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8
净洗剂664性质:黄褐色粘稠液体,具有乳化、润湿、清洗油污等性能,常温、加温条件下均可使用,清洗机器油污效果好,泡沫多。
用途:可代替汽油和柴油清洗金属件,如:钢、铁、铝、铜等,也可用于工序间防锈,并用于电镀、轴承、造纸设备以及毛毯等行业的清洗工序。
用法:可单独使用,使用时视油污轻重程度将上述浓缩体稀释10-30倍使用,如在常温下清洗效果差,可适当加温,清洗效果可明显改善。
注意事项:勿与眼部接触。
包装与贮运:200KG铁桶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规格 1:1 型 1:1.5 型 1:2 型外观:淡黄色粘稠液体淡黄色粘稠液体淡黄色粘稠液体PH值:≤ 10 ≤10≤10色泽:≤ 400 ≤500≤500总胺价:≤40≤85≤135活性物(%):≥92≥78≥68有效物(%): 100 100 100产品特点:1、具有卓越的发泡、稳泡、渗透性能,在洗涤剂和复合皂中广泛作用产品的泡沫改善剂。
2、作为油性原料的乳化剂,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和表面活性剂再制品。
3、产品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的液体产品,有卓越的增稠作用。
4、同时产品具有一定的抗静电调理作用,对皮肤无刺激。
烷基醇酰胺(6502)烷基醇酰胺(6502)是采用椰子油或棕榈仁油和二乙醇胺缩合反应而成的温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产品具有增泡、稳泡、增稠、去污、乳化、缓蚀、渗透等多种性能,特别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主要用作净洗剂、乳化剂、稳泡剂。
一般用于洗洁精。
产品标准:酰胺含量:≥78胺值:≤90 PH值:9.0-11.0 色泽:≤500外观:淡黄色粘稠液体新型烷基醇酰胺主要技术指标:规格 1:1型 1:1.5型 1:2型外观淡黄色澄清液体淡黄色澄清液体淡黄色澄清液体酰胺含量 92% 78% 68%游离脂肪酸 0.5% 0.5% 0.5%甘油含量 9% 8% 7%游离胺含量 1.87-6.55 11.23-15.9 22.5-28.09水份 0.5% 0.5% 0.5%折光率 1.467-1.4816 1.4697-1.4816 1.4697-1.4816PH 值 9-10 9-10 9-10游离胺值 10-35 60-85 120-150酯 7% 2% 1%色泽 400 400 400 在水中形成不透明雾状溶液。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功能主要表现在改变液体的表面、液一液界面和液一固界面的性质,而其中液体的表(界)面性能是最主要的。
将物质加到溶剂中会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物质都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妆品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钠和大豆磷脂(卵磷脂)等,其特点是洗净、去污能力强,在化妆品中主要起清洁、润湿、乳化和发泡的作用。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为高碳烷基的伯、仲、叔胺和季铵盐,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14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钠等,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杀菌性与抗静电性,在化妆品中起柔软、抗静电、防水和固色的作用。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妆品中常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咪唑啉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洗涤性能,且比较温和,低毒性和对皮肤、眼睛的低刺激性,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两性表面活性剂常与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有良好的配伍性,在一般情况下会产生协同增效效应。
在化妆品中起柔软、抗静电、乳化、分散和杀菌的作用。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妆品中常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司盘一20、司盘一40、司盘一6 0和司盘一80)、环氧乙烷加成物(吐温一20、吐温一40、吐温一60和吐温一80)、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椰油酸二乙醇酰胺、油酸单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和聚氧乙烯羊毛脂等,其特点是安全,对皮肤温和、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乳化、增溶以及稳定性高,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等特点,在化妆品中应用最广。
除了上面几种表面活性剂外,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还有天然表面活性剂(如羊毛脂和卵磷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一种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是与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并列使用且广泛的两性表面活性剂。
