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8.4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奥数题及解析(6篇)四年级奥数题及解析(6篇)四年级奥数题及解析1暑期前老师去阅览室借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每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
阅览室共有多少本书?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的第二次分配条件是需要调整的,因为第二次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将其调整为平均分配后才能解题。
第二次分配调整后:每人借3本,多出(8-3)某2=10(本)。
这时按盈亏问题的规律解题。
两次分配本数上相差:10+2=12(本),因为在第二次分配中每人少分了4-3=1(本),因此可知借书的人数:12÷1=12(人),书的本数:4某12-2=46(本)解:借书的人数:[2+(8-3)某2]÷(4-3)=12(人)书的本数:4某12-2=46(本)答:阅览室共有图书46本。
四年级奥数题及解析2题目:某车间计划20人每天工作8小时,8天完成一批订货,后来要提起交货,改由32人工作,限4天完成,每天需要工作几小时?解析:先列个简易的表格,整理好题目中已知的信息:20人8小时8天32人?小时4天在这个问题中工作总量是不变的。
把一个人一小时的工作量看作一份工作量,220人每小时可以完成20份工作量,先求出工作总量:20某8某8=1280(份)。
32人每小时可以完成32份工作量,可以先求出每天的工作总量,再求出每天的工作时间:1280÷4÷32=10(小时);也可以先求出总共需要多少小时,再求出每天需要多少小时:1280÷32÷4=10(小时)。
所以,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
四年级奥数题及解析3题目:水库管理员想估计一下水库里共有多少条鱼。
他先捞了100条作为样本全部做上记号。
一个月后,他捕获了500条鱼,发现其中只有4条做过记号。
请你帮管理员估计一些,水库中大约有多少条鱼?解析:先列个简易的表格,整理好题目中已知的信息:4条记号鱼→500条鱼100条记号鱼→?条鱼这一题估计的根据是,所有鱼中记号鱼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一)【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
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
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分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四年级数学有趣经典的奥数题及答案解析在四年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典的奥数题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经典奥数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
1. 等差数列求和题目:1 + 2 + 3 + ... + 100 = ?解析: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
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求和结果为:S = (首项 + 末项) * 项数 / 2。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首项为1,末项为100,项数为100。
代入公式得到:S = (1 + 100) * 100 / 2 = 5050。
因此,1 + 2 + 3 + ... + 100 = 5050。
2. 数字排列组合题目:用数字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解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穷举法来解决。
首先确定百位数,根据题意,百位数可以是1、2、3、4中的一个数字,即有4种选择。
然后确定十位数,由于百位数已经确定,所以十位数只能是剩下的3个数字中的一个,即有3种选择。
最后,个位数由于前两位数已经确定,所以只剩下1个数字可选。
因此,总共的排列组合方式为4 *3 * 1 = 12种。
所以,用数字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共有12个。
3. 分数约分题目:将分数8/24化简为最简形式。
解析:要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需要找到其最大公约数,并将分子和分母都除以最大公约数。
首先,求解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可以发现8和24都可以被2整除,因此最大公约数为2。
然后,将分子8和分母24都除以2得到4/12。
再次求解4和12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发现4和12都可以被4整除,因此最大公约数为4。
最后,将4/12化简为1/3。
所以,分数8/24化简为最简形式为1/3。
4. 阶乘计算题目:计算4的阶乘。
解析:阶乘是指从1乘到给定的正整数的连续乘积。
4的阶乘表示为4!,计算方法为4! = 4 * 3 * 2 * 1 = 24。
四年级数学奥数题练习附答案及解析,给孩子提升锻炼!四年级数学奥数题汇总★奥数题1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
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
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分析:根据题意,20题全部答对得100分,答错一题将失去(5+3)分,而不答仅失去5分。
小丽共失去(100-79)分。
再根据(100-79)÷8=2(题)……5(分),分析答对、答错和没答的题数。
解:(5×20-79)÷8=2(题)……5(分)20-2-1=17(题)答:答对17题,答错2题,有1题没答。
★奥数题2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分析: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计划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计划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原计划(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解:4.8×10÷(12-10)=24(吨)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奥数题3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
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分析: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
