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漫游宇宙太空探索的里程碑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终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合作项目,以突破技术难关、拓展科学知识和开拓人类未来的航程为目标。
自从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以来,太空探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突破。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人类漫游宇宙的历程。
1. 第一次登月(1969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
他的著名一句“人类迈出了一小步,却是巨大的一步”,成为这一时刻的永恒代表。
这次壮举改变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看法,并且激发了全球各国进行类似任务的雄心。
2. 太空探索合作(1975年)1975年,美国与苏联合作进行了历史性的“阿波罗-联盟”任务,这是人类首次进行的国际合作太空探索任务。
这一合作为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并展示了全球科学家共同推动太空探索的决心。
3. 空间探索车(1997年)1997年,美国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机遇号”,这是第一辆成功登陆并在火星表面漫游的无人探测车。
机遇号通过自主探测、收集和传输数据,为火星科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信息,为未来人类火星探险奠定了基础。
4. 国际空间站(2000年至今)2000年,美国和俄罗斯共同启动了国际空间站(ISS)计划,这是一个多国合作的太空实验室。
ISS的建设使人类能够进行长期太空居住和科学研究,如医学研究、物理学实验和对地球环境的监测。
这个项目不仅代表了国际合作的成功,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5. 太阳系探索(1977年至今)1977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开始其对太阳系的探索之旅。
这两架探测器已经飞越了八大行星,并且在2012年进入了宇宙中的间隙。
它们携带了科学设备和信息记录器,为我们了解太阳系其他行星和宇宙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6. 哈勃望远镜(1990年至今)1990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哈勃望远镜,这是第一个能够进行近地轨道观测的大型太空望远镜。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从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太空探索活动,包括发射卫星、进行载人航天、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等。
以下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的简要归纳。
1.苏联的太空探索苏联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先驱之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随后,苏联相继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等。
此外,苏联还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于1961年4月12日将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
苏联还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
2.美国的太空探索美国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力量。
美国在1958年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探险家1号”。
随后,美国也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并于1961年5月5日将艾伦·谢泼德送入地球轨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
美国还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
此外,美国还开展了多项无人航天任务,包括探测火星、木星等行星。
3.中国的太空探索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大量的太空探索活动。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随后,中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并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
中国还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天宫空间站,并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
4.欧洲的太空探索欧洲也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欧洲航天局(ESA)成立于1975年,是欧洲各国合作开展太空探索的组织。
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此外,欧洲航天局还开展了多项无人航天任务,包括探测火星、金星等行星。
5.日本的太空探索日本也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太空探索历史回顾太空探索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壮举,追溯至20世纪初期。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登陆月球,再到当前的深空探测任务,太空探索始终是人类勇往直前的象征。
本文将回顾太空探索的历史,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太空探索的黎明时期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俄罗斯科学家苏里科夫斯基提出了现代宇航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太空探索的基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太空竞赛的开始。
