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18-2019学年初二数学期初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6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北区、栖霞区、江宁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2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2分)下列调查适合普查的是()A.了解某品牌手机的使用寿命B.了解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C.了解中央电视合“朗读者”的收视率D.了解“月兔二号”月球车零部件的状况3.(2分)如图的四个转盘中,C、D转盘分成8等分,若让转盘自由转动一次,停止后,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最大的转盘是()A.B.C.D.4.(2分)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B=CD B.AB=CD,AD=BCC.AB∥CD,∠B=∠D D.AB∥CD,AD=BC5.(2分)菱形ABCD中,AC=10,BD=24,则该菱形的周长等于()A.13 B.52 C.120 D.2406.(2分)如图①,正方形A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B的对称中心重合,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A面积的,如图②,移动正方形A的位置,使正方形B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A的对称中心重合,则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B面积的()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7.(2分)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并对他们的视力进行分析,则在该调查中,总体指的是.8.(2分)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如图是某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成活率的统计图,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结果精确到).9.(2分)某班级40名学生在期中学情分析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为,则该班级在这个分数段内的学生有人.10.(2分)如图是某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售出奶油口味的雪糕150支,那么售出红豆口味雪糕的数量是支.11.(2分)某学校为了解本校20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学生有人.每周课外阅读时间x(小时)0≤x≤11<x≤22<x≤3x>3人数7101419 12.(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70°,将平行四边形ABCD绕顶点B顺时针旋转到平行四边形A1BC1D1,当C1D1首次经过顶点C时,旋转角的度数为.13.(2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AF⊥CF,若AC=3,BC=5,则DF=.14.(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线段BO上一点,若AB =AE,∠ABE=65°,则∠OAE=°.15.(2分)如图,在?ABCD中,线段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若AB=5,BE=8,则CE的长度为.16.(2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AD=4,AB=3,如果点E在边BC上,将纸片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联结FC,当△EFC是直角三角形时,那么BE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等,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6分)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0)、B(﹣2,3)、C(﹣1,0)(1)画出△ABC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B'C′;(2)将△ABC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画出对应的△A″B″C″;(3)若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在第四象限中的点D'坐标为.18.(6分)如图,E,F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AD∥BC,DF∥BE,AE=CF.求证:(1)△AFD≌△CEB;(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9.(6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某中学八年级举行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情况,只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正整数)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面还未完成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分组频数频率~4~8~10~16~a b(1)a=b=;(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该校八年级有500名学生,估计八年级学生中竞赛成绩高于80分的有多少人20.(6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其40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从袋子中随机摸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不断重复,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摸到黑球的频率会接近(精确到);(2)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为只:(3)若小明又将一些相同的黑球放进了这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再次进行摸球试验,当重复大量试验后,发现黑球的频率稳定在左右,则小明后来放进了个黑球.21.(8分)某校开设武术、舞蹈、剪纸三项活动课程,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三项活动课程的兴趣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每人从中只能选一顶),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下面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3)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女生喜欢剪纸活动课程人数对应的圆心角度数;(4)已知该校有1200名学生,请结合数据简要分析该校学生对三项活动课程的兴趣情况.22.(6分)求证: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要求: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并给予证明)23.(6分)定义: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筝形ABCD 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垂直平分BD.(1)请结合图形,写出筝形两种不同类型的性质:性质1:;性质2:.(2)若AB∥CD,求证:四边形ABCD为菱形.24.(7分)如图,△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且AF=BD,连接B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25.(7分)如图,点A在直线l外,点B在直线l上.(1)在l上求作一点C,在l外求作一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要求: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所有大小不同的菱形)(2)连接AB,若AB=5,且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4,通过计算,找出(1)中面积最小的菱形.26.(10分)若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巧分线”,这个四边形叫“巧妙四边形”,若一个四边形有两条巧分线,则称为“绝妙四边形”.(1)下列四边形一定是巧妙四边形的是;(填序号点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初步应用(2)在绝妙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若∠BAD=80°,则∠BCD=;深入研究(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CD,∠B=72°.求证:梯形ABCD是绝妙四边形.(4)在巧妙四边形ABCD中,AB=AD=CD,∠A=90°,AC是四边形ABCD的巧分线,请直接写出∠BCD的度数.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北区、栖霞区、江宁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2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2.(2分)下列调查适合普查的是()A.了解某品牌手机的使用寿命B.了解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C.了解中央电视合“朗读者”的收视率D.了解“月兔二号”月球车零部件的状况【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解:A.了解某品牌手机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B.了解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适合抽样调查;C.了解中央电视合“朗读者”的收视率适合抽样调查;D.了解“月兔二号”月球车零部件的状况需要全面调查;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2分)如图的四个转盘中,C、D转盘分成8等分,若让转盘自由转动一次,停止后,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最大的转盘是()A.B.C.D.【分析】利用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分别求出概率比较即可.【解答】解:A、如图所示: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B、如图所示: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C、如图所示: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D、如图所示: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最大的转盘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几何概率,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是解题关键.4.(2分)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B=CD B.AB=CD,AD=BCC.AB∥CD,∠B=∠D D.AB∥CD,AD=BC【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CD,∠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B∥CD,AD=BC,不能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2分)菱形ABCD中,AC=10,BD=24,则该菱形的周长等于()A.13 B.52 C.120 D.240【分析】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以求得BO=OD,AO=OC,在Rt△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B的长,即可求菱形ABCD的周长.【解答】解: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BO=OD=12,AO=OC=5,∴AB==13,故菱形的周长为5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菱形各边长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6.(2分)如图①,正方形A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B的对称中心重合,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A面积的,如图②,移动正方形A的位置,使正方形B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A的对称中心重合,则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B面积的()A.B.C.D.【分析】设正方形B的面积为S,正方形B对角线的交点为O,标注字母并过点O作边的垂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E=OM,∠EOM=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EOF =∠MON,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OEF和△OMN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B的面积的,再求出正方形B的面积=2正方形A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正方形B对角线的交点为O,如图1,设正方过点O作边的垂线,则OE=OM,∠EOM=90°,∵∠EOF+∠EON=90°,∠MON+∠EON=90°,∴∠EOF=∠MON,在△OEF和△OMN中,∴△OEF≌△OMN(ASA),∴阴影部分的面积=S四边形NOEP+S△OEF=S四边形NOEP+S△OMN=S四边形MOEP=S正方形CTKW,即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的四分之一,同理图2中阴影部分烦人面积=正方形A的面积的四分之一,∵图①,正方形A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B的对称中心重合,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A面积的,∴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A的面积的2倍,∴图2中重叠部分面积是正方形B面积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7.(2分)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并对他们的视力进行分析,则在该调查中,总体指的是八年级所有学生的视力情况.【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答】解:由题意知总体是八年级所有学生的视力情况,故答案为:八年级所有学生的视力情况.【点评】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8.(2分)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如图是某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成活率的统计图,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结果精确到).【分析】根据概率是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频率的稳定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即次数越多的频率越接近于概率解答即可.【解答】解:概率是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频率的稳定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即次数越多的频率越接近于概率∴这种幼树移植成活率的概率约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频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2分)某班级40名学生在期中学情分析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为,则该班级在这个分数段内的学生有8 人.【分析】利用频数=总数×频率可得答案.【解答】解:40×=8,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与频率,关键是掌握频率=.10.(2分)如图是某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售出奶油口味的雪糕150支,那么售出红豆口味雪糕的数量是200 支.【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售出红豆口味雪糕的数量.【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售出红豆口味雪糕的数量是:150÷30%×40%=200(支),故答案为:200.【点评】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2分)某学校为了解本校20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学生有680 人.每周课外阅读时间x(小时)0≤x≤11<x≤22<x≤3x>3人数7101419【分析】用2000乘以样本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解答】解:2000×=680,所以估计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学生有680人.故答案为680.【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布表:在统计数据时,经常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称这样画出的统计图表为频数分布表.也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12.(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70°,将平行四边形ABCD绕顶点B顺时针旋转到平行四边形A1BC1D1,当C1D1首次经过顶点C时,旋转角的度数为40°.【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BCD全等于?A1BC1D1,所以BC=BC1,所以∠BCC1=∠C1,又因为旋转角∠∠ABA1=∠CBC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绕顶点B顺时针旋转到?A1BC1D1,∴BC=BC1,∴∠BCC1=∠C1,∵∠A=70°,∴∠BCD=∠C1=70°,∴∠BCC1=∠C1,∴∠CBC1=180°﹣2×70°=40°,∴∠ABA1=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CBC1是等腰三角形.13.(2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AF⊥CF,若AC=3,BC=5,则DF= 1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F,计算即可.【解答】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AF⊥CF,E为AC的中点,∴EF=AC=,∴DF=DE﹣EF=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线段BO上一点,若AB =AE,∠ABE=65°,则∠OAE=15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E=∠AEB=65°,求出∠BAE=50°,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OA=OB,求出∠OAB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E=AB,∠ABE=65°,∴∠ABE=∠AEB=65°,∴∠BAE=180°﹣∠ABE﹣∠AEB=50°,∵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O=CO,BO=DO,∴AO=BO,∴∠OAB=∠ABE,∵∠ABE=65°,∴∠OAB=65°,∴∠OAE=∠OAB﹣∠BAE=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求出OA=OB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15.(2分)如图,在?ABCD中,线段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若AB=5,BE=8,则CE的长度为 6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等腰三角形ABE和等腰三角形CDE和直角三角形BC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得到CE即可.【解答】解:∵BE和CE分别平分∠ABC和∠BCD,∴∠ABE=∠EBC,∠DCE=∠ECB,∵?ABCD,∴AB∥CD,AB=CD=5,∴∠ABC+∠DCB=180°,∠AEB=∠EBC,∠DEC=∠ECB,∴(∠ABC+∠DCB)=90°,∠ABE=∠AEB,∠DEC=∠DCE,∴∠EBC+∠ECB=90°,AB=AE=5,CD=DE=AB=5,∴△EBC是直角三角形,AD=BC=AE+ED=10根据勾股定理:CE=.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中,当出现角平分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16.(2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AD=4,AB=3,如果点E在边BC上,将纸片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联结FC,当△EFC是直角三角形时,那么BE的长为或3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EFC=90°时,先判断出点F在对角线AC上,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设BE=x,表示出CE,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F=AB,EF=BE,然后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②当∠CEF=90°时,判断出四边形ABEF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E=AB.【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当∠EFC=90°时,如图1,∵∠AFE=∠B=90°,∠EFC=90°,∴点A、F、C共线,∵矩形ABCD的边AD=4,∴BC=AD=4,在Rt△ABC中,AC===5,设BE=x,则CE=BC﹣BE=4﹣x,由翻折的性质得,AF=AB=3,EF=BE=x,∴CF=AC﹣AF=5﹣3=2,在Rt△CEF中,EF2+CF2=CE2,即x2+22=(4﹣x)2,解得x=,即BE=;②当∠CEF=90°时,如图2,由翻折的性质得,∠AEB=∠AEF=×90°=45°,∴四边形ABEF是正方形,∴BE=AB=3,综上所述,BE的长为或3.故答案为:或3.【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此类题目,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是常用的方法,本题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等,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6分)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0)、B(﹣2,3)、C(﹣1,0)(1)画出△ABC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B'C′;(2)将△ABC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画出对应的△A″B″C″;(3)若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在第四象限中的点D'坐标为(6,﹣3).【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解答;(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的点A″、B″、C″的坐标,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解答.【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3)第四象限D′的坐标(6,﹣3).故答案为:(6,﹣3).【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8.(6分)如图,E,F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AD∥BC,DF∥BE,AE=CF.求证:(1)△AFD≌△CEB;(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得△AFD≌△CEB;(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D=CB,则由“有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得结论.【解答】证明:(1)如图,∵AD∥BC,DF∥BE,∴∠1=∠2,∠3=∠4.又AE=CF,∴AE+EF=CF+EF,即AF=CE.在△AFD与△CEB中,,∴△AFD≌△CEB(ASA);(2)由(1)知,△AFD≌△CEB,则AD=CB.又∵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19.(6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某中学八年级举行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情况,只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正整数)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面还未完成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分组频数频率~4~8~10~16~a b(1)a=12 b=;(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该校八年级有500名学生,估计八年级学生中竞赛成绩高于80分的有多少人【分析】(1)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a的值,再根据分布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到b的值;(2)根据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的人数,从而可以将直方图补充完整;(3)根据直方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八年级学生中竞赛成绩高于80分的有多少人.【解答】解:(1)由统计图可得,a=12,b=12÷(4÷)=,故答案为:12,;(2)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右图所示;(3)500×(+)=500×=280(人),答:八年级学生中竞赛成绩高于80分的有280人.【点评】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0.(6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其40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从袋子中随机摸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不断重复,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摸到黑球的频率会接近(精确到);(2)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为20 只:(3)若小明又将一些相同的黑球放进了这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再次进行摸球试验,当重复大量试验后,发现黑球的频率稳定在左右,则小明后来放进了10 个黑球.【分析】(1)根据统计图找到摸到黑球的频率稳定到的常数即为本题的答案;(2)根据(1)的值求得答案即可;(3)设向袋子中放入了黑个红球,根据摸到黑球最终稳定的频率即为概率的估计值,列出方程求解可得.【解答】解:(1)观察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到常数附近,故摸到黑球的频率会接近,故答案为:;(2)∵摸到黑球的频率会接近,∴黑球数应为球的总数的一半,∴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为20只,故答案为:20;(3)设放入黑球x个,根据题意得:=,解得x=10,经检验:x=10是原方程的根,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公式和频率估计概率,熟练掌握概率公式:概率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是解题的关键.21.(8分)某校开设武术、舞蹈、剪纸三项活动课程,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三项活动课程的兴趣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每人从中只能选一顶),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下面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100 ;(3)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女生喜欢剪纸活动课程人数对应的圆心角度数;(4)已知该校有1200名学生,请结合数据简要分析该校学生对三项活动课程的兴趣情况.【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可得出女生喜欢武术的占20%,利用条形图中喜欢武术的女生有10人,即可求出女生总人数,即可得出喜欢舞蹈的人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再利用条形图即可得出样本容量;(3)360°乘以女生中舞蹈类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4)用全校学生数×喜欢剪纸的学生在样本中所占比例即可求出.【解答】解:(1)被调查的女生人数为10÷20%=50人,则女生舞蹈类人数为50﹣(10+16)=24人,补全图形如下:(2)样本容量为50+30+6+14=100,故答案为:100;(3)扇形图中舞蹈类所占的圆心角度数为360°×=°,故答案为:;。
南京师大附中2018期初数学调研测试卷(四校联考)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1,,2,3A a B ==,且{3}A B ⋂=,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3A B ⋂=, ∴3A ∈, ∴3a =. 答案:3 2.已知复数12i1iz +=-,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是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 ∵12(12)(1)131(1)(1)2i i i iz i i i +++-+===--+, ∴z 的实部是12-. 答案:12-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答案】10 【解析】 【分析】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即可得出程序运行后输出S 的值. 【详解】解: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得:1S =,1i =,满足条件5i …,执行循环112S =+=,3i =, 满足条件5i …,执行循环235S =+=,5i =, 满足条件5i …,执行循环5510S =+=,7i =, 此时不满足条件5i …,退出循环,输出10S =.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运行的应用问题和对循环结构的理解,是基础题.4.如图所示,一面包销售店根据以往某种面包的销售记录,绘制了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一个月以30天计算,估计这家面包店一个月内日销售量100个到200个的天数为__________.【答案】15 【解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后3组的频率为(0.0060.004)500.5+⨯=, 所以300.515⨯=.故估计这家面包店一个月内日销售量100个到200个的天数为15. 答案:155.有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木块4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将此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抛两次,则两次看不到的数字都大于2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14【解析】由题意得,将此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抛两次看不到的数字共有4416⨯=种情况,其中两次看不到的数字都大于2的情况有(3,3),(3,4),(4,3),(4,4),共4种.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可得所求概率为41164P ==. 答案:146.已知tan()34πθ+=,则2sin cos 3cos θθθ-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2-由题意得1tan tan 341tan πθθθ+⎛⎫+== ⎪-⎝⎭,解得1tan 2θ=. ∴22222213sin cos 3cos tan 32sin cos 3cos 21sin cos tan 1()12θθθθθθθθθθ----====-+++. 答案:2- 点睛:在三角变换中,要注意寻找式子中的角、函数式子的特点和联系,可以切化弦,约分或抵消,以减少函数的种类,从而达到对式子进行化简的目的.对于齐次式的求值问题常将所求问题转化为正切的形式求解,在变形时有时需要添加分母1,再用平方关系求解.7.设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9S =,15225S =,n B 为数列n S n ⎧⎫⎨⎬⎩⎭的前n 项和,则n B =________.【答案】22n n+ 【解析】由39S =,15225S =,得11323921514152252a d a d ⨯⎧+=⎪⎪⎨⨯⎪+=⎪⎩,可得()221111,2,2,,222n n n n n S n n n a d S n n n B n n -++===+⨯=⇒=∴=⨯=,故答案为22n n+. 【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差数列的一类基本题型,数列中的五个基本量1,,,,,n n a d n a S ,一般可以“知二求三”,通过列方程组所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另外,解等差数列问题要注意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2p q m n r a a a a a +=+=(2p q m n r +=+=)与前n 项和的关系.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22:1(0)4x y C m m-=>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210x y +-=垂直,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16令224x ym-=,得2y x=±,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x=.1()12-=-,解得16m=.答案:169.8,则其体积为________.【解析】设四棱锥斜高为,h'底面边长为,a因为正四棱锥的高为,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为8,所以22'2121122,=233334aha h V shah⎧=⎪⎪⇒===⨯=⎨+=⎩'⎪⎪',故答案为310.设()f 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4的函数,在区间(2,2]-上,其函数解析式是(),201,02x a xf xx x+-<≤⎧=⎨-<≤⎩,其中a R∈.若()()55f f-=,则()2f a的值是________.【答案】1【解析】因为()f 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4的函数,在区间(]2,2-上,其函数解析式是(),201,02x a xf xx x+-<≤⎧=⎨-<≤⎩,(5)(5)(1)(1)f f f f-=⇒-=,可得()101(2)21a a f a f-+=⇒=⇒==,故答案为1.11.已知函数()3221f x x ax a x=+-+在[]1,1-上单调递减,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33,-∞-+∞U【分析】求出函数()f x 的导函数,由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减,等价于()0f x '≤在[]1,1-上恒成立,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3221f x x ax a x =+-+,∴()2232f x x ax a =+-'.又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减,∴()22320f x x ax a =-'+≤在[]1,1-上恒成立,∴()()221320{1320f a a f a a -=--≤=+-'≤',即22230{230a a a a +-≥--≥, 解得3a ≤-或3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3,-∞-⋃+∞. 故答案为 (][),33,-∞-⋃+∞.【点睛】本题主要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属于中档题. 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的常见方法:① 视参数为已知数,依据函数的图象或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已知单调区间比较求参数需注意若函数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的,则该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 ② 利用导数转化为不等式()'0f x ≤或()'0f x ≥恒成立问题求参数范围,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AB CD ==,点,M N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延长BA 和CD 交NM 的延长线于不同..的两点,P Q ,则·()PQ AB D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的值为_________.【答案】0 【解析】如图,连AC ,取AC 的中点E ,连ME ,NE ,则,ME NE 分别为,ADC CAB ∆∆的中位线,所以11,22EN AB ME D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所以1()2MN ME EN DC AB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由PQ uuu v 与MN u u u u r共线,所以()PQ MN R λλ=∈u u u v u u u u v,故()()()()2PQ AB DC MN AB DC AB DC AB D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λλ⋅-=⋅-=+⋅-22()02AB DC λ=-=u u uv u u u v . 答案:0 点睛:(1)根据题中的AB CD =,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突破口,得到1()2MN DC AB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是解题的关键,然后根据向量的共线可得()PQ MN R λλ=∈u u u v u u u u v,再根据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求解.(2)也可利用,MN MA AB BN MN MD DC CN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u v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两式相加得到1()2MN DC AB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13.