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118.49 KB
- 文档页数:6
王女士,47岁,广州人
病者自述:病一年有余,心烦不寐,近两月病情加重,彻夜不眠,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眠,服用过安神镇静之剂未有效果。
症状:面色不容,精神萎靡,舌红少津无苔,脉弦数。
诊断:心火上亢,肾阴不济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
方组(潜阳宁神汤)加减
夜交藤,枣仁,远志,柏子仁,茯苓,,生地黄,玄参,牡蛎,代赭石,穿心莲,龙骨加减。
病情恢复:初服6剂,心神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5小时,但仍大便便秘,原方加大黄,继续服7剂。
复诊便畅症减,又服14剂,睡眠6--7小时,症状消失而愈。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瘿,故目不瞑。
临床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
本方用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用龙骨、牡蛎、代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阴。
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达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附加: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百合、五味子;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柴胡、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大黄连的量,。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患者李某,女性,40岁,平时工作繁忙,经常面临压力。
近期出现失眠症状,无法入睡,入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白天精神不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观察舌象,中医医生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到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疏肝理气,调节心脾肾功能。
中医医生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1. 柴胡泻肝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茯苓、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胃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郁气滞。
2. 安神补心汤:黄连、黄芩、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等药物组成,具有镇定安神、养心补脾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心脾功能。
患者每天服用上述方剂,每日两剂,早晚空腹服用,每剂煎煮30分钟。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失眠完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是以调节脏腑功能为基础的。
中药方剂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的,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同时,合理的作息习惯对于治疗不寐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不寐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病因导致的失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是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合理的作息习惯是治疗失眠的关键。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理解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和原理有所帮助。
如果您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2020年12月第27卷第23期张永华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失眠经验卢晶晶 陈佳飞 张永华(指导)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张永华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擅长情志病的诊治,尤其是治疗失眠,现将其治疗失眠常用中药药对总结如下:1 经验药对1.1 疏肝理气养血类 张师指出,从肝的生理病理功能来看,肝藏魂,魂归于肝则寐。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而肝郁失疏,气血不畅,则血不舍魂,常可表现为精神抑郁、心神不宁或两胁胀痛,舌红苔黄脉弦等肝郁气滞之象。
张师对于临床上胸胁脘腹胀痛,表情沉默,手足不温者,常用药对有柴胡—白芍、郁金—石菖蒲。
柴胡—白芍: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有发表升阳作用,善治往来寒热,疏肝解郁。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炒白芍药性缓和,善于养血敛阴。
柴胡与白芍配伍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之四逆散。
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柴胡以疏肝之阳,通达气机,芍药以泻肝之阴,和血通痹,两药配伍,一升一敛,调理气机。
张师发现,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丰富,很少出现单纯阳虚的四肢不温,多为气机郁滞于内,不得畅达所致。
柴胡配白芍,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厥可通也。
常用剂量:柴胡10g,炒白芍15g。
郁金—石菖蒲:郁金味辛、苦,性寒;有活血祛瘀、行气解郁之效,善治气滞血瘀之证。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之品,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之效,善治痰浊蒙蔽之证。
张师临床上运用郁金—石菖蒲治疗郁证疗效颇佳。
研究发现,以郁金—石菖蒲药对为基础的加味菖蒲郁金汤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有效率高达94%[1]。
常用剂量:郁金10g,石菖蒲10g。
1.2 调和阴阳类 《灵枢经·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张师指出,卫日行于阳,夜行于阴,阴阳交谓之泰,昼精而夜瞑;若卫阳不能入阴,阴阳不交谓之否,则不得寐。
