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种类
- 格式:docx
- 大小:985.73 KB
- 文档页数:5
史上最全虫害资料!建议收藏(一)引言概述: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史上最全的虫害资料,对虫害种类、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收藏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虫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作物的生长。
正文内容:1. 虫害分类1.1 针对叶部的虫害1.1.1 蚜虫1.1.2 蚂蚁虫1.1.3 飞虱1.1.4 毛虫1.1.5 粉虱1.2 针对根部的虫害1.2.1 锈蚀螨1.2.2 地老虎1.2.3 田鼠1.2.4 圆线虫1.2.5 金龟子1.3 针对果实的虫害1.3.1 葡萄野螟1.3.3 桃蚜1.3.4 樱桃果蚜1.3.5 西瓜斑螟2. 虫害的危害和症状2.1 叶部虫害的危害和症状 2.1.1 叶片凋萎2.1.2 叶片变黄2.1.3 叶片受损2.1.4 叶缘脱皮2.1.5 叶片变形2.2 根部虫害的危害和症状 2.2.1 植株生长缓慢2.2.2 根部烂根2.2.3 枯萎现象2.2.4 叶片变黄2.2.5 上灰霉病2.3 果实虫害的危害和症状 2.3.1 果实腐烂2.3.2 果实变小2.3.4 果皮出现凹痕2.3.5 果实迟熟3. 虫害防治方法3.1 生物防治法3.1.1 引入天敌3.1.2 使用生物农药3.1.3 开展生物调控技术3.1.4 提高生态系统平衡3.1.5 增加植物多样性3.2 化学防治法3.2.1 使用杀虫剂3.2.2 合理施药3.2.3 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3.2.4 定期巡视并喷洒药剂3.2.5 使用保护剂加强防治效果 3.3 物理防治法3.3.1 利用陷阱捕杀虫害3.3.2 进行光线熏杀3.3.3 进行冷冻杀虫3.3.4 利用高温蒸熏3.3.5 进行振动杀虫4. 预防虫害的措施4.1 加强检疫和隔离4.2 做好土壤消毒4.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4.4 保持田园卫生4.5 加强对作物的管理和观察5. 虫害的防治新技术5.1 基因工程技术5.2 智能农业技术5.3 区域配套防治技术5.4 遥感技术在虫害监测中的应用5.5 无人机技术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总结:综上所述,本文提供了一份史上最全的虫害资料,并对虫害分类、危害和症状、防治方法、预防措施以及最新的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植物虫害分类及用药
植物虫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瘿蚊类:如植物蚜虫、白蚁等,常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可以使用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药物。
2. 食叶害虫类:如植物青虫、小菜蛾等,常以食叶为食。
可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药物。
3. 吸汁害虫类:如蚜虫、蓟马等,常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可以使用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药物。
4. 蠕动害虫类:如植物毛虫、植物象虫等,常以食植物部分为食。
可以使用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药物。
5. 蛛网害虫类:如叶螨、红蜘蛛等,常以植物叶片为食。
可以使用洗衣粉溶液、乳硫钙乳剂等。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的农药:根据虫害类型选择相应的农药,同时注意防止药物残留对人畜的伤害。
2. 适当使用农药:注意药剂浓度和喷洒时间,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3. 轮换使用农药: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减少虫害
对农药的抗药性。
4. 防止药害: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保护植物和周围环境,避免农药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5. 根据虫害程度决定使用药剂:对于轻微虫害,可以尝试使用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方法,并根据虫害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农药。
虫害实习报告(一)引言概述: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它给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笔者参与了一次虫害实习活动。
本文将从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影响因素、防治方法以及实习心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虫害的种类1.1 有害的昆虫种类:包括害虫、害螨和害虫的幼虫等。
1.2 不同作物的主要害虫:如水稻的稻飞虱、玉米的玉米螟等。
1.3 病害的常见虫害类型:例如蔬菜的叶螨、果树的蚜虫等。
二、虫害的危害程度2.1 对农作物的影响:直接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2 对经济的影响: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2.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三、虫害的影响因素3.1 气候环境: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对虫害的产生和传播有重要影响。
3.2 农作物品种:不同农作物品种对虫害的抵抗力不同。
3.3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湿度等对虫害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四、虫害的防治方法4.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微生物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生长。
