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3-6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材料:水、烧杯、火源、温度计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加热。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观察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结果: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二:物体的浮沉实验材料:水、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步骤: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依次放入水中。
3. 观察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结果: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塑料球漂浮在水面上。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材料:手电筒、不透明材料(如纸板、塑料板等)步骤:1. 将手电筒打开,使其发出光。
2. 将不透明材料放在光线传播的路径上。
3. 观察光线在不透明材料上的传播情况。
结果:光线无法通过不透明材料,形成阴影。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实验材料:吸管、水、塑料袋步骤:1. 将吸管插入水中,保持一段吸管在水中,一段在外面。
2. 用手捏住吸管外面的一段,将其封住。
3. 将吸管从水中拔出。
4. 观察塑料袋被吸入吸管的情况。
结果:塑料袋会被吸入吸管,说明空气的压力可以推动物体。
实验五:温度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实验材料:烧杯、热水、冷水、塑料球步骤:1.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
2. 将塑料球放入热水中,观察其体积变化。
3.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冷水。
4. 将塑料球放入冷水中,观察其体积变化。
结果:塑料球在热水中膨胀,体积变大;在冷水中收缩,体积变小。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一览3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长度-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所需材料:尺子、不同长度的物体- 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2.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目标: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所需材料:水、、冰块、锅- 实验步骤:学生将水倒入中,观察水的状态;然后将冰块放入锅中加热,观察冰块融化后的水的状态;最后将锅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4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测量温度-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所需材料:温度计、水、冰块、热水- 实验步骤:学生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然后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最后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测量结果2. 实验名称:观察动物的特征- 目标: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并了解动物的形态多样性- 所需材料: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动物- 实验步骤: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动物图片或实物,描述动物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并进行分类讨论5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电路的搭建- 目标:学生学会搭建基本电路并了解电流的流动- 所需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 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示范,使用导线连接电池、灯泡和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了解电流的流动原理2. 实验名称:测量声音的大小-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声音计测量声音的大小- 所需材料:声音计、发声器材料(如哨子、乐器等)- 实验步骤:学生使用声音计测量不同发声器材料的声音大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6年级实验1.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 目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所需材料:种子、土壤、水、花盆- 实验步骤:学生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的土壤中,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并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2.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重量- 目标:学生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所需材料:天平、不同重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示范,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的实验一览,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和目标,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科学实验篇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学习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 花盆或种植箱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种植土,将其放入花盆或种植箱中。
2. 播种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5. 持续观察并记录至少两周。
实验结果分析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其高度、叶数等变化。
2. 分析植物生长的原因,如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二:制作火山爆发模型实验目的1. 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2. 学习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火山爆发模型。
实验材料1. 食用小苏打2. 食用醋3. 塑料杯4. 火山模型(如火山石或纸杯制作的小火山)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在塑料杯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2. 将火山模型放在塑料杯旁边。
3. 缓慢倒入食用醋,观察火山爆发的现象。
4. 记录火山爆发的过程,包括喷发的高度、持续时间等。
5. 重复实验,尝试不同比例的小苏打和醋,观察火山爆发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火山爆发的原因,如地壳运动、岩浆喷发等。
2. 探讨火山爆发对环境的影响,如火山灰、熔岩等对周围地区的破坏。
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学习使用实验材料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透明塑料尺3. 白色纸张4.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关闭手电筒,观察黑暗中的环境。
2. 打开手电筒,将光束照射在透明塑料尺上。
3. 移动塑料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亮度变化。
4. 记录光的传播情况,包括光束的方向、亮度等。
5. 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尺,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光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探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在空气、水、玻璃等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科学实验篇的三个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综合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学3-6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内容1. 三年级实验:测量温度变化- 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 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理解温度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2. 四年级实验:观察鸟类的飞行- 学生观察鸟类的飞行方式,记录不同鸟类的飞行特点。
- 学生将学习到鸟类的翅膀结构与飞行方式的关系,以及不同鸟类的适应性。
3. 五年级实验:植物光合作用-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学生将学会如何设计实验,以及理解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六年级实验:简单电路的制作- 学生将制作简单的电路,如电灯、电风扇等,并观察其工作原理。
- 学生将学习到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要求-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总结。
- 学生应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交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评价- 学生的实验报告将根据实验记录的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实验讨论的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实验效果通过进行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他们在科学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师用书》- 相关科学实验资料和教学资源库。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材料与仪器1. 种子2. 泥土3. 透明塑料袋4. 尺子5. 笔实验步骤1. 将泥土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2. 撒入种子,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泥土。
3. 将塑料袋密封,放在阳光下,每天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4. 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度,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记录植物的高度,可以观察到植物生长的速度和变化。
实验二: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目的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使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
材料与仪器1. 气球2. 竹签3. 电池4. 小灯泡5. 导线6. 剪刀实验步骤1. 将气球剪成小块,然后用竹签串起来。
2. 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路。
3. 将串好的气球放在风扇前面,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可以验证风力发电的原理。
实验三:水的溶解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使学生了解溶解的原理。
材料与仪器1. 清水2. 食盐3. 糖4. 色素5. 玻璃棒实验步骤1. 在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是否能溶解。
2. 在另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糖是否能溶解。
3. 在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色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色素是否能溶解。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了解溶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的部分实验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一、P5第2课火山【研究火山的成因】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加热模拟地球内部温度高。
把土豆泥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放在小瓷盘中,隔石棉网加热近10分钟,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二、P7第3课地震【研究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用细木棍、竹片做地壳。
用手挤压毛巾,模拟地壳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形成褶皱。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再用力折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手感到振动,即地表也发生震动。
三、P10第4课做一块卵石【研究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半瓶做流水的河道。
把碎石子或砖头放入水中,拧紧盖,用力摇晃模拟水的冲去。
过一会儿,看到石子变小了,棱角光滑了。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四、P20第7课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五、P22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研究谁能传播声音】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手机,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P56第20课蒸发(一)研究水蒸发时周围的变化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温相同的水,发现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不断下降。
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
小学科学实验3—6年级前言科学实验是小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为3至6年级的小学生介绍几个有趣的科学实验项目。
实验一:水中放冰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冻结过程和冰的特性。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自来水•冰块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将自来水倒入杯中,填满一半。
2.取出一个冰块,放入玻璃杯中。
3.观察冰块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玻璃杯中,冰块逐渐融化,并将周围的水变冷,形成一片雾气。
实验原理冰块在水中融化时,需要吸收水的热量来促进融化过程。
这个过程叫做吸热。
而吸热会导致周围的水温度下降,进而使水融化更多的冰块。
实验二:迎风飞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风的特性和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器材•一张轻便的纸片•一个风扇实验步骤1.将纸片弯折成折扇状。
2.将风扇调至中档风力,打开风扇。
3.将纸片竖直插入风扇吹风的方向。
实验结果纸片受到风的力量,向相反的方向迅速移动。
实验原理风是气体在地球上的运动,通过实验可以看到风对物体的推动作用。
风扇产生的气流将纸片推动,使其迎风飞行。
这个现象说明了风对物体有推动力。
实验三:水的分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过程。
实验器材•容器•自来水•盐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自来水倒入容器中。
2.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在搅拌过程中,盐溶解在水中,形成了一种溶液。
静置后,可以观察到水和盐分离的现象。
实验原理盐在水中溶解时,形成了一个混合物。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分离性。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水的冻结过程和冰的特性、风对物体的推动以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分离性。
这些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能让他们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训练。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有所收获,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