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岩石图集、说明及排版 2
- 格式:doc
- 大小:11.84 MB
- 文档页数:81
各种标准岩石矿物图集
照片名称:千枚岩
照片名称:千枚岩3
照片名称:大理岩2
照片名称:板岩
照片名称:斜长角闪岩
照片名称:大理岩
照片名称:大理岩3
照片名称:千枚岩2
照片名称:板岩2
照片名称:榴辉岩
照片名称:片岩
照片名称:片岩2
照片名称:片麻岩5
照片名称:片麻岩4
照片名称:片麻岩3
照片名称:片麻岩
照片名称:矽卡岩2
照片名称:糜棱岩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2
照片名称:矽卡岩
照片名称:石英岩3
照片名称:石英岩2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
照片名称:石英岩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3
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2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
照片名称:角闪岩2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3
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2
照片名称:无烟煤
照片名称:泥炭1
照片名称:煤
照片名称:燧石
照片名称:褐煤
照片名称:硬石膏
照片名称:泥炭
照片名称:石膏
照片名称:褐煤1
照片名称:岩屑砂岩2
照片名称:油母页岩
照片名称:油页岩
照片名称:岩屑砂岩
照片名称:油页岩2
照片名称:含海绿石英砂岩
照片名称:鲕状赤铁矿
照片名称:泥岩
照片名称:灰岩4
照片名称:灰岩
照片名称:石英砂岩2
照片名称:灰岩2
照片名称:石英砂岩
照片名称:泥岩2
照片名称:灰岩3。
矿石矿物含量多在30%以下,矿物集合体的形状不定,一般小于0.5cm,多呈稀疏星散状较均匀地分布于矿石中,即为浸染状构造。
浸染状矿石
根据矿石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比例,将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在80%以上、矿物集合体为不定性状,分布无方向性,矿物粒径差不太悬殊者称块状构造;
将矿石矿物含量在30%以下,矿物集合体的形状不定、粒径一般小于0.5cm,呈星散状较均匀的分布的矿石称浸染状构造;
而将矿石矿物大于30%时称稠密浸染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是接触变质岩石的一种变成构造。
矿石矿物集合体呈近等轴状斑点,斑点大小较均匀,粒径多数可达0.5cm,分布较均匀且无方向性称斑点状构造。
主要见于轻微热接触变质的泥质岩石中。
条纹状构造
缝合线构造
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由压溶作用形成的锯齿状裂缝构造。
在平面上,即在沿裂缝破裂面上,它呈现为参差不平凹凸起伏的面,即缝合面;从立体上看,这些凹下或凸起的大
小不等的柱体,称为缝合柱。
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鲕状构造胶状构造似层状构造。
太阳系:太阳Sun、水mercury、金venus、地Earth、火Mars、木Jupiter、土Saturn、天Uranus、海Neptune、冥Pluto、彗星cometGeo1.JPG (24.71 KB)搞岩土原来只是研究很肤浅的“鸡蛋皮”。
地壳:大洋壳 -主要为[喷出]玄武岩厚5-10km;大陆壳 - 主要为[侵入]花岗岩厚20-70km岩石圈=地壳+上地幔。
共75-125km,冷、硬以下为地幔,热、软、塑性、压力大geo2.JPG (22.71 KB)***沉积岩***一般沉积岩都有明显的沉积层理。
本图是砂岩和煤层Geo3.JPG (56.38 KB)***变质岩***一般形成于高温高压下。
本图为区域变质结果,见岩石有大规模扭曲、折曲、片理、石香肠构造等现象。
Geo4.JPG (44.09 KB)***火成岩***岩浆喷发形成。
本图玄武岩,见气泡和杏仁状构造,如果水下喷发,则有枕状构造。
Geo5.JPG (57.71 KB)火山喷发是这样形成的深成岩体是侵入火成岩聚集而成的Plution - 深成岩体Dike,dyke - 岩墙 [沿断裂带侵入] sill - 岩床 [沿水平层面侵入]lava flow - 岩溶流volcano pipe - 火山颈Geo6.JPG (53.19 KB)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南京附近也有这个。
这是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本人也参与一个工程项目,大坝就在这种岩石上,结果水库不漏水、变形观测也没有问题,怪!!!原来,节理间隙已经很好地充填了石英、方解石等矿物。
有人认为尽管如此,搞计算的把这种岩石的模型参数定义为:抗压强度很大、抗拉很小按零考虑,有一定道理。
(a)俯视图(b)侧视图Geo7.JPG (73.27 KB)柱状节理形成机理形成机理是很复杂的。
前一段时间还专门请大学教授作解释,为什么如此的节理还不渗漏,当然不是所有地区都这样。
玄武岩是喷发岩,但喷出之后形成很厚的岩溶流,由于表部和内部温差,迅速冷却,节理收缩,而引起柱状节理。
三大岩标本图集(超全,超高清)!1沉积岩中文名称:长石砂岩英文名称:Arkose特性: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一般为粗砂状结构,分选性和磨圆性差。
其物源通常是附近花岗岩的分解产物中文名称:条带状含铁建造英文名称:Banded iron formation特性:主要由硅质条带和富铁质条带互层形成的化学沉积岩,是铁的主要来源中文名称:铝土矿英文名称:Bauxite特性:富含铝的沉积岩,一种主要的铝矿石,铝矿石中的铝以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是三水铝石。
还包含氧化铁、氢氧化铁和粘土矿物。
是含铝岩石的风化产物。
中文名称:沼铁矿英文名称:Bog iron特性:一种由褐铁矿和粘土或者植物碎片组成的铁矿石类型。
一种形成于沼泽、湿地和浅水湖泊中的多孔岩石。
铁通过细菌和藻类的氧化作用从水中沉淀出来。
常见于斯堪的纳维亚和北美洲的冷温带地区。
中文名称:角砾岩英文名称:Breccia特性:由高角度碎片胶结而成的粗粒岩石。
角砾岩比较粗糙,可以见到明显的砾石。
其成因有多种,如滑塌堆积、火山爆发、岩石崩塌等。
中文名称:白垩英文名称:Chalk特性:一种柔软、易碎、多孔的石灰岩,是由海洋古生物(颗石藻和有孔虫)的残骸集聚形成的。
最著名的白垩来源于白垩纪地层。
通常与燧石共生。
中文名称:燧石英文名称:Chert特性:一种坚硬、质密的沉积岩,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
主要以结核状和层状发育在碳酸盐岩中。
火石是一种深色的燧石。
中文名称:煤英文名称:Coal特性:一种可燃岩石,一种主要的化石燃料。
含碳量超过50%。
大多数情况下,煤是一种岩化的泥炭。
中文名称:砾岩英文名称:Conglomerate特性:粒径大于2mm的圆形岩石碎屑或矿物颗粒经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
砾岩间隙中含有较小的颗粒。
形成于河床、鹅卵石海滩或其他碎屑物为圆形的环境。
中文名称:贝壳灰岩英文名称:Coquina特性:一种由贝壳和贝壳碎屑组成的碎屑灰岩。
粒径大于2mm。
由化石碎屑组成的精细碳酸盐岩属于灰屑岩。
岩石构造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日志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选用该信纸上一篇下一篇返回日志列表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更多▲∙设置置顶∙推荐日志∙转为私密日志博恒发表于2010年01月31日 20:16 阅读(2)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各种标准岩石矿物图集照片名称:千枚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千枚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大理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板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斜长角闪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大理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大理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千枚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板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榴辉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片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片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