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810.50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请同学们自行绘制)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B.长度:相等;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殊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1.地球和地图2.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3.地球的形状:球体。
4.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1.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1.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0O 纬线叫赤道)—90 O N/S0O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右图)找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辨别经线、 纬线)1、纬线和经线(“横纬竖经”) 长度 方向形状 纬线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东西圆经线一样长指示南北 半圆2、纬度和经度范围0° 划分 度数增加方向纬度 0°—90°(低纬:0-30度;中纬:30-60度;高纬:60-90度) 赤道 北纬(N ) 往北 南纬(S ) 往南 经度0°—180°本初子午线东经(E ) 往东 西经(W )往西3、南北半球划分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界限: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4、经纬网定位5、五带”的划分(读图熟记: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现象。
)A 50°40° 30° 40° 60° 80°由经纬网图可知:A 点的纬度40°N ;经度60°E 。
位于北半球(南、北),东半球(东、西)。
高、中、低纬度归属中纬度。
“五带”归属北温带。
地轴北极南极经线赤道(纬线)将下图中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面向地球仪,应用手向右拨动地球仪,最迟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D 点。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绕转对象 周期 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1天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1年自西向东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于冬季)2、公转(以北半球为例,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点位置 昼夜长短 ③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①秋分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向左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下增大的为南纬,向上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1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七年级上地理(人教版)复习重点及提纲篇一:2021年人教版七上地理复习提纲gai(史上最全)2021年秋期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3、经纬线特点。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7、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理坐标的书写:例如,南京北纬32度,东经118度,写作(32°N,118°E)(注意:①不能少“°”②先写度数,再写字母③只有赤道、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不写字母,其余要有N、S、E、W)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五带第三节地图1、地图三要素: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是cm,实地距离一般是m 或km,千米换算厘米在后面加零)例: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50km,则比例尺为1:15000000。
3、内容简略4、方向的判断:(8个基本方向见P14图1.23)方法一:有经纬网——方法二: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方向为正北方法三:无经纬网或指向标——“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的数据都是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例:甲地海拔2000m,乙地海拔-200m,则两地相对高度=2000―(―200)=2000+200=2200m 2、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3、等高线的地方,的地方,4、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判断:①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用▲表示②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平缓部位③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适合攀岩运动,会有瀑布)④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⑤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往往有河流发育)⑥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
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
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0.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1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12.辨认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13.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14.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16.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知識點總結筆記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节地球和地球儀(課本1——10頁)1、地球の形狀:球體。
2、生活中說明地球是球形の自然現象:(1)海邊看到遠處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現象等3、能說明地球大小の數據:地球の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7千米);最大周長是4萬千米; 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4、經緯線特點:(經緯線判別:一般情況,橫緯豎經)緯線經線緯線經線定義在地球儀上,所有與赤道平行の圓圈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の半圓指示方向東西方向南北方向長度特徵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短,到極點縮為一點所有經線長度相等形狀除極點外,緯線都是圓圈所有經線都是半圓南回歸線(23.5°S)、北極點(90°N)、南極點(90°S)緯度經度起止度數0O ( 0O緯線叫赤道)—90 O N/S 0O ( 0O經線叫本初子午線)—180 O代號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如何區分區分南、北緯(兩種方法):1、赤道(0O緯線)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區分東、西經(兩種方法):1本初子午線(0O經線)以東為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 (用“W”表示);2、緯度向北遞增為北緯N , 緯度向南遞增為南緯S 。
2、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 E ), 經度向西遞增為西經( W )半球劃分赤道是南北半球の分界線、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 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0 OW 和160OE 組成の經線圈是東西半球の分界線 :20 O W 向東到160O E 為東半球(20 O W —0 O —160OE );20 O W 向西到160O E 為西半球(20 O W —180 O —160O E )7、東西半球の劃分界線:20°W 和160°E 組成の經線圈。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总结(详细版)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掌握地理知识。
单元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球2.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 地球呈近似椭球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在赤道上稍微胀大,而在极地上略微扁平。
3. 地球的构造包括哪些层次?-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4. 地球的重心在哪里?- 在地球的内核中心5.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是多少?- 自转速度约1670公里/小时,公转速度约每小时30公里。
6. 地图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地图是一种反映地球表面或地球某一部分的图形、图像或绘制物体的手绘或印刷物。
常见的地图种类有政治地图、物质地图、专题地图等。
单元二: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 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2. 人类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设水库、开挖水井、修建引水渠等途径。
3. 什么是水循环?- 水在地球上完成由水体到大气,再从大气到水体的循环的过程。
4.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哪些问题?- 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单元三: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 太阳、八大行星、行星的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星云演化过程中。
3. 地球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自转和公转4. 地球自转引起了哪些现象?- 昼夜交替和星空的变化5. 地球公转引起了哪些现象?- 四季交替和年份的变化单元四:地球的水1. 地球的湖泊和海洋分布情况如何?- 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陆表面,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2.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洋分别是什么?- 太平洋和大西洋3. 什么是盆地?- 盆地是指地壳下陷形成的地表低洼地区,通常水体在盆地内聚集形成湖泊。