已知圆22:5,,O x y A B +=为圆O 上的两个动点,且2,AB M =为弦AB 的中点,(22,),(22,2)C a D a +.当,A B 在圆O 上运动时,始终有CMD ∠为锐角,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答案】()(),20,-∞-+∞U 【解析】由题意得512OM =-=,∴点M 在以O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上.设CD 的中点为N ,则(22,1)N a +,且||2CD =.∵当,A B 在圆O 上运动时,始终有CMD ∠为锐角,∴以O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与以1)N a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外离.3>, 整理得2(1)1a +>, 解得2a <-或0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0,-∞-⋃+∞. 答案:()(),20,-∞-⋃+∞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根据所给出的条件得到点M 的轨迹,然后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出发,得到点M 在以CD 为直径的圆外,从而根据图形可得到只要两圆外离就满足题意的结论,这是解题的关键. 14.已知1,2a b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6 【解析】m n ==,则原式22===≥=2252(2)m n mn m n ++++=+2229m n mn m n+++=+2()99()6m n m n m n m n ++==++≥=++, 以上两个等号当且仅当2m n =且9m n m n+=+,即1,2m n ==时同时成立. 所以所求的最小值为6. 答案:6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cosB+bcosC =2acosA . (1)求A ;(2)若a =2,且△ABC 的面积为3,求△ABC 的周长. 【答案】(1)3Aπ=;(2)6.【解析】试题分析:(1)由cos cos 2cos c B b C a A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C B B C A A +=,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及诱导公式可得1cos 2A =,∴3A π=;(2)由ABC V 的面积为3,可得 4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得2b c ==,从而可得ABC V 的周长.试题解析:(1)∵cos cos 2cos c B b C a A +=,∴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C B B C A A +=. ∴()sin 2sin cos B C A A +=, ∴sin 2sin cos A A A =.∵()0,A π∈,∴sin 0A ≠,∴1cos 2A =,∴3A π=. (2)∵ABC V 的面积为3,∴13sin 32bc A bc ==,∴4bc =. 由2a =,3A π=及2222cos a b c bc A =+-,得2244b c =+-,∴228b c +=.又4bc =,∴2b c ==. 故其周长为6.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90,ABC PA PC o ∠==,平面PAC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1)求证://DE 平面PAB ; (2)求证:平面PBC ⊥平面PDE【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由,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可得//DE AB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2)由题意可得PD AC ⊥,根据平面PAC ⊥平面ABC 得到PD ⊥平面ABC ,故PD BC ⊥,再结合DE BC ⊥,可得BC ⊥平面PDE ,从而可得平面PBC ⊥平面PDE .试题解析:(1)因为,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 所以//DE AB ,又DE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所以//DE 平面PAB .(2)因为,PA PC D =为AC 中点, 所以PD AC ⊥,又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 AC =,PD ⊂平面PAC , 故PD ⊥平面ABC , 因为BC ⊂平面ABC , 所以PD BC ⊥.因为90,//ABC DE AB o∠=, 因此DE BC ⊥.因为,,,,PD BC DE BC PD DE D PD DE ⊥⊥⋂=⊂平面PDE , 所以BC ⊥平面PDE , 又BC ⊂平面PBC , 所以平面PBC ⊥平面PDE .17.如图,某大型水上乐园内有一块矩形场地,120ABCD AB =米, 80AD =米,以,AD BC 为直径的半圆1O 和半圆2O (半圆在矩形ABCD 内部)为两个半圆形水上主题乐园, ,,BC CD DA 都建有围墙,游客只能从线段AB 处进出该主题乐园.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水上乐园管理部门决定沿着¶¶AE FB、修建不锈钢护栏,沿着线段EF 修建该主题乐园大门并设置检票口,其中,E F 分别为¶¶,AD BC 上的动点, //EF AB ,且线段EF 与线段AB 在圆心1O 和2O 连线的同侧.已知弧线部分的修建费用为200元/米,直线部门的平均修建费用为400元/米.(1)若80EF =米,则检票等候区域(其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2)试确定点E 的位置,使得修建费用最低. 【答案】(1)8004800200033π--;(2)当1AO E ∠为3π时,修建费用最低.【解析】 试题分析:(1)设直线EF 与矩形ABCD 交于,M N 两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矩形12AO O B 的面积减去梯形12O O FE 和扇形1O AE 与扇形2O FB 的面积.(2)设1,0,2AO E πθθ⎛⎫∠=∈ ⎪⎝⎭,则»»40AE BFθ==,故12080sin EF θ=-,从而可得修建费用()()1600032sin f θθθ=+-,利用导数求解,可得当3πθ=时,即13AO E π∠=,()fθ有最小值,即修建费用最低.试题解析:(1)如图,设直线EF 与矩形ABCD 交于,M N 两点,连12,?O E O F ,则20ME =米,1203O M =米.梯形12O O FE 的面积为()112080203200032⨯+⨯=平方米, 矩形12AO O B 的面积为120404800⨯=平方米, 由16AO E π∠=,得扇形1O AE 和扇形2O FB 的面积均为14001600263ππ⨯⨯=平方米, 故阴影部分面积为8004800200033π-平方米. (2)设1,0,2AO E πθθ⎛⎫∠=∈ ⎪⎝⎭,则»»40AE BF θ==,所以120240sin 12080sin EF θθ=-⨯=-, 修建费用()()()2008040012080sin 1600032sin fθθθθθ=⨯+⨯-=+-,所以()()1600012cos f θθ=-', 令()0f θ'=,得3πθ=,当θ变化时,()(),f f θθ'的变化情况如下表:θ0,3π⎛⎫ ⎪⎝⎭3π ,32ππ⎛⎫ ⎪⎝⎭ ()f θ' -+()f θ极小值由上表可得当3πθ=时,即13AO E π∠=,()fθ有极小值,也最小值.故当1AO E ∠为3π时,修建费用最低. 18.已知椭圆C 的方程:22221(0)x y a b a b+=>>,右准线l 方程为4x =,右焦点(1,0),F A 为椭圆的左顶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点M 为椭圆在x 轴上方一点,点N 在右准线上且满足0AM MN ⋅=u u u u v u u u u v且52AM MN =u u u u v u u u u v ,求直线AM 的方程.【答案】(1)22:143x y C +=;(2)2y x =+或1142y x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准线方程和焦点坐标可得224,3a b ==,由此可得椭圆方程.(2)由题意设AM 的方程为()2y k x =+,与椭圆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可得点M 的坐标,由此可得MN ,AM ,然后由52AM MN=u u u u v u u u u v 建立关于k 的方程,解方程可得k ,从而可得直线方程. 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24,1a c c ==,24,a ∴=∴2223b a c =-=,∴椭圆C 的方程为22143x y +=.(2)由题意得,直线AM 的斜率存在,设AM 的方程为()2y k x =+,由()222143y k x x y ⎧=+⎪⎨+=⎪⎩,得()2222143k x x ++=, ∴()()()2222221344k x x x x +-+=-=,2p x ≠-Q ,()()222,34k x x +-∴=22243123412236k k k x +-∴=-=, 22268431243M M k x k k y k ⎧-=⎪⎪+∴⎨⎪=⎪+⎩而1MN k k=-, 又4N x ,=2224643M N k MN x k k +∴=-==+,又M AAM x=-==,52AM MN=Q,=Q解得1k=或14k=.∴直线AM的方程为2y x=+或1142y x=+.19.已知函数()ln,(),f x x axg x ex a R=-=∈(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若直线y ex=为曲线()y f x=的一条切线,求实数a的值;(2)若函数()()y f x g x=-在区间(1,)+∞上为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设()()(),[1,]H x f x g x x e=⋅∈,若()H x在定义域上有极值点(极值点是指函数取得极值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1)1ee-;(2)(,][1,)e e-∞-⋃-+∞;(3)10ae<<或112ae<<.【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设切点,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2)分单调递增合递减两种情况考虑,将问题转化为导函数大(小)于等于零在()1,+∞恒成立求解可得a的范围.(3)由题意得()2lnlnxH x x ax ex ex ax=-⋅=-,令()[]ln,1,xt x a x ex=-∈,然后对实数a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并根据()t x的符号去掉绝对值,再结合导数得到函数()H x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函数()H x有极值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设切点()00,P x y,则()0000000ln,,lny x ax y ex x a e x=-==+(*)又()1,f x ax='-()1,f x a ex∴=-='1xa e∴=+,代入(*)得0ln1,x=0,x e ∴=1a e e∴=-.(2)设()()()()()ln 1h x f x g x x a e x x =-=-+>, 当()h x 单调递增时, 则()()10h x a e x=-+≥'在()1,+∞上恒成立, ∴()1a e x ≥+ 在()1,+∞上恒成立, 又()10,1,x ∈ 0,a e ∴+≤解得a e ≤-.当()h x 单调递减时, 则()()10h x a e x=-+≤'在()1,+∞上恒成立, ∴()1a e x≤+在()1,+∞上恒成立, 1,a e ∴+≥1a e ∴≥-综上()h x 单调时a 的取值范围为][(),1,e e -∞-⋃-+∞.(3)()2ln ln xH x x ax ex exa x=-⋅=-, 令()[]ln ,1,,x t x a x e x =-∈则()21ln x t x x-'=, 当[]1,x e ∈时,()0t x '≥,()t x 单调递增, ∴()()()1t t x t e ≤≤,即()1a t x a e-≤≤-. 1)当0a -≥,即0a ≤时,()0,t x ≥ ∴()()[]2ln ,1,H x e x x axx e =-∈,则()()()ln 120,?H x e x ax H x =+->'单调递增, ()H x ∴在[]1,x e ∈上无极值点.2)当10a e -<即1a e>时,()0,t x < ()()[]2ln ,1,H x e x x ax x e ∴=-+∈∴()()()1112ln 1,2,,1H x e ax x H x e a x x e Q ⎛⎫⎡⎤=--=-'''∈ ⎪⎢⎥⎝⎭⎣⎦I )当21a ≥,即12a ≥时,()0H x ''≥, ()H x ∴'在[]1,e 递增, ()()1210H e a '=-≥Q , ()H x ∴在[]1,e 上递增, ()H x ∴在[]1,e 上无极值点.II )当112a e <<时,由()1120,2H x a x e x a=≥''-≤≤可得 ()H x ∴'在11,2a ⎡⎤⎢⎥⎣⎦递减,1,2e a ⎡⎤⎢⎥⎣⎦递增,又()()()()()1210,22210H e a H e e ae e ae =-<=-=-'>'()01,x e ∴∃∈使得()00,H x '=()H x ∴在()01,x 上单调递减,在(]0,x e 上单调递增, ()H x ∴在[]1,e 上有一个极小值点.3)当1a e =时,()()221ln 1,02e H x e x x H x e x e e x "⎛⎫⎛⎫=--=->> ⎪ ⎪⎝⎭⎝⎭'由得,()H x ∴'在1,2e ⎡⎤⎢⎥⎣⎦上单调递减,在,2e e ⎡⎤⎢⎥⎣⎦上单调递增,又()()2110,0H e H e e ⎛⎫=-<='⎪⎭'⎝, ()0H x ∴'≤在[]1,e 上恒成立, ()H x ∴无极值点.4)当10a e<<时,()t x Q 在[]1,e 递增, ()01,x e ∴∃∈使得ln x a x =, ∴当[]01,x x ∈时,()0,t x ≤当[]0,x x e ∈时,()0t x ≥,()()()2020ln ,1ln ,e ax x x x x H x e x x ax x x e ⎧-≤≤⎪∴=⎨-≤≤⎪⎩,()()()0021,112,e ax lnx x x H x e lnx ax x x e ⎧--≤≤⎪∴=≤≤'⎨+-⎪⎩,令()[]()2ln ,1,,2ln 1ax x x k x x e k x ax x '-=∈=--,下面证明()0k x '<,即证ln 12ln 1,2x ax x a x+<+<, 又'2ln 1ln ()0x xx x+=-< min ln 12x x e+⎛⎫∴= ⎪⎝⎭, 即证1a e<,所以结论成立,即()0k x '<, ()[]()01,1,,x e H x ⊂∴Q 在[)01,x 递减,(]0,x e 递增,0x ∴为()H x 的极小值.综上当10a e <<或112a e<<时,()H x 在[]1,e 上有极值点.点睛:(1)可导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实际上就是在该区间上()0f x '≥(或()0f x '≤(()f x '在该区间的任意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0)恒成立,然后分离参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从而获得参数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的极值应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再解方程f′(x)=0,再判断f′(x)=0的根是否是极值点,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分析,若遇极值点含参数不能比较大小时,则需分类讨论.20.设数列{}n a 的首项为1,前n 项和为n S ,若对任意的*n N ∈,均有n n k S a k +=-(k 是常数且*k N ∈)成立,则称数列{}n a 为“()P k 数列”.(1)若数列{}n a 为“()1P 数列”,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数列{}n a 既是“()P k 数列”,也是“()2P k +数列”?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及对应的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数列{}n a 为“()2P 数列”,22a =,设312232222n n na a a a T =++++L ,证明:3n T <.【答案】(1)12n n a -=;(2)不存在;(3)证明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得11n n S a +=-,故121n n S a ++=-,两式相减可得212n n a a ++=,在此基础上可得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从而可得通项公式.(2)利用反证法可得不存在这样的数列{}n a 既是“()P k 数列”,也是“()2P k +数列”.(3)由数列{}n a 为“()2P 数列”,可得到21n n n a a a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于是可得312232345123582222222222n n n n n a a a a a T =++++=++++++L L ,然后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22341111122222222n n n n n a a T -+=+++++-L 2131442n n n a T -+=+-,故得21,02n n n n a T T -+,故131244n n T T <+,即3n T <,即结论成立. 试题解析:(1)因为数列{}n a 为“()1P 数列”, 则11n n S a +=- 故121n n S a ++=-, 两式相减得:212n n a a ++=, 又1n =时,121a a =-, 所以22a =,故12n n a a +=对任意的*n N ∈恒成立,即12n na a +=(常数), 故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1*2,n n a n N -=∈.(2)假设存在这样的数列{}n a ,则有n n k S a k +=-,故有11n n k S a k +++=- 两式相减得:11n n k n k a a a ++++=-,故有332n n k n k a a a +++++=-,同理由{}n a 是“()2P k +数列”可得132n n k n k a a a +++++=-, 所以13n n a a ++=对任意*n N ∈恒成立. 所以22n n k n k n S a k a k S ++++=-=-=, 即2n n S S +=,又2222n n k n S a k S +++=--=-, 即22n n S S +-=,两者矛盾,故不存在这样的数列{}n a 既是“()P k 数列”,也是“()2P k +数列”. (3)因为数列{}n a 为“()2P 数列”, 所以22n n S a +=-, 所以132n n S a ++=-, 故有,132n n n a a a +++=-, 又1n =时,132a a =-, 故33a =,满足321a a a =+,所以21n n n a a a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数列的前几项为:1,2,3,5,8.故312232345123582222222222n n n n n a a a a a T =++++=++++++L L , 所以123451112352222222n n n nn a a T L -+=++++++, 两式相减得 22341111122222222n n n n n a a T -+=+++++-L 2131442n n n a T -+=+-, 显然21,02nn n n a T T -+, 故131244n n T T <+, 即3n T <. 点睛:(1)本题属于新概念问题,解题时要从所给出的概念出发,得到相应的结论,然后再借助于数列的有关知识得到相应的结论.(2)对于存在性问题的解法,可利用反证法求解,解题时在假设的基础上得到矛盾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否定假设可得原结论不成立.21.如图,D 为△ABC 的BC 边上的一点,⊙O 1经过点B ,D ,交AB 于另一点E ,⊙O 2经过点C ,D ,交AC 于另一点F ,⊙O 1与⊙O 2交于点G .求证:(1)∠BAC +∠EGF =1800; (2)∠EAG =∠EFG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连结GD 交AB 于H,由B 、D 、E 、G 四点共圆,可得∠EGH =∠B ,同理∠FGH =∠C , 故∠BAC +∠EGF =∠BAC +∠B +∠C =1800;2)由(1)知E 、G 、F 、A 四点共圆,故∠EAG =∠EFG . 试题解析:(1)连结GD 交AB 于H,由B 、D 、E 、G 四点共圆,可得∠EGH =∠B , 同理∠FGH =∠C ,故∠BAC +∠EGF =∠BAC +∠B +∠C =1800; (2)由(1)知E 、G 、F 、A 四点共圆,故∠EAG =∠EFG .22.已知二阶矩阵13a M b ⎡⎤=⎢⎥⎣⎦的特征值=3λ所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111e ⎡⎤=⎢⎥⎣⎦u v .(1)求矩阵M ;(2)设曲线C 在变换矩阵M 作用下得到的曲线'C 的方程为2xy =,求曲线C 的方程. 【答案】(1)见解析; (2)2632x xy += 【解析】试题分析:(1)可以利用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意义列出相应的方程,解方程得到本题结论;(2)根据矩阵变换下相关点的坐标关系,利用代入法求出曲线的方程,得到本题结论. 试题解析:(1)依题意,得113313a b ⎡⎤⎡⎤⎡⎤=⎢⎥⎢⎥⎢⎥⎣⎦⎣⎦⎣⎦即31333a b -=-⎧⎨-=⎩ 1333a b +=⎧⎨+=⎩,解得20a b =⎧⎨=⎩,2130M ⎡⎤∴=⎢⎥⎣⎦;(2)设曲线上一点在矩阵的作用下得到曲线2xy =上一点,则2130x x y y ⎡⎤⎡⎤⎡⎤=⎢⎥⎢⎥⎢⎥⎣⎦⎣⎦⎣'⎦',即,2x y ''=Q ,()2)32x y x +=(整理得,曲线的方程为2632x xy +=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2cos :3sin x C y θθ=⎧⎪⎨=⎪⎩(θ为参数)和曲线22:3x t l y t =-+⎧⎨=⎩(t 为参数)相交于两点,A B ,求,A B 两点的距离. 【答案】AB =13.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平方法消去曲线2:3x cos C y sin θθ=⎧⎪⎨=⎪⎩的参数可得曲线C 的普通方程,利用代入法消去曲线22:3x t l y t=-+⎧⎨=⎩的参数可得到线l 的普通方程,两普通方程联立可得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结果.试题解析: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22143x y +=曲线l 的普通方程为332y x =-+, 两方程联立得2320x x -+= 122,1x x ==,()32,0,1,2A B ⎛⎫⎪⎝⎭AB =.24.D .(不等式选讲)设,x y 均为正数,且x y >,求证:2212232x y x xy y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作差再利用均值不等式得22211222()2()x y x y x xy y x y +-=-+-+-=21()()()x y x y x y -+-+-23213()3()x y x y ≥-=- 试题解析:因为x >0,y >0,x -y >0,22211222()2()x y x y x xy y x y +-=-+-+-,=21()()()x y x y x y -+-+-23213()3()x y x y ≥-=-, 所以2212232x y x xy y+≥+-+. 考点:均值不等式25.如图,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 ,12,1AB AA ==,直线BD 与平面11AA B B 所成角为30o ,AE 垂直BD 于点E ,F 为11A B 的中点.(1)求直线AE 与平面BDF 所成角的正弦值;(2)线段11C D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二面角F BD P --余弦值为35?若存在,确定P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5;(2)存在点P ,为11C D 的中点. 【解析】试题分析:(1)先利用直线BD 与平面11AA B B 所成角为30o,求得1AE =, 以{}1,,AB AD AA u u u v u u u v u u u v为正交基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AE 的方向向量,利用向量垂直数量积为零列方程组求出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可得结果;(2)令[]111,0,1C P C D λλ=∈u u u v u u u u v,则2322P λ⎛⎫- ⎪ ⎪⎝⎭,求出面BDP 的一个法向量,利用(1)中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可得结果.试题解析:由11AD AA B B ⊥面, 得 BD 与面11AA B B 所成角为030DBA ∠=,2,3AB AD =∴=,由1AE BD AE ⊥⇒=,(1)以{}1,,AB AD AA u u u v u u u v u u u v为正交基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0,0,0,2,0,0,1,0,1,,2A B F D E ⎛⎫⎛⎫ ⎪ ⎪ ⎪ ⎪⎝⎭⎝⎭,12AE u u uv ⎛⎫= ⎪ ⎪⎝⎭,设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v(),1,0,1,BD BF ⎛⎫=-=- ⎪ ⎪⎝⎭u u u v u u uv()200x y n x z ⎧-=⎪⇒=⎨⎪-+=⎩v13cos ,AE n +∴==u u u v v 答:AE 与面BDF(2)令[]111,0,1C P C D λλ=∈u u u v u u u u v,则22,3P λ⎛⎫- ⎪ ⎪⎝⎭设面BDP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v,2,3BP u u u v λ⎛⎫=- ⎪ ⎪⎝⎭()1202220x y n x y z λλ⎧-=⎪⎪⇒=-⎨⎪-+=⎪⎩u v13cos ,5n n ∴===u vv化简得211342813022λλλλ-+=⇒==或 1012λλ<<∴=Q答:存在点P ,为11C D 的中点.【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与二面角,属于难题. 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观察图形,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写出相应点的坐标,求出相应直线的方向向量;(3)设出相应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直线垂直数量积为零列出方程组求出法向量;(4)将空间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关系;(5)根据定理结论求出相应的角和距离.26.如图,一只蚂蚁从单位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A 出发,每一步(均为等可能性的)经过一条边到达另一顶点,设该蚂蚁经过n 步回到点A 的概率n p .(I )分别写出12,p p 的值;(II )设顶点A 出发经过n 步到达点C 的概率为n q ,求3n n p q +的值; (III )求n p .【答案】(I )10,3;(II )1;(III )1111,=2{?430,21n n n k p n k -⎛⎫⎛⎫+ ⎪ ⎪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得经过1步不可能从点A 回到点A ,故10p =;经过2步从点A 回到点A 的方法有3种,即A-B-A ;A-D-A ;1A A A --,且选择每一种走法的概率都是13,由此可得所求概率.(2)分n 为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讨论可得结论.(3)结合(2)中的结论,分四种情况可得221233n n n p p q --=+,又31n n p q +=,故可得2111494n n p p -⎛⎫-=- ⎪⎝⎭,于是得到111143n n p -⎡⎤⎛⎫=+⎢⎥ ⎪⎝⎭⎢⎥⎣⎦,从而可得结论. 试题解析:”(1)121110,3333p p ==⨯⨯=. (2)由于顶点A 出发经过n 步到达点C 的概率为n q ,则由A 出发经过n 步到达点11,B D 的概率也是n q ,并且由A 出发经过n 步不可能到11,,,A B D C 这四个点,所以当n 为奇数时0n n p q ==,所以30n n p q +=; 当n 为偶数时,31n n p q +=.(3)同理,由11,,C B D 分别经2步到点A 的概率都是1122339⨯⨯=,由A 出发经过n 再回到A 的路径分为以下四类:①由A 经历2n -步到A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13n p -; ②由A 经历2n -步到C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29n q -;③由A 经历2n -步到1B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29n q -;④由A 经历2n -步到1D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29n q -;所以221233n n n p p q --=+,又31n n p q +=, 所以2221121233399n n n n p p p p ----=+⋅=+, 即2111494n n p p -⎛⎫-=- ⎪⎝⎭, 所以11221111144943nn n p p --⎛⎫⎛⎫⎛⎫-=-=⋅ ⎪⎪⎪⎝⎭⎝⎭⎝⎭,故111143n n p -⎡⎤⎛⎫=+⎢⎥ ⎪⎝⎭⎢⎥⎣⎦.综上所述,1111,=2430,21nnn kpn k-⎧⎡⎤⎛⎫+⎪⎢⎥⎪=⎝⎭⎨⎢⎥⎣⎦⎪=-⎩.点睛:本题难度较大,综合了排列组合和概率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进行分类讨论,另外利用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的知识也是解决本题的重要工具.。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6个小题)1.下面四个图案分别是步行标志、禁止行人通行标志、禁止驶入标志和直行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全市中学生观看《流浪地球》的情况C.调查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D.对量子通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C.四条边都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分式的值()A.不变B.扩大3倍C.缩小3倍D.扩大9倍5.已知x﹣=3,则4﹣x2+3x的值为()A.1B.2C.3D.46.如图,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是l上一动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对于下列各值:①线段MN的长;②△PAB的周长;③△PMN的面积;④∠APB的大小.其中随点P的移动不会变化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二、填空题(共10小题)7.对于分式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8.某学校为了解七年级12000名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学生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9.已知在一个样本中,40个数据分别在4个组内,第一、二、四组数据的频数分别为5,12,8,则第三组的频率为.10.在做“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不同次数的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可能会不相同②当抛掷的次数n很大时,正面向上的次数一定为③多次重复试验中,正面向上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④连续抛掷5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第6次抛掷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小于11.袋子中装有1个红球、2个黄球和3个蓝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概率是.12.已知在▱ABCD中,∠A+∠C=140°,则∠B的度数是°.13.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图形为.14.如图,▱ABCD的周长为10cm,对角线AC=3cm,则△ABC的周长为.15.矩形ABCD中,AB=5,BC=1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分别为AB,AO 中点,则线段EF=.1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a无解,则a的值为.三、解答题(共9小题,共68分)17.(1)计算(2)解方程18.先化简,再求值:(1﹣),从﹣3<x<3的范围内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代入求值.19.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AE=CF.求证:BE=DF.20.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试用10000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于是,商厦又用220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4元.求这种衬衫原进价为每件多少元?21.利用矩形的性质,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在Rt△ABC中,∠ABC=90°,BO是中线.求证:.证明:22.初三年级教师对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行评价调查,其评价项目为主动质疑、独立思考、专注听讲、讲解题目四项.评价组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初中学生的参与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评价中,一共抽查了名学生;(2)在扇形统计图中,项目“主动质疑”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度;(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4)如果全市有6000名初三学生,那么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初三学生约有多少人?23.我们在学完“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图形的变化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请根据示例图形,完成下表.图形的变化示例图形与对应线段有关的结论与对应点有关的结论平移(1)AA′=BB′AA′∥BB′轴对称(2)(3)旋转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与旋转角相等或互补.(4)24.如图,正方形AOBC的边OB、OA分别在x、y轴上,点C坐标为(8,8),将正方形AO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BC于点Q,ED的延长线交线段OB于点P,连接AP、AQ.(1)求证:△ACQ≌△ADQ;(2)求∠PAQ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P、PQ、C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连接BE、EC、CD、DB得到四边形BECD,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CD能否是矩形?如果能,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5.我们知道:分式和分数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如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得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分数的运算法则,我们得到了分式的运算法则,等等.小学里,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类似地,我们把分子整式的次数小于分母整式的次数的分式称为真分式;反之,称为假分式.任何一个假分式都可以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1)下列分式中,属于真分式的是(填序号);①②③④(2)将假分式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若假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的值为;(3)请你写出将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的完整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面四个图案分别是步行标志、禁止行人通行标志、禁止驶入标志和直行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中心对称图形;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全市中学生观看《流浪地球》的情况C.调查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D.对量子通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解: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B、调查全市中学生观看《流浪地球》的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C、调查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D、对量子通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适宜采用普查方式;故选:D.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C.四条边都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分析】根据正方形与菱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解:正方形的性质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而且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性质有: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故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故选:A.4.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分式的值()A.不变B.扩大3倍C.缩小3倍D.扩大9倍【分析】分别用3x和3y去代换原分式中的x和y,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解:分别用3x和3y去代换原分式中的x和y,得==3×,故选:B.5.已知x﹣=3,则4﹣x2+3x的值为()A.1B.2C.3D.4【分析】解:两边同时乘以x即可求出答案.解:由于x≠0,∵x﹣=3,∴x2﹣1=3x,∴x2﹣3x=1,∴原式=4﹣(x2﹣3x)=4﹣1=3,故选:C.6.如图,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是l上一动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对于下列各值:①线段MN的长;②△PAB的周长;③△PMN的面积;④∠APB的大小.其中随点P的移动不会变化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分析】求出AB长为定值,P到AB的距离为定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即可判断①③,根据运动得出PA+PB不断发生变化、∠APB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即可判断②④.解:∵A、B为定点,∴AB长为定值,∵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MN=AB为定值,∴①正确;∵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到AB的距离为定值,∴③正确;当P点移动时,PA+PB的长发生变化,∴△PAB的周长发生变化,∴②错误;当P点移动时,∠APB发生变化,∴④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对于分式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x≠3.【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3≠0,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8.某学校为了解七年级12000名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学生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500.【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从中抽取了500学生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500,故答案为:500.9.已知在一个样本中,40个数据分别在4个组内,第一、二、四组数据的频数分别为5,12,8,则第三组的频率为.【分析】根据频数的和等于样本数,可得第三组的频数,根据频率公式,可得答案.