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2
- 格式:pdf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10
第11课《唯一的听众》一、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
(平静)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
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听众》篇一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
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
设计的初衷为了努力体现以下四方面。
一、学法自动化:因为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六年的阅读经验已经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
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用行动去实践的环节,没有再去提问“如何去学?”的问题,既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二、朗读多样化: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
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
朗读是一种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理解多元化: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
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
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
这样一篇文章丰富多元的理解就可能成为最真实的体验。
四、问题焦点化:我备课一贯以学生的预习本上的问题作为调查学生学情的重要凭据,也就是要摸清学生的阅读起点、疑点。
经过统计,本课书,学生共提了31个问题,在其中我筛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2个直接融入备课,2个作为课堂相机处理。
这两个问题毕竟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遗憾与不足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经验,促使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把握更趋深入。
《唯一的听众》篇二一、看拼音写词语。
sheacute;n shegrave;ng zhuāng zhograve;ng jiegrave; yigrave; zhuī wegrave;n()()()()huāng taacute;ng shēng wagrave;ng gē shě dagrave; chī yī jīng()()()()二、选词填空。
《唯一的听众》优秀教案优秀9篇《唯一的听众》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唯的一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
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学习神情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激情有这样以为音乐家,对音乐有着执着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都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小提琴,赢得阵阵掌声。
可是有谁知道这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是一个音乐白痴。
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是谁给了他动力和帮助呢?今天我们就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那美丽的早晨,走进他那唯一的神秘观众。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1、学生读题。
2、理解“唯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个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
2、出示生词,读词语,扫除字音的障碍,正音:冲(chòngchōng)3、指名回答:唯一的听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交流回答:心理上:沮丧(开头)信心百倍(结尾)。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唯一的听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唯一的听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中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1、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小提琴的演奏多么悦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
而当一位一向被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最终走上了舞台,面对千百观众,从容奏出这悦耳音乐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学贵有疑,对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⑴ 这唯一的听众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
(极瘦极瘦的,耳聋的。
)⑴ 简单概括地说说她为我做了什么事?(这位老妇人通过鼓励和倾听,帮助我重塑信心,学拉小提琴,最终我获得成功。
)⑴ 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
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三、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⑴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人教版」1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人教版],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5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人教版」2核心提示:《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课文以两条主线展开情节,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课文以两条主线展开情节,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动作、神态,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上,不仅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和帮助,还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使语文课重语言感悟的同时,又注意语言的表达,语文课上充满语文味。
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被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所感动,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句子如“那沙沙的足音,有如悠悠的小令”品悟不够,学生没能体会到当时作者找到一处练琴的好景致而兴奋的心情。
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人教版」3阅读:最后一美元①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讲的故事 .②年前那个雨雪霏霏 . 北风凛冽的季节 , 刚刚中学毕业的我 , 带着对音乐的狂热 , 只身来到纳什维尔 , 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③然而 , 我却四处碰壁 . 一个月下来 , 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 . 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 , 我才勉强度日 . 最后 , 我只剩下一美元 , 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 , 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④一天早晨 , 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 . 一连两天 , 汽车都在原地 . 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 . 我心里纳闷 , 这么大的风雪 , 他待在那儿干吗 ?⑤第三天早晨, 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 . 我停住脚步 , 和他攀谈起来 . 交谈中 , 我了解到 , 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 , 但因早到了三天 , 所以无法立即工作 . 口袋里又没钱 , 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⑥他忸怩片刻, 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 日后再还我 . 然而 , 我也是自身难保 . 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 , 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⑦刹那间 , 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 . 犹豫了片刻 , 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 我走到了车前 , 把钱递给了他 . 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 “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 ”他说 . 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⑧那一天 , 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 . 然而时来运转 , 就在当天早晨 , 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 , 薪金 500 美元 . 从那以后 , 我一炮打响 , 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 , 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⑨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 . 有时候 , 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 , 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 , 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 .第⑥段中加点的“困境”具体指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我”珍爱这“最后一美元”的语句(两处) , 用波浪线在原文中中标出 .3 .文章具体描写了“我”的“困境”和“我”对“最后一美元”的珍爱 , 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4 .第⑨段中加粗的“考试”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你认为文中的“那名男子”的身份可能是:① 一个乞丐②一家电台老板③一个骗子④一位应聘者 . 请你选择一种可能 , 然后展开合理想像 , 描写“我”在若干年后与“那名男子”相遇的情景 .答案:1 .①找工作四处碰壁. ②我只有一美元. ③我和他一样都在为吃穿发愁 .2 .最后 , 我只剩下一美元 , 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 , 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那一天 , 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 .3 .衬托4 .既是我应聘工作时的考试也是我人生路上对我有没有爱心的一次考试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