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农民科学栽培水稻,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水稻的栽培效果会更好。
在土壤改良方面,首先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深翻耕地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要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免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二、适时播种水稻的生长期较长,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利用好每一个生长阶段。
适时播种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水稻的适播期在4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适播期在5月上中旬。
在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科学施肥水稻是一个高产作物,因此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分别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还可以通过土壤测试,科学调配配方肥,以达到肥料充分利用的效果。
四、合理灌溉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旱季和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水盐积累,影响水稻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六、定期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如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修整秧田等。
这些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养分,保证生长发育顺利。
也可以减少杂草的影响,保护水稻的生长。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水稻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选种是水稻栽培的第一步,选好种子是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选种时应选择品种优良、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
同时,还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以保证种子的质量。
二、田间管理1. 土壤准备水稻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土壤中。
在田间管理中,应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及时施肥、翻耕、松土、深耕等措施,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播种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前应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然后晾干,再进行播种。
播种时应注意密度和深度,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00-120公斤左右,深度在3-5厘米左右。
3. 灌溉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田间管理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灌溉时应注意水量和水质,保证水分充足、无污染。
4. 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田间管理中,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施肥,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很多,如合理施肥、轮作、间作、喷洒农药等。
四、收割水稻的收割时间一般在秋季,收割时应注意收割的高度和方式,以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的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只有在田间管理中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机插水稻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稻苗插入水稻田地中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机插水稻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现代水稻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要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栽培,需要综合考虑水稻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就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适宜品种选择水稻品种的选择是实现高产栽培的首要步骤。
在机插水稻种植中,应选择具有较好抗倒伏能力、耐逆境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的水稻品种。
还要考虑到该品种的生长周期是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是否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等因素。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适宜机插水稻种植的品种有亩产量在750公斤以上的有优良品种等。
二、合理施肥在机插水稻的高产栽培中,合理施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品种生长期的需求,科学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通常在水稻生长初期,应注重施用氮肥,以促进稻谷的茁壮生长,提高产量。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则应适量施用磷、钾肥,以促进水稻的抽穗结果,增加产量。
还可适当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如硼、锌等,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施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同时要注意施肥均匀,避免出现施肥不足的情况。
三、科学水管理科学的水管理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水管理方面,应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控制好灌溉的时机和水位,以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足够的水分供给。
在水稻生长初期,要保持适当的水分,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达;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应适量减少水分,以便水稻能够顺利抽穗结果,增加产量。
在积水期要多次翻耕,保持土壤通气性,避免水稻因根系缺氧而导致的生长不良。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实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
在田间管理方面,要做到及时除草、松土、疏苗等工作,以保持稻田的整洁,促进水稻的生长。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有机稻田种植实施方案一、引言。
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种植模式对环境友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有机稻田种植作为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稻米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有机稻田种植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二、土地选择。
有机稻田种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地。
优质的土地能够为稻田提供丰富的养分,同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在选择土地时,应优先考虑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重金属污染、无化学农药残留的土地。
三、种子选择。
有机稻田种植的种子选择非常重要。
应选用优质有机水稻种子,同时要确保种子来源的可靠性和纯度。
种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应慎重选择。
四、施肥管理。
有机稻田的施肥管理是关键环节。
应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如腐熟的有机物、有机复合肥等。
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科学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五、水田管理。
水稻是水生作物,水田管理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有机稻田种植中,应合理控制水田的灌溉和排水,保持水稻生长期间的适宜水分。
同时,要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采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六、田间管理。
有机稻田种植的田间管理包括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
应采用有机农业的管理方法,如覆盖膜、中耕、间作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七、收获与加工。
在水稻成熟后,应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水稻要进行干燥、加工等处理,保证水稻的质量和安全。
八、结语。