作者单位:31120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消化内科(卢晶晶、陈佳飞);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张永华)通信作者:卢晶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从而导致人们心血与肾精过度亏虚,出现心肾不交之象。
名老中医周德安经验:针灸治疗不寐不寐通常称为“失眠”。
中医或称为“不得卧”、“不得眠”。
本证是以经常难以入睡为特征的一种证候。
不寐的证情不一,有初起难以入寐者;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眠者;有时寐时醒,睡眠不稳,或乱梦纷纭者;甚则还有通宵不寐者。
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虚胆怯、胃失和降及肝郁气滞等五型。
1、心脾两虚本型多因思虑过度,内伤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血耗则无以藏神,神不藏则不能守舍;脾伤则无以生化精微,而致血虚难复,不能上奉于心,则导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
《类证治裁》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由此可见,心脾不足引起的不寐,关键在于血亏。
2、心肾不交凡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房劳过度,或久病体虚,肾阴暗耗,不能上承于心,水火失于济济,则心阳独亢;或劳心伤神,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
肾主志,肾虚则伤志,心藏神,心火炽亢则神动,心肾不交,则神志不宁而不寐。
3、心胆气弱多因体质娇弱,心胆常虚,故善惊易恐,夜不安寐;或因突受惊恐,情志不宁,惕惕不可终日,故夜寐不实。
4、胃失和降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概括地阐明了因饮食不节,胃肠受伤,宿食停滞,或痰热中阻,胃失和降而成不寐。
5、肝郁气滞每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营血暗耗,乃致阴亏于下,而阳亢于上,心神失养而致不寐。
临床表现1心脾两虚1、主症: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
证候分析:由于心脾亏损,血少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健忘心悸。
血不上荣,故面色少华,生化之源不足,血少气衰,故四肢倦怠,精神萎靡而脉见细弱。
2、心肾不交1、主症:心烦不寐,头晕头痛,五心烦热,或心悸健忘,腰痠耳鸣,或有梦遗,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肾水不足,心火独亢,故心烦不寐,髓海空虚,则健忘,心悸,腰痠乏力为肾虚之故;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是阴亏于下,虚火上炎之征;肝肾阴亏,相火易动,故见眩晕,耳鸣,梦遗等。
不寐的中医药治疗分享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和学习工作压力增大,失眠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在年轻人群体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但很多人仍然不以为然,但这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告,需要我们及时地接受治疗。
中医博大精深,具有千百年流传历史的中药对失眠具有很好疗效,值得推广。
一、不寐的症状和病因不寐,即失眠,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法正常入睡,体现在睡眠时长、睡眠深度严重不足,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症状轻微的患者往往睡眠浅,睡眠时间短,严重的患者则整夜无法睡眠,身体和精神均面临巨大压力,状态极差。
中医学认为,不寐的症状主要有①肝火攻心:患者急躁易怒、肝火过旺,往往伴随着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而且常喝冷饮,舌苔发黄;②痰热心忧:患者往往心烦意乱,胸闷胸堵,甚至伴随有恶心呕吐,头部有坠落感,同时舌苔会偏黄;③心悸脾虚:患者多心悸不安,食欲大减,伴随有头昏头痛,记忆衰退,四肢疲惫乏力,同时腹部会有肿胀感,脉象细若游丝;④肾疲肾亏:患者睡觉频频流汗,手足心发热发烫,男子会多次出现遗精情况,女子则会月经不调,同时会有耳鸣膝软、口干舌燥等情况。
这些症状都是中药学里体虚劳累的表现,中医理论认为主要在于阴阳失调,肾虚脾弱心悸等引起。
不寐的病因较多,主要有:①饮食:饮食没有节制,长期暴饮暴食或者嗜吃油腻食品、生冷食物,导致脾胃损伤,体内失调,气血调和不畅,造成心失心悸,此外咖啡、浓茶等也极容易造成不寐;②情志:陷入暴怒悲痛中,大喜大悲情绪使得肝郁气滞,心神紊乱,或者长期思虑,突受惊吓,使得魂不守舍,食欲骤减,心虚胆怯;③劳累:过度劳累使得肠胃不适,脾胃受损,进而气血不足,精血亏虚,心气受损,从而出现失眠症状;④疾病体弱:长期患病损耗心血,神情俱损,或者年老体弱,血虚难以养神,或者纵欲过度,肾阴损伤,肾气不调,从而使得心力憔悴,心神不安等。
二、不寐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不寐秉承着阴阳协调、补虚固本的治疗原则,如果脾肾过实则清心泻火,化痰清热;过虚则补肾益气,滋阴固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根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安神养心,调配气血。
牛阳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不寐等疾病经验举隅牛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他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在不寐等疾病治疗方面尤为突出。
他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不寐等疾病的经验备受认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牛阳教授的治疗经验,并了解丹栀逍遥散在不寐等疾病中的应用。
牛阳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他深知中医药对于许多疾病的疗效。
在不寐等疾病治疗中,牛阳教授首推丹栀逍遥散。
丹栀逍遥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由丹皮、栀子和逍遥藤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的功效。
牛阳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丹栀逍遥散对不寐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而且在患者身体素质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不寐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神经系统失调所致的症状,患者常常表现为失眠、焦虑、疲乏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失眠属于“证”,而非“病”,主要表现在心神不宁,“心是神之主宰”,“神明乱则病生”,丹栀逍遥散具有清热宁心的功效,能够调和心神,舒缓精神紧张,帮助患者入眠。
牛阳教授认为,丹栀逍遥散对于治疗不寐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疲乏等症状。