2. 登陆月球的伟大壮举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太空探索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实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的人类。
此后,美国共进行了六次登月任务,太空探索进入了登陆太空的时代。
3. 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太空探索逐渐从竞争向合作方向发展。
美国和苏联(后来的俄罗斯)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如联盟号航天器和国际空间站。
此外,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也积极参与到太空探索中,推动了国际合作的发展。
4. 深空探索的新篇章21世纪以来,太空探索进入了深空探测阶段。
2004年,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机遇号”火星车,成为第一个在火星表面运行的机器人。
2012年,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开展了多项研究任务。
此外,欧洲空间局、印度、中国等国家也相继发射了自己的深空探测器,太空探索进入了新的篇章。
5. 未来太空探索的前景未来的太空探索前景广阔。
人类已经向火星发起了多次探测任务,并计划进行有人登陆。
此外,探索月球、木星和土星的任务也在筹备中。
太空旅游也逐渐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加入到太空探索的行列中。
未来的太空探索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总结:太空探索是人类勇往直前的象征,从20世纪初的发射卫星到登陆月球,再到现在的深空探测任务,太空探索不断推动着人类的前进。
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突破,我们已经实现了许多伟大的壮举,并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如下:1957年:一号卫星——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1957年10月4日,一号卫星从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并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
1961年:东方一号——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当时他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
1963年:东方六号——女性首次进入太空在萨莉·赖德、梅·杰米森和克里斯蒂娜·科克等女宇航员之前,还有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这位26岁的苏联女宇航员在1963年6月16日成为首位造访太空的女性,当时她搭乘东方六号载人飞船展开为期3天的任务。
1965年:水手四号——拍到另一颗行星的首张图片1965年7月14日,水手四号探测器历史上首次拍到另一颗行星的图片。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第一人1969年7月20日,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升空4天后,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这是阿波罗11号任务的一部分。
1970年:金星七号——飞行器首次登陆另一颗行星苏联执行的历次金星任务凸显出金星的凶险。
首次成功在另一颗行星上着陆的金星七号揭示了我们隔壁“邻居”的环境有多严酷。
该飞行器没能在金星表面待上很久——尝试了不到一小时,但它发回了大量数据供科学家仔细研究。
1970年:阿波罗13号——展开勇敢的营救阿波罗13号飞船在1970年4月11日顺利升空,但在任务开始仅56个小时后,出现了波折。
在宇航员吉姆·洛弗尔、杰克·斯威格特和弗雷德·海斯通过电视直播画面与地面人员交流了几分钟后,飞船内发生的一次爆炸表明,机组人员将无法按照原计划探索月球上的弗拉·毛罗地区。
1977年:旅行者一号——拜访星际空间旅行者一号飞行器是在1977年与其姊妹飞行器旅行者二号一同升空的,但它今天仍状态良好。
太空探索发展史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1898年,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火箭原理,为人类实现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成为太空竞赛的主要参与者。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此后,苏联又相继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只载人飞船——东方号,并成功进行了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
三、1961年,美国宇航员谢泼德·谢里登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殿堂。
随后的阿波罗计划使美国成功登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太空探索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美国和苏联继续进行着载人航天飞行,但重点逐渐转向了太空实验室的建设。
美国的太空飞船计划和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项目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1998年,国际空间站项目正式启动,成为了21世纪初国际合作的重要太空平台。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共同建设,为人类在太空中进行长期驻留提供了条件。
六、21世纪以来,中国太空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随后,中国相继发射了月球探测器、载人飞船等,积极推进着自己的太空探索计划。
七、除了美、俄、中之外,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了太空探索的行列。
欧洲空间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都在积极推进着太空探索项目。
八、除了国家的太空探索计划,私营企业也开始参与其中。
SpaceX、蓝色起源等私营航天公司相继涌现,推动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发展。
