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潘小慧
- 格式:pdf
- 大小:278.41 KB
- 文档页数:2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指的是由于煤矿开采和矿山运营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面塌陷、水灾、毁坏和水源污染等。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充分的勘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本文将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问题主要包括地面塌陷、水灾、毁坏和水源污染等。
地面塌陷是由于煤矿开采活动导致的地下空洞塌陷导致地表下陷,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水灾是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或矿井废水排放导致的水体过量,进而引发水灾。
毁坏是由于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表和地下设施损坏,如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等。
水源污染是由于矿井废水排放或悬浮物溢出进入水源区域,造成水源污染。
针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需要对矿山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断层、褶皱等。
这些地质因素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矿山地质情况对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非常重要。
需要对矿山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和速度等。
了解矿山地下水情况对预防和治理水灾有重要作用。
还需要对矿井废水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矿山废水不会对周围水源造成污染。
还需要对矿山的地质灾害历史进行研究,包括过去发生的地面塌陷、水灾等情况。
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机理,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山进行监测,包括卫星遥感、空中遥感等,通过监测矿山的地表形态变化和水体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踪迹,从而采取及时的防灾措施。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勘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通过对矿山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地质灾害历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指在采矿、处理矿物、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一种对矿山环境造成危害的不安全现象。
环境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针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勘查方法至关重要。
1、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
由于矿山的地质结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矿山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概率和频率。
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是矿山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塌陷、溶洞、地下水污染等。
地下水的开采和排放,以及矿山挖掘过程中的排水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地下水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地面下陷和溶洞等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3、煤与瓦斯灾害煤与瓦斯灾害是煤矿开采中比较严重的灾害之一。
由于矿井煤层地质条件的限制和矿井开采的影响,煤与瓦斯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和防治,将会给矿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是勘查地质灾害的最基本方法。
该方法通过实地勘查,通过物理展示,确定地质灾害类型、范围和危害程度。
(2)遥感与检测法遥感技术和检测技术是勘查地质灾害的重要工具。
其中,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可获取矿山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信息和空间分布等。
通过检测技术,可以获取矿山地质灾害相关物理或化学特性的参数。
2、水文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地质调查是水文地质灾害勘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获取区域地质地貌、地下水岩性和水位、水流等水文地质参数,推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2)水文数值模拟法水文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水文地球物理学的理论依据,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相关因素,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统的恢复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和预测。
现场调查法是判断煤与瓦斯灾害情况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矿井口瓦斯浓度检测、地质圈闭特征调查等方式了解矿井内的瓦斯情况。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摘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水灾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工程活动和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及时有效地勘查方法是预防和治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关键。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和地下水文地质勘查等多种手段。
最终目的是为了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保护矿山周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影响、勘查方法、综合防治、重要性。
1. 引言1.1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加工和排放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人为活动和矿山地质特点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灾害。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仅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连锁反应,给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了解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有效的勘查方法对于及时预防和治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山体滑坡、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资源矛盾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浪费、生产设施损坏等,严重影响了矿山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地勘查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质勘查、水文勘查、遥感技术等。
这些勘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和勘查拟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矿山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矿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矿山深度较大等特点,往往容易发生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对矿山环境和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认识和勘查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1. 地质灾害类型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变动引发的地震、地表塌陷、岩体滑坡、岩溶塌陷、岩溶水灾等多种类型。
这些地质灾害往往在矿山开采、采空区回填、引水引矿等作业过程中频繁发生,对矿山环境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 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灾害不仅对环境造成直接威胁,同时也会引发污染、水土流失、绿地破坏等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灾害导致的地表沉降和堆积物滑动等现象会改变地貌,破坏生态环境,对周边地区的水土资源造成威胁。