片麻岩5,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片麻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片麻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片麻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矽卡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糜棱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绿泥片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矽卡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绿泥片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绿泥片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蛇纹石大理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角闪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蛇纹石大理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蛇纹石大理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无烟煤,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泥炭1,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煤,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燧石,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褐煤,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硬石膏,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泥炭,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膏,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褐煤1,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岩屑砂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油母页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油页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岩屑砂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油页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含海绿石英砂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鲕状赤铁矿,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泥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灰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灰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砂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灰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砂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泥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灰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砂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屑灰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屑灰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砂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砂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岩5,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砂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砾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粉砂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角砾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角砾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结晶灰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凝灰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凝灰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豹皮状灰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豹皮状灰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粉砂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安山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橄榄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安山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安山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斑状花岗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橄榄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橄榄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斑状花岗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正长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正长石,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正长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橄榄石,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正长石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流纹岩5,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流纹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流纹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气孔玄武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流纹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流纹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浮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熔结凝灰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玄武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浮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玄武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熔结凝灰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珍珠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浮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致密玄武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斑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岩6,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岩5,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花岗斑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辉绿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辉长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辉长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闪长岩4,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孔雀石,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闪长玢岩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黑曜岩,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闪长玢岩3,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斜长石,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斜长石2,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石英,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褐铁矿,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绿泥石,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照片名称:黑云母,所属相册:地质学入门图片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选用该信纸上一篇下一篇返回日志列表相关搜索词:相册所属图集名称矿物编辑取消本文链接:签名档评论列表想第一个看到日志抢沙发?使用签名档匿名评论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附加功能提交上一篇下一篇返回日志列表。
各种标准岩石矿物图集
照片名称:千枚岩
照片名称:千枚岩3
照片名称:大理岩2
照片名称:板岩
照片名称:斜长角闪岩
照片名称:大理岩
照片名称:大理岩
照片名称:千枚岩2
照片名称:板岩
照片名称:榴辉岩
照片名称:片岩
照片名称:片岩2,
照片名称:片麻岩5
照片名称:片麻岩4,
照片名称:片麻岩3
照片名称:片麻岩
照片名称:矽卡岩
照片名称:糜棱岩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
照片名称:矽卡岩
照片名称:石英岩3
照片名称:石英岩2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
照片名称:石英岩
照片名称:绿泥片岩3
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2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
照片名称:角闪岩2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3
照片名称:绿泥石片岩
照片名称:蛇纹大理岩2
照片名称:无烟煤
照片名称:泥炭1
照片名称:煤
照片名称:燧石
照片名称:褐煤
照片名称:硬石膏
照片名称:泥炭
照片名称:石膏
照片名称:褐煤1
照片名称:岩屑砂岩2
照片名称:油母页岩
照片名称:油页岩
照片名称:岩屑砂岩
照片名称:油页岩2
照片名称:含海绿石英砂岩
照片名称:鲕状赤铁矿
照片名称:泥岩
照片名称:灰岩4
照片名称:灰岩。
1.1沉积岩011.1堆积物的沉积岩图示图层名称图元名称黑白图标沉积物010101 表土和土层沉积物010102 粘土沉积物卵石沉积物砾石沉积物角砾石未胶结沉积物砂砾石未胶结沉积物泥砾石未胶结沉积物粉砂质砾石未胶结沉积物粘土质砾石未胶结沉积物砂姜未胶结沉积物粗砂未胶结沉积物中砂未胶结沉积物细沙未胶结沉积物粉砂未胶结沉积物泥质粉砂未胶结沉积物砂质粘土未胶结沉积物粉砂质粘土未胶结沉积物植物堆积层未胶结沉积物腐植土层未胶结沉积物化学沉积未胶结沉积物填筑土未胶结沉积物红土未胶结沉积物漂砾未胶结沉积物泥炭土未胶结沉积物贝壳层1.1.2 砾岩砾岩巨砾岩砾岩粗砾岩砾岩中砾岩砾岩细砾岩砾岩小砾岩砾岩泥砾岩砾岩角砾岩砾岩灰质砾岩砾岩灰质角砾岩砾岩铁质砾岩砾岩硅质砾岩砾岩凝灰质砾岩砾岩凝灰质角砾岩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砾岩砂砾岩砾岩泥质小砾岩1.1.3 砂岩、粉砂岩砂岩、粉砂岩砾状砂岩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砂岩、粉砂岩中砂岩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砂岩、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长石砂岩砂岩、粉砂岩鱼面状砂岩砂岩、粉砂岩中一细砂岩砂岩、粉砂岩粉一细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粉一细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中一细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粗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中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细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粉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泥质粗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泥质中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砂岩、粉砂岩含角砾粗砂岩砂岩、粉砂岩含角砾中砂岩砂岩、粉砂岩含角砾细砂岩砂岩、粉砂岩含角砾粉砂岩砂岩、粉砂岩海绿石粗砂岩砂岩、粉砂岩海绿石中砂岩砂岩、粉砂岩海绿石细砂岩砂岩、粉砂岩海绿石粉砂岩砂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高岭石质粗砂岩砂岩、粉砂岩高岭石质中砂岩砂岩、粉砂岩高岭石质细砂岩砂岩、粉砂岩高岭石质粉砂岩砂岩、粉砂岩石膏质粗砂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粗砂岩砂岩、粉砂岩泥质中砂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细砂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1.1.4 页岩、泥岩页岩页岩页岩油页岩页岩砂质页岩泥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含砾泥岩。
泥岩(Mudstone)欧阳家百(2021.03.07)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
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
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
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
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
②铁质泥岩。
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
③硅质泥岩。
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
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
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有:①黑色页岩。
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
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
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
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
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
多呈红色或灰绿色。
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
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