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323.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法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讲,确实是根基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能够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比立简单,然而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只适用于经济业务特别简单或特别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根底,关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置一批材料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记录材料增加10000元,如此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往。
其记录结果如图4-1。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1.关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能够全面、清楚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能够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
我国过往曾采纳的复式记账法要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在我国1992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那么?中明确,企业应当采纳借贷记账法记账。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对整个文章的总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法,作为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是财务会计的基础,也是管理会计的基石。
它通过记录每一笔交易的借贷双方,保证账务的平衡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定义、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将介绍复式记账法的定义和背景。
复式记账法源自意大利的古代商业城市威尼斯,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早在13世纪就开始在商业领域广泛使用。
它通过记录每一笔交易的借方和贷方,将财务活动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进行跟踪和记录。
复式记账法的出现,归功于人们对财务交易真实性和透明度的需求,以及对经济行为规范化的追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核心概念是“借贷平衡”。
每一笔交易都会涉及到两个账户,一个是借方账户,一个是贷方账户。
按照会计原理,借方表示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贷方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同时也表示资产和费用的减少。
通过将每一笔交易的借贷方进行记录和匹配,我们可以确保会计账簿上的借贷总额永远相等,从而保证了账务的准确性和平衡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复式记账法是财务会计的核心,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它不仅被应用于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和决策中,还为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复式记账法,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为管理层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决策依据。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复式记账法正不断融合新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财务会计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详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复式记账法的定义、背景、基本原理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复式记账法在财务会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复式记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展望复式记账法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名词解释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店铺整理了一些名词解释复式记账,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名词解释复式记账复式记账的英文为Double Entry Bookkeeping,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
也叫复式记账凭证。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
在我国,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规定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一种。
复式记账的特点(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全部经济业务都登记入账以后,可以通过账户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的特征复式记账之所以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纪录,这是为了保证会计等式的平衡,所以说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就是会计恒等式。
复式记账有以下特征:①记账基础:会计等式; 理论依据:资金运动规律;②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记录,各账户间有严密的对应关系,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③所有的账户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④需设置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
复式记账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资金增减变化几种情况: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②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③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④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复式记账原理要求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均要在对应的两个方面同时登记。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所谓复式记账,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
复式记账是以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必然相等的平衡关系作为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记账基础,使记账有一个完整的计算和反映体系,在记录上有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对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1)以会计方程式作为记账基础。
会计方程式是将会计对象的内容即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数学方程式的原理进行描述而形成的。
它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经济现象,同时也是资金运动规律的具体化。
为了揭示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复式记账必须以会计方程式作为其记账的基础。
(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要引起资金的增减变动,而这种变动势必导致会计方程式中有两个要素或同一要素中至少两个项目发生等量变动。
为反映这种等量变动关系,会计上就必须在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3)经济业务记录的结果复式记账法符合会计方程式的影响类型。
尽管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复杂多样,但对会计方程式的影响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类是影响会计方程式等号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
这类业务能够改变企业资金总额,使会计方程式等号两边等额同增或等额同减。
另一类是影响会计方程式等号一边会计要素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这类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企业资金总额变动,是会计方程式等号一边等额的增减。
这就决定了会计上对第一类经济业务,应在方程式等号两边的账户中等额记同增或同减;对第二类业务,应在方程式等号一边的账户中等额记录有增有减。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在中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