4.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
4.3 农艺防治:通过适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减少虫害的发生。
4.4 机械防治:采用捕虫器、粘虫板等机械工具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五、实习心得5.1 加深对虫害的认识:通过实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5.2 借鉴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借鉴和应用。
5.3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习,不仅学到了虫害防治的技能,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虫害在农业生产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给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虫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影响因素以及各种防治方法。
通过实习活动,我们不仅对虫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防治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植物病虫害是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疾病和害虫。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对于保护植物健康、提高农作物产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的详细介绍:1. 植物病害- 真菌性病害:包括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通常通过孢子传播,导致植物叶片、茎干和果实出现斑点、腐烂等现象。
- 细菌性病害:如炭疽病、软腐病等。
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物组织,导致植物出现褐色病斑、溃疡、软腐等症状。
- 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毒、黄化病毒等。
这些植物病害主要由介体(如蚜虫、白粉虱等)传播,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弯曲、畸形等。
2. 植物害虫- 啮食性害虫:如食叶害虫、食花害虫等。
这些害虫通过啃食植物叶片、茎干和果实,导致植物营养不良、生长停滞。
- 吸食性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
这些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弯曲、畸形等。
- 穴食性害虫:如果实蛀虫等。
这些害虫通过在植物果实中挖洞取食,导致果实腐烂、掉落。
3. 植物病虫害的特征- 病害的特征:通常表现为植物组织出现病斑、病斑扩展快、病斑颜色变化、病斑表面有霉菌菌丝等。
植物感染病害后会出现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凋落等现象。
- 害虫的特征:常见特征包括害虫在植物上活动时留下的啃食痕迹、卵、幼虫和成虫的存在以及植物组织受到害虫吸食或穴食后的变化。
此外,害虫的种类与季节也是识别害虫的重要依据。
为了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植物品种,减少植物受到病虫害的损害。
-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采取合理的施药和灭虫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植物,观察植物健康状况,及时确认是否有病害和害虫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农田和果园的清洁,及时清除病虫害源,防止病虫害滋生和传播。
总之,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防虫害培训资料•防虫害基础知识•防虫害的防治方法•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防虫害的注意事项•培训总结目录01防虫害基础知识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分为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
昆虫的种类虫害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养分吸收、植物生长等。
虫害的特点虫害的种类和特点植物受害症状虫害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卷曲、变色、出现斑点、萎缩等症状。
产量和品质下降虫害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影响植物的结实率、果实大小和品质等。
虫害对植物的影响1虫害的发生原因23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宜昆虫生长和繁殖,容易滋生虫害。
环境适宜食物充足是昆虫繁殖的重要条件,如果植物管理不当,容易滋生虫害。
食物充足天敌是昆虫自然控制的重要因素,如果天敌不足,容易滋生虫害。
天敌不足02防虫害的防治方法03隔离保护通过设置保护带、种植防护林等措施,隔离和控制害虫的传播。
物理防治01陷阱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趋化等特性,设置特定光源或性诱剂等陷阱,捕杀害虫。
02人工捕杀人工摘除虫卵、幼虫或成虫,减少害虫数量。
农药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等,来杀灭害虫和病菌。
化学防治生物农药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来防治害虫和病菌。
化学诱杀利用化学物质引诱害虫,将其集中杀死或干扰其交配繁殖。