由于矿山地质灾害会破坏矿山设施和设备,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破坏等问题,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损失。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的第一步是通过地质调查,全面了解矿山所处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主要包括采集矿山周边地质构造、地层构造、地震活动性等数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动态特征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的分析,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2. 岩体稳定性分析对于容易发生岩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矿山,需要开展岩体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结合矿山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等因素,对矿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
这样可以评估矿山岩体的稳定性,及时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地质雷达勘查地质雷达勘查是一种高效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通过地质雷达设备可以实现对地下构造的无损检测。
地质雷达的应用可以有效检测地下裂隙、岩体空洞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现代矿山地质灾害勘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对矿山区域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快速掌握矿山区域的地貌特征、地表形变等信息,及时发现地质灾害迹象,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对矿山环境的危害,包括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
这些灾害对于矿山造成很大的损失,对于周围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勘查和管理,对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时,应该采用以下的方法:
1. 现场考察法。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矿山现场的观察和调查,了解矿山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情况等,检查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档案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矿山历史资料、地质图、测量数据、调查报告等资料,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特点,寻找潜在的灾害隐患点和环境污染源。
3. 先进技术法。
采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地质与环境模拟等技术手段,对矿山的地质环境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模拟,尤其是在矿山地质灾害预警和预测方面,这些先进技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综合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可以采用综合方法,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全面的勘查和分析。
1. 勘查的深度和范围要有限制,特别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选择重点区域进行勘查。
2. 得到的勘查资料应该准确、可靠、全面,要融会贯通,形成综合分析结论。
3. 勘查的时间要考虑到矿山的开采计划和环境治理计划等因素,勘查结果应该能够为矿山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采用科学的勘查方法,对于矿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是指由于矿山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地质造成的危害及损害。
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着矿山的生产和发展,也严重威胁着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进行分析。
1. 塌陷由于采矿导致的煤层失去支撑,或因地表下沉而导致地面塌陷。
这种事故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损坏,道路和桥梁的破坏,和街道的断层,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滑坡和崩塌由于采矿活动增加坡度,降低坡面稳定性,导致山体滑坡和崩塌。
这种事故往往会造成土石流,危及矿工和矿区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地下水问题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出现泉水喷泉、水管破裂等问题。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洪水、淹没、坍方等重大灾害。
4. 地震采矿活动会影响地表和地下设备的动态平衡,增加地体应力,加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矿山位于地震带上,应该对地震特别注意。
1.远程遥感勘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多源信息,利用遥感图像获得相关信息来把握区域特征、了解地形地貌,实现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防和预警。
2.现场实地考察人工調查矿山環境、实施型地勘察,对潜在灾害區域的地理、气候、水文、地质和人文等矿山环境信息进行了解与调查,以保障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测监测。
3.傳感器及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傳感器及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對矿山环境地勘調查非常有效,它非常精确、直接地反映出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监测结果,并及时提出警告。
4.数值模型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准确预测和识别矿山环境地质灾害。
矿山的地质灾害监测和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可以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实时信息。
而且,数值模拟技术可以通过验证实验和相关口径的检验来确定其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地环境地质灾害对矿山的生产和员工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挑战,勘查矿山的环境和地质情况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远程遥感、传感器、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和数值模型等技术效手段。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摘要:众所周知,矿山环境非常脆弱,常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其中,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旦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地质灾害,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有关人员必须要利用科学的勘查方法,科学对矿山进行开采。
本文就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进行探讨,在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勘查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勘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快速进步,在工业生产中,矿山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但是,随着人们对矿山的深度开发,矿山山体的不稳定性增加,矿山极其容易发生一些地质灾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矿山安全开采,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有关人员必须要寻找有效的勘查方法,了解矿山开采情况,安全开发矿山,规避灾害的发生。
一、矿山环境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1.1山体滑坡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环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滑坡灾害。
一般情况下,发生滑坡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天气突然变化,发生暴雨,这种情况下,一旦山体稳定性不足,那么就会受到暴雨的影响,诱发滑坡。
另一方面,在人们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对矿山进行开发,会进行爆破活动。
如果该活动之前,没有做好检查工作,很可能会造成山体松动,从而引发滑坡。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体地质构造势必会发生一定改变,完整的岩石将会被割裂,这会导致其稳定下降,从而发生崩落。
为此,为了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施工团队必须要提前进行灾害监测,加大勘察力度。
1.2泥石流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发生泥石流也是可能的事件之一。
一旦发生泥石流,不仅会破坏当地环境,更会直接威胁很多人的生命安全。
