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果蔬生物保鲜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376.52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1、果蔬冷库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
冷藏是我国果蔬长期贮藏的主要方式,但绝大多数都是近30年建设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的果蔬贮藏企业寥寥无几,仅有的几座冷库基本都建在大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果蔬种植业和果蔬贮藏行业相互促进迅速发展,全国各省市均有果蔬冷库,贮藏量不断增加。
随着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深入(贮藏质量、运输压力、运输质量、最终消费质量),果蔬贮藏设施的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
2、果蔬冷库建设区域集中。
我国果蔬贮藏库大多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陕西、辽宁、江苏等北方果蔬主产区,目前全国果蔬冷库气调库容量约1700万吨,其中山东200多座,600余万吨,2009年山东栖霞新增15万吨;陕西235万吨(2007年),2009年新增5万吨。
而南方果蔬冷库建设较少,总体来说整体贮藏设施建设不足,局部设施发展供过于求。
3、果蔬冷库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但配套设施仍需加强和完善。
我国果蔬贮藏设施虽有较大发展,但仍以简易和一般冷库贮藏为主,现代化气调贮藏应用较少,贮藏设备设施各地有较大差距,山东胶东地区贮藏设施相对较好,冷库建设早且发展迅速,气调库发展居全国之首,一些大型龙头企业新建的气调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无多大差别;但我国多数贮藏企业冷库设施设备简陋、落后,发展极不平衡。
在制冷、气调设备选型应用方面,节能型的螺杆制冷机、蒸发式冷凝器等开始应用;气调库建设中空纤维分离膜、碳分子筛等先进设备、可靠的国外检测控制设备被采用。
在配套设备的应用方面,虽然铲车、大木箱、塑料周转箱等对于减少贮藏期碰压机械伤的堆码、贮藏包装等设备在一些气调库被采用,但多数冷库仍然靠人工装卸、堆码,造成机械伤严重;多数无专门的预冷设备,目前我国极少的预冷设备基本用于运输前的预冷;在产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逐步建立方面,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山东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各类分级流水线约400多条,处理能力200多万吨,但多数冷库没有配备分级包装设备,设备简单,规模小,功能单一,档次低,与国外相比有明显差距,产后商品化处理设备严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新鲜度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果蔬保鲜技术因此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果蔬保鲜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然后概述国内外在果蔬保鲜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现状,接着分析当前果蔬保鲜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创新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果蔬保鲜技术全景图,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国内果蔬保鲜技术在国内,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较国外稍晚,但随着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果蔬保鲜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目前,国内果蔬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冷藏保鲜、气调保鲜、减压保鲜、辐照保鲜、化学保鲜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保鲜技术等。
冷藏保鲜技术:冷藏保鲜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果蔬保鲜方法之一。
通过降低果蔬的贮藏温度,延缓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保质期。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果蔬冷藏体系,包括冷库、冷藏车、冷藏船等。
气调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腐败变质。
国内的气调保鲜技术主要包括低氧高二氧化碳保鲜、真空保鲜等。
这项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果蔬基地和果蔬加工企业中。
减压保鲜技术:减压保鲜是通过降低贮藏环境的压力,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腐败变质。
这种技术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在一些高端果蔬产品中得到应用。
辐照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是利用电离辐射对果蔬进行处理,杀灭或抑制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延长保质期。
这项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出口果蔬产品的保鲜处理中。
化学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对果蔬进行处理,延缓其腐败变质。
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果蔬贮运保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果蔬贮运保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的技术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主要表现为设备陈旧、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
2.设施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中缺乏专业的果蔬贮运保鲜设施,使得果蔬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运输困难。
由于运输渠道不畅、车辆陈旧等问题,导致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发展趋势及对策:
1.加强技术研发。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果蔬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的效率,使果蔬贮运保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加大设施投入。
增加果蔬贮运保鲜设施的投入,建立先进的果蔬保鲜仓库和冷链物流平台,保证果蔬的质量和新鲜度。
3.优化运输渠道。
通过建立健全的运输网络,提高果蔬的运输效率,减少损失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果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果蔬贮运保鲜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市场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加强技术研发、设施投入和运输渠道优化,努力提高果蔬的保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果蔬贮藏保鲜是果蔬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是贮藏、运输、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果蔬的需求增加,推动了新鲜果蔬贮藏技术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国内果蔬贮藏保鲜常用的各种技术,分析了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前言:果蔬营养丰富,能提供人体易缺乏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活性物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人们主要的副食品之一。
近年来,我国果蔬生产发展很快。
2010年我国果蔬总产量分别达到1亿吨和6亿吨,然而由于我国果蔬保鲜贮运能力严重落后,每年果蔬腐烂造成的损失超过8000万吨,济损失高达750亿元,占果蔬总产值的30%以上[1]。
果蔬生产都有特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和易腐性,而果蔬采收后仍然是“活”的、有生命的有机体,产生旺盛的呼吸和蒸发等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从而分解消耗能量和有机养分,并释放出呼吸热,使果蔬变质、变味、萎蔫、腐烂,造成严重损耗。
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果蔬的贮藏保鲜工作,有效地延长新鲜果蔬的贮藏期,保证旺季不烂,淡季不断,使市场周年均衡供应。
这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果蔬生产经营者的收入,对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影响果蔬保鲜的因素果蔬采后会进行呼吸和蒸发等复杂的生命活动,仍消耗O2排出CO2。
果蔬代谢是由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等系列酶促反应的复杂过程组成。
这些活动都与果蔬贮藏保鲜密切相关,影响和制约着果蔬的贮藏寿命,其中影响果蔬代谢活动及贮藏效果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2]。
研究发现,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贮藏条件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很大,保证果蔬品质的良好必须有适宜的贮藏条件,这成了许多保鲜技术设计的根本理论依据。
2、常用果蔬保鲜技术目前,世界各国一直都十分重视果蔬的保鲜研究,国内外在农产品保鲜理论、保鲜设施、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以及在技术集成、成果转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目前,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大部分会用改变贮藏环境的方式,进行果蔬的贮藏,以延缓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增加果蔬的采后寿命,也避免果蔬因细菌侵害而产生腐烂变质,为我国人们提供更加新鲜的果蔬。
1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现状1.1 贮藏保鲜问题我国果蔬贮藏技术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是其在贮藏保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耗能高;二是投资大;三是设备更新慢。
这些问题都使得现代贮藏保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仅破坏了环境,还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
1.2 采摘、运输问题采摘与运输是果蔬贮藏保鲜前的必经环节,但是我国的采摘与运输技术并不完善,导致果蔬在采摘与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破损方面的问题。
采摘问题体现在采摘设备及技术不完善,导致果蔬的损坏率较高。
运输问题体现在3方面:物流渠道疲惫不畅通;物流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都造成果蔬在贮藏保鲜前的损坏率居高不下,为果蔬贮藏保鲜增加了难度。
2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策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果蔬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因此果蔬贮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基于市场需求,进行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创新,延长果蔬贮藏的保鲜时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新鲜的果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2.1 生物技术保鲜生物防治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方法降低或防治果蔬采后腐烂损失,通常有以下4种策略,即降低病原微生物、预防或消除田间侵染、钝化伤害侵染以及抑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遗传基因技术进行保鲜。
通过改变遗传基因从内部控制果蔬后熟;利用DNA的重组技术来修饰遗传信息;或用反DNA技术革新来抑制成熟基因的表达,进行基因改良,从而达到推迟果蔬成熟衰败,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2.2 果蔬静电保鲜技术果蔬静电保鲜技术是运用高压静电处理果蔬,达到降低果蔬呼吸强度、延长其呼吸高峰到来的效果,有效发挥保鲜作用。
