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及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40.74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资源。
本文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介绍中国各个地区的旅游地理特点。
我们来介绍中国南部地区的旅游地理。
南部地区以其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广东、福建、云南等地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也是一个旅游胜地。
福建的武夷山以其险峻的山峰和优美的茶园而著名,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云南的丽江和大理则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中国中部地区的旅游地理。
中部地区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而闻名。
河南的开封和洛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
湖北的武汉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博物馆。
湖南的张家界则以其壮丽的山峰和独特的石柱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然后,我们来介绍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地理。
西部地区以其广袤的土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四川的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和壮丽的九寨沟。
西藏的拉萨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拥有壮丽的布达拉宫和圣湖纳木错。
新疆的乌鲁木齐和喀什则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我们来介绍中国北部地区的旅游地理。
北部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迷人的季节变化而闻名。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故宫、天安门和长城。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吸引了众多游客来体验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
黑龙江的哈尔滨则以其冰雪艺术节和美丽的冰雪景观而著名。
通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体验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无论是南部的山水风光,中部的历史遗迹,西部的壮丽景观还是北部的季节变化,中国都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喜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一、山地景观:1、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形: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以及人为因素美的综合美感。
(1)花岗岩名山:特点: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
①泰山:主峰玉皇顶1545米。
五岳之首。
沿山风景有:中天门、王母池、斗母宫、南天门。
登项可观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名景。
岱庙为泰山第一名胜,始建于汉代。
1987年被联合国选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②华山:陕西省华阴县,南依秦岭,北环渭水。
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南峰最高,2160米,为五岳最高。
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擦耳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
③衡山:湖南省衡山县,72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峰最高,有五岳独秀之誉。
主峰祝融峰约1290米。
祝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合称“衡山四约”。
建南岳书院、邺候书院。
④黄山:36主峰,72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均超过1800米。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合称“四绝”。
温泉水温在42℃。
199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⑤千山:辽宁省鞍山市东。
有999座峰峦,最高峰仙人台708米。
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成寺庙园林风格。
⑥三清山:江西省玉山、德兴县境。
千米以上高峰数十座,主峰玉京峰1816。
9米,峰、石、松、云风景绮丽,是一座道教名山。
(2)岩溶山水风景:特征: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且造型丰富。
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贵高原等地。
①漓江山水:“甲天下”、“碧莲玉笋世界”。
象鼻山、骆驼山、老人山。
洞穴300余处。
“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笋里住人家”。
②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同时也是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它反映了世界喀斯特地貌全景。
路南石林和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同为我国四大奇特自然景观。
③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原名打鸡洞,洞长11千米,由47个洞厅、150多个景点组成,是世界上已知的保留了最原始面貌、最完备景观的巨型石灰岩溶洞。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其中包含了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等多种元素。
以下是一些中国旅游地理的常见知识点。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是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北毗邻中
亚和蒙古,北邻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东南濒临台湾海峡。
2. 中国的人口和文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遗产,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3. 中国的自然景观:中国的自然景观包括喀斯特地貌、高山雪域、丰富的水系、大
草原、森林、沙漠等。
著名的自然景观有黄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等。
4. 中国的旅游线路:中国的旅游线路包括了不同主题、不同景点和区域的旅游线路,如文化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海滨旅游、山地旅游等。
5. 中国的旅游交通:中国的旅游交通发达,包括飞机、火车、公路、轮船、地铁等
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进出不同地区和景点。
6. 中国的旅游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方和东西方的气候差异很大,从亚
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都有,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旅游目的选择不同的旅游季节。
