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分类简表
- 格式:docx
- 大小:20.05 KB
- 文档页数:1
岩浆岩的分类及鉴定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岩浆岩的分类及鉴定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真是瞎摸索。
就说岩浆岩分类吧,我知道大致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呢,就像一个慢悠悠的家伙,在地下慢慢冷却结晶,像花岗岩就是典型的侵入岩。
喷出岩就不一样了,那是像火山喷发似的,快速冷却,像玄武岩。
说到鉴定方法,我先从颜色入手。
一般浅色的岩浆岩,像那种浅粉色或者灰白色的,通常是酸性岩浆岩,而那些深色的,黑不溜秋的,像是玄武岩这种,往往是基性岩浆岩。
我记得我有一次,看到一块岩石,颜色挺深的,我就以为是基性的。
结果仔细一观察,发现我错了,这就引出了鉴定不能只看一个方面。
岩相结构也很重要。
侵入岩的晶体因为冷却慢,会长得比较大,我看过花岗岩的标本,那晶体就像一个个小方块似的,规规矩矩的,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一目了然。
而喷出岩晶体小,可能就得用放大镜看,因为冷却太快了,晶体来不及长大,就像一堆小沙子似的,很细密。
有一次我用放大镜看一块喷出岩的时候,不小心手抖了,结果我又得重新找晶体看,这才意识到看岩相结构得专心。
矿物成分也要考虑。
比如说花岗岩有石英、长石等矿物,而玄武岩更多的是辉石和斜长石这类的。
我试过拿着矿物成分表,对着岩石一块一块对,把能看到的矿物都记下来,来判断是哪种岩浆岩。
但有时候,矿物很细小,特别是在喷出岩里,分辨起来很困难,我就只能参考其他的识别点。
还有密度方面,我感觉酸性岩浆岩密度相对小一些,摸摸拿起来就感觉比较轻,而基性岩浆岩相对重,不过这个确定起来比较难,有时候靠这个方法很容易出错,得结合前面说的颜色、岩相结构和矿物成分综合判断。
总之呢,岩浆岩的分类和鉴定要多方位观察,不能单凭一点就下结论。
1、凝灰岩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大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在福建“南园”地区出露最完整,所以命名为南园组。
在江西,上饶鹅湖岭附近出露最完整,故命名为鹅湖岭组。
主要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山岩、粗面岩的火山岩系地层。
承德避暑山庄我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石刻凝灰岩的成分,但凝灰岩(酸性的)不外乎以下这几种特征(描述几种常见的):1.晶屑玻屑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10%,玻璃质。
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凝灰岩:灰白色为主,晶屑特征同上,只是晶屑含量10-30%。
凝灰结果,块状构造。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3.熔结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岩石致密坚硬。
4.流纹质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流纹条带(黑白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近地带,岩石致密坚硬。
2、辉绿岩一种基性浅成侵入岩。
深灰、灰黑色。
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基性斜长石常蚀变为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和高岭石;辉石常蚀变为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
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常呈灰绿色。
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分为橄榄辉绿岩、石英辉绿岩等。
可做建筑石材或工艺石料,是铸石原料。
质地均匀、无裂纹者可做石材原料,细粒者尤佳。
如贵州的“罗甸绿”、浙江临海的“孔雀绿”、河南的“五龙青”、“菊花青”均属此类矿床。
3、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
1.5岩浆岩的分类自然界的岩浆岩多种多样,已有岩石名称多达1000种以上,它们之间在成分、结构、共生组合、产状和成因上,既有联系也有差异。
因而,正确地认识这些联系和差异,进行合理的归纳,是岩浆岩分类的主要任务。
岩浆岩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基础。
1.5.1岩浆岩的化学成份酸度和碱度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化学成分依据,酸度即SiO2含量,据SiO2重量百分数,通常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3%;中性岩SiO2=53~66%;酸性岩SiO2>66%据碱度可将岩浆岩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钙碱性岩:σ<3.3;碱性岩:σ=3.3~9;过碱性岩:σ>9对于超基性岩,是根据SiO2和(K2O+Na2O)总量来划分碱度。
(K2O+Na2O)>3.5%为过碱性岩类;如霓霞岩、霞石岩、碳酸岩等;(K2O+Na2O)<3.5%为钙碱性和碱性;金伯利岩习惯上称偏碱性超基性岩。
1.5.2岩浆岩的矿物学成份岩石中石英、长石、似长石、暗色矿物的种属及含量在不同岩类中有明显区别。
钙碱性岩:以不含似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而且斜长石更富含An组份。
碱性岩:以富含碱性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为特色。
斜长石一般比钙碱性系列的An偏低。
过碱性岩:以似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为主要组成。
1.5.3岩浆岩的相及结构根据岩浆岩的相特征可将岩浆岩分为:1.火出岩:a.熔岩 b.火山碎屑岩 c.次火山岩 d.火山碎屑沉积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
2.侵入岩:a.浅成岩 b.中生成岩 c.深成岩1.5.4岩浆岩的共生组合有成因联系的一组不同岩性的岩浆岩构成一个岩浆岩系列,或共生组合,或岩浆岩套。
在岩浆岩分类中也属于应该考虑的因素。
例如,大型基性层状侵入体可由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等一组岩性不同的但又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组成。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可将岩浆岩分为四个大类,共十二种岩类:◇1.橄榄岩-苦橄岩类;◇2.金伯利岩类;◇3.霓霞岩-霞石岩类;◇4.碳酸岩类;◇5.辉长岩-玄武岩类◇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7.闪长岩-安山岩类;◇8.正长岩-粗面岩类;◇9.霞石正长岩-响岩类◇10.花岗岩-流纹岩类;◇11.脉岩类;◇12.火山碎屑岩类其中,1、2、3、4属超基性岩(包括超镁铁质岩);5和6属基性岩;7、8、9属中性岩;10属酸性岩。