解:第三组的频数为40﹣5﹣12﹣8=15,第三组的频率为=,故答案为:.10.在做“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①不同次数的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可能会不相同②当抛掷的次数n很大时,正面向上的次数一定为③多次重复试验中,正面向上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④连续抛掷5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第6次抛掷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小于【分析】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只是表示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机会大也不一定发生,机会小也有可能发生.解:①不同次数的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可能会不相同,故本选项正确;②当抛掷的次数n很大时,正面向上的次数更接近;故本选项错误;③多次重复试验中,正面向上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故故本选项正确;④连续抛掷5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第6次抛掷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可能是,故本选项错误.故答案为:①③.11.袋子中装有1个红球、2个黄球和3个蓝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概率是.【分析】由题意可得,共有6种可能的结果,其中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有2种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袋子中装有1个红球、2个黄球和3个蓝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有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摸出的球是黄球的结果有2种,∴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概率是2÷6=.故答案为:.12.已知在▱ABCD中,∠A+∠C=140°,则∠B的度数是110°.【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以及邻角互补,即可得出答案.解:∵平行四边形ABCD,∴∠A+∠B=180°,∠A=∠C,∵∠A+∠C=140°,∴∠A=∠C=70°,∴∠B=110°,故答案为110.13.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分析】可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求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G、H分别是▱ABCD四边的中点.连接AC、BD;∵E、F是AB、B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AC;同理可证:GH∥AC∥EF,EH∥BD∥F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14.如图,▱ABCD的周长为10cm,对角线AC=3cm,则△ABC的周长为8cm.【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得AB+BC=5cm,而AC已知,则△ABC的周长就可求出.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CD的周长为10cm,∴AB+BC=5cm,∴△ABC的周长=AB+BC+AC=5+3=8(cm).故答案为:8cm.15.矩形ABCD中,AB=5,BC=1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分别为AB,AO 中点,则线段EF=.【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D,再得出OB,证明EF是△AO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结果.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OB=BD,AD=BC=12,∴BD===13,∴OB=,∵点E、F分别是AB、AO的中点,∴EF是△AOB的中位线,∴EF=OB=;故答案为:.1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a无解,则a的值为1或.【分析】直接解分式方程,再利用当1﹣2a=0时,当1﹣2a≠0时,分别得出答案.解:去分母得:x﹣3a=2a(x﹣3),整理得:(1﹣2a)x=﹣3a,当1﹣2a=0时,方程无解,故a=;当1﹣2a≠0时,x==3时,分式方程无解,则a=1,故关于x的分式方程=2a无解,则a的值为:1或.故答案为:1或.三、解答题(共9小题,共68分)17.(1)计算(2)解方程【分析】(1)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到结果;(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1)原式=﹣====;(2)去分母得:1=3x﹣1+4,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18.先化简,再求值:(1﹣),从﹣3<x<3的范围内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代入求值.【分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从﹣3<x<3中选取一个使得原分式有意义的整数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解:(1﹣)===,∵x+3≠0,(x+2)(x﹣2)≠0,∴x≠﹣3,x≠±2,∵﹣3<x<3,∴x可以为﹣1,0,1,当x=0时,原式==﹣.19.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AE=CF.求证:BE=DF.【分析】将结论涉及的线段BE和DF放到△AEB和△CFD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BAE=∠DCF.在△AEB和△CFD中,,∴△AEB≌△CFD(SAS).∴BE=DF.20.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试用10000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于是,商厦又用220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4元.求这种衬衫原进价为每件多少元?【分析】设这种衬衫原进价为每件x元,则第二次的进价为(x+4)元,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然后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解:这种衬衫原进价为每件x元,则第二次的进价为(x+4)元,根据题意得:×2=,解得:x=40,经检验:x=40是原方程的解,答:这种衬衫原进价为每件40元.21.利用矩形的性质,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在Rt△ABC中,∠ABC=90°,BO是中线.求证:BO=AC.证明:【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证明结论.解:求证:BO=AC,故答案为:BO=AC.证明:如图,延长BO到D,使得OD=OB.∵BO是中线,∴OA=OC,∵OB=O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2OB,即BO=AC.22.初三年级教师对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行评价调查,其评价项目为主动质疑、独立思考、专注听讲、讲解题目四项.评价组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初中学生的参与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评价中,一共抽查了560名学生;(2)在扇形统计图中,项目“主动质疑”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54度;(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4)如果全市有6000名初三学生,那么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初三学生约有多少人?【分析】(1)根据专注听讲的人数是224人,所占的比例是40%,即可求得抽查的总人数;(2)利用360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3)利用总人数减去其他各组的人数,即可求得讲解题目的人数,从而作出条形统计图;(4)利用6000乘以对应的比例即可.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224÷40%=560(人),故答案是:560;(2)“主动质疑”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54°,故答案是:54;(3)“讲解题目”的人数是:560﹣84﹣168﹣224=84(人).;(4)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初三学生约有:6000×=1800(人).23.我们在学完“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图形的变化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请根据示例图形,完成下表.图形的变化示例图形与对应线段有关的结论与对应点有关的结论平移(1)AB=A ′B′,AB∥A′B′AA′=BB′AA′∥BB′轴对称(2)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如果相交,交点在对称轴l上.(3)l垂直平分AA′旋转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与旋转角相等或互补.(4)OA=OA′,∠AOA′=∠BOB′【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同(2);(4)由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1)平移的性质:平移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所以与对应线段有关的结论为:AB=A′B′,AB∥A′B′;(2)轴对称的性质: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如果相交,交点在对称轴l上.(3)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以与对应点有关的结论为:l垂直平分AA′.(4)OA=OA′,∠AOA′=∠BOB′.故答案为:(1)AB=A′B′,AB∥A′B′;(2)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如果相交,交点在对称轴l上.;(3)l垂直平分AA′;(4)OA=OA′,∠AOA′=∠BOB′.24.如图,正方形AOBC的边OB、OA分别在x、y轴上,点C坐标为(8,8),将正方形AO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BC于点Q,ED的延长线交线段OB于点P,连接AP、AQ.(1)求证:△ACQ≌△ADQ;(2)求∠PAQ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P、PQ、C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连接BE、EC、CD、DB得到四边形BECD,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CD能否是矩形?如果能,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及旋转的性质可得到AD=AC,利用HL即可证得结论;(2)利用(1)的结论,结合条件可证得△AOP≌△ADP,进一步可求得∠PAQ=45°,再结合全等可求得PQ=OP+CQ;(3)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BQ=EQ=CQ=DQ,设P(x,0),则可表示出BQ、PB 的长,在Rt△BPQ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则可求得P点坐标.【解答】(1)证明:∵正方形AOBC绕点A旋转得到正方形ADEF,∴AD=AC,∠ADQ=∠ACQ=90°,在Rt△ADQ和Rt△ACQ中∴Rt△ACQ≌Rt△ADQ(HL);(2)解:∵△ACQ≌△ADQ,∴∠CAQ=∠DAQ,CQ=DQ,在Rt△AOP和Rt△ADP中∴Rt△AOP≌Rt△ADP(HL),∴∠OAP=∠DAP,OP=OD,∴∠PAQ=∠DAQ+DAP=∠DAC+∠DAO=(∠DAC+∠DAO)=∠OAC=45°,PQ=PD+DQ=OP+CQ;(3)解:四边形BECD可为矩形,如图,若四边形BECD为矩形,则BQ=EQ=CQ=DQ,∵BC=8,∴BQ=CQ=4,设P点坐标为(x,0),则PO=x,∵OP=PD,CQ=DQ,∴PD=x,DQ=4,在Rt△BPQ中,可知PQ=x+4,BQ=4,BP=8﹣x,∴(x+4)2+42=(8﹣x)2,解得x=,∴P点坐标为(,0).25.我们知道:分式和分数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如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得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分数的运算法则,我们得到了分式的运算法则,等等.小学里,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类似地,我们把分子整式的次数小于分母整式的次数的分式称为真分式;反之,称为假分式.任何一个假分式都可以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1)下列分式中,属于真分式的是④(填序号);①②③④(2)将假分式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2+;若假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的值为1或3或﹣2;(3)请你写出将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的完整过程.【分析】(1)根据真分式的定义判断;(2)仿照题目给出的方法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根据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求出a;(3)根据平方差公式把分子变形,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解:(1)的分子整式的次数小于分母整式的次数,∴是真分式,故答案为:④;(2)==2+,假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为1或3或﹣2,故答案为:2+;1或3或﹣2;(3)===2a+2+.。
2018~2019学年10⽉江苏南京⿎楼区南京师范⼤学附属中学树⼈学校初⼆上学期⽉考数学试卷⼀、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代号填涂在答案纸相应位置上。
1.A .个B .个C .个D .个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2.A .B .C .D .将⼀张正⽅形纸⽚依次按图,的⽅式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裁剪,成图样式,将纸展开铺平,所得到的图形是图中的( ).3.A .B .C .D .如图,是中的⻆平分线,于点,,,,则的⻓是( ).4.A .B .C .D .如图,是在斜边上的⾼,将沿所在直线折叠,点恰好落在的中点处,则等于( ).5.A .B .C .D .如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且,,则的度数为( ).6.A .个B .个C .个D .个如图,和都是等边三⻆形,且点、、在⼀条直线上,下列结论:();()是等边三⻆形;()平分;()≌.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空题本⼤题共10个⼩题,每⼩题2分,共2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写在答卷纸相应位置上。
7.如图,⾃⾏⻋的主框架采⽤了三⻆形结构,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三⻆形具有 .8.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请写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另⼀条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 .9.如图,中,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周⻓为 .10.如图,若,,要证≌,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写⼀个即可).11.如图,在等边三⻆形中,边上的中线,是上的⼀个动点,是边上的⼀个动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的最⼩值是 .12.如图,个三⻆形中,均有,则经过三⻆形的⼀个顶点的⼀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形分成两个⼩等腰三⻆形的是 (填序号).13.如图,把⼀个⻓⽅形纸⽚沿折叠后,点、分别落在、位置,若,则.14.在中,,中线,则边的取值范围是 .15.等腰三⻆形⼀边⻓为,⼀腰上中线把其周⻓分为两部分之差为,则等腰三⻆形周⻓为 .16.如图,在中,,、分别是、上⼀点,且,,则 .三、解答题本⼤题共10⼩题,共68分,请在答卷纸指定区域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字说明、证明过程或17.⽤直尺和圆规在内作点,使,且点到边、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8.在的正⽅形各点图中,有格点和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如图给出的图中画出个这样的.(每个正⽅形格点图中限画⼀种,若两个图形中的对称轴是平⾏的,则视为⼀种).19.已知:如图,点、、、在同⼀条直线上,,,.求证:≌.20.如图,在中,的外⻆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且,分别交、于点、,求证:.21.已知,如图,,、分别是、的中点.求证:.22.(1)(2)如图,中,,,是的平分线,的延⻓线垂直过点的直线于,直线交的延⻓线于.求证:≌.求证:.23.写出 直⻆三⻆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半 的逆命题,并证明.24.课本例题:已知:如图,是的⻆平分线,,,垂⾜分别为、.求证:垂直平分.⼩明的做法:证明: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理由是 ⻆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所以垂直平分.理由是: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数学⽼师的观点:⽼师说:⼩明的做法是错误的!请你解决:(1)(2)指出⼩明做法的错误.正确、完整的解决这道题.25.(1)(2)(3)⼀副三⻆板如图放置,等腰直⻆三⻆板固定不动,另⼀块三⻆板的直⻆顶点放在等腰直⻆三⻆形的斜边中点处,且可以绕点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边的交点,始终在边,上.在旋转过程中线段和⼤⼩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若,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的⾯积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改变,求出它的取值范围.若交点,分别在边,的延⻓线上,则(1)中的结论仍然成⽴吗?请画出相应的图形,直接写出结论.26.(1)(2)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个三⻆形的三个⻆分别等于另⼀个三⻆形的三个⻆,那么称这两个三⻆形互为 等⻆三⻆形 .从三⻆形(不是等腰三⻆形)⼀个顶点引出⼀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形分割成两个⼩三⻆形,如果分得的两个⼩三⻆形中⼀个为等腰三⻆形,另⼀个与原来三⻆形是 等⻆三⻆形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形的 等⻆分割线 .理解概念:如图,在中,,,请写出图中两对 等⻆三⻆形图概念应⽤如图,在中,为⻆平分线,,,求证:为的等⻆分割线.图(3)在中,,是的等⻆分割线,直接写出的度数.2018~2019学年10⽉江苏南京⿎楼区南京师范⼤学附属中学树⼈学校初⼆上学期⽉考数学试卷(详解)⼀、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代号填涂在答案纸相应位置上。
2019-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汽车标志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三次投掷一枚硬币,三次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 C.确定事件 D.不可能事件3.甲校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4%,乙校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0%,则女生人数()A.甲校多于乙校 B.甲校少于乙校 C.不能确定 D.两校一样多)5.如图,在周长为10m的长方形窗户上钉一块宽为1m的长方形遮阳布,使透光部分正好是一正方形,则钉好后透光面积为()A.4m2B.9m2C.16m2 D.25m26.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B的坐标是(4,4),点E、F分别在边BC、BA上,OE=2.若∠EOF=45°,则F点的纵坐标是()A.B.1 C.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一个袋中装有6个红球,5个黄球,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球,摸到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大.8.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______,面积是______.9.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大量重复做这种试验,事件A平均每100次发生的次数是_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O(0,0),A(1,﹣2),B(3,1),若以A、B、C、O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C点不可能在第______象限.11.从1984年起,我国参加了多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图是根据第23届至30届夏季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与上一届相比增长量最大的是第______届夏季奥运会.12.如图,为某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售出红豆口味的雪糕200支,那么售出奶油口味雪糕的数量是______支.1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OC=120°,则∠OAD=______°.14.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E,CF平分∠BCD交AD于F,若AB=3,BC=5,则EF=______.15.已知: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一边BC向正方形内作等边△EBC,则∠AEB=______°.16.如图,在△ABC中,AB=2,AC=,∠BAC=105°,△ABD、△ACE、△BCF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四边形AEFD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8分)17.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的方式摆放在一起.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8.王老师将1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搅匀,让若干学生进行摸球实摸到黑球的频率______;(精确到0.01)(2)估算袋中白球的个数.19.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课外读物.学校就“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一类),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下: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条形统计图中,m=______,n=______;(2)求扇形统计图中,艺术类读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20.请按要求,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请保留画图痕迹,不写作法)如图,已知∠AOB,OA=OB,点E在OB边上,四边形AEBF是平行四边形,在图中画出∠AOB的平分线.2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周长为20,AB=4,点E在BC上,AE⊥EF,AE=EF,求CF的长.22.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______.证明:______.2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了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某中学政教处举行了一次八年级“环保知识竞赛”,共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为了了解该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正整数)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总体是______.24.如图,△ABC中,AB=AC,E、F分别是BC、AC的中点,以AC为斜边作Rt△ADC.(1)求证:FE=FD;(2)若∠CAD=∠CAB=24°,求∠EDF的度数.2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O,与BC相交于点N,连接BM、DN.(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2)若AB=4,AD=8,求菱形BMDN的面积和对角线MN的长.26.阅读下列材料: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若AB=AD,BC=CD,则把这样的四边形称之为筝形.(1)写出筝形的两个性质(定义除外).①______;②______.(2)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AE=AF,∠AEC=∠AFC.求证:四边形AECF是筝形.(3)如图(3),在筝形ABCD中,AB=AD=26,BC=DC=25,AC=17,求筝形ABCD的面积.2019-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汽车标志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正确;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故选:B.2.“三次投掷一枚硬币,三次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 C.确定事件 D.不可能事件【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解答即可.【解答】解:“三次投掷一枚硬币,三次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随机事件,故选:B.3.甲校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4%,乙校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0%,则女生人数()A.甲校多于乙校 B.甲校少于乙校 C.不能确定 D.两校一样多【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这里甲校与乙校的总人数不确定,所以甲校女生人数与乙校女生人数也不能确定,所以没法比较她们人数的多少.【解答】解:两个学校的总人数不能确定,故甲校女生和乙校女生的人数不能确定.故选:C)【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频数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从而结合表格可得出出现频数最多的年龄.【解答】解:由表格可得,14岁出现的人数最多,故出现频数最多的年龄是14岁.故选B.5.如图,在周长为10m的长方形窗户上钉一块宽为1m的长方形遮阳布,使透光部分正好是一正方形,则钉好后透光面积为()A.4m2B.9m2C.16m2 D.25m2【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根据矩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若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m,则有2a+2(a+1)=10,解得a=2,故正方形的面积为4m2,即透光面积为4m2.故选:A.6.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B的坐标是(4,4),点E、F分别在边BC、BA上,OE=2.若∠EOF=45°,则F点的纵坐标是()A.B.1 C.D.﹣1【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如图连接EF,延长BA使得AM=CE,则△OCE≌△OAM.先证明△OFE≌△FOM,推出EF=FM=AF+AM=AF+CE,设AF=x,在Rt△EFB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EF,延长BA使得AM=CE,则△OCE≌△OAM.∴OE=OM,∠COE=∠MOA,∵∠EOF=45°,∴∠COE+∠AOF=45°,∴∠MOA+∠AOF=45°,∴∠EOF=∠MOF,在△OFE和△OFM中,,∴△OFE≌△FOM,∴EF=FM=AF+AM=AF+CE,设AF=x,∵CE===2,∴EF=2+x,EB=2,FB=4﹣x,∴(2+x)2=22+(4﹣x)2,∴x=,∴点F的纵坐标为,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一个袋中装有6个红球,5个黄球,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考点】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先求出总球的个数,再分别求出摸出各种颜色球的概率,即可比较出摸出何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大.【解答】解:∵袋中装有6个红球,5个黄球,3个白球,∴总球数是:6+5+3=14个,∴摸到红球的概率是==;摸到黄球的概率是;摸到白球的概率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故答案为:红.8.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20,面积是24.【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由菱形对角线的性质,相互垂直平分即可得出菱形的边长,菱形四边相等即可得出周长,由菱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面积.【解答】解:根据题意,设对角线AC、BD相交于O,则由菱形对角线性质知,AO=AC=3,BO=BD=4,且AO⊥BO,∴AB=5,∴周长L=4AB=20,∵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菱形面积是S=AC×BD=24.故答案为20,24.9.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大量重复做这种试验,事件A平均每100次发生的次数是5.【考点】概率的意义.【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大量重复做这种试验,则事件A平均每100次发生的次数为:100×=5.故答案为:5.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O(0,0),A(1,﹣2),B(3,1),若以A、B、C、O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C点不可能在第二象限.【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直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其坐标位置,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以A、B、C、O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C点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故答案为:二.11.从1984年起,我国参加了多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图是根据第23届至30届夏季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与上一届相比增长量最大的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考点】折线统计图.【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反映了变化趋势,观察图形,即可得出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和增加额.【解答】解:观察统计图可得:与上一届相比增长量最大的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故答案为:29.12.如图,为某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售出红豆口味的雪糕200支,那么售出奶油口味雪糕的数量是150支.【考点】扇形统计图.【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得到售出红豆口味的雪糕的数量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扇形统计图可知,售出红豆口味的雪糕200支,占40%,则冷饮店一天售出各种口味雪糕数量为200÷40%=500支,则售出奶油口味雪糕的数量是500×30%=150支,故答案为:150.1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OC=120°,则∠OAD=30°.【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出△AOD是等腰三角形,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D,∴∠OAD=∠ODA,∵∠AOD=∠BOC=120°,∴∠OAD=÷2=30°.故答案为:30.14.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E,CF平分∠BCD交AD于F,若AB=3,BC=5,则EF=1.【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先证明AB=AE=3,DC=DF=3,再根据EF=AE+DF﹣AD即可计算.【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3,BC=AD=5,AD∥BC,∵BE平分∠ABC交AD于E,CF平分∠BCD交AD于F,∴∠ABF=∠CBE=∠AEB,∠BCF=∠DCF=∠CFD,∴AB=AE=3,DC=DF=3,∴EF=AE+DF﹣AD=3+3﹣5=1.故答案为1.15.已知: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一边BC向正方形内作等边△EBC,则∠AEB=75°.【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E=30°,AB=B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EB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CD=90°,AB=BC=CD,∵△EBC是等边三角形,∴BE=BC,∠EBC=60°,∴∠ABE=90°﹣60°=30°,AB=BE,∴∠AEB=∠BAE==75°;故答案为:75.16.如图,在△ABC中,AB=2,AC=,∠BAC=105°,△ABD、△ACE、△BCF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四边形AEFD的面积为2.【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题中的等式关系可推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从而可判断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求出∠DAE=135°,故易求∠FDA=45°,所以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DAB=∠EAC=60°,∵∠BAC=105°,∴∠DAE=135°,∵△ABD和△FBC都是等边三角形,∴∠DBF+∠FBA=∠ABC+∠ABF=60°,∴∠DBF=∠ABC.在△ABC与△DBF中,∴△ABC≌△DBF(SAS),∴AC=DF=AE=,同理可证△ABC≌△EFC,∴AB=EF=AD=2,∴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FDA=180°﹣∠DAE=45°,∴S▱AEFD=AD•(DF•sin45°)=2×(×)=2.即四边形AEFD的面积是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8分)17.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的方式摆放在一起.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由题意得出△ABD≌△CDB,得出对应边相等AB=CD,AD=BC,即可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由题意得:△ABD≌△CDB,∴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8.王老师将1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搅匀,让若干学生进行摸球实摸到黑球的频率()补全上表中的有关数据,根据上表数据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0.25;(精确到0.01)(2)估算袋中白球的个数.【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析】(1)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到某个常数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2)列用概率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251÷1000=0.251;∵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25附近,∴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0.25;(2)设袋中白球为x个,=0.25,x=3.答:估计袋中有3个白球,故答案为:(1)0.251;0.25.19.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课外读物.学校就“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一类),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下: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条形统计图中,m=40,n=60;(2)求扇形统计图中,艺术类读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分析】(1)根据文学类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再乘以科普所占的百分比求出n的值,再用总人数减去文学、科普、和其他的人数,即可求出m的值;(2)用360°乘以艺术类读物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本次调查中,一共调查了:70÷35%=200人,科普类人数为:n=200×30%=60人,则m=200﹣70﹣30﹣60=40人,故答案为:40,60;(2)艺术类读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360°=72°.20.请按要求,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请保留画图痕迹,不写作法)如图,已知∠AOB,OA=OB,点E在OB边上,四边形AEBF是平行四边形,在图中画出∠AOB的平分线.【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分析】∠AOB的平分线必定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所以先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再作∠AOB的平分线.