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落实学生的美术核
心素养
美术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美术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对美术课程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术课程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它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
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美术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在研究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现,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冲撞,需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以绘画技法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美术欣赏、创造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的教育以及陶冶情操的过程统一起来。
人的创造才能如何,既显示着人的素质,又表现着他们的能力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我们的美术教学也需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把“生活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引向课堂,又把美术课的“创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需求挂勾。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注意把美术课由纯技巧型向素质型转化,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以美促智,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去进行创作美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
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
如果只重视其中一种,就会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首先注意到这一点的,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
在一切教育中,美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想的解放。
《钱学森谈科学和艺术思维》中有这样的论述: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的联系的认识。
他认为,形象思维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太重要了,如果缺少了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的成就。
我在美术课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分析事物,学会从不同侧面,用多种方法去表现事物。
在讲到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时,我选了几幅作品让学生去观察、对比,这些作品中都表现了水,但所用的艺术语言各不相同,大家通过分析看到:这些作品分别采用了联想、省略、添加、装饰、工艺制作等各不相同的手法,从多方面表现了同一物体——水的不同姿态,静静的池塘,翻卷的怒涛,滚滚的江流……使同学们学会从多方面去认识和表现事物。
美术教案设计: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促进素质教育。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主题,旨在通过美术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共同完成一幅集体画作,从而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体创作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集体创作:分组进行集体创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共同完成一幅画作。
3. 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创意,进行实践绘画。
4.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5. 总结:教师点评,强调团队合作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程度的美术教材。
2. 画材:提供充足的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作品和教学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布置教室,设置画作展示区域,准备绘画材料。
2. 教学阶段:a. 导入新课,讲解“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
b.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
c. 各组进行集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d. 创作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3. 总结阶段:教师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情境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进行绘画。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作这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有作用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过去大家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主要由老师画,学生照着画的办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教师画一只猪要求学生了解猪的各部分比例,明确绘画顺序,再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把猪画像。
评价学生的作业就是看学生的画与教师画的有几分相似,这种方法纯粹是技法教学,是属于就试教学的范畴。
素质化美术教育目的是以审美教学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让学生看看,讲讲,想想画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来教育和塑造人,促进审美个体,向自由人格,理想全面地发展。
可以这样说,美术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既然这样,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呢?我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
一、注意教学目标要适度,教学方法常新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而是向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所获取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制度明确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避免课堂教学陷入盲目性和随堂性,使学生围绕目标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绘画特点,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性的特长,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有
利于目标教学的实施,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思想是靠外界信息的不断刺激活跃起来的,开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在美术教学中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教学的重要手段。
1.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美术教学目前绝大多数都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传授,学生模仿。
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美术科学的特性决定,注重技法技艺的传授,而技术技艺并非朝夕之功。
因而导致了学生对美术的厌学,美术教学的目标重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挥学生进行技法技艺的传授,而且促使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及创造的发展,创设愉悦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紧张的“应试教育”中走进“素质教育”的芳草地,教师要做到从课堂的教学安排上精心设计、技法技艺和知识的传授要贴近学生的现状,语言表达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处于轻松、欢乐、愉悦的氛围。
2.采用形象的教学
美术教育有其特性,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法技艺多,形象表现力强,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用时组织学生参观画展、陶冶情趣、提高欣赏能力。
要注意写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提高绘画的重要途径。
改变美术课为单纯的临摹课,通过形象教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
3.适度易学的技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以及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按目标教学的导学达标要求,采用适度易学的美术技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
标的关键。
如水彩画课教师应充分作如课前准备,诸如范画、作画步骤的演示,配色要清晰等,让学生能看清楚每一过过程,千万不能给学生形成“怎么搞的”疑惑,这样,必然是囫囵吞枣,达不到教学目标,同时,做好反馈,抓住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纠正。
二、注意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美术教学
美术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合理、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声、形、色等优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应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美术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很需要,电化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看可听,以其鲜明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如我上《多彩的生活》。
首先,让学生看看资料,以服装为主,把学生带入服装展示的舞台世界,接着提问,我们看见什么?发展什么?有什么区别?随后教师挑出有个模特或服装。
通过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要学生找一套自己喜欢的服装,假如自己穿上了。
如果在舞台上应该怎样展示出服装的美来,学生演示来进一步提高兴趣。
并布置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服装的作业。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绘画是用明暗、线条、色彩、绘画的机理等在纸上造型艺术,它
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着观察着的心灵,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等手段通过乐器或声乐上的组合,形成优美的音乐,它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美术教学将这两门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创设优良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感染学生成长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3.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美术教学中,对一些知识概念的讲解,长期成为教学的难点,电教教学则能够将其化难办易。
把抽象的知识、静止的形象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感知、表象、抽象这一认识过程。
将新知识融入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去。
如教学《人物速写》一课时,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了人体活动的剪影片,然后让学生在投影仪上任意摆出人的各种动态,并让学生把摆动的动作画下来,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如何抓住人物动态特征作画的方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教师以动静结合,生动形象的讲授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的获得了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