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阅卷评分细则
- 格式:pdf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3
26.[15分]H(1)AlH3 H N H改卷答案:AlH3\ H3Al\ Al(H)3\Al2H6电子式还可以是肼的电子式。
但是叠氮化氢和氢化铵错误改卷中常见错误:LiH\CaH2\MgH2或者写成AlH3的电子式或者写为Al2H3氨气中氮的孤电子对没写或者写一个单电子肼的电子式氮与氮之间写出双键或者肼的化学式不清楚,写出两个氢或者六个氢把氨气推断成乙烷、甲醛、甲醇。
(2)AlH3+3H2O=Al(OH)3↓+3H2↑改卷答案:(1)Al2H6和水也可以(2)物质1分,系数1分。
中间还可以用“→”或者“——”。
可逆符号扣1分。
沉淀及气体符号不扣分改卷中常见错误:甲推断错误,本题错误没配平、将Al(OH)3写成HAlO2或者写成Al2O3(3)Mg3N2改卷答案:还可以表述合成氮化镁的方程式,给1分改卷中常见错误:Mg2N3、Mg3N2和氮气、Mg3N2和氢气等(4)3CuO+2NH3△N2+3Cu+3H2O改卷答案:方程式肼和氧化铜也可;物质1分,系数1分。
加热符号不扣分。
改卷中常见错误:乙推断错误,本题错。
没配平、将NH3写成NH4等取样后加H2SO4,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Cu2O,反之则无Cu2O。
方案设计改卷标准:试剂(盐酸或稀硫酸)1分,现象及结论1分。
有无取样不扣分。
其中现象可以如下:(1)溶液变蓝;(2)溶液加氢氧化钠得到蓝色沉淀其他现象如加入铁丝能观察到红色金属析出等只给试剂分。
其他方案可行给1分。
如通入氢气检验水的生成、称重法等说明:试剂、现象正确但没有结论只给1分试剂用酸、浓硫酸或硝酸全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全错。
(5)可能;改卷答案:可以、可行、能等意思正确即可AlH3中的H为-1价,NH3中的H为+1价,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改卷答案:AlH3中的H为-1价,NH3中的H为+1价,1分AlH3中的H为负价,NH3中的H为正价,1分AlH3中的H可以失电子,NH3中的H可以得到电子,1分AlH3中的H具有还原性,NH3中的H具有氧化性,1分甲中的H为负价,乙中的H为正价,1分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1分AlH3具有还原性,NH3具有氧化性,0分说明:前面物质推断错误,后面用甲、乙替代表述正确不扣分前面物质推断错误,后面用具体物质但表述正确扣1分直接说两物质可以发生归中反应2分,但是错别字扣1分(此处学生错别字非常多,大多写为归宗、归综等)改卷常见错误:氧化还原关系弄错:Al3+与N3-之间、H与氮之间等表述不严密:AlH3中可以表述含有H-,但NH3中不含有H+判断依据错误:用熵变和焓变联合判断。
26(1)直形冷凝管或冷凝管或冷凝器给1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2)防止暴沸防止爆沸防止剧烈沸腾防止液体飞溅给2分;B 给1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3)是给分点2分,CO2SO2不作为给分点,(4)检漏检查是否漏水验漏给1分;上口倒出或者上口给1分(5)干燥除水除醇除水吸收液体中的水分吸附水分子给1分,除杂吸收水蒸气不给分。
(6)答CD给2分,只答C或者只答D给1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7)答C 61% 给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1(1) +3 或 3 (1分)(2) 2Al+2OH-+6 H2O2Al(OH)4-+3 H2↑或2Al+2OH-+2 H2O2AlO2-+3 H2↑(1分)说明:①只要正确写出上述任何一个离子方程式即得1分;②若同时出现其它方程式不影响正确答案得分,只写其他方程式不得分;③写化学方程式不得分。
27.2(a) 2LiCoO2+3H2SO4+ H2O2Li2SO4+2CoSO4+ 4H2O+ O2↑(2分)(b) 2H2O22H2O+ O2↑(1分)(c)①产生氯气(Cl2),污染较大;②产生氯气引起污染;③产生氯气(Cl2);④引起污染;⑤挥发出HCl引起污染;⑥产生污染物等。
答出①②③中的任何一种及同含义答案的得2分;答出④⑤⑥中的任何一种及同含义答案的得2分。
说明:①写离子方程式的不得分;②(c)不未包含污染含义的答案不得分。
③只写“Cl-被氧化”或“HCl具有还原性”等类似答案不得分。