设对角线交点为P,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P=BP.再由条件AO=BO,OP=OP,可得△APO≌△BPO,进而得到∠AOP=∠BOP【解答】解:如图所示:射线OP即为所求.2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周长为20,AB=4,点E在BC上,AE⊥EF,AE=EF,求CF的长.【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易证△ADE≌△BEF,推出AE=CE=4,根据矩形周长求出BC=6,则CF=BE=BC ﹣CE=BC﹣AB=2,问题得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EF⊥AE,∴∠AEF=90°,∴∠AEB+∠BAE=90°,∠AEB+∠CEF=90°,∴∠BAE=∠CEF,在△ABE和△ECF中,,∴△ABE≌△ECF,∴AB=CE=4,∵矩形的周长为20,∴BC=6,∴CF=BE=BC﹣CE=BC﹣AB=2.22.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证明:略.【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作出图形,然后写出已知、求证,延长DE到F,使DE=EF,利用“边角边”证明△AD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CF,然后判断出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E∥BC,DE=BC.【解答】求证:DE∥BC,DE=BC.证明:如图,延长DE到F,使FE=DE,连接CF,在△ADE和△CFE中,,∴△ADE≌△CFE(SAS),∴∠A=∠ECF,AD=CF,∴CF∥AB,又∵AD=BD,∴CF=BD,∴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DE∥BC,DE=BC.2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了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某中学政教处举行了一次八年级“环保知识竞赛”,共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为了了解该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正整数)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总体是900名学生该次竞赛的成绩的全体.【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频数(率)分布表.【分析】(1)根据50.5﹣60.5的频数为4,频率为0.08,求出总人数,即可求出90.5﹣100.5的人数,以及频率;(2)根据各组频率即可补全直方图;(3)根据总体的定义结合题意可得.【解答】解:(1)∵50.5﹣60.5频数为4,频率为0.08,∴总人数为:4÷0.08=50人,∴90.5﹣100.5的人数为:50﹣4﹣8﹣10﹣16=12(人),频率为:12÷50=0.24,填表如下:(3)总体是900名学生该次竞赛的成绩的全体.故答案为:(1)12、0.24,50、1;(2)900名学生该次竞赛的成绩的全体.24.如图,△ABC中,AB=AC,E、F分别是BC、AC的中点,以AC为斜边作Rt△ADC.(1)求证:FE=FD;(2)若∠CAD=∠CAB=24°,求∠ED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FE=A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D=AC,等量代换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C=∠BAC=24°,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C=48°,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E、F分别是BC、AC的中点,∴FE=AB,∵F是AC的中点,∠ADC=90°,∴FD=AC,∵AB=AC,∴FE=FD;(2)解:∵E、F分别是BC、AC的中点,∴FE∥AB,∴∠EFC=∠BAC=24°,∵F是AC的中点,∠ADC=90°,∴FD=AF.∴∠ADF=∠DAF=24°,∴∠DFC=48°,∴∠EFD=72°,∵FE=FD,∴∠FED=∠EDF=54°.2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O,与BC相交于点N,连接BM、DN.(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2)若AB=4,AD=8,求菱形BMDN的面积和对角线MN的长.【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矩形性质求出AD∥BC,推出∠MDO=∠NBO,∠DMO=∠BNO,证△DMO≌△BNO,推出OM=ON,得出平行四边形BMDN,推出菱形BMDN;(2)根据菱形性质求出DM=BM,在Rt△AM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M2=AM2+AB2,推出x2=x2﹣32x+256+64,求出MD,菱形BMDN的面积=MD•AB,即可得出结果;菱形BMDN的面积=两条对角线长积的一半,即可求出MN的长.【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90°,∴∠MDO=∠NBO,∠DMO=∠BNO,在△DMO和△BNO中,,∴△DMO≌△BNO(ASA),∴OM=ON,∵OB=OD,∴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MN⊥BD,∴平行四边形BMDN是菱形.(2)解:∵四边形BMDN是菱形,∴MB=MD,设MD长为x,则MB=DM=x,在Rt△AMB中,BM2=AM2+AB2即x2=(8﹣x)2+42,解得:x=5,即MD=5.菱形BMDN的面积=MD•AB=5×4=20,∵BD==4,∵菱形BMDN的面积=BD•MN=20,∴MN=2×=2.26.阅读下列材料: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若AB=AD,BC=CD,则把这样的四边形称之为筝形.(1)写出筝形的两个性质(定义除外).①∠BAC=∠DAC;②∠ABD=∠ADC.(2)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AE=AF,∠AEC=∠AFC.求证:四边形AECF是筝形.(3)如图(3),在筝形ABCD中,AB=AD=26,BC=DC=25,AC=17,求筝形ABCD的面积.【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在△ABC和△ADC中,△ABC≌△ADC即可,(2)先判断出∠AEB=∠AFD在得到△AEB≌△AFD(AAS)然后判断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即可;(3)先判断出△ABC≌△ADC.得到S△ABC=S△ADC.利用勾股定理BH2=AB2﹣AH2=262﹣AH2.,BH2=CB2﹣CH2=252﹣(17﹣AH)2.即可.【解答】解:(1)在△ABC和△ADC中,,∴△ABC≌△ADC∴∠BAC=∠DAC,∠ABD=∠ADC,故答案为∠BAC=∠DAC,∠ABD=∠ADC(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AEC=∠AFC,∠AEC+∠AEB=∠AFC+∠AFD=180°,∴∠AEB=∠AFD.∵AE=AF,∴△AEB≌△AFD(AAS).∴AB=AD,BE=DF.∴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BC=DC,∴EC=FC,∴四边形AECF是筝形.(3)如图∵AB=AD,BC=DC,AC=AC,∴△ABC≌△ADC.∴S△ABC=S△ADC.过点B作BH⊥AC,垂足为H.在Rt△ABH中,BH2=AB2﹣AH2=262﹣AH2.在Rt△CBH中,BH2=CB2﹣CH2=252﹣(17﹣AH)2.∴262﹣AH2=252﹣(17﹣AH)2,∴AH=10.∴BH=24.∴S△ABC=×17×24=204.∴筝形ABCD的面积为408.2019年9月26日。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调研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图是选自历届世博会徽中的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各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A.B.C.D.3.关于反比例函数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象过(1,2)点B.图象在第一、三象限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4.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3+有增根,则m的值是()A.﹣2B.2C.±2D.45.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两组对角相等C.对角线相等D.两组对边相等6.下列根式中,与属于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B.C.D.7.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线段绕着它的中点旋转180°后与原线段重合,那么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B.正三角形绕着它的三边中线的交点旋转120°后与原图形重合,那么正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正方形绕着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90°后与原图形重合,则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正五角星绕着它的中心旋转72°后与原图形重合,则正五角星是中心对称图形8.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接其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则第三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D.9.如图,在矩形ABCD中,P是边AD上的动点PE⊥AC于点E,PF⊥BD于点F,如果AB=5,AD=12.那么PE+PF=()A.B.C.D.10.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若∠FPC =50°,则∠A=()A.100°B.105°C.110°D.120°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13.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A(﹣2,﹣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14.四边形ABCD中,AC⊥BD,顺次连接它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15.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AEF是等边三角形,AB=AE,则∠B=.16.如图,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AB=6,以PA、PB为边向同侧作正方形APDC、正方形PBEF,两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分别记为O1、O2,连接O1O2,则O1O2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共9小题)17.计算:(1)﹣(2)(﹣2)×18.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是从0,1,3,5中选取的一个合适的数.19.解方程(1)=(2)=20.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点A的坐标为(﹣2,1),点B的坐标为(,m).(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根据图象写出当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的取值范围.2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BA、DC延长线上的点,且AE∥CF,交BC、AD于点G、H、试说明:EG=FH.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1),B(﹣4,﹣3),C(﹣2,﹣3).(1)画出将△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2)画出△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A2B2C2,并写出点B2的坐标;(3)观察图形,△A1B1C1和△A2B2C2成中心对称吗?如果成中心对称,那么对称中心的坐标为;如果不成中心对称,请说明理由.2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E、F是AC上两动点,E、F分别从A、C两点同时以1cm/s的相同的速度向C、A运动.(1)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你的理由.(2)若BD=10cm,AC=16cm,当运动时间t为多少时,四边形DEBF为矩形.24.如图,在Rt△ABC中,∠BAC=90°,现在有一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它的直角顶点D是BC上一点,另两条直角边分别交AB、AC于点E、F.(1)如图1,若DE⊥AB,DF⊥AC,求证:四边形AEDF是矩形;(2)在(1)条件下,若点D在∠BAC的角平分线上,试判断此时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点D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将直角三角板绕点D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直角三角板的两条边与两条直角边分别交于点E、F(如图2),试证明AE+AF=AD.25.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P,E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为矩形.(I)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Ⅱ)判断CF与A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上期中复习思考:看到下列词,你怎么想?①角平分线②垂直③垂直平分线④线段长⑤最小值(最短)⑥翻折⑦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或两个)⑧两线段关系⑨边边角⑩等边三角形(一个或两个)1.如图,在5×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图中找出格点C,使得△ABC 是腰长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点C 的个数为()A.3 B.4 C.5 D.7第1 题第2 题第3 题第4 题第5 题2.如图,在△ABC 中,AC=BC,∠ACB=90°,点D、E 在AB 上,将△ACD、△BCE 分别沿CD、CE 翻折,点A、B 分别落在点A′、B′的位置,再将△A′CD、△B′CE 分别沿A′C、B′C 翻折,点D 与点E 恰好重合于点O,则∠A′OB′的度数是()A.90° B.120°C.135°D.150°=7,DE=2,AB=4,则AC 长是()3.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S△ABCA.6 B.5 C.4 D.34.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已知∠ABC=90°,AC=5,BC=4,过点A 作直线l 平行于BC,折叠三角形纸片ABC,使直角顶点B 落在直线l 上的点P 处,折痕为MN,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N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N 分别在AB、BC 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 长度的最大A B C1 D15.如图,圆柱体的母线AB=1cm,直径BC=2cm.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那么蚂蚁的最短行程是()A C.(π2+1)cm D.3cm6.如图,在Rt△ABC 中,∠BAC=90°,AB=2,M 为边BC 上的点,连接AM.如果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AC 的中点处,那么点M 到AC 的距离是.第6 题第7 题第8 题第9 题7.如图,已知点P 为∠AOB 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点D 在边OA 上.爱动脑筋的小刚经过仔细观察后,进行如下操作:在边OB 上取一点E,使得PE=PD,这时他发现∠OEP 与∠ODP 之间有一定的相等关系,请你写出∠OEP 与∠ODP 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8.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9.如图,在Rt△ABC 中,∠ACB=9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70°与△EDC 重合,恰好使点D 在AB 上,则∠E=°.10.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2cm,高为4cm,点P 在边BC 上,且BP=14B C.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3 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P,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第10 题第11 题第12 题第13 题11.如图,Rt△ABC 中,∠ACB=90°,AC=12,BC=5,D 是AB 边上的动点,E 是AC 边上的动点,则BE+ED 的最小值为.12.如图,在△ABC 中,∠ACB=90°,∠CAB=30°.以AB 长为一边作△ABD,且AD=BD,∠ADB=90°,取AB 中点E,连DE、CE、C D.则∠EDC=°.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连接AB、BC,则∠ABC 的度数为.14.如图,在2×2 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 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第14 题第15 题第16 题第17 题15.如图,a∥b,点A 在直线a 上,点C 在直线b 上,∠BAC=90°,AB=AC,点B 到a、b 的距离分别为1 和2,则△ABC 的面积为.16.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点M 为BC 中点,MN⊥AC 于点N,则MN 的长是.17.如图,△ABC 中,AB=AC,∠BAC=50°,∠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 沿EF(E 在BC 上,F 在AC 上)折叠,点C 与点O 恰好重合,则∠OEC 为度.18.观察下列勾股数组:①3,4,5;②5,12,13;③7,24,25;④9,40,41;….若a,144,145 是其中的一组勾股数,则根据你发现的规律,a=.(提示:5=2312+,13=2512+,…)19.探索与应用.先填写下表,通过观察后再回答问题:(1=;(2数位的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80,则a=.20.如图,已知直线l1∥l2∥l3,且l1,l2 之间的距离为1,l2,l3 之间的距离为2,点A、C 分别在直线l2,l1 上,(1)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以AC 为底的等腰△ABC,使得点B 落在直线l3 上(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1)中得到的△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C 的长.21.如图,△ABC 中,∠ACB=90°,AB=5cm,BC=3cm,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C﹣B 向点B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0),(1)在A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PB?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若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求出t 的值.2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在直线l 上,动点D 也在直线l 上(不与A,B 点重合),△ADE 为等边三角形.(1)如图①,当点D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且△ADE 与△ABC 在直线l 的同侧时,试猜想线段BE 与CD的大小关系为(2)如图②,当点D 在线段BA 上且ADE 与ABC 在直线l 异测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说明结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若成立,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线段BE 与CD 所在直线的夹角α(0°<α<90°)(3)当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ADE 与△ABC 仍然在直线l 的异测时,试在图中画③出相应的图形,并直接判断此时BE 与CD 的关系(不必说明理由).23.某小区有A、B、C、D 四栋居民楼,经测量发现A、C、D 三栋居民楼两两距离相等,且∠ACB=90°,物业打算在A、B 两楼之间的小路AB 上修建一个休闲运动区域E,且D 楼居民恰好能沿着小路DE 直达该区域,小路DE 和小路AC 恰好互相垂直,垂足为F.(1)说明:AE=CE=BE;(2)若AB=35m,P 是直线DE 上的一点.则当P 在何处时,PB+PC 最小,并求出此时,PB+PC 的值.24.阅读探索题:(1)如图1,OP 是∠MON 的平分线,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N,OM 为C,B 两点,在射线OP 上任取一点A(O 点除外),连接AB,AC,求证:△AOB≌△AO C.(2)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①如图2:在Rt△ABC 中,∠ACB=90°,∠A=60°,CD 平分∠ACB,试判断BC 和AC、AD 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BC=CD=10,AC=17,AD=9,求AB 的长.25.(1)如图(1),在△ABC,AB=AC,O 为△ABC 内一点,且OB=OC,求证:直线AO 垂直平分B C.以下是小明的证题思路,请补全框图中的分析过程.(2)如图(2),在△ABC 中,AB=AC,点D、E 分别在AB、AC 上,且BD=CE.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不写画法,保留画图痕迹).(3)如图(3),在五边形ABCDE 中,AB=AE,BC=DE,∠B=∠E,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CD 边的垂直平分线,并说明理由.26.有这样的一个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下面经历探索与应用的过程.探索:已知:如图1,AD∥BC,AB∥C D.求证:AB=C D.应用此定理进行证明求解.应用一、已知:如图2,AD∥BC,AD<BC,AB=C D.求证:∠B=∠C;应用二、已知:如图3,AD∥BC,AC⊥BD,AC=4,BD=3.求:AD 与BC 两条线段的和.27.如图1,在△ABC 中,AB=AC,点D,E 分别在AB 和AC 上,且∠ADC=∠AEB=90°,则CD=BE.探究发现:如图2,在△ABC 中,仍然有条件“AB=AC,点D,E 分别在AB 和AC 上”.若∠ADC+∠AEB=180°,则CD 与BE 是否仍相等?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相等,请举反例说明.28.已知:在∠ABC 中,D 是∠ABC 平分线上一点,E、F 分别在AB、BC 上,且DE=DF.试判断∠BED 与∠BFD 的关系并证明.下面方框中是小明的判断与证明:解:∠BED=∠BFD,证明如下:如图:过点D 作DM⊥AB,DN⊥BC,垂足分别为M、N,∴△DEM 和△DFN 是直角三角形,∵BD 是∠ABC 的平分线,DM⊥AB,DN⊥BC,∴DM=DN.在Rt△DEM 与Rt△DFN 中,DE DF DM DN=⎧⎨=⎩,∴Rt△DEM≌Rt△DFN(HL),∴∠MED=∠NFD,∴∠BED=∠BF D.数学老师认为小明的判断不完整,请你认真思考给出完整的判断并证明.29.先阅读材料,再结合要求回答问题.【问题情景】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AD,∠B=∠ADC=90°.E,F 分别是BC,CD 上的点,且线段BE,EF,FD 满足BE+FD=EF.试探究图中∠EAF 与∠BAD 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思考】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EAF 与∠BA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探索延伸】若将问题情景中条件“∠B=∠ADC=90°”改为“∠B+∠D=180°”(如图②),其余条件不变,请判断上述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③,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北偏西30°的A 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 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 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 处且相距210 海里.试求此时两舰艇的位置与指挥中心(O 处)形成的夹角∠EOF 的大小.。
南京XX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是()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C.圆D.平行四边形2.下面有四种说法:①了解某一天出入南京市的人口流量适合用普查方式;②抛掷一个正方体骰子,点数为奇数的概率是③“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关于篮球巨星科比退役的相关新闻”是随机事件.④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那么它仍是可能发生的事件.其中正确说法是()A.①②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A.=1 B.=C.=x+y D.=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关于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就是概率B.频率与试验次数无关C.概率是随机的,与频率无关D.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6.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当x=时,分式的值为0.8.已知▱ABCD中,∠A比∠B小20°,那么∠C=°.9.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了2个红球和1个白球,每个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将球摇匀,据此,请你写出一个发生的可能性小于的随机事件:.10.一个样本的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1、2、3、4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5组数据的频数为,频率为.1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B=60°,AC=8,则BC的长为.12.如图,将▱ABCD折叠,使点D、C分别落在点F、E处(点F、E都在AB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若∠AMF=50°,则∠A=°.1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P是AB的中点,PO=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14.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课本上的三个定理可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探索并写出一个与它们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5.若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必须满足的条件是.16.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D的坐标依次为(﹣1,0),(m,n),(﹣1,10),(﹣7,p),且p≤n.若以A、B、C、D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n的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8分)17.计算:(1)•(2)﹣﹣3.18.先化简,再求值:÷(﹣1),然后从2,1,﹣1,﹣2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19.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已知:如图,▱ABCD中,且AC=DB.求证:▱ABCD是矩形.20.如图,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线段A1B1(点A的对应点为A1).(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旋转中心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OA、OA1、OB、OB1,并根据旋转的性质用符号语言写出2条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21.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1)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HFG是矩形,则▱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不需要证明)22.某校有1000名学生.为了解全校学生的上学方式,该校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列图表(频数分布表中部分划记被污染渍盖住):(1)本次调查的个体是;(2)求扇形统计图中,乘私家车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3)请估计该校10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多少人?2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1)∠1=∠2.(2)四边形AFCE是菱形.24.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BAC=90°,点D是BC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分别在DG和DE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和AE的关系为;(2)如图②,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25.浴缸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放热水,一个放冷水,两水龙头放水速度:放热水的是a升/分,放冷水的速度是b升/分,下面有两种放水方式:方式一:先开热水,使热水注满浴缸的一半,后一半容积的水接着开冷水龙头注放.方式二:前一半时间让热水龙头注放,后一半时间让冷水龙头注放.(1)在方式一中:设浴缸容积为V升,则先开热水,热水注满浴缸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分;(2)两种方式中,哪种方式更节省时间?请说明理由.26.在正方形ABCD中,M、N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1)如图①,AM=CN,连接DM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BN并延长,交DC于点E,连接BM、DN.求证:①四边形MBND为菱形②△MFB≌△NED.(2)如图②,AM≠CN,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G,连接DH并延长交BC于点N.连接DM、BN,若∠AMB=105°,∠DNC=115°,则∠GMD﹢∠HNB的度数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是()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 C.圆 D.平行四边形【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2.下面有四种说法:①了解某一天出入南京市的人口流量适合用普查方式;②抛掷一个正方体骰子,点数为奇数的概率是③“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关于篮球巨星科比退役的相关新闻”是随机事件.④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那么它仍是可能发生的事件.其中正确说法是()A .①②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考点】概率的意义;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随机事件.【分析】根据调查方式的选择、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①了解某一天出入南京市的人口流量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②抛掷一个正方体骰子,点数为奇数的概率是,正确;③“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关于篮球巨星科比退役的相关新闻”是随机事件,正确;④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那么它仍是可能发生的事件,正确;故选C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A .=1 B . =C . =x +yD .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原式变形变形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 、原式==1,正确;B 、原式=,错误;C 、原式为最简结果,错误;D 、原式=,错误,故选A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矩形判断即可.【解答】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A为假命题;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B为真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C为真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为真命题.故选A.5.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关于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就是概率B.频率与试验次数无关C.概率是随机的,与频率无关D.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随机事件.【分析】根据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可以用这个常数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解答即可.【解答】解:∵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可以用这个常数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①②组合可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③④组合可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①③可证明△ADO≌△CBO,进而得到AD=CB,可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①④可证明△ADO≌△CBO,进而得到AD=CB,可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有4种可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1;当x=﹣1时,分式的值为0.【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1+x≠0,再解即可;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x2﹣1=0,且x﹣1≠0,再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1+x≠0,解得:x≠﹣1;由题意得:x2﹣1=0,且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1.8.已知▱ABCD中,∠A比∠B小20°,那么∠C=8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B=180°,∠A=∠B﹣20°,解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C,∴∠A+∠B=180°,又∵∠A=∠B﹣20°,∴∠A=80°,∠B=100°,∴∠C=∠A=80°.故答案为80°.9.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了2个红球和1个白球,每个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将球摇匀,据此,请你写出一个发生的可能性小于的随机事件:求摸到白球的概率.【考点】可能性的大小;随机事件.【分析】发生的可能性小于的随机事件就是摸出的球的个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下,据此求解.【解答】解: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了2个红球和1个白球,摸到白球的概率为:=<,故答案为:求摸到白球的概率.10.一个样本的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1、2、3、4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5组数据的频数为20,频率为0.4.【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总数减去其它四组的数据就是第5组的频数,用频数除以数据总数就是频率.【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第1、2、3、4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共(2+8+15+5)=30,样本总数为50,故第5小组的频数是50﹣30=20,频率是=0.4.故答案为20,0.4.1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B=60°,AC=8,则BC的长为4.【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得到OA=OB,于是可证明△ABO为等边三角形,于是可求得AB=4,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C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OA=OB=AC=4.∵OA=OB,∠AOB=60°,∴△OAB为等边三角形.∴AB=4.在Rt△ABC中,BC==4.故答案为:4.12.如图,将▱ABCD折叠,使点D、C分别落在点F、E处(点F、E都在AB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若∠AMF=50°,则∠A=65°.【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与折叠的性质,易得CD∥MN∥AB,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DMN=∠FMN=∠A,又由平角的定义,根据∠AMF=50°,求得∠DMF的度数,然后可求得∠A 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MN∥AE,∠FMN=∠DMN,∴AB∥CD∥MN,∴∠DMN=∠FMN=∠A,∵∠AMF=50°,∴∠DMF=180°﹣∠AMF=130°,∴∠FMN=∠DMN=∠A=65°,故答案为:65.1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P是AB的中点,PO=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24.【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B=BC=CD=A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OP,进而得到AB长,然后可算出菱形ABCD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BC=CD=AD,∵点P是AB的中点,∴AB=2OP,∵PO=3,∴AB=6,∴菱形ABCD的周长是:4×6=24,故答案为:2414.