文档国内外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对于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面将从冷库建设和设计、保鲜技术与设备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冷库建设和设计1.冷库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生鲜果蔬市场的发展,对于冷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冷库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现在的冷库不仅仅用来储存果蔬,还可以进行分级、包装、质量检测等工作。
2.冷库设计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现代冷库的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和智能化,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流程。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冷库的温湿度控制、库存管理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储存效率和质量。
二、保鲜技术与设备1.低温保鲜技术的发展。
目前,低温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果蔬保鲜技术。
通过控制冷库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延长果蔬的保鲜期,减少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果蔬的新陈代谢速率,延缓果蔬的衰老和腐烂。
2.气调保鲜技术的应用。
气调保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果蔬保鲜技术。
通过控制冷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等气体的浓度,可以延长果蔬的保鲜期,改善果蔬的品质,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3.新型保鲜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保鲜设备被引入到果蔬冷库中。
例如,脉冲真空冷冻技术可以快速冷冻果蔬,减少冷冻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光照保鲜技术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条件来延长果蔬的保鲜期。
三、发展趋势1.多层次、多功能的冷库需求增加。
随着果蔬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对冷库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冷库只能储存果蔬,现在的冷库不仅要满足储存需求,还需提供分级、包装、质量检测等功能。
2.智能化和自动化冷库成为主流。
现代冷库的建设和设计越来越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冷库的温湿度控制、库存管理等功能,提高储存效率和质量。
3.绿色、环保冷库的推广应用。
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的冷库将会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果蔬保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一、现状1、冷冻保鲜为果蔬保鲜的一种常见方法,具有成本低、耗费能源少的优点,但是对果蔬内部结构的冲击很大,不利于保持食品的细节和营养价值。
2、气调保鲜通过调节温度、湿度、气体组合等多种方式实现食品的保藏,可以有效控制果蔬发酵、腐烂褐变以及失水、萎蔫等变质现象,从而保持食品原有的鲜美口感,对于寿司、生鱼片等海鲜饮食保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超声波保鲜超声波技术依靠其高效且不伤害食物外观的特性,可以防止食物发芽、变质和变质等过程,可以将食物的保鲜期延长更长的时间。
4、辐射保鲜运用物理辐射的方法来阻止果蔬细菌的繁殖,有效抑制和杀灭它们,并且可以有效保护果蔬保鲜品质和营养成分,延长食品保鲜期。
二、发展趋势1、整体果蔬保鲜体系结合冷藏处理和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微生物活性物质等,将综合营养素的安全性、适合性和营养价值不受破坏的果蔬保鲜技术推广发展。
2、功能性果蔬保鲜运用功能性配方止腐剂、抗氧化剂等产品的形式来改善果蔬的保鲜特性,以及提高食品的长期安全性,开发出营养价值更高的果蔬保鲜品,以扩大果蔬保鲜品消费量。
3、活性包装材料开发活性包装材料,控制果蔬中湿度、氧气浓度、过氧化氢、臭氧,拥有延长果蔬保鲜期、节省空间和能源等优点,进而延长果蔬质量及口感。
4、冷冻保鲜技术改进和发展后现代的冷冻保鲜技术,应用一系列特殊冷冻保鲜工艺来实现果蔬的低温保鲜,改善果蔬口感,并得到更好的保鲜效果。
总结: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的保障果蔬的新鲜度和安全程度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研发的一个重点,目前果蔬保鲜技术有冷冻保鲜、气调保鲜、超声波保鲜以及辐射保鲜,发展趋势是整体果蔬保鲜体系建设,开发功能性果蔬保鲜、活性材料包装,以及改进冷冻保鲜技术等。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设备发展现状及应用保鲜技术和设备是果蔬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对于果蔬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国内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冷藏、冷冻、真空包装、调节气氛保鲜和化学保鲜等方面。
冷藏是最常见的果蔬保鲜技术之一,通过将果蔬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延缓果蔬的老化和变质,从而延长果蔬的保鲜期。
目前,国内果蔬冷藏设备的发展较为成熟,包括冷库、冷藏车等。
除了冷藏,冷冻也是一种常用的果蔬保鲜技术。
冷冻可以迅速将果蔬的温度降低到低温,有效地延缓果蔬的氧化和酶解反应,从而实现果蔬的长期保存。
真空包装技术则是通过将果蔬包装在无氧条件下,减少果蔬与空气接触从而延缓氧化反应的进行,达到保鲜的目的。
调节气氛保鲜技术是一种通过调节果蔬存放环境中的气氛成分来保鲜果蔬的方法,常用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等。
化学保鲜技术是利用化学品来延缓果蔬的变质,常用的化学品有抑菌剂、抑腐剂等。
国外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较为先进,主要集中在新鲜度保持、薄膜包装、智能控制等方面。
在新鲜度保持方面,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生物传感器、分子印迹技术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果蔬的新鲜度,从而准确判断果蔬的保鲜期。
