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复习及知识结构图示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28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形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易错点: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易错点: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③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④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
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4、通胀与通缩实质表现影响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梳理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梳理(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P4—P5)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材P4)(注意:物品、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区别,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教材P5)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联系实际:商品的质量问题。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P5)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补充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关系到商品的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主观题理论观点。
)(2)货币的产生过程、含义、本质、职能(P4—P6)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产生过程P4—P5)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质固定在金或银上(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P5)3.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P5)4.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P5—P7)(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3)纸币的产生、含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7-8)1.纸币的产生过程:天然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纸币的产生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决定的。
(P7)2.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P8)(注意: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没有价值;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