4.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哪个?- 里海单元五:大气层与天气1. 大气层的组成有哪些?-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球仪和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特殊经纬线(1)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2)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与之大致重合。
(3)0°纬线:即赤道,最大的纬线圈,是纬度的起始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4)23.5°纬线:南、北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地球最南和最北的界线。
(5)66.5°纬线:南、北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3.高、中、低纬度划分:高纬度地区:60°~90°,中纬度地区:30°~60°,低纬度地区0°~30°。
4.半球划分(1)东、西半球划分:以20°W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2)南、北半球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分界线,以北地区为北半球(0°~90°N),以南地区为南半球(0°~90°S)。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365天)。
2.地球运动方向:自转、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方向从两极看呈北逆南顺,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3.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物影长短的变化等。
4.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一年中物影长短的变化等。
(1)四季变化: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相反。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地理资料1 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__90°N)、北温带(23.5°N__66.5°N)、热带(23.5°N__23.5°S)、南温带(23.5°S__66.5°S)、南寒带(66.5°S__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__30°;中纬:30°__60°;高纬:60°__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球体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日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平面图中一般为横纬竖经)纬线经线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6、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7、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7、利用经纬网定位。
用经线纬线及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纬度从0O 开始向北增大至北纬90O(记作90O N),向南递增为南纬90 O(记作90 O S)。
N S 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用“E”表示),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用“W”表示)范围:0O (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以南:南半球如图①在③的()方,②在④的()方,①在④的()方,①的经纬度位置为(),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有(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地球运动旋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2、时间的差异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记忆口诀:“北逆南顺”地球运动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1、四季的变化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3、昼夜长短的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南北移动N SS N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课本1根据二分二至日气象部门把北半球的季节划分为为: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月份相同(如北半球夏季为6、7、8月,此时南半球也是6、7、8月,但是季节为冬季)2、 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初一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复习提纲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圆体,由内至外分为核心、地幔和地壳三层。
-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地球上约71%为海洋,29%为陆地。
2. 大洲和海洋:- 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和北冰洋。
3. 地理坐标与经纬线:- 地理坐标是用来表示地球上地点位置的方法。
包括纬度(北纬和南纬)和经度(东经和西经)。
- 纬度用来表示地点距离地球赤道的远近,最大为90°,赤道是0°纬度。
- 经度用来表示地点距离本初子午线的远近,本初子午线是0°经度。
4.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因素。
- 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因素。
5. 气候与气温:-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统计。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 气温受纬度、海陆分布和海洋洋流等因素影响。
6. 地形与地貌:-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的形态。
-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地形特征。
7. 水文与水资源:- 水文研究水的循环、分布和利用。
-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8.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数量。
-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繁荣、社会功能较完善的地区。
9. 经济与产业:- 经济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和文化需求而从事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 产业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聚集体。
- 产业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10. 地图与地图阅读:-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地貌、地势、地理位置等信息的图形表示。
- 地图阅读需要了解地图符号、比例尺、经纬线等要素。
-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布局。
这些知识点是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提供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纲新人教版第一章:地理与地球
- 地理的定义
- 地理的研究对象
- 地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章:地球的构造与板块运动
- 地球的内部结构
- 地壳的构造和特点
- 板块运动的定义和原理
-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 气候与天气的关系
- 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水资源和利用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 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地形地貌
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
-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地图的分类和制作方法
- GP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概念和统计指标
- 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动的规律
-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
第七章:农业与农村
- 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 中国的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方式- 农村的特点和发展问题
第八章:工业和交通
-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域和产业
- 交通的作用和分类
- 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第九章:商业与服务业
- 商业的概念和发展
- 中国的商业中心和商业地带
- 服务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十章:旅游与文化
- 旅游的概念和意义
- 中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
- 文化的概念和多样性
-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纲新人教版》的大致内容概要。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 0O纬线叫赤道)—90 O N/S 0O ( 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代号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W 和160O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 向东到160O E 为东半球(20 O W —0 O —160OE );20 O W 向西到160O E 为西半球(20 O W —180 O —160O E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好版1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局部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5〕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绘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经纬网:准确描绘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绘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挪动。
夏至与冬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2.地球外表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重点图:P11图1.14,P13图1.18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