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观后感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6
《家园》观后感《<家园>观后感》在观看完《家园》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展现的地球的美丽与伤痕,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影片开篇,那一幅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自由奔跑;湛蓝深邃的海洋,波涛汹涌,孕育着无尽的生命;雄伟的山脉,云雾缭绕,仿佛是大地与天空的连接桥梁。
这些画面让我深切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与神奇,它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家园。
然而,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看到了地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过度的砍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曾经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满目疮痍。
那些被砍伐的树木,不仅仅是植物,它们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是地球的“肺”。
森林的减少,使得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同时,动物们失去了家园,物种灭绝的速度令人揪心。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气让天空变得灰暗,污水让河流变得污浊不堪。
曾经清澈见底的小溪,如今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曾经可以直接饮用的井水,现在却充满了有害物质。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威胁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土地被过度开发用于建设城市和农田。
这导致了生态空间的压缩,许多生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且,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进一步破坏了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影片中还提到了能源的消耗问题。
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使得能源储备日益减少,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在不断推进,但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才能为地球的未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看着这些画面,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们常常把地球当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却忽略了它也是一个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生命共同体。
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地球的承受能力?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却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纪录片《家园》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家园》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1受本学期课程影响,在学校布置观摩课作业选择时,我选了纪录片《家园》作为我的观后感影片。
先说说影片风格。
全程航拍,把母亲大地的大气、雄伟、鬼斧神工展现的淋漓尽致;大量长镜头的推摇十分流畅,干净利落;没有特写;没有对白;主角不再是“主宰者”——人类:有了上帝视角般的俯拍,人类在自己的家园里似蝼蚁般拥挤不堪,苟延残喘。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纪实地球无限风光的风景片,因为影片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都是地球上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一些我见过的、没见过的、想象到的、震撼到无法言喻的大地之美都在影片里向我的眼里、脑海里输送。
其实,我也能感觉到这部片子的不简单,因为这些美的背后也都是我这些年成长过来时所了解到的残缺。
所以,越看到后面,我越有些坐立不安,直到影片不再是单一的风景如画,江山多娇。
是的,这些美丽的地方是无人之地:一个是人类还没有染指的,一个是人类无法染指的。
人类还没有染指的美好而脆弱,需要守护和珍惜;无法染指的迷人而危险,应当敬畏而守护。
但是人类是个倔强的生物,他偏不!鸟儿单只难成群体,树种单一不叫森林。
地球是多彩而富饶的生命体,我们作为寄居者,只是一味的在索取:开采石矿,伐木造物,捕猎滥杀。
没有为她增添新彩,反而给日渐匮乏的土地增加负担。
虽然大自然本来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人类却一直在介入,强行改变原有的自然形态,让本来就残酷的自然考验更加严峻,也使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你看这烟尘中排列整齐的工作车,是不是缓缓向你靠近的怪物,他们在狼烟的掩护下嗤笑着向你进击!当然,他们只是造型生动些,也不能怨这些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它们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他们也有退休,罢工,寿终正寝的一天,不知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是被抛弃在荒野,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一道风景线;还是被扔在“瓦力”的废墟,等待报废处理;亦或者是被扔进熔炉,当了燃料……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了,影片的镜头在慢慢推进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快被火光吞噬,火苗在风的带动下顺势而上,舞动着她们妖冶的身姿,把地球的“肺将军”杀的片甲不留。
《家园》(Home),⼀部筹备15年,跨越50多个国家,动⽤88000名员⼯,21个⽉拍摄完成,史上投资最⼤的环保纪录⽚。
以下是Sara店铺为⼤家提供的纪录⽚home观后感,供⼤家参考借鉴! 家园home纪录⽚观后感篇1 前⼏天,我看了⼀部法国纪录⽚《家园》,看完后,感触很深,有许多想法。
这部纪录⽚的开头,旁⽩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样,是智⼈。
是⼀个有智慧的⼈。
⽣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万亿年前,⽽我们⼈类只有⼆⼗万年的历史,但是⽣命却破坏了,地球⽣命赖以⽣存的平衡。
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就应做些什么。
” 就是这⼀段话,使我更想观看这部电影,并且,我正在这段话的意思! 这部电影⼤部分是采⽤航拍的⽅式,开始是先把美丽的⼀⾯展现出来,表现出⼀种⽣态平衡的完美性。
之后就是⼈类的出现和肆⽆忌惮的扩张。
从不同的视觉来看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类的杰作。
看到地球这么虚弱了,我们怎能不动⼼?告诉⾃⼰尽可能去善待它多⼀点,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你们的富裕⽣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很残忍,你们就应把你们的钱、物、⼒,⽤在环保、公益上,这样对你们也好,对所有⼈也好。
但⽚中的最后还是给予我们期望。
各国政府都去⽤⼼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动。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
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动。
⽽这样的⾏动让我们未来更幸福⽽⽣活。