生物防治天敌控制01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微生物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生物农药02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来防治害虫和病菌。
生物诱杀03利用有益昆虫或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数量。
03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等症状。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可使用黄色板诱杀,化学防治可使用吡虫脒、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
蚜虫及防治方法红蜘蛛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背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使用三氯杀螨醇、氟虫腈等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报告范文一、引言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虫害问题,本报告对虫害防治进行了研究和整理,以期为农作物种植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虫害种类和危害虫害主要包括害虫和病虫害两类。
害虫包括蚜虫、飞虱、白粉虱等,它们以植物为食,对农作物的叶片、茎干和果实造成直接损害。
病虫害主要指由昆虫传播的病原体,如蚜虫传播的病毒和细菌。
虫害和病虫害给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损失农作物数量以及质量;2.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结构,影响正常生长;3.增加农民的经济成本,包括购买农药和人工人力成本;4.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和生态平衡。
三、虫害防治方法为了有效控制虫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各种虫害防治方法被提出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虫害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昆虫病原体等自然因素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或者通过释放寄生性黄瓜夜蛾来控制番茄飞虱的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虫害的一种方法。
化学农药可以通过直接喷洒或者种子处理来实现。
它可以迅速杀死害虫,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率。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虫害,如陷阱、电击网等。
物理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但相对而言,物理防治方法对虫害的控制效果可能不够显著。
4. 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农业措施来减少虫害的发生,如合理的间作、轮作、套作,合理施肥等。
通过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性和增强其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虫害的发生。
四、虫害防治策略为了更好地防治虫害,制定合适的虫害防治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虫害防治策略:1.多种方法综合防治:不仅依靠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治。
虫害管理制度一、虫害的种类与危害程度1. 虫害的种类虫害主要包括各类昆虫、螨虫、蛾类等。
常见的昆虫类虫害有蚜虫、蛞蝓、蚊蝇、蚁虫、盲蝽等;常见的螨虫类虫害有红蜘蛛、黄曲条螨等;常见的蛾类虫害有蓟马、银鱼、甜菜夜蛾等。
这些虫害以其广泛性、繁殖力、危害性等特点,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 虫害的危害程度虫害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植物的危害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危害:虫害直接侵害植物茎叶、果实花朵等部位,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2)传播病害:某些虫害还能作为病原携带者,传播病害,增加病害的危害程度。
(3)降低产量和质量:虫害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果树、蔬菜产量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生态破坏:虫害在侵害植物的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农田生态平衡。
以上可以看出,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忽视的,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虫害管理制度。
二、虫害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虫害管理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栽培管理等多种手段,避免单一防治方法的过度使用,防止虫害产生抗药性。
2. 预防为主原则虫害管理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适时浇灌等措施,提高作物的免疫力,预防虫害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虫害,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结合虫害的生态特性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最大程度减少虫害带来的损失。