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课本上的三个定理可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探索并写出一个与它们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答案不唯一,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判定方法得出即可.【解答】解:答案不唯一,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理由:∵∠B=∠D,∠A=∠C,∠B+∠C+∠D+∠A=360°,∴∠B+∠C=180°,∠A+∠D=180°,∴AB∥CD,AD∥BC,∴四边行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15.若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对角线互相垂直.【考点】中点四边形;矩形的判定.【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解;首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所得四边形的对边都平行且相等,那么其必为平行四边形,若所得四边形是矩形,那么邻边互相垂直,故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必互相垂直.【解答】解:由于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H∥FG∥BD,EF∥AC∥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是矩形,即EF⊥FG,∴AC⊥BD,故答案为:对角线互相垂直.16.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D的坐标依次为(﹣1,0),(m,n),(﹣1,10),(﹣7,p),且p≤n.若以A、B、C、D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n的值是2,5,18.【考点】菱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A,C点坐标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n的值.【解答】解:如图所示:当C(﹣7,2),C′(﹣7,5)时,都可以得到以A、B、C、D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同理可得:当D(﹣7,8)则对应点C的坐标为;(﹣7,18)可以得到以A、B、C、D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故n的值为:2,5,18.故答案为:2,5,1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8分)17.计算:(1)•(2)﹣﹣3.【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先约分,再计算即可;(2)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进行相加即可.【解答】解:(1)原式=﹣;(2)原式=﹣﹣===﹣2.18.先化简,再求值:÷(﹣1),然后从2,1,﹣1,﹣2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最后选出合适的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当a=﹣2时,原式=﹣=1.19.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已知:如图,▱ABCD中,且AC=DB.求证:▱ABCD是矩形.【考点】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BC=∠DCB=90°,再利用矩形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在△ABC和△DCB中,∴△ABC≌△DCB(SSS),∴∠ABC=∠DCB,∵AB∥DC,∴∠ABC=∠DCB=90°,∴▱ABCD是矩形.20.如图,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线段A1B1(点A的对应点为A1).(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旋转中心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OA、OA1、OB、OB1,并根据旋转的性质用符号语言写出2条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考点】作图-旋转变换.【分析】(1)连接AA1、BB1,再分别作AA1、BB1中垂线,两中垂线交点即为点O;(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据此可知.【解答】解:(1)如图,点O即为所求;(2)OA=OA1、∠AOA1=∠BOB1.21.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1)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HFG是矩形,则▱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不需要证明)【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分析】(1)通过证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可得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2)当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并且AB=2AD时,先证明四边形ADFE是正方形,得出有一个内角等于90°,从而证明菱形EHFG为一个矩形.【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CF,AB=CD,∵E是AB中点,F是CD中点,∴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F∥CE.同理可得DE∥BF,∴四边形FGEH是平行四边形;(2)当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并且AB=2AD时,平行四边形EHFG是矩形.∵E,F分别为AB,CD的中点,且AB=CD,∴AE=DF,且AE∥DF,∴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AD=EF,又∵AB=2AD,E为AB中点,则AB=2AE,于是有AE=AD=AB,这时,EF=AE=AD=DF=AB,∠EAD=∠FDA=90°,∴四边形ADFE是正方形,∴EG=FG=AF,AF⊥DE,∠EGF=90°,∴此时,平行四边形EHFG是矩形.22.某校有1000名学生.为了解全校学生的上学方式,该校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列图表(频数分布表中部分划记被污染渍盖住):(1)本次调查的个体是每名学生的上学方式;(2)求扇形统计图中,乘私家车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3)请估计该校10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多少人?【考点】频数(率)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分析】(1)每一个调查对象称为个体,据此求解;(2)首先求得私家车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然后乘以周角即可求得圆心角的度数;(3)用学生总数乘以骑车和步行上学所占的百分比的和即可求得人数.【解答】解:(1)本次调查的个体是每名学生的上学方式;(2)(1﹣15%﹣29%﹣30%﹣6%)×360°=72°;答:乘私家车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72°;(3)1000×(15%+29%)=440人.答:估计该校10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440人.2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1)∠1=∠2.(2)四边形AFCE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相等即可证明;(2)由于知道了EF垂直平分AC,因此只要证出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AFCE是菱形的结论.【解答】证明:(1)∵AD∥BC,∴∠1=∠2;(2)∵EF是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AO=CO,AC⊥EF,∵AD∥BC,∴∠AEO=∠CFO,在△AEO和△CFO中,,∴△AEO≌△CFO(AAS),∴AE=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AC⊥EF,∴四边形AFCE是菱形.24.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BAC=90°,点D是BC的中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分别在DG和DE上,连接AE、BG.(1)试猜想线段BG和AE的关系为;(2)如图②,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E≌△BDG就可以得出结论;(2)如图2,连接AD,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DE≌△BDG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BG=AE.理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是BC的中点,∴AD⊥BC,BD=CD,∴∠ADB=∠ADC=90°.∵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DE=DG.在△BDG和△ADE中,,∴△ADE≌△BDG(SAS),∴BG=AE;(2)成立BG=AE.理由:如图②,连接AD,∵在Rt△BAC中,D为斜边BC中点,∴AD=BD,AD⊥BC,∴∠ADG+∠GDB=90°.∵四边形EFGD为正方形,∴DE=DG,且∠GDE=90°,∴∠ADG+∠ADE=90°,∴∠BDG=∠ADE.在△BDG和△ADE中,,∴△BDG≌△ADE(SAS),∴BG=AE.25.浴缸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放热水,一个放冷水,两水龙头放水速度:放热水的是a升/分,放冷水的速度是b升/分,下面有两种放水方式:方式一:先开热水,使热水注满浴缸的一半,后一半容积的水接着开冷水龙头注放.方式二:前一半时间让热水龙头注放,后一半时间让冷水龙头注放.(1)在方式一中:设浴缸容积为V升,则先开热水,热水注满浴缸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分;(2)两种方式中,哪种方式更节省时间?请说明理由.【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2)首先浴缸容积为V,然后求出方式一和方式二注满时间为t、t′,最后作差比较.【解答】解:(1)先开热水注满浴缸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分;故答案为:;(2)方式一:设浴缸容积为V,注满时间为t,依题意,得t=+,方式二:同样设浴缸容积为V,注满总时间为t′,依题意得t′a+t′b=V所以t′=,故t﹣t′=+﹣==,分类讨论:(Ⅰ)当a=b时,t﹣t′=0,即t=t′(Ⅱ)当a≠b时,>0,即t>t′综上所述:(1)当放热水速度与放冷水速度不相等时,选择方式二节约时间.(2)当两水龙头放水速度相等时,选其中任一方式都可以,因为此时注满水的时间相等.26.在正方形ABCD中,M、N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1)如图①,AM=CN,连接DM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BN并延长,交DC于点E,连接BM、DN.求证:①四边形MBND为菱形②△MFB≌△NED.(2)如图②,AM≠CN,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G,连接DH并延长交BC于点N.连接DM、BN,若∠AMB=105°,∠DNC=115°,则∠GMD﹢∠HNB的度数是80°.【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①如图①中,连接BD交AC于O,先证明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NM⊥BD即可证明.②先证明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得到∠BFM=∠DEN,再证明BM=DN,∠BMF=∠DNE即可解决问题.(2)分别求出∠GMD、∠HN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①证明:如图①中,连接BD交AC于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C,OB=OD,AC⊥BD,∵AM=CN,∴OM=ON,∵OB=OD,∴四边形MBND是平行四边形,∵MN⊥DB,∴四边形MBND是菱形.②证明:∵四边形MBND是菱形,∴DM∥NB,BM=DN,∠DMB=∠DNB,∴∠BMF=∠DNE,∵BF∥DE,∴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BFM=∠DEN,在△MFB和△NED中,,∴△MFB≌△NED.(2)如图②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N=∠DCN,BC=CD,在△NCB和△NCD中,,∴△NCB≌△NCD,∴∠BNC=∠DNC=115°,同理可证∠AMD=∠AMB=105°,∵∠CNH=180°﹣∠DNC=65°,∴∠BNH=∠BNC﹣∠CNH=50°,∴∠DMG=105°﹣75°=30°,∴∠GMD﹢∠HNB=30°+50°=80°.故答案为80.。
一、等差数列选择题1.在等差数列{}n a 的中,若131,5a a ==,则5a 等于( )A .25B .11C .10D .92.为了参加学校的长跑比赛,省锡中高二年级小李同学制定了一个为期15天的训练计划.已知后一天的跑步距离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增加相同距离.若小李同学前三天共跑了3600米,最后三天共跑了10800米,则这15天小李同学总共跑的路程为( ) A .34000米 B .36000米 C .38000米 D .40000米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S 5,S 10-S 5,S 15-S 10必成等差数列 B .S 2,S 4-S 2,S 6-S 4必成等差数列 C .S 5,S 10,S 15+S 10有可能是等差数列 D .S 2,S 4+S 2,S 6+S 4必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若231n n a n b n =+,则2121S T 的值为( ) A .1315B .2335C .1117D .495.等差数列{}n a 中,12318192024,78a a a a a a ++=-++=,则此数列的前20项和等于( ) A .160B .180C .200D .220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0a =,56S S ≥,下列四个命题:①公差d 的最大值为2-;②70S <;③记n S 的最大值为M ,则M 的最大值为30;④20192020a a >.其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2n n n S +=,则数列11n n a a +⎧⎫⎨⎬⎩⎭的前10项的和为( ) A .89B .910C .1011D .11128.若两个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且3221n n S n T n +=+,则1215a b =( )A .32B .7059C .7159D .859.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2,S 3=12,则a 6等于( )A .8B .10C .12D .1410.在等差数列{}n a 中,10a >,81335a a =,则n S 中最大的是( ) A .21SB .20SC .19SD .18S11.在函数()y f x =的图像上有点列{},n n x y ,若数列{}n x 是等比数列,数列{}n y 是等差数列,则函数()y f x =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3(4)f x x =+B .2()4f x x =C .3()4xf x ⎛⎫= ⎪⎝⎭D .4()log f x x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3589133224a a a a a ++++=,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是( ) A .13B .26C .52D .5613.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和为n S ,若()*111,m m a a a m m N +-<<->∈,则必有( )A .0m S <且10m S +>B .0m S >且10m S +>C .0m S <且10m S +<D .0m S >且10m S +<14.已知递减的等差数列{}n a 满足2219a a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取最大值时n =( )A .4或5B .5或6C .4D .515.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42S S =,248a a +=,则5a 等于( ) A .6B .7C .8D .101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16+=a a ,41a =,则12a 的值是( ) A .15B .30C .3D .6417.已知数列{x n }满足x 1=1,x 2=23,且11112n n n x x x -++=(n ≥2),则x n 等于( ) A .(23)n -1B .(23)n C .21n + D .12n + 18.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7916+=a a ,则15S =( ) A .60B .120C .160D .24019.已知数列{}n a 中,11a =,22a =,对*n N ∀∈都有333122n n n a a a ++=+,则10a 等于( ) A .10BC .64D .420.设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是n S 、n T .若237n n S n T n =+,则63a b 的值为( ) A .511B .38C .1D .2二、多选题21.(多选)在数列{}n a 中,若221(2,,n n a a p n n N p *--=≥∈为常数),则称{}n a 为“等方差数列”.下列对“等方差数列”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n a 是等方差数列B .(){}1n- 是等方差数列C .{}2n是等方差数列.D .若{}n a 既是等方差数列,又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为常数列22.题目文件丢失!23.黄金螺旋线又名等角螺线,是自然界最美的鬼斧神工.在一个黄金矩形(宽长比约等于0.618)里先以宽为边长做正方形,然后在剩下小的矩形里以其宽为边长做正方形,如此循环下去,再在每个正方形里画出一段四分之一圆弧,最后顺次连接,就可得到一条“黄金螺旋线”.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等都符合这个曲线.现将每一段黄金螺旋线与其所在的正方形所围成的扇形半径设为a n (n ∈N *),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n =a n -1+a n -2 (n ≥3).再将扇形面积设为b n (n ∈N *),则( )A .4(b 2020-b 2019)=πa 2018·a 2021B .a 1+a 2+a 3+…+a 2019=a 2021-1C .a 12+a 22+a 32…+(a 2020)2=2a 2019·a 2021D .a 2019·a 2021-(a 2020)2+a 2018·a 2020-(a 2019)2=024.(多选题)已知数列{}n a 中,前n 项和为n S ,且23n n n S a +=,则1n n a a -的值不可能为( ) A .2B .5C .3D .425.已知递减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57S S =,则( ) A .60a > B .6S 最大 C .130S > D .110S >26.已知数列{}2nn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1=3 B .若d =1,则a n =n 2+2n C .a 2可能为6D .a 1,a 2,a 3可能成等差数列27.朱世杰是元代著名数学家,他所著的《算学启蒙》是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科学普及著作.《算学启蒙》中涉及一些“堆垛”问题,主要利用“堆垛”研究数列以及数列的求和问题.现有100根相同的圆形铅笔,小明模仿“堆垛”问题,将它们全部堆放成纵断面为等腰梯形的“垛”,要求层数不小于2,且从最下面一层开始,每一层比上一层多1根,则该“等腰梯形垛”应堆放的层数可以是( )A .4B .5C .7D .82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5110,20,a a a 则( )A .80a <B .当且仅当n = 7时,n S 取得最大值C .49S S =D .满足0n S >的n 的最大值为1229.在数列{}n a 中,若22*1(2,.n n a a p n n N p --=≥∈为常数),则称{}n a 为“等方差数列”.下列对“等方差数列”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n a 是等方差数列 B .{(1)}n -是等方差数列C .若{}n a 是等方差数列,则{}()*,kn a k Nk ∈为常数)也是等方差数列D .若{}n a 既是等方差数列,又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0.在下列四个式子确定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的条件是( )A .n a kn b =+(k ,b 为常数,*n N ∈);B .2n n a a d +-=(d 为常数,*n N ∈);C .()*2120n n n a a a n ++-+=∈N ; D .{}n a 的前n 项和21n S n n =++(*n 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等差数列选择题 1.D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直接求解. 【详解】 因为131,5a a ==,315529a a a a =+∴=,故选:D . 2.B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性质得到21200a =,143600a =,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小李同学每天跑步距离为等差数列,设为n a ,则123233600a a a a ++==,故21200a =,13141514310800a a a a ++==,故143600a =,则()()11521411151********n S a a a a =+⨯=+⨯=. 故选:B. 3.D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判定A 、B 正确;当首项与公差均为0时,可判定C 正确;当首项为1与公差1时,可判定D 错误. 【详解】由题意,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前n 项和,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而51051510,,S S S S S --,和24264,,S S S S S --构成等差数列,所以,所以A ,B 正确;当首项与公差均为0时,5101510,,S S S S +是等差数列,所以C 正确;当首项为1与公差1时,此时2426102,31,86S S S S S =+=+=,此时24264,,S S S S S ++不构成等差数列,所以D 错误. 故选:D. 4.C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化简求解即可 【详解】2121S T =12112121()21()22a ab b ++÷=121121a a b b ++=1111a b =2113111⨯⨯+=1117.故选C 5.B 【分析】把已知的两式相加得到12018a a +=,再求20S 得解. 【详解】由题得120219318()()()247854a a a a a a +++++=-+=, 所以1201203()54,18a a a a +=∴+=. 所以2012020()10181802S a a =+=⨯=. 故选:B 6.B 【分析】设公差为d ,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56S S ≥,得2d ≤-,由前n 项和公式,得728S ≤,同时可得n S 的最大值,2d =-,5n =或6n =时取得,结合递减数列判断D . 【详解】设公差为d ,由已知110a =,56S S ≥,得5101061015d d ⨯+≥⨯+,所以2d ≤-,A 正确;所以7710217022128S d =⨯+≤-⨯=,B 错误;1(1)10(1)0n a a n d n d =+-=+-≥,解得101n d≤-+,11100n a a nd nd +=+=+≤,解得10n d≥-, 所以10101n d d-≤≤-+,当2d =-时,56n ≤≤, 当5n =时,有最大值,此时51010(2)30M =⨯+⨯-=,当6n =时,有最大值,此时61015(2)30M =⨯+⨯-=,C 正确. 又该数列为递减数列,所以20192020a a >,D 正确. 故选:B .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 和公式与性质是解题关键.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大值除可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解外还可由10n n a a +≥⎧⎨≤⎩求得.7.C 【分析】 首先根据()12n n n S +=得到n a n =,设11111n n n b a a n n +==-+,再利用裂项求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当1n =时,111a S ==, 当2n ≥时,()()11122n n n n n n n a S S n -+-=-=-=. 检验111a S ==,所以n a n =. 设()1111111n n n b a a n n n n +===-++,前n 项和为n T , 则10111111101122310111111T ⎛⎫⎛⎫⎛⎫=-+-++-=-= ⎪ ⎪ ⎪⎝⎭⎝⎭⎝⎭…. 故选:C 8.C 【分析】可设(32)n S kn n =+,(21)n T kn n =+,进而求得n a 与n b 的关系式,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n a ,{}n b 是等差数列,且3221n n S n T n +=+, 所以可设(32)n S kn n =+,(21)n T kn n =+,又当2n 时,有1(61)n n n a S S k n -=-=-,1(41)n n n b T T k n -=-=-, ∴1215(6121)71(4151)59a kb k ⨯-==⨯-, 故选:C . 9.C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a n }为等差数列,S 3=12,即1232312a a a a ++==,解得24a =. 由12a =,所以数列的公差21422d a a =-=-=, 所以()()112212n a a n d n n =+-=+-=, 所以62612a =⨯=. 故选:C 10.B 【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1137512a d a d +=+,可得关系1392a d =-.再运用求和公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选项.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由81335a a =得,()()1137512a d a d +=+,整理得,1392a d =-. 又10a >,所以0d <,因此222120(20)2002222n d d d dS n a n n dn n d ⎛⎫=+-=-=-- ⎪⎝⎭, 所以20S 最大. 故选:B. 11.D 【分析】把点列代入函数解析式,根据{x n }是等比数列,可知1n nx x +为常数进而可求得1n n y y +-的结果为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可判断出{y n }是等差数列. 【详解】对于A ,函数3(4)f x x =+上的点列{x n ,y n },有y n =43n x +,由于{x n }是等比数列,所以1n nx x +为常数, 因此1n n y y +-=()()()()114343441n n n n n x x x x x q +++-+=-=-这是一个与n 有关的数,故{y n }不是等差数列;对于B ,函数2()4f x x =上的点列{x n ,y n },有y n =24n x ,由于{x n }是等比数列,所以1n nx x +为常数,因此1n n y y +-=()222214441n n n x x x q +-=-这是一个与n 有关的数,故{y n }不是等差数列;对于C ,函数3()4xf x ⎛⎫= ⎪⎝⎭上的点列{x n ,y n },有y n =3()4n x ,由于{x n }是等比数列,所以1n nx x +为常数, 因此1n n y y +-=133()()44n n x x+-=33()()144n qx⎡⎤-⎢⎥⎣⎦,这是一个与n 有关的数,故{y n }不是等差数列;对于D ,函数4()log f x x =上的点列{x n ,y n },有y n =4log n x,由于{x n }是等比数列,所以1n nx x +为常数, 因此1n n y y +-=114444log log log log n n n nx x x x q ++-==为常数,故{y n }是等差数列;故选:D . 【点睛】 方法点睛:判断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的方法:定义法,等差中项法. 12.B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下标性质,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结果. 【详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3542a a a +=,891371013103a a a a a a a ++=++=, 因为()()3589133224a a a a a ++++=, 可得410322324a a ⨯+⨯=,即4104a a +=, 故数列的前13项之和()()11341013131313426222a a a a S ++⨯====. 故选:B. 13.D 【分析】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1110,0m m a a a a ++>+<, 所以1()02m m m a a S +=>,111(1)()02m m m a a S ++++=<. 故选:D. 14.A 【分析】由2219a a =,可得14a d =-,从而得2922n d dS n n =-,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其最值即可 【详解】解:设递减的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0d <),因为2219a a =,所以2211(8)a a d =+,化简得14a d =-,所以221(1)9422222n n n d d d dS na d dn n n n n -=+=-+-=-, 对称轴为92n =, 因为n ∈+N ,02d<, 所以当4n =或5n =时,n S 取最大值, 故选:A 15.D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求出1a 和d ,即可求得5a . 【详解】解:设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 则由542S S =,248a a +=,得:111154435242238a d a d a d a d ⨯⨯⎛⎫+=+ ⎪⎝⎭+++=⎧⎪⎨⎪⎩,即{1132024a d a d +-+=, 解得:{123a d =-=,51424310a a d ∴=+=-+⨯=.故选:D. 16.A【分析】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方程组,求出1a 和d 的值,12111a a d =+,即可求解.【详解】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111681631a d a d a d +++=⎧⎨+=⎩,即117831a d a d +=⎧⎨+=⎩ 解得:174174d a ⎧=⎪⎪⎨⎪=-⎪⎩,所以12117760111115444a a d =+=-+⨯==, 所以12a 的值是15, 故选:A 17.C 【分析】由已知可得数列1n x ⎧⎫⎨⎬⎩⎭是等差数列,求出数列1n x ⎧⎫⎨⎬⎩⎭的通项公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已知可得数列1n x ⎧⎫⎨⎬⎩⎭是等差数列,且121131,2x x ==,故公差12d = 则()1111122n n n x +=+-⨯=,故21n x n =+故选:C 18.B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由7916+=a a ,得到88a =,然后由15815S a =求解. 【详解】因为7916+=a a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978216a a a +==, 解得88a =, 所以()11515815151581202a a S a +===⨯=. 故选:B 19.D 【分析】利用等差中项法可知,数列{}3n a 为等差数列,根据11a =,22a =可求得数列{}3n a 的公差,可求得310a 的值,进而可求得10a 的值. 【详解】对*n N ∀∈都有333122n n n a a a ++=+,由等差中项法可知,数列{}3n a 为等差数列,由于11a =,22a =,则数列{}3n a 的公差为33217d a a =-=,所以,33101919764a a d =+=+⨯=,因此,104a .故选:D. 20.C 【分析】令22n S n λ=,()37n T n n λ=+,求出n a ,n b ,进而求出6a ,3b ,则63a b 可得. 【详解】令22n S n λ=,()37n T n n λ=+,可得当2n ≥时,()()221221221n n n a S S n n n λλλ-=-=--=-,()()()()137134232n n n b T T n n n n n λλλ-=-=+--+=+,当1n =,()11112,3710a S b T λλλ====+=,符合()221n a n λ=-,()232n b n λ=+故622a λ=,322b λ=, 故631a b =. 【点睛】由n S 求n a 时,11,1,2n nn S n a S S n -=⎧=⎨-≥⎩,注意验证a 1是否包含在后面a 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一般已知条件含a n 与S n 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上述公式求解.二、多选题21.BD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方差数列定义,结合特殊反例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对于A ,若{}n a 是等差数列,如n a n =,则12222(1)21n n a a n n n --=--=-不是常数,故{}na 不是等方差数列,故A 错误;对于B ,数列(){}1n-中,222121[(1)][(1)]0n n n n a a ---=---=是常数,{(1)}n ∴-是等方差数列,故B 正确;对于C ,数列{}2n中,()()22221112234n n n n n aa ----=-=⨯不是常数,{}2n∴不是等方差数列,故C 错误; 对于D ,{}n a 是等差数列,1n n a a d -∴-=,则设n a dn m =+,{}n a 是等方差数列,()()222112(2)n n n n dn m a a a a d a d d n m d d dn d m --∴-=++++=+=++是常数,故220d =,故0d =,所以(2)0m d d +=,2210n n a a --=是常数,故D 正确.故选:B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新定义问题和等差数列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方差数列定义,利用定义进行判断.22.无23.ABD 【分析】对于A ,由题意得b n =4πa n 2,然后化简4(b 2020-b 2019)可得结果;对于B ,利用累加法求解即可;对于C ,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n =a n -1+a n -2 (n ≥3),即a n -1=a n -2-a n ,两边同乘a n -1 ,可得a n -12=a n -1 a n -2-a n -1 a n ,然后累加求解;对于D ,由题意a n -1=a n -a n -2,则a 2019·a 2021-(a 2020)2+a 2018·a 2020-(a 2019)2,化简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得b n =4πa n 2,则4(b 2020-b 2019)=4(4πa 20202-4πa 20192)=π(a 2020+a 2019)(a 2020-a 2019)=πa 2018·a 2021,则选项A 正确; 又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n =a n -1+a n -2 (n ≥3),所以a n -2=a n -a n -1(n ≥3),a 1+a 2+a 3+…+a 2019=(a 3-a 2)+(a 4-a 3)+(a 5-a 4)+…+(a 2021-a 2020)=a 2021-a 2=a 2021-1,则选项B 正确;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n =a n -1+a n -2 (n ≥3),即a n -1=a n -2-a n ,两边同乘a n -1 ,可得a n-12=a n -1 a n -2-a n -1 a n ,则a 12+a 22+a 32…+(a 2020)2=a 12+(a 2a 1-a 2a 3)+(a 3a 2-a 3a 4)+…+(a 2020a 2019-a 2020a 2021)=a 12-a 2020a 2021=1-a 2020a 2021,则选项C 错误;由题意a n -1=a n -a n -2,则a 2019·a 2021-(a 2020)2+a 2018·a 2020-(a 2019)2=a 2019·(a 2021-a 2019)+a 2020·(a 2018-a 2020)=a 2019·a 2020+a 2020·(-a 2019)=0,则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此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式的应用,考查累加法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4.BD 【分析】利用递推关系可得1211n n a a n -=+-,再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即可得出答案.解:∵23n n n S a +=, ∴2n ≥时,112133n n n n n n n a S S a a --++=-=-, 化为:112111n n a n a n n -+==+--, 由于数列21n ⎧⎫⎨⎬-⎩⎭单调递减,可得:2n =时,21n -取得最大值2. ∴1n n a a -的最大值为3. 故选: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关系、数列的单调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5.ABD 【分析】转化条件为670a a +=,进而可得60a >,70a <,再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前n 项和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因为57S S =,所以750S S -=,即670a a +=,因为数列{}n a 递减,所以67a a >,则60a >,70a <,故A 正确; 所以6S 最大,故B 正确; 所以()113137131302a a S a+⨯==<,故C 错误; 所以()111116111102a a S a+⨯==>,故D 正确.故选:ABD. 26.ACD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逐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1112a =+,1(1)2n n a n d n =+-+,所以a 1=3,a n =[1+(n -1)d ](n +2n ).若d =1,则a n =n (n +2n );若d =0,则a 2=6.因为a 2=6+6d ,a 3=11+22d ,所以若a 1,a 2,a 3成等差数列,则a 1+a 3=a 2,即14+22d =12+12d ,解得15d =-.27.BD 【分析】依据题意,根数从上至下构成等差数列,设首项即第一层的根数为1a ,公差即每一层比上一层多的根数为1d =,设一共放()2n n ≥层,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分析即可得解. 【详解】依据题意,根数从上至下构成等差数列,设首项即第一层的根数为1a ,公差为1d =,设一共放()2n n ≥层,则总得根数为:()()111110022n n n d n n S na na --=+=+= 整理得120021a n n=+-, 因为1a *∈N ,所以n 为200的因数,()20012n n+-≥且为偶数, 验证可知5,8n =满足题意. 故选:B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把题目信息转化为等差数列,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8.ACD 【分析】由题可得16a d =-,0d <,21322n d d S n n =-,求出80a d =<可判断A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判断B ;求出49,S S 可判断C ;令213022n d dS n n =->,解出即可判断D. 【详解】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5111122+4++100a a a d a d +==,解得16a d =-,10a >,0d ∴<,且()21113+222n n n d d S na d n n -==-, 对于A ,81+7670a a d d d d ==-+=<,故A 正确;对于B ,21322n d d S n n =-的对称轴为132n =,开口向下,故6n =或7时,n S 取得最大值,故B 错误;对于C ,4131648261822d d S d d d =⨯-⨯=-=-,9138191822d d S d =⨯-⨯=-,故49S S =,故C 正确;对于D ,令213022n d d S n n =->,解得013n <<,故n 的最大值为12,故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方法点睛:由于等差数列()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当1a 与d 异号时,n S 在对称轴或离对称轴最近的正整数时取最值;当1a 与d 同号时,n S 在1n =取最值. 29.BCD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方差数列定义,结合特殊反例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对于A ,若{}n a 是等差数列,如n a n =,则12222(1)21n n a a n n n --=--=-不是常数,故{}n a 不是等方差数列,故A 错误;对于B ,数列(){}1n-中,222121[(1)][(1)]0n n n n a a ---=---=是常数,{(1)}n ∴-是等方差数列,故B 正确;对于C ,数列{}n a 中的项列举出来是,1a ,2a ,,k a ,,2k a ,数列{}kn a 中的项列举出来是,k a ,2k a ,3k a ,,()()()()2222222212132221k k k k k k k k aa a a a a a a p +++++--=-=-==-=,将这k 个式子累加得()()()()2222222212132221k kk k k k k k aa aa aa a a kp +++++--+-+-++-=,222k k a a kp ∴-=,()221kn k n a a kp +∴-=,{}*(,kn a k N ∴∈k 为常数)是等方差数列,故C 正确; 对于D ,{}n a 是等差数列,1n n a a d -∴-=,则设n a dn m =+{}n a 是等方差数列,()()222112(2)n n n n dn m a a a a d a d d n m d d dn d m --∴-=++++=+=++是常数,故220d =,故0d =,所以(2)0m d d +=,2210n n a a --=是常数,故D 正确.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新定义问题和等差数列的定义,属于中档题. 30.AC 【分析】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详解】A 选项中n a kn b =+(k ,b 为常数,*n N ∈),数列{}n a 的关系式符合一次函数的形式,所以是等差数列,故正确,B 选项中2n n a a d +-=(d 为常数,*n N ∈),不符合从第二项起,相邻项的差为同一个常数,故错误;C 选项中()*2120n n n a a a n ++-+=∈N ,对于数列{}n a 符合等差中项的形式,所以是等差数列,故正确;D 选项{}n a 的前n 项和21n S n n =++(*n N ∈),不符合2n S An Bn =+,所以{}n a 不为等差数列.故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的应用,如何去判断数列为等差数列,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2019学年江苏南京师大第二附中初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是()。