丹栀逍遥散还可以调理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实践中,牛阳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不寐等疾病的经验举隅不胜枚举。
曾有一位患者因失眠困扰多年,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效。
后来听闻牛阳教授的治疗经验,决定前来求治。
牛阳教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开出了丹栀逍遥散的治疗方案。
经过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焦虑、疲乏等症状也逐渐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还有一位患者因长期的焦虑情绪导致不寐症状严重,但在牛阳教授的治疗下,通过丹栀逍遥散调理体质,患者的情绪得到了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焦虑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牛阳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不寐等疾病的经验丰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治疗不寐等疾病过程中,牛阳教授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运用丹栀逍遥散进行个性化治疗。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不寐,即现代医学中的失眠,是指无法获得充分、满意的睡眠,导致日间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不寐的辨证论治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的不寐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上应采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方法。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养心汤等,药物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
2. 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的不寐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清热安神。
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药物如柴胡、郁金、黄芩、栀子、龙骨、牡蛎等。
3. 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的不寐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
4. 痰热内扰型痰热内扰型的不寐患者,多见入睡困难、胸闷痰多、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常用的方剂有温胆汤、清心化痰汤等,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等。
5. 胃不和则卧不安型胃不和则卧不安型的不寐患者,表现为饮食不节、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上应调和胃气、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保和丸、平胃散等,药物如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枳壳等。
在治疗不寐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重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适当进行放松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治疗不寐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因此在具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神农中医馆陈伟大夫使用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一例
患者信息:女 43岁
初诊时:2024年6月26日
主诉:睡眠障碍6个月
现症见睡眠差,经常凌晨2点左右醒来,无法再次入睡,舌中裂纹,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细。
诊断:不寐病
证型:心阴不足
治法: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人参片6g茯苓15g玄参10g
丹参10g桔梗10g制远志10g
当归10g五味子10g麦冬15g
天冬10g柏子仁10g地黄15g
龙骨15g茯神15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两次
二诊:2024年7月3日
大便干结的情况基本缓解,夜间苏醒时间推迟至凌晨5点左右,醒后能再次入睡,梦多。
效不更方,再予七剂加合欢花,首乌藤
三诊:2024年7月10日
患者偶尔可以睡到6点左右,二便调,白天精神充沛,上方去龙骨,再予14剂。
按语:
此患者工作性质思虑过多,半年的夜间醒来,按六经辨证为少阴症为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患者表示时间在肝经循环之中醒来,可见肝经多有不畅,因此使用天王补心丹滋补心阴。
方中人参,茯苓健脾祛湿,玄参当归地黄滋阴补肾,远志茯神柏子仁丹参养心安神,麦冬天冬滋补肺阴,五味子龙骨收敛潜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韩祖成治疗不寐病经验总结不寐病,又被称作失眠症,是指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容易夜醒或早醒等一系列睡眠问题。
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常见,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医师致力于治疗不寐病,其中,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韩祖成在这一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总结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治疗不寐病的经验。
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总结出的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不寐病的患者,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注重整体辨证治疗。
他认为不寐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症状去解释。
因此,在治疗不寐病时,他重视病因辨证,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强调调理气血。