一、岩石的分类(一)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酸性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中酸性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中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基性岩);橄榄岩(辉岩)—苦橄玢岩—苦橄岩(金伯利岩)—(超基性岩)。
2、沉积岩:碎屑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灰岩、集块岩);化学沉积岩(硅华、遂石岩、石髓岩、泥铁石、灰岩、石钟乳、盐岩、石膏);生物沉积岩(硅藻土、油页岩、白云岩、白垩土、煤碳、磷酸盐岩)。
3、变质岩:片状类(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块状类(大理岩、石英岩);(二)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 [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划分]>60(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1、坚硬岩fr>30(微风化的坚硬岩;未风化~微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2、较硬岩60≥fr>15(中风化~强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3、较软岩30≥fr风化的坚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4、软岩15≥fr >5(强风化的坚硬岩;中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5、极软岩f≤5(全风化;半成岩);r(三)岩体按完整程度分类 [岩体完整性指数K v=(V岩体/V岩石压缩波)2] 1、完整K>0.75,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2、较完整0.75~0.55,块状或厚层状结构、v块状结构;3、较破碎0.55~0.350,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镶嵌碎裂结构,中、薄层状结构;4、破碎0.35~0.15,裂隙块状结构、碎裂结构;5、极破碎<0.15,散体状结构。
(四)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波速比K v=(V岩体/V岩石压缩波)] [风化系数K f=(f r风化岩石/f r新鲜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1、未风化Kv =0.9~1.0,Kf=0.9~1.0,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2、微风化Kv=0.8~0.9,Kf=0.8~0.9,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宣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3、中等风化Kv =0.6~0.8,Kf=0.4~0.8,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二、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岩浆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SiO2。
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酸性岩类(SiO2含量>65%),如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等。
中性岩类(SiO2含量65%~52%),如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等。
基性岩类(SiO2含量52%~45%),如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
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如橄榄岩、辉岩等。
岩石中SiO2的含量越大,其颜色越浅,比重也越小。
岩浆岩的分类简表参见表10-1-2。
【例题7】岩浆岩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SiO2B.Al2O3C.Fe2O3D.CaCO3答案:A【例题8】下列哪一项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喷出岩?(A)。
岩浆岩分期中国岩浆活动频繁,自早至晚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10个岩浆活动期,延续时限大于2 500 Ma(表3-1)。
表3-1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简表各期尚可分出早、中、晚或早、晚亚期。
华南地区,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可细分出3个或2个阶段。
形成方式有侵入、喷溢、喷发、喷发-沉积等。
侵入岩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1 037 432 km2,单个岩体的规模及形态不一,多期或同期岩浆多次侵入或喷发叠加所成的复式岩体甚多。
岩浆活动强度、岩体产状、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
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到碱性岩均有。
每一类型尚有多种岩石和岩石组合(岩石分类、命名按国际地科联1989年推荐的QAPF分类及其命名方案)。
不同的岩浆期、岩浆成因、产状、岩性组合、岩石类型往往形成特定的矿产。
超基性岩出露面积约3 921 km 2,大多数是构成蛇绿岩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卡拉麦里、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地区,甘—青的祁连山、青海祁曼塔格山、阿尼玛卿山,陕西勉县—略阳地区。
西藏地区主要见于两带:北带(班公错—改则—班戈—那曲—丁青沿澜沧江进入云南),南带(由师泉河、象泉河沿喜马拉雅山北坡向东至仲巴,又自藏东洞嘎向北东至墨脱向南东至中—印边境),云南哀牢山西侧以及澜沧江一带。
此外,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黑龙江新林和完达山,皖东南—赣东北以及台湾省东部也有超基性岩出露。
