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精)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9
用水量计算3。
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
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
6。
3、3。
6。
4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
6。
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
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
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
1。
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
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3.6。
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3。
6。
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
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
6。
1、3.6。
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
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A 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B 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2 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3 当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为支状布置时,小区引入管的管径不应小于室外给水干管的管径;4 小区环状管道宜管径相同。
3.6.3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
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 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时,应按本条第1、2款计算设计流量后,将两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
3.6.4 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计算:(3.6.4-1)1 根据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系数, 可按式(3.6.4-1)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式中: uo——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qo——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按本规范表3.1.9取用;m——每户用水人数;Kh——小时变化系数, 按本规范表3.1.9取用;Ng——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T——用水时数(h);——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给水排水教研室2015年12月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一、设计步骤:1、用水量计算(1)、确定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城市分区用水量标准计算.工厂最高日生产用水量,按工厂性质、产品数量等分别计算,工厂用水量还包括工人在工作时生活用水量及班后淋浴用水量。
此外,还有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
加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即得该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计算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3)、计算消防时用水量。
2、供水系统方案选择(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3、管网定线根据选定的给水系统方案,进行配水管网定线。
管网布置采用环状管网和树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4、清水池容积,水塔(或高地水池)容积计算。
5、管段设计流量计算(1)比流量计算采用长度比流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区用水量标准若不相同应分别计算比流量。
(2)节点流量计算先由比流量计算出沿线流量,再用沿线流量算出节点流量。
(3)进行流量分配①枝状网水流方向唯一,流量分配唯一,任一管段的流量等于以后所有节点流量总和。
②环状网流量分配有多种组合方案.基本原则:满足供水可靠性前提下,兼顾经济性。
注:此分配值是预分配,用来选择管径,真正值由平差结果定。
6、管网水力计算和平差计算:给水管网各管段直径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按管段预分配流量和所选定的管径,查水力计算表,即可求得各管段的1000i,按h=iL计算各管段水头损失.管网平差采用哈代克罗斯法,通过平差计算确定管网的实际流量分配,并计算相应的水头损失。
平差计算采用列表形式,并以平差计算简图的形式标识平差计算过程中的流量分配变化和校正流量大小方向。
对供水方案的除了进行最大用水时管网平差之外,还需要进行消防校核平差及事故校核。
7、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计算。
由管网的控制点开始,按相应的计算条件(最高时、消防时、事故时等),经管网推算到二级泵站,求出水泵的总扬程及供水总流量.8、节点水压标高计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给水第一节用水定额和水压第二节水质和防水质污染第三节系统选择第四节管道布置和敷设第五节管材、附件和水表第六节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第七节水泵、吸水井及贮水池第八节水箱和气压给水设备第九节游泳池第十节喷泉第三章排水第一节系统选择第二节卫生器具、地漏及存水弯第三节管道布置和敷设第四节排水管道计算第五节管材、附件和检查井第六节通气管第七节污水泵房和集水池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九节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第十节雨水第四章热水及饮水供应第一节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第二节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第三节热水量和耗热量的计算第四节水的加热和贮存第五节管网计算第六节管材、附件和管道敷设第七节饮水供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等要求,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下列工程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执行:一、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二、抗震设防烈度为10度的建筑物;三、矿泉水疗、人防建筑和有放射性的、遇水引起爆炸的生产工艺等,有特殊要求的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的设计。
第1.0.4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给水第一节用水定额和水压第2.1.1条住宅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2.1.1确定。
第2.1.2条集体宿舍、旅馆和其它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2.1.2确定。
