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工艺流程图的画法
- 格式:ppt
- 大小:9.24 MB
- 文档页数:68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PID图图纸规格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1号图分开表示。
每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PID图的容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容如下:a) 全部设备;b) 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c) 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d) 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e) 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设备代号:C 塔; E 冷换设备;SR 过滤器;M 混合器;F 加热炉; A 空冷器;FA 阻火器;SC 取样冷却器;P 泵;K 压缩机;T 罐;EJ 抽空器;R 反应器; D 容器; B 锅炉; SIL 消音器;PSV 安全阀;其余小设备可用代号SM表示。
设备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
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a) 立式圆筒型:径ID×切线高,mm,b) 卧式圆筒型:径ID×切线长,mm,c) 长方型:长×宽×高,mm,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e) 机泵:流量、扬程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例如塔各进料口所在塔板的位置等)。
相同作用的多台设备应全部予以表示,并按生产过程的要求表示其并联或串联的操作方式。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PID图图纸规格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张1号图分开表示。
每张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PID图的内容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内容如下:a) 全部设备;b) 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c) 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d) 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e) 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设备代号:C 塔; E 冷换设备;SR 过滤器;M 混合器;F 加热炉; A 空冷器;FA 阻火器;SC 取样冷却器;P 泵;K 压缩机;T 罐;EJ 抽空器;R 反应器; D 容器; B 锅炉; SIL 消音器;PSV 安全阀;其余小设备可用代号SM表示。
设备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
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a) 立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高,mm,b) 卧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长,mm,c) 长方型:长×宽×高,mm,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e) 机泵:流量、扬程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内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例如塔各进料口所在塔板的位置等)。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PID图图纸规格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张1号图分开表示。
每张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少数物流和控制关系来往密切且内容较多,表示在一张1号图中太挤的情况下,可按图纸延长的标准加长1/4或1/2。
PID图的内容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内容如下:a) 全部设备;b) 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c) 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d) 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e) 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 (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 (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
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编号方法与“工艺流程图”2.4.2规定相同。
但同一作用的设备由多台组成(或备用)时,可在编号数字后加A,B,C。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a) 立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高T/T,mm,b) 卧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长T/T,mm,c) 长方型:长×宽×高,mm,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e) 机泵,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内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
相同作用的多台设备应全部予以表示,并按生产过程的要求表示其并联或串联的操作方式。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 (2)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又称为P&ID (6)工艺流程表示标准 (15)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PID图图纸规格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张1号图分开表示。
每张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少数物流和控制关系来往密切且内容较多,表示在一张1号图中太挤的情况下,可按图纸延长的标准加长1/4或1/2。
PID图的内容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内容如下:a) 全部设备;b) 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c) 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d) 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e) 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
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编号方法与“工艺流程图”2.4.2规定相同。
但同一作用的设备由多台组成(或备用)时,可在编号数字后加A,B,C。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a) 立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高T/T,mm,b) 卧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长T/T,mm,c) 长方型:长×宽×高,mm,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e) 机泵,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PID图图纸规格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1号图分开表示。
每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PID图的容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容如下:a)全部设备;b)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c)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d)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e)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设备代号:C塔;E冷换设备;SR过滤器;M混合器;F加热炉;A空冷器;FA阻火器;SC取样冷却器;P泵;K压缩机;T罐;EJ抽空器;R反应器;D容器;B锅炉;SIL消音器;PSV安全阀;其余小设备可用代号SM表示。
设备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
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a)立式圆筒型:径ID×切线高,mm,b)卧式圆筒型:径ID×切线长,mm,c)长方型:长×宽×高,mm,d)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e)机泵:流量、扬程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例如塔各进料口所在塔板的位置等)。
相同作用的多台设备应全部予以表示,并按生产过程的要求表示其并联或串联的操作方式。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PID图图纸规格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张1号图分开表示。
每张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PID图的内容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a)b)c)d)e)PIDC 混合器;F 取样冷却器;P机;R炉;PSV 安全阀;其余小设备可用代号SM表示。
设备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
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a) 立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高,mm,b) 卧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长,mm,c) 长方型:长×宽×高,mm,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e) 机泵:流量、扬程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 ××××-×××公称直径介质代号管道编号管道等级隔热公称直径:以mm表示,例如:50即50 mm;介质代号:a) P 工艺管道(包括作为工艺用途的所有介质的管道,如催化裂化的主风管道);C 催化剂;LO 润滑油(机泵用);SO 封油; FO 燃料油;PE 电解质;SLO 污油; FLO 冲洗油; DL 导生油(液);DG 导生油(气);b) FW 新鲜水;PW 饮用水;SW 软化水; RW 循环水;BFW 锅炉给水;SOW 含油污水;ASW 酸性污水;KSW 碱性污水;AW 氨水;PUW 净化水;SCW 冷凝水;CHW 冷冻水; HW 热水;c) LS 低压蒸汽;MS 中压蒸汽;HS 高压蒸汽;ES 乏汽;d) IA 净化空气(仪表风); PA 非净化空气(工厂风);氨气;碱液;管道编号2)第45管道等级隔热代号a)b)艺要求需在管线某段设置法兰时,应予表示,并注明其位置尺寸;c) 所有盲法兰应画出法兰盖;d) 最终版的PID中所有变径处的大小头均应表示;e) 安全阀用代号PSV表示,编号格式同设备编号,并在编号下端注明其定压(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