7. 中国的旅游文化:中国的旅游文化特点狭隘,注重人际关系和礼仪,尤其是在商
务交往中。
游客需要注意遵守当地文化礼仪和道德规范。
8. 中国的旅游地区设置:中国的旅游地区设置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单位,包含
了不同的地理景观和文化遗迹,如北京、上海、香港、广西、云南、河南等。
总之,中国旅游地理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领域,需要游客们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才能
更好地去体验和欣赏这个神奇的国家。
中国旅游地理书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和资源。
作为一个广大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希望能够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探索并享受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中国的地理特点对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中国的地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和地形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中国海,北毗俄罗斯和蒙古,南界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
中国地形起伏变化,大致分为东高西低、南北倾斜的三大区域,分别是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西南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地理特点之一,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地质构造。
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均有一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如拉萨、敦煌、乌鲁木齐等。
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区,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桂林、西双版纳、西递、黄山等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森林、湖泊、河流、山脉、草原等。
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类型,北方有草原和沙漠,南方有丘陵和丛林,西南有雨林和竹海。
中国的湖泊和河流也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有着很多著名的湖泊,如青海湖、滇池、西湖等,而黄河、长江等大型河流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的山脉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许多著名的景区和风景名胜。
中国有着著名的五岳(泰山、华山、庐山、衡山、恒山)、五台山、黄山等名山,吸引着大批登山爱好者和游客。
三、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
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古建筑、文物、史迹和传统艺术,如故宫、长城、兵马俑、颐和园、丽江古城、鼓楼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传统美食等。
对中国旅游地理的认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中国旅游地理的认知包括了中国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分布和特色景点等方面。
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其拥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滩和海岛,如北戴河、厦门等,是海滨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西南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登山、探险爱好者。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片的丰富自然景观,如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中国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有独特的旅游景点。
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代表,拥有世界闻名的文化景点,如故宫、天坛等。
华东地区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和独特的滨江风光。
华南地区的广州和深圳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商务旅行者。
西南地区的成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食文化。
西北地区的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兵马俑而闻名于世。
东北地区的沈阳和大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中国还有许多特色景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和珠穆朗玛峰,是寻求宗教和探险体验的旅游者的理想之地。
云南的丽江和香格里拉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文化探索者。
福建的武夷山是中国最著名的茶产区之一,也是许多茶艺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这些特色景点都给中国的旅游地理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地理的认知涉及到中国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分布和特色景点等方面。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从海滩到高山,从古迹到现代化城市,从自然风光到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还是寻求探险体验,中国都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中国的旅游与旅游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多样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国家。
中国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理关系密切,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旅游与旅游地理的关系,包括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等。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从北方的大漠沙漠到南方的峡谷湖泊,从西部的高原山脉到东部的沿海岛屿,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的风景和文化。
这种多样性成为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广泛而多样。
北方的故宫、长城,西北的敦煌、兵马俑,西南的丽江、九寨沟,华南的桂林、西双版纳,东部的上海、北京等地都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中国的旅游发展离不开旅游地理的支持和推动。
旅游地理考察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地理特征和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通过研究旅游地理,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的效益,并保护和传承旅游地区的文化遗产。
