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点查找、安全风险研判指导手册(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599.01 KB
- 文档页数:33
关于抓紧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的紧急通知工业区各企业:按照界首市市政府办公室要求,各企业要根据界首市市政府办公室《界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界首市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17〕25号),分行业、领域和场所(分类见附件2)科学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参考格式见附件3),作为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点查找的依据。
此项工作列入2017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
请各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对照要求,突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冶金、工贸、人员密集场所、城镇燃气、电力、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在9月1日前制定完成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并报县安委办备案。
逾期不报的,责任自负。
冶金工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示例)(一)风险点查找范围1. 装置、设备、场所类(1)产生、供给能量的(如:发动机、变压器、油罐)。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如:电梯、脚手架、高空作业平台)。
(3)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积蓄或突然释放的。
(如:各种压力容器、槽罐、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
(4)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
2. 能量载体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放射源、带电体、行驶中的车辆、运动部件、飞行物体等。
3. 危险物质类各种有毒、有害、腐蚀性、刺激性、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4. 危险作业活动类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
(三)《安全风险点清单》填表说明1.【序号】请按照“一点一号”(即1个风险点1个序号)方式,顺序填写。
2.【上报单位】请填写镇(园区)、行业主管单位名称。
3.【填报日期】请填写递交县有关部门的日期。
4.【类别】请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地级市如在“类别”之外增加,请(选项表)中修改,同时报表中进行说明。
5.【分类名称】请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地级市如在“分类名称”之外增加,请在(选项表)中修改,同时报表中进行说明。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38 —目录前言 (41)1 范围 (4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3 术语和定义 (42)4 基本要求 (42)4.1 成立机构 (43)4.2 工作制度 (43)4.3 信息收集 (43)4.4 资源配置 (44)4.5 全员培训 (44)5 风险分级管控 (44)5.1 评估单元划分 (44)5.2 风险辨识 (45)5.3 风险评估 (46)5.4 风险控制措施 (46)5.5 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47)6 隐患排查与治理 (48)6.1 隐患排查标准 (48)6.2 隐患排查组织及方法 (48)6.3 隐患分级 (48)6.4 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48)6.5 隐患治理 (48)7 考核与奖惩 (49)7.1 基本要求 (49)7.2 考核 (49)7.3 奖惩 (49)7.4 结果公示 (49)8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 (49)8.1 基本要求 (49)8.2 功能模块 (49)9 文件管理 (50)10 持续改进 (50)10.1 自评 (50)10.2 更新 (50)10.3 沟通 (50)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51)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方法 (53)—39 —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管控清单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清单 (59)附录E(规范性附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60)附录F(资料性附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62)参考文献 (63)—40 —前言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
它通过辨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转化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相关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核心内容,结合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编制而成。
非煤矿山安全检查手册1. 引言非煤矿山是指除煤矿以外的其他矿产资源开采的地区。
与煤矿相比,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和检查标准可能不同。
为了确保非煤矿山的安全运营,制定一份全面的安全检查手册是必要的。
本手册旨在提供给非煤矿山的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一份详细的安全检查指南。
非煤矿山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对个人安全负责,并遵守以下规定:•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
•严禁在工作区域内吸烟或饮酒。
•在工作时,应遵循正确的姿势和操作规程,注意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为确保非煤矿山的设备安全可靠,以下步骤是必须的:3.1 设备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
•检查设备的电气接线,确保电线没有损坏或过热。
•定期清洁设备,防止积尘和杂物对设备的损害。
•对设备的润滑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并使用指定的润滑油。
3.2 设备使用•仅限授权人员操作设备,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严禁擅自操作设备。
•在操作设备之前,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正常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工作方式。
3.3 设备维修•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在维修设备之前,应切断相关电源,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完成维修后,必须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确保设备维修合格。
4. 安全培训针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进行适当的安全培训是必要的。
4.1 培训内容•熟悉非煤矿山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学习矿区内各种安全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掌握各种紧急救援和自救方法。
•学习使用各种应急设备,如灭火器、呼吸器等。
4.2 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适时进行培训。
•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确保其理解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定期进行复习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5. 紧急救援在非煤矿山中,面临各种紧急情况时,正确的紧急救援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非煤矿山企业(露天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非煤矿山企业(露天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前言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关于构建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黔安办[2016]23号)及贵州省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91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非煤露天矿山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识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非煤露天矿山企业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建设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双重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提升非煤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非煤露天矿山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在对非煤露天矿山作业场所存在的岗位作业风险、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环境条件基础上,综合考虑非煤露天矿山企业作业岗位风险等级、安全管理风险等级、环境管理等级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通过在非煤露天矿山企业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促进金属非金属露天矿企业实现信息化管控,在贵州省范围内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本指南施行后,各非煤露天矿山可参照此指南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