这些企业致力于降低太空运输成本,提高太空技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九、未来,太空探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人类将继续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探索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和卫星。
同时,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任务。
人类探索宇宙的简单历程一、进入太空时代1.1 第一个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太空时代,也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全新篇章。
1.2 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船长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这一壮举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鼓舞。
二、太空探测器和人类在宇宙中的探险2.1 火星探测•火星一直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之一,因此多个国家和机构都进行了火星探测任务。
•1971年,苏联的“火星3号”成功着陆在火星上,成为第一个成功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
2.2 金星探测•1962年,苏联的“金星2号”成为第一个成功飞越金星的探测器。
•之后的几十年里,多个国家陆续进行了金星探测任务,以揭开这颗充满谜团的行星的面纱。
2.3 地外行星和系外行星的探测•不止局限于太阳系,人类还开始向更远的地方探索。
•这些探测任务的目标包括地外行星和系外行星,通过观测和分析,人类逐渐了解了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三、国际空间站:人类永久存在的家园3.1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建设和运营的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室。
•1998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设,至今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中的重要据点。
3.2 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国际空间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环境,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通过这些实验,人类不仅对太空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果。
3.3 长期太空居住和探索•国际空间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室,也是人类长期太空居住和探索的基地。
•宇航员在空间站上进行长期停留,这对人类未来深空探索的准备至关重要。
四、未来展望: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挑战与机遇4.1 登陆火星的计划•火星一直是人类最渴望探索并登陆的行星之一。
•多个国家和私人企业都提出了登陆火星的计划,未来或许会实现这一壮举。
太空编年史:宇宙中的重大历史事件1.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开始。
这个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赛,被视为冷战时期的象征。
2.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他乘坐的“伽马-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一周,打破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录。
3.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温·奥尔德林登陆在月球上,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其他天体上登陆的事件。
4.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和平号”。
这个太空站成为后来国际空间站的先驱,开启了长期太空居住的新时代。
5.1977年8月20日:美国航天局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成功飞越了土星,并传回了土星环和卫星的详细图像。
这个事件让人们对太阳系深处的神秘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1981年4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发射升空,标志着载人航天器进入实用阶段。
航天飞机成为后续太空探索任务的重要工具,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7.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它的上天使命是观测宇宙中的星系和行星。
哈勃望远镜的成功运行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野,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8.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建设。
这个合作项目涉及多个国家,旨在进行长期太空居住和科学研究。
ISS成为了人类在太空中共同努力的象征。
9.2001年2月12日:美国航天局的“NEAR-沙林”探测器成功着陆在小行星埃罗斯上。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小行星上着陆的事件,为后续探索小行星和彗星提供了重要经验。
10.2004年1月3日:火星探测器“机遇号”成功着陆在火星上。
它的任务是寻找火星表面的迹象,并研究火星的水文史。
机遇号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火星上成功运行的探测器。
11.2012年7月4日:欧洲空间局的“哥白尼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太阳系内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水星。
太空探索历程一、太空探索的起源人类对太空的渴望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星辰、天体的观察和研究就是对太空的一种探索。