4. 合理使用农药原则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要遵循合理使用农药的原则,选择毒力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生物多样性原则在虫害管理中要充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生态平衡。
三、虫害管理的具体措施1. 田间技术措施(1)做好旋作栽培,避免单作连种,减少虫害的发生。
(2)加强土壤肥力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植物病虫害知识点
植物病虫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包括病害和虫害两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病虫害的知识点:
1.病害:
(1)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
(2)白粉病: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
(3)锈粉病: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
(4)腐朽: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
2.虫害:
(1)蚜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2)螨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3)飞虱: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4)白绢病: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5)苹果褐斑病: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
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
以上知识点只是概括性地描述了部分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症状和
特点,实际上植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每种病虫害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企业中常见虫害种类及其特点介绍虫害问题是企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无论是生产制造领域还是服务行业,都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害。
例如,木材在生产过程中容易被木材蠹虫侵扰,食品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蛀虫侵害,室内空气中的苍蝇和蚊子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蜘蛛和蚂蚁容易对设备和物品造成损坏,等等。
有效预防和控制虫害是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虫害种类及其特点,并提出控制虫害的措施和建议,以帮助企业针对虫害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计划。
一、常见虫害种类蠹虫类蠹虫类是一类以木材蠹和衣服蛀虫比较典型的虫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温湿环境,在木质材料和纸张等材料中滋生。
木材蠹是一种先进蛀虫,它的幼虫主要以木材为食,连续蚀食几个月后,会将木材蚀成绒毛状物质。
而衣服蛀虫则以毛织品为食,晒柜、棉被和羊绒、丝绸制品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蛀蚀类蛀蚀类是指能够吃穿物品的虫害,如食品蛀虫和书画蚀虫等。
这些虫类一般以干燥的有机物为食,例如固体食品、书画、纺织品等。
食品蛀虫最为寻常,除了对食品造成损害之外,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书画蚀虫也会不断地蛀掉书画、纸张和织物等物品,损坏了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飞行类飞行类虫害主要指蚊子、蝇类、蜜蜂和昆虫等。
这些虫类能迅速传播疾病,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疾病。
蝇类和苍蝇能够迅速传播病菌和病毒,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除了传播疾病之外,这些虫害还能对食品、草地、玉米和其它农产品产生污染。
爬行类爬行类虫害包括蜘蛛、蚂蚁、蜈蚣等。
这些虫类通常生活在墙角、缝隙和暗处,很难被发现。
对人类生活中的家具、设备和家居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毒蛇、蜈蚣和蝎子等有毒的爬行类虫害会对人类和动物构成生命威胁。
二、各类虫害特点1. 蠹虫类特点蠹虫类虫害由于主要寄生于木材、纸张等无机材料,所以它们的温湿度以及空气湿度是它们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在木材、纸张等材料上,它们会产生粉末状的木屑或绒毛状物质。
蠹虫类虫害会对物品造成严重的损害,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业务。
蛾蠓
中文学名:蛾蠓
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幼虫细长筒形,全头型,无足,两端气门式或后气门式,体12~16节,体背侧多有骨化片,侧腹面常有膨突帮助移动,后气门式的气门位于一短粗管上;体多刚毛或棒状毛,腹端常有长毛或毛刷等饰物;水生幼虫还有气管鳃和附着用的吸盘状结构。
幼虫多为腐食性或粪食性,生活在朽木烂草及土中,有些生活在下水道中,羽化后常见于室内。
蠓类成虫平时隐蔽于洞穴、杂草等避光和无风的场所。
繁殖方式: 蛾蠓主要孳生在潮湿、松软、富有腐殖质的土壤内及水塘、树洞、沼泽和住区附近的粪坑、污水沟等处。
防治方法:1室内清除积水,疏通沟渠;及时清除下水地漏壁的积垢,保持清洁干燥,使蠓类无栖息和滋生之地。
2家庭使用化学药剂合成除虫菊酯类药品对下水、地漏积水处进行滞留喷洒。
蚂蚁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