中国旅游地理学者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地理特点的研究,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然而,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需要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来满足游客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护和维护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需要平衡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的旅游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尽管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在服务质量、旅游设施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提升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需要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然而,中国的旅游业也面临着许多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中国梦"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是一个美丽而浩瀚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胜地。
它
的美丽山川和沼泽、湖泊和海洋令人叹为观止,是旅游者的最佳去处。
以
下是关于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西靠西亚,南濒南海,东临太平洋,总面积960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素有“天下第一大国”之称。
中国被四百八十多座山脉,八千多座河流环抱着,是世界第一的河流国家。
二、中国地理特点
1、大陆性地形多样。
中国境内有高山、丘陵、平原、沼泽和海岸,
地势复杂,是一个多彩、奇特的大陆地形。
2、气候多元。
中国地处东亚,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
寒带等五大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南北差异大,是一个气候多元的国家。
3、自然资源丰富。
中国水资源丰富,有八千多条河流,排名全球第一;土地资源丰富,被称为“丰收天堂”;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世
界上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
三、中国旅游名胜
1、文物古迹:中国历史悠久,数不胜数的古迹文物遍布其中,如举
世闻名的兵马俑、太湖石刻、九寨沟风景区、云冈石窟、黄山风景区等都
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2、风景名胜:中国旅游景点众多,山水秀美,风光独特。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大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领土的国家,拥有众多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旅游地理是指那些与中国相关的地理特征和景点,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几个关键词,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地理。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一条重要商道,也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它源自中国的西北部,途经中亚地区,最终通往欧洲。
丝绸之路沿途经过了众多古代文明的遗址和景点,如敦煌莫高窟、沙州、塔里木盆地等。
这些景点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展示多元文化的宝库。
二、长城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颗明珠。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了防御外敌而建造的军事工程,总长万里,横贯中国北方。
长城的建造历经数千年,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宏伟工程和防御策略,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体验。
三、西湖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杭州市,也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西湖的美景被誉为“人间天堂”,其景色宜人,充满诗意。
湖中蕴含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如西湖十景、雷峰塔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人墨客。
西湖还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名词。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庞大,拥有众多建筑和珍贵文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价值。
游客可以穿越历史,感受中国皇家的繁华和宏伟。
五、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重要景点之一。
黄山以其壮美的山水景观和奇特的云海闻名于世。
黄山风景区包括众多特色景点,如西海、北海、云谷寺等。
黄山的奇峰怪石、奇松怪石与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六、桂林桂林是中国旅游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闻名于世。
桂林的山水与阳朔、漓江等地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如下:
1.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组合度高、文化
内涵丰富。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民俗文化、设施和服务等要素。
3.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五岳、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些
景观以奇峰、怪石、瀑布、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
4.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景观以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特色。
5.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加强旅游
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旅游品质和效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分布规律的科学,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旅游地理学也是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地域广阔,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众多。
无论是自然山水之美还是历史文化之底蕴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南方地区1. 云南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
从丽江古城到玉龙雪山,从虎跳峡到香格里拉,云南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和感动。
不仅如此,云南的石林、大理洱海、腾冲火山等也是这个地方值得一游的景点。