27.3(4)CoSO 4+2NH4HCO3CoCO3 + (NH4)2SO4+H2O + CO2↑(1分)(5)Li 1-x CoO2+Li x C6LiCoO2+6C (2分)说明:写离子方程式的不得分.27.4(a) 放电后Li+从负极脱出,经由电解质移向正极进入电极材料中;(2分)(b) CoCO3(1分)、Li2SO4(1分)、Al(OH)3(1分)说明:①(a)中只要包含Li在正极(阴极)富集含义且无科学性错误的答案均得2分;②(a)的答案中若包含因得失电子而使锂单质与锂离子相互转化的不得分;③(b)中的物质不分先后顺序,出现其他物质不得分但也不影响正确答案得分。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 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 2.4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3++3e- == 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 )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H=1.2时,C (H 2A )=C (HA -)B. lg[K 2(H 2A) ]= - 4.2C .PH=2.7时,C (HA -)>C(H 2A)=C (A 2-)D . PH=4.2时,C (HA -)=C (A 2-)=C (H 2A )13、由下列实验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 0.1mol·L -1的Fe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 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 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生成CO 2具有氧化性C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防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 D 向2只盛有2mL 相同浓度的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只试管中无明显现象K sp (AgI)<K sp (AgCl)二、非选择题: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理综第36、37、38题评分细则重要说明:所有反应方程式的反应条件、箭头、等号、气体沉淀符号均不作为采分点,只要书写正确并配平就得满分。
对反应条件、气体符号不作要求,但必须配平,且为最小整数比。
36题(本题满分15分)一、基本原则本题每小题给一个分值,每小题打分一次,共3次,总分值区间:0-15分。
总分误差值2分。
二.36题各小题具体评分细则(共3个小题)36-1(共6分)可能得分:0、2、4、6,每空2分共计6分(1)(可能得分:0或2分)第一个空的答案为:2CuFeS2+O2Cu2S+2FeS+SO2(可能得分:0或2分)第二个空的答案为:2FeS+3O22FeO+2SO2(可能得分:0或2分)第三个空的答案为:FeSiO336-2(共4分)可能得分:0、2、4,每空2分共计4分(2)(可能得分:0或2分)第一个空的答案为:2Cu2S+3O22Cu2O+2SO2(可能得分:0或2分)第二个空的答案为:2Cu2O+Cu2S6Cu+SO2↑36-3(共5分)可能得分:0、1、2、3、4、5(3)(可能得分:0或1分)第一个空的答案为:c。
本空总共为1分(可能得分:0或2分)第二个空的答案为:Cu2++2e-=Cu或者Cu2+=Cu-2e-均正确。
本空总共为2分,写成箭头也可,写成 e 也可。
(可能得分:0,1或2分)第三个空的答案为:Au和Ag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c(阳极)的下方(1分),Fe以Fe2+的方式进入电解质溶液中(1分)。
全部错误得零分,部分正确得1分,如:(Au和Ag以单质的形式沉积、Au和Ag沉积在c(阳极)的下方、Fe以Fe2+的方式存在、存在于溶液中)四点全部正确得2分,答出1-3点一律得1分,全部正确得2分。
37题(本题满分15分)一、基本原则本题(1)-(4)给一个分值,(5)给一个分值,(6)给一个分值,共3次,总分值区间:0-15分。
总分误差值2分。
二.37题分值具体评分细则(共3个分值)37-1(共7分)可能得分:0、1、2、3、4、5、6、7 ,每空1分共计7分(1)(可能得分:0或1分)答案为:sp3或者sp3杂化均正确。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2017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及阅卷情况分析一、试题评价:选材新颖,稳中有升。
与2015~2016两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相比,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延续了全国Ⅰ卷理综化学的一贯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很多试题情境较新,但均考查核心考点。
整套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
计算难度明显减弱、知识点相互渗透与交叉的考查有所强化。
1.落实大纲修订思路,考查必备知识内容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以两大理论为指导,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和应用。