就让我们⼀齐来保护这独⼀⽆⼆的可爱的地球吧!不要再让它受伤了!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
家园,值得我们去保护。
是啊,为了⼈类共同的家园,是该做出⾏动了!从每⼀个⼈做起。
关注⼈类最基本、最真实、最根本的需要。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家园home纪录⽚观后感篇2 地球是⼈类的家园,是⼈类赖以⽣存的摇篮,是母亲。
⼈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却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
家园吕克贝松观后感《家园》是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于1999年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
这部电影以未来世界为背景,探讨了人类与外星生物的关系、道德与伦理的挑战以及人类对于自身未来的追求。
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对其剧情、人物以及导演的表达手法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电影《家园》的剧情引人入胜。
在这个未来世界中,地球上的大部分人类已经离开了地球,只有一小部分人仍然留在地球上。
在这个废弃的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外星生物,并且这种生物具有高度的智慧。
而人类和外星生物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电影通过描绘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勇气与智慧。
同时,电影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类行为的深思。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样。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科瓦廖斯基的前军人,他饱受战争的煎熬,心灵受到了创伤。
科瓦廖斯基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反抗外星生物,保护人类的角色。
他勇敢、坚韧,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他的形象很好地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
而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外星生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与人类互动,试图与人类达成共识。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使得整个电影更加立体且引人入胜。
最后,我对导演吕克·贝松的表达手法也有一些感悟。
电影《家园》独特的画面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电影中,贝松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摄影技巧来展现未来世界的景象,这些场景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
同时,他还通过跳切和快速剪辑来展现战斗的紧张感和动感,使得整个电影更加紧凑与刺激。
此外,他还通过舞台设计和服装造型等细节来突出电影的主题,传达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观看电影《家园》,我不仅获得了娱乐,更在思考与感悟中受益。
这部电影展现了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矛盾与合作,以及人类在困境中的勇气与智慧。
它引发了我对于人类未来与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导演独特的表达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园电影观后感前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家园》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园和归属感的故事。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剧情概述《家园》这部电影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年轻人刘子轩展开。
刘子轩在大城市工作多年后回到家乡,发现他曾经熟悉的小村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家人和朋友们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
随着故事的展开,刘子轩开始思考家乡和家人的意义,以及自己是否还能找到归属感。
归属感的思考电影中,刘子轩在大城市工作多年后,一直没有回家乡。
在他看来,家乡已经变得陌生而疏远了。
然而,当他回到家乡时,他重新感受到了和家人、和小村庄的连接。
这引发了他对归属感的思考。
通过刘子轩的经历,观众们也被引导思考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家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命中最质朴、最深沉的回忆。
即使我们在外漂泊多年,家乡也是我们归宿的地方。
在异乡的生活中,我们期待着与家人团聚,与家乡的土地重新融为一体。
家园的意义在电影中,《家园》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也象征着一个人心灵的栖息之地。
家园并不仅仅指一个地方,而是指一种归属感、一种情感纽带,是我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的地方。
电影以家园为线索,通过展现刘子轩与家人、朋友及村庄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家园的意义。
家园不仅仅是我们的出生地,更是我们成长的土壤,是我们共同记忆和传承的源泉。
家庭的力量《家园》中,刘子轩与他的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故事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故事中,家庭被描绘为一种温暖、支持和安全的力量。
刘子轩的家人始终对他保持着深厚的情感,无论他在城市中遭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这种家庭的力量让刘子轩找到了归属感,也让他体验到了家园的温暖。
电影通过刘子轩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引发观众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家庭是一个人生命中重要的支撑,无论我们在外面经历怎样的风雨,我们始终可以依靠家人的力量,迎接生活的挑战。
观纪录片《家园》后有感在最后一次环境保护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极其震撼的纪录片叫做《家园》,看过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每天生活的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如此无私的施舍她的所有给她的儿女,就像一位母亲一样那么的无私,那么的爱她的子女。
在课后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家园是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
他旨在唤醒人类,希望我们能行动起来,保护美丽的大自然。
在其中我看到了人类的欲望有多么可怕,当场景从自然变作乡村,变作城镇,最终变成摩天大楼林立的钢筋森林的时候,我一时错觉,仿佛看到科幻片里邪恶力量切入的铺垫。
广袤农场上的巨型收割机,拥挤不毛的人工牧场,铺满塑料的温室大棚,戴防毒面具全副武装的工人在喷洒农药,还有匀速摆动的石油开采机——这一切带给我们生存下去的安全感。
这些画面令我陌生和震惊,以及反胃,我想起那些科幻题材里毁灭地球的邪恶外星生物了。
生命的长度和广度有限,欲望却从来没有限度,那些表面正当的专注力以耗费一切有可能利用的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就应当被称作狭隘和残忍。
看似合理的出发点演绎出荒谬的结果。
影片叙述,人类为了抵抗饥饿砍伐森林进行耕作,为了填饱更多人的肚子利用石油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50%的产出没有用来救济饥饿边缘的贫民而用来生产肉类和制作新型燃料,为了满足食欲耗尽地球几十亿年的积蓄。