它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化工、日用化学品等领域。
是性能优良的抗静电剂、柔软剂、调理剂、发泡剂、乳化剂、杀菌剂、金属缓蚀剂。
关键词: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是近3 0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
由于特殊的结构,使其衍生物对某些物体有优良的润湿性、渗透性、柔软性和抗静电性。
近年来,在纺织品的后处理中被广泛用作匀染剂和柔软剂。
由咪唑啉衍生物开发的柔软剂对织物有较好的再润湿性和杭静电性,并赋予织物较好的质感。
特别是在阳离子柔软剂配方中加入咪唑啉衍生物可减少阳离子在织物纤维间堵塞,增加织物的渗透性。
两性咪唑啉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配伍性。
一、实验1.主体组分的制备。
柔软剂主体组分M A是一种间接连接型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物质是通过对1一氨乙基一2-十一烷基咪唑啉进行经甲基化后再与尿素缩合而成的改性产物。
该产物外观呈浅黄色固体,为弱阳离子并兼有非离子性特性。
对棉及涤棉的接触角较小,故润湿性能优良,其c M c为1.9 8x 1 0-1g/L,改性后的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2.乳化剂的选择。
改性后的咪唑啉衍生物是一种间接连接型阳离子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为使用方便,需选择适合的乳化剂,通过复配使乳化后的产品具有良好的低温分散性、较好的稳定性以及低泡沫性,并具有非离子特性。
根据柔软剂的应用特性和被乳化物的结构特征,主乳化剂应选择与被乳化物结构相近的非离子型复合表面活性剂;辅助乳化剂选择能增强复配体系的分散性、乳化性、渗透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乳化。
先用适量的水将乳化剂和MA单体分别加热溶化后混合,用搅拌器不断搅拌,加足计算量的水,保持搅拌l h后出料。
4.应用。
应用实验中选取棉、涤棉和亚麻三种织物。
为了便于考察M A柔软剂,选择2#柔软剂与脂肪酞胺型的H R Q和烷基咪唑啉阳离子型的l s两种商品柔软剂进行对比试验。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特点一表面活性剂的特征(1)乳化作用(2)分散作用(3)润湿作用(4)增稠作用(5)消泡作用二表面活性剂分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左中括号磺酸盐类左中括号1)A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类:分为硬性(含有支链)和软性(含有直连)的两种,硬性的ABS清洗能力较好生物降解性较差,软性的ABS清洗能力较差而生物降解性较好用途:主要是家用,金属加工业,用作脱脂剂,混凝土行业,用作增稠剂注意事项:ABS耐水耐酸碱,做增稠剂使用时,使用要加热2)烷基磺酸盐:生物降解性能较好,主要适用于家用3)a-烯烃磺酸钠(烯基和羟基的混合物):生物降解性较好,主要用于家用和厨房4)脂肪酸乙酰磺酸盐(不常用):抗硬水能力较强,手感较好,对皮肤比较温和5)仲醇聚氧乙烯醚琥珀磺酸盐一般用氨水和三乙醇胺来中和6)N-N-油酰基磺酸盐7)脂肪酰胺磺酸盐8)BX-丁基萘磺酸钠(拉开粉)9)石油磺酸盐:主要用于防锈油中02左中括号磷酸酯盐左中括号1)醇的取代类:作用:具有增容性和分散性,可以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胺类来中和,特性:对皮肤比较温和,生物降解性较差,渗透能力较好。
2)硫酸盐:a、脂肪醇硫酸盐(AS)b、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AES和AEC复配通常起到很好的效果c 、脂肪醇聚氧乙烯硫酸盐K12(十二烷基硫酸钠)d、酰基-甘油-硫酸脂盐03左中括号羧酸盐左中括号1)肥皂C17H35COONa 有抑泡和消泡作用2)醇醚羧酸钠(AEC):安全环保,生物降解性好,可用作增容剂和分散剂3)月桂酰基氨酸钠用于香波民用4)油酰氨基酸钠(雷米帮)用于丝绸,锦袍,对皮肤刺激性小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邻萘二甲酸单脂钠盐耐硬水低泡增容性好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胺盐型2)季铵盐型3)杂环型4)啰盐型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特性:较易溶于水;易清洗;易复配(阴阳两性和非离子表活都可以复配,一般阴阳离子表活复配比例在4-50:1时可以增加阳离子的性能2)HLB值具有亲水,亲油的性能。
第6章两性表面活性剂6.1 两性表面活性剂概述6.1.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1.具有等电点;2.可以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3.毒性低、对皮肤眼睛刺激性小;4.耐水硬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好,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有效地使用;5.对织物有优异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6.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7.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发泡性;8.有一定的杀菌性和抑霉性;9.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6.1.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按阴离子部分的亲水基团分类(1)羧酸盐型(2)磺酸盐型(3)硫酸酯盐型(4)磷酸酯盐型(1)羧酸盐型(阴离子结构 -COOM)(2)磺酸盐型(阴离子结构 -SO3M)咪唑啉型结构通式3M)氨基酸型结构通式甜菜碱型结构通式咪唑啉型结构通式2.按整体化学结构分类 (1)甜菜碱型甜菜碱是在分子内以季铵盐基作为阳离子部分、以羧基作为阴离子部分的化合物。
