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

一、引言

安徽省桐城市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是合肥经济圈唯一的县级市,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开发策略,通过旅游产业提升桐城的经济发展水平尤为重要。

二、桐城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是指对现实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客观且综合的分析。笔者现应用其分析桐城市旅游资源。

(1)优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化:第一,旅游资源总量大,桐城市的旅游资源基本在每个乡镇都有所分布,数量多达82处;第二,自然资源丰富,有22处;第三,人文资源多样,多达60处。

旅游资源的原始性与完整性:桐城的许多旅游资源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将来的旅游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劣势。经济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宣传力度不足,旅游知名度有待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

(3)机遇。桐城作为合肥经济圈的唯一县级市,可通过与圈内城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共同把

桐城打造成圈内乃至全国旅游休闲度假的优选目的地。

(4)挑战。旅游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自然环境,对桐城市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使资源储量减少,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且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对其开发时应考虑到其承受能力,不能无限度地开发。同时,应借助旅游业的发展相应地改善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

三、桐城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桐城属中尺度类边缘型旅游地和小尺度类边缘型旅游地,应建立核心―边缘旅游地模型。可将市区、龙眠山地区和孔城镇作为开发和深化桐城旅游的三个重点区域,辐射周边六个区域。

1.核心旅游区开发

(1)功能区分区。根据核心区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发展目标,把核心区划分为包括龙眠山、桐城市区、孔城镇三个地区的桐城文化旅游带:以桐城市区为节点,西北接龙眠山,东连孔城镇,依托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在广阔的时空环境中全面展示桐城文化,形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2)旅游产品规划。加强核心旅游区自身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与周边区域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文化桐城:桐城文化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祭祖旅游产品。古色桐城:古

城古街;地方民俗。生态桐城:生态观光;生态娱乐……

(3)旅游线路规划。大众旅游精品线:市区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世家庭院―历史文化大道―龙眠山―嬉子湖―孔城古镇。

市区观光游览线:市区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世家庭院―桐城中学―六尺巷―历史文化大道―投子寺―披雪瀑―仙龙湖。

……

2.边缘旅游区开发

(1)功能区分区。根据边缘区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发展目标,把边缘区划分为“三区”:嬉子湖镇的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陶冲镇的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大关镇的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

(2)旅游产品规划。加强边缘旅游区自身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与周边区域共同开发旅游产品。

生态桐城:生态观光;生态娱乐。

休闲桐城:水体休闲度假;美食旅游。

教育桐城:生态科普教育;红色旅游与军事教育旅游。

(3)旅游线路规划。水上桐城游览线:市区桐城文化园―龙眠河―孔城―嬉子湖―松山。

生态休闲观光线:市区―仙龙湖―龙眠山―三道岩―嬉子湖―松山。

四、结语

桐城旅游资源尽管被分为核心旅游区和边缘旅游区,但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边缘旅游区要积极接受核心旅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核心旅游区要主动担负起引领旅游潮流的作用,使桐城呈现科学又持续发展的最优化的区域旅游格局,实现桐城旅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陈田.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4):317―328.

[2]藏淑英.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成长机制[J].人文地理,1998,13(1):31―33.

[3]桐城市旅游局.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2006.

(作者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