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解:15×5÷(5-2)=25(千克)答: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
★奥数题4计算:9+99+999+9999+99999【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
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
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10+100+1000+10000+100000-5=111110-5=111105★奥数题5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一、统筹规划问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解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共需要1+10=11分钟。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解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
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解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
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解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六篇)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一一块草地上的草以均匀的速度生长,如果20只羊5天可以将草地上的草和新长出的草全部吃光,而14只羊则要10天吃光。
那么想用4天的时间,把这块草地的草吃光,需要__只羊。
A、22B、23C、24解析:假设1只羊1天吃草的量为1份。
每天新生草量是:(14×10-20×5)÷(10-5)=8(份)原草量是:20×5-8×5=60(份)安排8只羊专门吃每天新长出来的草,4天时间吃光这块草地共需羊:60÷4+8=23(只)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二30辆小车和3辆卡车一次运货75吨,45辆小车和6辆卡车一次运货120吨。
每辆卡车和每辆小车每次各运货分别多少吨?答案与解析:摘录条件:30辆小车+3辆卡车=75吨45辆小车+6辆卡车=120吨比较条件,转化为:60辆小车+6辆卡车=150吨45辆小车+6辆卡车=120吨从对应量的变化,可以看出(150-120)吨正好与(60-45)辆小车的载重量相对应,因此每辆小车每次可以运货=2吨,那么每辆卡车每次可以运货=5吨。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三有7袋大米,它们的重量分别是12kg、15kg、17kg、20kg、22kg、24kg、26kg。
甲先买走一袋,剩下的由乙、丙、丁三人买走。
已知乙和丙买走的重量恰好相等,都是丁的2倍。
求甲先买走的那一袋大米的重量。
【解析】因为乙和丙买走的重量一样多,且都是丁的2倍所以乙丙丁三人买走的重量是丁的5倍;而7袋大米的总重量是12+15+17+20+22+24+26=136千克从136千克里减去5的倍数,剩下的就是甲买走的重量反过来说,从136千克里减去甲买走的那一袋大米的重量,剩下的重量一定是5的倍数,要使136减去一个数后和得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1或者6,而这7袋大米的重量中只有26的个位是6;因此甲买走的那一袋大米的重量是26千克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篇四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1.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一1、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解析:把4个数全加起来就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这四个数的和等于(45+46+49+52)÷3=64。
用总数减去最大的三数之和,就是这四个数中的最小数,即64-52=12。
2、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
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
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由题可知,要使经济损失最小,3名工人的工作时间尽量均等,缤纷接每个人要先维修时间短的,故有:12+17+8+18+23+30+14=122122÷3=40余2①12+30=42②17+23=40③8+14+18=40这7辆车最少共停开的时间为:(12+12+30)+(17+17+23)+(8+8+8+14+14+18)=181(分钟)最小损失为11×181=1991(元)2.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二1、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
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解析: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
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解:(40÷5)×(40÷8)=40(平方米)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2、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分析: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
四年级小学生奥数题五篇1.四年级小学生奥数题1、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答案与解析:分析:把4个数全加起来就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这四个数的和等于(45+46+49+52)÷3=64。
用总数减去的三数之和,就是这四个数中的最小数,即64-52=12。
2、今年是1996年。
父母的年龄之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之和是17岁。
四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弟弟的4倍,母亲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
那么当父亲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时是公元哪一年?答案与解析:四年后,父母的年龄和是78+8=86岁,兄弟的年龄和是17+8=25岁,父=4*弟,母=3*兄,那么父+母=3*(弟+兄)+弟,所以弟弟是11岁,哥哥是25-11=14岁,父亲是11*4=44岁,母亲是14*3=42岁。
显然,再过1年后父亲45岁,哥哥是15岁,父亲是哥哥年龄的3倍。