最具代表性的结构:阴离子部分还可以是磺酸基、硫酸酯基;阳离子部分还可以是磷、硫。
(2)咪唑啉型(3)氨基酸型β-氨基丙酸型α-亚氨基羧酸型特点: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安全性高,对皮肤和头发有亲和性,最好的应用前景是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化妆品。
(4)氧化胺型6.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两性界面活性剂的最大特征在于它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以β-N-烷基氨基羧酸型两性界面活性剂为例,它在酸性及碱性介质中呈显如下的平衡:又如,甜菜碱在酸性及碱性介质中呈显如下的平衡:可见,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所带电荷随其应用介质或溶液的pH 值的变化而引起很大的不同。
在静电场中,由于电荷作用,阴离子形式存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离子将向阳极移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离子将向阴极移动。
在一个狭窄的pH值范围内,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内盐的形式存在,此时将该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放在静电场中时,溶液中的双离子将不向任何方向移动,即分子内的净电荷为零。
此时溶液的pH值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确切讲应为等电区或等电带。
洗涤用品是指通过洗净过程用于清洗的专门配制的产品,其中起清洁作用的物质被称之为“活性物”[1]。
通常,“活性物”是指在洗涤产品中显示规定活性的全部表面活性剂。
根据产品类别的不同,有时候也被称之为“有效物”,例如,皂类产品。
为了保证洗涤用品的效能,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是十洗涤用品及表面活性剂中活性物含量的测定分有必要的。
在诸多的检测项目中,作为主要作用成分的活性物,其分析测试是不可或缺的。
洗涤用品种类繁多,不同的洗涤用品,其活性物组成、含量等各不相同,检测方法也各有不同。
洗涤用品中活性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乙醇溶解法[2]、差减法[3]、离子交换法[4]、电位滴定法[5- 6]、两相滴定法[7](1. 中轻日用化学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1;2. 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西太原,030001;3. 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活性物是洗涤用品中的主要作用成分,其含量的测定是洗涤用品分析检测的重要环节。
洗涤用品中活性物通常是指各种表面活性剂,因此,文章系统介绍了洗涤用品和表面活性剂中活性物含量的检测方法,以期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洗涤用品;表面活性剂;活性物含量;检测中图分类号:TQ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1(2021)02-71-10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GB 19877.2-2005GB 19877.3-2005GB/T 9985-2000GB/T 13171.1-2009GB/T 13171.2-2009GB/T 21241-2007GB/T 24691-2009GB/T 29679-2013GB/T 34855-2017GB/T 34857-2017QB/T 1224-2012QB/T 1913-2004QB/T 1994-2013QB/T 2116-2006QB/T 2387-2008QB/T 2485-2008QB/T 2487-2008QB/T 2654-2013QB/T 2967-2008QB/T 4348-2012特种沐浴剂1特种香皂1手洗餐具用洗涤剂洗衣粉(含磷型)洗衣粉(无磷型)卫生洁具清洗剂4果蔬清洗剂洗发液(膏)1洗手液1沐浴剂1衣料用液体洗涤剂透明皂1沐浴剂1洗衣膏洗衣皂粉香皂1复合洗衣皂1洗手液1饮料用瓶清洗剂厨房油垢清洗剂乙醇溶解法差减法2乙醇溶解法3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差减法(洗发液)5;两相滴定法 (洗发膏)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差减法2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乙醇溶解法差减法2差减法2乙醇溶解法差减法6乙醇溶解法大的氯仿,对操作人员及环境损害较大,且耗时较长,通常测试方法选择A法,只有当客户要求测试结果剔除水助溶剂时才会选择使用B法。
专利名称:一种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郑帼,焦晓芳,孙玉,刘燕军,徐进云,周存,吴波,朱佳文申请号:CN201710134417.0
