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拜占庭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6章 拜占庭的建筑一、拜占庭的建筑概况1.发展概况(1)君士坦丁专门培养建筑师,鼓励建筑事业的发展。
(2)公元450年左右,拜占庭建造一大批建筑物。
(3)7世纪后,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事业渐渐式微,但受其影响的巴尔干、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的建筑事业日益兴盛。
2.成就拜占庭建筑既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产,又汲取亚美尼亚、波斯、叙利亚等国家和民族的经验,创造出卓越的建筑体系。
二、穹顶和集中式形制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
1.集中式形制的形成(1)原因①5~6世纪时,集中式形制教堂适合东正教宣扬信徒亲密一致的要求。
②拜占庭帝国发现集中式建筑物具有纪念意义。
(2)过程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是穹顶。
①波斯在古代两河流域拱券技术基础上发展了穹顶,火神庙采用集中式形制。
②拜占庭建筑借鉴巴勒斯坦建筑传统,彻底解决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
2.集中式形制的表现(1)初级形式①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
②穹顶重量完全由柱墩承担。
(2)发展形式①在方形平面券的顶点的高程上作水平切口,在切口上再砌半圆穹顶。
②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③水平切口和发券之间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3.集中式形制的创新(1)扩展穹顶之下的自由空间。
(2)扩大穹顶的应用范围。
4.集中式形制的应用与影响(1)在阿尔美尼亚和叙利亚形成带环廊的集中式教堂。
(2)发展了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推力的结构方法。
①希腊十字式②以小穹顶代替筒形拱(3)确定拜占庭东正教教堂的形制。
中央大穹顶和四面小穹顶用鼓座高举,中央最大最高,在外观上显现出5个穹顶。
三、装饰艺术拜占庭建筑装饰的基本特点是在平整的墙面上贴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顶的弧形表面用马赛克或者粉画。
1.马赛克壁画(1)形制①在拱顶和穹顶上铺一层底色。
②用贴金箔的小玻璃拼镶,造成明灭闪烁的效果。
拜占庭建筑名词解释拜占庭建筑是指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公元4世纪至15世纪)兴建的建筑物,其特点是宏伟壮观、装饰华丽、富有象征意义和宗教色彩。
1. 圆顶:拜占庭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是由石灰石或砖块构成的圆形穹顶,常被用于教堂、礼拜堂等场所。
2. 拱门:一种由多个石块组成的弧形结构,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在拜占庭建筑中,拱门通常被用于门廊和走廊等地方。
3. 马赛克:一种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组成的装饰图案,通常用于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等位置。
在拜占庭建筑中,马赛克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和皇宫等场所。
4. 壁画:一种在墙面上绘制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宗教或历史主题。
在拜占庭建筑中,壁画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和宫殿等场所。
5. 穹顶:一种由多个拱形结构组成的圆顶,通常用于教堂、礼拜堂等场所。
在拜占庭建筑中,穹顶被广泛应用,并且常常被装饰成蓝色和金色。
6. 拱廊:一种由多个拱形结构组成的长廊,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建筑物或作为室外休息区。
在拜占庭建筑中,拱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
7. 内院:一种位于建筑物内部的露天空间,通常被设计为花园或休息区。
在拜占庭建筑中,内院被广泛应用于皇宫和寺庙等场所。
8. 塔楼:一种高耸的独立式建筑物,通常用于观测或防御。
在拜占庭建筑中,塔楼被广泛应用于城墙和城堡等地方。
9. 柱子:一种由石头、大理石或木材制成的立柱结构,通常用于支撑屋顶或装饰墙面。
在拜占庭建筑中,柱子被广泛应用,并且常常被装饰成红色、绿色和金色。
10. 廊柱:一种由多个柱子组成的长廊,通常用于连接不同的建筑物或作为室外休息区。
在拜占庭建筑中,廊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
浅谈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历史:在公元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部,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的帝国便是拜占庭,拜占庭帝国在公元5-6世纪时处于最鼎盛时期,西罗马解体灭亡。
当时皇帝君士坦丁称其是“为了执行上帝的意旨”来建设新城,故得名“君士坦丁堡”。