基性岩出露总面积约14 590 km 2,除了在基性—超基性岩带产出者以外,较为集中分布的有山西中条山、五台山,陕南秦岭,鄂北和鄂西北部出露的早、中元古代辉长辉绿岩墙群,川中、川南、滇北、黔西北、桂西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冀北、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白音图嘎的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内蒙古东北、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侏罗纪—白垩纪基性火山岩,黑龙江五大莲池、牡丹江镜泊湖、吉林敦化—通化—长白—临江北东向分布的新近纪玄武岩,以及台湾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新近纪—第四纪玄武岩(图3-1)。
第五章岩浆岩的分类自然界的岩浆岩多种多样,已有岩石名称多达1000种以上,它们之间在成分结构、共生组合、产状和成因上,即有联系也有差异,因而,正确地认识这些联系和差异,进行合理的归纳,是岩浆岩分类的主要任务。
岩浆岩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基础(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酸度和碱度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化学成分依据,酸度即指SiO2含量,据SiO2重量百分数,通常将火成岩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3%),中性岩(SiO253~66%),酸性岩(SiO2>66%)。
据碱度(σ表示),可将每大类岩石划分为三种类型:钙碱性(σ<3.3),碱性(σ=3.3~9)和过碱性(σ>9)。
对于超基性岩,是据SiO2和(K2O+Na2O)总量来划分碱度。
(K2O+Na2O)>3.5%为过碱性类型,如霓霞石、霞石岩、碳酸岩等;(K2O+Na2O)<3.5%为钙碱性和碱性金伯利岩习惯上称偏碱性超基性岩(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石中石英、长石、似长石、暗色矿物的种属及含量在不同岩类中有明显区别。
钙碱性:以不含似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而且斜长石更富含An组份。
碱性岩:以碱性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发育。
斜长石一般比钙碱性系列的An偏低为特征。
过碱性岩则以似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为主要组成为特征。
(三)、岩浆岩的相及结构根据相和结构通常将岩浆岩分为:岩浆岩:(1)喷出岩:a.熔岩;b.火山碎屑岩;c.次火山岩(2)侵入岩:a.浅成岩;b.中—深成岩;c.深成岩(四)岩浆岩的共生组合有成因联系的一组不同岩性的岩浆岩构成一个岩浆岩系列,或共生组合,或岩浆岩套,在岩浆岩分类中也属于应该考虑的因素。
例如大型基性层状侵入体可由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等一组岩性不同的但又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组成。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可将岩浆岩分四个大类,共十二种岩类:1、橄榄岩—苦橄岩类2、金伯利岩类3、霓霞岩—霞石岩类4、碳酸岩类5、辉长岩—玄武岩类6、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7、闪长岩—安山岩类8、正长岩—粗面岩类9、霞石正长岩—响岩类10、花岗岩—流纹岩类11、脉岩类12、火山碎屑岩类需要注意的是:(1).脉岩有特殊的成因和产状,火山碎屑岩类成岩机制有其特殊性,因而单列一章。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目的:1.学会观察和描述岩浆岩的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2.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分类命名原则;3.能肉眼鉴定常见的岩浆岩,并根据岩浆岩的鉴定特征,对未知岩石进行分类命名。
一、岩浆岩的成分1.化学成分:组成岩浆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此外,还含有一些次要成分,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一些痕量元素、挥发组分等。
2。
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两类:石英浅色矿物钾长石 Si、Al含量高、不含铁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3.岩浆的类型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相应地构成四种基本的岩浆岩。
化学成分矿物成分颜色酸性岩浆 SiO2:> 66%:中性岩浆 SiO2:53~66%基性岩浆 SiO2:45~53%超基性岩浆 SiO2:<45%二、岩浆岩的构造是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形态特征。
岩浆岩的构造除与岩浆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形成环境,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岩石致密,无孔洞,是侵入岩常见的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是喷出岩常见的构造,如果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同、分布不均的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称气孔构造,如气孔被钙质或硅质充填,称杏仁构造。
这种构造是融浆冷却时,尚未溢出的气体保留在岩石中形成的。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或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
是酸性喷出岩常见的构造。
三、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浆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自形程度。
1.据矿物的结晶程度和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结构: d>5mm显晶质结构(多见于侵入岩)中粒结构: 2~5mm细粒结构: <2mm隐晶质结构(多见于喷出岩)(2)玻璃质结构:全部由非晶质矿物组成,由于熔浆迅速冷却形成的一种较均匀的玻璃状态物质2.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1)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