间和光照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限制了它的应用。
薄膜技术的进步给厂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也正是看到2007年first solar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出色表现,各厂商纷纷投产进军薄膜领域。
2024年BOPET薄膜市场发展现状概述BOPET(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是一种高性能塑料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由于其良好的机械强度、高透明度、优异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BOPET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电子和电气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BOPET薄膜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全球BOPET薄膜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9年,全球BOPET薄膜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以X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亚太地区是全球BOPET薄膜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量的XX%。
应用领域包装行业BOPET薄膜在包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高透明度和良好的密封性,BOPET薄膜被用于制作食品、药品、日用品和工业品的包装材料。
此外,BOPET薄膜还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耐撕裂性,能够保护包装物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印刷行业BOPET薄膜在印刷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光滑的表面和良好的平整度,BOPET薄膜可以用于高质量的印刷工艺,如胶印和柔性版印刷。
BOPET薄膜还可以通过特殊的处理方式增加其耐磨性和耐候性,适用于户外广告和标牌等应用。
电子和电气行业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和高温稳定性,BOPET薄膜在电子和电气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OPET薄膜可以用于制作电容器、绝缘垫片、电机绝缘材料等电子元器件,同时也可以作为电池隔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板等应用。
市场驱动因素消费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包装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同时,电子和电气产品的普及也推动了对BOPET薄膜的需求。
这些因素对BOPET薄膜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BOPET薄膜市场的发展还得益于技术创新。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新材料的研发,BOPET薄膜的性能不断提高,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
此外,新的涂层和复合技术也为BOPET薄膜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3年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是一种电能存储和释放装置,可在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是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的主要市场,其中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和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增加,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垄断,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松下、希捷科技、TDK等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渗透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
目前,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因此,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此外,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的成本也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减少成本、提高性能和降低价格是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电池技术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兴的电池技术,将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因此,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行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薄膜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之前,高昂的多晶硅价格制约了光伏产品的应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对低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寄予厚望,认为它将是晶体硅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这场危机冲击得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因此业内又有了“薄膜电池优势不在”的论断。
“这些年薄膜电池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一直处于一种非主流位置,主要原因就是效率不高。
在发现衰减效应后,当时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变成了一种弱光电池,用于手机、表、计算器等小物品上。
我国引进了该技术后发展迅速,挤垮了很多国外企业,现在世界绝大多数的太阳能薄膜弱光电池都在中国生产。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文静博士向笔者讲道。
在今年五月份上海的一次会议上,无锡尚德CEO施正荣提出了他的观点:“薄膜太阳能绝对是泡沫,要分析都是谁在炒薄膜概念?这里面有行业领袖和行业专家吗?我自己搞薄膜搞了一辈子,还没有发现一种技术可以让转化率高于7%,何况现在硅原料价格下降这么快,薄膜太阳能并不具备什么竞争力。
”不过,笔者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推出全球最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新奥光伏表示,“这不是说超过10%转换率就更有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在不同应用领域谁更有优势的问题。
薄膜和晶体硅的应用领域有差异,晶体硅的转换效率高,使用面积小,用在屋顶非常有优势。
但从客户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系统电价,例如建大规模电站的话,薄膜电池就更有优势,因为面积大,系统电价就低。
此外,做光电建筑一体化的话,薄膜电池也更有优势。
”强生光电也认为“不能以转换率论英雄,价格才是核心。
以目前建设1兆瓦光伏电站为例,晶硅组件的电站造价在2800-3000万元,非晶薄膜组件的电站造价只需1500万元。
三年中,可使非晶薄膜电站造价降至1000万元人民币,而且非晶薄膜电站年发电量比晶硅电站高出10-15%,每度电的发电成本仅为晶硅的40-45%。