他认为不寐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气血不调,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因此,他常常采用补益气血的方法治疗不寐病患者,如选用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药物,如黄耆、当归、补骨脂等,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水平,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再次,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强调调理心情。
他认为情绪波动、压力大是导致不寐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他常常采用调理心情的方法治疗不寐病患者,如选用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如远志、酸枣仁、茯苓等,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平衡心情,有助于入睡。
最后,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重视生活习惯调节。
他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不寐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他常常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避免烟酒刺激等。
他还会推荐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给患者,如散步、泡脚、听轻音乐等,以促进身心放松,有助于入睡。
通过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的治疗,很多不寐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他的经验总结不仅来源于临床实践,还受到了古代医书的启发。
韩祖成老中医药专家践行传统中医药理念,注重个体化治疗,以及调理气血、心情、生活习惯等方面,为不寐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综合和系统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不寐的心得
中医治疗不寐的心得是要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不寐的病因主要有肝气郁结、心火亢盛、气血不足等。
1. 肝郁型不寐:建议通过调理肝气来缓解睡眠问题。
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紧张情绪;调整饮食结构,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果;每天按摩足三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气郁结。
2. 心火亢盛型不寐:建议对心火进行平复。
可以选择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听音乐、阅读等;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兴奋或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3. 气血不足型不寐:建议通过补充气血来改善睡眠问题。
可以喝一些养血的汤药,如当归、黄芪、山药等;增加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黑芝麻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可以在睡前进行放松的运动,如瑜伽、静态舒展等。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不寐要依据具体病因辨证施治,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调理,包括调整饮食、锻炼、改善生活习惯等。
同时,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也是关键。
蔡凤群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经验述要蔡凤群主任医师是一位资深的中医内科专家,他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治疗不寐是他的得意之一,下面是他的一些治疗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不寐病因辨证不寐是指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
不寐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情志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病理性情绪、失眠型抑郁症等。
因此,在治疗不寐时,首先要对病因进行辨证。
1. 情志不畅型。
情志不畅型又分为七情失常、内心烦闷、恐惧惊恐、忧思过度、喜怒不节、忧郁以及激动不安等。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气机郁滞,影响肝脏的疾病,治疗时应从肝脏着手。
2. 脏腑功能失调型。
脏腑功能失调型是指调理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肝-脾-胃等系统,治疗时先辨别出是哪一脏腑功能失调,并从这些脏腑着手治疗。
3. 病理性情绪型。
病理性情绪型是指不寐是因某些疾病所致,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时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 失眠型抑郁症。
失眠型抑郁症是指失眠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治疗需要考虑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治疗时需引导患者调整心态。
二、正确选用中药中药治疗不寐主要是从调整阴阳平衡和调节神经系统入手,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当归、熟地、黄芪、五味子、玄参、天麻等。
1. 丹参和当归。
丹参和当归都能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因此被广泛地用于不寐治疗中。
在使用时可以组成丹参当归汤,口感清丽;另外,也可以用丹参、当归、枸杞子等制成水煎剂,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 熟地、黄芪。
熟地、黄芪是益气补中的药物,也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疗效。
二者通常可以组成熟地黄芪汤一起服用,对调节血气、补益阳气都有较好的效果。
3. 五味子、玄参、天麻。
五味子、玄参、天麻都能调节神经系统,从而促进睡眠。
其中,五味子茶是一种常用的民间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将五味子烤干后煮水喝。
三、营养调理不寐患者的饮食习惯能够影响到他们的睡眠,因此在治疗不寐时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名中医李雅琴治疗不寐病经验辑要摘要:李雅琴系宁波市名中医,笔者有幸随师临诊,研习左右,谨将其治疗不寐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李师认为引起不寐病的病因是情志不遂,五志过极,耗伤五脏精气,导致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继而痰浊、郁火、瘀血等接踵而至,扰乱心神出现不寐。