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第一篇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任务第2章给排水管道设计2.1 设计方案比较2.1.1 给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2.1.2净水厂的位置选择2.1.3二级泵站供水方案设计2.2给水管道设计2.2.1管道定线2.2.2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2.2.3给水管道的管材、接口及附件第3章排水管道设计3.1 设计方案比选3.1.1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3.1.2 工业废水的处理与排放3.1.3 污水处理厂个数和厂址的选择3.1.4跌水井的设置原则3.1.5检查井的设置原则3.2 污水管道设计3.2.1 管道定线3.2.2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3.2.3污水干管的敷设方式、管材、接口及管道衔接3.2.4 污水主干管主要工程量表3.3雨水管渠设计3.3.1 管渠定线3.3.2管渠水力计算3.3.3雨水管渠的敷设方式、管材及接口3.3.4 雨水管网主要工程量表第4章给水管道综合设计4.1 管网综合设计的原则4.2设计范围及内容4.3各管线现状4.4各管网布置方案、管道材料记主要设计参数4.5管线综合平面布置4.6管线综合断面布置第二篇管网设计计算书第1章给水管网计算1.1水量计算1.1.1规划人口计算1.1.2水量计算1.2二泵站供水及及清水池,调节水池容积计算1.2.1二级泵供水方案设计1.2.2.清水池,调节水池容量计算1.3管网水力计算1.3.1.确定管网计算情况1.3.2.根据每种计算情况确定水塔、小泵的供水量及每一管段的计算流量1.3.3. 管网水力计算1.3.4各工况下的管网校核1.3.4.1用水最高时的管网平差1.3.4.2校核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1.3.4.3校核事故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1.4确定二泵站扬程、调节水池最低水位标高及管网各节点的水压第2章排水管网计算2.1污水管网设计2.1.1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2.1.2工厂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设计污水量计算2.1.3划分设计管段及计算设计流量2.1.4污水管道水力计算2.1.5其他,如污水管过江方法的选择和计算2.2雨水管网设计2.2.1 划分排水流域、管道定线、划分设计管段2.2.2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2.2.3雨水管道径流系数ψ2.2.4单位面积径流量2.2.5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篇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任务第二章给排水管道设计2.1 设计方案比较2.1.1 给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给水系统分为统一给水系统和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多水源给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1.合理布置:根据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合理布置给水、排水管道。
避免管道的交叉和综合管道的打结,保持给排水主干道的直线性。
2.管道短、直、粗:尽量使给排水管道短、直、粗,减少管道阻力和摩擦损失,提高水力性能。
3.梯度适宜:根据建筑高差,合理选择给排水管道的梯度。
给水管道一般要求1/100,排水管道根据排水量大小,选择适当的梯度。
4.防止死水区:给水管道应避免死水区,尽量减少断面变化。
排水管道中避免死水区的方法一般是保持一定的管道坡度和增加跳水管。
5.非厕所、厨房等易阻塞地段:采用大口径、直线布管,缩短管道长度和减少管道拐弯,防止污物积存和堵塞。
6.音响性能良好:采用隔震、隔音措施,避免管道传递噪音,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水力计算的主要内容:1.水头计算:根据给水管道的长度、管径和水流速度,计算管道的摩擦损失,确定管道的有效水头。
2.管道流量计算:根据建筑给水需求和管道的摩擦损失,计算出给水管道的流量。
3.阀门和附件的水力计算:根据阀门的张开度和附件的水力特性,计算阀门和附件对水流产生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4.排水量计算:根据建筑内部排水设备的数量、类型和使用条件,计算总排水量,并按照排水规范确定排水管道的尺寸和梯度。
5.排水管道流速计算:根据排水量和排水管道的梯度,计算排水管道的流速,判断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6.储水容量计算:根据建筑内部储水设备的数量和容积,计算出储水容量,确保应急情况下供水的连续性。
总结:建筑给排水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是确保建筑设施正常运行和使用的重要环节。
合理布置管道、满足水力条件,能够有效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性能,并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应结合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技术判断,制定适合的设计方案。
第四章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本章内容:1、设计用水量组成2、用水量变化3、用水量计算本章难点:用水量计算城市用水量计算是给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决定给水系统中水资源的利用量、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
设计用水量通常由下列各项组成:(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前者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 后者则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5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计水量。
在确定设计用水量时,应根据各种供水对象的使用要求及发展规划和现行用水定额, 计算出相应的用水量,最后加以综合作为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用水量定额用水量定额是指不同的用水对象在设计年限内达到的用水水平。
一、生活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以L/(Cap • d 计。
影响生活用水定额的因素很多, 如当地的水资源和气候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收费标准及办法、管理水平、水质和水压等因素有关。
1.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城市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 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 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如缺乏实际用水资料, 则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 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可参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3.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工业企业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定额是指工业企业职工在从事生产活动时所消费的生活及淋浴用水量,以 L/(Cap ·班计,设计时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 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 25L , 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 35L 。
职工淋浴用水定额与车间特征有关,淋浴时间在下班后一小时内进行,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工业生产用水一般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 包括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 (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空调用水等方面。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定额通常采用以下三种表示方法:①以万元产值用水量表示。
②按单位产品用水量表示。
③按每台设备每天用水量表示。
可参照有关工业用水量定额。
生产用水量通常由企业的工艺部门提供。
在缺乏资料时,可参考同类型企业用水指标。
在估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时, 应按当地水源条件、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生产水平,预估将来可能达到的重复利用率。
三、消防用水定额消防用水量、水压和火灾延续时间等,应按照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执行。