2. 广西广西是中国的南部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阳朔的田园风光和漓江的美景都吸引了大批游客。
此外,南宁的青秀山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园等也是广西旅游的热门景点。
东部地区1. 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上海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外滩的夜景、东方明珠塔的壮丽、南京路的商业繁华等都是上海不容错过的景点。
2. 杭州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西湖是杭州的代表性景点,它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此外,灵隐寺、千岛湖等也是杭州旅游的热门景点。
中部地区1. 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的西安市附近,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的著名名山之一。
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批登山爱好者。
踏道、仙女峰等是游客常去的景点。
2. 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的十堰市,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武当山以其浓厚的道教文化和壮丽的山水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太子峰、南岳殿等景点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西部地区1. 新疆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境内有大片的戈壁草原、雪山冰川和湖泊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喀纳斯湖、天山天池、伊犁草原等都是新疆旅游的热门景点。
2. 西藏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被誉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林芝桃花等都是西藏不容错过的景点。
我最深爱的地方——深圳深圳市,别称鹏城,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曾创造过著名的“深圳速度”,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及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成为深圳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一、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一)自然地理状况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居东经113°46′至114°37′和北纬22°27′至22°52′之间[1],地处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与惠州市接壤;西及西南面连结伶仃洋和珠江口,与珠海、澳门隔水相望;南边的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的新界相连,北部与东莞市为邻。
梧桐山为深圳最高峰,海拔943.7米,其他山峰有笔架山、莲花山等。
深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23.0℃,全市平均年降雨量为1966.4毫米,淡水资源总量为19.3亿立方米。
市域内分布着许多有大、小河流,但径流量普遍较小,积水能力差,天然淡水资源有限,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属缺水城市。
深圳境内河流分别归属东江、海湾和珠江水系,深圳河、新洲河为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
(二)人文地理状况1.经济发展深圳与上海、北京和广州一同被视为中国的一线城市,经济总量紧随上述三地,长期位居全国第四,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2013年深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美元,为国内大中城市第一名。
经济以金融、高新技术、物流及房地产等为支柱产业,位于市中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中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是中国公司、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
2.文化建设深圳虽然是一座只有30年的年轻城市,但文化发展速度快。
1981年至2000年,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包括《特区经济》在内的各种杂志也相继创刊。
2003年,政府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即: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及动漫基地。
2004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行。
2008年11月19日,深圳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第六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称号[2]。
深圳每年还设有“读书月”,是政府专门为公众读书活动而设立的节庆,参与人数众多,主要内容有“读书论坛”、“阅读与藏书推荐书目”、“中外经典诗朗诵”等。
2007年,深圳宣布向市民永久免费开放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在内的所有公共文化设施,这在中国城市中还属首次。
由于地处广九铁路中枢位置同时又受到省港两地文化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之后其他北方省份人口的进入成就了深圳的文化多样性。
深圳文化在微观上呈现多样性,在宏观上呈现南、北两个文化体系的争持。
由于深圳特区在千禧年以前经济上主要依赖香港,而90年代中后期之后香港的影响力降低而来自内地的影响力增强,所以文化上也呈现出北方文化逐渐转强的情况。
同时,由于深圳要走国际化的路线加上临近的国际都市香港的影响,所以深圳在混杂中国南北文化的同时,也较内地西化。
民间的文化发展有其活力和特色,在布吉街道自发形成“大芬油画村”,原先的自然村落每逢节庆都自发举行别具特色的活动,各地的饮食文化在深圳都有立足之地并不时引起潮流交替。
在深圳的东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几个地区人士比较多,文化上也有所影响。
3.语言深圳原本是一个拥有客家和广府两大族群的典型岭南都市。
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大量潮汕人迁入,因此在深圳,岭南三大民系齐聚。
深圳的主要语言是普通话。
深圳本地方言粤语和客家话虽然通行,但远没有普通话普及,许多在深圳生活了多年的市民仍不会说粤语和客家话。
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可以在深圳找到生存的土壤,只是空间相对较小,仅在老乡圈子里通行。
(三)溯源考古资料显示,深圳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3],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南头城和东部南澳的大鹏城遗迹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
深圳在明朝初年隶属东莞县,1573年于南头设立县治,取名新安,喻意“革新鼎安、转危为安”,辖今深圳和香港。
清康熙元年,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军队接触,下达海禁政策及迁界令,禁止居民出海,对新安县影响极大,人口减少,田地荒废,新安县一度再次并入东莞县。
康熙八年(1669年),新安县界由东莞划回,县治恢复。
1914年,全国省市名称统查后,为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广东的“新安县”改名为“宝安县”。
抗日战争期间,县治曾迁至东莞县石马镇。
1945年日本投降后,宝安县府由东莞迁回南头。