这很可笑可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惨象和悲剧就摆在眼前。
和谐结束在人类出现之后,野蛮出现在文明璀璨之后。
我们批判法西斯主义的灭绝人性,却在对大自然剥削屠杀斩尽杀绝的时候毫无愧疚羞耻。
我们自导自演倾情奉献了这出悲剧,那么是不是也要手牵手肩并肩悲壮地写一篇感天动地的墓志铭然后慷慨赴死呢?上帝又要发笑了。
没有人可以逃脱罪责,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
这是我们的家园,以大自然为宏观的视角,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观念利益冲突都将失去意义。
《家园》观后感《<家园>观后感》在观看了《家园》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旅程。
影片中,那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展示着地球的壮美与脆弱,让我对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家园”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到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从蔚蓝深邃的海洋,到广袤无垠的沙漠,地球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片中展现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那茂密的丛林,犹如绿色的海洋,无尽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设计的舞台灯光。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猴子在树间跳跃嬉戏,各种生物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这片雨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为的是获取木材和开垦土地。
看到那些被砍伐后留下的光秃秃的树桩,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刺痛了。
这就像是在地球的皮肤上划下了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还有那被过度开采的矿山,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就像一个原本健康的巨人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
滚滚的尘土飞扬,让周围的空气变得浑浊不堪。
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因为矿山的废水排放而变得污浊,鱼虾失去了生存的家园,河边的植被也逐渐枯萎。
这一切让我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愤怒,我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的家园?影片中提到的冰川融化的场景也让我感到震撼和担忧。
那些巨大的冰川,曾经是如此的雄伟壮观,如今却在不断地消融。
大块大块的冰块坠入海中,发出巨大的声响,仿佛是地球在哭泣。
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
那些美丽的海滨城市,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海水淹没。
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城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道路上车水马龙。
看似繁华的背后,却是空气质量的下降,垃圾的堆积如山。
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地生活,很少停下脚步去思考我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看完这部片子,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独自一人在家中完成作业。
不知为啥,今天感到闷得很,无法呼吸,心情烦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走出房间,想到外面去透透气。
我径自向屋后小山冈走去。
噫!平常我最喜爱的小树林怎么不见了?常坐的绿草坪也不见踪影,四周灰黑一片,只见到几根残枝、几片枯叶,整个山头犹如山火烧过一般,见不到一点绿色。
“嘘、嘘”,我吹起口哨,耳边却听不到平常熟悉的鸟鸣应答,山冈上一片死寂、毫无生机。
怀着失落的心情,我来到山下小河边,想用清凉的河水润润干涩的喉咙。
远远的,一阵恶臭扑鼻而来。
河床上不再流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以前的鱼儿连骨头也腐烂了。
只有一股又脏又臭的黑水,像一条肮脏的黑挽帐铺在河床上,和死神在一起。
天空中云层越来越厚,仿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感到一阵阵恐惧,急忙往家里飞奔,一路上看不到田野、村庄,到处是一个个沙丘,一阵狂风吹来,卷起满天沙土,天地混为一体。
奔跑中的我迷失了方向,不知家在何处。
我无助的高声呼救,“救命啦!快救救我吧!”“怎么啦,杰儿?”我睁开眼睛,妈妈正站在我床前,一边为我擦拭头上的冷汗,一边关切地问我:“你梦见啥啦?别怕,那只是一个梦。
”我一下抱住妈妈,难过地将梦中的事告诉她。
妈妈拾起我床头的报纸看了看,摸着我的头说:“孩子,没想到,你看了《绿色风》这份报纸会感触这么深。
”我一下明白了,昨晚睡觉前我刚看了报纸中的《触目惊心》和《伤逝》两栏文章,统计资料中地球被破坏的惊人数据,强烈震撼着我的心,不禁在为我们将来的生存担忧,梦中那恐怖的场境正是我最怕看到的一幕。
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宽慰的说:“杰儿,你有这样的感受是件好事,我想你今后一定会自觉保护环境的。
要是你的同学和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了这种自觉性,我们的地球就真的有救啦!”我立刻翻身下床,拿起纸笔,严肃而认真地写到:倡议书为了我们的家园全国少年儿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地球,它曾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家园。
现在它正在承受着人们无情地践踏、破坏,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从人类诞生以来,吃穿住行都靠地球的给予,我们所有的所有都是地球的,就连生命也是,人与地球的关系就像是母亲与孩子,母亲把她一切的一切都交给了她的孩子——人类。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300字作文
家园啊,那就是咱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纪录片里,那个古老的小村庄,天一亮就醒了,炊烟飘飘的,美得就像一幅画。
看着那田野、小河,感觉小时候的事儿都回来了,好像还能闻到那泥土的味道,听到咱们小时候的欢笑声。
哎,镜头一转,到了城市里,楼高得都快碰到天了,车子跑来跑去,人们一个个都忙得不行。
但就算这样,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城市,也是咱们的家。
为了未来,咱们得奋斗,得努力。
但不论走到哪儿,心里对家的那份想念,永远都放不下。
不过啊,家园现在可不太好过。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看着那些画面,真的让人心疼。
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保护好这片土地,让它永远都这么美,这么富饶。
家园观后感300字
家园观后感300字( 1)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我们要好好保护地球,不要让那些可爱的生灵失去它们的家园。
就拿大熊猫来说吧!他是一种很珍贵的动物,在野外很少见到,即使见到也要经过国家级专家精挑细选。
而且熊猫每生下一个小熊猫就会减少十只,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大熊猫的捕杀,不用多久,我们将永远看不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了!
还有一次,有两个可恶的男孩儿把青蛙捉住,准备拿回家吃,被村长发现了,教育了他们。
我真想对大家说:“请保护环境吧!否则,世界上的最后一只大熊猫也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的!
- 1 -。
家园观后感作文
《家园》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