四、其他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种类、绿化面积、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 1.0~2.0L,每日 2~3次。
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1. 5~ 4.0L /(m2·d 。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5%合并计算,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上述水量可根据工艺和设备情况确定。
第二节用水量变化用水量变化规律可以用变化系数或变化曲线表示, 为了计算给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流量,必须给出最高日用水量的变化规律。
一、变化系数的基本概念室外给水工程系统设计只需要考虑日与日、时与时之间的差别,即逐日逐时用水量变化情况。
为了反映用水量逐日逐时的变化幅度大小,在给水工程中,引入了两个重要的特征系数: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1. 日变化系数在一年中, 每天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日变化系数表示, 即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系数,记作 K d ,即:d d dQ K Q=(4-1或365d d yQ K Q = (4-2式中 d Q -最高日用水量, m 3/d; Y Q -全年用水量, m 3/a; d Q -平均日用水量, m 3/d。
2. 时变化系数在一日内, 每小时用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时变化系数表示, 设计时一般计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
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做时变化系数,记作 K h ,即:h h hQ K Q=(4-3或24h d dQ K Q = (4-4式中 h Q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m 3/h; h Q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m 3/h。
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 K h 宜采用1.3~1.6, 大中城市的用水比较均匀, K h 值较小,可取下限,小城市可取上限或适当加大。
日变化系数 K d ,根据给水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活习惯和室内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其值约为 1.1~1.8,可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选用,二、用水量变化曲线在设计给水系统时,除了求出设计年限内最高日用水量和最高日的最高一小时用水量外,还应知道 24h 的用水量变化,以确定各种给水构筑物的大小, 这种用水量变化规律,通第三节用水量计算城市总用水量的计算,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 :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淋浴用水和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等。
由于用水集中且历时短暂, 消防用水量不累计到总用水量中,仅作设计校核。
一、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计算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应包括以下几项: 1. 生活用水量计算(1综合生活用水量 1Q 的计算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 1' Q 和公共建筑用水量 1'' Q ,其中: ①居民生活用水量 1' Q 可按下式计算 : 111' ' 1000N q Q =(m3/d (4-5式中 1' q -设计期限内采用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L/(cap·d ,参见表 4-1; 1N -设计期限内规划人口数, cap 。
②公共建筑用水量 1'' Q ,可按下式计算 : 11111'' '' 1000ni i i Q N q ==∑(m3/d (4-6式中 1'' i q -某类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定额,按表 4-3采用; 1i N -对应用水定额用水单位的数量 (人、床位等。
所以 : 1Q =1' Q +1'' Q综合生活用水量 1Q 也可直接按下式计算 :111111000ni i i Q N q ==∑(m3/d (4-7式中 1i q 一设计期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 ,参见表4-2;1i N -设计期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计划用水人口数, cap 。
一般情况下, 城市应按房屋卫生设备类型不同, 划分不同的用水区域, 以分别选用用水量定额,使计算更准确。
城市计划人口数往往并不等于实际用水人数, 所以,应按实际情况考虑用水普及率,以便得出实际用水人数。
(2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 2Q 计算Q2 = ∑ 式中 q2 ai N 2 ai + q2bi N 2bi 3 (m /d 1000 (4-8) q2ai -各工业企业车间职工生活用水量定额,L/(cap·班; q2bi -各工业企业车间职工淋浴用水量定额,L/(cap·班; N 2ai -各工业企业车间最高日职工生活用水总人数,cap; N 2bi -各工业企业车间最高日职工淋浴用水总人数,cap。
注意, N 2ai 和 N 2bi 应计算全日各班人数之和,不同车间用水量定额不同时,应分别计算。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Q3 计算Q3 = ∑ q3i N 3i (1 − n (m3/d 式中(4-9) q3i -各工业企业最高日生产用水量定额,m3/万元、m3/产品单位或 m3/(生产设备单位·d; N 3i -各工业企业产值,万元/d,或产量,产品单位/d,或生产设备数量,生产设备单位; n -各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
3.市政用水量计算Q4 计算 Q4 = 式中 q4 a N 4 a n4 + q4 b N 4b 3 (m /d 1000 (4-10) q4a -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L/(m2·次; q4b -城市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定额,L/(m2·d; N 4a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m2; n4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次数; N 4b -城市最高日大面积绿化面积,m2。
除上述各种用水量外,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一般按上述各项用水量之和的 15%~25%计算。
因此,设计年限内城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 Qd = (1.15 ~ 1.25(Q1 + Q2 + Q3 + Q4(m3/d 二、最高日平均时和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1.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4-11) Qh = 2.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为: Q max = K h Q d Qd 3 (m /d 24 24 (m /d 3 (4-12)(4-13)或 Qh = 式中 k h -时变化系数;1000 × K h Q d K Q = h d 24 × 3600 86.4 (L/s (4-14) Q d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m /d。
3 由于各种用水的最高时用水量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将其叠加,一般是通过编制整个给水区域的逐时用水量计算表,从中求出各种用水按各自用水规律合并后的最高时用水量或时变化系数 Kh,作为设计依据。
三、消防用水量计算由于消防用水量是偶然发生的,不累计到设计总用水量中,所以消防用水量 Qx 仅作为给水系统校核计算之用, Qx 可按下式计算: Qx = N x qx 式中(4-15) N x 、 qx -分别为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按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