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工程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03.55 KB
- 文档页数:5
土的工程分类与鉴别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各类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基本相同,差别不大。
现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规范》)分类标准介绍如下: 《规范》将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岩)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六大类,另有淤泥质土、红黏土、膨胀土、黄土等特殊土。
(一)岩石岩石是指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可分为坚硬岩、较坚硬岩、较软岩和软岩。
岩石按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岩石。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称为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及颗粒形状可进一步分为漂石或块石、卵石或碎石、圆砾或角砾。
分类标准见表1-10。
表1-10 碎石土分类注: 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称为砂土。
根据粒组含量,可进一步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分类标准见表1-11。
表1-11 砂土的分类注: 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四)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称为粉土。
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
(五)黏性土塑性指数Ip>10的土称为黏性土。
黏性土按塑性指数大小又可进一步分为:当Ip >17时为黏土; 当10<Ip≤17时为粉质黏土。
(六)人工填土人工填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堆积物。
人工填土物质成分较复杂,均匀性也较差,按堆积物的成分和成因可分为:(1)素填土: 由碎石、砂土、粉土或黏性土所组成的填土。
(2)杂填土: 含有建筑物垃圾、工业废料及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第一节概述一、土方工程分类(一)土方工程分类及特点根据土方工程的施工内容与方法的不同,土方工程有以下几种:1)场地平整:是指将天然地面改造成设计要求的平面所进行的土方施工程。
这类土方工程施工面积大,土方工程量大,应采用机械化作业。
2)基坑(槽)开挖:是指开挖宽度在3m以内,长宽比》3的基坑或长度比v 3,底面积在20m2 以内的基坑进行的土方开挖过程。
这类土方开挖时,要求开挖的标高、断面、轴线准确, 因此施工时, 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尽量采用中小型施工机械, 以提高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3)基坑(槽)回填:基础完成后的基槽、房心需回填,为确保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必须正确选择填方土料与填筑方法。
填筑应分层进行, 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填土必须具有一定的压实密度,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二)土方工程施工特点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程之一,其施工特点有以下特点:1)土方工程量大、劳动强度高。
如大型项目的场地平整, 土方量可达数百万立方米以上,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工期长。
因此,为了减轻繁重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在组织土方工程施工时,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或综合机械化方法进行施工。
2)施工条件复杂。
土方工程施工,一般为露天作业,土为天然物质,种类繁多。
施工时受地下水文、地质、地下妨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可确定的因素较多、因此, 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详细研究各种技术资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受场地限制。
任何建筑物都需要一定埋置深度, 土方的开挖与土方的留置存放都受到施工现场地的限制,特别是城市内施工,场地狭窄,周围建筑较多,往往由于施工方案不当, 导致周围建筑设施不安全并失去稳定。
因此, 施工前必须详细了解周围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各种管线的分布走向, 熟悉地质技术资料,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方案,充分利用施工场地。
土的现场鉴别在建筑施工中,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及开挖的难易度,将土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8类,土的这八类分类法及其现场的鉴别方法如下表土的鉴别方法对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的选择,劳动量和机械台班的消耗及工程费用都是有较大影响。
土的分类土的名称可松系数现场鉴别方法Ks Ks*一类土松软土沙亚砂土冲积沙土层种植土泥炭淤泥1.08~1.17 1.01~1.03 能用锹锄头挖掘二类土普通土亚黏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沙种植土填筑土及亚砂土1.14~1.28 1.02~1.05 能用锹条锄挖掘少许用镐翻松三类土坚土软及中等密度黏土重亚黏土粗砾石干黄土及含碎石卵石的黄土亚黏土压实的填筑土1.24~1.30 1.05~1.07 主要用镐少许用锹条锄挖掘四类土砂砾坚土重黏土及含碎石卵石的黏土粗卵石密实的黄土天然的配砂石软泥灰岩及蛋白石1.26~1.35 1.06~1.09 整个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五类土软石硬质黏土中等密度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石灰岩1.30~1.40 1.10~1.15 用镐或者撬棍大锤挖掘部分用爆破方法六类土次坚石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的花岗岩片麻石1.35~1.45 1.11~1.20 用爆破的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七类土坚石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风化痕迹的安山岩玄武岩1.40~1.45 1.15~1.20 用爆破的方法开挖八类土特坚实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1.45~1.50 1.20~1.30 用爆破方法开挖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序号土的种类最佳含水量质量比% 最大干密度KN/m31 砂土8~12 18.0~18.82 黏土19~23 15.8~17.03 粉质黏土12~15 18.5~19.54 粉土16~22 16.1~18.0工地简单检验黏土含水量的方法一般是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为了保证填土在压实过程中处于最佳含水状态当土过湿时应予翻松晾干也可参入同类型土或吸水性土料过干时则应预先洒水润湿。
土的分类与鉴定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以前沉积的和淤泥质土。
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
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砂土应描述:粉土应描述:粘性土应描述:2.碎土石的分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按表1-12分类。
并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分类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 ,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 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按表1-14分类,并按表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120进行修正。
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3.砂土的分类粒径大小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 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