而泥石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在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随着开采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必然会挖出一些废石,如果这些废石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且发生降雨的话,就可能发生泥石流。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分析1. 引言1.1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要性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是矿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直接影响着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滑坡、岩爆等会造成矿山设施的损坏以及人员财产的损失,严重影响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矿山地质灾害引发的水土流失、水污染等不仅会对周边农田和水域造成影响,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也会对矿区周边居民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当地质灾害频发时,可能导致居民流离失所、道路交通受阻,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深入分析和研究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更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勘查方法的必要性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活动中常见的灾害形式,对矿山生产、环境和人员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方法至关重要。
勘查方法的必要性在于能够全面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的情况,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通过勘查,可以研究地质构造、岩性、构造断裂等地质条件,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方法还可以帮助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早期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矿山生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勘查方法还能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现场勘探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趋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矿山环境的安全稳定。
地质灾害评价则可以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方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勘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质灾害问题,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
探究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摘要:根据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产生的危害,本文主要是就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及勘查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勘查引言由于长期矿业开发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多采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目前国内矿山的地质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不少的矿山开发区域,地质环境表现出了急剧恶化的趋势。
同时,由于市场中的竞争不断地趋于激烈,也给矿山的开发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个别的矿山在开发过程中,为了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不重视对于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由于所采用的开采技术手段以及机械设备较为落后,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我国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灾害频发,并且存在着较多的地质安全隐患问题。
一、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剖析(一)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1.地表的塌陷问题塌陷问题是工业企业在对矿山开采中必然会导致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
由于工业企业对矿山无节制和不科学、不合理、盲目的开采,破坏了矿山的内部地质结构。
矿山里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采空区,使得承载能力下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山体的不稳定,塌陷问题随即发生。
塌陷问题不是小问题,如果不能针对此问题作出有效的解决,那么对下矿人员的生命会埋下很大的隐患。
为此,工业企业在组织人员下矿时,做好前期的调查,调查矿山内部结构是否较稳定,并且在开采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开采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做好支撑保护工作,以免发生山体塌陷,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问题近年来,对矿山环境的破坏使得泥石流灾害频发。
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使得矿山地质结构疏松,产生了大量的泥土,而且,开采后的矿山中存在着诸多沟壑,这些沟壑会造成雨水的存蓄,加上之前存有的泥土,泥石流发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为了降低泥石流发生的频率,要注意在对矿山开采完后进行处理,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山体滑坡问题对矿山环境不合理的开发也产生了山体滑坡问题。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发表时间:2018-08-15T11:29:22.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董鑫[导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疏于对其保护,所以矿山地质问题频出。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环境地质调查院河北省石家庄 050085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疏于对其保护,所以矿山地质问题频出。
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明确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选择可以的勘察方法来进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勘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勘查1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1)疏干排水。
疏干排水是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因素,因为在采矿前必须要对地下水疏干,必要时候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深降强排。
地下水的强制性排出会产生较多的地质灾害问题,常见的有矿井突水情况、地面坍塌情况等等。
许多煤矿的上覆以及下伏底层多是石灰岩,这些石灰岩岩层中的含水量较丰富。
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会出现较大的水头差,导致煤层的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一些构造破碎带以及个税薄层地段可能会出现突水事故。
其实不单单只针对煤层,任何矿层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再则,因为疏干排水这一行为,会使较多的岩溶充水矿区,最终使地面出现塌陷等情况,地面塌陷所造成的问题是极多的,可能会使地面建筑出现问题、交通运输受到影响,还会使工厂等原有的供水系统发生问题,从而影响工业生产。
(2)其他因素。
除去最常见的疏干排水,还有其他较多的因素,也会导致矿山出现各种地质灾害。
这些因素中,部分是在矿山开采中不可能会避免的,比如说在矿山开采中随着开采活动的深入,开采的深度必然也会增加,这样地应力可能会增大,导致冒顶等问题出现,更为严重的则是会出现岩爆等情况,影响安全。
而有一些活动则是可以避免的,能够使危害降至最低。
比如说一些采空区没有及时充填,或者是开采中出现的废渣废水被随意排放,影响了环境等。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潘小慧
发表时间:2018-11-05T15:50:00.7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潘小慧
[导读] 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潘小慧
广西坤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530200
摘要: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分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极为必要。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疏于对其保护,所以矿山地质问题频出。