申请日:20170309
公开号:CN106831591A
公开日:
201706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技术,主要适用于合成咪唑啉类衍生物,特别是胺(羟)乙基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合成步骤如下:将脂肪酸与多胺按摩尔比为1∶1‑1.3加入四口烧瓶中,升温在140℃‑220℃,真空度为0.05MPa‑0.09MPa下反应4h‑7h合成咪唑啉中间体,通过测定酸值与实际出水量来确定反应的终点。
再将合成的咪唑啉中间体与氯乙酸钠在摩尔比为1∶1‑3,温度为75℃‑95℃,时间为3h‑5h,pH范围为7‑9,固含量为30%‑50%下经季铵化反应合成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申请人:天津工业大学
地址: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现代经济信息352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新工艺的研究吴永良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用月桂酸与羟乙基乙二胺合成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得到的产品外观为不透明有混浊现象,该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由资料得之,制备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有多种合成路线。
国内主要有椰子油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得到咪唑啉外观为琥珀色透明液体。
还有脂肪酸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得到咪唑啉外观为浅黄色不透明液体。
关于椰子油脂肪酸甲酯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得到的咪唑啉还未见报道,于是用该合成路线进行探索试验,获得成功。
产品理化指标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
关键词: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工艺;研究中图分类号:O6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352-01引言在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咪唑啉型由于突出的性能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90年美国统计,它所生产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咪唑啉衍生物占总量的64%。
该产品具有优异的起泡力及泡沫安定性,与阳、阴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相溶性良好,对硬水安定,毒性低,对微生物容易分解。
该产品为高级表面活性剂原料,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主要供配制各种高档化妆品,工业民用清洗剂、高级织物柔软剂、抗静电剂、消毒杂菌剂等。
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对眼睛刺激性最低,作为洗发剂的基础原料所使用,可用于婴儿香泼及透明香皂。
总之,椰子油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都能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但是,用椰子油脂肪酸甲酯反应,脱甲醇温度与脱水温度可降低30-50℃,从产品质量及节能上讲,都是比较合理的,该合成路线是成功的,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实验部分1.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合成路线有:A. 椰子油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B.脂肪酸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以上合成方法得到的产品外观都存在问题,方法A 为琥珀色透明液体。
方法B 为淡黄色不透明粘稠液体。
而我们采用以椰子油脂肪酸甲酯与羟乙基乙二胺反应所得到的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产品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本方法参照标准QB/T 2118-1995,适用于由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的羧甲基型和羧乙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1、产品分类产品依引入的阴离子亲水基团分为羧甲基型和羧乙基型两类。