1949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宝安县南头。
1953年,宝安县政府考虑到深圳墟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便将宝安县城从南头搬到深圳墟。
二、旅游发展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度假休闲。
深圳旅游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旅游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食、住、行、娱、购六要素配备齐全。
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客需求;旅行社机构齐全,网点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对海内外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一)旅游开发程度及资源1.自然景观优美深圳市环境生态良好,全市园林绿化总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和防护林带面积分别达2万公顷、2700公顷和2000公顷,城市总绿化率为45%,有“花园城市”之称。
此外全市的大小山峰、山岭及海岸分布着大面积自然生长的林地、灌木,如梧桐山、大南山及东部海滨地带等,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高,其中梧桐山草木茂盛,最高峰900余米,节假日登山游客亦众多。
市区南部的深圳湾畔有中国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深圳被评为优质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
深圳全市分布着大量公园等休憩场所,主要有深圳湾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东湖公园、园博园等。
其中中心公园号称800米绿化带,园博园被称为“五星级”公园。
大梅沙、小梅沙、海洋世界以及大鹏半岛等也是深圳东部地区的重要旅游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还将大鹏半岛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
2.拥有一大批知名、主题突出的现代人文景点和古老悠久的历史景点沙头角的“中英街”、明斯克航母军事主题游览区、东部华侨城是深圳东部地区的重要旅游区,其中华侨城旅游区是中国首批最5A级旅游景区,包括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欢乐谷。
弘法寺和凤凰山是深圳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节假日游客及香客非常多。
此外,深圳还有为数不少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大鹏所城、宋少帝陵、赤湾左右炮台、天后宫等。
罗湖区的东门步行街、福田区的华强北商业街是游客中意的观光购物场所,每日客流量巨大。
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都市旅游景观主体突出深圳是中国摩天大楼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不仅数量多,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刷新。
目前城区建成的最高的商用建筑为位于罗湖区蔡屋围的“京基100”;更高的蔡屋围金融中心也在筹建计划之中。
昔日最高的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之高度与这两栋楼相比,无法望其项背而成为历史。
深圳现有摩天大楼总数为46幢,仅次于上海的51幢,排广东省第一位,中国大陆第二位,故有人将深圳称为“垂直城市”。
深圳市区高楼林立,每到晚上,高楼大厦、立交桥和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及其绿化带等都有灯光点缀,景致靓丽,有“不夜城”之称。
全市夜景比较集中的地区有罗湖区地王大厦附近、福田CBD、东门和华强北商业街、世界之窗附近等。
在中国的法定节日时,许多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会亮起景观灯,道路中央及路两边也有灯饰装点沿路的树木和花草。
4.旅游交通及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深圳毗邻香港,设有中国数量最多的出入境口岸、出入境人员和车流量均属中国第一。
随着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高速公路联网的实现,深圳作为泛珠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航空方面,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和采用过境运输方式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为中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共有35家国内及国外航空公司进驻,开设航线130条,还辟有至澳门的直升机航线;水路方面,盐田港、赤湾港、蛇口港是深圳的海运港口,截至2010年底,深圳共有港口泊位176个;铁路方面,广深铁路和京九铁路是深圳的重要铁路干线,而广深铁路在广州与中国铁路大动脉京广线接驳。
位于深圳龙华新区的深圳北站是深圳的高铁枢纽站,也是华南地区的铁路客运枢纽;公路方面,深圳对外公路交通以高速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互相协调运转减少交通压力。
高速线路可通达珠三角各城市,长途客运班线延伸到广东省内各市县及20多个外省城市,并有直通车开往港澳;公共交通方面,有地铁、公交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目前深圳地铁运营线路有5条,公交线路756条。
(二)旅游发展瓶颈1.资源有限目前深圳的发展已明显受到四个制约: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这些制约因素一样使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影响。
2.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当今世界上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不胜枚举,国内有珠海、三亚、厦门、福州等一些海滨城市,相邻国家也有较多著名滨海旅游城市。
与这些城市相比,深圳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时间较短,设施不齐全,质量上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三)旅游开发存在问题1.海滨旅游景点开发滞后,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保护目前深圳滨海旅游仍停留在旅游观光的初级阶段,其开发建设的模式几乎都是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发展极不协调,未能形成一定规模。
2.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2010年7月,深圳撤销“二线关”,实现关内外一体化[4],但此前30余年的发展,使得深圳出现了区域分化严重,原关内关外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等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外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未得到开发。
3.旅游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旅游大环境有待改善对旅游市场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查处,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是改善旅游大环境的基本保障。
(四)旅游发展的建议和意见1.统一规划海滨资源,指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深圳滨海资源的开发建设,可遵循大型化、递进化、人性化等策略,开发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的大型海滨景点,充分利用深圳作为海滨城市的优点,要因地制宜,不能破坏沿海景观和特色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