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明确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选择可以的勘察方法来进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勘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矿山地质灾害概况
1.1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崩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对于露天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地下开采则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
矿区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通常是造成采空区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
1.2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
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
(2)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矿坑突水涌水是地下水位变化所致的常见地质灾害,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1]。
地下水位的改变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2.1地质环境治理思路
目前,我国的能源部门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障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目标的实现。
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并拓宽矿山环境治理的措施,对此笔者总结如下。
一方面,能源部门对于已经停采的矿区,可以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并以此带动矿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湿地景观旅游体系的构建,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
另一方面,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矿山绿色植被的种植,从而由此实现矿区水土资源的巩固。
此外,部分矿山采煤塌陷区会出现雨水、地下水汇集的状况,故而形成了该地区的积水区域较大。
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开展,并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借助因地制宜的方法实现治理,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取得。
2.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为积极带动矿山地质灾害工作的科学处理,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矿山开采之前做好边坡参数的合理化设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对于矿区边坡状况的及时了解,防止在开采作业时出现同岩石变形等问题。
不仅如此,能源开采部门还需要合理的开展矿石的开采准备工作,诸如合理的设计边坡与弃渣方量,及时做好拦渣以及挡墙准备,规避相关问题导致的损失。
除此之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力度,并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禁止乱弃,并对矿山中原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防护工作,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
为进一步降低塌陷、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开采单位需要依据实际的地质状况合理的开展边坡参数设计工作,并在矿区设置排水沟,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科学开展。
除此之外,开采管理人员还需要在重要地段安置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防止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滚石现象。
最后,开采单位还需要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并在开采作业结束后做好填平工作,降低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
2.3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矿区塌陷的问题。
关于塌陷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管理好,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问题。
基于此,为保护矿山环境,工作人员需要就此采取必要措施。
目前,矿山的塌陷区地质状况普遍存在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特点,而在该类型的状况下开展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树木的种植,并对治理范围内的工作量进行明确,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实现回填工作的稳步开展,确保塌陷区逐步发展成为耕地。
2)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事实上,该模式主要运用在降水量大、地表渗透性较差区域。
由于该类型的矿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
处理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地质环境的优化治理,其需要依据积水区域大小、深度等参数,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特征,采用不同的风格进行采煤塌陷区的改进工作。
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若该区域临近湿地公园、水库、鱼塘、湖泊等区域时,工作人员可以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处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养殖业、耕地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在改善地质环境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各项效益的取得。
3矿山地质灾害的勘察方法
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包括RS、GPS、GIS等技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技术,该种方法应用于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中能够起到较大的直观作用。
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航空卫星等进行拍摄以及解译,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各种情况,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2)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试验方法。
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试验方法是当前极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该种方能能够使矿山的地质灾害问题得到更为深入的分析。
这一中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调查来获得相应的数据以及资料,同时通过各种岩土力学试验,比如说对岩土力学的水质、浸泡等试验,以具体的实验活动来对整个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种实验测试的方式与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相比在直观上虽然优势较低,但是却更能探究到本质问题。
3)地球物理勘察方法。
地球物理勘察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岩土体的导电性能进行的一种勘探方法,该种方法能够进行多装置的数据采集,从而通过对电性变化进行探究,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岩土体的对电性变化,通过对电性变化情况的探究,最终得出相应的结果。
结束语
矿产资源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大,过度开发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大超出了环境的负荷,因此近几年,中国矿山地质灾害频发。
由于矿山地质灾害不同于普通的地质灾害,它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就会给人类造成极大损失,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积极探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新友,朱旭辉,雒寒梦.矿山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14):232+234.
[2]陈召拾.试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17(15):194-195.
[3]柳爱新.探究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7(16):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