2. 下列实数中,、、、-3.14,、0、、0.3232232223…(相邻两个3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有理数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 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0, b=20,c=30 B.a=20,b=30,c=40C.a=30, b=40,c=50 D.a=40,b=50,c=604. 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2,底角为α.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边长分别为2,3,它们的夹角为αB.两个角是α,它们的夹边为2C.三条边长分别是2,3,3D.两条边长是3,一个角是α5. 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和4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 17 cmB. 22cmC. 17或22 cmD.无法确定6. 若的值在两个整数a与a+1之间,则a的值为()。
A. 3B. 4C. 5D. 67. 如图,如图,平分于点,点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若PA=10,则的最小值为()A.5B.10C.15D. 208. 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上,且之间的距离为1,之间的距离为2,则AC的长是()A. B. C. D. 5二、填空题9. 的算术平方根是。
10. 写出一个比-3小的无理数。
11.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01×104精确到位。
12. 在△ABC中,∠A=40°,∠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13. 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
14. 如图,∠1=∠2,要使△ABE≌△AC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即可)15.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A=32°,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CBD的度数为。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 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评卷人得分(每空xx 分,共xx分)试题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D.试题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那么这批电视机中,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这个问题的()A.个体 B.总体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试题3:下列关于y与x的表达式中,反映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4x B.=﹣2 C.xy=4 D.y=4x﹣3试题4: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0 B.±1 C.1 D.﹣1试题5:已知点A(1,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 B.y3<y2<y1 C.y2<y1<y3 D.y3<y1<y2试题6:在做“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越来越小B.当抛掷的次数n很大时,正面向上的次数一定为C.不同次数的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可能会不相同D.连续抛掷5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第6次抛掷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小于试题7:如图,在▱ABCD中,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在下列四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其他三个阴影部分面积不相等的是()A. B.C.D.试题8:某商场今年1~5月的商品销售总额一共是410万元,图①表示的是其中每个月销售总额的情况,图②表示的是商场服装部各月销售额占商场当月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情况,观察图①、图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月份商场的商品销售总额是75万元B.1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是22万元C.5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比4月份减少了D.3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比2月份减少了试题9:当x= 时,分式无意义.试题10: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则这个函数图象位于第象限.试题11: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试题12:约分= .试题13:一个样本的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1、2、3、4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5组数据的频数为,频率为.试题14: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B=1,则BC的长为.试题15:如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M⊥x轴于点M,且△AOM的面积为1,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试题16:如图,在▱ABCD中,∠A=70°,将▱ABCD绕顶点B顺时针旋转到▱A1BC1D1,当C1D1首次经过顶点C时,旋转角∠ABA1= .试题17:如图,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只要添加条件,就能保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试题18:.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将△AEF绕其顶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BE=DF时,∠BAE的大小可以是.试题19:通分:,.试题20:先化简再求值:(﹣1)÷,选择一个合适的x值代入,求代数式的值.试题21:解方程:=2﹣.试题22: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4).(1)求k的值;(2)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几个象限?y随着x的增大怎样变化?(3)点B(3,5)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吗?试题23:为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小颖同学在该校八年级每班随机调查5名学生,统计这些学生2015年3月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单位:min),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其中A表示0~10min;B表示11~20min;C表示21~30min,时间取整数):干家务活平均时频数百分比间A 10 25%B a 62.5%C 5 b合计 c 1(1)统计表中的a= ;b= ;c= .(2)从上表的“频数”、“百分比”两列数据中选择一列,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3)该校八年级共有240学生,求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在11~20min的学生人数.试题24: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1=∠2.(1)求证:AE=CF;(2)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试题25:为了城市绿化建设,某中学初三(2)班计划组织同学义务植树180棵,由于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实际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比原计划增加了50%,结果每人比原计划少栽了2棵树,问实际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小明设原计划有x人参加植树活动,请你完成他的求解过程;(2)小红设原计划每人栽y棵树,则由题意可得方程为:.(不需要求解)试题26: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先把△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DBE后,再把△ABC沿射线平移至△FEG,DE、FG相交于点H.(1)判断线段DE、F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连结CG,求证:四边形CBEG是正方形.试题27: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很多性质,现在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对角线翻折,会发现这其中还有更多的结论.【发现与证明】▱ABCD中,AB≠BC,将△ABC沿AC翻折至△AB′C,连结B′D.结论1:△AB′C与▱ABCD重叠部分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结论2:B′D∥AC…【应用与探究】在▱ABCD中,已知BC=2,∠B=45°,将△ABC沿AC翻折至△AB′C,连结B′D.若以A、C、D、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求AC的长.(要求画出图形)试题1答案:A【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及轴对称的知识,解题时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试题2答案:A【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答】解: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那么这批电视机中,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这个问题的个体,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试题3答案:C【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A、y=4x是正比例函数,故A错误;B、=﹣2是正比例函数,故B错误;C、xy=4是反比例函数,故C正确;D、y=4x﹣3是一次函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是将一般式(k≠0)转化为y=kx﹣1(k≠0)的形式.试题4答案:D【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零但分母不等于零.【解答】解:依题意得 x2﹣1=0且x﹣1≠0,解得 x=﹣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试题5答案:B【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分别把各点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y1,y2,y3的值,再比较出其大小即可.【解答】解:∵点A(1,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2<3<6,∴y3<y2<y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试题6答案:C【考点】模拟实验.【分析】根据概率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不能确定,故本选项错误;B、当抛掷的次数n很大时,正面向上的次数接近,故本选项错误;C、不同次数的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可能会不相同,故本选项正确;D、连续抛掷5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第6次抛掷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可能是,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模拟实验,熟知概率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试题7答案:C【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求得各选项的面积,找到不同的答案即可.【解答】解:A、B、D三选项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均为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只有C选项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其他选项不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难度一般.C【考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分析】用总销售额减去其他月份的销售额即可得到4月份的销售额,即可判断A;用1月份的销售总额乘以商场服装部1月份销售额占商场当月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即可判断B;分别求出4月份与5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即可判断C;分别求出2月份与3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即可判断D.【解答】解:A、∵商场今年1~5月的商品销售总额一共是410万元,∴4月份销售总额=410﹣100﹣90﹣65﹣80=75(万元).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商场服装部1月份销售额占商场当月销售总额的22%,∴1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是100×22%=22(万元).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4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是75×17%=12.75(万元),5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是80×16%=12.8(万元),∴5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比4月份增加了.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2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是90×14%=12.6(万元),3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是65×12%=7.8(万元),∴3月份商场服装部的销售额比2月份减少了.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3【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可得x+3=0,解方程可得x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无意义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试题10答案:二、四【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k>0时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时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表达式,再根据常数的正负确定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解答】解:设y=,图象过(﹣1,2),∴k=﹣2<0,∴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答案为:二、四.【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常数k和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牢记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11答案:12a3bc .【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找出各个因式的最高次幂,乘积就是分母的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12a3bc,故答案为:12a3bc.【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的找法.注意:找出各个因式的最高次幂,乘积就是分母的最简公分母.试题12答案:.【考点】约分.【分析】先把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约分,用到的知识点是平方差公式、提取公因式和约分,关键是把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试题13答案:20 ,0.4 .【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总数减去其它四组的数据就是第5组的频数,用频数除以数据总数就是频率.【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第1、2、3、4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共(2+8+15+5)=30,样本总数为50,故第5小组的频数是50﹣30=20,频率是=0.4.故答案为20,0.4.【点评】本题考查频率、频数的关系:频率=,同时考查频数的定义即样本数据出现的次数.试题14答案:.【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C=90°,OA=OB,再证明△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A=AB,求出AC,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OA=AC,OB=BD,AC=BD,∴OA=OB,∵∠AOD=120°,∴∠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OA=AB=1,∴A=2OA=2,∴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试题15答案:y=﹣.【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解答】解:由于A是图象上任意一点,则S△AOM=|k|=1,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k<0,则k=﹣2.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故答案为:y=﹣.【点评】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三角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试题16答案:40°.【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BCD全等于▱A1BC1D1,所以BC=BC1,所以∠BCC1=∠C1,又因为旋转角∠∠ABA1=∠CBC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绕顶点B顺时针旋转到▱A1BC1D1,∴BC=BC1,∴∠BCC1=∠C1,∵∠A=70°,∴∠C=∠C1=70°,∴∠BCC1=∠C1,∴∠CBC1=180°﹣2×70°=40°,∴∠ABA1=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CBC1是等腰三角形.试题17答案:AC=BD【考点】中点四边形;菱形的判定.【分析】易得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那么只需让一组邻边相等即可,而邻边都等于对角线的一半,那么对角线需相等.【解答】解:∵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即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只要再有一组邻边相等就为菱形,只要添加的条件能使四边形EFGH一组对边相等即可,例如AC=BD,故答案为:AC=BD.【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和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菱形的判定定理,难度不大.试题18答案:15°或165°.【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BE≌△ADF(SSS),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求出当BE=DF时,∠BAE的大小,应该注意的是,正三角形AEF可以在正方形的内部也可以在正方形的外部,所以要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解答】解:①当正三角形AE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时,如图1,∵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当BE=DF时,在△ABE与△ADF中,,∴△ABE≌△ADF(SSS),∴∠BAE=∠FAD,∵∠EAF=60°,∴∠BAE+∠FAD=30°,∴∠BAE=∠FAD=15°,②当正三角形AEF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时.∵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当BE=DF时,∴AB=AD BE=DF AE=AF,∴△ABE≌△ADF(SSS),∴∠BAE=∠FAD,∵∠EAF=60°,∴∠BAE=(360°﹣90°﹣60°)×+60°=165°,∴∠BAE=∠FAD=165°故答案为:15°或16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题目的综合性不小.试题19答案:【考点】通分.【分析】将两式系数取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数取最高次幂,得出最简公分母,再进行变形即可.【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了通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找公分母的方法:(1)系数取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因式的次数取最高次幂.试题20答案:【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x=0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把x=0代入得: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试题21答案:【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2x﹣6+3,移项合并得:x=3,经检验x=3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试题22答案:【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k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k的值;(2)根据k的符号进行答题;(3)把点B的坐标代入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把A(2,4)代入y=,得k=xy=2×4=8,即k=8;(2)由(1)知,k=8>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3×5=15≠8,∴点B(3,5)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所有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等于比例系数.试题23答案:【考点】频数(率)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分析】(1)根据A的频数和百分比求出总数c,再用总数乘以B的百分比求出a,用C的频数除以总数求出b即可;(2)选择百分比,画扇形统计图;(3)用八年级的总人数乘以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11~20min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c==40,则a=40×62.5%=25;b=×100%=12.5%;故答案为:25;12.5%;40;(2)根据题意画图如下;(3)根据题意得:240×62.5%=150(名).答:大约有150名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11~20min.【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试题24答案:【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通过全等三角形△ADE≌△CBF的对应边相等证得AE=CF;(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得结论.【解答】(1)证明: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3=∠4,∵∠1=∠3+∠5,∠2=∠4+∠6,∠1=∠2∴∠5=∠6∵在△ADE与△CBF中,∴△ADE≌△CBF(ASA),∴AE=CF;(2)证明:∵∠1=∠2,∴DE∥BF.又∵由(1)知△ADE≌△CBF,∴DE=BF,∴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应用时要认真领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根据条件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试题25答案:【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原计划有x人参加植树活动,则实际参加人数为1.5人,根据原计划每人植树棵数﹣实际每人植树棵数=2,列方程求解即可;(2)设原计划每人栽y棵树,则实际每人栽(y﹣2)棵树,根据实际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比原计划增加了50%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解:设原计划有x人参加植树活动,则实际参加人数为1.5x人.根据题意得:﹣=2,解得 x=30.经检验:x=30是方程的解,所以x=30.则1.5x=45.答:实际有45人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2)设原计划每人栽y棵树,则实际每人栽(y﹣2)棵树,根据题意得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在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解方程时要注意检验.试题26答案:【考点】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平移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1)根据旋转和平移可得∠DEB=∠ACB,∠GFE=∠A,再根据∠ABC=90°可得∠A+∠ACB=90°,进而得到∠DEB+∠GFE=90°,从而得到DE、FG的位置关系是垂直;(2)根据旋转和平移找出对应线段和角,然后再证明是矩形,后根据邻边相等可得四边形CBEG是正方形.【解答】(1)解:FG⊥ED.理由如下:∵△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DBE后,∴∠DEB=∠ACB,∵把△ABC沿射线平移至△FEG,∴∠GFE=∠A,∵∠ABC=90°,∴∠A+∠ACB=90°,∴∠DEB+∠GFE=90°,∴∠FHE=90°,∴FG⊥ED;(2)证明:根据旋转和平移可得∠GEF=90°,∠CBE=90°,CG∥EB,CB=BE,∵CG∥EB,∴∠BCG=∠CBE=90°,∴四边形BCGE是矩形,∵CB=BE,∴四边形CBEG是正方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关键是掌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试题27答案:【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发现与证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EAC=∠ACB,由翻折的性质得出∠ACB=∠ACB′,证出∠EAC=∠ACB′,得出AE=CE;得出DE=B′E,证出∠CB′D=∠B′DA=(180°﹣∠B′ED),由∠AEC=∠B′ED,得出∠ACB′=∠CB′D,即可得出B′D∥AC;[应用与探究]:分两种情况:①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AB′=90°,得出∠BAC=90°,再由三角函数即可求出AC;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AC=BC=2.【解答】解:[发现与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EAC=∠ACB,∵△ABC≌△AB′C,∴∠ACB=∠ACB′,BC=B′C,∴∠EAC=∠ACB′,∴AE=CE,即△ACE是等腰三角形;∴DE=B′E,∴∠CB′D=∠B′DA=(180°﹣∠B′ED),∵∠AEC=∠B′ED,∴∠ACB′=∠CB′D,∴B′D∥AC;[应用与探究]: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四边形ACDB′是正方形,∴∠CAB′=90°,∴∠BAC=90°,∵∠B=45°,∴AC=BC=;②如图2所示:AC=BC=2;综上所述:AC的长为或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8-2019学年南京XX学校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1 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并对他们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A.1 000名学生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1 000名学生的身高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身高2.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十次投掷一枚硬币,十次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C.确定事件D.不可能事件4.若已知分式的值为0,则m的值为()A.±2 B.2 C.0 D.﹣25.代数式,,,中分式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6.如图,长方形ABCD中,M为CD中点,今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点.若∠PBC=70°,则∠MPC的度数为何?()A.20 B.35 C.40 D.5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7.3个人站成一排,其中小亮“站在中间”的可能性小亮“站在两边”的可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9.如图,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AH是高,如果ED=5cm,那么HF的长为.10.如图是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频率和抛掷次数变化趋势图,则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的概率估计值是.11.为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某校制定了“阅读奖励方案”.方案公布后,随机征求了100名学生的意见,并对持“赞成”、“反对”、“弃权”三种意见的人数进行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图,则赞成该方案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2.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长分别为6cm、8cm,且AE⊥BC,这个菱形的面积S=cm2,AE=cm.13.若x﹣=,则x2+=.14.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6)验根,其中可能产生增根的步骤是,产生增根的原因是.15.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接DF,则∠CDF的度数=度.16.如图,是两种品牌的方便面销售增长率折线统计图,则AA牌方便面2003年的销售量2002年的销售量,2002年BB牌方便面的销售量AA牌方便面的销售量(填“高于”“低于”“不一定高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计68分)17.化简:(1)﹣(2)÷(x+2﹣).18.如图,△A1B1C1由△ABC绕某点旋转而成,请你用尺规作图,找出旋转中心O,并用量角器度量出旋转的大小(完成填空).旋转角(∠)是度.19.解方程: +=2.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边上,且AE=CF,AF与BE交于G,CE与DF交于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21.2019年3月30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了全校1500名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频率分布表)这次抽取了名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其中:m=,n=;(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成绩在70分以下(含70分)的学生为安全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则该校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树960棵,由于青年志愿者支援,实际每天种树的棵树是原计划的倍,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树多少棵?23.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上一点,AF⊥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F,分别交AE、AB于点G、P.已知∠BAF=∠BFD.(1)图中存在直角三角形全等,找出其中的一对,并加以证明;(2)证明四边形APED是矩形.24.(1)当整数x为何整数时,分式的值也是整数?(2)化简代数式﹣÷,并直接写出x为何整数时,该代数式的值也为整数.25.观察下列方程以及解的特征:①x+=2+的解为x1=2;②x+=3+的解为x1=3;③x+=4+的解为x1=4;…(1)猜想关于x方程x+=m+的解,并利用“方程解的概念”进行验证;(2)利用(1)结论解分式方程:①y3+=②x+=.26.已知:如图1,点P在线段AB上(AP>PB),C、D、E分别是AP、PB、AB的中点,正方形CPFG和正方形PDHK在直线AB同侧.(1)求证:GC=ED(2)求证:△E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若将图1中的射线PB连同正方形PDHK绕点P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后,其它已知条件不变,如图2,判断△EHG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若是,给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XX学校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1 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并对他们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A.1 000名学生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1 000名学生的身高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身高【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析】根据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可得答案.【解答】解:某校八年级1 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并对他们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八年级1 000名学生的身高,故选:C.2.