指南所附“附件”是以盘县翰林众源石业有限公司露天矿山作为试点编制的相关表格,供其他企业参考。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安全监督管理局、贵州省非煤矿山相关专家、各非煤矿山企业相关领导及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目录前言 (41)1 范围 (4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3 术语和定义 (42)4 基本要求 (42)4.1 成立机构 (43)4.2 工作制度 (43)4.3 信息收集 (43)4.4 资源配置 (44)4.5 全员培训 (44)5 风险分级管控 (44)5.1 评估单元划分 (44)5.2 风险辨识 (45)5.3 风险评估 (46)5.4 风险控制措施 (46)5.5 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47)6 隐患排查与治理 (48)6.1 隐患排查标准 (48)6.2 隐患排查组织及方法 (48)6.3 隐患分级 (48)6.4 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48)6.5 隐患治理 (48)7 考核与奖惩 (49)7.1 基本要求 (49)7.2 考核 (49)7.3 奖惩 (49)7.4 结果公示 (49)8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 (49)8.1 基本要求 (49)8.2 功能模块 (49)9 文件管理 (50)10 持续改进 (50)10.1 自评 (50)10.2 更新 (50)10.3 沟通 (50)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51)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方法 (53)风险管控清单 ...... 58 隐患排查清单 ...... 59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60 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 62 6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
它通过辨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转化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铜陵市非煤尾矿库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试行)一、风险点查找范围1.库址类(1)依据尾矿库现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自然客观因素(地震、泥石流、山体垮塌、溶洞、台风、冰雹、严寒冰冻、暴风、暴雨等)等,查找尾矿库选址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查找尾矿库周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对可能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岩溶、雪崩等灾害的尾矿库,从尾矿库泥石流防护设施、库区滑坡治理设施、库区岩溶治理设施、高寒地区的雪崩防护设施的布置、型式、结构参数、基础处理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尾矿坝类(1)初期坝。
从尾矿库初期坝的类型、坝址、坝基处理、坝体结构参数和筑坝材料,堆积坝的结构参数和筑坝材料,尾矿的排放工艺和作业过程,筑坝的方式和工艺,尾矿坝的防排渗设施、坝肩坝坡排水,坝体的地震液化风险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对于干式堆存的尾矿,还需从干式尾矿的排放和堆坝方式,干式尾矿的平整和压实及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副坝(挡水坝)。
从副坝(挡水坝)的坝址、型式、结构参数、坝基处理、筑坝材料及筑坝方式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堆积坝。
从筑坝所采用的筑坝设备、材料、坝体型式、堆筑要求、坝面防护设施(堆积坝护坡、坝面排水沟、坝肩截水沟)、堆积坝平均坡比、放矿、子坝上升速度、浸润线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防排洪系统类(1)从防洪标准、洪水计算、调洪演算、防排洪系统布置、防洪系统水力计算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库内排水设施。
对防排洪方式(排水井、排水斜槽、排水隧洞、排水管、溢洪道、消力池、拦洪坝、截洪沟等),尾矿库防排洪系统的布置、防排洪构筑物的断面型式及主要结构尺寸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库周截排洪设施。
对尾矿库库周截排洪设施的方式、构筑物的位置、地基处理、建筑材料、结构参数、施工质量、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4.干式尾矿运输类(1)采用汽车运输时,从运输线路的布置、设备的型号和规格、安全护栏、挡车设施、汽车避让道、卸料平台的安全挡车设施等方面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非煤矿山安全风险辨识清单1. 采矿作业风险
- 采矿方法不当导致的顶板崩落、岩石飞溅等风险 - 爆破作业引发的飞石、振动、粉尘等风险
- 运输系统故障导致的物料堆积、滑坡等风险
2. 机械设备风险
- 机械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风险
- 移动设备碰撞、翻车等风险
- 设备噪音、振动等引发的职业病风险
3. 电气风险
- 电气设备故障、漏电等导致的触电风险
- 电缆线路老化、破损导致的火灾风险
- 静电积累引发的火灾、爆炸风险
4. 环境风险
- 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裂缝等地质灾害风险 - 尾矿库、废石场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
- 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自然灾害风险
5. 人员安全风险
- 坠落、被撞、被夹等人身伤害风险
- 作业场所通风不良导致的中毒窒息风险
- 人员疏于防护导致的职业病风险
6. 管理风险
-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各类事故风险
- 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导致的次生灾害风险
- 员工培训教育不到位引发的人为操作失误风险
以上是一个非煤矿山安全风险辨识清单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矿山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然而矿山生产活动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为了确保矿山生产活动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的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必要的。
1. 矿山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矿山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
明确矿山风险隐患排查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确保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履行相应的责任,并形成科学有效的矿山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流程。
其次,要开展全面系统的矿山风险隐患排查。
包括对矿山设备、工艺流程、作业环境、人员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隐患并及时整治。
同时,要加强对矿山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查,防止矿山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风险隐患发生。
2. 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矿山风险隐患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报送矿山风险隐患信息,建立全面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为矿山风险隐患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其次,要加强矿山风险隐患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建立矿山行业风险隐患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矿山企业之间风险隐患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经验互补、资源共享,提高矿山安全治理水平。
再次,要加强矿山安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同时,加强对矿山安全人员的管理,激励其积极参与矿山风险隐患治理工作。
最后,要建立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矿山风险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确保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是确保矿山生产活动安全的关键。
只有建立健全的矿山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排除和控制矿山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实现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目录前言 (41)1 范围 (4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3 术语和定义 (42)4 基本要求 (42)4.1 成立机构 (43)4.2 工作制度 (43)4.3 信息收集 (43)4.4 资源配置 (44)4.5 全员培训 (44)5 风险分级管控 (44)5.1 评估单元划分 (44)5.2 风险辨识 (45)5.3 风险评估 (46)5.4 风险控制措施 (46)5.5 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47)6 隐患排查与治理 (48)6.1 隐患排查标准 (48)6.2 隐患排查组织及方法 (48)6.3 隐患分级 (48)6.4 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48)6.5 隐患治理 (48)7 考核与奖惩 (49)7.1 基本要求 (49)7.2 考核 (49)7.3 奖惩 (49)7.4 结果公示 (49)8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 (49)8.1 基本要求 (49)8.2 功能模块 (49)9 文件管理 (50)10 持续改进 (50)10.1 自评 (50)10.2 更新 (50)10.3 沟通 (50)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51)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方法 (53)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管控清单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清单 (59)附录E(规范性附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60)附录F(资料性附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62)参考文献 (63)前言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
它通过辨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转化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相关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核心内容,结合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编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