”在光伏业内,关于硅基太阳电池与薄膜电池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的21世纪,低价且有极大工艺改良性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所以,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在“中国百万屋顶”、“金太阳工程”政策指引下,薄膜电池将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薄膜电池大规模商用的前提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虽然薄膜电池的技术在几十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截至目前,没有一家薄膜太阳能电池公司宣布,转换效率超过10%,一般在6%左右,浙江正泰号称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9%,这在行业内已经属于最高。
即便如此也只是硅基电池的一半。
不过,由于耗电省、造价低,成本优势显现,薄膜电池开始受到青睐。
一些多晶硅电池企业,也开始大手笔地引进薄膜电池生产线。
更多的企业,直接开始制造薄膜电池,如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投资12亿元,从国外引进了46.5兆瓦的薄膜电池生产线,在今年8月28日已经开始量产。
总部位于上海的强生光电,也在江苏南通、苏州等地开建薄膜电池示范区。
但是,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薄膜电池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显示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国在各种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潜力。
“十五”期间,“973计划”和“863计划”中分别把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和铜铟镓硒太阳电池作为重大项目进行了立项和研究,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进行了立项。
在“863”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四川大学和南开大学正在分别进行300千瓦碲化镉太阳电池和铜铟硒太阳电池的中试生产线研发;在“97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和南开大学正在分别进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新型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研究工作。
“现在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包括三种,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和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我国的很多企业和国外的EPV SOLAR、日本的Kenaka、夏普等都生产此种电池。
碲化镉(CdTe)电池的主要生产企业是美国的Fisrt solar,由于其中的镉元素有毒,该企业承诺回收所有废弃电池。
CIGS电池由于所含元素多使其生产稳定
性难以把握,重复性较差使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比较困难。
所以尽管BP、壳牌公司等已将其光电转换率大幅提高,但产能扩展有限,现在只有少量企业在进行大规模量产” 王文静介绍说。
国内薄膜电池企业概述
目前国内共有约三十家左右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在建或拟定项目不算在内),其中引进设备的有8-9家,共引进美国、欧洲、日本生产线约10条。
这些引进生产线每条产能在40兆瓦左右,平均引进价格1亿美元,最高的一条生产线已花了12亿。
另外20多家小型非晶薄膜工厂,规模小、产能低,有的只有一条2.5兆瓦或5兆瓦生产线,设备为仿造80年代美国的早期设备,技术含量低,产品转换率在5%以下,且产品尺寸只有0.77平方米,这些工厂产品大部分以配套园林灯具所需的小电池板为主。
现挑选一些重要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作简要概述。
1、保定天威: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是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子公司。
天威薄膜核心技术团队包括微晶硅电池P-I-N结构及N-I-P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世界记录保持者麦耀华博士和黄跃龙博士,两位曾就职于欧洲著名的Jülich研究所,该技术涉及生产叠层电池必需的核心工艺技术。
公司投资的第一条46.5MW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设备全部采购自瑞士欧瑞康)已于今年8月进入量产,预计稳定转换效率6.5%以上,后续投资4条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技术生产线于2010年投产,届时稳定转换效率接近10%,规模将达到285MW。
9月初,天威薄膜与泰国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东南亚薄膜市场独家合作协议》。
双方约定,泰国绿色能源公司将天威薄膜作为其在东南亚薄膜光伏市场长期优选的中国薄膜太阳能组件供应商,为其太阳能发电厂项目合作服务,保证在2009~2011年的三年合作期间,向天威薄膜采购不低于70MW的薄膜电池。
2、新奥光伏: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成立于2008年4月,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硅基薄膜电池生产线,一期产能60MW,未来规模将达500MW。
在今年SNEC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新奥光伏正式展出中国首块超大型5.7㎡、转换效率达到8%的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透光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并举行了产品揭幕仪式。
同样在这次会议上,新奥光伏总经理万克家作了题为《5.7㎡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在新奥光伏生产进程》的报告。
新奥光伏能源引进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年产能60MW薄膜电池生产线,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的五个月内如期实现了产品下线目标。
3、深圳拓日:拓日新能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出口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2006年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中唯一的薄膜电池项目——“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在国内首次利用自主研发设备生产的非晶硅电池稳定效率达到5%以上;公司研发的“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
公司公告称将在2013年8月底前,拟投资30亿元建设拓日新能(乐山)光伏产业园,目前共建有40MW的薄膜电池生产线。
4、深圳创益:深圳创益科技创建于1993年,于去年底获得英特尔2000万美元的注资。
据其创益公司网站上介绍,创益科技的产品除了主要采用导电玻璃和硅化气沉淀的技术来生产强光、弱光非晶硅薄膜电池外,还提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电系统、太阳能路灯解决方案、太阳能增氧机以及太阳能电站解决方案。
1993年起家做太阳能电池的创益科技,最初给手表、计算器等做太阳能电池。
不过,据投资方介绍,目前创益科技已经转向建筑外墙的大面积薄膜电池。
5、浙江正泰: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最初的投资是3000万美元。
截至目前在薄膜电池项目上的累计投资已近20亿元,试投产的20兆瓦生产线,是国内首条非晶/微晶薄膜电池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