治疗不寐病的根本原则是调和阴阳、疏利气机,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则昼寤夜寐。
关键词:不寐病;临证分型;名医经验李雅琴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致力于研究中医治疗心系疾病。
而其对不寐病的治疗,经验尤为独到。
本文从典型案例分析,详细阐述老师治疗不寐病的临证思路,以飨同道。
1、心脾两虚,心神失养陈某,高三学生,女,18岁,2022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学习负担过重,用脑过度,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月经量偏少,纳食无味,大便偏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拟: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20g,党参、炒白术、茯苓、酸枣仁15g,当归、龙眼肉、郁金10g,木香、远志、石菖蒲8g,甘草5g,紫石英20g先煎;7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夜已能寐,精神好转,余症亦渐消失。
守法守方,前后共服1个月而获痊愈。
按:李师认为学生、上班族,由于学习、工作压力过大,往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生化之源不足,故血虚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不安、心血不静而成不寐。
故而症见:多梦易醒,或早醒不能再睡,伴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面色少华,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
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所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1]。
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以归脾汤(《济生方》)之类为首选。
方中四君子汤和黄芪组合起到益气健脾功效;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枣仁补肝胆之气,清肝胆之热,能除烦安神;远志合石菖蒲,补心肾,益神志;加木香以振奋脾气,补而不壅,滋而不腻,鼓舞脾气;又本患气血亏虚,经量偏少,以紫石英镇静安神、益血暖宫。
罗伟生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经验总结罗伟生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经验总结罗伟生教授是中医领域一位备受赞誉的医学专家,特别擅长从脾胃论治不寐。
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治疗思路和常用方药等方面介绍罗教授的经验。
中医理论是中医治疗的基石,罗教授深谙此道。
他认为,不寐主要与脾胃失调有关。
脾胃是人体生化之源,对于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形成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
而脾胃失调则会导致气虚、湿困等病理变化,从而影响睡眠。
根据病情的不同,他采用了补益脾胃、燥湿化痰、调和脏腑等治疗原则,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治疗思路是罗教授成功治疗不寐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他采取了以辨证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注重辨证施治。
首先,他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脉证,判断出患者的体质类型以及脾胃失调的病理变化。
然后,他根据不同的辨证治疗方法,选用合适的方药进行治疗。
最后,他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罗教授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附六君子汤等。
四君子汤主要是治疗脾胃虚弱,气滞不畅的患者。
该方药由四味药物组成,起到温中补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六君子汤则适用于脾气虚和湿困脾胃的患者。
其主要成分是六味草药,具有健脾化湿、固肺和胃的功效,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香附六君子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寒湿困阻的不寐症状。
香附和六君子汤的合用,既能温中行气,又能化湿通络。
除了方药治疗,罗教授还注重于调理生活习惯。
他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此外,他鼓励患者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他还提倡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总体而言,罗伟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从脾胃论治不寐这一角度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他的经验表明,脾胃的调理对于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辨证施治、配合方药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他成功地帮助很多患者摆脱了不寐的困扰。
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摘要】笔者总结近十年来公开发表在医学期刊上治疗不寐的方剂,归纳成类,并探讨不寐治疗的病证关系问题。
【关键词】不寐;失眠;方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31-02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失眠患者激增。
笔者搜集近十年公开发表在期刊上治疗失眠方剂,并总结成4大类。
1疏肝,安神志
刘筱慧[1]运用疏肝安神汤治疗失眠患者48例,柴胡、延胡索、香附、白芍各15克,合欢皮、枣仁、夜交藤、茯苓、牛膝各20克,浮小麦30克,甘草5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3-4周后,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
郝秀霞[2] 等自拟更年加寐汤治疗不寐46例,组方为柴胡、枳壳、郁金、当归各10克,夜交藤20克,合欢花、百合、熟地、墨旱莲、女贞子各15克,首乌、白芍各12克,日1剂,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马纯清[3]运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失眠28例。
醋柴胡10克,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远志、夜交藤各15克,合欢花12克,柏子仁20克,酸枣仁30克,薄荷5克,炙甘草6克。
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14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