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中心对称图有2个.故选:B.3.“十次投掷一枚硬币,十次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C.确定事件D.不可能事件【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随机事件的概念可知是随机事件.【解答】解:“十次投掷一枚硬币,十次正面朝上”可能发生,这一事件是随机事件,故选:B.4.若已知分式的值为0,则m的值为()A.±2 B.2 C.0 D.﹣2【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解得:m=﹣2故选(D)5.代数式,,,中分式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考点】分式的定义.【分析】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解答】解:分式有:,共有2个.故选C.6.如图,长方形ABCD中,M为CD中点,今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点.若∠PBC=70°,则∠MPC的度数为何?()A.20 B.35 C.40 D.55【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P,然后求出∠MCP,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解即可.【解答】解:∵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的两弧相交于P点,∴BP=BC,MP=MC,∵∠PBC=70°,∴∠BCP===55°,在长方形ABCD中,∠BCD=90°,∴∠MCP=90°﹣∠BCP=90°﹣55°=35°,∴∠MPC=∠MCP=35°.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7.3个人站成一排,其中小亮“站在中间”的可能性小于小亮“站在两边”的可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可能性的大小.【分析】要求“小亮站在正中间”与“小亮站在两端”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只需求出各自所占的比例大小即可得到相应的可能性,比较即可.【解答】解:3个人站成一排,小亮站在那个位置都有可能,“小亮站在正中间”的可能性为,“小亮站在两端”的可能性有,故小亮“站在中间”的可能性<小亮“站在两边”的可能,故答案为:小于.8.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12a2bc.【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与的分母分别是4ac、6a2b,故最简公分母是12a2bc.故答案为12a2bc.9.如图,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AH是高,如果ED=5cm,那么HF的长为5cm.【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E=AC=HF.【解答】解:∵点E,D分别是AB,BC的中点,∴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有DE=AC,∵AH⊥BC,点F是AC的中点,∴HF是Rt△AHC中斜边AC上的中线,有HF=AC,∴FH=DE=5cm.故答案为:5cm.10.如图是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频率和抛掷次数变化趋势图,则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的概率估计值是0.46.【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析】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上可以看出,数值都集中在46.0%,所以可看出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的概率估计值.【解答】解:∵从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频率随抛掷次数变化趋势图可看出数据都集中在46.0%附近.∴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的概率估计值是0.46.故答案为:0.46.11.为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某校制定了“阅读奖励方案”.方案公布后,随机征求了100名学生的意见,并对持“赞成”、“反对”、“弃权”三种意见的人数进行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图,则赞成该方案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252°.【考点】扇形统计图.【分析】利用360°乘以对应的比例即可求解.【解答】解:表示赞成的百分比是1﹣10%﹣20%=70%,则赞成该方案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0°×70%=252°.故答案是:252.12.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长分别为6cm、8cm,且AE⊥BC,这个菱形的面积S=24cm2,AE=cm.【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O=AC=3cm,BO=BD=4cm,且AO⊥BO,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B长,然后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AC×BD,进而可得答案,再利用面积计算出AE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设对角线AC、BD相交于O,∵四边形ABCD是菱形,∴AO=AC=3cm,BO=BD=4cm,且AO⊥BO,∴AB==5cm,∵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菱形面积是S=AC×BD=24cm,∴菱形的高是AE=cm.故答案为:24,.13.若x﹣=,则x2+=.【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把已知条件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x﹣=,∴(x﹣)2=,即x2﹣2+=,∴x2+=.故答案为:.14.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6)验根,其中可能产生增根的步骤是(1),产生增根的原因是(1).【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分析】根据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可得出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未考虑是否为0,则产生增根,故得出答案.【解答】解:可能产生增根的步骤是(1),产生增根的原因是(1),故答案为(1),(1).15.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接DF,则∠CDF的度数=60度.【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ADC=100°,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DF,从而计算出∠CDF的值.【解答】解:连接BD,BF∵∠BAD=80°∴∠ADC=100°又∵EF垂直平分AB,AC垂直平分BD∴AF=BF,BF=DF∴AF=DF∴∠FAD=∠FDA=40°∴∠CDF=100°﹣40°=60°.故答案为:60.16.如图,是两种品牌的方便面销售增长率折线统计图,则AA牌方便面2003年的销售量低于2002年的销售量,2002年BB牌方便面的销售量高于AA牌方便面的销售量(填“高于”“低于”“不一定高于”)【考点】折线统计图.【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直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折线统计图可得,AA牌方便面2003年的销售量低于2002年的销售量,2002年BB牌方便面的销售量高于AA牌方便面的销售量,故答案为:低于,高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计68分)17.化简:(1)﹣(2)÷(x+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首先通分,然后利用同分母的分式加法法则求解;(2)首先对括号内的分式进行通分相加,然后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进行约分即可.【解答】解:(1)原式=+===1;(2)原式=÷=÷=•=.18.如图,△A1B1C1由△ABC绕某点旋转而成,请你用尺规作图,找出旋转中心O,并用量角器度量出旋转的大小(完成填空).旋转角(∠COC1)是90度.【考点】作图﹣旋转变换.【分析】(1)利用旋转的性质,连接AA1,CC1,作它们的垂直平分线,则它们的交点为旋转中心O;(2)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COC1为旋转角,然后测得∠COC1即可.【解答】解:如图,点O为所作.∠COC1为旋转角,测得∠COC1=90°.故答案为COC1,90.19.解方程: +=2.【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2x+9﹣12x+21=6x﹣18,移项合并得:﹣16x=﹣48,解得:x=3.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边上,且AE=CF,AF与BE交于G,CE与DF交于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得AF∥EC,再证明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得∠EBF=∠EDF,易证明△BGF≌△HED,则GF=EH,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E∥FC,∵AE=FC,∴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F∥EC,∵AD=BC,AE=FC,∴ED=BF,∵ED∥BF,∴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EBF=∠EDF,∵AF∥EC,AD∥BC,∴∠AFB=∠ECB,∠ECB=∠CED,∴∠AFB=∠CED,在△BGF和△DHE中,∵,∴△BGF≌△HED(ASA),∴GF=EH,∴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21.2019年3月30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了全校1500名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频率分布表)这次抽取了20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其中:m=70,n=0.12;(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成绩在70分以下(含70分)的学生为安全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则该校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多少人?【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分析】(1)用第一个分数段的频数除以它的频率可得到调查的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成以0.35得到m的值,用24除以总人数可得到n的值;(2)利用80﹣90的频数为70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估计样本估计总体,用1500乘以前面两分数段的频率之和可估计出该校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数.【解答】解:(1)16÷0.08=200,m=200×0.35=70,n=24÷200=0.12;故答案为200,70;0.12;(2)如图,(3)1500×(0.08+0.2)=420,所以该校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420人.2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树960棵,由于青年志愿者支援,实际每天种树的棵树是原计划的倍,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树多少棵?【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原计划每天种树x棵,则实际每天种树为x棵,根据实际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成任务,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原计划每天种树x棵,则实际每天种树为x棵,由题意得,﹣=4,解得:x=60,经检验,x=6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原计划每天种树60棵.23.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上一点,AF⊥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F,分别交AE、AB于点G、P.已知∠BAF=∠BFD.(1)图中存在直角三角形全等,找出其中的一对,并加以证明;(2)证明四边形APED是矩形.【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分析】(1)证得AE=AF,则可证明以上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垂直定义得出∠1=∠3=∠4=∠5,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P=DE,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1)△ADE≌△AB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ABC=∠DAB=90°,AD=AB,AD∥BC,AB∥CD,∵AF⊥AE,∴∠EAF=90°,∴∠DAE=∠BAF,在△ADE和△ABF中,,∴△ADE≌△ABF(ASA);(2)∵AF⊥AE,∴∠1+∠2=90°,∵∠2+∠3=90°,∴∠1=∠3,∵AD∥FC,∴∠4=∠5,∵∠1=∠5,∴∠1=∠3=∠4=∠5,在△ADE和△DAP中,,∴△ADE≌△DAP(ASA),∴AP=DE,又∵AP∥DE,∴四边形APED是平行四边形,∵∠PAD=90°,∴平行四边形APED是矩形.24.(1)当整数x为何整数时,分式的值也是整数?(2)化简代数式﹣÷,并直接写出x为何整数时,该代数式的值也为整数.【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值.【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当整数x为何整数时,分式的值也是整数;(2)先化简题目中的代数式,可以发现与(1)的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若分式的值也是整数,则x+1=±1或x+1=±2,解得,x1=0,x2=﹣2,x3=1,x4=﹣3,即当x为0、﹣2、1或3时,分式的值也是整数;(2)﹣÷===,由(1)知当x为0、﹣2、1或3时,分式的值也是整数,故当x为0、﹣2、1或3时,代数式﹣÷的值也是整数.25.观察下列方程以及解的特征:①x+=2+的解为x1=2;②x+=3+的解为x1=3;③x+=4+的解为x1=4;…(1)猜想关于x方程x+=m+的解,并利用“方程解的概念”进行验证;(2)利用(1)结论解分式方程:①y3+=②x+=.【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m+的解为x1=m,x2=,代入检验即可得;(2)①根据y3+=8+可得y3=8,=,可得答案;②令4x﹣8=t,则x=,原方程变形为+2+=,即+=a+,得出=a,即t=2a,得出2x﹣4=2a,解之可得.【解答】解:(1)关于x方程x+=m+的解为x1=m,x2=,验证:当x=m时,左边=m+=右边,∴x=m是该分式方程的解;当x=时,左边=+=+m=右边,∴x=是该分式方程的解;(2)①∵y3+=8+,∴y3=8,=,∴y=2;②令4x﹣8=t,则x=,∴原方程变形为+2+=,+=,+=,即+=a+,则=a,或=,∴t=2a,即4x﹣8=2a,解得:x==.26.已知:如图1,点P在线段AB上(AP>PB),C、D、E分别是AP、PB、AB的中点,正方形CPFG和正方形PDHK在直线AB同侧.(1)求证:GC=ED.(2)求证:△E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若将图1中的射线PB连同正方形PDHK绕点P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后,其它已知条件不变,如图2,判断△EHG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若是,给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由先根据C、D、E分别是AP、PB、AB的中点,易证得CE=DP,继而可证得CP=DE,然后由四边形CPFG和四边形PDHK都是正方形,证得结论;(2)由四边形CPFG和四边形PDHK都是正方形,易得CE=DP=DH,CG=CP=DE,∠GCE=∠EDH=90°,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出△CEG≌△DHE,由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补即可解答;(3)连接CE、E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DP,再由CE=DP=DH,CG=CP=DE,∠GCE=∠EDH=90°可求出△CEG≌△DHE,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解答.【解答】(1)证明:∵C、D、E分别是AP、PB、AB的中点,∴CE=AE﹣AC=AB﹣AP=(AB﹣AP)=BP=DP,∴CE+EP=DP+EP,即CP=DE,∵四边形CPFG和四边形PDHK都是正方形,∴CP=CG,∴GC=ED;(2)证明:∵四边形CPFG和四边形PDHK都是正方形,∴CE=DP=DH,CG=CP=DE,∠GCE=∠EDH=90°,∴在△CEG和△DHE中,,∴△CEG≌△DHE(SAS).∴EG=HE,∠EGC=∠HED而∠EGC+∠CEG=90°,. ∴∠HED+∠CEG=90°.∴∠GEH=90°.又∵EG=HE,∴△E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解:△EHG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CE、ED,∵点C、D、E分别是AP、PB及AB的中点,∴CE∥PB,DE∥AP,∴四边形CEDP是平行四边形,∴∠PCE=∠PDE.∴∠GCE=∠EDH,∵CE=BP=DP=DH,CG=CP=AP=DE,∴在△CEG和△DHE中,,∴△CEG≌△DHE(SAS),∴EG=HE,∠EGC=∠HED.如图,设EG和CP相交于M,则∠GEH=∠GED﹣∠HED=∠GMP﹣∠EGC=∠GCM=90°,∴△E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的是( ▲ ) A .0 B .22C .3.14D .227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 A .212与- B .与2--4 C .()222--与 D .3322--与4、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8,15,17 B .7,20,25 C .5,11,12 D .5,6,7 5、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 A .AB =CD ,CD =DA ; B .AB ∥CD ,AB =CD ; C .∠A =∠B ,∠C =∠D D .AB ∥CD ,AD =BC ;6、我国以201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该数保留 3 个有效数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 1010137.0⨯ B. 91.3710⨯ C . 91.410⨯ D . 813.710⨯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把阴影部分剪下来,把剪下来的阴影部分再剪成若干块拼成一个新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 ▲ )A. 3B. 2C. 5D. 6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D =1,∠B =60°,直线MN 是梯形的对称轴,点P 为直线MN 上的一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 )A .2B . 3 C. 2 D .1第7题图第8题图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49的平方根是___▲____,﹣64的立方根是__▲___.10、□ABCD 中,∠B +∠D =100º,则∠B =___▲_____°,∠C =___▲_____°. 11、3 的绝对值是 ▲ .12、比较大小:5 __▲___37.(用“>”或“<”填空)13、如图,在□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若∠ABE =∠EBC ,AB =2,则□ABCD 的周长是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图,用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四边形ABCD ,则∠A = __▲____°. 15、如图,AB ⊥AC ,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AB =AC =CD ,则∠ADB = ▲ °.1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 =3,AB =6,BC =8.若DE ∥AB ,则△DEC 的周长是 ▲ . 17、把一个数x 立方后得3x ,如下表:AC第15题图第16题图DCBA3⨯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点A、B是两个格点,如果点C也是图18、如图所示3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三、解答题19、求下列各式中的x (每小题5分,共10分)(1)4x2=9;(2)1-(x+1)3=1001;2-+20、(本题满分5分)计算:1021、(本题满分6分)学过《勾股定理》后,八(1)班数学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AB的高度.小华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m(如图1),小明拉着绳子的下端往后退,当他将绳子拉直时,小凡测得此时小明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CD为1m,到旗杆的距离CE为8m,(如图2).请你求出旗杆的高度AB.22、(本题满分6分)用四块如图①所示的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1)请你在图②中画一种拼法,使拼成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请你在图③中画一种拼法,使拼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3)请你在图④中画一种拼法,使拼成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3、(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本题满分6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C、BD是对角线,将△ABD沿AB边向下翻折到△ABE的位置.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你的理由.25、(本题满分7分)已知△ABC 中∠BAC =135°,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E 、F ,BE =4,CF =3.求 (1)∠EAF 的度数; (2)△EAF 的周长.26、(本题满分9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AC =BD ,∠ACB =∠DBC . (1)试说明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2)若E 为AB 上一点,延长DC 至F ,使CF =BE ,连接EF 交BC 于G ,请判断G 点是否为EF 中点,并说明理由.BCFEA27、(本题满分9分)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 =110°,∠BOC =α.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接OD .(1)试画出△ADC ;(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 (2)当α=150°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α的值.ABCO110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32,-4 10、50 130 11、3 12、> 13、12 14、60 15、22.5 16、17 17、1.82 18、8 三、解答题19、(1)x =±32; (2)x =-11;(每小题满分5分,酌情给分)20、原式=12+2-2+1 …………………………………………………4分(每对一个给1分)= 32 …………………………………………………5分21、 设旗杆的高度为x 米,则绳子长为(x +1)米,………………………………………1分 在Rt △ACE 中,AC =(x+1)米,AE =(x -1)米,CE=8米,由勾股定理可得,(x -1)2+82=(x +1)2,……………………………………………………3分 解得:x =16. ………………………………………………………………………………5分 答:旗杆的高度为16米.……………………………………………………………………6分22、本题答案不唯一,每画正确一个给2分23、在△BAD 与△BCE 中, ∵∠B =∠B ,∠BAD =∠BCE ,BD =BE ,∴△BAD ≌△BCE ,……………………………………………………………………………3分 ∴BA =BC ,∠BAC =∠BCA ,∴∠BAC -∠BAD =∠BCA -∠BCE ,即∠FAC =∠FCA .∴△AFC 是等腰三角形. ……………………………………………………………………6分24、∵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C=BD……………………………………………………………………………2分∵△ABE是由△ABD翻折得到的∴AD=AE,BD=BE…………………………………………………………………………4分∴AE=BC,AC=BE∴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6分25、(1)∠EAF=90°………………………………………………………………………4分(2)△EAF的周长为12 ………………………………………………………………7分26、(1)∵∠ACB=∠DBC,∴OB=OC∵AC=BD,∴OA=OD,∴∠OAD=∠ODA∵∠DOC=∠OAD+∠ODA=∠OBC+∠OCB∴2∠OAD=2∠OCB,∴∠OAD=∠OCB∴AD∥BC∵AD<BC∴四边形ABCD为梯形.………………………………………………………2分在△ABC和△DCB中:AC=BD,∠ACB=∠DBC,CB=BC.∴△ABC≌△DCB ∴AB=CD…………………………………………………………4分∴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5分(2)点G是EF中点理由:过E作EH∥CD交BC于H.∴∠EHB=∠DCB,∠EHG=∠GCF∵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EBH=∠DCB∴∠EBH=∠EHB,∴EB=EH……………………………………………………………7分∵EB=CF,∴EH=CF在△EHG和△FGC中:∠EHG=∠FCG,∠EGH=∠FGC,EH=CF∴△EHG≌△FGC∴EG=FG即G为EF中点.………………………………………………………………9分27、(1)正确画出图形(不写结论不扣分).………………………………………………2分(2)解:当α=150°,即150BOC△是直角三角形.······· 3分∠=°时,AOD∴°.∠=∠=∵△≌△,150ADC BOCBOC ADC由题意易得△COD是等边三角形,······················ 4分60ODC ∠=∴°.90ADO ∠=∴°.即AOD △是直角三角形. ·························· 5分 (3)解:①要使AO AD =,需AOD ADO ∠=∠.190AOD α∠=-∵°,60ADO α∠=-°, 19060αα-=-∴°°. 125α=∴°.②要使OA OD =,需OAD ADO ∠=∠. 180()50OAD AOD ADO ∠=-∠+∠=∵°°,6050α-=∴°°. 110α=∴°.③要使OD AD =,需OAD AOD ∠=∠.19050α-=∴°°. 140α=∴°.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110°,或140°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 ··· 9分 说明:第(3)小题答对1种得2分,答对2种得3分.ABCDO110α。
南京师大附中2018期初数学调研测试卷(四校联考)一、填空题1.已知集合{1,}A a =,{2,3}B =,且{3}A B = ,则实数a 的值_______. 答案:3解答:{3}{1,3}3A B A a =⇒=⇒= . 2.已知复数121iz i+=-,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是________. 答案:12-解答:1322z i =-+. 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 为________.答案:42解答:先判断,后执行,易得42S =. 4.如图所示,一面包销售店根据以往某种面包的销售记录,绘制了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一个月以30天计算,估计这家面包店一个月内日销售量100个到200个的天数为________.答案:15解答:频率之和为0.5,则天数为300.515⨯=.5.有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木块4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将此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抛两次,则两次看不到的数字都大于2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4解答:基本事件总数为16,符合条件的有(3,3,),(3,4),(4,3),(4,4)四种情况,所以概率为41164=. 6.已知tan 34πθ⎛⎫+=⎪⎝⎭,则sin cos 3cos θθθ2-的值为________.答案:2- 解答:1tan 2θ=, 2222sin cos 3cos sin cos 3cos sin cos θθθθθθθθ--=+2tan 32tan 1θθ-==-+. 7.设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9S =,15225S =,n B 为数列n S n ⎧⎫⎨⎬⎩⎭的前n 项和,则n B =_______. 答案:22n n +解答:代入基本量运算,可得211,2,,n n S a d S n n n ===⇒=,∴22n n n B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22:104x y C m m-=>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210x y +-=垂直,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 答案:16解答:渐近线方程为:y x =1()1162m -=-⇒=. 9.高为3的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为8,则其体积为_______.解答:设四棱锥斜高为h ',底面边长为a ,22122234ah a h a h ⎧'=⎪⎪'⇒==⎨⎪'+=⎪⎩,13V sh ==10.设()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4的函数,在区间(2,2]-上,其函数解答式是,20()1,02x a x f x x x +-<≤⎧⎪=⎨-<≤⎪⎩,其中a R ∈.若()()55f f -=,则()2f a 的值是_______. 答案:1解答:(5)(5)(1)(1)1(2)1f f f f a f -=⇒-=⇒=⇒=.11.已知函数()3221f x x ax a x =+-+在[1,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3a ≤-或3a ≥解答:易得22()320f x x ax a '=+-≤在[1,1]-上恒成立,所以(1)0f '-≤,(1)03f a '≤⇒≤-且或3a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AB CD ==,点,M N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延长BA 和CD 交NM 的延长线于不同的两点,P Q ,则()PQ AB DC ⋅-的值为_______.答案:0解答:1()2MN AB DC =+ PQ MN λ= 1()()02PQ MN AB DC AB DC λ⇒⋅=+⋅-=.13.已知圆O :225x y +=,,A B 为圆O 上的两个动点,且2AB =,M 为弦AB的中点,),2)C a D a +.当,A B 在圆O 上运动时,始终有CMD ∠为锐角,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答案:0a >或2a <-解答:由2OM =,M 点的轨迹方程为圆221:4C x y +=,要使得始终有CMD ∠为锐角,则以CD 为直径的圆2C 与圆221:4C x y +=3>. 14.已知1,2a b >>2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6解答:令221a x -=,224b y -=,有ab =2== 222252(2)()9x y xy x y x y x y++++++≥=++6()6x y x y +≥=+.二、解答题1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cos 2cos a B b A c C +=. (1)求角C 的大小;(2)若2,c ABC =∆ABC ∆的周长. 答案: (1)3π;(2)6. 解答:(1)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及cos cos 2cos a B b A c C +=, 得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A B B A C C +=, 即sin 2sin cos C C C =,因为(0,)C π∈,所以sin 0C ≠,所以1cos 2C =,所以3C π=;(2)1sin 2ab C =又3C π=,所以4ab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222cos 4a b ab C +-= 故228a b += , 从而2()16a b +=,所以ABC ∆的周长为6.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90ABC ∠=︒,PA PC =,平面PAC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1)求证://DE 平面PAB ;(2)求证:平面PBC ⊥平面PDE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答:(1)证明:因为,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所以//DE AB , 又DE ⊄平面PAB , AB ⊂平面PAB , 所以//DE 平面PAB . (2)因为PA PC =,D 为AC 中点,所以PD AC ⊥, 又平面PAC ⊥平面PAB , 平面PAC 平面ABC AC =, PD ⊂平面PAC ,故PD ⊥平面ABC , 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PD BC ⊥. 因为90ABC ∠=︒,//DE AB ,因此DE BC ⊥.因为PD BC ⊥,DE BC ⊥,PD DE D = ,,PD DE ⊂平面PDE ,所以BC ⊥平面PDE , 又BC ⊂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 ⊥平面PDE .17.如图,某大型水上乐园内有一块矩形场地ABCD ,120AB =米,80AD =米,以BCAD ,为直径的半圆1O 和半圆2O (半圆在矩形ABCD 内部)为两个半圆形水上主题乐园,,,BC CD DA 都建有围墙,游客只能从线段AB 处进出该主题乐园.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水上乐园管理部门决定沿着 AE 、 FB修建不锈钢护栏,沿着线段EF 修建该主题乐园大门并设置检票口,其中,E F 分别为 ,AD BC 上的动点,//EF AB ,且线段EF 与线段AB 在圆心1O 和2O 连线的同侧.已知弧线部分的修建费用为200元/米,直线部分的平均修建费用为400元/米.(1)若80EF =米,则检票等候区域(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2)试确定点E 的位置,使得修建费用最低.答案:(1)800480033π-平方米;(2)见解析. 解答:(1)如图,20ME =米,1203O M =米,梯形12O O FE 的面积为1(12080)203200032+⨯=矩形12AO O B 的面积为4800平方米.16AO E π∠=,扇形1O AE 和扇形2O FB 的面积均为14001600263ππ⨯⨯=平方米,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800480033π-平方米.(2)设1,(0,)2AO E πθθ∠=∈,则 40AE BF θ==, 120240sin 12080sin EF θθ=-⨯=-,修建费用()20080400(12080sin )16000(32sin )f θθθθθ=⨯+⨯-=+-()16000(12cos )f θθ'=-,令()0f θ'=,则3πθ=,所以,当3πθ=时,即13AO E π∠=,修建费用最低.18.已知椭圆C 的方程:22221(0)x y a b a b+=>>,右准线l 方程为4x =,右焦点1,0F (),A 为椭圆的左顶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点M 为椭圆在x 轴上方一点,点N 在右准线上且满足0AM MN ⋅=且52AM MN = ,求直线AM 的方程.答案:(1)22:143x y C +=;(2)2y x =+或1142y x =+.解答:(1)∵24,1a c c ==,∴224,3a b ==,∴椭圆22:143x y C +=; (2)设():2AM y k x =+()()2222222143143y k x k x x x y ⎧=++⎪⇒+=⎨+=⎪⎩()()()2222221344k x x x x +-+⇒=-=∵2p x ≠-,∴()()22234k x x +-=,∴22243123412236k k k x +-=-=. ∴22268431243M M k x k k y k ⎧-=⎪⎪+⎨⎪=⎪+⎩ , 而k k MN 1-=,又∵4N x =,∴M N MN x =-∴MN ==,又∵M A AM x =-==∵52AM MN =,∴22246243k k k +=+,∴1k =或14,∴2y x =+或1142y x =+ .19. 已知函数()ln ,(),f x x ax g x ex a R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直线y ex =为曲线()y f x =的一条切线,求实数a 的值;(2)若函数()()y f x g x =-在区间(1,)+∞上为单调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设()()()H x f x g x =⋅,[1,]x e ∈,若()H x 在定义域上有极值点(极值点是指函数取得极值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e e -;(2)(,][1,)e e -∞--+∞ ;(3)e a 10<<或112a e<<.解答:(1)设切点00(,)P x y ,则00000ln ,y x ax y ex =-=,00ln ()x a e x =+(*)又∵1()f x a x '=-,∴001()f x a e x '=-=,∴01x a e =+代入(*) 0ln 1x ⇒=,∴0x e =,∴1a e e =-;(2)设()()()ln ()(1)h x f x g x x a e x x =-=-+≥,当()h x 单调递增时则11()()0()h x a e a e x x'=-+≥⇒≥+, 又∵1(0,1]x∈,∴0a e +≤,∴a e ≤- 当)(x h 单调递减时()11()0()h x a e a e x x '=-+≤⇒≤+,∴1a e +≥,∴1a e ≥-,综上()h x 单调时,(,][1,)a e e ∈-∞--+∞(3)2ln ()ln xH x x ax ex ex a x=-⋅=-, 令ln (),[1,]x t x a x e x =-∈,21ln ()x t x x -'=,当],1[e x ∈时,()0t x '≥,∴1()[,]t x a a e∈--, 1)当0≥-a ,即0≤a 时,0)(≥x t ,2()(ln ),[1,]H x e x x ax x e =-∈ ()(ln 12)0H x e x ax '=+->,∴()H x 在],1[e 上无极值点. 当01<-a e 即ea 1>时,0)(<x t ,∴2()(ln ),[1,]H x e ax x x x e =-∈ 1()(2ln 1),()(2)H x e ax x H x e a x '''=--=-,∵11[,1]x e ∈,I) 当21a ≥即12a ≥时,()0H x ''≥,∴()H x '在[1,]e 递增,II) ∵(1)(21)0H e a '=-≥,∴()H x 在],1[e 上递增,∴()H x 在],1[e 上无极值点.