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4.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按表1-19确定;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按表1-20确定。
土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容忽视的自然资源,对于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首先需要对土壤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土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土的粒度成分、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力学性质以及土的开挖难易程度。
1. 按照土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分类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地形、母质等。
根据不同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可将土壤分为残积土、沉积土、火山灰和冰积土等。
残积土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壳或堆积物,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垂直层次和粒度变化。
沉积土是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土壤,包括各种沉积岩石、沉积物和沉积矿产等。
火山灰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屑和火山玻璃等物质组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冰积土则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土壤,其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冰川磨光面和漂石。
2. 按照土的粒度成分分类土壤的粒度成分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组合。
根据土壤中不同粒径的比例,可将土壤分为粘土、砂土、砾石土和泥炭土等。
粘土是由高岭石等粘性矿物组成的细小颗粒,具有高粘结性和吸附性。
砂土是由石英等矿物组成的较粗颗粒,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砾石土是由较大粒径的砾石、卵石和碎石等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泥炭土是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和肥力。
3. 按照土的工程性质分类土壤的工程性质是指土壤在工程应用中的特点,主要包括颗粒级配、含水率、密度、压缩性、抗剪强度等。
根据这些工程性质,可将土壤分为粉质土、淤泥土、粘性土和砂土等。
粉质土是一种颗粒细小、结构较为松散的土壤,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但承载能力较低。
淤泥土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质、较为软弱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和较低的强度。
粘性土是一种具有高粘结性和高度均匀性的土壤,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砂土则是一种颗粒粗大、结构较为松散的土壤,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但承载能力较低。
土的工程分类与鉴别1)砂土现场鉴别方法①砾砂:约有1/4以上的颗粒超过2mm(小高粱粒大小),干燥时颗粒完全分散,湿润时用手拍击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
②粗砂:约有一半的颗粒超过o omni(细小米粒大小),干燥时颗粒完全分散,但有个别胶结在一起,湿润时用手拍击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
③中砂:约有一半的颗粒超过0 25mm.干燥时颗粒基本分散,局部胶结但一碰就散,湿润时用手拍击表面偶有水印,允粘着感觉。
④细砂:大部分颗粒与粗粒米粉近似,干燥时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部分稍加碰撞即散,湿润时用手拍击表面有水印,偶有轻微粘着感觉。
⑤粉砂:大部分颗粒与细米粉近似,干燥时颗粒大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有压力可分散,湿润时用手拍击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有轻微粘着感觉。
在观察颗粒粗细进行分类时,应将鉴别的土样从表中颗粒最粗类别逐缎查对,当首先符合某一类的条件时,即按该类土定名。
2)黏性土的现场鉴别①黏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光滑,有粘刀阻力。
湿土用手捻摸时有滑腻感,感觉不到有砂粒,水分较大,很粘手。
干土土块坚硬,用锤才能打碎;湿土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
湿土捻条靼性大,能搓成直径小于0.5mm的长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易断裂。
②柑质黏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平整、稍有光滑。
湿土用手捻摸时稍有滑腻感,感觉到有少量砂粒,有牯滞感。
干土土块用力可压碎;湿土易粘着物体,干燥后易剥去。
湿土捻条有塑性,能搓成直释为2~3mm的土条。
3)粉土的现场鉴别湿润时用刀切切面稍粗糙、不光滑。
湿土用手捻摸时有轻微粘滞感,感觉到砂粒较多。
干土土块用手捏或抛扔时易碎;湿土不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即掉。
湿土捻条塑性小,能搓成直径为2-3mm的短条。
4)人工填土的现场鉴别无固定颜色,夹杂有砖瓦碎块、垃圾、炉灰等,夹杂物显露于外,构造无规律;浸人水中大部变为稀软淤泥.其余部分为砖瓦、炉灰,在水中单独出现;湿土搓条一般能搓成3mm士条,但易断,遇自杂质甚多时,就不能搓条,干燥后部分杂质脱落,故无定形,稍微施加压力即行破碎。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不成层的垆坶沉积物,其颗粒大小介于粘土与细砂之间。
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砾岩颗粒直径大于2mm的圆形、次圆形砾石经胶结而形成的沉积碎屑岩。
可做混凝土骨料,有些砾岩中还含有金、铂及金刚石等矿产碳酸盐岩:石灰岩(碳酸钙,表面较为光滑)(大理石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沉积碳酸盐岩,按成因可分为生物灰岩、化学灰岩及碎屑灰岩,是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在冶金工业中做熔剂等。
石灰石是商业名称,色彩花纹美丽者可做装饰石材。
白云岩(碳酸钙镁,表面常见严重风化)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页岩泥质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后固结而成的岩石。
具明显的页理构造介于碳酸盐岩与黏土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
其中黏土含量为25%~50%,与石灰岩的区别是泥灰岩滴稀盐酸后,留下暗色泥质残余物。
黏土岩粒度小于0.005mm的碎屑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
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土的分类与鉴别标准
土是尚未固结成岩的松、软堆积物,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
土的分类和鉴别标准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粒度成分: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
根据粒度大小,可以将土分为砾石、砂土、粉土和粘土等。
2. 塑性指数:塑性指数是衡量土的可塑性的指标,它反映了土在一定含水量下的可塑性能。
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可以将土分为低塑性土、中塑性土和高塑性土。
3. 液限和塑限:液限是土从液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是土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
通过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可以确定土的稠度状态。
4. 粒度分布曲线:粒度分布曲线是描述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的图形。
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可以了解土的粒度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
5. 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土的分类和鉴别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可以参考相关的地质和土木工程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土的类型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