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不排除个别情况),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一般有蚁后,工蚁2级。
在特定的时间出现未受精的雌蚁和雄蚁,有些种类的工蚁头部特化变大变成兵蚁。
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餵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胸部大,生殖器官发达,在大部分种类和情况下只有蚁后负责产卵,部分种类,如猛蚁,蚁后可自己捕食。
但是蚁后不能掌控整个蚁群。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大部分雌蚁在交配后会脱翅,但是极少数不会脱翅。
3雄蚁:或称父蚁。
有翅。
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
完成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4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没有生殖能力。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
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冬季的寒冷。
有些种类有生殖能力,如双针棱胸切叶蚁,以及部分猛蚁。
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
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小黄家蚁
小黄家蚁体型较小,工蚁体长仅有1.5-2毫米左右,带有针刺。
国内各地都有发现,常在厨房、封闭的阳台的杂物堆底下和墙壁缝隙等处筑巢栖息,危害较广。
小黄家蚁就是人们常说的小黄蚂蚁,是蚂蚁的一种。
它的身体比普通的室外蚂蚁小,约3mm左右,身体橙黄色。
它一般在室内危害,在墙下或室内营巢,每一巢穴分工明确:工蚁日夜工作,多数无兵蚁,蚁王(又叫蚁后)繁衍后代。
每个巢中有数头蚁后,每只蚁后一年中平均可产卵3500粒,繁殖力可谓惊人。
在室内如果发现成群结队来自不同方向的许多蚂蚁,就说明此处已“盈满为患”了。
小黄家蚁食性很杂,我们吃的糖、蛋糕、肉等都是它们的美味,还能取食病人的脓痰。
该蚁在有传染性的物体(如用过的外科敷料、厕所内的物品)上爬行,会直接携带各种微生物,如:伤寒、痢疾、鼠疫等杆菌。
当其取食人的食物时,就会把病菌带到食物上,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它们还会侵入居室叮咬人体引起红斑、疼痛、奇痒,尤其是它爱叮咬婴儿,还可能造成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炎,引起败血症等。
小黄家蚁具有社会群居性,通常情况下,只有工蚁外出觅食、取食,也就是说,在一个蚁群中有一部分蚂蚁并不离开主巢出来活动。
所以,对其防制就要考虑既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又要将其灭绝。
理想的方法是:用有毒性的诱饵引诱其来取食,再利用工蚁的携带能力将药带入巢中喂给不出来取食的同类,通过连锁反应,达到整巢灭治的目的。
红火蚁
入侵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
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美洲。
它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蚁后存活2~3年。
美洲大蠊
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
成虫体长29~40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
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
美洲大蠊原产于非洲北部,公元17世纪前后经由船只带到美洲,并于18世纪被人在美洲发现。
食性广泛、喜食糖和淀粉、污染食物、传播病菌和寄生虫,是世界性卫生害虫。
在南方地区为室内优势品种,主要生存于下水道、暖气沟、厕所、浴室及酿造厂、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善爬行,飞行能力差。
形态特征
美洲大蠊是家栖蟑螂中体积最大的昆虫。
成虫体长29~40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
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
生活习性
美洲大蠊喜温湿环境,在21—33℃为活跃,而以28℃为最。
与此相联系,它们栖生最适合的场所是饭馆、食品加工厂、食品杂货店以及面包房等,但也常侵害其他有食物的场所和地下室、下水道等。
它的食性很广,几乎可以靠任何有机物而生存。
它爱好腐败的有机物,有时可见群集在垃圾堆和粪便上觅食。
在室内,它除了啮食各种食物外,也可咬食书面,衣服、鞋袜子等。
当缺乏食物时,它们也可以自相残食和吃掉自己产出的卵荚。
在温暖地区,美洲大蠊可终年在室外,如垃圾堆、厕所、下水道、柴堆、树皮下等生活。
在温带,它们在夏季可在室外很好生存。
繁殖状况
卵鞘初期为白色,渐变褐至黑色,每鞘有卵14~16粒,
卵期约45~90天(热天只需要20~30天)。
若虫约经过10次蜕皮后化为成虫,若虫期长约1年多,温度高、食料丰富时,只需4~5个月。
雌虫成长1~2星期便产卵,一生可产30~60个孵鞘,多至90个。
成虫寿命约1~2年,完成1代约需2年半。
无雄虫时,雌虫能产不受精卵鞘,其中部分孵化出雌若虫,高温有利于无性生殖。
此虫善疾走,也能作近距离飞行。
防治方法
一、下水道是蟑螂进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可以定期往下水道内灌入开水,将寄生在里面的蟑螂烫死,并盖紧水封。
二、将洋葱、面粉、硼酸和灭蟑螂药混合在一起,再用手将其揉成直径约1厘米的小球,在牛奶中浸泡两三个小时后,放入空玻璃瓶中,并将瓶口用软硬适度的纸片盖好,用皮筋扎牢,中间扎个小孔。
蟑螂闻味儿而来,很容易落入瓶底。
三、蟑螂怕冷,多藏匿在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周围。
可将这些地方作为清洁和消灭蟑螂的重点部位。
此外,蟑螂还喜欢潮湿的环境,应尽量保持室内干燥、不留积水,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内
古巴蟑螂,体形20mm~30mm,幼体与成体颜色完全不同,嫩绿的颜色在蟑螂中也算别有新意。
成体可以飞行,在当地受灯光吸引经常飞进屋子,但其更喜欢生活在室外的木堆枯叶中,对人类不会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