①羧甲基型,即1-羧甲基氧乙基-1-羧甲基-2-烷基咪唑啉钠盐,其结构式一般表示为:R__C ____2CH 2OCH 2COO+2COONaNCH 2R=C 11H 23 ( 主组分 )_②羧乙基型,即1-羧乙基-1-羧乙基-2-烷基咪唑啉钠盐,其结构式一般表示为:R ______2CH 2OH+2CH 2COONCH 2R=C 11H 23 ( 主组分 )_2、产品代号用产品类型名称汉语拼音的第1个字母及主组分烷基碳原子数组成产品代号如下:SJ11M 羧甲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SY11M 羧乙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3、标记示例羧甲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SJ11M )优级品 SJ11M 优级品QB/T 2118羧乙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SY11M)合格品SY11M合格品QB/T 21184、技术要求⑴SJ11M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⑵SY11M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1 SJ11M的理化指标表2 SY11M的理化指标一、外观的测定将试样盛于Ø15mm 试管中,在室温下目测。
遇到不均匀样品,将盛有试样的试管于水浴中加热至70℃,在室温下放置24h 后再目测,如试样仍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该项指标不合格。
二、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⑴恒温烘箱 可控温度在(125±2)℃。
⑵称量瓶 Ø60mm×30mm ⑶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称取(1±0.1)g 均匀试样(称准至0.2mg )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转动称量瓶,使试样均匀铺于瓶底。
放入(125±2)℃烘箱中,移开瓶盖,干燥3h 。
盖好盖,移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
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本方法参照标准QB/T 2118-1995,适用于由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的羧甲基型和羧乙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1、产品分类
产品依引入的阴离子亲水基团分为羧甲基型和羧乙基型两类。
①羧甲基型,即1-羧甲基氧乙基-1-羧甲基-2-烷基咪唑啉钠盐,其结构式一般表示为:
R
__C __
__
2CH 2OCH 2COO
+2COONa
N
CH 2
R=C 11H 23 ( 主组分 )_
②羧乙基型,即1-羧乙基-1-羧乙基-2-烷基咪唑啉钠盐,其结构式一般表示为:
R ______2CH 2OH
+
2CH 2COO
N
CH 2
R=C 11H 23 ( 主组分 )_
2、产品代号
用产品类型名称汉语拼音的第1个字母及主组分烷基碳原子数组成产品代号如下:
SJ11M 羧甲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SY11M 羧乙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3、标记示例
羧甲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SJ11M )优级品 SJ11M 优级品QB/T 2118
羧乙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SY11M)合格品SY11M合格品QB/T 2118
4、技术要求
⑴SJ11M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⑵SY11M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1 SJ11M的理化指标
表2 SY11M的理化指标
一、外观的测定
将试样盛于Ø15mm 试管中,在室温下目测。
遇到不均匀样品,将盛有试样的试管于水浴中加热至70℃,在室温下放置24h 后再目测,如试样仍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该项指标不合格。
二、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
⑴恒温烘箱 可控温度在(125±2)℃。
⑵称量瓶 Ø60mm×30mm ⑶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
称取(1±0.1)g 均匀试样(称准至0.2mg )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转动称量瓶,使试样均匀铺于瓶底。
放入(125±2)℃烘箱中,移开瓶盖,干燥3h 。
盖好盖,移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
重复将称量瓶放入烘箱烘0.5h ,移入干燥器冷却0.5h ,称量。
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1mg 。
(三)计算
总固体含量的质量分数X 1按式(4-75)计算:
1001
2131⨯--=
m m m m X (4-75)
式中 m 1——于(125±2)℃恒重的称量瓶的质量,g ;
m 2——称量瓶及试样干燥前的质量,g ; m 3——称量瓶及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表示至一位小数作为结果。
总固体含量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3%。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一)方法概述
用硝酸酸化含有氯离子的试样溶液,加入已知过量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利用有机溶剂覆盖生成的氯化银沉淀表面,以免其与溶液接触。
以硫酸铁铵作指示剂,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硝酸银。