然而,真正的太空探索始于20世纪。
二、早期太空探索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太空探索进入全新的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人类进入了载人太空探索的阶段。
3. 随后,美国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太空探索竞赛。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三、航天飞机时代1. 航天飞机是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能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还可以返回地球,实现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行。
2. 1981年4月12日,美国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飞行,开创了航天飞机时代。
3. 航天飞机成功执行了多次太空任务,包括将卫星送入轨道、修复太空望远镜等。
四、国际空间站的建成1. 国际空间站(ISS)是迄今为止最大、最复杂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也是人类在太空领域最有雄心壮志的合作。
2.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始于1998年,共有15个国家参与。
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居住。
3. 国际空间站通过各种任务和实验,加深了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和科学研究。
五、火星探测与深空探索1. 火星是人类最梦寐以求的探索目标之一。
多个国家和机构陆续发射了探测器前往火星进行科学勘测和探索。
2. 2012年,美国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探测火星开辟了新的篇章。
3. 除火星外,人类还计划探索更远的深空。
例如,美国提出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旨在将人类送往月球,并最终实现人类在火星上生存。
六、商业航天的崛起1.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商业航天逐渐崭露头角。
私人企业开始投入巨资进行太空探索和商业化利用。
2. 2012年,美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全球首个商业货运飞船龙飞船。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
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
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
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
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
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
“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礼炮”7号空间站的舱门,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太空行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天后,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顺利返回神州大地,是中国第一个载人进入太空,圆了中国人的愿望,还圆了400多年前明朝人万户想乘上火箭升空的梦想2004年10月24日,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员在太空共飞行了16858.71人/天。
是世界上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国家。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将要发射出一个重372公斤(820-lbs)的0铜质撞击舱,以每小时37,015公里(23,000 mph)的速度,撞击进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岩石和冰的彗核。
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一是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二是为了防止2036年阿波菲斯撞击地球而做试验。
2006年07月17日21:15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
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第一步。
2008年印度计划探测火星201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废止,之后航天飞机将不再造,升级为空天飞机,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2010年,国际空间站将建成,总重量423吨,长108米,宽88米。
有6个实验室,33个标准有效载荷柜,可载6至7人。
这将是最大的空间站。
2012年人类计划在月球拟建基地。
2026年美国计划把人类送入火星。
今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发布了详细的全天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地图。
证实宇宙大部分是由神秘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组成的,并且给出了宇宙的确定年龄和精确的膨胀速度。
宇宙大爆炸发生后,早期宇宙是极高温度和极高密度的均匀气体,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的温度会降低,当温度降低到退耦温度(Td=0.26eV,相当于3000K)以下时,质子与电子会复合生成氢原子并放出光子。
当大多数自由电子被质子俘获后,光子就可以自由地在宇宙中传播,即宇宙对光子变得透明了,这就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它携带了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信息。