2化痰,安神
唐沙玲[4]治疗不寐自拟安神汤,方用柴胡,石菖蒲,牛膝,白芍,郁金,丹参各10克,钩藤,石决明,生龙骨,苦参,夜交藤各20克,丹参8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9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内共治疗不寐患者30例,其中21例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
靳建宁[5]等自拟静阳入阴汤治疗失眠36例。
酸枣仁30克,丹参30克,牡蛎、半夏各15克,黄连3克,夏枯草、石菖蒲各10克,肉桂5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
2-3个疗程后,治愈36例,好转16例,无效3例。
刘贵成[6]运用清心化痰导眠治疗失眠76例,以法半夏、石菖蒲、合欢花、麦门冬各15克,茯苓、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各30克,丹参20克,竹茹9克,枳实12克,陈皮、生姜各10克,生甘草6克。
日1剂,早晚服。
2个疗程后,痊愈28例,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
3补气血,安神志
周红,王斌[7]运用自拟安神汤治疗失眠42例,方用夜交藤、合欢花、茯神、远志、酸枣仁、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各20克,龙骨、牡蛎、川芎、甘草各15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7天为1个疗程。
治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
孙晓萍[8]以归脾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不寐患者23例。
夜交藤、酸枣仁各30克,茯神、黄芪各20克,远志9克,党参、白术、灵芝各15克,当归、龙眼肉各10克,木香4克,大枣5枚,甘草6克。
日1剂,水煎服,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1到3个疗程后痊愈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冯向亮[9]运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38例,党参、黄芪、茯苓各15g,白术、当归、木香各10克,远志12g,炙甘草8g,肉桂3g,黄连6g,夜交藤、丹参各30克,合欢皮15g,日1剂,早晚服。
14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治愈12例,好转22例,未愈44例。
李云鹏[10]自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以熟地10克,炙黄芪15克,芍药、白术、酸枣仁各12克,党参、当归、茯苓、半夏、陈皮、茯神各9克,远志3克,广木香6克,炙甘草3克组方,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14天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治愈11人,显效9人,无效4人。
4化瘀血,安神
刘奇[11]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失眠62例,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当归,生地,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各10克,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各20克,日1剂,分早晚服用。
15天为1个疗程,痊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
张玲军[12]自拟通窍安眠汤治疗失眠160例。
方用水蛭10克,赤芍10-30克,桃仁15-20克,红花15-20克,柴胡6克,朱砂(冲兑)克,夜交藤15-30克,酸枣仁15-30克,柏子仁10-20克,百合10-15克,太子参15-30克,沙参10-20克,炙甘草10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疗程最短5天,最长25天,治愈112例,有效40例,无效8例。
崔艳茹[13]治疗失眠62例,组方为当归、赤芍、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各10克,丹参18克,川芎6克,三七15克,熟地20克,茯苓15克,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
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治愈34例,好转23例,未愈5例。
讨论:笔者通过搜集不寐中医治疗验方,发现中医对于不寐的治疗方药基本以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远志等安神药为基础,再根据兼证加入疏肝降火,化痰理气,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等药物。
在临床中若只用上述安神药,不配伍疏肝,化痰,活血,补益药物,治疗效果常常差强人意,而只从兼证入手又效果极其缓慢。
有此可窥见,中医治疗要十分注意病证关系,只有以病为核心,又不忽视证,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筱慧. 舒肝安神汤治疗失眠症48例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3):38
[2] 郝秀霞,刘永胜,柳凤兰. 疏肝解郁法治疗更年期不寐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 7352-7353
[3] 马纯清. 逍遥散加味治疗更年期不寐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 7588-7589
[4] 唐沙玲.安神汤治疗顽固性不寐3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园地,2005,11(2):27
[5] 靳建宁,丁来壮,宋红霞.静阳入阴汤治疗不寐36例[J]. 河北中医,2005,27(5):342
[6] 刘贵成,林源.清心化痰导眠汤治疗顽固性不寐76例[J]. 中医中药,2012,19(32): 114-115
[7] 周红,王斌. 安神汤治疗顽固性不寐42例[J].社区中医药,2008,(21):146
[8] 孙晓萍.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23例[J]. 光明中医,2009,24(2): 282-283
[9] 冯向亮. 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21(3):219
[10] 李云鹏. 自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J]. 光明中医, 2010,25(11):2051-2052
[11] 刘奇,陈克进,董梦久,田金洲. 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06,28(2):34
[12] 张玲军. 通窍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60例[J]. 河南中医, 2010,30(5):475-476
[13] 崔艳茹.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62例[J]. 吉林中医药, 2010,3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