薄膜包装技术是一种将果蔬包装在特殊薄膜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果蔬的呼吸作用和水分散失,从而延长果蔬的保鲜期。
智能控制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果蔬的温度、湿度、气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保证果蔬的存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在果蔬保鲜设备方面,国外先进的果蔬保鲜设备主要有智能仓库、智能监控系统和保鲜网箱等。
智能仓库可以通过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手段,实时监测和控制果蔬的存放环境,确保果蔬的质量和安全。
智能监控系统则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温度湿度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果蔬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保鲜网箱是一种用于果蔬保鲜的特殊容器,可以通过调节气氛和湿度,延缓果蔬的老化和变质。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设备发展现状及应用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设备发展现状及应用农产品一般都是鲜嫩易腐败的,农产品从采收到消费者手中损失极大。
据统计,从采收到消费者手中消费,我国水果每年损耗达25%~30%,蔬菜则高达30%~40%。
2007年我国水果的产量为9900万吨左右,蔬菜总产量5.99亿吨,粮食总产量为50150亿吨,水产品总产量为5480万吨。
如果缺乏有效的保鲜贮藏措施,导致大量的农产品腐败变质,给广大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文介绍一些国内外最新的有关农产品保鲜的技术和设备。
预冷方面不论是刚采摘新鲜果蔬,还是刚屠宰的畜禽或水产品,仍然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进行着旺盛的呼吸作用和水分损失,分解和消耗自身的营养成分,并放出呼吸热;同时,新鲜果蔬从田间采收后还要放大量的田间热。
两者相互作用使采后的果蔬周围环境温度迅速升高,加速成熟衰老,随之鲜度和品质下降。
因此必须在果蔬菜后的最短时间里,在原料产地将其冷却到适宜温度,尽可能的维持果蔬低生命水平,释延缓衰老。
至今采用的预冷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强制通风预冷:该方法是使用风机将冷气吹到农产品上使其冷却,这种方法的投资费用低,适用较广泛,但是预冷时间较长,并且冷气分布不均匀。
差压真空冷却:将农产品按特殊的方式堆放在仓库的专用容器中,用风机在容器的两端产生压差,使冷却通过容器内壁对农产品进行冷却。
该方式的冷却速度比上述方法好,冷却也较均匀,但处理能力小,把农产品装箱、堆放花费人工费也较大。
冷水冷却:是将冷水淋洒在农产品农产品上或把农产品浸没在冷水中冷却。
该方法虽然冷却速度较快,但蔬菜浸水后腐烂加快,水资源消耗也大。
目前,国内外较少采用,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真空冷却,因为它不仅能使农产品迅速冷却,冷却均匀,加工时间短,加工能力大,干净、卫生、无污染等特点。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种移动式果蔬快速制冷保鲜装置。
主要结构由库体、制冷系统、供电系统和电控系统组成,其结构为一标准集装箱,在箱的一端隔出机械仓,其它部分做为制冷保温仓。
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技术进展【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果蔬产业迅速发展。
蔬菜、水果已成为继粮食之后我国种植业中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从1993年开始,水果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水果第一大国。
在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 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的情况下,我国每年生产的果蔬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
说明我国在果蔬保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同时也说明在保鲜领域隐藏着极大地潜力,研究发展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势在必行。
【关键词】: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进展一、我国果蔬生产概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果蔬产业迅速发展。
蔬菜、水果已成为继粮食之后我国种植业中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从1993年开始,水果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水果第一大国。
2003年果园面积9436.7千公顷(14155万亩),产量7551万吨。
其中,苹果、梨、桃、李、柿的产量均居世界各国之首,苹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梨产量占60%左右;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列第三位;全世界荔枝70%产于中国。
山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主产省区,年产量1060万吨,之后依次为河北(767万吨)、广东(718万吨)、陕西(621万吨)。
2004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7954千公顷,产量54032万吨,居世界第一。
二、果蔬保鲜蕴藏巨大商机尽管我国果蔬产量如此巨大,而且其采摘到销售过程中所损失的数量也是个非常巨大的数目。
据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果蔬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30%,年损失价值近800 亿元人民币,主营果菜农民按2亿估算,平均每个农民年均少收入600元。
[1]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 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在果蔬保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同时也说明在保鲜领域隐藏着极大地潜力,即果蔬贮藏保鲜背后蕴藏巨大商机。
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现状摘要从低温控制、使用保鲜剂、涂膜、MAP 贮藏、冷杀菌等5 个方面论述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鲜切果蔬[1-2] 因具有新鲜、方便、营养和无公害等优点,深受人们青睐。