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那么,以下是XX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家园观后感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家园观后感作文1 《家园》,这个名字很有新意,若是不了解的人看了这个片名,还以为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亲情大片。
不过也没错,这确实是一部“亲情巨作”,是关于慈爱的地球母亲和她无情的人类小孩的家园。
电影还未开始,我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压抑感,仿佛是大地母亲将她所有的不甘与怒吼融入了这部影片。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却还沉浸在那里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是的,我被震住了。
真的很震撼。
让人惊叹的画面,给视觉造成最直接的冲击,或美得让人惊叹,或触目惊心,配上很给力的背景音乐,整整120分钟,我接受了一次很彻底的洗礼,很多观念因而颠覆,也了解了更多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
原来,这个世界,我们共同的家园,是这样子的。
整部片子以一个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种很缓慢的速度向我们讲述这个地球,尤其是她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种种。
影片的开始,是地球形成于4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人,出现于20万年前。
我们只是不折不扣的过客;是一曲对这个美好的地球的颂歌。
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感叹生命
的神奇之余,深感自身的渺小和无知。
然后音乐突然急促起来,因为,人,出现了。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毁灭的进程。
那一个个小渔村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本树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为平地,无情的人类在上面随意建设,看起来是发达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吗?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极不合理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灾难性问题,资源枯竭,污染泛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
我想到了之前的7。
23动车事故之后的一句话:“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
”
由彼及己,甚至于一开始,我真的不太适应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觉的叙述速度。
我想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们这代人,尤其是90、00后,接受的更多是一种“快餐文化”——各种古今中外文化势力的冲击与交融,各种只需浅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讯息,更多的是哗众取宠。
这世界太快,快得我们来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断。
只能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随波逐流。
何曾没想过,拥有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土;何曾没追寻过,寻找一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隐世家园……
再说说影片吧,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述我们耳熟能详却无动于衷的一些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复活节岛的荒芜,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伤疤;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就要举国迁移;江河断流,污染严重,用水日益紧
张;森树木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首当其冲,等等等等。
我们听多了,我们知道,却拒绝相信。
不是因为薄情,而是怕失去现在富足的生活罢了。
回到人类,灯光璀璨的不夜城把白昼变成了它黯淡的影像;居民房像坟墓一样密密麻麻但整齐地排列着;还有比人口数还多的汽车,通常是一条条巨龙匍匐着,加速环境的恶化。
接近尾声了,影片列举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但是最后,还是乐观的。
一方面是,“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还剩下什么”,有很多国家很多人已经在行动,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事关每一位地球公民。
另一方面是,我们真的来不及悲观。
我们真的该行动了。
这个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你我的呵护。
家园观后感作文2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
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
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
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
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
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
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
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家园观后感作文3 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
这部电影深深地拷
问着你我:我们就应做什么?
之后,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
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
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
人类在用心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
因为人类的存在,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样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取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此刻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到达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一天有5000人因
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
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
“,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应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
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
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到达,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取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
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就应怎样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