调整了模块的设置,看似删去了化学与技术模块,实际上是将几个模块内容融合一起命制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例如13题以电解质溶液平衡为题材,呈现平衡数据关系图,加大考查学生运用平衡原理、元素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呈现真实化学问题,考查应用实践能力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编制,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例如,今试卷中,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3.创新试题情境素材,探索创新意识考查今年的高考化学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推理实验现象、设计合成路线、阐释结构与性质的规律例如I卷36题“设计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
4.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化学评分细则评卷中对方程式式的总体要求:方程式未配平,反应物、产物写错不给分,反应式中间符号写成“=”、“⇌”、“→”、“—”不扣分。
26题评分细则: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6.74,难度系数0.449。
写差行不给分,同一行写错位置给分(1)答案:避免b中压强过大(2 分)给分:平衡气压,平衡压强,平衡压力,指示压强变化,调节气压,控制气压。
不给分:保持一起与外界压强相同、维持瓶内压强,观察液面变化,保持内外压强相同,安全管。
(2)答案:防止暴沸(1 分)直形(型)冷凝管(1 分)不给分:球形冷凝管,过度沸腾,爆×(3)答案: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2 分)给分:c、e 及其所连接的管道内水蒸气冷凝为水后,气压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锥形瓶内的蒸馏水被倒吸入 c 中气压降低、气压下降,气压小,压强差,外压大于内压不给分:C 中温度高,压强小,氨与水反应(4)(6 分)①答案:液封,防止氨气逸出;防止水蒸气逸出(2 分)给分:密封、水封、防气体逸出、防氨逸出、保证气密性良好、防空气进入。
不给分:检验开关是否关紧、吸收氨气、检验氨气、检验气密性②答案:NH4++OH-====△ = NH3↑+H2O(2 分)给分:反应式中间符号写成“=”、“⇌”、“→”、“—”不扣分,有误“△”“↑”不给分:方程式未配平,反应物、产物写错;产物写成NH3·H2O 答案:保温是氨完全蒸出(2 分)给分:保温、隔热、防止降温、使氨完全蒸出、减少导热、保暖、隔温、减少热量交换、使气体蒸出、绝热不给分:防止 e 装置内外温差过大,保持温度(恒定),防止气体液化,防止气体散失,防止外界温度影响,防止外界温度影响1.4cV7cV 1.4cV 1.4cV(5)答案:(两空共3分):m或5m 或m ×100% 不给分:m %7.5cV 30cV 15cV 7.5cV 答案:m 或4m 或2m 不给分:m % 不化简的就不得分。
2013高考理综(新课标I)——化学评分细则(1)【正确答案】直形冷凝管;冷凝管;冷凝装置;冷凝;冷却试管;管形冷凝器均给分。
【常见错误】回旋、球形、蛇形、空气冷凝管、冷凝回旋管;冷凝回流管、条形冷凝管;直线冷凝管;冷凝液体、气体、水、液体、气体冷凝器均不给分。
(2)【正确答案】防止暴沸、防暴沸、防止液体暴沸;产生气化中心,使反应平稳进行;防止暴沸,损坏仪器(发生爆炸/使烧瓶破裂/炸裂蒸馏瓶/飞溅伤人/使均匀受热/);防止a中液体受热暴沸;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暴沸等。
【常见错误】“暴”写成“爆”;防液体沸腾;防止暴沸,做催化剂(吸收热量、积蓄热量);防止反应溶液暴沸而导致环己烷挥发。
第二个空选B。
(3)【正确答案】(写出C、H也可)、。
【常见错误】、、、、;、26题 4、5、6、7(4)【国标】:检漏上口倒出【评分标准】:(1) ①检查漏否②查漏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检查气密性⑤检查是否漏气⑥检查活塞密闭性凡与检查分液漏斗的密闭性有关的解答均给分(2) 必须是“上口倒出”四个字才给分,因题目提供了选择。
【常见错误】:(1) ①回答“察漏”(“查”“漏”两字错写不给分);②回答“检查检查是否完好”;③回答“干燥”,(忘记分液漏斗要求检漏);④回答“用溶液润湿”。
(2) 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提供的选择答法“上口倒出”、“下口放出”,有的随意作答,如 : ①上口②上口放出③上口排水(5)【国标】:干燥(或除水除醇)【评分标准】:①吸收水②吸收产物中的水③吸收水分④作吸水剂⑤作干燥剂⑥吸收水和CO2⑦吸收生成的水⑧干燥粗产品⑨干燥环己烯⑩除水凡涉及吸收水相关的说法、表述过长但不影响正确答案的给分【常见错误】:①干燥水②吸收水蒸汽③吸收杂质④检验水⑤除去洗涤液中的水⑥除环己烯表面附着的水⑦吸收装置中的水⑧促进分层⑨除去气体中杂质中的水⑩除去副产物中的水另有烘干、晾干、凉干均为错误答案(6)【国标】: C D【评分标准】:C 或D 只选一个给1分,两个全选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