但鲜切果蔬因在生产过程中去皮、切分等加工将使组织损伤,导致色泽改变、果实软化、木质化、易腐烂等现象,为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增加了微生物对果蔬的污染机会[1-3] 。
因此研究如何延长鲜切蔬菜的货架期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论述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从事该项技术研3 涂膜技术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涂膜保鲜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无毒无害、保鲜效果良好许多天然提取物也有利于鲜切果蔬的保鲜。
采用丁香提取物处理鲜切茄子,可很好的解决贮藏过程中的失重和褐变[10] 。
姜黄、虎杖、艾叶、丁香提取物对切割蔬菜中常见微生物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啤酒酵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1] 。
另外,许多天然物如苯酚、乙醛、有机酸等以及从薄荷、香兰草、欧芹、柑橘果皮中提取的精油也具有抗菌作用[12] 。
而备受关注。
壳聚糖是研究较多的涂膜材料之一,壳聚糖膜低温能抑制切割果蔬的呼吸强度,降低体内的各种生理可阻碍果蔬及其他食品中水分的蒸腾作用,阻止果蔬呼吸产生化反应速度,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延长果蔬的保鲜期低温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王莉对切割生菜的保鲜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保持切割生菜的品质[4] 。
Sonia 等发现MP 芹菜在0 ℃冷藏21 d 后仍能保持其初始的抗氧化能力[5] 。
孙伟等研究发现0、5 ℃条件下贮藏的切割甘蓝至少在10 d 内没有发生明显的褐变,也没有发现表面微生物数量明显上升,但10 ℃下贮藏的甘蓝在第4 天即发生明显的褐变,贮藏第3天后,微生物数量就开始急剧上升[6] 。
低温有利于保鲜,但大部分切割果蔬在10 ℃以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因此,切割果蔬在低温下贮藏应控制适当的温度。
果蔬保鲜市场调研报告引言保鲜是指延长果蔬的保鲜期,保持其新鲜和可食用性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果蔬保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调研报告将对果蔬保鲜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一、市场规模果蔬保鲜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市场。
以中国为例,中国果蔬保鲜市场规模庞大。
据统计,2019年中国果蔬保鲜市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0%。
这说明果蔬保鲜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市场发展趋势1. 科技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于果蔬保鲜领域。
例如,在果蔬保鲜领域,气调包装技术、冷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辐射杀菌技术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有效地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减少了果蔬的损耗率。
2. 便捷性的追求现代人们对于食品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果蔬保鲜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一次性果蔬保鲜包装盒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将果蔬进行包装和携带,既方便了消费者的生活,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
3. 绿色环保意识增强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对于果蔬保鲜技术的要求也更加注重环保因素。
例如,传统的架子冷库使用氟利昂等有害物质,在环保意识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和应用环保型的果蔬保鲜设备。
三、竞争现状果蔬保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保鲜技术的竞争传统的果蔬保鲜技术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例如,传统的冷冻技术和冷藏技术仍被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成熟稳定,成本相对较低,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市场上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性能的提升方面。
2. 新技术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果蔬保鲜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果蔬保鲜领域。
例如,气调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技术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和竞争。
这些新技术具有更高的效果和更低的成本,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摘要:果蔬贮藏保鲜是果蔬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果蔬贮藏方法的发展。
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包括气调保鲜技术、调防腐剂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臭氧保鲜技术、冷藏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技术、减压保鲜技术,并且叙述了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果蔬储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展望新鲜水果、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形、色、香、味的保健食品。
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
果品蔬菜需求量是世界上仅次于粮食的农产品。