所以,当父亲的年龄是哥哥的年龄的3倍时是4=1=5年后,即公元2001年。
2.四年级小学生奥数题欧欧、小美、奥斑马、龙博士四人每人有一筐苹果,如果欧欧拿出12个给小美,小美拿出14个给奥斑马,奥斑马拿出22个给龙博士,龙博士拿出16个给欧欧后,四人筐子里的苹果一样多,此时4筐苹果共有112个,求原来每人各有多少个苹果?考点:逆推问题。
分析:根据“四人筐子里的苹果一样多,此时4筐苹果共有112个,”可得出此时每个筐子里有1124=28个苹果,据此可得欧欧原来有28+12-16=24个,小美原有28-12+14=30个,奥斑马原有28+22-14=36个,龙博士原有28+16-22=22个,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1124=28(个)所以欧欧原来有28+12-16=24(个)小美原有28-12+14=30(个)奥斑马原有28+22-14=36(个)龙博士原有28+16-22=22(个)答:原来欧欧有24个,小美有30个,奥斑马有36个,龙博士有22个。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计算:25×4÷25×4 = ()A. 1B. 16C. 100D. 625答案:B解析:25×4÷25×4 = 100÷25×4 = 4×4 = 162. 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 写成了56,结果得到商是13,余数是52,正确的商应该是()A. 10B. 11C. 12D. 13答案:C解析:先求出被除数为56×13 + 52 = 780,780÷65 = 123. 用简便方法计算99×88 + 88 = ()A. 8800B. 8888C. 9688D. 8088答案:A解析:99×88 + 88 = 88×(99 + 1) = 88×100 = 88004. 一个数除以18,商是15,余数是12,这个数是()A. 270B. 282C. 288D. 292答案:B解析:18×15 + 12 = 2825. 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 倍,积()A. 扩大10 倍B. 缩小10 倍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C6. 3700÷900 = ()A. 4......1 B. 4......10 C. 4......100 D. 40 (100)答案:C7. 与480÷18 结果不同的是()A. 480÷6÷3B. 480÷(6×3)C. 480÷9÷2D. 480÷2÷9答案:D8. 25×(8 + 4) = ()A. 25×8×25×4B. 25×8 + 25×4C. 25×8 + 4D. 25×4 + 8答案:B9. 下面三道算式中,商最小的算式是()A. 256÷16B. 512÷8C. 512÷16答案:A10. 小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 米,要走10 分钟,如果每分钟多走15 米,需要几分钟?()A. 8B. 9C. 7D. 6答案:A解析:路程为60×10 = 600 米,速度变为60 + 15 = 75 米/分钟,时间为600÷75 = 8 分钟11. 9□8765000 最接近9 亿,□里可以填()A. 0B. 0 - 4C. 5 - 9D. 4答案:B12. 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A. 6008800B. 6000880C. 6080800D. 6880000答案:B13. 用一个放大100 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 300°B. 30°C. 3000°D. 3°答案:B14. 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1、某工厂为了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厂方找了 A , B, C, D四人。
A说:“是B做的。
” B说:“是
D做的。
” C说:“不是我做的。
” D说:“ B说的不对。
”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
问:这件好事是_______ 做的。
2、小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
的和是637。
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3、甲车在东村、乙车在西村,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东村10km的地方相遇,相
遇后两车又各自向对方岀发点驶去,甲到西村后又立即返回,乙到东村后也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西村6km的地方第二次相遇,求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数,对所得的新数继续操作,最后得到的数是多少?
5、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大豆1264千克,第二次用去大豆1432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岀油21千克,两次共岀油多少千克?
答案:
1、好事应该是C做的。
①假设A说的是实话,则C说的也属实话,不符合题意,所以A说的是假话;
②假设B说的是实话,那么好事应该是D做的,C说的应该是实话,显然这与“只有一个人讲了实话”相
矛盾,所以B说的是假话;
③假设C说的是实话,即好事不是C做的,也因①、②已分别说明B和D未做,则只剩下A做,那么D
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C说的也是假话;
④假设D说的是实话,那好事应该不是D做的,是C做的。
符合题设条件。
所以,好事应该是C做的。
2、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684。
3、解: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合行一个全程,甲车行10千米。
第二次相遇时,又合行了两个全程,
共三个全程(如图)。
甲车在一个全程中行了10千米,三个全程就行了三个10千米,即30千米。
甲车行了一个全
程又6千米(如图),他行了30千米,去掉6千米,就是一个全程,即24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
数,对所得的新数继续操作,最后得到的数是多少
解答:每次操作时,设末位数字是A,擦去末位数字后得到的数是B。
那么原来的数相当于是B的10倍加A。
而经过操作后,变成B的2倍加A,说明操作后减少了B的8倍,那么减少的部分一定是8的倍数。
由于最开始写的数就是8的倍数,每次减少的部分也一定是8的倍数,那么最后剩的数也一定是8的倍数。
每次操作都把数缩小了,直至没法操作,最后得到的数一定是一位数,只能是8。
5、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大豆1264千克,第二次用去大豆1432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岀油21千克, 两次共岀油多少千克?
解答:第二次多用大豆1432-1264=168千克,168 - 21=8,说明每8千克大豆可以榨岀1千克油。
所以共岀
油(1264+1432) - 8=337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