当银离子被滴定完后过量的硫氰酸铵与指示剂中的三价铁离子生成红色络合物,以示终点。
(二)仪器和试剂
⑴棕色具塞滴定管25ml
⑵量筒25m1,100ml
⑶锥形瓶250ml
⑷高型称量瓶 Ø25mm×40mm
⑸硝酸银(GB 670)标准溶液c(AgNO3)=0.1mol/L
⑹硫氰酸铵(GB 660)标准溶液c(NH4SCN)=0.1mol/L
⑺硝酸(GB 626)溶液(1:1)
⑻异戊醇(HG3-996)
⑼硫酸铁铵(GB 1279)饱和溶液
称取40g硫酸铁铵[Fe2(SO4)3 ·(NH4)2SO4 ·24H2O]加水制成饱和溶液,加硝酸至溶液几乎无色。
(三)操作步骤
称取约0.4g均匀试样(称准至0.2mg)于称量瓶中,用100ml水分数次将试样定量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2ml硝酸,摇匀。
加20ml异戊醇,准确加入10.0ml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3)=0.1mol/L],摇匀后,加入1ml硫酸铁铵指示剂,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c(NH4SCN)=0.1mol/L]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红色,并保持30s不裉色即为终点。
(四)计算
氯化钠含量的质量分数X 2按式(4-76)计算:
10005844
.0)(22112⨯⨯-=
m
V c V c X (4-76)
式中 c 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
V 1——加入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C 2——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 V 2——滴定耗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0.05844——氯化钠的毫摩尔质量,[M(NaCl)],g/mmol ;
m ——试样的质量,g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表示至一位小数作为结果。
氯化钠含量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1%。
四、色泽的测定 (一)方法概述
将试样与碘化钾-碘标准溶液目视比色,以100ml 碘化钾-碘溶液所含游离碘的毫克数表示试样的色泽。
(二)仪器和试剂
⑴比色管 50ml 或100ml ,具磨砂玻璃塞 ⑵比色管架
⑶容量瓶 50ml (白色),1000ml (棕色) ⑷刻度移液管 ⑸研钵
⑹棕色具塞滴定管 50ml ⑺碘(GB 675) ⑻碘化钾(GB 1272)
⑼硫代硫酸钠(GB 637)c(Na 2S 2O 3)=0.1mol/L 标准溶液
⑽可溶性淀粉(HGB 3095) 10g/L 水溶液 ⑾二次蒸馏水 (三)操作步骤
1、碘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称取10g 经浓硫酸干燥器干燥48h 的碘(称准至0.1g )和55g 碘化钾于研钵中,加少量水研磨溶解后,用水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为溶液A 。
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 2S 2O 3)=0.1mol/L]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ml 淀粉溶液,迅速用溶液A 滴定,滴至蓝色出现为止。
按式(4-77)计算溶液A 的浓度(cA )。
1009
.12625⨯⨯=
A
A V c c (4-77)
式中 c A ——碘溶液A 的实际浓度,mgI 2/100ml ;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 V A ——滴定用碘溶液A 的体积,ml ;
126.9——碘的毫摩尔质量,[M(I)],mg/mmol 。
根据溶液A 的浓度,准确移取计算体积的溶液A 于1000ml 容量瓶中,配制20mg I 2/100ml 溶液,此为溶液B 。
配制1000ml 碘溶液B 所需碘溶液A 的体积V 'A 按式(4-78)计算:
A
A C V 1000
20’⨯=
(4-78) 式中 V 'A ——所需碘溶液A 的体积,ml ;
c A ——碘溶液A 的实际浓度,mgI 2/100ml 。
2、系列碘标准色度溶液的配制
在20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表3所示体积的溶液B,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表3 碘色度与溶液B体积的关系
系列碘标准色度溶液配制好后,置于暗处,盖上黑布,待用。
系列碘标准色度溶液每隔30天更换1次,碘标准溶液A,每隔6个月更换1次。
3、试验程序
将试样沿管壁倒入比色管中至刻度线(不得有气泡)。
向一系列比色管分别注入不同的碘标准色度溶液至刻度线。
若试样有气泡或不透明应加热(不得超过70℃),待试样透明后冷至室温再比色。
比较试样与碘标准色度溶液的颜色,比色时正对着以日光或日光灯照射的白色背景,从上往下观测,选定最接近试样颜色的碘标准色度溶液。
(四)结果
取最接近试样色泽的碘标准色度溶液的浓度(mgI2/100ml)表示试样的色泽。
如果试样色泽介于两个碘标准色度溶液之间,则以色泽较深的碘标准色度溶液的浓度(mgI2/100ml)表示。
五、PH值的测定
按照GB 6368-1993的规定,测定样品10g/L水溶液的PH值。
六、发泡力的测定
按照GB/T 7462-1994的规定,用3mmol /L钙离子(Ca2+)硬水配制每L含2.5g试样总固体的溶液,测定发泡力,结果以液流停止后5min时的泡沫体积毫升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