在一个帝国的鼎盛时期,恢弘的纪念性建筑以及宗教建筑是不可或缺的,拜占庭帝国处于极盛时期,大兴土木,举国建造纪念性建筑,而传予后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帝国及其建筑风格的发展:6世纪中叶,拜占庭占领意大利,几乎统一了旧罗马帝国的版图,处于极盛时期,各地建造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7世纪后,帝国瓦解,逐渐没落;15世纪中叶,苟延残喘的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而当时恰逢西欧“文艺复兴”,带来热衷于古典学习的潮流,因此,拜占庭文化及其人文学者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西欧和中欧,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主流最终于中世纪让位予罗曼式建筑和哥德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没有因为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消失。
拜占庭建筑风格又在后世复兴,在19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再次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在俄罗斯帝国达到高峰,以致俄罗斯境内至今保存有不少带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拜占庭建筑风格及其特点:1、由于拜占庭所信仰的宗教是东正教,因为宗教的原因,采用了集中式的建筑形制,加上当地的建筑传统,采用穹顶的屋顶构造,因此创造了将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也形成拜占庭建筑的一个主要成就。
2、拜占庭建筑彻底解决了方形平面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为了摆脱承重墙,而使用十字拱,而后进一步完善其形象故而形成帆拱,拜占庭结构中的帆拱、鼓座与穹顶,这些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在之后的欧洲广泛流行。
希腊十字式也是此风格的一种形制。
3、拜占庭独特的装饰艺术,其内部富丽精致,而教堂建筑外观朴素,其内部装饰具有玻璃马赛克、粉画及石雕。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处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典礼的场所,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浅谈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历史:
在公元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部,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的帝国便是拜占庭,拜占庭帝国在公元5-6世纪时处于最鼎盛时期,西罗马解体灭亡。
当时皇帝君士坦丁称其是“为了执行上帝的意旨”来建设新城,故得名“君士坦丁堡”。
在一个帝国的鼎盛时期,恢弘的纪念性建筑以及宗教建筑是不可或缺的,拜占庭帝国处于极盛时期,大兴土木,举国建造纪念性建筑,而传予后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帝国及其建筑风格的发展:
6世纪中叶,拜占庭占领意大利,几乎统一了旧罗马帝国的版图,处于极盛时期,各地建造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7世纪后,帝国瓦解,逐渐没落;
15世纪中叶,苟延残喘的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而当时恰逢西欧“文艺复兴”,带来热衷于古典学习的潮流,因此,拜占庭文化及其人文学者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西欧和中欧,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主流最终于中世纪让位予罗曼式建筑和哥德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没有因为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消失。
拜占庭建筑风格又在后世复兴,在19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再次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在俄罗斯帝国达到高峰,以致俄罗斯境内至今保存有不少带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拜占庭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1、由于拜占庭所信仰的宗教是东正教,因为宗教的原因,采用了集中式的建筑
形制,加上当地的建筑传统,采用穹顶的屋顶构造,因此创造了将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也形成拜占庭建筑的一个主要成就。
2、拜占庭建筑彻底解决了方形平面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为了摆脱
承重墙,而使用十字拱,而后进一步完善其形象故而形成帆拱,拜占庭结构中的帆拱、鼓座与穹顶,这些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在之后的欧洲广泛流行。
希腊十字式也是此风格的一种形制。
3、拜占庭独特的装饰艺术,其内部富丽精致,而教堂建筑外观朴素,其内部装
饰具有玻璃马赛克、粉画及石雕。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处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典礼的场所,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外,拜占庭没有重大的建筑活动,而各地教堂规模也都很小,因为国家信奉东正教,主要是流行这种形制的教堂。
其结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内部空间既统一又曲折,色彩绚烂,圣索非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