有机稻田种植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有关部门和农户能够根据本方案,科学种植有机稻田,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是一种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改良:选择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并进行土壤改良,例如添加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2.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适合有机种植的水稻品种,如抗病虫害、适应性好的品种。
同时,培育适应有机种植环境的品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 生态农药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捕食者等生物控制水稻病虫害。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稻虫、螫虫等有害虫害。
4. 轮作伴作:采用水稻与其他作物的轮作伴作,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减少病虫害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5. 有机肥料施用: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腐熟堆肥、绿肥等,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
同时,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保证水稻的有机认证。
6. 水稻间作:水稻与杂草的间作,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的工作量。
同时,杂草还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7. 合理灌溉:根据水稻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采
取合理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提高水稻产量。
综上所述,有机水稻种植技术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选择适宜品种、生态农药防治、轮作伴作、有机肥料施用、水稻间作和合理灌溉等措施,可实现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的种植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初探
【摘要】介绍了有机水稻的品种选择、播种与插秧、施肥、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等,以供有机水稻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水稻;栽培技术;防治
铜山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0
万亩,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增加我区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水稻是草本类稻属植物粳、糯等谷物的统称,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
发展有机水稻生产,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有机米,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极强的生命力。
有机水稻的生产应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这直接关系着水稻后期的生长、管理、病虫害等问题的预防和抵抗甚至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品种选择是有机水稻种植的关键步骤,总的来说要选择抗逆性好、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优质米,适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99%以上,不能越区种植,保证霜前5~7天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水稻的合理搭配。
2.播种与插秧
由于近年来小麦播期不断推迟,茬口紧,播种宜安排在5月上旬,为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水稻常见病,播种前要先把选好的水稻种子进行晾晒1-2天,然后用1%的石灰水浸泡2~3天,再对种子进行催芽播种。
水稻种子露白后即可以进行播种。
育苗采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水稻秧苗在5~7叶,当气温稳定在13℃时,开始整地插秧,采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提高插秧质量,做到边起秧、边插秧,浅插,插直、插匀、插稀,合理密植,发现缺苗断空地方,进行移苗补栽,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最为合适的株距应保持为0.11×0.25m,大概每亩密度2.0~2.2万穴,其中杂交稻每穴栽插3~4株,每亩基本苗6~7万;常规稻每穴栽插6~7株,每667m2基本苗12万左右。
3.施肥
有机水稻的种植只能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最好的有机肥主要有饼肥、鸡牛粪(必须腐熟、发酵)等,绝对不能施用化肥。
在水稻收割时做到稻秆回田,收割后需要种足种好绿肥,以培肥土壤,减少有机肥的投入量,降低生产成本。
3.1基肥
在插秧之前、土地耕翻时进行,每667m2可施1000kg发酵好的鸡粪,施入均匀,不能积堆,以免烧苗;而对于苗床地可结合整地及时施好有机肥1000~2000kg/667m2和腐熟饼肥50kg/667m2作基肥。
播后在秧板上覆盖商品有机肥2000kg/667m2,以保湿、保温、防露籽,提高成秧率。
3.2追肥
在有机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可喷施经农业部认证的生物有机叶面肥,以“新宝佳”为例,在分蘖始盛期、搁田中期、促花期、保花期每亩各喷施“新宝佳”0.75kg,在始穗期每亩再喷施1kg,每667m2地五次喷施合计4kg。
为使有机水稻更好的吸收利用叶面肥,新宝佳喷施时间宜在下午四时以后进行,如果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施一次。
在水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基肥要质优量足,追肥要少吃多餐,主要追施优质农家细肥,最好追施饼肥,根据地力、长势和底肥多少,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蘖肥、调节肥、穗、粒肥,保证水稻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4.灌溉
合理灌溉对水稻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块,灌溉必须采取洁水灌溉,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同时应做到单排单灌,在水层管理上,以浅为主,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活秆成熟。
具体的灌水方法是: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水层5cm左右,严防脱水,返青后2~3cm水层,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对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程度达到田面发白,地面有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退淡挺直,促进根系发育。
排水晒田后,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以根保叶,养根保蘖。
后期如遇17℃以下低温,应灌15cm 深水进行护胎,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
孕穗期浅水
勤灌;抽穗后浅水灌溉;到了黄熟期应停止浇水。
5.病虫草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在方法上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
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发挥品种自身免疫抗病能力,减少个体感病发病几率,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
其次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健壮生长,提高自身的抗逆能力。
第三制定合理的水稻品种更换计划,充分保护作物的遗传性状,减少病菌侵染。
第四选用抑制作物病毒,真菌、细菌病害的:bt、软皂、植物制剂、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附录中所例允许使用物质。
5.2虫害防治
(1)生物防治。
通过建树窝筑巢等方法保护害虫的天敌,利用现有自然天敌(鸟类、寄生蜂、蛙类、蜘蛛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另外通过人工稻田养鸭、鱼等,人为的通过稻田养殖来控制田间害虫发生数量;(2)物理防治。
取采灯光诱捕,昆虫性诱捕器、粘板、防虫网等设施来消灭害虫。
其中,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趋光性害虫效果明显,安装密度为30亩1只,点灯时间从6月中旬以后每天傍晚开始;(3)药物防治。
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如“bt粉剂”和0.5%“苦参碱”水溶剂等进行防治,重点抓好1、2代螟虫、2代纵卷叶螟和2代飞虱的防治,以控制害虫基数。
5.3草害防治
(1)水稻移栽前除草。
在水稻移栽前30天左右对田块进行持续灌水,使田间土壤保持湿润诱发杂草种子发芽生长,并通过数次耕翻来减少杂草基数,以达到灭草的目的;(2)插秧返青后除草。
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的数量和对秧苗进行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措施,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水稻返青后灌5-8cm的深水控制稗草生长,也可按垄铺稻草封闭灭草,对双穗雀等恶性杂草以及水稻生长期间的高龄杂草,进行多次人工拔除。
[科]
【参考文献】
[1]王洪江.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规程[j].吉林农业,2011(13).
[2]张立双.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业信息(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