由于宇宙学红移,我们现在观察到大爆炸后遗留下来光子频率的极大值已经移动到了微波波段,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1992年,NASA曾发射过一颗宇宙背景探测者卫星(COBE)并观测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存在着微弱的温度涨落。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各向异性现象,今年NASA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第一次清晰地绘制了一张宇宙婴儿时期(大爆炸后不到38万年)的图像。
这张清晰的早期宇宙图像标志着宇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宇宙背景探测者卫星(COBE)观测结果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观测结果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0亿年,38万年寿命宇宙的图像相当于一个80岁的人在他出生当天拍下的照片。
有了这一进展,以及今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其他进展,延续几十年关于“暗物质是否存在”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五年前,科学杂志的封面曾刊登了一张爱因斯坦的漫画:他看起来被1998年的科学发现“加速中的宇宙”惊呆了——两组天文学家在死亡阶段恒星发出的咔咔声中发现了一种可怕力量的蛛丝马迹。
一些明亮的超新星使得宇宙学家可以用之确定宇宙在不同时期膨胀的速度。
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宇宙正加速膨胀着,膨胀速度越来越快,而不是象先前认为的减速膨胀。
减速膨胀理论是广义相对论的自然结果,曾得到天体物理学家的普遍相信。
这就是神秘的“暗能量”的首次登场,一种未知的力量抵抗着引力并把星系相互分开。
尽管来自超新星的数据是十分明确的,但许多宇宙学家仍然犹豫不决是否要支持“暗能量”这一古怪的概念。
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迫不及待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这种不可避免的力是否存在。
今年,关于“暗能量是否存在”的争论已告结束,今后不会再有科学家去怀疑暗能量的存在性。
他们将试图去解决暗能量是由什么构成的,它能提供哪些关于宇宙诞生和演化的信息等新问题。
残存的关于暗能量存在性的怀疑以及宇宙组成的问题已经在WMAP卫星描绘出迄今最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CMB,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辐射地图后而烟消云散。
CMB是宇宙中最早的光, 是当新生宇宙还是一团炽热的等离子球体时所发出的光辐射。
这种微弱的微波辐射弥漫在我们的周围,就像远处一堵火墙(wall of fire)发出的热辐射一样。
记录在这面火墙上的信息就是微小的温度涨落(和其他一些性质),这提供了宇宙组成的信息。
在恒星和星系形成之前,宇宙是一团炽热发光的等离子体,引力与光的效应在那里激烈地竞争。
大爆炸让整个宇宙振动并象钟一样发出巨响,压力波在等离子体内传播,挤压并拉扯着等离子体内的物质。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夜幕刚刚降临,月亮就像个又圆又大的气球挂在东方的天空。
这是中秋的月吗?胖胖的脸蛋像个稚气可爱的娃娃。
这怎么和那些浪漫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联系得上呢?我不禁有些失落。
许多年没有这样从容、清闲地赏月了。
要么是阴雨天;要么是被忙碌的学习和工作束缚;要么被俗事、烦恼所困扰,中秋节就那么匆匆而过。
今年的中秋节,天气晴好,又没有杂事缠身,可以轻松地赏月了,真的很难得。
就当今晚和月亮来个约会好了,就算月亮是个稚气孩子也没关系。
月亮的清辉已把大地照得一片朦胧,几个孩子踏着滑板,在楼群间的大道上飞也似地穿梭往来。
月光下,飞速旋转的滑轮闪动着五彩的光,就像他们五彩的童年。
我抬头看看月亮,不由笑了。
做个稚气的孩子也不错,没有了成年人的浪漫,也就没有了成年人的哀愁。
八月十五明月夜,远方的朋友,你和谁共度呢?是和家人团团围坐,吃月饼赏月?还是和你的那个她或者他在月光下,来一次浪漫的约会呢?或许你正和一大帮好友参加热闹的中秋晚会,也可能和我一样独自在月下徜徉。
沉思间,月亮已经升高了,明亮了许多,也清瘦了许多,像个清逸的女子高高飞升在海一样的蓝天上。
天空湛蓝澄澈,洁白的云朵像飞溅的浪花;天空深邃高远,让人忘了尘世的烦恼。
真想化作一片白云,和月亮做伴,和清风嬉戏,就算融化在蓝天里也是快乐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想着远方的亲友以及心中的那个她或者他也和自己一样沐浴在清风明月里,共享这同一轮圆月,心里就少了许多孤单和寂寞,多了宽慰和欣喜。
“如果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望着圆圆的月,想着他或者她对你满满的爱和关怀,是否会沉醉不知归路呢?而我看着头顶的圆月,一边想着月下的那些浪漫的故事和优美的诗句,一边在如梦如幻的月光下漫步,真的惬意极了。
回到家里,我意犹未尽,仍沉浸在月光下的遐想里。
一缕明亮的月光从窗帘的缝隙里钻进来,我拉开窗帘,皎洁的月光一下泻在床上,把床照得一片雪亮。
躺在床上,就可以看见窗外的月亮,它仍然那么亮,那么美。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夜里,你孤零零地高悬在空旷的天空,不寂寞吗?千百年来,许多名人、骚客也和我们一样头顶同一片蓝天,面对同一轮明月,把你反复吟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寄托了多少思念、爱恋和清愁。
你和山岳一样古老,你和新花一样年轻,千年不变美丽的容颜。
人们仰望你,像在仰望一位女神。
就算孤单寂寞也是值得的吧?我望着月亮问。
月亮一下跳到我面前,凝视我,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让我眩晕。
我眯着眼睛,微微笑了,今晚有我相伴,你不会孤单了吧?我枕着如水的月光,朦胧睡去,安详得像一个婴儿。
今天我一回家就在电脑前做好准备,我按了电源又开了主机,手握着鼠标,静静的等着电脑的启动。
咦?谁把我的屏幕改成了一幅安静的天空?天空中还挂着一轮弯弯的明月。
忽然,桌面闪出一个对话框,并显示出一行字:你好!我是月亮姐姐,今天我无聊极了,想和你聊聊天行吗?哈!不会吧,月亮姐姐?我忙回了:“你是天上的月亮吗?我电脑上的屏幕是你发的吧?”“是的,那可是我的照片,美吗?我想和你交朋友聊聊天”。
聊天好啊!就这样聊啊聊着,我伸了个懒腰,又看了看天上:“今晚你值班吗?如果有的话,晚上能飞来我家跟我玩吗“?“不行的“,“为什么”?“天上仍是我们住有地方,也就是你们说的家,那儿有足够的一氧化碳让我们生活,而人间不适合我们生存”。
“ 我明白了,我也不会再邀请你到我这做客了,你哪有吃饭吗?你吃了吗?肚子饿不饿?”月亮姐姐笑了笑说:“不饿,我们天上是不吃东西的,我也没尝过饿的滋味是什么,你呢?”“我刚吃完......咕噜--咕噜”,我还没说完,肚子就出卖我了,羞得我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