据《国际商报》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蔬产品生产国,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多种果蔬的发源地,堪称“世界园林之母”[1]。
果蔬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果蔬质量和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果蔬贮藏、运输、流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果蔬保鲜与贮藏业现状防腐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2类,即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
化学合成防腐剂由人工合成,种类多,包括有机和无机的防腐剂50多种,其中世界各国常用的主要化学合成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亚硫酸盐、丙酸盐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我国批准可使用的化学合成防腐剂只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二氧化硫等少数几种。
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虽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致癌、致畸等毒性。
天然防腐剂是生物体分泌或体内存在的防腐物质。
经人工提取后即可用作食品防腐,具有安全、无毒、高效和增进食品风味、品质等特点。
行业视角一、我国果蔬生产概况1.栽培面积、产量、人均占有量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果品产量和消费量均为全球第一。
我国的果园种植面积约为1183.06 万公顷,果品总产量22768.18 万吨。
其中,苹果产量3598.48万吨,柑橘类产量(柑、橘、橙、柚、柠檬)2944.04万吨,梨产量1579.48万吨,香蕉产量1040万吨,葡萄产量906.75万吨(以上为2011年年鉴数据,不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下同)。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共1963.92万公顷,总产量67929.7万吨;西瓜及甜瓜播种面积220.06万公顷,产量8167.8万吨。
按城乡居民13.4亿人计算,果品人均占有量约为170kg(按2011年产量计算);蔬菜人均占有量506公斤(按2011年产量计算,不包含西瓜及甜瓜)。
2.产后损失总体情况粗略统计,由于处理不当,我国果品损耗率约占总产量的15%~20%,蔬菜损耗率高达20%以上,果蔬每年的损耗量2亿吨以上,价值数千亿元。
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产供销的不协调和集中上市后保鲜贮运能力的制约,果蔬产后“卖难”现象时有发生,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也较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有时也会出现。
二、产后冷链物流概况1.基本过程和环节(1)采收。
采收时尽可能减免机械伤的观念近年来逐步增强,通过泡沫网套、泡沫箱、专用运输周转箱等包装,对减少果蔬贮运机械伤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总体来讲,距离科学、适时、精细采收,还有很大差距;不少产品没有严格按照适宜采收成熟度标准采收;不少果蔬菜尚没有明确的采收标准;由于提早上市,果品不成熟就采收或催熟后采收的情况时有出现。
(2)预冷。
果蔬预冷,是指采用专门的设施将果蔬从初始温度迅速降低至其适宜贮运温度的特定我国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及展望王文生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农产品加工业行业视角28农产品加工业过程。
我国果蔬采后预冷还处于起步阶段,而预冷是影响果蔬冷链体系完善的主要瓶颈之一。
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一章: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果蔬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长时间的运输和储存往往会导致果蔬品质下降,不仅浪费了很多资源,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果蔬保鲜技术的传统方式果蔬保鲜的传统方式包括冷藏、冷冻、加压处理、真空包装等。
冷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将果蔬存储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延长货架期限,食品不变质。
但是长期冷藏也会导致果蔬产生失水、腐败等问题。
冷冻则比冷藏更长久,可以保留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味道,但是对于一些水分含量较高的果蔬,冷冻会导致失去口感。
加压处理和真空包装则会应用于加工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第三章:果蔬保鲜技术的新兴方式除了传统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还产生了一些新兴的果蔬保鲜技术。
1. 需氧状态下控制:通过控制果蔬在运输和储存中的氧气含量来延长货架期限。
例如,保持果蔬在低水平的氧气含量(2%-5%)可以有效保鲜。
2. 高压处理:通过将果蔬置于高压环境下加工,可以保留其营养成分和口感,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比如,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菌落,同时还保持食品的色彩和口感。
3. 灭菌技术:通过热处理、辐射杀菌、紫外线辐射等手段对果蔬进行处理,灭菌的同时保留其营养成分,有效延长了货架期限。
如辐照技术,可以保留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并有效减少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4. 光谱和成像:通过光谱和成像技术来分析和预测果蔬的品质和成熟度,可以有效预测果蔬的储存时间和营养成分。
第四章:展望未来的果蔬保鲜技术不仅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和货架期限,更需考虑到消费者的卫生和健康。
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1. 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保鲜技术,从而更好地保持果蔬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2. 深入研究果蔬的成熟度和品质,利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精准预测和评估。
3. 提高运输和储存的卫生标准,确保果蔬的安全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