当112a e <<时,令()0H x ''≥, 11202a x e x a ⇒-≥⇒≤≤,∴()H x '在1[1,]2a 递减,1[,]2e a 递增, ∵(1)(21)0H e a '=-<,∵()(22)2(1)0H e e ae e ae '=-=->,∴0(1,)x e ∃∈使得0()0H x '=,∴()H x 在0(1,)x 递减,0(,]x e 递增,∴()H x 在],1[e 上有一个极小值点.2)当1a e =时,221()(ln 1),()()0H x e x x H x e e e x '''=--=->221e x e x >⇒<⇒, ∴()H x '在[1,]2e 递减,[,]2ee 递增,又∵2(1)(1)0,()0H e H e e''=-<=,∴()0H x '≤在[1,]e 上恒成立,∴()H x 无极值点.当e a 10<<时,∵()t x 在],1[e 递增,∴0(1,)x e ∃∈使得00ln x a x =, ∴当],1[0x x ∈时,0)(≤x t ,∴当],[0e x x ∈时,0)(≥x t ,∴2020(ln ),1()(ln ),e ax x x x x H x e x x ax x x e ⎧-≤≤⎪=⎨-≤≤⎪⎩,∴00(2ln 1),1()(ln 12),e ax x x x H x e x ax x x e --≤≤⎧'=⎨+-<≤⎩, 令2ln (),[1,]ax x x k x x e -=∈,()2ln 1k x ax x '=--,下证()0k x '≤,即证1ln 2+≤x ax ,xx a 1ln 2+≤, 又∵21ln ln ()0x xx x +'=-<,∴min 1ln 2()x x e +=,即证e a 1≤,所以结论成立,即()0k x '≤,∵0(1,)[1,]x e ⊂,∴()H x 在0[1,)x 递减,0(,]x e 递增, ∴0x 为)(x H 的极小值.综上,e a 10<<或112a e<<时,()H x 在],1[e 上有极值点.20.设数列{}n a 的首项为1,前n 项和为n S ,若对任意的*n N ∈,均有n n k S a k +=-(k 是常数且*k N ∈)成立,则称数列{}n a 为“()P k 数列”.(1)若数列{}n a 为“(1)P 数列”,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数列{}n a 既是“()P k 数列”,也是“(2)P k +数列”?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及对应的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数列{}n a 为“(2)P 数列”,22a =,设312232222n n na a a a T =++++ ,证明:3n T <. 答案:(1)1*2,n n a n N -=∈;(2)见解析; (3)见解析. 解答:(1)数列{}n a 为“(1)P 数列”,则11n n S a +=-,故121n n S a ++=-,两式相减得:212n n a a ++=,又1n =时,121a a =-,所以22a =, 故12n n a a +=对任意的*n N ∈恒成立,即12n na a +=(常数),故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1*2,n n a n N -=∈.(2)假设存在这样的数列{}n a ,则有n n k S a k +=-,故有11n n k S a k +++=-, 两式相减得:11n n k n k a a a ++++=-,故有332n n k n k a a a +++++=-,同理由{}n a 是“(2)P k +数列”可得:132n n k n k a a a +++++=-, 所以13n n a a ++=对任意*n N ∈恒成立 ,所以22n n k n k n S a k a k S ++++=-=-=,即2n n S S +=,又2222n n k n S a k S +++=--=-,即22n n S S +-=,两者矛盾,故不存在这样的数列{}n a 既是“()P k 数列”,也是“(2)P k +数列”.(3)因为数列{}n a 为“(2)P 数列”,所以22n n S a +=-, 所以132n n S a ++=-,故有132n n n a a a +++=-,又1n =时,132a a =-,故33a =,满足:312a a a =+, 所以21n n n a a a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数列的前几项为:1,2,3,5,8,故312232222n n n a a a a T =++++ 234512358222222n n a =++++++ 所以123451112352222222n n n nn a a T -+=++++++ , 两式相减得:12341111122222222n n nn n n a a a T -+-=+++++-223411112222222n n n n a a -+=++++- 2131442n n n a T -+=+-, 显然2n n T T -<,102n n a +>,故131244n n T T <+,即3n T <. 21.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D 为ABC ∆的BC 边上的一点,圆1O 经过点,B D ,交AB 于另一点E ,圆2O 经过 点,C D ,交AC 于另一点F ,圆1O 与圆2O 交于点G . 求证:(1)180BAC EGF ∠+∠=︒; (2)EAG EFG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答:(1)连结GD 交AB 于H ,由,,,B D E G 四点共圆, 可得EGH B ∠=∠, 同理FGH C ∠=∠,故180BAC EGF BAC B C ∠+∠=∠+∠+∠=︒;(2)由(1)知,,,E G F A 四点共圆,故EAG EFG ∠=∠.22.选修4-2:矩阵与变换已知二阶矩阵13a M b ⎡⎤=⎢⎥⎣⎦的特征值3λ=所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111e ⎡⎤=⎢⎥⎣⎦. (1)求矩阵M ;(2)设曲线C 在变换矩阵M 作用下得到的曲线C '的方程为2xy =,求曲线C 的方程. 答案:(1)2130M ⎡⎤=⎢⎥⎣⎦; (2)2632x xy +=. 解答:(1)依题意,得113313a b ⎡⎤⎡⎤⎡⎤=⎢⎥⎢⎥⎢⎥⎣⎦⎣⎦⎣⎦,即31333a b -=-⎧⎨-=⎩,解得20a b =⎧⎨=⎩,∴2130M ⎡⎤=⎢⎥⎣⎦; (2)设曲线C 上一点(,)P x y 在矩阵M 的作用下得到曲线2xy =上一点(,)P x y ''',则2130x x y y '⎡⎤⎡⎤⎡⎤=⎢⎥⎢⎥⎢⎥'⎣⎦⎣⎦⎣⎦,即23x x y y x'=+⎧⎨'=⎩, ∵2x y ''=,(2)(3)2x y x +=整理得,曲线C 的方程为2632x xy +=. 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2cos :x C y θθ=⎧⎪⎨=⎪⎩(θ为参数)和曲线22:3x t l y t =-+⎧⎨=⎩(t 为参数)相交于两点,A B ,求,A B 两点的距离.答案:. 解答: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22143x y +=, 曲线l 的普通方程为332y x =-+, 两方程联立得2320x x -+=,122,1x x ==, ∴3(2,0),(1,)2A B,∴2AB =. 24. 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x y 均为正数,且x y >,求证:2212232x y x xy y+≥+-+. 答案:见解析.解答:证明:因为0x >,0y >,0x y ->,22211222()2()x y x y x xy y x y +-=-+-+-21()()3()x y x y x y =-+-+≥=- , 当且仅当1x y -=取等号, 所以2212232x y x xy y +≥+-+. 25.如图,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 ,12,1AB AA ==,直线BD 与平面11AA B B 所成角为30︒,AE 垂直BD 于点E ,F 为11A B 的中点. (1)求直线AE 与平面BDF 所成角的正弦值;(2)线段11C D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二面角F BD P --的余弦值为35?若存在,确定P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见解析.解答:由AD ⊥面11AA B B , 得BD 与面11AA B B 所成角为30DBA ∠=︒,2AB =,∴AD =由1AE BD AE ⊥⇒= (1)以1{,,}AB AD AA为正交基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0,0),(2,0,0),(1,0,1)A B F1(2D E ,1(2AE = ,设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1,0,1)BD BF =-=- ,2030x y n x z ⎧-+=⎪⇒=⎨⎪-+=⎩,∴13cos ,AE n +== ; (2)令111,[0,1]C P C D λλ=∈,则(22,3P λ-, 设面BDP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2,3BP λ=- ,12022)20x y n x y z λλ⎧-=⎪⎪⇒=-⎨⎪-+=⎪⎩ ,∴13cos ,5n n === 化简得214281302λλλ-+=⇒=或132λ=. ∵01λ<<,∴12λ=. 26.如图,一只蚂蚁从单位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顶点A 出发,每一步(均为等可能性的)经过一条边到达另一顶点,设该蚂蚁经过n 步回到点A 的概率n p .(1)分别写出12,p p 的值;(2)设顶点A 出发经过n 步到达点C 的概率为n q ,求3n n p q +的值;(3)求n p .答案:(1)10p =,213p =;(2)见解析;(3)见解析.解答:(1)10p =,21113333p =⨯⨯=;(2)由于顶点A 出发经过n 步到达点C 的概率为nq ,则由A 出发经过n 步到达点11,B D 的概率也是n q ,并且由A 出发经过n 步不可能到11,,,A B D C 这四个点,所以n 为奇数时,0n n p q ==,所以30n n p q +=,n 为偶数时,31n n p q +=;(3)同理,由11,,C B D 分别经2步到点A 的概率都是1122339⨯⨯=, 由A 出发经过n 步再回到A 的路径分为以下四类:①由A 经历2n -步到A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13n p -;②由A 经历2n -步到C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29n q -;③由A 经历2n -步到1B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29n q -;④由A 经历2n -步到1D ,再经2步回到A ,概率为229n q -; 所以221233n n n p p q --=+,结合31n n p q +=, 消元得:2221121233399n n n n p p p p ----=+⋅=+,即2111()494n n p p --=-,所以112211111()()()44943n n n p p ---=-=⋅,故111[1()]43n n p -=+, 综上所述,.。
南京市XX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2.下列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12,13 B.2,3,C.4,7,5 D.1,,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A.6 B.C.9 D.4.▱ABCD中,∠A:∠B=1:2,则∠C的度数为()A.30°B.45°C.60°D.12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A.12 B.16 C.20 D.247.如图,正方形ABCD中,以对角线AC为一边作菱形AEFC,则∠FAB等于()A.22.5°B.45°C.30°D.135°8.如图,在▱ABCD中,已知AD=5cm,AB=3cm,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则EC等于()A.1cm B.2cm C.3cm D.4cm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10.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AB∥CD,AD=BC B.∠A=∠B,∠C=∠D C.AB∥CD,∠C=∠A D.AB=AD,CB=CD11.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A.65 B.60 C.120 D.13012.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乙的解答为:原式=.在两人的解法中()A.甲正确B.乙正确C.都不正确D.无法确定二、填空13.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点A 坐标为.14.在△ABC中,AB=12cm,AC=5cm,BC=13cm,则BC边上的高AD= cm.1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较短的边长为12cm,则对角线长为cm.16.已知,则=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度.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三、计算题(15分)19.(15分)(1)(2)(3﹣2+)÷2(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四、解答题(共5小题,总分45分)20.(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求△ABC的面积.21.(8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22.(9分)如图,O为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1)试判断四边形OC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6,BC=8,求四边形OCED的面积.23.(10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求DN+MN的最小值.24.(10分)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结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交BD于点F.(1)试说明OE=OF;(2)如图21,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M⊥BE于点M,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它条件不变,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XX中学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考点】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依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求解即可.【解答】解:∵x2≥0,∴x2+1>0.∴一定有意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12,13 B.2,3,C.4,7,5 D.1,,【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解答】解:A、52+122=169=1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22+()2=9=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42+52=41≠7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12+()2=()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A.6 B.C.9 D.【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且正方形对角线相等,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对角线长是x.则有x2=36,解得:x=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注意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此题也可首先根据面积求得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4.▱ABCD中,∠A:∠B=1:2,则∠C的度数为()A.30°B.45°C.60°D.12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180°,∠A=∠C,再由∠A:∠B=1:2可求出∠A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80°,∠A=∠C,∵∠A:∠B=1:2,∴∠A=×180°=60°,∴∠C=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多边形.【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答案.【解答】解: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A错误;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B错误;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故C错误;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6.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A.12 B.16 C.20 D.24【考点】菱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BC,再根据菱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BC=2EF=2×3=6,∴菱形ABCD的周长=4BC=4×6=24.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正方形ABCD中,以对角线AC为一边作菱形AEFC,则∠FAB等于()A.22.5°B.45°C.30°D.135°【考点】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CAB=45°,再根据菱形的性质∠FAB=∠CA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AB=∠DAB=×90°=45°,∵四边形AEFC是菱形,∴∠FAB=∠CAE=×45°=22.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正方形、菱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8.如图,在▱ABCD中,已知AD=5cm,AB=3cm,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则EC等于()A.1cm B.2cm C.3cm D.4cm【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EB=∠BAE,证出BE=AB=3cm,得出EC=BC ﹣BE=2cm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5cm,AD∥BC,∴∠DAE=∠AEB,∵AE平分∠BAD,∴∠BAE=∠DAE,∴∠AEB=∠BAE,∴BE=AB=3cm,∴EC=BC﹣BE=5﹣3=2cm;故选:B.【点评】本题看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出BE=A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6 B.8 C.10 D.1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因为BC为AF边上的高,要求△AFC的面积,求得AF即可,求证△AFD′≌△CFB,得BF=D′F,设D′F=x,则在Rt△AF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于是得到AF=AB﹣BF,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易证△AFD′≌△CFB,∴D′F=BF,设D′F=x,则AF=8﹣x,在Rt△AFD′中,(8﹣x)2=x2+42,解之得:x=3,∴AF=AB﹣FB=8﹣3=5,∴S=•AF•BC=10.△AF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本题中设D′F=x,根据直角三角形AF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x是解题的关键.10.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AB∥CD,AD=BC B.∠A=∠B,∠C=∠D C.AB∥CD,∠C=∠A D.AB=AD,CB=CD【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接作出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知:A、若AB∥CD,AD=BC,则可以判定四边形是梯形,故A错误,B、两组邻角相等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故B错误.C、可判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故C正确.D、此条件下无法判定四边形的形状,还可能是等腰梯形,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11.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A.65 B.60 C.120 D.130【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再求出其面积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等腰△ABC中,AB=AC=13,BC=10,AD⊥BC于点D,∴BD=BC=×10=5,∴AD===12,=BC•AD=×10×12=60.∴S△A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乙的解答为:原式=.在两人的解法中()A.甲正确B.乙正确C.都不正确D.无法确定【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由于二次根式的结果为非负数,甲计算中的根号的结果错误,乙计算的正确.【解答】解:∵a+=,∴乙计算正确.故选B.【点评】注意:算术平方根的结果是一个非负数.二、填空13.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点A 坐标为﹣+1 .【考点】数轴.【分析】根据图形特点,求出斜边BC的长,即得OA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OB=OC=1,∴BC==,∴AC=BC=,OA=﹣1,∴点A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需注意:确定点A的符号后,点A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是距离原点的距离.14.在△ABC中,AB=12cm,AC=5cm,BC=13cm,则BC边上的高AD= cm.【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AB=12cm,AC=5cm,BC=13cm,即52+122=132,∴△ABC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B,AC,设斜边BC上的高为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5×12=×13h,∴h=.∴BC边上的高AD=cm.【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求解.隐含了整体的数学思想和正确运算的能力.1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较短的边长为12cm,则对角线长为24 cm.【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性质和题中条件易得△AO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矩形对角线一半长,进而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12cm,∠AOB=60°.∵四边形是矩形,AC,BD是对角线.∴OA=OB=OD=OC=BD=AC.在△AOB中,OA=OB,∠AOB=60°.∴OA=OB=AB=12cm,BD=2OB=2×12=24cm.故答案为:24.【点评】矩形的两对角线所夹的角为60°,那么对角线的一边和两条对角线的一半组成等边三角形.本题比较简单,根据矩形的性质解答即可.16.已知,则=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求出满足两个被开方数条件的x的值.【解答】解:依题意有x﹣2≥0且2﹣x≥0,解得x=2,此时y=,则=.【点评】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此时≥0;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18 度.【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和已知,易证明△EP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FP,PE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PF=BC,PE=AD,∵AD=BC,∴PF=PE,故△EPF是等腰三角形.∵∠PEF=18°,∴∠PEF=∠PFE=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根据已知信息,确定应用的知识.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n﹣1..【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求出AC、AE、AG的长度,然后猜测命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1,∠B=90°,∴AC2=12+12,AC=同理可得:AE=()2,AG=()3…,∴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a=()n﹣1.n故答案为()n﹣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正方形有关定理并能灵活运用.三、计算题(15分)19.(15分)(2016春•六合区校级期中)(1)(2)(3﹣2+)÷2(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1)先化简各二次根式,再根据混合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可得;(2)先化简括号内的二次根式并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再计算除法即可得;(3)先化简分式,再代入计算可得.【解答】解:(1)原式=4﹣+9﹣(2)2=4﹣+9﹣12=4﹣﹣3;(2)原式=(6﹣+4)=÷2=;(3)原式=(﹣)÷a=×=,当a=+1时,原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和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解题的关键.四、解答题(共5小题,总分45分)2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先得到△ABC的面积等于大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矩形计算.【解答】解:△ABC的面积=4×4﹣×1×2﹣×4×3﹣×4×2=16﹣1﹣6﹣4=5.答:△ABC的面积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解答.21.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连接BD,交AC于点O,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得OA=OC,OB=OD,又由AE=CF,可得OE=OF,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AE=CF,∴OA﹣AE=OC﹣CF,即OE=O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2.如图,O为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1)试判断四边形OC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6,BC=8,求四边形OCED的面积.【考点】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分析】(1)首先可根据DE∥AC、CE∥BD判定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OC=OD,由此可判定四边形OCED是菱形.(2)连接OE,通过证四边形BOEC是平行四边形,得OE=BC;根据菱形的面积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可求得四边形ODEC的面积.【解答】解:(1)四边形OCED是菱形.∵DE∥AC,CE∥BD,∴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又在矩形ABCD中,OC=OD,∴四边形OCED是菱形.(2)连接OE.由菱形OCED得:CD⊥OE,又∵BC⊥CD,∴OE∥B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又∵CE∥BD,∴四边形BCEO是平行四边形;∴OE=BC=8(7分)∴S=OE•CD=×8×6=24.四边形OCE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菱形面积的求法;菱形的判别方法是说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的理论依据,常用三种方法:①定义;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3.(10分)(2016春•六合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求DN+MN的最小值.【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BM,∵点B和点D关于直线AC对称,∴NB=ND,则BM就是DN+MN的最小值,∵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DM=2,∴CM=6,∴BM==10,∴DN+MN的最小值是10.【点评】本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难点在于确定满足条件的点N的位置: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然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24.(10分)(2016春•六合区校级期中)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结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交BD于点F.(1)试说明OE=OF;(2)如图21,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M⊥BE于点M,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它条件不变,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以证明OA=OB,(1)求证∠1=∠2,进而证明Rt△BOE≌Rt△AOF,即可得OE=OF.(2)求证∠E=∠F,进而证明Rt△AOF≌Rt△BO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即可得OE=OF.【解答】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MEA+∠MAE=90°=∠AFO+∠MAE,∴∠MEA=∠AFO,∴Rt△BOE≌Rt△AOF,∴OE=OF;(2)OE=OF成立;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F+∠MBF=90°=∠B+∠OBE,又∵∠MBF=∠OBE,∴∠F=∠E,∴Rt△BOE≌Rt△AOF,∴OE=OF.【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各边长相等、各内角为直角的性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Rt△AOF≌Rt△BOE是解题的关键.。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初二年级(上)《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初二年级(上)《勾股定理》单元测试班级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时间:约40分钟)一. 选择题1. 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12B. 13C.144D. 1942. 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 a=7, b=24, c=25B. a=1.5, b=2, c=2.5C. a=, b=2, c=D.a=15, b=8, c=173. 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A.25 B. 12.5C. 9D. 8.54.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A. 12米B. 13C. 14米D. 15米5. 小强量得家里新购置的彩电荧光屏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台电视机的尺寸是(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A. 9英寸(23厘米)B. 21英寸(54厘米)C. 29英寸(74厘米)D. 34英寸(87厘米)6.观察下列几组数据:(1) 8, 15, 17; (2) 7, 12, 15; (3)12, 15, 20; (4) 7,24, 25. 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有()组 A. 1 B. 2 C. 3 D. 47.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个直角三角形A. 8B. 10C. 11D. 128.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A. 12 cmB. 10 cmC. 8 cmD. 6 cm9.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10.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A. ab=h2 B. a+b=2h C. += D. +=二.填空题11.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12.求图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长度:b=__________,c=____________.13.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2。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18-2019学年
八年级下数学期初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实数-1.732,2π,34,0.121121112…,01.0-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 A.-16的平方根是-4 B.16的平方根是4 C.16的算术平方根是±4 D.16的算术平方根是4 3.如果点P (a -2,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 (-a +2,b )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已知一次函数4)21(++=x m y 中,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 A.21-≤m B. 21-≥m C. 21-<m D. 21->m 5.已知函数y x b =-,当x =1或3时,对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则实数b 的值是( ) A.1 B.-1 C.2 D.-2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º,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余角是 ( ) A .25º B.25º或40º C .40º或30º D.50º 7.如图,在Rt △ABC 中,∠ACB=90º,∠A=30º,BC=2,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度后,得到△EDC ,此时,点D 在AB 边上,斜边DE 交AC 边于点F ,则n 的大小和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 ) A .30,2 B.60,2 C.60,3 D.60, 23 8.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长为16,D 在AB 上,且DB=4,M 是在AC 上的一动点,则DM+BM 的最小值为 ( ) A .16 B.162 C.20 D.2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比较大小:3 10 (填<,>或=). 10.已知点P 1(a ,3)与P 2(-2,b )关于y 轴对称,则ab 的值为 .
第8题
第7题 考场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11.如图,直线2:1-+=n x y l 与直线n mx y l +=:2相交于点P (1,2).则不等式2-+<+n x n mx 的解集为 . 12.在△ABC 中,∠A =50°,当∠B 的度数= 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
13.如图,由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一个大正方形,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ABC ,则△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14.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 2c 2-b 2c 2=a 4-b 4,则它的形状为 .
15.已知M (3,2),N (1,-1),点P 在y 轴上,且PM+PN 最短,则点P 的坐标是 .
16.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3、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130°,∠D =∠B=90°,点M ,N 分别是CD ,BC 上两个动点,当△AMN 的周长最小时,∠AMN +∠ANM 的度数为 .
1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次,点P 依次落在点
P 1,P 2,P 3,P 4,……,P 2008的位置上, 则点P 2008的横坐标x 2008= .
三、解答题 19.计算(本题12分)
(1)2(31)16x -= (2)223(6)128(5)-+---+-
(3))2(b a a b a ÷⨯ (4))(2-3
13-1221
20.(本题8分)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AC 、DF 相交于点G ,AB ⊥BE , 垂足为B ,DE ⊥BE ,垂足为E ,且AC =DF ,BF =CE .求证:GF =GC .
第11题
y 第13题 第17题 第16题 l 1
l 2 O P A P 1x A 4… (第18题)
21.(本题8分)已知直线b kx y +=与直线12+=x y 平行,且过点(1,-3)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画出函数图像.
(3)该函数图像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2.(本题8分)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2≤x ≤1时有―3≤y ≤3,请判断点P (-1,1)是否在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
23.(本题8分)如图所示,在△ABC 中,AB=5,AC=13,BC 边上的中线AD=6,求BC 的长.
24.(本题10分)某公司有甲种原料260kg,乙种原料270kg,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40件.生产每件A种产品需甲种原料8kg,乙种原料5kg,可获利润900元;生产每件B种产品需甲种原料4kg,乙种原料9kg,可获利润1100元.设安排生产A种产品x件.
(1)完成下表
(2)安排生产A、B两种产品的件数有几种方案?试说明理由;
(3)设生产这批40件产品共可获利润y元,将y表示为x的函数,并求出最大利润.
25.(本题10分)如图,矩形OABC的边OA在x轴正半轴上,边OC在y轴正半轴上,B点的坐标为(1,3).矩形O'A'BC'是矩形OABC绕B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O'点恰好在x轴的正半轴上,O'C'交AB于点D.
(1)求点O'的坐标,并判断△O'DB的形状(要说明理由)
(2)求边C'O'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3)延长BA到M使AM=1,在(2)中求得的直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ΔPOM是以线段O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BDACCBDC
二、< 6 1>x 50°或者65°或者80° 22
3 等腰三角形或者直角三角形 ),(4
1-0 132或者26 100° 2008
三、19.35或者-1 122+ a a
b 2 2 20. 省略
21. 52-=x y 4
25 22. 12+=x y 不在, 1-2-x y =在
23. 612
24. (1)x 8 )
(x -409 (2)3种 x =23,24,25 (3) x =23,y 最大39400元 25. (1) (2,0)等腰三角形
(2)3
432-
+=x y (3)),(54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